包头东河机场领导们都死了,没人管,不是说鹏户改造没,求影也没有!!

【图片】【申精帖】包头城市规划历史【包头城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66贴子:
【申精帖】包头城市规划历史
规划版本:1955版□当时由中央直接批复的“惟一”城市规划□五大工业厂址的确定使包头城市的位置成定局□“苏版规划”系误传,实为清华学子的“处女作”□意识超前,最大缺陷是工业围城1994版□第一次将新旧市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解决四个问题:调整确定城市规模?调整城市定位?调整城市结构布局?改善城市设施和环境2000版□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城市性质补充为“以冶金、稀土、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城市规模再次扩大报批版□明确建设辅城、新都市区及破解工业围城□突破性内容提出六项: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强化带状组团城市结构,破解工业围城的指导思想,辅城的新设想,长远的生态建设目标,开发建设新都市区的目标
1955版规划出台内幕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1955年,一座包头新城由一批清华学子用智慧和汗水绘就,这版堪称经典的规划让并非天生丽质的包头,穿越半个多世纪,长成了大气疏朗、圆润秀丽的北国之城。规划也由最初的饱受质疑到渐渐认可再到由衷的骄傲和叹服。今日包头,粗犷和深沉、包容和大气、含蓄和新锐,多重“基因”凝塑成一种气质。规划也在数度完善中升华,在平面控制之外,今天我们又有了对于城市空间、形象和色彩的追求。目前包头正在做《包头市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本版城市设计相较以前的规划,第一次添加了艺术创作的属性,城市力图通过此次创作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本期“包头深度”,就是以关注这次最新的城市设计为起点,回望包头历次规划,通过梳理包头城市规划的生成、发展、传承和弘扬,以期解密经典版本背后的传奇故事,探究城市鲜活个性的构塑历程。中国“惟一”的中央批复说起1955版规划,包头规划人总是特别骄傲。因为,那是中央直接批复城市规划方案的全国“惟一”。1955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朱德来包头视察,对包头的城市规划作出了重要指示。同年8月,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孔祥桢和国家城建总局局长的万里率工作组到包头,组织国家计委、国家建委、重工业部、公安部、卫生部、水利部以及前苏联技术人员和自治区、包头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勘查、论证。1955年9月,包头市委向内蒙古党委并转党中央呈报《请审核包头城市规划的请示》。日,中共中央对包头市城市规划方案作了批示,由此,包头市成为由中央直接批复城市规划方案的全国“惟一”。包头新城因“厂”而生1955年的包头市新市区是在包头老城以西的大片荒地上生生“划”出的一座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根据包头丰富的矿产资源,国家决定在包头建设以钢铁工业为中心,包括冶金、机械、煤炭、电力、化工、轻纺等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当时在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就有钢铁厂、六一七厂、四四七厂,一、二热电厂五项大型工业项目建在包头这片自古沉睡的荒原上。在“一五”计划初,重工业部和冶金工业部等分别派员到包头选厂,并在厂址选择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工程地质钻探和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在主体骨干工业厂址布局确定之后,城市规划在建筑工程部、城建总局直接领导下,进行了全市范围内大面积地形测量和工程地质勘测,并着手编制新建市区的城市规划方案。为了包头新城选址,规划人员跑遍了包头的每一寸土地。最终,新市区选定远离旧城区的昆都仑河以东,距离旧城区14公里,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的山前台地平原上。曾参加包头第一轮城市规划工作的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王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当时的城市规划是在计划经济指导下进行的,包头的工厂不是钢铁工业就是军工业,因此一切规划都是保密进行的。1954年第二机械工业部六一七厂、四四七厂及二电厂三个厂址选定在大青山前色气湾以东、银匠窑村南侧,以西北———东南方向按地形布局,而包钢和一电厂厂址选定在昆都仑河以西宋家壕地区。这五个大的工业厂址的确定使包头新城市区的位置已成定局。”经过多个方案的审议比较,并结合中国人生活居住传统习惯,决定了房屋建筑布局朝向和市区主干道系统以南北、东西为主的走向。城区规划确定的11个道路作标点决定了城区干道中心骨架,以正对包钢中门的钢铁大街为城市的横轴线,呼得木林大街朝东北方向通向二电厂,建设路通过钢铁大街和呼得木林大街交汇点向东南与旧城区相连接。