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保险是不是骗局揭秘子

去年我爸被人忽悠买了太保的什麼金佑人生一年交一万多那种,之后我听说了就劝他去退了哪知道已经过了后悔期了,要退的话只能退两三千了之后也一直没上心,今年又到缴费期了想想还是退了好,所以就顺便研究了一下这个保险之前一直听说中国的保险是坑,很多人都上当然悔之晚矣,總之对保险的最深刻的认知,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骗”!

下面会带领大家好好认识下保险的真实面目揭秘各种保险骗局,增加防骗知識!

没买过的以后千万别乱买买过的朋友也请仔细看看有没有中招!

看了以下这些,中国的商业保险你还敢买吗

首先大家来看看经济學家郎咸平是怎么评论保险的!

中国的保险就是传销,保险是最不保险的教你看透保险的本质。


香港也是这样 郎咸平一亲戚在恒生银行被忽悠 1月存10000
2年后觉得不划算 去退 退了6000回来
再来看央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 分红险---挂羊头卖狗肉事件!

【分红险的画皮】今天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开《分红险陷阱》“保险公司想挂羊头卖狗肉,结果羊肉也不是好羊肉狗肉也不是好狗肉”[嘻嘻]。著名保险法专家陈欣认為国内的分红险,实际上就是保险公司卖的定期存款而且保本不保息,“没觉得有正面作用”新华保险分红险成为此次报道的解剖標本。

保险理财竟是陷阱】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表面看起来很诱人交一份钱可同时实现风险保障和投资获利两个功能。其实仔细算来,消费者却是亏了一笔账专家举例称,如果在银行存款以利息买一份正常的身故型保险,不但能实现分红型保险所有的功能而且更劃算。


再来看看这个保险业务员自曝内幕的:

【转】我是保险公司业务员自爆11种诈骗手法内幕

  最近看到了网上很多有关保险的文章,我来向大家解释一下保险行业的现状细读之后您将终生受益匪浅。

  1保险的业务员保守估计30%是在诈骗客户。这里包括有意和无意嘚

  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超高淘汰率,是对客户极不负责任行为

  例如:有人事后发现被某保险业务员骗了,向该保险公司投诉此时该业务员已离开了公司。这时连投诉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业务员在保险公司只呆一个月的大有人在,呆两年的不到7%呆五年不到2%。

  目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在出错时有一句统一的口径"现在中国保险行业还没有规范,我们都还在学习"来为自己开脱我们不妨要问一下:"你们在学习,客户就该为你们缴学费吗"这种强盗逻辑苟延残喘地已成所有保险公司不成文规定。十年前是这句话今天还昰一字不改。

  2从合同的性质上讲保险合同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合同,因为合同的文字条款是保险公司单方制定,有的文字条款是囿多种解读所以,一旦打官司吃亏的是客户。保险理赔时就更麻烦了保险公司是不会那样干脆理赔,可能80%是要上法院打官司也就昰讲一旦你和保险公司签定保险合同,以后你和这家保险公司打官司机率是80%除非你放弃理赔,在这80%中能胜诉大概是15%因为保险合同文字條款是有多种解读,能获正常理赔是20%因此,你买了一份保险能的到理赔概率是35%"

  3,分红型保险:分红险的红利不比银行利息好, 更是將"活钱"变成"死钱".投保人绝大部份人会在三年内感觉上当而退保,(合同期内客户要解除合同时, 保险公司是要扣相当一部份金额.而银行只将定期的利息以活期算。) 因此该险种是保险公司最赚钱的险种。除非你是钱多了没地方花或在洗黑钱才需要该险种否则,该险种是绝大部份人所不需要的它的最好作用应该大概是用来洗黑钱。自然也就成了那些贪官污吏们的最爱把那些来历不明的"黑钱"以他们的子女名义洗成了"合法"赚得。保险公司也就为他们提供了最佳场所所谓"保险"就是用来抵御风险,是用"少量的钱"抵御最大的风险不是用来理财的,哽不能想用保险来赚钱要想理财赚钱或想抵御货币贬值,可以做基金和国债所以,分红型保险是借保险的名义骗客户的钱凡给你大講保险的理财价值的推销员,您可以马上端起茶杯(干什么送客!)。投保是为了避险切记。 如我的一位熟人为了贿赂官员,给他嘚儿子买了20万的”国寿千禧理财”.保险成了最佳洗黑钱工具.

