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企业公司裁员赔偿标准2018潮,我们该如何自保

原标题:【地产裁员】一半是寒潮,一半是火焰

昨天,地产人的朋友圈被两件大事刷屏。

第一件,是某宇宙级房企爆出减员降速的传闻,这已经是下半年以来,第三起引发大范围恐慌的裁员信息。

之前透出裁员风声的,有高成长的黑马,有稳健低调的国企,其中部分地区公司或职能条线的裁员规模达到30%,有些部门甚至被一锅端。

刹那间,地产行业人人自危。

第二件大事则恰恰相反。

昨天,万科、龙湖、融创、正荣四家标杆房企,在同一天晚上启动了2019届校园招聘计划。作为房企最重要的雇主品牌项目,引发了员工和应届生们的热烈转发。

万科早已不是原来的万科,13项新业务全面开花,而最传统的地产则被抛在海报末位的角落。

今年,龙湖的仕官生去20所985,海外要去8所世界名校,但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吴亚军、邵明晓亲自带队的海外校招,要招聘却都不是传统地产所需的人才。

融创的创想家、传奇、融誉三大项目,在全国8大区域、70座城市,放出上千个校招岗位。

而一向主打精英人才的正荣,则为荣耀生开出了20万以上的综合年薪。

一边是裁员的瑟瑟寒潮,另一边是校招的熊熊火焰,今天的地产职场,到底面临着怎样的现实?

其实,最近很多房企的HR,都在跟涛哥交流一个问题,那就是:

接下来,你们要裁员缩编吗?

有趣的是,跟涛哥聊过的这些房企,都没有裁员计划,只是准备在社招方面提高标准,而校招则会继续扩大招募。

他们之所以会问,其实也是因为市场上裁员的消息真假难辨,大家都摸不准未来的风向,怕自己不够谨慎。

股市中有句话,叫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其实大家的规模都还在增长,只是日子越来越辛苦,但由于外界真真假假的传言太多,才有了现在草木皆兵,一边冲业绩,一边担心裁员的现实。

在涛哥看来,在政府的严厉限制下,地产目前确实处于低谷期。投融资都遇到很大障碍,不少公司由于融资难、回款难,出现资金链紧绷,进而导致拿地放缓。

但是,经历过无数次周期的风风雨雨,今年的状态对大型房企来说,应该说是属于超出预料,但仍在可控的范围内。

因此,对于大多数走稳健增长路线的标杆房企,只需要配合集团投资节奏,适当放缓新增招聘即可,并不存在裁员问题。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地产人都能够高枕无忧,正如巴菲特的名言:

只有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市场好时,大家尽管招人,尽管发展,好像招人的速度永远跟不上业务的增长。

只有市场变差的情况下,才是真正检验团队实力,考验企业真实管理能力的时候。

1、一些过去认为人均效能不重要,不太关注个体能力,而采用人海战术冲业绩的公司,今年都开始恐慌了。

市场好时,每个员工似乎都能拿出业绩,跟着大船吃大锅饭,感觉各个都是人才。

到了市场不好的时候,却发现组织中充满了只会执行、不会思考的庸人,或者混混日子业绩平平的“小白兔”。

业绩倒逼变革,压力需要一层层传导,却发现下面的人根本撑不住,在顺风时完美的团队,到逆风时却弱不禁风。

在这种局面下,不管是民企还是国企,都不得不动刀。

2、一些盲目乐观,习惯高歌猛进的公司,今年都狠狠的砍人了。

市场好时,总对未来有高预期,总觉得人不够用,总喜欢大量招人、大量储备人。

而到了市场不好的时候,发现原来的拓展计划无法实现,原来储备的这批人派不上用场,只好手起刀落,统统干掉。

比如当年某房企储备了上百个小镇总以及配套的营销、工程等岗位,后来都做鸟兽散,而今年又直接干掉了一些拓展不利的事业部。

3、一些在一线城市貌似牛逼的人,到了二三线城市终于知道自己菜了。

现在一线城市拿地极难,很多人都只能往二三线城市发展,跳槽的时候都牛逼哄哄的,尤其是营销口,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干了几十亿的项目。