当时包钢厂址的规划平行于城区,城区以钢铁大街为主,团结大街、友谊大街为辅的3条东西走向干道,规划正中对着包钢3个大门。而东北方向呼得木林大街两侧干道民主路和富强路与六一七厂和四四七厂(即现在一机厂和二机厂)大门相对,形成了包头新市区较完整的道路骨架系统。包头城市三大怪“一个城市三大块,文化宫建在荒郊,火车站建在野外。”包头市建设初期,社会上流传着“包头城市建设有三怪”的说法。“三大块”指昆都仑区、青山区和东河区各自独立;“文化宫建在荒郊”,指当时三条干道交汇处仅建一个文化宫,周围没有任何建筑,距离市民生活区比较远;“火车站建在野外”,则是指包头火车站建在距离城市中心7公里处,两侧没有任何建筑,缺少人烟。有老人们回忆,当时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只有两路,还很不准时,经常能看到人们赶着毛驴去搭火车的场景。50年过去,人们由“怪”转变为“叹”,很多人感叹:人家苏联人的规划就是厉害!可真的是苏联专家规划的吗?“苏版规划”系误传曾参与包头新城规划设计的王璲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中均解释:“包头市第一个城市规划确实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而所谓‘苏版规划’说法的产生,可能是当时我们在规划上采用了大量的前苏联城市规划的数据和指标,如城市道路设置、绿化系统、居住面积、人口计算方法等,并得到了前苏联城市规划专家的指导,所以包头市的城市建设或多或少带有原苏联城市设计的印迹,比如在无人区规划了道路、广场、公园、仓库、生活和公共建筑。十字交叉的主干道呈正南北和正东西走向,几条辅道构成从城市中心向外衍生的放射线。但具体的制作和设计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独立完成的。直到现在,我们仍可清楚地看到前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的痕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是苏联人规划包头新城’的说法。”清华学子的“处女作”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王璲,最初被分配在北京工作。1954年随同包头市规划组到包头支边,1961年后任园林处处长。离休后受聘市规划局。现为市规划局专家组顾问,规划院总规划师,包头市政府规划委员专家组成员,从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工作50多年。1954年,身为新中国第一届城市规划专业科班出身的王璲,从北京远赴塞北小镇———包头,他的使命是参与一座新城的规划设计。一同来包的国家城建总局何瑞华任包头规划工作组组长;国家城建总局的赵师愈任副组长;还有贺雨、沈富芸、余庆康等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新中国第一代城市规划专业的大学生。而包头城市建设规划,正是新中国第一代规划专业大学生的“处女作”。包头模式:超前意识1955年出炉的包头市新市区总体规划为包头奠定了今后的大致的城市格局,并且这种肌理在今天的城市格局中仍可得到清晰的反映,被国内学者誉为“包头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次的规划是科学合理的,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不仅很好地指导了当时的新城区建设,而且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参考模式,成为包头市50多年来城市建设的主要依据。◎工业用地作了充分预留。昆都仑河以西的宋家壕为包钢工业区,占地605公顷,并为包钢预留工业备用地265公顷。东北部二机部(即一机厂、二机厂、二电厂)工业区占地267公顷,另外在厂北侧预留工业备用地260多公顷。城市东南郊布置轻纺工业,免于对城市污染,预留用地300多公顷。西南郊布置化工业,包头站西北布置铁路机车修理、货车修理厂,占地80公顷。规划对以后工业发展作了较充分的预留地安排。40多年的规划实施和城市工业的发展说明,此规划布局是合理的,也是有远见的。◎居住用地按人均76平方米规划。在当时是较大的。在城市建设初期的一些前期工程中,为了建厂工人上下班方便,规划城区范围内都靠近厂区建设,因此在昆都仑河以东靠河岸建设了包钢住宅区。东北部二机部工业区住宅区也建在青山区靠厂地带。当时包兰铁路已修到新市区,包头市新区东站(现包头站)已建成。随着城市工业、城市道路和居住区建设,城市规划中的公共设施包头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开始兴建,其位置在城市钢铁大街横向联合轴东端与到东北郊工业区的呼得木林大街和通向旧城区建设路的交汇点,成为建设新区的一个大三角地区。规划城市主要干道使新市区工业厂址、住宅区与旧城区相连接,形成了城区大的骨架。这看似分散,却又紧密相联的城市布局为今天的包头城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道路绿化的大手笔规划。在当时分为三级的道路系统规划中,50米宽以上为大街,30米宽以上为路,30米宽以下为道。60米宽的钢铁大街是道路系统的脊梁,由城市西入口到旧城区东出口形成了包头市的“百里长街”,50多年来一直是包头市标志性大道。包头市绿化系统是参照了当时前苏联的公共卫生学指标进行。在城市规划区先确定工业区和居住区卫生防护绿带,包钢厂区与居住区间设1000米宽卫生林,在东北郊工业区与居住区间设600米宽卫生林。为了防风沙沿城市北侧设计了300米北郊防风林,城市绿地面积约占到了城区总面积的40%以上,这在今天的城市绿地规划中也属于大手笔。