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直营店怎么开怎么开店

  红网时刻9月28日讯(记者 邓晓娟 通讯员 李思洁)近日,“火锅界的扛把子”海底捞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破千亿港元,这是所有海底捞人的荣耀时刻。

  而有这样一位餐饮人,19岁入职海底捞,从一名平凡的服务员干起,又带着海底捞人的精神和烙印出来创业,他用2万元起家,只用3年时间便开了300家店。

  这个海底捞的前员工,叫大斌。

  这个串串火锅连锁品牌,叫大斌家串串火锅。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让他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19岁那年,大斌来到了海底捞,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服务员。

  一线的服务工作,往往最磨炼人。在这个岗位,大斌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海底捞的经营哲学让他明白了做餐饮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理念——最好的服务是真诚。对员工100%真诚,对客人100%真诚,对合作伙伴100%真诚。

  而若干年后再回忆起在海底捞的所学,除“公平公正、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等激励哲学之外,大斌牢记的就是对“食品安全大于天”的坚守,对员工、对合作伙伴百分之百的真诚和信任。

  为创立更好吃的火锅,他100天奔走10000公里拜师学艺

  跨进别人不会选择的路,才可能到达别人到不了的地方。因为个人的原因,大斌选择离开了海底捞自主创业。

  创业伊始,大斌的银行卡上仅有20000块钱,除去房子租金后8000元,他捏着10000多元钱踏上了学艺之路。

  为了打造长沙更有品质、更新鲜的私房火锅,大斌辗转河南、重庆、成都、银川等地耗时100天奔走10000公里拜师学艺。

  大斌的第一家店,是“凑”出来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没有人能够想象到,如今火遍街头巷尾的大斌家,甚至连第一家店都是靠微信网友帮忙众筹“凑”出来的。

  “如果你家有不要用的椅子,请捐给我。”这条略带调侃却又不乏心酸的朋友圈,如今成了大斌经常回味的记忆。因为经费有限,大斌的第一家店一切从简。简单的软装是朋友免费做的;锅碗瓢盆是别人捐的;羊肉机也是别人送的;桌子是找朋友去别人工厂偷偷焊好的;40条椅子甚至是大斌发朋友圈一周凑到的……

  大斌说,大斌家是在大家的帮助之下之下开起来的,要时刻记得,不忘初心,也要善待遇见的所有人。

  为“锅粉”倾囊相授成就“大斌家弟子班”,3年300家店遍布全国

  2016年,为寻找一种能下火锅的牦牛肉,在一次西藏的食材搜寻之旅中,大斌接到了一个电话。来自他的私房火锅的铁杆“锅粉”,这位“锅粉”经常从深圳跑来长沙,就为了那一口味道,他很想把大斌家私房火锅开到深圳去。

  这是大斌第一次认真思考如何发展的问题,他原本没想过加盟,他害怕前进的速度回破坏他自己的幸福感,但是如何把千辛万苦寻找到的食材价值最大化,又确实是一件很现实的问题。

  他忽然想到,大斌家是因为大家的帮助才走到了今天,如果能用自己的产品、经验、智慧去帮助更多的人圆梦餐饮,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但大斌也清楚,要授人以渔,必须先把品牌做得更出色,打铁还需自身硬。

  于是,他将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深入原产地精选好食材这一件事情上,并将传统的品类品牌化,打造一个更受年轻人喜爱的火锅。

  他用自己的名字给串串火锅命名——“大斌家”。

  这个名字里,大斌是个强IP,将自己的姓名和企业强关联,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企业经营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他的荣辱感受。

  从靠朋友帮忙凑出第一家店,到开店300家,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大斌用了3年时间。往后的发展,他的愿景是“帮助10000个家庭实现百万财富梦想。”把大斌家的经营经验毫不吝啬地传播给更多人,让“大斌家弟子班”继续蓬勃发展,继续真诚、勇敢地在这条自己选择的路上走下去。

  正如大斌在大斌家拍摄的国内首部餐饮创业微电影《串心》结尾里所说:“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颗创业的心,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创业的胆。还好,我勇敢地跨了出来,揣着三年前的两万块钱走到了现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委屈了自己的想法,要去大胆实践它,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你会发现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原标题:海底捞开店“大跃进”:被搁置的上市计划激活了吗?

