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国有企业破产职工补偿,一九九六至现在没有给职工交养老保险,请问原职工该怎样交养老保险?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图片说明:1996年,上海下岗职工排队领取失业救济金。

图片说明:《劳动手册》记录了一位下岗员工2000年申领失业救济金的情况。

东方网记者李佳敏9月14日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冗余劳动力问题逐年凸显:截至1995年末,上海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已达20万人左右,依靠企业与行业解决下岗职工“饭碗”问题已是“举步维艰”。

简单粗暴地将下岗职工推向社会极易引发动荡,改革与发展更无从谈起。为妥善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并借鉴德国“托管局”经验,1996年,上海正式成立了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随着再就业工程大幕的拉开,**、社会、企业、个人四管齐下,上海逐步形成了一套对下岗职工的安置机制。几年间,帮助100万职工实现分流。而上海探索取得的成果,有一些被延续至今,并最终形成了“两个确保”(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向全国推广,为我国国企改革积累了一份宝贵经验。

图片说明:1997年,原闸北区再就业服务中心成立。

先行试点逐步扩大,解决“钱从哪来?人到哪去?”难题

1996年7月,上海市人民**印发《关于推进上海纺织、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再就业工程试点意见》的通知,重点帮助和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行业开展再就业工程,在控股(集团)公司内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建立一个模式、形成两个机制、开辟三个资金来源、界定三个资金用途、强化四个分流渠道。

一个模式:建立企业主管部门与困难企业共同负责、**与社会共同资助,对下岗职工进行托管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新模式;

图片说明:1996年,上海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考试。

两个机制:形成国有企业兼并破产的新机制和下岗待工人员再就业的新机制,下岗待工人员离开企业进入社会之前,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提供包括教育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办理社会保险和保障基本生活等全面的中介服务;

三个资金来源及用途:“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资金由**、社会、控股(集团)公司三方共同筹集,主要用于被托管职工的基本生活费、门诊医疗费和社会保险费;

四个分流渠道:条块结合,向区县分流;工商结合,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生产自救;自谋出路。根据“以出量进,稳进快出”的原则,对进入再就业中心的人数进行总量控制。

1997年初,在纺织、仪电2个行业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上海又成立了轻工、华谊、电气、冶金和建材5个(集团)公司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均采用同样模式。

1999年,上海市企业下岗职工中,原“固定制”职工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过渡已大规模进入劳动力市场。上海再就业服务中心由1998年底的308个减少到298个,中心职能逐步实现转换,广电、仪电、建材行业的国有企业新产生的富余人员不再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模式过渡,而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

2001年,再就业服务中心完成历史使命,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共计98万人全部分流完毕,其中签订协保协议出中心50万人,提前退休30万人,其余人员为安置就业或市场化就业,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总结经验延续成果,形成上海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1998年3月20日,上海市再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的专题会议上,公布了12条再就业鼓励措施与优惠政策:凡下岗待工人员从事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其劳动关系和待工生活补贴可保留2年;凡自愿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即与企业办理脱钩手续,可以得到一次性2年待工生活补贴;凡下岗的科技人员申办从事咨询信息业或技术服务业的私营企业,2年内免征所得税和管理费,再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同时可享受医疗费用70%的补助。

而在再就业工程推进过程中,上海采取的举措远不止这些。其中,不少成功经验得以延续,对如今上海促就业工作仍具有影响。

图片说明:位于天山路的上海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建立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当时,首先采取了社会化、市场化的职业培训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发展职业培训,但社会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动手实操能力训练,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为改变这一情况,上海将天山路一技工学校改建为公共实训基地,购买最先进的设备,凡社会培训机构需要对学员进行实操训练的,可以通过事先预约免费使用。天山路实训基地中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的投入共约10个亿,建成后每年接受实训的人次超过50万。

图片说明:2001年,上海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放认定证书。

鼓励非正规就业到扶持创业。下岗职工中也不乏自主创业的人才,但独立伊始他们仍面临诸多不适应,上海便将当时国际劳工组织推广的非正规就业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推出了一批政策和举措:一是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由上海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放认定证书,免除税费大幅降低创业成本;二是创业项目由**推荐,避免了下岗职工在创业初期“盲人摸象”;三是给与小额贷款担保;四是社会保险费率优惠;五是社区建立非正规就业载体,提供创业场地并实施相应管理和服务;六是组建开业指导专家志愿团,请有经验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专家学者为创业者提供针对性、陪伴式的指导和服务;七是免费的创业培训。最高峰时,上海全市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就达3万多家,吸纳了20万人就业,形成了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这些政策举措中,小额贷款担保政策、免费创业培训和专家志愿团的指导服务等沿用至今。

实施就业托底政策。从1998年起,上海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一开始是在社区四保(即保洁、保绿、保养、保序)的岗位,2002年起扩大到万人就业项目,包括交通协管、劳动保障协管等社会协管类项目和助残服务、助老服务等公共服务类项目,就业困难人员要经过一个认定程序,然后进入公益性岗位,从事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收入水平略高于上海最低工资标准,**还为其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通过这个办法,就业困难人员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国企改革的其他措施也能顺利实施,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种就业托底的机制。上海最多时各类公益性岗位中的就业困难人员总量超过20万人。目前,就业托底政策已演变为就业援助政策,成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一:"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图片说明:1996年,上海下岗职工排队领取失业救济金。