同时,也为我们现在的城市绿地发展提供了足够的预留地,预留下的巨大发展空间让美好理想成为可能。有专家点评:“包头市城市建设规划确实可以称得上大手笔之作。今天的包头城市建设疏朗大方、气度不凡,外地人来包头,感觉不到那种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城市空间布局合理,一城三点式的带状分布半个世纪来都没有根本的变动,保持非常完整。城市规划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有超前意识。从方方面面来看,五十年前的包头城市规划在今天看来,其超前意识真是毫无疑问。”1955版规划:最大缺陷是工业围城经过50多年的实践检验,不可否认,1955版规划是一个符合实际并适度超前的规划方案,对城市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规划编制所处发展时期的历史局限性,我们依然可以在鸡蛋里头挑出骨头: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了包头市重工业基地的特点,对城市未来综合发展的可能性考虑不多,对远景发展构想估计不足,重生产、轻生活,重视大工业的用地布局,对中小工业发展重视不够,形成工业区包围市区的格局: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虽有大面积防护林带,但工业区仍对生活区造成一定的污染。有意思的是,“工业围城”一说在早期成为敏感话题,50多年后,“不愿承认”最终还是被客观写进了规划文献里,留给今人一个如何“破解”的难题。同时,该版规划没有将新、旧市区进行整体规划,造成发展的不协调,近郊区规划相对薄弱,缺乏城乡统筹考虑。包头市城市规划一年来曾经各有关方面的多次研究是可行的,建议中央对该初步规划方案的几个问题,予以原则批准。(一)把包头新的城市建设在昆都仑河以东。(二)城市远期人口发展规模暂定为60万人。(三)城市中如工业区、住宅区、市中心位置的布局较为合理。(四)近期内包钢住宅区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工厂住宅区分开两处建设,暂不连成片,近期内房屋建筑除面临街道广场可以修筑楼房外,其它基本以修建平房为主。“内蒙古党委转报包头市委《请审核包头城市规划的请示》和国家建设委员会党组转孔祥桢、万里两同志《关于在包头市工作情况的报告》及对该两个报告的审查意见阅悉。上述报告中所提的包头城市规划方案、建筑基地的建设、水源及防洪等问题,对保证包头工业基地均甚重要。中央原则同意该两个报告的内容和国家建设委员会党组的审查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按此分别遵照办理。”
城市快速发展催生三版规划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为中国众多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原有的城市形态提出了调整改善的要求。1990年以后,包头进入城市的高速发展期,城市经济快速增长。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包头市规划院先后编制了《包头市总体规划()》、《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按批复日期以下分别称为1994年版、2000年版和报批版(尚在报批中)。1994版规划:第一次将新旧市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1994年版规划编制时间最长,1980年开始,1985年自治区政府批复纲要,1993年完成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1994年,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复规划,前后历时长达15年。包头市规划局总工程师丁玉晶向记者介绍:在规划编制的同时,已确定的一些建设项目就开始实施了,基本上是前期按1985年批准纲要实施,后期按1994年批复规划实施,实施规划的重点放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可俗话说的好,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1996年包头经历5?3地震,城市建设重点随即转为震后重建,主要安排危旧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城市总体布局没有大的变化。回顾1994年版规划,有三个新的突破,即:第一次系统地从区域出发,构筑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第一次将新旧市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第一次对城市总体规划所涉及全部内容进行全面布置和综合安排。丁玉晶向记者介绍,1995年,在包头市规划局举办的城市规划四十年纪念活动中,参与1955版规划设计的外地、当地老专家们汇聚一堂,尤其是外地专家们无不惊讶于东河老区的发展,有人甚至感叹:当初没有把老城区规划进去,是想到新市区建成后,老城区的人们会因岗位需求、商业需求而向新市区迁移,没想到,他们不但没有离开反而把当地发展的如此繁荣。这也是第二版规划的迫切需求———新旧城区整体考虑。