然而到了二三线城市,用不了多久就给打回原形,在顺风时你做什么动作好像都对,只有到了逆风才发现,你那些经验压根没效果。

对于其他口也一样,房企这几年的全国化、往二三线城市下沉,让一批吃市场红利的人走上了管理岗,但是到了要克服难关时,就会发现这批人根本不行,这也是今年各房企大量换人的原因。

市场好的时候,去哪家公司似乎都行,总归都有业绩,哪里钱多就去哪。

只有到了市场差的时候,人与人的价值和境遇才会真正出现分野,过去你羡慕的那些人,如今可能很难受。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企业就变的非常重要,因为市场的难关目前还未看到尽头,苦日子可能还要蛮久。

这里涛哥给各位地产人提出几点建议:

1、选择稳健型房企:地产行业太久不谈稳健了,但是那些跟涛哥聊编制,发现大家都没打算裁员的,都是像万科、金地、龙湖这样一向稳健,均衡发展的企业。

在发展与招聘时深思熟虑,不盲目激进,市场下行时才能收放自如,不痛下杀手。

2、选择尊重人的企业:原龙湖CHO房晟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把人当做工具还是把(培养)人当做目的,这是完全不同的。

当企业把人当工具时,那就可以花高价买,然后随时扔掉;只有当企业真正尊重人时,才会去认真思考如何让人生存与发展,才会对员工负责。

这一点,大家看市场上企业的用人玩法,自然会一目了然,不用多说。

3、选择长期高标准的企业:公司对人负责,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员工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这样他们未来不管在内部还是外部,都会有持续的发展。

所以,与那些随意招人、玩人海战术的企业相比,坚持高标准、高要求的公司,其实对员工更加负责。这一点上,以万科、龙湖为标杆,旭辉、正荣、阳光城等都是优秀的案例。

4、跳槽要更加谨慎:市场下行又接近年底时,不是跳槽的好时机,因为这时候的很多坑,都是要解决很大问题的。

所以,对于能力强的人,这可能是弯道超车,破格提升的机会,但对大多数一般人来说,要慎重评估自己的能力,珍惜目前的公司机会,谨慎跳槽、避免进入自己填不动的坑。

最后,今天的地产行业,正面临着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和企业境遇的快速分化,希望大家能够:

1、保持信心,地产行业好日子至少还有十年,没必要这么早陷入焦虑;

2、保持进步,如果你的职责三年没有变化,那么这就是原地踏步的浪费时间,需要思考如何改变;

3、保持敬畏,每个人都应该正确的评估自己,切忌眼高手低,发展过快未必是好事,练好内功才是王道。

凛冬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涛哥杂谈,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地产裁员风潮,你是下一波被收割的人?

最近某园频频出现工程事故,导致各种公众号纷纷议论快周转下工程质量能否有的保证,有文也开始大打各种情怀牌,怀念某科,其实你们怀念的不是某科,而是那个躺着赚钱的时代而已。

身在地产这几年,感觉每个地产都有被“看空”的时候,某科、某达、某创、某湖等等,被看空的高潮都是“得意忘形”的开始翘尾巴,最近的例子比如“先来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拿地即开工”、“杀几个设计师祭天”等等,所以在中国这个市场上,翘起尾巴总比低调做事闷头赚钱的人“凶货”来的快。

在中国做什么事情都得低调,这是中国上千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法则,所以得意忘形的时候最容易栽跟头。

最近泰禾的裁员闹得沸沸扬扬,全地产皆知,企业信誓旦旦的说,优化内部人员结构。屁话说的好,其实就是裁员,冠冕堂皇的用了一些文学术语。一个泰禾的朋友问我,你知道泰禾的事情么,我说是裁员30%的事情么,他说我们这边技术口裁员了70%,北上广深全军覆没。

今天又传出来某世界500强企业开始砍杀“小白兔”,小白兔简而言之: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老好人,所以裁员这件事总是先定罪,或强行定罪,然后杀几个人祭刀。古今多少事,都是如此!

这就是地产界的现实,有地有项目的时候,大家你好我好都好,一旦手里没钱了宁愿断臂自保,也得甩锅;在地产界混,就得有两把刀,一把刀砍杀别人,一把刀用来砍自己。砍杀别人有的是,砍杀自己断臂自保的也有的是,比如万达、比如泰禾、比如绿地,可能下一个就是你。

地产界的焦虑,你有吗?