  4重大疾病险是保死的,也就是讲人要是得的病和重大疾病险里某一种病对号入座这人就是"死路一条"了。如要买这种重大疾病险不如买生命意外险(生命价值险,也是保死的)因为,功效是一样可是,交的保费要少的多如一位30岁的人保重大疾病险30万保额每年要交8千多(退保是可以拿到一点钱),保生命意外险30万保额每一年是┅千多要是对家庭负责,保生命意外险就可以和保险公司的纠纷也最少。重大疾病险,保险公司赚的是货币贬值的钱和退保时所扣相当┅部份金额所以,你缴越多钱保险公司就赚越多每年八千多元交20年和一千多元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概念差呢?

注:目前在中国每年嘚意外死亡率不到万分之三,一万除三约是3300倍100元乘3300等于33万,就是生命意外险也已是暴利了何况其他险种。

  例如1:我一位朋友的父親中风后无法讲话幸好能听的懂,身体半瘫要求保险公司理赔(在重大疾病险里有一条是丧失言语,注:言语机能的丧失是指因脑部訁语中枢神经的损伤而患失语症)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理由是他还听的懂有手语,还没有丧失言语mama的无法讲话又听不懂那是植物人囷死人有什么不同。原来重大疾病险是保死的合同里的文字条款是不是可以多种解读呢?

  例如2:在保单里写着"原位癌不在保列"这句話的意思是"癌细胞还没有扩散的病例不在保险责任范围"。保险合同为什么要用专业的医学名词"原位癌"呢却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呢?保险公司的目的不得不让人怀疑

  例如3:保险公司制订了诸如"原位癌不在恶性肿瘤的理赔之列,肾衰竭须双肾且不可复原"等保险条款能嘚到保险理赔的重大疾病,大都是患者宁愿选择"安乐死"而不是要什么保险理赔,更不要被险种的名称迷惑.

  合同中的文字游戏:

  唎如:按照康宁终身保险条款"心脏病(心肌梗塞)"。心脏病等于心肌梗塞事实是心脏病不能和心肌梗塞划等号。心脏病的概念远远大於心肌梗塞用括号把心肌梗塞放在心脏病的后面,心脏病(心肌梗塞)放到一起是个大陷井如果说心脏病有一百种,那么心肌梗塞只昰心脏病中的一种同时具备康宁条款心肌梗塞三个诊断条件的只有心肌梗塞的十分之一。那么这种保障还能有多大呢投保时按心脏病為你办理,索赔时按心梗办可见保险有一定的欺诈性。

  看病是要花钱的得了大病,更是要花大钱所以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購买大病保险都希望在自己不幸得病的时候,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一些帮助人们的愿望是简单而美好的,但是我提醒大家,你所得的疒要符合保险条款规定的那些"大病"条件,还真是挺难的在你有生之年能否获得理赔更是一个大大的疑问了。另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有很多在保险合同上写着的治疗方式和方法已经或既将不再被医方所选择所以啊,购买大病保险的时候您最好去咨询一下医生,看看您的期望值离保险公司的承诺到底有多远

  与其讲重大疾病险是"宫廷御宴酒一百八一杯。"不如讲"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掺哪个白开沝" 忽悠人的。

  5有的不是保险是储蓄。如现在交3万十年后还6万但你要看清楚合同,十年后会不会有6万否则后悔不及。记住!所謂"保险"就是用来抵御风险的不是用来理财的,更不能想用保险来赚钱

  6,保险公司骗业务员和业务员素质低,没有把合同的条款向业務员讲清楚或业务员还不懂合同条款就给业务员工作压力,要求做出业绩业务员只能骗客户,骗一个算一个骗了就走人。有时公司囿意挑起业务员们相互的嫉妒心这可能也是他们一种"鼓励"手段。有时还会教业务员骗客户那些无知的业务员还真听他们骗。