图片说明:《劳动手册》记录了一位下岗员工2000年申领失业救济金的情况。

东方网记者李佳敏9月14日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冗余劳动力问题逐年凸显:截至1995年末,上海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已达20万人左右,依靠企业与行业解决下岗职工“饭碗”问题已是“举步维艰”。

简单粗暴地将下岗职工推向社会极易引发动荡,改革与发展更无从谈起。为妥善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并借鉴德国“托管局”经验,1996年,上海正式成立了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随着再就业工程大幕的拉开,**、社会、企业、个人四管齐下,上海逐步形成了一套对下岗职工的安置机制。几年间,帮助100万职工实现分流。而上海探索取得的成果,有一些被延续至今,并最终形成了“两个确保”(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向全国推广,为我国国企改革积累了一份宝贵经验。

图片说明:1997年,原闸北区再就业服务中心成立。

先行试点逐步扩大,解决“钱从哪来?人到哪去?”难题

1996年7月,上海市人民**印发《关于推进上海纺织、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再就业工程试点意见》的通知,重点帮助和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行业开展再就业工程,在控股(集团)公司内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建立一个模式、形成两个机制、开辟三个资金来源、界定三个资金用途、强化四个分流渠道。

一个模式:建立企业主管部门与困难企业共同负责、**与社会共同资助,对下岗职工进行托管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新模式;

图片说明:1996年,上海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考试。

两个机制:形成国有企业兼并破产的新机制和下岗待工人员再就业的新机制,下岗待工人员离开企业进入社会之前,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提供包括教育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办理社会保险和保障基本生活等全面的中介服务;

三个资金来源及用途:“再就业服务中心”的资金由**、社会、控股(集团)公司三方共同筹集,主要用于被托管职工的基本生活费、门诊医疗费和社会保险费;

四个分流渠道:条块结合,向区县分流;工商结合,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生产自救;自谋出路。根据“以出量进,稳进快出”的原则,对进入再就业中心的人数进行总量控制。

1997年初,在纺织、仪电2个行业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上海又成立了轻工、华谊、电气、冶金和建材5个(集团)公司的再就业服务中心,均采用同样模式。

1999年,上海市企业下岗职工中,原“固定制”职工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过渡已大规模进入劳动力市场。上海再就业服务中心由1998年底的308个减少到298个,中心职能逐步实现转换,广电、仪电、建材行业的国有企业新产生的富余人员不再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模式过渡,而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

2001年,再就业服务中心完成历史使命,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共计98万人全部分流完毕,其中签订协保协议出中心50万人,提前退休30万人,其余人员为安置就业或市场化就业,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总结经验延续成果,形成上海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1998年3月20日,上海市再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的专题会议上,公布了12条再就业鼓励措施与优惠政策:凡下岗待工人员从事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其劳动关系和待工生活补贴可保留2年;凡自愿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即与企业办理脱钩手续,可以得到一次性2年待工生活补贴;凡下岗的科技人员申办从事咨询信息业或技术服务业的私营企业,2年内免征所得税和管理费,再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同时可享受医疗费用70%的补助。

而在再就业工程推进过程中,上海采取的举措远不止这些。其中,不少成功经验得以延续,对如今上海促就业工作仍具有影响。

图片说明:位于天山路的上海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建立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当时,首先采取了社会化、市场化的职业培训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发展职业培训,但社会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动手实操能力训练,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为改变这一情况,上海将天山路一技工学校改建为公共实训基地,购买最先进的设备,凡社会培训机构需要对学员进行实操训练的,可以通过事先预约免费使用。天山路实训基地中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的投入共约10个亿,建成后每年接受实训的人次超过50万。

图片说明:2001年,上海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放认定证书。

鼓励非正规就业到扶持创业。下岗职工中也不乏自主创业的人才,但独立伊始他们仍面临诸多不适应,上海便将当时国际劳工组织推广的非正规就业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推出了一批政策和举措:一是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由上海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放认定证书,免除税费大幅降低创业成本;二是创业项目由**推荐,避免了下岗职工在创业初期“盲人摸象”;三是给与小额贷款担保;四是社会保险费率优惠;五是社区建立非正规就业载体,提供创业场地并实施相应管理和服务;六是组建开业指导专家志愿团,请有经验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专家学者为创业者提供针对性、陪伴式的指导和服务;七是免费的创业培训。最高峰时,上海全市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就达3万多家,吸纳了20万人就业,形成了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这些政策举措中,小额贷款担保政策、免费创业培训和专家志愿团的指导服务等沿用至今。

实施就业托底政策。从1998年起,上海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一开始是在社区四保(即保洁、保绿、保养、保序)的岗位,2002年起扩大到万人就业项目,包括交通协管、劳动保障协管等社会协管类项目和助残服务、助老服务等公共服务类项目,就业困难人员要经过一个认定程序,然后进入公益性岗位,从事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收入水平略高于上海最低工资标准,**还为其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通过这个办法,就业困难人员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国企改革的其他措施也能顺利实施,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种就业托底的机制。上海最多时各类公益性岗位中的就业困难人员总量超过20万人。目前,就业托底政策已演变为就业援助政策,成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二:失业保险可以领几个月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失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中的一项重要的保险。为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补贴。那么失业金领取的期限是多少呢?

