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的通俗例子,空间距离这几个角度分析下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

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效率分析评价分析,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效率评价,效益评价,旅游业发展,发展效率,河北旅 游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说明:本资料根据新版教材,结合历年真题、老师课件整理浓缩而成,真正的背诵版,共27 页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 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 其他因素 3.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 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 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 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 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 时,叫做需 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 )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 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 )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 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 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 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 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 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 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 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 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 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 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19. 当Eij >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0.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 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 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 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 次序。 3.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 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 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 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7. 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 种商

区 域 经 济 学 吴殿廷主编 吴殿廷 宋金平 孙久文 李玉江 覃成林编著 科 学 出 版 社 2003 年 9 月,北京 1 序 陈栋生 从空间角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或者说,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探寻人类经济活动 的空间规律,既是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也是各级政府非常关心的实践课题。正因 为如此,区域经济学不仅成为不可替代的学问,而且也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研 究课题一项接着一项,相关的论著连篇累牍。区域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既促进了我国经济 学和社会科学的繁荣,也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区域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还对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止 2002 年底, 全国已有 50 余个硕士点、10 余个博士点,3 个重点学科单位(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近百所院校开设了区域经济学课程。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比较权威的教材 出版,这不能不影响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甚至学科的发展。为此,教育部把出版 《区域经济 学》教材列入 “十五”计划,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吴殿廷教授等几位中青年教师编写,实在可 喜可贺。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教育要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观念, 关键在教材。编写区域经济学教材,要把握好主体与客体、个体与总体、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抓住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努力 创新;要研究教育、心理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把复杂枯燥的规律,用形象生动 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表达出来。阅读这本教材,对比国内外其他版本的区域经济学著作, 我认为,本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1.把研究对象(区域)作为一个系统,按照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展开论述,侧重于区域系 统的环境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状态与过程、目标与方案等范畴;从宏观整体出发,在时空 结合中诠释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突出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区域经济运动错综复杂,特别是微观规律表现多样。 作为教材,本书紧紧围绕区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规律,着重探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时 间过程、动力机制、结构演变、空间布局特点,剖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既相互 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抓住城市与区域、地域分工与合作等重大问题,揭示区域发展 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宏观整体出发,经过中观到达微观层面,既见树,又识林,使 结构的严谨性与内容的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2 3.注重方法、手段的改进。经济运动异常复杂,只用一般的文字叙述往往难以说清其规 律。为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大量使用数学工具,近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多次授予给那些在经 济数学方法上有突出贡献的学者。适应经济学发展的这一趋势,本书重视数学工具的使用和 量化分析,采用了很多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照顾到经济学、地理学等专业本科生的特点, 避开了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着力于讲清数学原理,强调经济学的涵义和实践中的使用方法。 4.实践内容丰富,并且大部分案例来自编著者的直接实践,读来真实生动。区域经济学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区域运动的很多规律,区域分析的很多方法,只有结合具体、生 动的事例才能说清楚。本书不仅引入了国内外经典案例,也介绍了作者亲自做过的项目,使 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区域系统的客观性和区域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5.注重创新,把教材的通俗性、完整性、权威性与专著的独特性、深入性等很好地结合 起来。本书作者都长期工作在区域经济学教学、科研第一线,有多年教学经验,并主持完成 了很多科研项目,发表过大量学术论著,书中的很多论点都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可以说 这是一部具有学术专著特点的教材,既有 “授业”——介绍、讲解区域经济基本知识——的 作用,更有“传道”——培养学生研究、分析能力——的功能。 作为一位在区域经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基础的通俗例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