这一时期的规划主要解决四个问题:1调整确定城市规模由于城市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需要用地增长迅速,因此,确定了2000年(远期)市三区人口10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到162.12平方公里。2调整城市定位包头具有丰富的稀土矿藏资源,稀土工业已经逐渐成形,在政策引导下,逐渐向高新稀土方向发展,因此,把包头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以冶金、机械为主的,具有稀土能源重化工发展优势的综合性工业城市”。3调整城市结构布局这一轮规划以已有的现状布局为基础,对用地结构布局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充实,确定青昆组团发展方向是逐步向南扩展,明确东河区以改造建设为主。4改善城市设施和环境城市给排水、能源、电信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得到比较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改进和完善,投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吸引力明显增强。2000版规划:完善城市功能 塑造城市形象2000年11月,国务院批复《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精神,以建设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为重点实施规划。城市性质在1982年版中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的基础上补充为“以冶金、稀土、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城市规模也再次扩大,近期(2005年)市区人口11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5.8平方公里;远期(2010年)市区人口1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30.9平方公里。用地布局:形成一市(主城)、二城(青昆区和东河、九原区两个城区)、三个独立组团(乌素图、沼潭、东兴)的布局结构。昆青城区重点发展高新产业,逐步充实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继续预留铁路以南、昆河以东的西南郊工业区作为发展大中型企业备用地,城区内的工业要逐步外迁。昆青城区城市用地向南拓展,九东城区以改造为主适度向西北方向拓展用地。市级公共中心范围是少先路以北,乌兰道以南,民族东路西,民族西路东。昆、青、东河、九原各规划一处区级公共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布置在钢铁大街以南的市府东、西路两侧。形成南北五纵、东西六横的道路系统网络。
报批版(尚在报批中):明确建设辅城、新都市区及破解“工业围城”2006年底包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74万人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达到212.08平方公里,已经大大突破2000年版总规划预测的2010年人口规模(124万人)和用地规模(130.88平方公里),上版规划确定的用地范围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亟需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目前,第四版,即《包头城市总体规划()》尚在报批中。规划中,到2020年,包头市市域总人口为340万,城市人口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0亿元以上,明确萨拉齐为包头辅城。报批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包头市城市规划区面积由885平方公里增加到1901平方公里,到2020年规划期末,市域总人口为340万人,城镇人口为320万人,城市人口3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4.1%,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21.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9.04平方米每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0亿元以上。规划明确萨拉齐为包头市辅城,到2020年,辅城人口30万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丁玉晶向记者介绍,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的突破性内容共有六项:一是明确提出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2000年版确定包头城市性质为:“以冶金、稀土、机械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本版规划确定包头城市性质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京津呼包银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中心。”