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加入的拼多多人数够了然后呢,会自动升级为销售经理对吗?

  刚于上海、纽约同时敲钟上市的,还没来得及沉浸在喜悦中便迅速深陷“假货”、“山寨”等负面舆论的漩涡。

  日前,中国知名品牌创维集团旗下RGB电子公司发布严正声明,要求拼多多停止售假。那么,其他知名品牌厂商对拼多多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另据最新消息,美国有6家律师事务所宣布代表投资者对拼多多发起集体诉讼。

  康佳加入“声讨”阵营

  7月28日,创维集团旗下RGB电子公司发布严正声明指出:“我公司正与‘拼多多’严正交涉,要求其即日起停止所有假冒创维电视产品的展示及销售活动,我公司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关侵权方责任的全部法律权利。”

  随后,康佳方面也加入“声讨”阵营,康佳表示:“我们已经发现‘拼多多’平台上多家网店销售的假冒/侵权康佳电视机包括:康佳新款、KONKIA康佳小王子、KONGIKA康佳智能等。为维护消费者和我公司的合法权益,我公司正与‘拼多多’严正交涉,要求其即日起责令其平台上所有涉及销售假冒/侵权康佳电视产品的网店停止相关销售活动。我公司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关侵权方法律和经济责任的权利。”

  不仅如此,8月2日下午,康佳内部人士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拼多多’平台上假冒/侵权康佳的产品,目前公司已经在资料收集阶段了,后面会在恰当的时机考虑起诉。”

  除了老牌家电厂商在平台上出现“山寨”外,持续扩展智能硬件的互联网企业小米也不例外。小米官网售价近10000元的75英寸“小米电视”在拼多多仅售3000多元,但最终消费者收到的产品为“小米慧广”、“星之小米”、“小米乐”、“小米e家”等“山寨”小米的产品。

  8月2日下午,记者就上述情况致电小米方面,一位相关人士表示,小米线上销售渠道有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小米有品、小米官方旗舰店、天猫小米官方旗舰店、苏宁易购小米官方旗舰店、,目前并不包括拼多多,而小米官方也没有在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任何相关产品。

  与此同时,记者也联系了海信、OPPO和vivo等厂商,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方对拼多多平台出现“山寨”产品的回应。

  “山寨”商品还在销售

  国家监管部门也高度重视相关情况。

  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称,总局网监司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检查,不管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平台内经营者,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随后,拼多多方面发布声明称,将积极配合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调查,进一步严厉打击平台上侵权假冒商品,努力达到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期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拼多多平台上的“山寨”产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创维e家”、“创维云试听”、“小米新品”、“三星试听科技”等品牌均被下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山寨”品牌就此消失了呢?

  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8月2日下午,记者打开拼多多APP后发现,混淆康佳品牌的“康佳视界”、混淆“A.O. SMITH”品牌的“A.O.SIMSI”、以及近似vivo的“vivk”、近似OPPO的“OPPO A3”等产品仍然充斥着平台。

  记者随机选择了一款名为“kktvU55v康佳”电视,并以消费者身份询问该入驻平台商家的客服,此款电视是否有货,是否为康佳生产。客服回应称,这款电视是康佳生产的,当记者追问是全国联保吗,客服立刻发送了另外一款康佳生产的电视,并表示,“这个是康佳的”。

  在名为“佳贤数码生活馆”的店内,记者询问一款售价1448元并标明“正品史密斯家用电热水器”的产品是否有货,价格为什么低于市价。客服表示,有货,是厂家直销(价格才会便宜)。当记者咨询产品的原产地以及是否是“山寨”产品时,客服人员隔了近两个小时回答称:“这是深圳史密斯,仓库刚来话说这款没货了。”

GrossmanLLC在内的六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宣布代表公司投资者展开对拼多多的集体诉讼,以追回投资者们蒙受的损失。各家律所都在其声明中附有表格链接,邀请购买了拼多多股票的投资者们填写信息、加入集体诉讼。北京时间本周三晚间,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拼多多盘初暴跌13%,开盘后最低时跌至18.62美元。截止发稿,拼多多在美股周四盘前下挫4.73%。

