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有全本的乾隆大藏经在线阅读?谢谢!不要分本的!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出自《法句经·无常品》

﹝出法华玄义﹞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三法印。[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二、无我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假不实,本无有我。众生不了,于一切法强立主宰,执之为我;是故佛说无我,破其着我之倒,是名无我印。[三、涅槃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一切众生不知生死是苦,而更起惑造业,流转三界。是故佛说涅槃之法,令其出离生死之苦,而得寂灭之乐,是名涅槃印。(三界者,欲界[贪]、色界[嗔]、无色界[痴]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又名诸法实相印。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说,小乘法是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作印定,大乘法是以“一实相印”来作印定。实相是指诸法的真实相,诸法是五蕴十八界等一切法,就诸法本来之真实相如何,即了知其如何,说明其如何,此乃佛平等大觉之所知境,其余有情,以其心量有限,其所知境,不能圆满。初发心菩萨,虽未能证知诸法实相,而能依佛之智觉察,亦可通达诸法实相,其实三法印即一实相印,以皆明诸法因缘生,无自性,依一实相之三方面分别解释,即三法印,究其根源,即贯通为一实相印。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一一观之,纯是秽物。众生颠倒,执之为净,而生贪着,故令观身不净也。[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有内受、外受;意根受名内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顺受违受,不违不顺受。于顺情之境则生乐受,于违情之境则生苦受,于不违不顺之境则生不苦不乐受。乐受是坏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众生颠倒,以苦为乐。故令观受是苦也。[三、观心无常],心即第六识也。谓此识心,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念念生灭,皆悉无常。众生颠倒,计以为常,故令观心无常也。[四、观法无我],法有善法恶法。人皆约法计我,谓我能行善行恶也。善恶法中,本无有我。若善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是我,善法应无我。众生颠倒,妄计有我,故令观法无我也。

——出自《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四十卷


南本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梵 宋沙门慧严慧观同谢灵运再治

唐北天竺婆罗门李无谄译(末后第十七品沙门慧日续翻)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长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译重颂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菩萨璎珞经二十卷(一名现在报经)




元天竺俊辩大师唧[口*捺]铭得哩连得啰磨宁及译主僧真智等译
宋中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惟净共法护奉诏译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法护奉诏译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沙门赐紫法天奉诏译