二是强化了带状组团城市结构,即“一市两城、多片区”的城市布局,“两城”分别是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等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为核心的昆青区及以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为核心的九东城区,突出山、城、河、绿的城市特色格局及“两主四副”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三是明确提出了破解“工业围城”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业向东西两翼集中布置的格局,形成四大工业园区(东:生态铝业园区、青山装备制造园区;西:新型工业基地、九原工业园区);四是明确提出辅城的新设想,明确萨拉齐为包头市辅城,到2020年,辅城人口达到30万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五是明确提出了长远的生态建设目标,规划建设“三横五纵”生态防护林带体系,规划确定“一心两带三契多园多廊道”的绿地系统结构,创造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和物种运动的生态廊道;六是明确提出了开发建设新都市区的建设目标。在城市新旧区之间规划建设集商务、政务、金融、会展、体育、文化、休闲、总部经济等为一体的新城市中心区。
版规划:遗憾该留的没留下来工业项目选址不尽合理年,是包头市民切身感受城市变化最大的十年。十年间,各大公园、广场、植物园的建设改善了城市环境,神华国际会展中心、博物馆、商业街等完善了城市功能,丽日、锦林、锡华等住宅小区改善了居住环境……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更可谓翻天覆地。这一时期包头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同行走的人们,走得过快,总会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丁玉晶清晰地记得当年某媒体的一篇报道:著名歌唱家马玉涛回到东河,却找不到曾经的家。丁玉晶理解,这是在赞美我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他还是忍不住热了双眼:我们没有把该留的东西给留下来。东河区很多历史建筑、街区等在旧城改造中消失了,像东河宾馆、日本人入侵包头时的警备司令部……那是历史,是记忆,是一个城市从过去走来的串串足迹。除此之外,据市规划局编制的资料对1994版、2000版规划的实施评价显示:5?3地震后,迫于当时客观形势,大规模的危旧平房改造标准偏低;部分搬迁城中村的选址缺乏长远考虑,造成了二次搬迁改造;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尤其是5?3地震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城市区域热源厂等基础设施选址缺乏长远考虑;中心城区工业用地比例偏大,出现各城镇产业布局雷同现象;重大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布置分散、选址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整体布局。
城市设计-未来更人性化更具艺术范儿目前,我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包头市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在“忙”中深深感叹:今年城市设计这事,市委、市政府重视程度之高、投入精力之巨大、要求之严格、起点之高均可在包头规划历史上称“最”。如果说,规划是在盖一个新房,那么,城市设计就是为这房子定位风格,安门上窗,调色上墙。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区别在于:规划的重点问题是建筑的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技术数据,依然是数据平衡问题,而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建筑高度(不同于规划中的高度规定)、室外空间、街墙界面、人车分流的解决方案、整体材质色彩等等。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专家设计团队齐聚首
四大重点区域设计正式启动日,包头市城市规划设计学术研讨会暨包头市重点区域城市设计邀标发布会召开。我市对四大重点区域:钢铁大街与阿尔丁大街、新都市中心区、麻池与小白河地区、南海公园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正式启动。7月,参加方案征集活动的八家设计团队先后来包进行实地调研。8月8日,包头市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初步方案汇报会在北京召开。美国Gensler(甘斯勒)公司、澳大利亚cox(考克斯)事务所、日本三菱地所、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现代(集团)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共七家设计单位汇报设计方案。9月6日,设计方案评审会在北京召开。评审组由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等9位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10月14日,再次在我市召开设计方案评审会。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周畅,清华大学教授栗德祥等专家教授出席评审会……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在“忙”中深深感叹:今年城市设计这事,市委、市政府重视程度之高、投入精力之巨大、要求之严格、起点之高均可在包头规划历史上称“最”。
