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蜀山区新农合报销点医保交费在什么地方

8月30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卫计委、省人社厅、省民政厅联合发布相关情况。

据悉,我省将加快推进市域内“一站式”直接结算;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得病不得病”,我省都做了哪些努力?快来看!

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得病不得病”,我省卫计委做了哪些努力?

为了“看得上病”,河北这样做

对口帮扶强力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组织44家三级医院向62个贫困县和雄安新区3个县的91家县级医院分别派驻帮扶团队,已累计派出1483人。

提升能力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春雨工程”。向62个贫困县和雄安新区3个县的896所乡镇卫生院,各派驻1名二级以上医院的医师挂职副院长。

推进体系建设积极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中央资金17.7亿元,在62个贫困县实施医疗卫生建设项目92个,积极推动贫困县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培养人才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对2.5万余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集中培训乡村医生36728人。

为了“看得好病”,河北这样做

入户核实入村入户核实核准罹患大病和长期慢病农村贫困患者基础上,实施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大病专项救治范围扩大深入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工作,新增宫颈癌和乳腺癌,将大病专项救治范围扩大至9种。截至目前,大病专项救治确诊患病18166人,已救治18026人。

每年为贫困人口体检1次加强慢病救治,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每年为贫困人口体检1次,对一般慢病和重大慢病患者实施分类管理,提供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

为了“看得起病”,河北这样做

加强“保险阀”深入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确定2135家定点医疗机构并向社会公示,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结算。

统筹互补实现卫计、扶贫、人社、民政等部门以及医保机构、保险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政策互补和工作互动,紧扣大病、重病、慢病“三类人群”,减存量、防增量、稳变量,提高综合施策能力,确保健康扶贫精准用力。

兜住“托底线”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严格控制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医疗费用,优化诊疗路径,严格落实分级诊疗,严格规范转诊转院,严格控制转诊转院比例,严格控制药品、耗材、检查化验费占比和目录外费用占比。6月底,我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实际自付比,由2017年的33.14%降低到10%左右。

为了“少得病不得病”,河北这样做

大力实施健康乡村建设,以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健康素养,提升健康水平,防止和减少疾病发生率。

在加强疾病防治控制方面,开展慢性病、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精神病、艾滋病的监测、筛查和防控工作。

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为3.8万名新生儿免费开展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

将贫困人口公共卫生记录、医院诊疗记录、住院病历、居民医疗费用等数据统一汇总,实现远程会诊,异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

今后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省市县主体责任,凝聚攻坚合力,加强督查巡查,切实转变作风,确保健康扶贫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切实筑牢因病致贫返贫“防火墙”,建立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政策体系,大力实施贫困人口托底医疗保障,开展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治,开展贫困地区健康促进,重点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工作。

经过两年努力,省人社厅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和规范化的经办服务体系

县医院报销比例达9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医保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资助,在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5%,在省市三级医院达到90%,就医负担大幅减轻。

出院时只需结算个人自付费用开发运行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三重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一窗口、一票制”直接结算,出院时只需划卡结算个人自付费用。

500元以下项目纳入医保

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乙类药品中属国家基本药物的药品,医保支付按甲类药品报销政策;500元以下的诊疗项目及相关耗材,按照甲类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予以支付。

全省人社系统下一步工作安排

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

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地纳入医疗保障救助范围。加强与扶贫部门沟通协调,依据扶贫部门精准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名单,及时录入系统,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

推进市域内“一站式”结算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站式”报销结算成果,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直接结算基础上,加快推进市域内“一站式”直接结算。

确保患者及时享受待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保障服务,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都能够及时享受待遇。

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深入研判基金运行情况,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与卫生计生部门沟通协调,发挥监管合力,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贫困人口有序就医,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民政部门职责任务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后三年工作安排如下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民政部门将继续做好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精准识别工作,配合卫计委,及时将民政部门负责的患病对象纳入系统平台,接受救治。同时,做好医疗救助的费用结算。

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医疗救助环节的费用报销。2017年,县级民政部门都已按照贫困人口提高后的医疗救助费用报销标准执行,“后三年”民政部门继续抓好落实即可。

民政部门将发挥好基本生活救助的主要工作职能,在“后三年”攻坚行动中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符合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社会组织参与健康扶贫是国家的一项制度设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作为主管社会组织的民政部门,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工作。