宋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赐紫沙门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法天奉诏译
宋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三藏明教大师赐紫天息灾奉诏译
宋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天息灾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藏传法大师赐紫沙门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法天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宋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摄大乘论释四译四十八卷





耶达儿码黑德抓巴瓦 黑敦得堪达塔嘎 多哈雅巴达 得堪匝友呢若达 诶旺巴德玛哈夏儿玛纳 所哈 显密本圆融 愚执自他宗 圣法原一味 无偏应普弘菩提心为前导 般若为心要净土为归宿 团结和合清净戒律 闻思修行 弘法利生(大恩怙主晋美彭措法王金刚语)嗡 阿摩嘎协拉 桑巴ra桑巴ra 巴ra巴ra玛哈协达萨多 巴玛波波科达波匝 达ra达ra 萨曼达 阿瓦罗格得吽帕的所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大唐武则天皇开经偈)南无上师佛法僧宝 无上甚深佛名经 百千万劫今遭遇 我心见闻乐受持 信解行证如来意 四生九有同登圆觉玄门八难三涂共入毘卢性海南无圆觉海会佛菩萨

  时佛与大众  游至双树林
  梵音告阿难  诣双树敷床
  佛便在绳床  右胁而倚卧
  面向于西方  首北而累足
  时贤善须跋  修仁除躁性
  欲见佛求度  来谓阿难言
  我觉天人师  时至欲灭度
  故来诣难见  觉知一切法
  今求欲礼觐  云何尽苦原
  今若不及见  如日入永冥
  请阿难通入  阿难心烦毒
  便谓须跋言  今非见师时
  佛以一切智  彻照应度者
  百福德相貌  慈意视须跋
  佛以柔软音  告语阿难言
  莫违来现者  吾出世为善
  须跋得所愿  甚怀喜踊跃
  即往至佛所  果必蒙解脱
  尔时贤须跋  谦敬尊佛德
  倾屈而敬礼  逊辞白世尊
  前师觉世间  云尊从得道
  己已得解脱  又复度众生
  愿以见开示  傥能蒙觉悟
  故来敬礼尊  不敢称智力
  佛见须跋来  心怀甚喜敬
  为说以贤圣  示灭苦无为
  时须跋闻之  寻即得解脱
  邪迷意觉悟  逮得解脱道
  本执邪倒见  故从迷生死
  倒见六十二  以是世沉没
  彼尽无有余  白衣致得道
  漏尽成罗汉  济此无往受
  觉佛所往路  普世缘爱生
  爱渴两俱灭  灭意诸苦结
  觉佛之所说  深正真言教
  以除意染着  心净无余漏
  觉世之生死  须跋谛思惟
  谓世间断灭  是见眼脱除
  世本归灭亡  意觉如是已
  世间有常见  邪疑霍然除
  彼前所执持  舍是诸倒见
  闻佛真善言  开慈心受持
  因其前世时  所修诸善本
  愿入泥洹城  故速疾解脱
  已得善无为  除冥觉正真
  建立永甘露  除尽诸尘劳
  时见佛世尊  欲舍就灭度
  以慈心视佛  意便起是念
  我今理不宜  见佛舍寿行
  普世之炬耀  众生所恃怙
  施善于一切  愿我先舍身
  曼佛天中天  未舍寿之顷
  心善踊无量  起五情投地
  稽首礼佛足  生定意如山
  即时寻速灭  犹如兴大云
  普雨降甘润  灭尽小野火
  佛告敕比丘  供养须跋身
  佛末后弟子  度立泥洹城
  因即右胁倚  卧于绳床上
  欲放舍佛身  尽受命之数
  初夜时欲过  星月光明损
  林薮鸟兽寂  佛告诸弟子
  卿等敬具戒  如尊师炬耀
  吾去世之后  顺从莫违犯
  净摄身口心  舍利求大安
  田役畜乘仆  仓藏园莫为
  无种殖树木  亦莫斩伐伤
  不得为己身  造立垣墙壁
  无仰观历数  合和汤药方
  知时限节食  修己莫望敬
  无身隐短秽  无行咒自活
  无为王者使  无瞻相吉凶
  汝等后当足  衣食疾汤药