创业不到两年,用户累计上亿,月GMV超过40亿元。在创业寒冬陆续得到网易丁磊、顺丰王卫、oppo老板段永平和淘宝创始人孙彤宇的陆续投资,2016年7月,这家公司B轮获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等机构1.1亿美元投资。

2015年4月拼好货上线,定位为一家专注生鲜品类的社交电商,凑够核定的人数就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水果。由消费反向驱动供应链,C2B自营模式被拼好货玩得有声有色。

社交电商的第一个优势在于,“志同道合,人以群分”,用户为了低价,自发传播,自动拉新,人和物的匹配效率更高,实现了原来关键词搜索时代不能实现的分众化的C2M。

这家公司在去年11月,因为日订单量超过京东才开始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而在此之前,拼多多已经存在于三四线城市用户的微信里很久了——淘宝19.9元的商品,在拼多多你可以用9.9元“腰斩”的拼团价格买到;29.9元28包的抽纸,在拼多多上卖出了168万件。这种程度的规模增长,让淘宝和京东都虎视眈眈,淘宝和京东分别推出了以拼团为主的“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

得意于微信小程序,每月流量可达10亿。因此,拼多多完全节省了高额的拉新成本——这就是拼多多头一年一分钱广告没花,获得上亿用户的秘密,在流量越来越贵的今天,拼多多能够低价获得客户,后来者居上。

据媒体报道,成都一商家因在拼多多上出售假冒睫毛膏,被平台冻结8.4万元资金,并按最高“假一赔十”标准赔偿消费者。该商家不服赔付,坚称自己没有售假行为,认为拼多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在2017年2月将拼多多告上法庭,要求拼多多返还账户资金并赔偿利息损失,恢复网店正常运营功能,并取消对其设置的提现审批程序。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长宁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驳回该商家的全部诉讼请求,并支持拼多多平台的自律打假行为。

事情要追溯到2016年底,拼多多平台在例行的抽检工作中,发现商家成都某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的品牌睫毛膏存在问题,交由品牌商标权利人鉴定后,确认该商品为假货。按照平台假货处理规则,拼多多下架问题商品,限制了该店铺资金提现,扣划8.4万元货款余额用于赔付消费者。

这个事件,充分体现了拼多多对于打假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司法部门的支持,对于不法售假分子具有很强威慑力。

数据显示,拼多多在2017年共主动下架1000万件问题商品,拦截超过4000万件冒牌货。此外,其还关闭消费者投诉的758家售假店铺,为966名消费者提供了十倍全额赔付金。

朋友小月吐槽说现在天天被拼多多的信息轰炸,微信群里砍价的链接满天飞,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单独扔过来的砍价信息。

当然,也有很多人只要一听到这三个字都想翻白眼,外加一个大写的嫌弃!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拼多多就是假货、廉价、劣质的代名词!

但是吧,被用户喷到快原地爆炸的拼多多,不仅没 “ 死 ”,还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活得相当精彩。。。

一些大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也开始利用拼多多模式发展,试图“围猎”。

那么,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在嫌弃和骂声中还能吊打行业老司机、一路狂奔的呢?

拼多多的野蛮生长也是有尽头的,一方面,过多的诱导分享将直接影响到微信的用户体验,这实际上也是微信迟迟不敢做大规模商业化的原因之一,这必然导致微信对拼多多的限制发展;另外一方面,拼多多定位于低价,其网站商品的总体品质欠佳,在网络上更是差评如潮,对品质稍有要求的人群,都无法对其产生忠诚度,这注定了其活跃人群是比较狭隘的。一旦微信流量红利到了尽头,其野蛮增长的态势必将受到影响。