目前,民政部门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都已纳入“一站式”及时结算平台。今后,我们将继续配合人社部门,通过“一站式”平台做好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的及时结算报销工作。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蜀山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须知
    • 昨日,记者从市社会保险征缴中心获悉,2014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已调整最低基数为2391元,最高为11952元,个人每月最少多缴纳9.5元。 按照规定,个人以2013年本人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2014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月平均工资收入低于2013年度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3984元60%的即2391元,以2391元为缴费基数;超过300%的即11952元以上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基数,即最高限基数为11952元。在上下限之间的,按月实际平均工资计算。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以本单位2013年度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确定,原则上不低于全部参保职工当期个人缴费基数之和。
    • 来源:合肥晚报  “大病医保支付范围不受病种限制,也不设封顶线,即使超过16万元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个人承担的所有医疗费用都可按规定比例报销。”合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四个主城区都有报销网点,全部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参保居民及时享受待遇。日前,合肥正式启动城区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并在本月15日起开始接受大病保险报销。根据合肥市制定的政策,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在待遇享受期内(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政策范围内自付部分超过2万元,即可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待遇。   “今年,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将在全省全面推进,年内有望实
    • 合肥城镇职工医保单位缴费比例下调至7%   合肥市医疗保险费率将有所调整。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率从8%调整为7%,其从业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费率为本人月工资总额的2%不变。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合肥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上了解到这一消息。   据合肥市政府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根据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对职工医疗保险费率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费率。   经过调研、测算,建议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由8%调整为7%,个人2%的缴费比例不调整;灵活就业人员中需要建立个人账户的,个人缴费比例由10%调整为9%,
    • 作者:李皖婷 来源:安徽财经网  合肥市1月7日公布2014年二、三、四类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及住院起付线,患者可自行对号入座。市场星报记者同时从省卫生厅获悉,从今年起,我省将建立按病种付费违规费用核减机制,省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一旦“犯规”,新农合基金将核减所涉及参合病例的所有新农合补偿费用,不予支付,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合肥市公布定点医院名单和起付线   安徽省卫生厅最新公布的《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2014版)》将省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分为五类,分类设置不同的住院补偿比例以及起付线。其中,全省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起付线由省农合办统一按公式计算。   
    • 本人在合肥市工作,2月份辞职后,社会保险就开始停交了,想咨询本人4月在医院就诊可否用医疗保险?另外如不可用,到社保局补交之后是否可以用?可用的时间是从补交当天开始算还是之前的医疗也可以报销? 按照合肥市相关医疗保险政策,如果您以个人身份参加合肥市职工医疗保险,连续缴费六个月后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合肥市职工医保的政策,您可以登录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查询。 我局医保中心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您,您没有接电话。
    • 《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规定,除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可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外,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及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均可享受城乡医疗救助。   一、三类不设病种限制的人员   考虑到城乡低保等人群生活较为困难,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以及重点优抚对象将不设病种限制。《合肥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中对此外的其他享受大病救助的救助对象病种作出具体规定。   对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必须是大病或重症慢性病。病种包括恶性肿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脑中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或亚急性重
    • 合肥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地址:合肥市政务区政务环路88号 综合科 电话:、3536304
    • 事项类型:办事服务事项   法律依据:1、合劳社秘[号文件   2、合医管[2009]2号文件   办理条件:1、养老金在880元以下的退休人员(含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退休人员)个人支付的住院起付标准(包括特殊病门诊起付标准),可按50%进行救助,年最高救助限额为600元;   2、退休人员住院个人支付的医保范围内的医疗费,超过个人年养老金收入的25%以上的部分,按85%给予救助,年最高救助限额3000元;   3、肾透析、肾移植术后特殊病门诊参保人员因肾透析、肾移植术后门诊个人支付的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和乙类药品,部分支付的诊疗项目医疗费用给予救助;   4、参加合肥市基本医疗保
    • 来源:江淮晨报 昨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城镇居民医保大病保险今年有望全省覆盖。2013年,安徽省开始在合肥、芜湖、蚌埠、铜陵、六安等多市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大病保险试点,自本月起,合肥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程序,参保居民可开始在老城区四大网点进行报销。 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力争实现全省范围内城镇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全覆盖。 据介绍,大病保险是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全新尝试,是对基本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与此前一些地区开展的按病种报销的大病保险不同,本次大病保险试点群众不分患病病种,不设封顶线,只要自付费用超过起付线都可以享受大病保险,杜绝了“漏保”问题,
    • 昨日,记者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自7月1日至9月20日,合肥市城镇居民可参加2014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普通居民可于7月1日至9月20日期间,携带本人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等前往户籍所在地的街道社居委或村委会办理当地登记。在校学生将于8月25日至9月20日在就读学校办理。 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骗保的情况,居民医疗保险逾期不予登记。 其中,在校学生、少年儿童、18周岁以下居民(1995年9月30日后出生)、A类低保人员、重症残疾人员、五保户的缴费标准为每人30元;其他城镇居民每人120元。 自6月24日起,社居委、村委会、学校等参保单位可到主管地税部门领取安徽省城镇医疗保障费收款收据。7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蜀山区新农合报销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