  每摄意知足  守限节忍苦
  汝等但能勤  奉持是禁戒
  具戒之根株  相载之泥洹
  从是起定慧  禁戒具谐偶
  守护能备悉  智慧增长益
  除灭诸尘劳  缘是致泥洹
  此言戒印封  因识守戒者
  其戒具不缺  备悉无短少
  彼则清净善  脱尘劳寂灭
  无有禁戒者  彼则无沙门
  因禁戒地立  成沙门善妙
  已立净戒具  心不走诸欲
  勉则制令住  伏使忍不起
  如回牛离苗  纵情念邪者
  差失净禁戒  颠坠大衰耗
  若遇恶贼对  一世受苦身
  随从诸欲者  今世及后世
  具受诸苦毒  故不当从欲
  悦可诸欲者  后必遭大苦
  人不当畏惧  炽火之所烧
  莫畏蛇虺毒  及凶弊恶贼
  害夺人命者  当自畏痴意
  如愚见岩蜜  不顾碎身患
  如无钩醉象  躁跳如猕猴
  心昼夜随欲  莫听随所便
  不灭其心者  身不得休息
  已能调伏心  不邪屈泥洹
  得食如服药  不当起爱憎
  所得方便食  趣愈饥支形
  喻如众蜂集  采花之精味
  以时度施食  无坏人慈敬
  莫烦好施者  莫数役良畜
  好施烦则厌  良畜数役疲
  汝等昼夜勤  方便加建进
  莫自纵睡眠  损耗难得命
  普世死所烧  谁通夜安寐
  怨贼所围绕  恐怖焉得安
  可舍尘劳垢  陈宿久居者
  尘劳盖安寐  觉寐灭尘劳
  惭愧为衣服  璎珞象之钩
  放舍惭愧者  众德善所弃
  执持惭愧者  以故名为人
  强颜不知惭  是名为畜兽
  若节节支解  心不当起乱
  亦莫违禁戒  口发粗穬言
  戒则是忍辱  亦是其强力
  不忍他粗言  终不得解脱
  恚坏法失名  善心悦颜怨
  心毒不当听  令止宿斯须
  诸善之强敌  无过于瞋恚
  捷疾无为喻  毁坏仁禁戒
  居家有爱着  虽恚愆不重
  守戒恚愆重  如冷水出火
  剃头被法衣  执钵行乞食
  威仪以持世  不宜与恚俱
  慢增则善损  居家者尚尔
  况舍家离着  调伏定心者
  中平正真法  不与邪伪合
  正法建善事  邪伪者虚欺
  积财圣忧恼  少欲者离苦
  是故吾弟子  少求增众善
  卿等当知足  尔乃心安定
  知足人间乐  无厌生天苦
  饶财无厌贫  财贪知足富
  无厌贫驰骋  知足者所怜
  欲求解脱者  莫依众愦闹
  天帝释以下  敬礼独静者
  卿等除亲爱  亲爱苦止宿
  舍家恋亲爱  如老象没泥
  志意勇进者  众事无疑难
  水性彻柔弱  渐渧能穿石
  钻火数休息  不能得致火
  勤钻寻致火  精进者谐偶
  故当建精进  趣向泥洹门
  邪违无为道  汝等慎莫为
  守志不错乱  众邪不得下
  守志沙门友  失志忘众善
  志被钾仗备  敌莫能得胜
  心专服德铠  尘劳无能胜
  专精定意者  谛了世生死
  是故当定意  意定苦不起
  若欲度流水  因桥梁浮材
  欲度一切苦  定意第一舡
  卿等慧离者  今故显世法
  有是则得度  法外者不爱
  不谓为舍家  铠良药利器
  舟船度流江  智慧度生死
  是故常听法  当从法言教
  慧见者见正  无慧者盲冥
  心与尘劳俱  终不得解脱
  审欲求度者  勤除去尘劳
  沙门学调心  除去放逸意
  天帝心调乐  阿须伦无乐
  吾教汝等善  卿等当勤修
  广设众方便  便令至泥洹
  静寂山岩间  林薮空闲舍
  于中学定意  吾去后莫恨
  良医尽方术  合和若干药
  病者服得瘳  医不自还服
  导师引导正  从者无忧患
  违失者有损  不顾虑患故
  吾已为汝等  敷演四正谛
  怀疑者便问  今正是其时
  时佛令如是  弟子默无言
  阿那律知念  于大众中曰
  日可令凉冷  月可使炎热
  是四谛真正  终不可违故
  苦谛苦所逼  终爱则有苦
  诸佛之所说  灭尽谛灭爱
  甘露八正道  寂灭为泥洹
  觉是沙门众  佛后末度厄
  众会未度者  初入道老少
  佛粗说罗汉  如冥电照道
  其已得解脱  度于生死者
  众共怀悲恨  师灭一何速
  佛闻阿那律  如是正谛语
  欲坚众生意  慈悲说是言
  假令有劫寿  必当终归尽
  吾以具施善  何用长寿为
  世间及天上  吾所应度者
  半度半示道  转教法得住
  汝等当觉制  不足追念吾
  但勤说方便  莫遭离别痛
  以慧灯除冥  觉世无牢强
  垂终心怀悦  犹如重患除
  慧者脱凶衰  远离弊恶人
  得舍是二患  何缘得怀忧
  汝等勤修善  一切次当死
  吾入泥洹城  时今已近到