因为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缴费的失业保险的费用也不同,导致各地失业金待遇津贴不同,我们以北京为例来看一下:

(一)累计缴费时间1年以上不满2年的,可以领取3个月失业保险金。

(二)累计缴费时间2年以上不满3年的,可以领取6个月失业保险金。

(三)累计缴费时间3年以上不满4年的,可以领取9个月失业保险金。

(四)累计缴费时间4年以上不满5年的,可以领取12个月失业保险金。

(五)累计缴费时间5年以上的,按每满一年增发一个月失业保险金的办法计算,确定增发的月数。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虽然各地失业金的领取标准不一,但是最长期限都不得超过24个月。另外,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也就是说,上次失业没领完的钱可以在再次失业后接着领。

另外,所谓的不超过24个月也仅仅是当次失业后领取失业金的最大期限,而多次失业也有可能导致领取失业金的期限叠加后超过24个月。你明白了吗

《“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三:领了24个月的失业金后,退休领取养老保险的钱会不会受影响?

领取24个月的失业金后,您在退休时候领取退休金一定会受到影响。失业不领取失业金才是亏了那!因为领取失业金的时候您24个月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24个月的失业金影响退休金主要几点原因,我们一一说明。

我们来看一个退休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本人退休上年度所在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本人累计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60岁为139个月,55岁为170个月,50岁为195个月,45岁为216个月);

第一点原因在计算退休金的时候有一个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

如果24个月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话,这个平均工资指数就会降低,所以就影响我们退休金的多少。

第二点原因缴纳年限少了24个月,2年的缴费年限,所以直接影响我们的退休金的多少。

第三点原因个人养老金账户储存额有两年没有缴纳所以也会影响退休金的领取。

领取24个月的失业金影响退休金是相对持续缴纳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不领取失业金,这两年继续缴纳的话,退休时候会领取更多。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考虑刚才持续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失业金是不影响退休金的,因为,二者本身就是社保里面的两种保险,话说失业金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一直困扰着朋友,今天详细讲解一下:

我们说一说如何才能领取24个月失业金那?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

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

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最后我们一起看一下失业金领取的标准是多少?

我们以青岛举例子,就可以非常清楚。

根据青岛市失业保险最新政策规定,自2016年7月1日起,全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1000元。

2016年7月1日后,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

工作都没有了,领取失业金是一定的。毕竟再我们曾经是缴纳过失业金嘛。

失业不领取失业金,那才是亏了那。

《“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四:中金公司:划转国资充实社保 既降税费又藏富于民

(原标题:中国降税费靠什么?――再谈划转国资充实社保)

高质量地持续扩大内需必然要求降低中国奇高的“强制储蓄率”。划转国资充实社保有助于实现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还有“一石三鸟”之效,是降税费、减成本、促消费的关键。

高质量地持续扩大内需必然要求降低中国奇高的“强制储蓄率”。世行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综合税负排名12/189,其中社保税负排名2/189。高昂的社保费率相当于强制储蓄,会抑制实体投资和消费,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高税费叠加严征管,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负面影响将更突出。对于降税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我们在《降税费已是当务之急》[1]以及《中国是否有降税减费的空间?》[2]等报告中已经做了充分的讨论。然而对于降税费的前景,似乎乐观的声音不多。

老龄化趋势下社保支出压力将陡增,这也是目前降税费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贴约1.23万亿,占到公共财政总支出的6%。单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来看,2014年已经收不抵支,财政补贴逐年增加,2017年补贴约4,642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3%。根据我们测算,未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所需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将提升0.3-0.5个百分点,而且2030年以后补贴率将陡峭化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降税费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财政的压力。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有助于实现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社保高费率是为了应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成立之初的空账运转。我国的社保制度是1997年后逐渐建立的,适逢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针对下岗职工增多的情况,***做出了“两个确保”的重大决策,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这部分欠账在当时并没有补缴或者通过财政充实,而是通过制定较高的社保费率,借“新人”的钱来养“老人”。这就使得一部分参保人群没有缴费或者仅缴纳了部分,但在退休后可以领取养老金,甚至还可以保持以前更高替代率,这样的改革方式使得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很长的转轨期和很重的历史债务包袱。