未来的模样未来究竟什么模样?如同在纸上画画,哪儿画大树,哪儿画草坪,哪儿立高楼,哪儿安大桥?……总要先想,才能下笔。这也像装修新居,设计师总要问你:您想———什么样儿?钢铁大街与阿尔丁大街
通透大气应强化 而不是变弱钢铁大街之于包头,就像长安街之于北京,是象征、是标志,见证了历史,承载了故事。诞生50多年,依然是大多数驾车族的行车路线首选。随着经济的发展,紧邻钢铁大街的棉纺厂、医学院、军分区、金融大厦、国贸中心、包百商圈等地段相继开始旧貌换新颜,也先后提出改、扩建的意愿。为确保钢铁大街景观风貌特色的延续和发展,城市设计势在必行。设计定位将重点考虑钢铁大街沿线两侧建筑天际轮廓线,使建筑形态高低错落,收放有序。加强阿尔丁广场、一宫环岛、银河广场、昆河东岸等周边区域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同样,阿尔丁大街是包头最重要的南北向交通轴线,是包头窗口和门户的重要联系纽带。在城市设计方案中,记者初步了解到会有中央公园,在阿尔丁大街和钢铁大街的城市节点处会有双塔的设计。清华大学教授栗德祥在评审会上表达自己对这一区域设计的理解:第一点,当年苏联专家的规划意见这条街是比较通透开阔的,所以可以有一些高层,但是不要毁掉原来很开阔通透大气的印象,应该强化这个印象,而不是变弱。第二点,就是尽可能保留原来的特色。不同的时代留下不同的建筑,包头的历史在这两个大街上。有一些建筑比如说他的结构有问题,另外有一些重要节点确实要改造,要拆迁,这是必然的,但能保留的还是尽量保留,结构比较好的适当做维修和内部功能的改善都可以,避免大修大动。完全来新的我不太主张,我们有新区我们在那去搞,这两条街特别是有价值的建筑有时代标识的建筑尽可能留下来,不要轻易拆掉,这是延续城市的记忆,也包括城市附近的绿地,这对包头来讲非常重要。第三点是怎么激活重要的节点通过打造城市的亮点塑造包头新时期的形象,比如十字路口的形象,这是新的符号,以前没有,这个新的符号很可能成为包头新的标志。新都市中心区
利用自然因素做好文章真的要再次感谢1955年版规划那“看似分散,却又紧密相联的城市布局”,为今天的包头城市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新旧城区之间,即将诞生一个“新都市中心区”:北临110国道,西到一宫、劳动路,东以二道沙河为界,南至包兰铁路,总用地约52.7平方公里。设计定位为城市新的生态宜居中心区,重点打造城市中央生态园区、城中草原周边区、建设路沿线行政办公区三个区域。栗德祥分析:草原公园、奥林匹克公园,是它的亮点,用地中心有一大片绿地,这是非常宝贵的其他地段都不具备的最大的优势。我们现在全国都一样,所有的城市因为土地紧张,都需要建高层,这是现代化,这是标志。但是我们这里不缺少土地,我们大草原用地不是很缺,我们可以做水平。我们不看高楼,看尺度,尺度好,亲切有意思,有人气,建议利用自然要素好好充分去做文章。该区域现状用地以村庄用地、小企业厂房和空地为主,拆迁量较小,设计尺度大,可塑性强,因此专家的不同意见也较多,据记者了解,设计方案几经修改,目前仍在不断地修改完善当中。南海公园周边
恢复原来“水旱码头”的原貌南海是我国较大的内湖风景区之一。南海素有“水旱码头”之称谓,其中水码头就是指南海子码头,是康熙年间黄河岸边的一个航运吞吐口岸,迄今已有330多年的历史。设计范围:东至东河槽、西至色楞湾路、北到包兰铁路、南到黄河二道坝,总规划用地为21.8平方公里。设计拟对南海公园周边地区提出圈层式结构模式,中心层结合现有南海公园湿地景观,打造生态休闲区;第二层为民俗商业区;最外层为商住办公区。设计承办方在展示设计方案时介绍,整个设计围绕三个理念: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娱乐休闲,三点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人性化。在具体的设计中,推出了一个“翡翠环”的概念,即围绕南海,把地形做成山丘,山丘上完全绿化,整个地区围绕在内。同时,设计了一个瞭望塔,把南海区域与其他区域通过“望”与“被望”联系起来,还有仿明清建筑,做一个流水商业一条街,恢复原来“水旱码头”的原貌,还有博物馆等。该方案因定位明确,对水体改造可操作性较强,有创意,有特色而受到众多专家好评。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认为:根据设计方案有可能打造一个超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新区域,这在国内也不多见。麻池与小白河