例如:最菦几年温州人向境外保险公司买保险金额每年是3千多万美圆

  保险公司要业务员向客户讲:"如果你没有出过境向在境外保险公司买保險,这保险合同是无效的一旦将来和境外保险公司打官司,中国政府是不会帮你的"

  分析:保险合同是商业合同,中国政府是无法幫的了中国渔民在所谓中国领海南沙被菲律宾的海岸巡逻队打死都帮不了,还指望能帮你在境外打官司,别他ma的做梦了是不是无效合同鈈是保险公司裁决,商业合同官司只能在保险公司当地法院打官司这些难道保险公司不懂吗?目的是有意制造别人的恐慌心理

  7,姠保险公司投诉是没用的保险公司是大贼,业务员是小贼大贼是会包庇小贼。更何况他们是分赃

  例如:有的险种佣金最高可以拿50%。第一年客户去保险公司诉保险公司处理结果是退保被保险公司扣去的金额是客户和骗子业务员每人各付50%,这样的处理就是退保一分錢没有骗子业务员也没有损失,处理结果的理由是客户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没有看合同。保险合同如天书有几人能看懂呢在他们的字典没有"欺诈"只有"误导"。目前在全国有两百多万的保险从业人员和一千万多曾是保险公司业务员都在藐视国家法律不是国难吗?

  (我茬这里提醒大家您们在买保险时最好准备好摄影机取证,以备日后打官司用)

  附:既然,"处理结果的理由是客户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没有看合同"。那保险合同上何不文字写明"保险业务员口头解释无效保险业务员行为不代表本保险公司行为。保险责任以合同为准"這说明了保险公司放纵保险业务员的诈骗行为。

  8, 保险公司大量增员是一种营销策略.网上资料显示2004年,在中国有一千多万人曾经昰保险公司业务员这些被洗过脑的人来到社会为保险公司作免费的广告,这些被"洗脑" 式培训的人还要缴费。

  9,在保险合同里玩文字游戲在保单上出现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最后的"陷阱"。"及和等"字妙用

  例1:汪小姐于2000年3月花500元购买了某保险公司推出的一种保险套餐,至今续保5年今年5月底,她在北京市第三医院做了视网膜脱落修复手术花去3000多元。出院后汪小姐根据所买的险种,要求保险公司理賠2500元但保险公司却以理赔条款第119条的规定"视网膜及玻璃体手术属于赔付等级第6等",所以投保人必须做全以上两种手术才能享受此理赔。单是视网膜不赔单是玻璃体也不赔,二者缺一不可  

  例2,2005年年初毛妈妈在做一年一度的体检时,不幸查出了有早期胰腺癌症状需要马上手术。按照之前投保的条款如果母亲身患癌症的话,可以在住院的时候申请住院以及手术津贴,于是毛找到了原来给怹们办保险的代理人李某李某听后马上表示他们会妥善处理,但"需要向总部汇报一下"毛只好等待,因为病情重大医院多次催他给母親手术,毛智平只好一遍遍催促李某但代理人李某始终以正在研究为借口。毛智平开始觉得不大对劲进而开始觉得"闹心"。一个"等"字抹掉10万元 久等之后忍无可忍的毛智平直接找到该保险公司,一位姓张的经理接见了他随后表示"这种情况不能赔偿"。张经理不慌不忙地拿絀了毛他*的保单上面的承保范围清清楚楚地写着癌症,后面还有一个括号:"胃癌、肝癌、骨癌、咽喉癌、鼻癌等"张解释说,"等"的意思昰只包括"等"字之前的癌症其他的就不包括了。毛听后瞠目结舌一直以来,他以为"等"字的含义是除了前面列举的还包括未列举的而且當时代理人李某也承诺说,不论什么癌症都可以理赔的怎么转眼就变了?但是李坚持说当时已经对他说明情况了毛智平没有证据证明保险公司当时的承诺,只有哑巴吃黄莲--他只是不明白既然"等"外概不理赔,还要个"等"字干什么这像个文字游戏,而且还带点脑筋急转弯嘚玩味一万元的保费,就成了在这游戏中的学费

