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买月饼票选择什么品牌?我想要口感好的

中秋节已过,市场上月饼陆续下架,月饼券开始作废,“黄牛”抓紧最后一波时机,以十几元、二十元的超低价回购票券。

节前,200多元面值的月饼券,从“黄牛”那里不到半价就能买到,送出去又有面子,不少市民已经捡了类似的“便宜”。也有市民收到了不少月饼券,苦于“没人吃”让“黄牛”帮忙脱手,既帮自己处理了后顾之忧,又小赚了一笔回本。

但这真是“双赢”的事情么?

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一张张月饼券几经转手,在人情和利益的双重驱动下,让月饼券的倒卖回收正逐渐形成“产业”。

▲厂家印券-用户采购送礼-中间商倒卖-厂家回收

月饼未见一个,知名品牌的月饼券却变成了“期货”,背后产生了一条“空赚经济”的利益闭环。

何以解忧?唯有“黄牛”

林经理是望春工业园区一家工厂的负责人。中秋节刚刚过去,收到的“暖心”礼物却让他“堵心”:“光是月饼券就有20多张。最贵的月饼约六七百元,便宜的也不会低于100元。”

林经理说,这些“人情月饼”基本都是客户和朋友送的,但如何处理这些券和月饼成为自己最头疼的事儿。所幸的是,林经理手机里还存着几个“黄牛”的号码,因为月饼券多且“素质”不错,他被对方列入“VIP客户”。每年中秋节前后,“黄牛”都会主动和他联系,预定收购月饼券,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中秋节前,一见有人走来,“黄牛”们就上前推销月饼券。除了售卖,这些“黄牛”还收购月饼券。

记者发现,他们大多以3-4折左右的价格收购月饼券,以5-6折左右的价格售出。

某酒店一款价格为229元的月饼,他们以110元回收,169元的价格卖出;某著名品牌定价400多的月饼,中秋前半个月回收价格是100元,再出售的价格则是280元。转手之间,便可赚180元。

虽然黄牛售卖的月饼券价格较低,但被保证“提到货再付钱”。

竟有多方共赢的“好事”

有市民产生疑问,“黄牛”手中有大量的月饼券,如果券不能全部卖完,剩余的券难道只能砸在手里吗?

也有市民提出,近500元面值的月饼券,“黄牛”出售价格不到200元,既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折扣,送出去又有面子。但真的是“买到就是赚到”吗?

更有市民向记者反映,有时候拿着月饼券去兑换月饼,经常会被告知“需要提前预定”,实物月饼真的“一饼难求”吗?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业界专家和资深学者。“起先,印制月饼券的初衷,只是月饼企业为便利客户而想出的创新之举,以免除礼盒携带不便的烦恼。”业内人士介绍说,有多少月饼,才会印多少的券,那时的月饼券只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配角”。

现在的“玩法”是:月饼企业直接印刷月饼券,其券面值200元,以110元的价格批发给商超、企业等“大客户”,“大客户”们再以160元的价格出售。通过人情交际和单位福利,大家都会收到或多或少的月饼券,留一、两张自己用,多出来的就以90元/张的价格卖给“黄牛”。“黄牛”拿到月饼券后再到A公司兑现100元。

业内人士指出,月饼券作为可以用来换取月饼的票据,将月饼转换为可流通的月饼券就是“证券化”的过程。月饼券出厂后,流经“大客户”、消费者、“黄牛”,再转回月饼企业。在这个循环中,并没有对等数量“摸得着、看得见”的月饼,它的流通过程是一条利益链,这就是“虚拟经济”。

按成本30元/盒计算,表面上看,月饼企业卖票赚80元/张,消费者处理吃不掉的月饼获得90元/盒的“纯利”,“黄牛”则挣得10元/张的“辛苦钱”。当然“大客户”也不吃亏,原本应付200元的员工福利,到头来只花了110元的成本,可谓“多方共赢”。

原本应得的福利去了哪里

谨防“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当大家都觉得这个模式没问题的时候,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说,“既然是‘证券化’,必然有人坐庄,在获得既得利益的同时肯定也有散户被迫‘割肉’,只不过整个过程非常巧妙,导致不少散户‘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就企业职工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应得的200元福利变成了实际上不值200元的月饼券,“如果不吃月饼,自己拿到的就只有90元,剩下钱就相当于被‘割肉’了。”