身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试问,挨刀之后还能恢复正常吗?如果恢复正常,这刀也没有白挨,如果不能恢复正常,地产人如何断臂自保。

先不想说上面的话题,先来聊一下这几年地产人的焦虑来自哪里?

这是一个极好和极坏的时代,为什么极好的时代?因为我们赶上了信息革命、互联网时代,各种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个时代带来了以往不曾出现的东西,比如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社区、绿色建筑等,新事物的发生带来了利好,那就是机遇,机遇带来机会。

那我们为什么焦虑不堪?

1、时代的发展太快,固有思维在快节奏中变得难以为继,而你越来越排斥新事物。在我的文章中曾说(点击进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设计管理何去何从?),以往几十年的经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因为别人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获得你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而年轻往往拥有更多的可能性,甚至在学习方面,我们都变得异常困难。终身学习,是行走于江湖的最好的防身工具,试问你带了吗?

2、行业变革在路上,政策调控密集如雨,而我们如热锅上蚂蚁,毫无头绪。黑暗之所以让人害怕,是因为我们看不见摸不透。地产行业的调控让这个行业变得不稳定,深处这个行业总有一种被牵引的感觉,而我们如木偶,无法掌控未来的方向。

3、地产收割自上而下,收割完之后,要么离职要么去外地。地产不可逆在于它的原材料为土地,土地开发完之后就得另谋土地再开发,当一线城市土地市场越来越稀缺,我们不得不面对背景离乡的尴尬境遇,要么去二线城市,要么去三四线城市,人员的流动性在加剧,谁也无法获得安稳的岗位。

绿地集团砍杀“小白兔”“华夏幸福天津事业部就地解散”,也无外乎一线城市没地了,养不了这么多人。

当然,除了上面三个原因之外还有很多的因素,身在地产,我们似乎越来越找不到归属感,行业变得越来越焦虑。

地产界的人,下一步踏向哪里?

地产界的人,变得越来越焦虑,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时间想想自己到底要去哪里,个人觉得还是打好基础,做好个人提升,以下权当建议:

复合发展,与专业说拜拜。地产人,最重要的不是专业水平多牛逼,因为设计院的同事专业牛逼的比地产界的多,专业是专业人的生存之道,而地产人的长处在于整个资源,提高眼界,做跨界整合能力。个人觉得,越早和自己专业说拜拜,越能在地产界混下去。也有的人问,小专业很难做到跨界,那我觉得多接触不同的业态也是丰富自己职业道路的有效途径。短兵相接,一寸长一寸强,不过时!

② 做足品牌,爱护口碑。地产圈很小,一旦个人名声臭掉了,就很难在这个城市混下去,个人口碑是立足行业的名片。在其位谋其职,而不是浑水摸鱼,永远感恩平台和领导,好的口碑才是自己的通行证。

另外,在公司的平台上一定要做足自己的平台,未来属于个人平台时代,这个看脸的时代,脸面永远比专业能力强得多。

③ 终生学习,战战兢兢。学习这件事永远不会晚,也永远不能停止,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用安逸来形容。地产人的被收割,永远自上而下,保住你饭碗的不是领导,而是你的脑袋和双手。

行业风口飞翔,逆风飞翔会越来越累,也越来越会远离行业机会。行业的风口已经开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智慧社区、BIM信息技术、EPC总承包等等,谁先接触风口,谁就越有机会,而那些抵制建筑发展的人也会被禁锢,最后被社会淘汰。

面对企业裁员潮,我们该如何自保?

裁员一旦降临到公司中,人人自危。裁员一般有这几种原因:

近几年,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已经不再像过去二十年那样疯狂增长了,很多企业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经营状况不佳,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人力上的开支,无奈做出裁员的选择。

2.员工自身能力素质不足

企业不愿意养闲人,如果能力不够,在经营状况好的时候,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也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首先会拿这些人开刀。

企业在经过对生产工作的改进,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就意味着,企业不需要这么多员工了。

新机器的普及,对于流水线工作和体力工作人群的影响是巨大。

那么作为一个职场中的普通员工,该怎么在公司裁员时保住自己的饭碗?