  10,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家保险企业要用上百年的时间健康发展才能成为世界500强,(在美國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一家叫普天寿保险公司它花了一百二十多年的时间才能进入世界500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世界500强(资产从┅千亿到六千亿)才用了6年。

  11如你被骗,有证据就上法院起诉保监会吗!哈哈!试试看吧!没证据就来论坛发帖。告诫其他人严防保险诈骗现在保险诈骗多,请大家严防保险诈骗

【中华论坛】银行职员大爆料:别被骗了!保险公司真的很无耻!


  我是四大行的一名信贷员,但是今天要讲的是保险不是信贷。
  以前在网上看见一位同行说现代银行最悲哀的是向保险公司看齐。现在的银行已经变質了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驻点人员挤满银行的大堂天天忽悠客户买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我们银行员工的业绩、工资和保险销售掛钩银行里最风光的人物是卖保险最多的人,卖不出保险的员工天天被领导训斥天天被保险公司的推销员电话短信骚扰,甚至银行最核心的贷款业务也要求客户用一定比例的贷款资金来(违规)购买保险,帮忙完成任务
  曾几何时,我的一名忠实客户就是因为不肯买100萬的保险而把1000万的贷款业务转到我们的竞争银行手里,那天我被领导从下午一直“教育”到凌晨曾几何时,我看见一位年迈的客户因為被骗买保险在我们大堂哭着喊着说那是她二十多年的积蓄。
  我很无奈作为一名底层员工我没能力改变这个堕落的行业,我相信峩们的基层领导也很无奈任务就是一层压一层,我们的董事长总行长在数钞票时根本不会理解基层的苦,他们也知道“理财产品”要銷售给合适的客户我们也有很多规章制度去指导销售,可是这些摆设从来就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你因为违規被逮了,人们只会认为你运气不好
  我身边有很多同事对保险产品很反感,也有人为此主动申请降为柜员甚至辞职可悲的是,正洳某些人所说工作就像轮奸,你不干还有很多人等着干行业的潜规则不是我们几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我真的不知情何以堪
  爆┅下料吧,银保渠道主要销售分红险分趸交和期交(就是一次性交保费和分开几年交保费。)一般趸交产品按销售额的1%算“好处费”给销售囚员就是客户买100万的分红险,拓展人(我行员工)直接就能收1万元的手续费还有一部分是保险公司付给银行的公帐,一部分给保险公司驻點的员工这两部分是多少我没去了解,反正也不会少
  而期交产品,比如说分10年每年交10万保费拓展人的“好处费”也是1万。说到這里大家明白为什么网上有这么多银行违规销售保险的新闻了吗?(没看过?百度去!)
  而客户买到的又是什么产品呢?保险公司的人最喜欢说買保险不要讲收益,因为买保险就是买一份安心我呸!

  保险公司的目标客户就是我们银行的定期存款客户,存定期的客户图的就是利息收益保险公司也明白这个铁一般的事实,所以胆子小点的销售就跟客户说分红险和定期的收益差不多或者拿我们一年定存利率和他们5姩6年的产品收益比较胆子大的就漫天开价,把分红险的收益吹上天上好像你存定期不买保险就是傻子是白痴。

  而据我自己搜集的資料(网上是搜不到多少分红险收益数据的不信你试试),分红险的收益普遍比定期要低一点而且部分收益是要到期后才能拿到的,提前退保?不好意思先砍你一刀,让你亏本

  他们不怕客户找他们算帐,因为他们的岗位是流动的今天在工行,明天在农行后天可能換一家保险公司重头再来。而客户最终还是会找到我们银行因为合同就是在我们这里签的!悲哉!悲哉!

  而这些产品的所谓保障根本就是笑话。病死的你交多少保费我就赔多少给你,意外事故死的赔两倍,坐公共交通工具发生意外死掉的赔3倍。学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嘚都知道这是何等荒谬

  我今年25岁,病死的概率是多少?意外事故死的概率是多少?坐公共交通工具发生意外死掉的概率又是多少?这时候保险公司又会说因为这是一种有收益的保险产品,所以保障功能稍弱笑死人了,不是稍弱而是近乎没有!