这样的历史包袱通过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方式解决合乎情理。根据我们测算,2018至2050年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缺口的现值为56.6万亿,相当于2017年GDP的68.4%,其中转轨成本占了近1/3,这也是我国目前以及未来十多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收支缺口的最主要原因[3]。这些历史债务主要来自国企职工,通过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方式解决,有助于弥补转轨成本,实现代际公平,增强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而且国有资本本应归全民所有,划拨国资充实社保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一石三鸟”。我们早在《国有资本划转社保一石三鸟》[4]中就细数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可行性和深远影响:首先,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其次,降低社保费率,缓解企业压力;第三,培养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这项藏富于民的改革既是供给端的,也会是需求端的大变革,是提升中国的消费率、降低储蓄率的制度性变革,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都有深远的正面影响。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方案已出,但是落实进度不及规划。划转国资充实社保早在2003年10月就写进了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2009年正式实施《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办法》,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划转给社保基金,但是随着大型国企陆续上市,国有股转持政策的实质性意义越来越低。2017年11月《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终于落地,明确划转目标是弥补因实施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划转比例10%,2017年试点先行,2018年及以后分批划转。不过目前的进度却较为缓慢,10%的划转比例也不足以弥补所有的转轨成本[5],还有待提升。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为降税费打开了空间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使得下调社保费率更加游刃有余。分红收入使得社保基金每年都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于投资运营,或者弥补降费率后征缴收入的减少。2017年底国有非金融和金融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75万亿,假设1倍P/B,3%的分红收益率,每划转国资约4个百分点可支持费率调降1个百分点。那么如果要调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10个百分点,就可以通过划转44%的国有资本来实现。另外,从广义的角度看,粗略匡算中国历史上固定资本形成累积的存量约为224万亿,其中国有部分的所有者权益也可以考虑纳入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范畴,例如军产性质的楼堂馆所等。

加强投资运营管理,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这样划转国资对降税费的正面影响还会超出上述估算。如我们在《国家的资产配置》[6]中所提出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优选之策,把资金聚集起来实现长期回报最大化――这也是养老基金的唯一目标,再结合“复利”的作用,保障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划转国资充实社保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可以调整国企股权结构,通过股权多元化激发国企活力,社保作为大股东也有助于推动国企深层次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使全民共享国资收益和改革红利。另一方面,社保基金可以发挥其资本管理的专业优势,盘活存量资本,提高资本效率,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壮大社会保障战略储备。随着规模和影响力的壮大,社保基金也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大、最专业、最稳定的长期投资者,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详见《降税费已是当务之急――从社保费由税务部门征收说开去》,发布于2018年9月4日。

[2]详见《中国是否有降税减费的空间?》,发布于2017年12月18日。

高质量地持续扩大内需必然要求降低中国奇高的“强制储蓄率”。划转国资充实社保有助于实现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还有“一石三鸟”之效,是降税费、减成本、促消费的关键。

高质量地持续扩大内需必然要求降低中国奇高的“强制储蓄率”。世行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综合税负排名12/189,其中社保税负排名2/189。高昂的社保费率相当于强制储蓄,会抑制实体投资和消费,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高税费叠加严征管,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负面影响将更突出。对于降税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我们在《降税费已是当务之急》[1]以及《中国是否有降税减费的空间?》[2]等报告中已经做了充分的讨论。然而对于降税费的前景,似乎乐观的声音不多。

老龄化趋势下社保支出压力将陡增,这也是目前降税费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贴约1.23万亿,占到公共财政总支出的6%。单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来看,2014年已经收不抵支,财政补贴逐年增加,2017年补贴约4,642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3%。根据我们测算,未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所需财政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将提升0.3-0.5个百分点,而且2030年以后补贴率将陡峭化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降税费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财政的压力。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有助于实现社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社保高费率是为了应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成立之初的空账运转。我国的社保制度是1997年后逐渐建立的,适逢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针对下岗职工增多的情况,***做出了“两个确保”的重大决策,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这部分欠账在当时并没有补缴或者通过财政充实,而是通过制定较高的社保费率,借“新人”的钱来养“老人”。这就使得一部分参保人群没有缴费或者仅缴纳了部分,但在退休后可以领取养老金,甚至还可以保持以前更高替代率,这样的改革方式使得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很长的转轨期和很重的历史债务包袱。

这样的历史包袱通过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方式解决合乎情理。根据我们测算,2018至2050年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缺口的现值为56.6万亿,相当于2017年GDP的68.4%,其中转轨成本占了近1/3,这也是我国目前以及未来十多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收支缺口的最主要原因[3]。这些历史债务主要来自国企职工,通过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方式解决,有助于弥补转轨成本,实现代际公平,增强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而且国有资本本应归全民所有,划拨国资充实社保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一石三鸟”。我们早在《国有资本划转社保一石三鸟》[4]中就细数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可行性和深远影响:首先,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其次,降低社保费率,缓解企业压力;第三,培养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这项藏富于民的改革既是供给端的,也会是需求端的大变革,是提升中国的消费率、降低储蓄率的制度性变革,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都有深远的正面影响。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方案已出,但是落实进度不及规划。划转国资充实社保早在2003年10月就写进了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2009年正式实施《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办法》,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划转给社保基金,但是随着大型国企陆续上市,国有股转持政策的实质性意义越来越低。2017年11月《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终于落地,明确划转目标是弥补因实施视同缴费年限政策形成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划转比例10%,2017年试点先行,2018年及以后分批划转。不过目前的进度却较为缓慢,10%的划转比例也不足以弥补所有的转轨成本[5],还有待提升。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为降税费打开了空间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使得下调社保费率更加游刃有余。分红收入使得社保基金每年都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于投资运营,或者弥补降费率后征缴收入的减少。2017年底国有非金融和金融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75万亿,假设1倍P/B,3%的分红收益率,每划转国资约4个百分点可支持费率调降1个百分点。那么如果要调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10个百分点,就可以通过划转44%的国有资本来实现。另外,从广义的角度看,粗略匡算中国历史上固定资本形成累积的存量约为224万亿,其中国有部分的所有者权益也可以考虑纳入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范畴,例如军产性质的楼堂馆所等。