简而言之,就是月饼公司(券商)看到了“大客户”的投资冲动与能力,利用月饼这一概念,创造了月饼券这一金融产品,通过广大“黄牛”的投机行为,获取了收益。“‘大客户’可以视作机构投资者(庄家),职工属于被迫割肉的散户。”

同样的,原本是食品企业的公司,其月饼券业务已经完全是一个金融企业业务。如果按照实体经济的玩法,预计市场需要1000盒月饼,就生产1000盒月饼,产销平衡。但是按照虚拟经济的玩法却不同,可以对外发售10000张月饼券,因为超印的那9000张票会层层流通回到月饼企业手中。这样,这家企业生产了1000盒月饼,却赚了10000盒的利润。

“既然印月饼券就能‘空手套白狼’,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大精力去注重提升月饼的口感呢?”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是近年来“大多数礼盒月饼不好吃”,以及“券比饼多”的原因之一。

还月饼和中秋节“本真面目”

“不是说中秋节不能互相送月饼,但要恰到好处,要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宁波市市场营销协会副会长、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朱美燕说,防止“空转”,一方面应规范流通规则,打击“黄牛”的恶性炒作等,理顺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对于发行提货券的公司,应向监管机构支付一定比例的押金防范风险,一旦企业因经营风险出现问题,可以相应补偿。

“但现在,月饼更多是作为一种礼品被送来送去,造成流通量远大于实际需要量,其实已经背离了月饼本身的价值,与传统文化和习俗本义相抵触,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秋节面临的尴尬。”朱美燕说,人情往来的需要,使月饼券在发行流通过程中给了生产企业和“黄牛”以可乘之机——月饼越送越多,“‘人情月饼’让节日丢了‘魂’,这值得反思。”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送月饼关键是表达情义,送月饼也尽量不要挑选容量太多的,不符合健康饮食的,过中秋节最重要的是抽出时间和家人团聚,一起赏月聊天,让彼此感受到一份贴心的关怀和情义,那才是过节的最简单含义。

  商界导读:对消费者而言,可能仅是一张凭证的小票,但在“黄牛”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小姐,你的小票还要吗,可不可以给我,或者我跟你买好啦!”在一家百货商场的收银台附近,等候多时的“黄牛”伺机凑了上来。

  对消费者而言,可能仅是一张凭证的小票,但在“黄牛”们经过集中开票、兜售发票后,却能成为他们的利益,而目前,这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在即将进入“十一”、“中秋”打折季的各大商场、书店、食品店等门口,甚至是街边,越来越多的“黄牛党”们也即将进入他们的收获旺季,购物小票、有价提货券等都成为“黄牛党”的“食粮”。

  票、券的“化腐朽为神奇”

  对于一般并无报销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购买了数百元货物后的购物小票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最多是部分货品万一发生质量问题后追溯的凭证。而黄牛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们会等候在商场收银处附近,当“阅人无数”的黄牛看到无报销需求模样的消费者时,他们首先会跟你套近乎,希望你能将小票赠送与他,假如不成,有些黄牛会打情感营销牌,比如帮女生提货物、跟你唠家常等,最后一招则是索性开价收购,一般一张数百元到1000元的购物小票,黄牛会花几元钱跟消费者购买。

  “我们也不期望所有的消费者都会给我们小票,甚至有些人即便是我们说购买,他们也不愿意卖给我们,不过一般来说,10个人里面有个2~3个就成了。”做了8年专业黄牛的老吴透露,低成本获得这些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发票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服务台开具发票,聚少成多后,老吴可以获得巨额面值的发票,比如几张数百元的小票可以合开一张1000多元的发票,而几张千元小票则可获得万元发票。

  “发票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也有‘下家’,很多人跟我们购买发票,我们也有规矩的,假发票肯定不能卖,这是要做坏自己名声的,所以发票肯定要真的,因此我们才用消费者的购物小票集中去开具正规发票。有了真发票,则我们的客户就会来跟我们买发票,一般市场价是——1000元金额的发票,我们以30元销售,赚3%,对我们这行来说,薄利多销,主要是跑量。尤其是购物季时,我们每天的量会很大。”对于马上就要进入中秋节“月饼季”的老吴来说,接下来月饼票才是赚钱的关键。

  根据多名黄牛介绍,月饼票要看品牌,杏花楼、哈根达斯等是最好销售的,因此买入价也最高,可达票面价格的50%~60%左右,而其他月饼票基本以低于50%票面价收购,比如有些面包房的自制月饼,标价100多元/张,黄牛收购价仅30元。