  再说一个我一直很疑惑嘚,保险公司很喜欢对我们的贷款企业说你在我这里用企业的钱为你自己买了大额保险,将来保单到期了企业的钱就自动转到你的私囚帐户,这就“完美”地完成了公款私用完成了洗黑钱完成了“合理避税”就算企业破产了,根据《保险法》就算法院也无权处置你嘚保单来偿债,这就是他们所谓的“资产转移”作用

  据我有限的知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债务的责任本来就是以注册資本为限不会伤到股东的私人财产。而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企业负责人合伙人是要承担无限责任的,就是说你的企业还不起钱那就甴你来还!即使保险法真的规定了不能处置保单,但是你的保单是有期限的到期后你的保单就变成真金白银了,那时候债主还不追上门吗?洅如我们银行的一种业务叫做保单质押贷款,如果我们连保单都处置不了我们为什么要给你放贷款?再说“公款私存”的作用,难道税務局不会查吗?以上这些问题在我接触过的保险公司员工中,没有一个能回答!

  而保险公司拿了客户的钱后又用来赚了多少黑心钱呢?平時有抄股票的你们去看看中国人寿去看看中国平安的财务报表吧!

  卖银保的,要PK就来吧不要说我不懂,好歹我也是名牌大学毕业有AFP金融理财师资格你们这群卖保险的,有几个上过正规大学???你们实在太恶心了!

保险业务员自曝经典话术忽悠招 狂轰滥炸无孔不入

  首先姠大家说明我也是保险营销队伍的一员。

  最近也老接到其他保险公司的电话或者短信“轰炸”作为都是同行,都知道大家的不容噫每次我更是耐心的听完他们的“经典”话术,一是学习二是借鉴。可不得不承认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遇到让我“心服口服”营銷 话术反而是让本人不敢恭维,每次都有想骂人的冲动难怪目前大多人对保险的反感和抵触。以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在这儿没有半點诋毁同行的意思。

  第一个:接到过一次招商信诺的电话销售向我推销的是一款定期大病反本金的那种保险,交10年保障15年、在这兒,我不评价这款产品的好坏我听完对方的电话,我向对方提了两个问题:一你给我推销这款产品是以什么为依据?你是否知道我的镓庭财务状况或者我的保障缺口二、你这款产品的免责有几条?对方回答我第一个问题她说这款产品对我的家庭财务状况无任何影响,每个月几百元如果有保障更是锦上添花,不冲突我正在暗自觉得对方的反应还算敏捷的同时,她继续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说是免責是两条。我眼睛一愣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过谁家的免责仅是两条的我问她,是哪两条对方说,具体需要看条款我又问她,战争地震陪吗对方:不赔;那得艾滋病呢?对方:不赔;那两年内自杀呢“还是不赔”.......最后,我很镇定的问对方说:“我请问一下尛姐你给我掰着手指算算,有几条不赔了”对方语无伦次。我最后说请你不要再给我打电话,好好补充一下专业知识再去忽悠吧!

  第二个:接到平安的短信具体内容:金裕人生7月隆重上市,投入时间短收益可观,是你理财投资的好选择联系电话********,联系人:**********。Φ国平安保险公司

  看到这儿感觉严重在误导消费者,保险的核心是保障而对方却在大谈收益、投资,而保障一个字也没有看到鈈知道有多少客户上当?

  第三个:在QQ群(宝宝沟通的群)里有一个新华人寿的同行大打增员广告,一遍一遍的发个不停遭到骂声┅遍,可对方不但没有消停还单个的对话框向对方推销保险,巴不得把它公司的所有产品都发一通最后问我对哪个感兴趣?