这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476期内容。每天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传统餐饮业。初见的朋友请搜索 餐饮老板内参 订阅。

餐友汇微信群已创建,欢迎加内参君微信号neicanjun,敲门入群与全国同行切磋!

2015年海底捞计划在全国新开78家店,目前新门店的合作协议已经签好。

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底捞此举可能是为上市铺路。然而餐饮企业开店速度不宜太快,否则导致自身知识体系、培养机制不健全。

在小肥羊从香港退市后,连锁火锅呷哺呷哺正式成为港交所“火锅第一股”,而另一家餐饮企业海底捞似乎也有些坐不住了,日前有消息称其正在谋求上市事宜。

昨日(2月9日),一位接近海底捞的人士透露,2015年海底捞计划在全国新开78家店,目前新门店的合作协议已经签好。有业内人士指出,海底捞此举可能是为上市铺路。

餐友昨日致电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对方透露,关于公司2015年的开店计划,至今还未收到相关文件通知,“我们也是通过网络新闻才知晓此事的。”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餐饮企业开店速度不宜太快,否则导致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机制不健全,从而导致服务和口碑下降。

成立于1994年的海底捞,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直营连锁企业。海底捞官网显示,公司已在国内29个城市有109家直营餐厅;另外,在新加坡有2家、美国洛杉矶有和韩国首尔分别有1家直营餐厅。

在成立的前20年,海底捞门店以平均每年5~8家的速度扩张,但自2014年起,开店节奏却提档加速。有内部员工指出,2014年海底捞共开店17家,是原有开店速度的3倍。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对此予以否认。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表示:“以海底捞现在的品牌影响力,必须放缓扩张速度,以时间换空间,争取有更多时间去完善内部人员培养和精细化运营工作。”

“突击开店,管理梯队容易出现断层,特别是单店管理水平很难随之同步。作为餐厅企业,短期内很难对一线人员进行全面培训,这样就会导致服务水平下滑,直接影响企业形象。”中国食品商务研究员朱丹蓬称。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认为,“连锁类餐饮行业快速开店有三个风险:一是资金风险,主要来自店面租金、店面装修、员工工资等;二是管理风险,开店速度过快,原材料采购和服务水平等环节容易脱轨;三是市场风险,盲目开店会导致单店盈利能力不足进而影响整体业绩。”

海底捞董事长张勇也曾坦言:“我们达到今天的规模,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得到的,而不是现代化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方式得到的。这很危险,如果发展太快,盲目发展,管理跟不上,就是企业死得最快的方式。”

对此,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开店速度,受诸多因素影响所致,公司也在研究中。

业内人士认为,不论是出于资金压力,还是品牌进一步做强或是管理正规化考虑,海底捞都有动力冲刺IPO。海底捞开店加速,与呷哺呷哺在登陆港交所之前突击开店的行为“异曲同工”。

1998年,第一家呷哺呷哺在北京西单开张;在其成立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北京门店数量达到40家。2011年底,呷哺呷哺在全国拥有170家门店。联交所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呷哺呷哺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达370家,仅2013年全年扩张门店数就达170家。

“门店越多,规模化越高,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会有一个提升;同时,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也会增强,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入资本。”朱丹蓬称。

然而,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并没有针对海底捞是否有意冲刺IPO作出任何回应,其只是表示,待公司有明确信息后,将第一时间进行告知。

自2011年起,围绕海底捞筹备上市的消息就从未断过,但都被海底捞官方以时机尚未成熟否认。张勇就曾表示,为了能让公司在经营管理上走向正规化,海底捞会选择合适的时机上市。对于“合适时机”,张勇解释为,“等商业模式能够盈利并可以更轻松地复制后,海底捞才会上市”。

萧宇嘉说:“海底捞虽然在火锅行业享有盛誉,具有品牌和消费者认知度,但国内火锅行业门槛不高、差异化较低,除了老牌火锅,近两年一些新品牌也不断涌现,整个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每天感谢一位读者,内参君因您傲娇!

回复餐友汇加入全国微信交流群;

回复目录看往期精彩内参;

寻求报道与合作加内参小秘书微信neicanmishu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你是想知道海底捞开店的模式和方法呢?还是想像其它连锁店一样加盟海底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底捞直营店怎么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