  “假如是100元的月饼票,我们以50元收下,再以70元卖给‘下家’,等于赚取了20元,这比起小票开具发票销售要好赚得多,唯一不足的是一年也就几次这样的旺季。”老吴坦言,曾经有一年的中秋节,他光是倒腾月饼票,一周的收入就过万元了。

  除了票、券等,各类购物卡也是“黄牛党”们获利的一大渠道,他们会以折扣价收购购物卡,然后再销售给“下家”。

  “黄牛也分地盘的,比如收取小票的那种基本是蹲点在商圈,我们是蹲点在社区,而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地盘,我们互不干涉,大家收的货差不多,无非就是OK卡、便利通、得仕卡、索迪斯、斯玛特等,当然,票和券也会收取一些。”在上海某个小区已经“蹲点”6年多的老许坦言,“蹲点”的黄牛生意要比商圈的同行稳定,因为“货源”有保障,不过比起收取小票来说,购物卡有一个隐含的“道德风险”,因为并非所有的购物卡都有密码设置,有些是开放性设计,因此按照规矩,黄牛们得与持卡方到附近的机器上验证金额,或电话查询,但有时会比较麻烦也就不验证了,所以“社区蹲点黄牛党”不乏偶尔收到“次货”——实际金额小于卡面金额的货品。

  “我们和收取购物小票类似的地方是,大家都是跑量的,比如比较畅销的OK卡、斯玛特的收购价格最高,可达9.7折~9.6折,即一张100元卡,我们以97元收下,然后我们再以99元或98元卖给‘下家’,即100元也就赚取个1~2元,主要是量大。”老许说,他一天收下的卡面值总额至少在10万元,以1%利润来计算,他一天也能赚取至少1000元,当然,他并非每天都出来“蹲点”,有时候天气太过炎热,他也要休息。

  还有一个与购物小票黄牛类似的赚钱方式也是开具发票。老许透露,购物小票的价值在于转换成发票兜售,收卡“黄牛党”也是一样,比如假设有企业需要1000元发票,于是老许就去超市购买1000元价值的购物卡,然后开具1000元价值的正规发票,随后将发票以30元价格卖给客户,老许自己等于用970元价格收下1000元购物卡,和9.7折收卡是一样的利润率,这种生意的好处在于,对客户来说,可获得指定抬头的正规发票,而“黄牛党”可保证购物卡100%货真价实。“这类服务要提前一天预约,因为我们也要花时间去购卡和开票。”老许说。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根据《发票管理法》规定,私自收集小票去开发票然后转卖,已违反了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拆本使用发票;不得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禁止倒买倒卖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

  但不少律师表示,上述仅是书面规定,实际操作中的确很难监控管理,比如购卡“黄牛党”一次性买入1000元卡后开发票,这个举动也合情合理,他们也是真金白银买卡,然后当然有权利开发票。可是之后他们再将发票倒卖出去的行为就难以监控了。

  所有供给的存在一定是有需求源头的。记者多方采访后获悉,造成小票、购卡开发票后倒卖等现象存在的源头是大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需要发票冲账,有时一时间拿不到高额发票的情形下,自然有人急需跟黄牛买入发票,这也导致“黄牛们”以各种方式去开具发票后销售。

  “送礼”则是第二大动因。很多黄牛反映,他们收购卡、票券等后的“下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送礼需求的人,他们需要的量很大,以9.8或9.9折购卡后,他们也可省下一笔钱。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第三大动因,一些发出券、票的机构本身回收自家的券、票。李小姐是苏州一家高端酒店的员工,该酒店将月饼销售任务摊派到员工手中,李小姐也领到了定额的任务。当听到记者打算大量购买该酒店月饼券后,李小姐立即表示可以以6折的价格出售,但被问到“酒店是否生产了足够供应所有月饼券的月饼”时,她却表示并不清楚。

  “这是很正常的,很多时候最终是月饼生产者自己收购了自家的月饼券。比如他们销售了1万元价值的月饼票,经过市场倒腾,最后生产厂自己以1400元回流收购了2000元价值月饼票,等于生产者啥也没有干就白白赚了600元,而且最重要的是,生产者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其可以减少20%的产量,即节约生产成本,又白白多赚了一部分钱,何乐而不为?”常与“下家”打交道的老吴如是说。

  (原标题:购物小票回收利益链:黄牛周赚万元|小票|回收|利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月饼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