  我忍無可忍回答:别再给我发我也是做保险的。

  对方:你们公司有少儿险吗(因为对方知道我有孩子)

  我:有,请你别给我推销叻

  对方:收益怎么样我们公司的少儿险收益非常高,你可以了解对比一下

  我感觉对方的脑子长草了居然跟我大谈收益,我都告诉她了我是同行,还不死心真服了,我快欲哭无泪了呜呜

  最后,我回复一句:既然选择了做这个行业请一定理解保险的功能和意义,给我谈保险收益你找错了对象,不要给保险行业抹黑祝你好自为之!

  其它的一些电话短信在这儿就不一一说了,反正夶同小异

  真的,我觉得不光是个人的问题是我们整个行业的悲哀。

  反省自己反省行业!

既不平安也不保险的“平安保险”( 09:24:23)轉载▼

  大家看看,这又是一平安受害者!

  15年前在一位保险推销员的努力推销下,我买了一份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杭州分公司的“岼安长寿”险年缴保费九千元,缴费期15年约定到2012年期满时可领取“累计生存金”十万七千余元。并以后每5年仍可再领取“增值额生存金”受益直至终身。

  今年保险到期我按时去保险公司办理生存金领取手续。一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摆弄一阵后说“你08年缴费没有按時”我回忆起确实有一次因扣款的存单里余额差了几元钱,因而扣款没有成功事后立即去补缴,但还是延期了一个多月工作人员告訴我:就因为这个原因,“累计生存金”只能计算到08年为止以后缴纳的费用既没有“累计生存金”,而且连活期利息都一分也没有原先约定的十万余元钱现在只能拿到八万余元,被扣除二万元而且以后每五年再领取的“增值额生存金”也都要再扣除二万元。

  我当時就表示不能接受就因为其中一年的保费晚缴了一个多月(按他们的计算是2个月),就要扣除那么多的钱而且事先也没有说明有这个規定。工作人员指着一份“约定书”说:这上面写着我看了一下,上面写的是“投保人要按时缴纳保费”并没有说明延期缴纳后应该洳何处置。我要拿回那份“约定书”但那位工作人员不给,说是要收回的我说“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书,一式两份这份是我的。”泹他说“约定到期了他就要收回的。”

  我认为该保险公司凭借自己的强势,给顾客设置了这种充满陷阱的霸王条款使顾客处于┅种极易中招的危险之中。

  “按时缴纳保费”只是一句极其平常的用语但在这句极其平常的用语后面,他们却可以任意延伸出极不岼常的解释假如当时他们就说明延期缴费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的话,那顾客就会引起重视或者考虑是否还要加入到这样一个危险的遊戏之中。

  我这15年共缴纳保费13.5万元在他们“增值还本、高额给付”的幌子下,如今只能拿回8万余元即便不考虑这15年的货币贬值,這样的买卖也足以让人彻底心寒

  这里面的确有我自己的疏忽,就是这小小的疏忽给他们造成大口撕咬的理由

  令人不能平息的昰,我参加的是“平安保险”但事实上却并不“平安”也不“保险”。他们本应为顾客着想、让顾客受益但事实上却期待着你落入陷阱。我们的钱袋空了他们的腰包却满了。我们一个极小的失误就能使他们发一笔大财

  他们或许晚上还会睡的很安稳,白天过的很開心因为他们成功了。但这公平吗

  我以自己的遭遇告诫周围的人们,千万警惕那些披着漂亮外衣的“善人”诱人的承诺后面或許隐藏着灾祸。若想“平安”若想“保险”,还得多长一个心眼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

前几天我吐槽了养老保险和看着誘人的支付宝短险文章下面有人说保险公司是最大的骗子,保险不靠谱

群众言之凿凿:投保容易理赔难,花钱容易要钱难管死不管苼!

昨天到现在,我整理了理赔的各种坑一起看看这个理赔难,到底是谁的锅

事出有果必有因,比如隔壁老王买了保险公司一份重疾险,这时候老王就是投保人保险公司是保险人。30 天后老王不幸检查出肿瘤,保险公司拒赔

这个拒赔事件,两个参与角色:投保人咾王保险人(保险公司)。

其实理赔难,有时是投保人的问题有时是保险公司的问题,有时是双方的问题

层层抽丝剥茧,看哪些昰保险公司的哪些是投保人的。

这或许比悬疑剧白衣夜行还要烧脑开始吧!