加强投资运营管理,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这样划转国资对降税费的正面影响还会超出上述估算。如我们在《国家的资产配置》[6]中所提出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优选之策,把资金聚集起来实现长期回报最大化――这也是养老基金的唯一目标,再结合“复利”的作用,保障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划转国资充实社保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可以调整国企股权结构,通过股权多元化激发国企活力,社保作为大股东也有助于推动国企深层次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使全民共享国资收益和改革红利。另一方面,社保基金可以发挥其资本管理的专业优势,盘活存量资本,提高资本效率,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壮大社会保障战略储备。随着规模和影响力的壮大,社保基金也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大、最专业、最稳定的长期投资者,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1]详见《降税费已是当务之急――从社保费由税务部门征收说开去》,发布于2018年9月4日。

[2]详见《中国是否有降税减费的空间?》,发布于2017年12月18日。

[3]计算方法详见《社保制度研究之五:养老之困》,发布于2015年10月26日,本文对模型做了更新。

[4]详见《国有资本划转社保一石三鸟》,发布于2015年12月8日。

[5]详见《中国是否有降税减费的空间?》,发布于2017年12月18日。

[6]详见《国家的资产配置――养老金视角》,发布于2018年5月14日。

《“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五:下岗后自己缴纳社保,退休金会一样吗?别亏了!

自己缴纳的社保和单位缴纳的社保,一般都有差别,除非是退休时间、缴费基数、缴费时间一样,你们领取的养老金才会一样,反之亦然。自己交社保本身很简单,但退休金不高,个人养老缴费比例是20%,也有80%和100%两档可以选择。全国所有的省份,都有一种保险,叫做自谋职业或者灵活就业保险。这种保险交的就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是各地政策不一样,比如青岛,基本上不允许只交基本养老保险,必须连基本医疗保险一起交,但是不能交生育保险。而北京,可以交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三种,而且,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险,可以选择,不带个人账户的医疗保险。缴费钱数低1/3。缴纳城乡居民保险,并且以城乡居民保险方式退休,领取的退休金会稍低些,因为计发方式不一样,缴费也不一样。此外,退休待遇也有地区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省份之间都不一样的。所以,是否一样,真不好明确回答,只能明确地告诉你的是,在你所在地缴纳的,会一致对待,但并不是和你缴纳同样数额的待遇就一样,还受年份等等因素影响。具体建议到当地人社部门详细咨询。南安阳的,我就是这个月企业破产后医保转成灵活就业的,交灵活就业医保有两个档次(2017年),一个是每月交121.95元,每月个人账户,也就是不返钱;一个是每月交190.55元,有个人账户,每月返38.11(45岁以上每月返57.17元),两者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你说的退休后医保卡返不返钱的问题,没有个人账户的退休后不返钱,有个人账户的每月返钱(前提是女连续交够25年,男连续交够30年),退休后报销比例是一样的。不一样,下岗前是按个人的工资和单位统筹交,通常交费较低。下岗后,交费是按全省平均工资分为5个档次由自己选择来交费。因此,肯定不一样。何时退休,根据国家规定来确定,有档案的依据档案上出生日期为准,无档案的依据身份证上出生日期为准。

《“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六:去哪借,手机贷款的正确方式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升级,各领域的创新依旧生机勃勃。房地产在中国大放异彩之前,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未接触过贷款,过着量入为出的生活。目前大部分中国人都已接受了贷款购房,有的人还会选择贷款创业、贷款购物、贷款旅游等,个人信贷业务借助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发展起来。

适当的借贷能为个人发展助力

有人总结过,美国之所以能赢得如今的国际地位,很大一部分靠的是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利用全世界成本最低的钱,并将其转化成发展经济的资本。

借贷在不同的人眼中内涵不同。有的人借钱消费,有的人借钱创业、学习、购买生产资料,在他们那里,借来的钱是保值增值的资本。在一个经济体量如此庞大的时代,合理、适当地借钱投资和自我提升,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中国60%的人贷款难、贷款贵