  于是舍寿行  是吾末后言
  佛于是思惟  第一离欲禅
  从第一禅起  思惟第二禅
  如是历四禅  如是周遍历
  往返于九禅  逆顺尽端绪
  世尊天中天  还至第一禅
  从第一禅起  重思至四禅
  佛时审谛思  逆顺历禅观
  又还从是起  微震动其意
  然后舍寿行  奄入泥洹城
  佛适舍寿行  地六返震动
  空中有大炬  如劫尽烧火
  四方有大火  犹如阿修罗
  烧天林树泽  名曰爱尽乐
  暴雨雹其尘  电光如吐炎
  普世如大火  雷震甚可畏
  卒暴尘雾风  折树崩山岩
  犹如劫尽风  所摧伤无限
  白日无精光  星月闇不明
  日月俱失光  譬如泥所涂
  日月虽俱照  黤黮不精明
  莫能识东西  昼夜不可知
  世尊冥所覆  江河皆逆流
  佛树侧双林  忧感花零落
  江河水皆热  犹如沸釜汤
  双树为之萎  屈覆世尊身
  五头大龙王  悲痛身放缓
  或闷热视佛  啼哭眼皆赤
  即时吐热气  郁毒不可言
  烧热其咽喉  如吐心重患
  观世都无常  自谏强除忧
  自意王将从  念法制啼泣
  净居诸天子  解道心调定
  寂然不啼泣  愍世或起灭
  第一执乐神  龙王大力神
  爱重法天神  悲感塞虚空
  普为忧所覆  周慞走哀动
  杂类之大声  遍满于世间
  魔已得其愿  及恶兵属喜
  舞调雷震鼓  种种放洪声
  大叫传令言  吾主强敌亡
  自今谁复能  越其境界者
  佛德树崩堕  如大象牙折
  如高山岩摧  如大牛角脱
  佛今舍身寿  世间诸天人
  无所复归仰  失恃怙如是
  如虚空无日  如国失仓藏
  如华池被霜  众华皆摧伤
  世尊舍躯命  寂潜于泥洹
  一切有形类  莫不失精荣

  于时从空中  天宝宫照耀
  驾以千象车  悬虚而在上
  敬心熟视佛  舍命卧身形
  怀感而悲叹  因说是辞曰
  处在大生死  一切皆无常
  始生现兴盛  卒衰损灭亡
  回旋向所乐  便生种种苦
  都灭尽诸苦  无为第一快
  生死杂种薪  烧令无有余
  慧炎德称烟  流遍天世间
  无常水忽至  灭佛盛光明
  犹如野猛火  卒遇大暴雨
  复有天仙人  敏善心调良
  止处净居宫  清净除诸欲
  见佛甚爱敬  啼泣如云雨
  意重如须弥  便发是言曰
  世间终不有  生而不死者
  自古来未曾  生而有长存
  上中下究畅  决定无不知
  是尚不得免  其余难长在
  是世间大导  去邪示正路
  慧眼最第一  观世转上下
  如是世慧灭  当还往邪导
  犹如盲无目  迷失平正路
  弟子天眼最  号名阿难律
  爱憎意已竭  劳尽生死断
  见佛已灭度  世间当闇冥
  诸根寂意灭  便叹是辞言
  处在大生死  慧义不得畅
  世间如雾气  斯须空不现
  无常金刚杵  击佛宝须弥
  忽然尽崩坏  今坠堕于地
  生世何轻脆  无一可恃怙
  恍惚无坚要  躁动合则散
  普世灭亡法  如梦无吾我
  佛师子能伏  尘劳象自堕
  未逮道迹者  何能不畏是
  观世叵恃怙  如朝露聚沫
  佛号天人师  金刚之大柱
  忽然坏在地  其力安所在
  六种生五枝  一萌五果实
  俱溉是三株  劳意固难伐
  佛大力之象  突坏尘劳树
  碎散令无余  然后自堕地
  千目执金刚  天帝蒙时雨
  立之于正法  灭其苦清凉
  德称弥弘广  普覆于世间
  诸圣贤之师  寂然而隐灭
  名德无不周  微妙法澹润
  犹如秋时雨  法水满江河
  天师垂济护  自意王营从
  授以无为道  潜身如日没
  兴云降是雨  秋冬雨雪霜
  炽火之炽炎  莫之为之灭
  如祠竟火灭  今诸天师火
  霍灭寂无光  世间永长冥
  断解脱者望  违本愿失欢
  善名德流布  周遍满十方
  怀四等大慈  愍众如赤子
  莫不蒙其善  如何寂然灭
  得妙无著道  诸佛之所生
  无碍诸善法  寂然而自觉
  以神足轻举  觉身是苦灭
  以是故速疾  舍身安无为
  除一切心冥  如日千光明
  灭心之淫垢  如雨掩地尘
  不复遭众苦  不为恼所迫
  已度广无边  无涯底海渊
  出兴显于世  坏诸苦毒患
  愍伤于世间  欲求寂灭者
  众好甚明曜  寂如梵天王
  大智慧普备  为世天人师
  转众生以善  练尘劳离恶
  昼夜增诸善  如月之初生
  每长养众善  德称弘广普
  在家时已解  况其舍家后
  乃往古自誓  当为尘劳战
  愍诸贫贱者  誓充其所愿
  佛以平等心  食不却疏恶