从实际的统计来看,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拼多多用户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线城市,来自一线城市的用户仅有7.56%。实际上,在拼多多发展的初期,定位的主要人群就是勤俭持家,对价格敏感的家庭主妇,虽然进化到今天,拼多多试图将其推广到全网需要购物的女性,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其用户人群依然以“勤俭持家,对价格敏感的家庭主妇”为主。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网络上恶评如潮的拼多多,在朋友圈分享或拼团购物会拉低自身的形象,尤其是购物后如果上当受骗,分享者也会觉得颜面无光。再者,对于9.9包邮,甚至0元购这样的噱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便宜无好货”的道理,尤其当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其介绍的价值时,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去做这种购物的尝试。只有对品质没有太多需求,“能用就行”,要求极致便宜的人,才会是拼多多的忠实用户,当然,事实证明这类人群还是很多的。

从人群来看,拼多多的增长不会一直那么迅猛,如果未来拼多多的形象没有大的改观,可能很快就会遇到瓶颈。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截止2017年12月,网购人群规模达到了7.13亿(按照CNNIC的数据,当时的网民总数为7.72亿),其中,3线以下城市的网购人群占比54.2%,约为3.86亿,1,2线城市的人数约为3.27亿,按照拼多多目标人群的构成比例,大约可以推算出其目标人群的极值为1..8~2亿左右。

当然,在微信引流和裂变的过程中,动态尝试使用人群总数超过2亿是非常正常的,这里估算的是月活的数据。

拼多多会终结淘宝和京东,还是会昙花一现?

拼多多在未来的电商体系中会有一席之地,但说威胁到淘宝和京东的根本,则是属于危言耸听,完全没有看到淘宝和京东多年拼杀形成的能力。比如对于淘宝而言,能够在用户量很难再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保持电商业务销售额的快速增长,甚至增长幅度超过了京东,显然并不是仅凭着运气。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线上电商占整体零售的比例不足20%,且线上电商的总体增长率一直在下降,广阔的市场在线下,这也是大佬们争夺新零售话语权的重要原因。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将成为主流,可以说,未来5年,谁能够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谁才是未来真正的新零售王者。

拼多多在借助微信完成“战略包围”的任务之后,在微信流量红利逐步减弱后,必将会寻找更贵的流量来源,并逐步摆脱“低价劣质”的标签,而这,才是真正考验拼多多的时刻。

原标题:明知假冒仍销售 拼多多真“无辜”吗?

   刚刚上市就被扣上“消费降级”帽子的拼多多,近日因为平台存在山寨假货,被全网舆论所抵制。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拼多多的商品质量问题,展开相应调查。另一边,饱受舆论抨击的拼多多股价持续下跌,截止美股8月1日收盘,每股价格已经跌至22.59美元,市值250亿,比最高点低了55亿美元左右,市值缩水约合人民币近400亿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监司1日表示,高度重视媒体反映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并要求上海市和其他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检查,不管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平台内经营者,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拼多多“售假门”持续发酵。8月1日,上海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7月31日上海市、区两级工商已约谈拼多多,要求其立即展开自查自纠,对媒体反映的以及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问题进行整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已经按照上海市工商局要求,对媒体报道的侵权假冒名牌问题展开调查,不管平台还是平台内第三方经营者只要出现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趏能”客服自称

   和超能是一个厂家

   昨日,华商报记者在拼多多手机平台上看到,该平台销售的商品山寨、傍名牌现象非常严重,比如正宗“椰林”椰汁,“趏(huó)能”洗衣液,“月亮之上”洗衣液,“超熊”洗衣液,“荣声”冰箱等,这些商品不仅名字和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牌接近(有些中文名完全一样,只是英文有变化),款式、包装和颜色也与名牌产品异常接近,消费者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其中的猫腻。

   在拼多多平台上,华商报记者看到一家经营“趏能”洗衣液的电商,2.5公斤装2人拼单是17.90元,便以消费者的身份与客服发起了以下对话:

   华商报:咱们这个产品和超能是一个厂家吗?

   客服:是的亲,一个厂家。

   华商报:哦,质量咋样?