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除了私人借贷关系之外,大部分人还是通过银行来获取贷款,在征信体系不完善的中国,能被银行服务的客户只是一小部分,银行贷款大多需要抵押物,且一向“嫌贫爱富”,中小企业和一般个人很难从银行融资,银行的钱来自储户,在放贷时青睐大型国企为代表的企业也情有可原。

中国大约有60%的人难以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金融信息也极为不对称。自普惠金融的概念被提出后,在中国双创浪潮中,金融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有需求的地方就有供给,以消费金融、P2P、持牌小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借贷业务兴起,更多不同收入阶层的人获得了借贷的渠道和机会。

“去哪借”智能贷款超市兴起

形形色色的借贷产品和机构崛起,当监管滞后于创新时,鱼龙混杂,用户难以辨别。除去各种手机贷款APP,支付宝、微信等也内置了贷款产品,用户需要在不同的平台注册和借贷,过程很麻烦。

因此,类似于超市一般的贷款产品集合店的概念和雏形渐渐出现,其思路就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将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与服务进行整合,向有借贷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体化的匹配服务。

“去哪借”智能贷款超市就是这样一款产品,用户可以像在超市采购一样在贷款超市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费率最低的贷款产品。

“去哪借”智能贷款超市与普通的贷款超市有何不同?

当银行产品都互联网化后,随着贷款产品和服务的健全,人们借贷理念渐趋理性。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中国飞速发展,“去哪借”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号召,在“提高效率”和“降低费率”方面以科技助力金融。

“去哪借”开创的国内首个智能贷款超市,在模式相对简单的贷款超市基础上凸显了“智能精准匹配”能力。普通的贷款超市只是简单的一个平台,将持牌金融机构和有借贷需求的用户撮合到一起。“去哪借”不一样,它可以做到“智能”和“精准”,对机构及用户都有巨大的价值。

“去哪借”基于自身沉淀的2500万真实借贷用户行为大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描绘出精准的用户画像。“去哪借”拥有自主研发的“信贷云”HAS风控系统,其中包含“天眼”(信用评级)、“神盾”(欺诈分析)和“智云”(授信评估)三大板块,从信用管理服务入手,覆盖30+主流数据平台,通过9大信用认证、黑名单机制、橙意分以及独立的信用报告等围绕个人信用做专业分析,智能推荐借贷产品。

在智能金融的新金融时代,“去哪借”凭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普通贷款超市智能化,为持牌金融机构和有借贷需求的用户做精准匹配,真正为机构和用户做两端价值输出和智能个性化服务。

《“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七:去哪借适合自己的贷款?上“去哪借”!

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借钱不再是难事,但对有贷款需求的用户来说,这一切似乎变得更复杂了。

其一,互联网贷款产品繁多,无从选择

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银行、消费金融公司、P2P等纷纷推出贷款产品,有贷款需求的人群面对纷繁杂乱的产品看花了眼。

其二,用户难以找到最适合、费率最优的产品

互联网信贷大多是基于信用而非抵押物发放,征信体系的建立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孤岛”情况普遍,大部分用户并不能实时了解到自己的信用状况,也就不知道去哪个渠道找最适合自己同时费率最优惠的贷款产品。

其三,部分网络借贷乱象使用户却步

新生事物总是伴随着高利润,互联网借贷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套路贷、超高利息等乱象,这也让一部分有需求的用户对网络借贷望而却步。

去哪借到适合自己的贷款?

日前,国内首个智能贷款超市产品“去哪借”面市,其最核心的优势就在于——智能精准匹配,它能为有借贷需求的用户推荐更适合的产品,为机构带来更精准的用户。用去哪借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去哪借”是中国借贷人群与持牌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去哪借”的推出,解决了60%的中国人难以从传统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困境,同时利用金融科技实力极大地优化了金融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网络借贷安全、高效、便捷。

“去哪借”集中解决了互联网借贷三大难题

一、网络借贷的“去哪儿网”

目前网络借贷形形色色的产品利息不一,“去哪借”就如同旅游领域的“去哪儿网”一样,直接解决了用户最为关心的选择什么的问题。

“去哪借”拥有2500万真实用户借贷行为产生的数据,同时与上百家持牌金融机构以及数十家数据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去哪借”的机器学习专家团队对沉淀的大数据做分析和建模,依据持牌金融机构的类别建立风控模型,描绘出清晰的用户画像,能对用户做最快最精准的信用评级,为其推荐最适合的费率最优的产品。

目前中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日趋完善。“去哪借”是一款围绕个人信用打造的智能产品。国内在央行征信之外由中国互金协会牵头,联合8大征信公司成立了百行征信,未来每个人的信用都是有价值的。

“去哪借”利用金融科技实力将个人信用服务推向专业化,全面管理个人信用。拥有5大版块全覆盖信用维度,通过9大认证打破“信息孤岛”,产生21项独立报告深度解读信用情况。用户可以在“去哪借”产品上实时查询自己的信用分,做全面的信用体检,阅读自己的信用报告,并且可以修复信用做负债管理等。

作为智能金融战略产品的“去哪借”,其内核实质就是依据用户的信用情况为其匹配贷款产品。用户一旦全面了解了自己的信用,就更有利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贷款。