  亦无所专著  于精细美味
  惠施难放舍  人所不能者
  不受取于人  亦不求利益
  相好大名称  自然如向应
  广采众善意  决定于善听
  故现相姿好  见者三垢灭
  发言成法律  长益众生善
  以行忍相明  与尘劳为怨
  积功德无量  不免于无常
  所生积功德  受报无有限
  决定得正道  如薪尽火灭
  示众生善道  伐尽尘劳林
  制御于一切  生死缚著者
  舍八胜五趣  睹见于三趣
  伐三审尽三  因得净三眼
  隐一觉知一  逮一至重七
  散令无有余  乃誓于无碍
  以甘露充世  言辞断瞋恚
  用善染众生  世间难悟者
  每殖众善本  不施恶于恶
  建立正法幢  于一切世间
  鹿野转法轮  普喜悦世间
  成就诸解脱  净诸自爱者
  见所未曾见  普与清净合
  觉诸难觉事  诸未曾觉法
  告世以无常  所生辄有苦
  告世以无我  无彼长迷惑
  建立法幢幡  坏破贡高山
  犹如七宝柱  于祠祀中崩
  面毁不怀恨  不悦于叹誉
  厌生受天福  方便求不生
  自度生死海  又度脱一切
  自以慧逮觉  又觉悟众生
  如觉时润云  如山林薮花
  脱见如日出  又授以正见
  虽生于世间  不染于世事
  涉世之险路  不同其所趣
  心未曾犯非  得善道尚灭
  普世遭艰难  无恃怙可伤
  愚痴蔽其眼  终无所顾虑
  不思设方便  求出生死要
  生老病死苦  迫世间无免
  唯佛能救苦  授之以甘露
  往昔天魔兵  不能胜天师
  自然无常力  无常忽胜之
  世尊耳所听  三千世界声
  神足然升降  乃至梵居天
  觉众生心念  下至无择狱
  诸生死起灭  悉审谛见了
  天师从始生  轮转所周更
  谛忆如面见  尽生死漏原
  具足六通慧  备悉觉决定
  今尽罢舍置  弃身余寿行
  世爱流生死  谁说法令息
  世俗愚无智  谁当觉慧灭
  犹如车无御  江海船失师
  笃病离良医  如何当自持
  如言离诚信  无觉意求智
  王者失容饰  行善不忍辱
  已离是四事  其功不显现
  今佛舍世间  无济难成事
  如夏五六月  清净无风云
  亢阳相薄烧  及至诸虫物
  众生应度者  今当普遭难
  世尊舍寿命  何一甚苦痛
  时天怀悲心  慈愍说是辞
  淫怒痴薄故  叹师毁生死
  弟子未脱者  悲痛[口*睪]啼哭
  已得解脱者  谛计兴衰数
  声流闻诸国  拘夷诸力士
  悲勇速驰赴  集诣双树间
  哀踊自投壁  种种叹佛德
  其声甚悲痛  如群鹄遇鹰
  倒见佛无光  寂灭叵复觉
  同声悲啼叫  宛转如旱鱼
  见佛奄然卧  支体皆展直
  犹转轮王崩  诸国靡不[口*睪]
  人民无央数  出城诣佛所
  诸男女长幼  怀悲毒狂乱
  或掣裂衣裳  痛感口自啮
  或自搣头发  爬[國*瓜]坏面目
  又复无数人  懊恼自投掷
  椎胸向天[口*睪]  叹佛德无量
  呜呼天人师  众生所仰赖
  相舍弃何疾  永绝无复望
  大众悲啼哭  各尽所堪任
  诸力士之王  毒痛[口*睪]叹言
  觉法悟世师  已卧不复起
  犹如大军罢  大幢不复现
  所办事已办  应觉佛已觉
  于世犹如眼  今奄然长眠
  佛是度苦桥  以济駃流江
  大桥卒破坏  因何度苦痛
  佛慧光照曜  心明精进晖
  昔佛日现耀  令天地普明
  今便隐光潜  无为之大山
  世间便当还  奄入长衰冥
  或悲[口*睪]寱语  或怀闷熟视
  或有尽声哭  或有面掩地
  众生怀恼毒  啼哭形不同
  莫不怀恋慕  疼痛心惕灼
  于是七宝挍  象牙之辇舆
  诸力士舆佛  擎置宝辇上
  华香之杂珍  种种众奇妙
  诸力士[口*睪]哭  供养佛舍利
  诸贵姓少女  体婉手柔弱
  执持七宝幔  微妙如天缯
  明珠挍宝盖  或持宝垂珠
  或捉宝拂扇  供养佛舍利
  诸力士擎舆  啼哭眼皆赤
  空中雷震声  称耳悦意乐
  天散诸意花  续下如淋雨
  诸天堕花地  鲜明始如敷
  诸天塞虚空  众宝供养佛
  畅发悲楚辞  追叹佛功德
  诸执乐神女  洒栴檀香汁
  散璎珞宝衣  供养佛舍利
  诸力士擎舆  携至城中央
  天人恭敬礼  追慕而啼哭
  缯彩宝幢幡  严饰其城郭
  华香及伎乐  供养尊舍利
  供养擎宝舆  从城西门出
  至城西便度  宝底流江水
  上于甘树下  以种种香木
  积为大薪[卄/積]  及若干种香
  若干种花香  及种种泽香