原生态休闲度假地麻池古城是包头地区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古城遗迹。小白河则是包头市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滩涂纵横,野生物丰富,湿地景观资源极佳。如果说南海地区的设计偏向于城市性质的休闲度假,那么麻池与小白河地区则打出了原生态休闲度假的理念与定位。更在古城保护、特色创造、稀土论坛、旅游吸引力、文化融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考虑。因为涉及到遗址,专家们更加小心翼翼。宋春华说:麻池和燕家梁,是非常重要的一块遗址,怎么保护好,怎么规划好,对这个地区来讲对整个包头来讲至关重要。稀土论坛也应该继续推敲,应该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目前提出的设计方案中,麻池古城、燕家梁会有一个主题公园的设计,里面汇集很多小型的博物馆,还有秦古道的标志物。滨水区域有三个科普馆,红星附近环岛做了一个稀土论坛会址,还有温泉度假区、高铁车站等。(备注:因记者采访时,各区域设计方案仍在完善修改中,文中涉及设计细节以最后公示的方案为准。)城市设计:弥补过去规划只重平面的粗犷式表现在传统的规划管理中,包头往往以平面式的总规、控规为依据,缺乏对城市空间、城市形象、城市色彩等的整体把握,属于相对粗犷式规划管理。近年来,才逐步开始对城市重点地区和重要景观节点进行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开始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由平面向立体转变。
追绿、亲水包头从硬朗走向“亲和”□记者 张海芳“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应当在于能否给市民提供一个真正舒适和悠闲的生活空间,所谓舒适和宜居,就是从这些小细节里释放出来的。”当年,包头当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时,一位在园林部门工作的老同志曾写下这么一段话。作为一个规划痕迹浓重的工业之城,包头的粗犷与舒展无以伦比,但作为一座宜居之城,初建时的包头仍然稚气十足,而追绿、亲水成为点燃这座城市活力的生花之笔。50年间,人们不断地把植物覆盖到黄土上,一开始是本能,后来是习惯,最后成为生活方式……“争”绿 让城市更有生机事实上,1955年前,整个包头只有68棵树,处于北纬40度以上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而现在,包头不仅实现了“绿化服务半径500米,出行10分钟享受绿色服务”,而且还建成绿地广场38个,大型公园15个,绿色景点90多个;绿化覆盖总面积6721公顷,绿化覆盖率3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2平方米……如今,在这个地处北纬40度以上、蒸发量十倍于降水量的大陆性半干旱地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之城开始展现。而这一切,规划部门的“争”绿之举功不可没。在黄建华的记忆中,提出“建设八大广场”的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1998年,我曾经以个人名义给市领导写过一封信,从创建宜居城市的角度提了一些建议,比如建设八大绿地广场,其中就包括后来被称为‘包头名片’的银河广场,还有就是拆除公园围墙等等。”当时的银河广场还是一块农田,种着辣椒、茄子等农作物,附近的乌兰小区一到夏天就臭味熏天。“包头市领导的想法还是比较超前。后来按照绿地规划,市政府决定建设银河广场,由于资金短缺,我们就租用农民的地搞了广场。”谈到这点,黄建华神情自豪:“后来这里成了包头最‘豪华’的客厅。”的确,在那个广场稀有的年代,包头人第一次见识了这样一个宏大的景观:在众多市民的围观下,一幅宽大的水幕电影在循环上演;在激昂的喷泉交响乐中,市民一起惊喜呐喊。而每每有外地客人到来,人们总爱把他们带到这儿来领略包头风情。这里成了包头展示形象的最佳舞台。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想要变得更宜居,必须改善环境,增加绿色。除了兴建广场,包头还全民动员,把更多的树移种进来,争取多一点绿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每年春天,在市中心广场,都会召开由市长主持的植树动员大会,无论大人小孩都会领到3至5棵树的种植任务。整个城市,包括周边的县旗,被划分成若干区域,分配给厂矿、学校、机关、部队、医院———几乎是政府所能动员的力量。等到大会结束,一声号召,人们会奔赴城市的各个角落,挖坑种树。50年间,人们不断地把植物覆盖到黄土上,一开始是本能,后来是习惯,最后成为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包头绿化美化开始进入一个高潮期,全市120万人次义务植树,所有市政公园拆墙透绿免费开放、万棵大树进城等,让这座城市在不经意间更加绿意盎然。从五十年前的68棵行道树,到十余年的百万人义务植树,一座城市对绿色生机的执著渴望,对大自然的融合亲近跃然而现。而包头也赢得了北方城市少有的绿色荣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如今的包头又开始全面实施“山北草原、大青山森林、黄河湿地”三大生态恢复工程,要将绿色铺就到更广阔的高山长河间。东河有水了,河道活了,河边的景观也美了。河边桌椅、果皮箱,以及独特的人性化绿色景观,都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东河的魅力。亲水 让城市灵动起来2008年夏天,家住昆区的段军在骑自行车郊游时惊奇地发现,过去要避着走的昆河岸边现在干净起来,河道两侧铺上了水泥,河岸栽上了树和绿化带。黄建华告诉记者,昆河改造工程是包头追求“以绿为美、以水为秀”最典型的案例。在这个干旱省少雨的北方,我市对东河、昆河等几条河道的改造,让一座硬朗的城市顿时灵动起来。昆河处于包头城区西侧,西面是当地最重要的企业———包钢;东面是繁华的生活区,属于季节性河流。因为枯水期长,两岸植被稀疏,加之工业污染,两岸环境较差。