三、积极拥抱监管,合规运营

“去哪借”的核心团队90%来自腾讯,公司聚集了毕业自北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名校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优秀人才。在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同时,“去哪借”积极拥抱监管,引入更多持牌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更大范围的正规借贷产品。

从成立之初,“去哪借”的母公司浅橙科技就高度重视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2017年6月17日,在北京“Fintech时代的消费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受邀参会的浅橙科技与京东金融、百度金融、51信用卡等八家金融科技行业领导企业共同发起了“个人信息保护联合倡议”。 “去哪借”与用户有相同的目标,即让大数据更有价值并且更安全。

全国首个智能贷款超市产品“去哪借”,用户可以一次注册,随时使用,放心选择。“去哪借”将让信用更有价值,实现信用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八:下岗职工应该如何缴纳养老保险,性价比才高?

下岗职工交纳社保,一般应该通过灵活就业人员的方式缴纳。当然也有个别用人单位情况特殊,职工离职后继续通过单位交纳社保的情况。

但是实际上,用人单位给交纳社保一般是存在劳动关系的。离职后,用人单位给职工缴纳社保,但又不发放工资的情况,职工可以向用人单位索要待岗工资。

待岗工资一般是这么计算。待岗的第一个月起工资待遇不变。但之后每个月发放最低工资的80%,单位给承担着社保费用,当然个人部分仍然要从工资中扣除。

特别是职工原先在用人单位工作,由于企业或职工原因,职工离开单位,单位不发放工资,但是单位仍然缴纳社保的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属于单位的违法行为。职工可以索要待岗期间的工资待遇。而且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话,不仅可以要求补交保险,而且还可以索要经济补偿金,因为没有按照要求发放待岗工资。

有人会说,市场上不是有很多劳动关系挂靠代理公司吗?实际上虚构劳动关系是违法行为,他们这种代理公司都是违法的,一投诉一个准儿。

其实不建议大家离职后继续有用人单位缴纳社保。因为我们交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的话,一般交费比例上会有照顾,缴纳钱数会少。比如青岛市申请只交养老保险的话,2018年每月最低60%交费基数只需要交纳637元,而由企业缴纳的相同缴费基数承担费用至少1250元以上。

而且,现在我们的促进就业政策越来越完善,年龄偏大的4050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申请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补贴,补贴额度一般可以达到承担费用的50%以上,这样能够**降低我们交纳社保的压力。

所以,失业人员还是选择灵活就业人员交纳社保的好,不要找用人单位继续缴纳。当然,除非为了避免女性灵活就业人员,55岁退休,或者需要生育待遇等特殊情况找用人单位挂靠还是有必要的。

《“钱从哪来? 人到哪去?“ 上海曾这样解决百万职工“饭碗“问题》 相关文章推荐九:财鲸说丨当全国首张电子社保卡诞生时,对于社保还有哪些谣言?

在4月22日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签发,全国首张电子社保卡。意味着社保卡线上线下全面打通,以线下为基础,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社保卡多元化服务生态圈正在形成。福州、青岛等地是首批试点城市。

社保对于现代社会人来说非常重要

养老保险缴满15年就OK

养老保险只需交15年?

谣言:养老保险只要交够15年,将来就可以领养老金了,所以交到15年以后就没必要继续白交钱了。

辟谣:养老保险是五险的一种,是国家规定企业和职工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同缴纳的。其中“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只是职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申请退休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不表示缴费满15年后就可以不用继续缴纳了。

根据《社会》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即使在退休前已经缴满15年,还得继续缴费。

也就是说,只要你一直在工作状态,那这个社保就必须跟劳动关系捆绑在一起,一直缴纳到终止劳动关系为止。当然,如果在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之前就不想工作了,也是没有问题的,可以选择委托存档,以灵活就业人员或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自行缴纳社保至达到退休年龄。如果实在不想再往社保的基金池子里投钱了,那也没问题,前提是前面已经有15年以上的累计缴费年限。但是,是决定未来养老金水平的重要因素。缴费年限越长,将来的养老金待遇越高。所以如果想退休后多拿点钱的话,建议还是一直缴纳到退休比较好,不要等到退休时看到自己的钱比别人少那么多时又心生埋怨。

谣言:失业了别忘了去社保中心申领一笔失业金。

辟谣:谁说失业了就能领失业金?如果这钱那么好赚,那就可以隔三差五辞个职,来个专业“碰瓷”,专骗失业金了。

先来看看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

①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累计满一年,或者不满一年但本人仍有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的;

②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③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由此可见,想要领取失业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符合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通俗来说,得是单位把你辞了,而不是你主动辞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失业了,恐怕也不符合领取失业金的条件。另外,还得先去办理一个失业登记,“失业”这事并不是在家待着没事干就算失业。

谣言:外地来京打工的,上社保没什么用,不如自愿放弃社保,把钱折算成工资更划算。

辟谣:自愿放弃社保,还真是不少人主动跟企业提的要求。很多企业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外地来京务工者常常是在北京干几年就回老家,他们不会在北京退休、养老,所以就不愿意在北京缴纳社保,宁可把自己该缴的社保钱折算成工资,多赚点钱。

按照北京市的社保规定,企业和职工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该签合同上保险,缴纳强制性规定,不存在自愿选择的问题。此外,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由责令限期改正。如果企业不按时按标准缴纳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有关用人单位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举报投诉的,可能遭到一定的处罚,所以企业还是要及时为职工缴纳社保,并对职工进行普法。

医保规定住院不能超15天?