  各各秉炬火  欲烧佛薪[卄/積]
  三烧佛薪[卄/積]  火终不肯燃
  众人咸怀疑  不知其缘故
  大迦葉不远  怀慈往见佛
  时火以是故  共吹终不然
  时迦葉速至  礼敬佛[卄/積]已
  于是佛薪[卄/積]  即时自然燃
  尘劳不损佛  今为火所燃
  肌体虽然尽  骨如故不燋
  尔时诸力士  以乳浇灭火
  以香汤洗骨  金瓶盛舍利
  犹往昔天帝  欲烧金刚山
  以其功德大  故火不能烧
  今以大炽火  不能烧佛骨
  诸力士展转  说此喻相谓
  四等心所生  灭除淫欲火
  尊骨寂清凉  我等心燋燃
  诸天神力士  不能胜佛身
  忽今遭无常  我以能担行
  佛力强无比  声流闻十方
  如何便恍惚  盛之在金罂
  佛辉辉喻日  未曾以贡高
  遭遇无常火  唯留其神骨
  以金刚慧杵  坏尘劳强山
  遭苦不舍忍  心坚定不动
  断尽诸苦本  灭不更受身
  如是之妙体  永终于火中
  力士每所至  力伏令人啼
  人来归伏者  能慰沃使悦
  假其遭艰难  恃力未曾泣
  念慈敬佛德  啼哭担舍利
  力强勇武备  志精怀自大
  啼哭还入城  意谦除贡高
  幡盖授大殿  施七宝高座
  舍利置其上  一切礼供养

  诸力士悲感  在于王殿上
  供养尊舍利  如是至数日
  邻侧七国王  时各寻遣使
  皆共同一时  如会至城下
  各通其王命  诸力士相闻
  皆陈其敬意  求得舍利分
  诸力士答言  佛于我国灭
  自供养舍利  不能以相与
  尔时诸国使  相闻至数返
  力士擎舍利  又恃其力强
  使不肯还返  当遣以威力
  意各赍贡高  无心分舍利
  诸使还返命  诸王各起意
  寻即兴师众  风发至其城
  以无数军众  围绕力士城
  军来趣其城  如霖雨暴水
  人民入城底  莫不怀恐怖
  人众甚繁多  城中不能容
  七国王军众  象吼马鸣声
  震动其城墎  人民战如波
  于是七王军  各于其部分
  精练甚壮勇  战士及象马
  于是诸国王  力任各严办
  四种之战阵  象马车步兵
  力士亦严施  城上拒战具
  修治其池堑  杜塞诸城门
  即便皆建立  军阵大行旗
  国内诸细民  莫不怀恐怖
  于时七国王  计议同一心
  各与无数众  器钾精锐备
  犹如七星宿  同夜俱出现
  七王之兵众  俱时到城下
  大众起黄尘  坌塞人众眼
  但象之气臭  塞鼻不得息
  鼓角吹贝声  塞耳无所闻
  妇女诸幼小  惶怖皆失色
  对设火攻具  消铜铁为汤
  皆贯胄被钾  当仗严进战
  象马皆被钾  整阵当对战
  力士没体命  不图分舍利
  城里皆令催  执仗上城战
  诸力士齐心  决定战不退
  皆立于城上  楼橹却敌间
  看城外诸王  军众无央数
  军奋作威势  同时大叫呼
  一时大叫呼  声向震天地
  拔露剑掷弄  晃昱曜天日
  或有跳勇走  捷疾欲向城
  外军见力士  严备自束带
  决定欲对战  殊无退却意
  各与其妻息  辞别当进战
  诸战士妻息  怀怖心惊波
  又有父母者  心爱恋其子
  见子被钾铠  欲出诣战场
  垂泣皆啼哭  咒树请神祇
  子见父母悲  心皆怀遗疑
  或有诸妇女  默然怀愁闷
  或持天弓箭  啼遮不令战
  见妻子啼哭  心猛锐果敢
  掣夺取弓箭  必欲战不疑
  诸力士自恃  意决必欲战
  如藏虺在器  怀怒毒炽盛
  心意皆决定  必欲战不疑
  七王亦严办  对阵垂当战
  皆以素严办  四部之兵众
  象兵及马兵  车步之兵众
  有贵姓梵志  厥名香草性
  性博慧笃慈  喻谏诸王言
  观诸王威势  利器剑战备
  欲伏强力敌  灭尽形势命
  居城自守者  不易可得胜
  力士得城内  皆共同一心
  如今重围闭  意必欲获胜
  唯愿诸大王  幸回隆盛威
  省其城中有  遵善调良者
  诸王皆共悉  何辜横加恼
  以力所闭者  必果不独胜
  或时堕围者  方便胜外敌
  毒虺自济命  入穴藏其形
  无故手探者  毒螫或死伤
  自觉有威势  能震彼令恐
  集聚入城藏  坚固修守备
  虽素力薄弱  入城成大力
  如灯火垂灭  得膏薪还炽
  若其城中有  戒具神真者
  以其戒德重  外敌自坏散
  犹昔重怨王  用兵力竭尽
  清明王有德  胜外强怨敌
  往过去诸王  以力广土地
  欲以恣其情  驰名至无外
  王食禄忽过  如牛饮冰水
  诸王尽过去  国土地续存
  是故当熟思  世间正真理