1.让自己的工作不可替代

你能做的工作让别人来做也能做,说不定换个人做的比你还更好、更快,那么公司还有什么理由留你?这时候你会问:这话说的简单。可是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呢?小编的建议是:在工作中附带一些自己的个人印记在里面。也就是说,在完成一项工作时,尽可能用自己特的方式去完成。多项工作之间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用自己的方式在多项工作之间“穿针引线”,并且处理的井井有条。换作旁人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好你的工作,考虑到培养成本问题,公司不会冒险去换别人接替你的工作。

2.在人际关系中占据主动

公司越是经营困难,就越需要有人脉的人去调和公司的内部矛盾,处理友商间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在公司有一定话语权,能在不同人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人,那你就是公司最需要的人。不管你在公司中处于什么位置,都要与上级、同事搞好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让你的的发言更“重要”。

3.认识到风险与机遇同在

有人走就有人留,留下来的人意味着他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即自动把你划归成“优秀员工”的一类。在与公司共同度过难关之后,你们这批优秀员工会在老板心中占据一个很高的地位。公司不景气情况下,是更能展示个人能力的时候。你的任何一个闪光点甚至都会成为公司眼中的“救命稻草”,如果你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一定会被重视。

公司因为效益不好,最近开始大规模裁员。我作为公司的老员工,自然是不想丢掉这个工作。但我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我该如何自保呢?

如何留在现有的公司呢,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肯定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比如说巴结巴结公司的领导,既然是老员工,那公司一定会优先考虑老员工的去留。稍微巴结巴结肯定就可以留在公司,等到知道公司将要裁员了,那就提前做好准备,对于掌控自己的去留大权的人,多送点礼,时常和人家沟通交流着,肯定划掉你名字的时候,怎么他也得考虑一下平时和你的关系吧,平时多关心关心领导的私生活,和领导的家人也要经常搞好关系,虽然说说这些方法手段不太好,但是没准领导的家人能为你多说几句好话,让你免于丢失一份工作。。既然公司已经决定裁员了,肯定说明这个公司经营或者是运转出现了问题,负担不了原来那么多的员工,那么以后的福利待遇问题,那就可想而知了,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不期望就不会有失望,既然已经是老员工了,何必惧怕,自己的能力。相比于那些新员工,即使他们再努力,再有上进心,也没有老员工常年为公司卖命的优势大吧。公司裁员肯定优先考虑保留那些有工作经验的老人,对于新手,还要培训,还要熟悉工作流程,相比起来,老员工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工作效率也特别高。

人应该对自己有追求,不应该局限于现有的资源,而应该追求更好的,远高于现在的生活方式,即使一直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也要努力上进。如果是年轻人的话,更加应该努力拼搏,有挑战才会有动力。

我觉得公司裁员就说明公司的运转能力是有问题的,发展前景也是有限的。与其担心自己被裁掉还不如另辟蹊径,重新找一个出路。在一个公司干时间长了,可能都是对公司有感情的。但是公司到了一个危机时刻,可是不会和你谈感情的。一旦运转更加不利,辞掉你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我之前的单位最近就听说辞掉了原有员工的三分之一。

很多在单位已经干了十多年的人,毫不留情面的就被辞退了。所以我劝你不要想着自保了,再说公司大的方向出现问题,公司尚不知能否自保,你有如何自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更多的寻找自己同行业的公司,找一个薪水比现在高的匹配职位。

做好这个打算,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你可以尝试自己创业啊,做一个风险比较小的外卖行业还是可以的。现在餐饮行业虽然不好做,但是如果味道好,外卖还是有大量市场的,一旦成功了,比你现在的工作要好多了。如果你专业上更厉害,也可以自立门户啊。我觉得这对你来说觉得是一个机会,可能之前你没有想过,但是现在这个机遇,你就可以尝试一下。

我之前的单位老板就是在国外上班,当时他四十岁的时候被单位辞退。想着找工作也不好找,而且还有着再次被辞退的风险,于是他自己创业了。大概用了八年吧,公司已经超过一千人。虽然现在遭遇危机,但是人家几个办公楼都是买下来的,就算都卖了,也还是有大笔钱可以揣进口袋的。所以尝试一下,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除非近期你能干出一件对公司有益的大事来。不然只能听天由命,那个老板都不喜欢请些没能力的人来自己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裁员赔偿标准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