而集中在7~8月份的丰水期,水量大、历程短、沙量大,易形成洪峰,有水文记载的几次洪水,都给两岸造成灾害。“治理的前提是保证防洪安全,之前的防洪标准是‘百年一遇’。‘百年一遇’则意味着,这个水100年可能会有一次涨到这里。之前国内的做法是,为了防止‘百年一遇’的洪水,而把其他99年人和水可以发生的亲密故事忽略。其实,既要保证防洪安全,又要让人和水之间保持亲密的接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黄建华说。“我们把两侧防洪堤往河中心各推进150米,500米的河道变成200米,在两侧加固和升级防洪设施,防洪标准依然是‘百年一遇’。但两岸就各腾出150米共54公顷土地,这些土地一部分做绿化和亲水景观,一部分用于商业开发。完工后,昆河两岸变成新的休闲场所,每天有很多老人来这晨练,腾出的商业用地价值也非常高。”与此同时,我市对于东河的改造也成为城市“亲水”最完美的演绎。东河是贯穿东河城区的一条季节性河流,但已多年断流干涸,成为地方小企业排污及排洪河道,为了让旧城景观得以改观,从2004年开始,我市对东河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分堤防、蓄水、输水、两岸景观绿化、道路建设五大项目。东河景区建成后,成为包头市南北向具有生态功能的绿地主轴线之一,也使南海生态旅游区与北梁文化旅游区贯通,形成“河在城中流,人在河畔游”的自然景观。如今,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的老东河人终于发现,有水的东河是这么美。“住在这儿这么多年,终于看到东河有水了,变活了,就像城市的一条玉带!”市民张先生高兴地说。河道活了,河边的景观也美了。河边桌椅、果皮箱,以及独特的人性化绿色景观,都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新东河的魅力。据了解,包头下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城镇化率94%的同时,建立“五纵三横”的大生态体系。届时,市区内的五条纵向河流将成为生态廊道,一块横向沿河湿地、一座山脉的两岸将成为生态区域,整个城市被绿色和生机包围。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是,有个项目曾经想利用阿尔丁植物园的6亩地,砖运进去了,又被人扔了出来。绿色规划一脉相承今年8月,《中国高新区》杂志社编审王武子在参加稀土大会后,应邀来到赛汗塔拉风情园参加告别联欢。在这里,他被这片稀有的“天堂草原”深深吸引,忍不住感叹:“真没想到包头这么绿,这么美,这一点决不逊色于南方!”即使是来自于武汉这样一座南方城市,王武子仍然“惊艳”于中国这片惟一的城中草原。这个位于市区之间、占地7.2平方公里的生态园,不仅让包头人心中的天堂草原回到现实,也让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翡翠”之城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包头高级规划师黄建华的眼中,包头城市规划最大的特点同样是“绿色”。从1975年开始做城市建筑设计,到1983年开始做城市规划,他见证了这个城市规划史中后期的每一个细节。在他看来,规划部门坚持“追求绿色”,坚持将绿色一直保留下来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得意之笔。“人们一走进包头,就会感觉到这座城市规划烙印非常明显。从空间形态上看,舒展、敞亮、绿色、粗犷,北方草原民族特色非常鲜明;从平面形态看,一市两城,干道相连,绿色隔离,组团式布局,绿色让城市有机地融为一体;从实际景观看,半城楼房半城树,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在1955年版的规划图中,记者看到,浅绿色标示的防护林体系将城区紧紧包裹,用深绿色标示的公园系统散落城市各个区域,有大有小,错落有致,通过水系的串联,犹如一串缀着翡翠的项链。据黄建华介绍,从1955年规划实施起,包头城区绿地系统一直被严格保护,除文革期间20公顷的少先公园被占用外,再无他失。“50年前,和包头一起列入国家重点规划的还有其他7个城市,而到现在,只有包头的城市格局、路网系统和绿化系统基本保留了当初的骨架,这应该归功于规划部门几代人的坚守、坚持。”黄建华说。“这些绿地不是没有人想开发,而是我们一直在保护。”黄建华告诉记者,东西面积一平方公里的阿尔丁植物园是过去的第三苗圃。以前,它是一个苗木生产基地,闲人免入。后来,园林部门给它植入公园的功能,引入一些其他种类的植物,增加一些服务性措施,成为市民最好的休闲之地。“这里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黄建华说,后来,有人盯上了这个地方想搞开发,规划部门同样坚持拒绝。“所以,现在除了里面建了一个相关功能的花苑供市民休闲外,再没有让出一点绿地。”坊间流传的另一个故事是,有个项目曾经想利用阿尔丁植物园的6亩地,砖运进去了,又被人扔了出来。黄建华说,处于北纬40度地区的包头并非天生丽质,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人为努力的结果。
留个你的联系方式吧?是不是你申请的小吧?   --天真岁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负你!
第一版新市区 北沙梁可惜啦
包头市城市展览馆 1:300模型
西钢东铝南高北装,工业围城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头东河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