  设方便和同  得舍利为贵
  以矢力胜怨  生仇逆返迫
  以和顺取胜  终已不起返
  虽所言愚鄙  诚无可采纳
  诸王力盛强  能消伏微敌
  如所敬尊师  奉法者为上
  今宜追念师  受行忍辱教
  今时彼梵志  尽其体所知
  和顺正真言  慈心谏诸王
  皆回降诸王  隆盛猛锐心
  于是诸王便  顺辞答梵志
  所言得时宜  和顺知方便
  今所说善理  笃厚存终始
  汝当审吾等  心悟善法力
  心之所求欲  不劳恣世俗
  或以愿以力  或以忿恚恨
  已诤今斗者  曼当对战者
  如我等今意  纯求以佛德
  执仗求舍利  不贪国财宝
  往古烈力士  贡高答曰大
  战诤于仙林  死伤难呰计
  佛布教世间  除劳灭自大
  如何不为佛  爱危脆命为
  往古诸帝王  迷惑贤女色
  兴师相讨罚  诸王死无数
  佛教诚世间  灭除贪淫意
  而我不为佛  爱危脆命为
  往日有兄弟  愚嫉兴嫌诤
  还共相伤杀  令尽无有余
  佛兴显于世  灭除愚嫉心
  如何不为佛  惜命而不战
  昔手臂力士  挟嫌结瞋恚
  便执持武备  欲尽诸王种
  佛出于世间  能除尽恚害
  我等为佛故  爱此躯命为
  昔者华上子  号曰十头神
  坚固着色欲  缘丧没身命
  佛出于世间  解一切缚着
  我等为佛故  着此身命为
  往昔诸愚人  以痴诤水虫
  以其愚痴盛  求其相杀害
  佛兴出于世  除一切愚痴
  我等为佛故  愚爱是身为
  古来愚不达  所诤诸臭秽
  无有一坚要  相害不可计
  佛出除世患  吾等为佛故
  当与阎罗斗  岂当疑世战
  吾等心坚正  终不疑于战
  劳人使入城  至诸力士所
  尽意设方便  陈吾等至意
  其委仰于仁  必令一对战
  吾等错利矢  克意当交战
  闻仁说善法  正真之言辞
  内心即退灭  瞋恚之恶毒
  犹如虺被咒  毒害灭无余
  尔时其梵志  承诸王教命
  便即行入城  至诸力士所
  欲见诸力士  贵重有势者
  便以谦恪意  宣诸王教命
  城外诸王兵  皆各严备仗
  贯丳被宝钾  晧晧曜天日
  发心欲同声  以尽其武力
  意勇如师子  张目向城看
  摩拭豫严张  金宝错涂弓
  意勇无疲极  昼夜不脱铠
  卒发心忆念  佛之慈明法
  劳以义相让  不疑畏战斗
  不以诤土地  来至此城下
  不自大贪吝  不以瞋慊来
  敬佛功德故  来到汝此耳
  客以善义来  主人宜敬待
  佛为一切师  吾等同敬事
  欲供养舍利  故来至此城
  共为法兄弟  幸可分舍利
  广可令众生  各各得供养
  悭惜财宝者  是不为秽耻
  悭惜善法者  是乃为愧耻
  爱吝之为物  必有丑秽名
  除悭施善者  圣贤之所叹
  仁等若执意  不与舍利者
  今便可出城  与客共捔力
  居城依门扇  不执杖出战
  是则不为王  非贵非勇士
  城外诸王意  如向来所说
  鄙俱有善心  等义示二家
  又别有私意  欲以向仁等
  幸小垂听采  请说正真法
  唯仁等莫必  专意求欲战
  古来战诤中  无善义无利
  佛天师每叹  忍辱德第一
  今诸仁何故  炽然怒求战
  若忿诤六欲  若诤宝财货
  若以此战诤  事理犹可通
  以福德之故  是善法叹誉
  善与诤为怨  是义当审思
  每以普慈心  和调安隐性
  佛天师导教  当慈加众生
  莫杀害众生  而行敬事佛
  终无有利义  是事不宜尔
  仁等宜开意  分诸王舍利
  善法当流布  因此为无始
  若能为是者  则无复战诤
  可逮二善义  福德及名称
  其有专己见  离正入邪道
  善人尽方便  当牵入正路
  诸王设方便  欲广建善法
  欲普导世间  牵至天人道
  世尊每叹誉  众施法最善
  所至则为师  天人之所叹
  普观诸世间  财施者不少
  以法惠施者  时有或无有
  法施名称博  广安隐世间
  是诸力士众  闻是善法言
  心内窃怀惭  默然熟相视
  以谦爱敬辞  而谓梵志言
  仁乃善方便  加爱敬于众
  为梵志不妄  勤建立着善
  能降下我等  善行者道中
  犹御不调马  不令入兽中
  便可相从意  如师所开示
  爱厚笃敬信  我等可用耳
  忽舍忠怒言  正直善谏者
  事败遇艰难  后追悔无及
  即时以金罂  分圣尊舍利
  别以为八分  安谛一平等
  于是诸力士  从中取一分
  致其余七分  送与七国王
  尔时诸力士  上宾待诸王
  诸王得舍利  悲喜各归国