   客服:质量可以放心,大厂家的。

   华商报:感觉比超能便宜很多,担心是假货。

   客服:不会的亲,卖的很好啊。

   华商报:咱这个商品叫什么啊,这个字我不会读。

   客服:huó能。

   华商报:我问,如果买了咱的产品,效果不好可以退货不?

   客服:如果怕不好,就买5斤的试吧。

   华商报:我想一次买多点,如果有问题,不知道7天内能否退换货?

   客服此后再没有回答。

   随后,华商报记者给拼多多官方客服留言:我在平台买到假货了怎么办?

   该平台回复称,拼多多平台对于假货的处理非常严格,会配合消费者妥善处理,一旦核实凭证有效,平台支持退款处理,同时对卖家售假行为,也将作出严厉处罚。若您的订单暂未申请售后,建议您可先行申请并上传相关凭证。关于您订单的诉求建议,您可先行联系商家协商处理,若后续商家并未妥善处理您的问题,您可联系平台人工客服介入处理。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山寨问题比假货严重

   拼多多8月1日表示,真诚欢迎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形成打击侵权假冒商品的社会共治局面。其实,拼多在7月31日就做出了正面回应。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说,争取在未来一个月内出台打击山寨产品等解决方案,呼吁社会“给拼多多一个机会”。黄峥承认,在拼多多上,山寨问题比假货严重,“拼多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在黄峥看来,此次舆论事件中,“山寨”和“打假”其实被混淆了,当舆论进一步推高的时候,所有山寨问题都变成了假货问题。他表示,拼多多对于打假是很认真的,也制定了严格的打假政策和赔付标准,而对于那些想去蹭名牌流量的人,应该引导他们朝自主品牌化的方向去做,做出高性价比的产品。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解释,网上说的“奶粉7.5元的标价”实为商家引流时使用的菊花晶的标价,并非奶粉的标价,奶粉的标价实际上是19.9元,与淘宝网同类型产品价格一致。他称,拼多平台从未出现婴幼儿假奶粉、过期奶粉。不过拼多多也承认,与淘宝等平台一样,有些商家会售卖一些低价的品牌奶粉,这些奶粉主要是临期奶粉,占到整个奶粉行业销售额的20%左右。临期奶粉标价一般为20元到50元,而原价则往往高达数百元。

除了奶粉问题,创维声讨拼多多销售众多假冒创维品牌产品一事也是拼多多此次陷入舆论漩涡的导火索。达达在媒体沟通会上解释,创维事件反映的是行业内固有存在的白牌机问题。白牌机,通俗说来就是一些小厂商生产的没有牌子的手机、电视等电子商品。由于非名牌在激烈竞争中很难获得市场,很多白牌厂家选择“傍名牌”手段游走在灰色地带。他表示,在家电行业内,白牌机一直是行业固有问题,并非只是因为拼多多而出现,同样也不止拼多多一家有此问题。

   我的大学:这就是所谓的创新!比如一个电视机,符合国家标准的100元钱,能用十年,现在人家10 元生产了一台,能用一个月,你买哪一个,你可能是买100元的,可是有的人愿意买100元的,你奈它何?

   念念不忘:这个东西不能查吗,谁卖的假货,谁收的钱,直接罚个倾家荡产才行,这个平台也要重罚才行,怎样审核的,比如你卖创维的电视,你跟电视厂家对接了吗,电视厂家回函了吗,平台的责任很大。

   Halyang: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平台市场,所以才有山寨假货的生存空间,平台的老板说的好像跟自己没啥关系一样。

   公长信:到美国上市,就去美国去卖啊!如果不卖假货劣质货,它有什么竞争优势?