谣言:医保规定住院不能超过15天(或其他明确天数),必须先出院,过几天再办住院。

辟谣:目前的医保政策从未规定参保人员的住院天数。是否出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是否达到了出院标准和医院能否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来决定。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对达不到出院标准的病人要求出院。

退休后每月可领70元补贴?

谣言:将你的退休证、身份证、社保卡带上到街道去登记、填两张表,每月有70元的补贴返到社保卡里,街道的人是不会通知我们的。从今年1月,这种补贴开始发了,啥时办理啥时领。

辟谣:这种谣言竟然有很多人相信并转发。我国的是完全公开透明的,无论是医保卡还是社保卡,都没有所谓“70元补贴”的事。相关补贴均由当地社保中心社会化发放至社保卡或养老金账户中,不会出现“不通知”的情况。偷偷摸摸发钱这种消息太不靠谱了。

看病必须先去社区医院?

谣言:去医院看病前一定要到社区医院转一下,否则不报销。

辟谣:全国各地的规定并不相同,这里只针对北京来说。这个要分情况来看。对于大多数人参加的职工医保来说,是没有什么转诊规定的。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医保定点医院,或者无需选择也能报销的定点医院,就可以进行医保结算。其中并没有规定要先去社区医院看才能报销。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社区医院报销的比例确实要比大医院高一些。例如在职职工看门诊,社区医院可报销90%,但在大医院只能报销70%。因此,小病先去社区看看,社区解决不了再去大医院,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参保人数较少的居民医保来说,还真有社区转诊这么一说。但也并非针对所有人,而是其中部分群体——城乡老年人和劳动年龄内居民实行“基层首诊”制度,需先到本人定点或共同定点中的基层医院进行首诊,经首诊转诊后,可到本人定点医院及A类、中医、专科定点医院就医,一次转诊有效时限为180天。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都以为社区医院不需要选择,也是定点医疗机构,实际上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也是需要选择才能作为定点的,不需要选择的是A类定点医院、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

养老金调整方案又来了?

谣言:XX年养老金调整方案已确定!

辟谣:这种假消息最近几年每年都会出现一次。养老金调整的消息最是牵动人心,前些年的养老金调整都是在过年前后进行,最近几年却改了时间,一直到年中才有具体方案公布。官方的确切消息迟迟不公布,于是各类“民间版”的调整方案就开始满天飞。老年人总是盼着涨工资,这种消息一出,自然是满城风雨。

这些假的调整方案也并非作者自拟,养老金的调整方案非常专业且复杂,能够模仿得不露痕迹也绝非易事,所以很多作者都只是借助张冠李戴或者移花接木的方法,将前几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改个时间,或者将其他省份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冠到北京头上,于是一个最新的北京养老金调整方案就“出炉”了。

其实仔细看就能发现,作者的手法很拙劣,他们甚至懒到只把大标题以及消息导语中的年份更改了,正文中的年份都懒得改一下。比如说把2016年的方案冠到2017年头上,甚至还有“2015版”、“2013版”,都是将往年的调整方案略做修改就当成最新的调整方案发出来。

如果比照一下的话就会发现——怎么还越涨越少了?

还有那种将其他地区调整方案换个省份的,也只是改了标题,而未改正文。因此,人们常常会看到上海社保局发布了北京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这种可笑的事情。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养老金调整方案最近几年的公布时间都是年中,各省份时间并不统一,北京的公布时间比较晚,近两年都是在7月份。在官方发布正式文件之前,网上传播的版本很可能是虚假消息。

,是一家专注提供以的为主的互联网平台。沪商财富于2014年6月上线运营,多次入围国内知名第三方平台百强榜,上市公司天鸽互动A轮融资,江西更安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工人在线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戳原文,立即领取688元

  从即日起,我市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后继续以个人身份在管理中心参保、未就业的年满50岁的女干部,均可向相关机构申请办理退休。

  石油局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贺保说,按照以前的规定,女干部退休必须年满55岁,女职工则年满50岁即可退休;将女干部退休年龄提前到50岁,是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刚刚下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女职工下岗失业后退休年龄的复函》规定执行的。

  《复函》规定,原国有企业女干部在企业参保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且于2005年12月31日以前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下岗失业后未再就业,继续以个人身份参保缴费满5年及以上的,如本人自愿,其退休年龄可由原55岁调整为50岁。

  贺保说,符合上述条件的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女干部,即日起可向相关社保机构提出办理退休申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有企业破产职工补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