  于是七国王  各各自于国
  兴师建神塔  高乃至云际
  梵志草香性  欲己聚起塔
  便从诸力士  乞量舍利罂
  界内贵梵志  乞佛积灰炭
  皆共收拾聚  恭敬立神塔
  诸王造初起  以舍利神塔
  于阎浮提地  巍巍德如山
  梵志所建立  金罂塔第九
  佛积炭灰塔  满十妙巍巍
  华香宝幡盖  表显供养塔
  挍饰甚妙好  如香熏山岩
  邻侧诸国邑  无央数人集
  或喜悲啼哭  礼事敬神塔
  皆共追恋慕  忆念佛功德
  辛酸悲楚毒  永逝一何剧
  以善施世间  众生所恃赖
  迷失路者导  重病者良医
  寒者之春阳  旱热者凉池
  三界之覆盖  忽便寂然灭
  三界失覆盖  无恃可痛怜
  当迷失正路  随邪遭艰难
  世失正倾邪  流入三恶趣
  世谁有大力  能制令还者
  世间诸众生  愚痴蔽其眼
  贪淫瞋恚火  之所见烧然
  一切世众生  婴尘劳重病
  世尊普慈心  为三界良医
  佛日盛光明  始出现世时
  普奋大光明  照三千世界
  普开敷世间  天人芙蓉花
  犹如诸池花  蒙日光而开
  诸天世人民  及诸大国王
  悲泣追叹慕  向塔咏佛德
  唯世大覆护  第一慈悲师
  忽孤弃众生  一何甚速疾
  佛日之光明  忽然而潜入
  愚雾弥覆世  当何从见明
  谁当导众生  示以正谛路
  使至泥洹城  寂静无恐惧
  时密迹力士  广为诸天人
  以次说是法  宣佛本行德
  诸天闻所说  悚然毛衣竖
  思惟所说理  追寻佛功德
  所积众善本  无限无有量
  从难计数劫  善行之积聚
  行六度无极  大海渊之地
  众宝德相慧  充满甚盈溢
  今此贤劫中  所兴千菩萨
  假令诸罗汉  慧如舍利弗
  寿劫叹佛德  不能令终竟
  况吾智浅末  限陈所见闻
  时诸会天人  闻其所说法
  心中忽明悟  意如面见佛
  皆共怀悲感  恻怆追慕佛
  愿志大乘意  写情心专固
  稽首归命佛  忽然各飞去

乘佛威神。普令一切四众佛子及所有如母有情。皆得见闻受持此微妙法。放纵三门。无善不造。无恶不改。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自然证悟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自显如来随顺觉性。得最大究竟功德利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清净光明。大悲周遍。无勤任运。普利有情。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无尽。皈依上师佛法僧。见闻受持大藏经。一心念佛极乐去。乘愿普度如母众。和谐中国。从我做起。心和人和。普天下和。爱国爱教。和乐有情。圆成喜乐。极乐佛乐。团结一心凝结共识奋力前行早日实现中国梦。世界梦法界梦。啅抧吒吒罗啅抧卢呵隶摩诃卢诃隶阿罗遮罗多罗莎呵。伊提履伊提泯伊提履阿提履伊提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泥履楼醯楼醯楼醯楼醯多醯多醯多醯兜醯耨醯。唵阿尾啰吽佉左洛。嗡班匝萨埵吽。嗡啊惹巴扎纳德。唵嘛呢叭咪吽。那摩啊利冶克施地嘎诃琶冶。嗡呵呵呵微斯摩耶司哇哈。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嗡琴西惹扎轰嗡啪拉玛尼达扎吽啪梭哈。唵梭啥嘎呀梭哈。嗡巴杂嘿嗡巴杂詹杂摩诃噜呵呐吽嘿。嗡啊吽班杂咕汝贝玛悉地吽。达雅塔嗡牟尼牟尼摩诃牟尼耶娑诃。喋雅他嗡贝堪则贝堪则玛哈贝堪则喇杂萨目嘎喋梭哈。嗡阿弥德瓦阿耶悉地吽舍。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所哈。萨度。萨度。萨度。

本师传法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明心十法界 见性了无痕 空乐悲无住 念念转法


奉至仁至慈本师之圣名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护念一切如母有情喜极佛乐实现中国梦世界梦法界梦耶所哈萨玛雅印印印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乾隆大藏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