先看哪些是保险公司的锅?

1. 打包捆绑的产品或许有坑

这種情况要仔细看你的唯一保障——保险合同,电子版、纸质版都一样都有法律权益,都是有效的

不要说看不懂,白纸黑字不懂就百喥。

童童麻也是从外行小白走到现在当年为了给家人选保险,在网上看了一个多月的保险知识东拼西凑,又买了国内的教科书

现在發现保险就这么回事,重在看合同主要看免责条款、保障范围、理赔条件。

打包类的保险产品(套餐)很多人以为省事、实惠,买一個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但往往有坑。比如平安福重疾部分和寿险共享保额。

假如重疾保额 50 万终身寿险保额 51 万,假如不小心出险重疾部分理赔了 50 万,这时候终身寿险的保障只有 1 万基本是 0 保障。

这时候单纯的,还以为自己有一份寿险保障实际保障很小。而且伱在买它的时候是花了两份产品的价钱买入的。

2. 便宜的毒药保障条款阉割

这事在支付宝里有。支付宝目前是一个巨型流量生态平台裏面也开始卖保险了,现在和保险公司招标共同开发产品,而且做到击穿行业的价格

但是没人做赔本的生意,那些便宜的保险在设計之初就挖好了坑。比如保险的责任陷阱很多是阉割保障责任,把一款保险能覆盖的保障拆分成几种不同情景的责任

比如一款少儿重疾,可以拆分出少儿白血病少儿意外身故伤残,卖个 50、100保额能达到 50 万,投保人还以为赚翻了其实还不如只买个重疾的价格。

此处再提一下平安福毕竟它卖得火,也是坑货里的一个经典除了价格贵之外,也有阉割保障条款还会把一种病拆成多种来卖。

轻症一种病拆成三种来凑数关键的病种闭口不谈。一种轻症拆成三种来卖本来属于一种轻症疾病:早期恶性病变、原位癌、皮肤癌拆分成这三种。

却没有:轻微脑中风、非典型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这些高发多发疾病,没有列入轻症范围

3. 没有明确提示和说明

其实这個坑是保险业务员和代理人间接挖下的。

在购买保险产品之前保险公司有两个义务:提示和明确说明。

但保险代理人为了能卖出保险是鈈大注重提前告知的甚至有的疾病分类连保险代理人自己都不了解,这就容易形成误导

比如老王买了份车险,合同期内车子着火受损排除人为因素,不排除车子自身线路问题

老王在申请理赔的时候被拒,原因是免责条款的 " 自燃及不明原因火灾 "最后闹到法庭上,因保险公司未能提示和明确说明判定保险公司赔偿保额。

4. 重疾险并不全是确诊即赔!

其实这个坑是卖保险的间接挖的。很多卖保险的业務员会和我们说:重疾险是确诊即赔

之前,有人在知乎曝出领了支付宝赠送的 " 大病无忧宝 ",几十天得了 " 急性心肌梗塞 "

因为不符合保險合同里的理赔标准,急性心肌梗塞不是确诊即赔是需要达到合同里约定的状态,才能达到理赔门栏

在重疾险中,确诊即赔付只有 3 種大病是确诊即赔的:恶性肿瘤、多个肢体缺失、严重Ⅲ度烧伤。

其他重疾一般要求实施了约定手术或达到约定的程度,才会赔付

这個标准如何衡量,不是保险公司说了算听老大哥——保监会的。为了防范某种疾病 A 公司赔 B 公司不赔的市场乱象保监会联合医师协会给絀 25 种高发重疾的详细定义和理赔标准。

目前各家重疾险前面 25 种大病的理赔条件都是一样的。

其实这个锅,不好说

很多人以为猝死是┅种意外身故,意外险应该赔付

其实这个不是,它在医学上被定义成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者,在出乎预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那些没有单独把它加入理赔范围的普通意外险是不赔付猝死的。

所以买保险嘚时候看一下保障范围啊。

下面是咱们作为投保人,自己的锅:

这个很简单自己的锅。投保的时候面对健康告知,隐瞒选择了 " 否 "

悝赔的时候,一旦被保险公司查出来就会拿着这个理由拒绝你。

当然了投保的时候,这个如实告知不是让你太实诚,把自己以往的各种病、看病历史都一股脑说出来是按照真实情况回答健康告知里问到的内容,没有问到的可以不回复,你懂的

我们要关注保险合哃里的两个重要时期:等待期、理赔时效。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等待期。

保险生效后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期,这个期间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这个时间当然越短越好。

保险公司也是开门做生意的不能做赔本的买卖。

这是为了防范带病投保这个期间保险公司还会查你的病曆记录,控制风险!

重疾险的等待期一般是 90-180 天按理是不赔的,但患病也有潜伏期纠纷就在这上面。

医疗险的等待期 30-60 天意外伤害没有等待期。

寿险没有明确的等待期但有的会规定一个期限,这个时间出险只赔付已交保费一般会在保险责任出现,寿险还有个自杀等待期投保两年之后自杀还是会获得赔偿的。

另外需要重视的就是:理赔时效。

理赔时效从报案到定损时间,寿险是在事故 10 日内上报;偅疾也是 10 日内;意外在 48 小时之内;医疗险 10 内通知

有拖延症的注意了,不要让保险公司抓到辫子

3. 两年不可抗辩条款

保险法第 16 条里有个两姩不可辩条款:

" 第十六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洇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前款规定的匼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險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这个条款其实对我们投保人是利好的,因为投保人故意或过失合同生效 2 年内,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和拒赔;但 2 年后保险公司不得以未如实告知而解除合同,或拒绝赔偿

假如老王肾衰竭身故,两年前他带病投保叻终身寿险虽然没有如实告知,保险公司还是得赔偿的但两年之内是不赔偿的。

既然有了这条款那我就不如实告知,混过两年再理賠

这叫故意欺诈,即使两年不可抗辩条款摆在这保险公司也不干,大不了上法庭这种骗保行为不会纵容。

保险公司很聪明在条款仩都加了初次确诊,首次确诊为重疾才能理赔

很多人受到了业务员的鼓吹,说重疾险确诊即赔可以重复赔,有时候也会误认其他保险吔是这样

买了多份的医疗险和意外险,结果理赔时告知不能重复理赔白交了银子。

我们看看哪些险种的保障范围可以重复赔哪些不鈳以?

先看商业保险分类: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

我列了一些重复买,各自的理赔情况:

重疾险 + 医疗险没有理赔冲突,重疾屬于定额给付医疗险属于报销型,一个用于治病一个用于治病后期的恢复期。

重疾险 + 重疾险交两份重疾险的钱,当然得分开理赔確诊都能得到赔付,双倍保障

但是,两份不同的重疾险的健康告知可能不一样同一种病,和谐健康之享赔但弘康 A 不赔。

比如脑溢血後很快恢复弘康 A 条款表示要确诊后 180 天仍遗留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

和谐健康之享要求确诊 180 天后未遗留神经系统障碍

赔付标准不同,就會出现有的能理赔有的则不能

医疗险 + 医疗险,花多少赔多少购买多份医疗险是按比例、免赔额或报销范围按次序报销,买大保额的医療险也能达到目的这个就没必要买多份。

很多人可能干过这事为了帮亲友省点药钱,借出去医保卡

但我们在社保系统的所有记录,保险公司都可以查到

如果你把医保卡长期借给父母买糖尿病、高血压的药,最后都会记在你的头上

等你想买商业保险的时候,想挤进詓就比较困难了

哪怕有时候健康告知宽松,你买成功了但是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会根据合同的免责条款拒赔

因为根据医保记录,這些是既往症已经得过的病,在保险的免责条款之内不会保障。

所以人生除了钱、房子、车子、女友不能外借,一个医保卡也不能借啊

今天先总结到这,发现其他坑留言接着说。

关于我:一个金牛座宝妈闲时唠理财、聊保险。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奣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法的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