   商品质量与价格无关

   商品的质量与价格有没有关系?拼多多在美国上市,国内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该如何维权?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律师。

  平台明知售假未采取措施要承担连带责任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谌江涛介绍,拼多多虽然在美国上市,但市场监管还是维权和其哪上市没有关系。在国内,拼多多如果销售侵权、假冒伪劣产品,维权的主体有二类,一类是被侵权的厂家,如“立白”“创维”等认为拼多多侵犯了其注册商标权的厂家。一类是消费者,即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或被商标所误导的消费者。维权的途径有二条,一是厂家直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要求查处;消费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另外就是诉讼。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比如说,创维公司发表声明要求拼多停止侵权行为后,拼多多依然销售侵权产品,那它就要承担责任。

  拼多多若售假 美国股民可诉讼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兰安认为,拼多多是一家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同时在美国上市,根据相关规定,中国消费者如果在拼多多平台上购买了侵权、假冒伪劣产品,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都有权对其进行监管。如果中国政府监管,就适用中国的法律,美国政府监管,就适用美国的法律。

   钟兰安称,对于拼多多而言,如果适用美国法律,就比较严厉,因为美国政府对消费者的保护更全面一些,处罚的力度也更大一些。所以,拼多在美国上市后,如果继续销售侵权、假冒伪劣产品,对它会非常不利,可能面临股东的巨额索赔。

   国内的消费者如果在拼多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美国的股民也可以起诉拼多多,因为它销售侵权、假冒伪劣产品导致股价波动,可能引发股民损失。

   陕西仁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梁广玄则认为,拼多多虽然在美国上市,但其在国内注册,是内资企业,证券监督机构仅监督公司重大经营、诉讼财务信息等,一般侵权案件可能不会介入。

  低价商品质量有问题 同样可维权

   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李恩泽律师介绍,合同纠纷与公司在哪里上市没有关系。拼多多虽然在美国上市,但它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根据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国内的消费者如果在拼多多上买了假冒伪劣产品,既可以向被告(销售商、拼多多平台)所在地的法院起诉,也可以向收货所在地的法院起诉;既可以向商家、拼多多平台所在地的工商、消协部门投诉,也可以向收货地的工商、消协部门投诉,并要求赔偿。

   李恩泽认为,在拼多上购买的商品质量与商品的价格没有关系,消费者花了高价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可以维权,花了低价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同样可以维权。

   当然,拼多多平台上傍名牌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商品的标识、外观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很容易对消费者形成误导。这些商品是否构成欺诈和误导,需要在具体案例中具体分析。被傍的正牌公司,比如创维电视、小米手机等,可以起诉拼多多侵权,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美国的消费者在拼多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当然可以依据美国的法律在美国诉讼维权。李恩泽特别提醒消费者,如果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购买的劣质电器发生自燃、着火甚至爆炸等事故,消费者第一时间应报警,进行证据保全,为后期维权作好准备。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商家在拼多上售假货

   被判退款并10倍赔偿

   消费者在拼多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依法提起诉讼,法院会怎么判?

   昨日,华商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到一起判例:法院支持消费者诉求,判决销售商向原告退款并赔偿10倍损失。

   在广东居住的封先生2017年11月1日在拼多多购物平台看到,被告汕头市龙湖区泰胤食品商行经营的“泰汇国际”网店正在拼单销售一款“泰国燕窝”,花了2607元通过网络下单购买了18件。收到货后,封先生发现产品外包装标识中无中文标签,且对产品质量产生质疑,于是联系要求提供海关进口卫生证书,但被告一直未能提供。封先生诉至法院,要求商家退款,并赔偿10倍损失。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虽辩称其销售的涉案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但因其未提供证据证明其事实主张,应承担不利法律后果,因此,涉案产品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被告作为销售者未履行法定的查验义务,致使涉案食品流入市场,属于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向原告承担退还货款2607元及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26070元的民事责任。

   判决后,被告提出上诉,但由于被告未及时缴纳诉讼费,法院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裁定一审判决生效。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相关报道见C02

   网络段子: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在美国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于妈、粤利粤、雷碧、康帅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 绿剪口香糖、可日可乐 必相印纸巾、帮宝造、abidas、adidiaos服饰(排名不分先后)。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 :上述段子中涉及的产品,拼多多只售卖过“小米新品”,且几个月前已全部下架而其它产品从未在平台上销售过。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社、中新、澎湃新闻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数够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