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的求职找工作是一年比一年难吗?

在以前,如果能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就有很大可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在如今大学生遍地走的时代,大学生的身份不再那么吃香了,因为高学历的人比比皆是。

相信很多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都会有着“找工作真的很难”的深切感触,特别是就业一年比一年激烈,一届比一届找工作难。

如今2022年已经来了,6月毕业季也很快到来,又会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要去为生计而奔波。有人说“毕业即失业”,这句话确实也挺贴切,并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的,还是有着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之际还在社会上到处奔波找工作。

如今大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找工作,2022届的毕业生找工作真的很难,有一位女大学生在多找工作无果后直呼现实太残酷,卷得让她想哭,这个估计也是很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以及内心的想法。

我们都知道,每一年大学生的总人数都会增加。要说2022届毕业生为什么找工作太难,因为人真的太多了,竞争真的好激烈。据统计,2022届大学毕业生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研究生报考的人数也超过了457万。

总人数那么多,但是录取率却仅有24.2%。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有绝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还面临着找工作难的困境。

一位211大学本科应届生就是2022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大军中的一员,这位女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首先尝试了考研,想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但是研究生初试成绩出来深知与复试无缘后,就立刻去投简历找工作。

在找工作期间投了几十份简历,但是都以面试失败告终。按道理说,这位女大学生是211的,比很多大学生都是有优势的,也不至于找不到工作。而且很多工作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也只需要专科以上的学历就可以了。

但是一到面试,可谓是人才济济,很多名校的硕博研究生也来参一脚面试。如此一来,找工作更难。加上如今疫情,行情发展不够好,招聘规模也变小了。大学毕业生那么多,可是岗位就给那么些,可谓是人多饼小。那位女大学生发出了“找工作太难了,卷得我想哭”的深切感受。

找工作那么难,自然有大学毕业生找别的出路,那就是准备考研二战。毕竟在知识社会的今天,有着高学历还是比较吃香的。

但是考研的竞争力也很大,有考研机构预测2023届考研人数可能将会突破500万,届时考研的录取比例将会与公务员的考试持平。还有别的大学生降低对工作的预期,例如找跨行业的工作,或者薪资低一点的工作,只为能在毕业之际顺利找到工作。

为什么应届生找工作如此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招聘的规模变小。尤其是今年很多大厂相继出现了“裁员潮”,各用人单位选择择优录取,招聘的人才更少了。这样子可以给应届生提供的机会就少了,饼小了,但是人还是一样多。

其次,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总人数很多,加油成千上万的校外教辅人员再就业。这样子竞争更加激烈了,容易产生内卷现象。第三就是大学生自身不够优秀的问题。现在人才比比皆是,很多应届生都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提升自己,不然也不至于找不到一份工作。

很难找到工作很大程度上与个人的能力有关,毕竟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能混到一口饭吃,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考研还是考编,我们都需要考虑清楚。

有的大学生可能会想着考考编两手准备,觉得有一方面不行就选择另一方面,觉得总有一方面会成功。

但是其实这样会分散经历,坚定地选择一条路勇往直前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同时也不要盲目跟风,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这样只会让自己面临失败。

虽然2022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难,现实确实是很残酷,但是我们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唯一的道路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

毕竟有能力的人才能走遍天下,不珍惜提升自己的时光只会让自己面临找工作难的困境。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不断地提升自己。

今日话题:2022届毕业生就业有多难?女大学生哭诉“卷得想哭”,残酷又现实

从工科试验班到生物专业

保研落选,到直博西湖大学

在热爱中找寻生命的意义

她是浙江范大学生化初阳181班

在一个毫无预兆的下午,管佳寅收到了直博西湖大学的拟录取通知。当时她正在参加备课组会议,突然,手机发出一声微弱的震动,一行清晰醒目的字映入她的眼帘。“经本项目招生委员会的全面审核和综合评价,决定拟录取您为本校博士研究生。管佳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装镇定地放下手机。

会议一结束,她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妈,我可以继续做研究了。”管佳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在发抖,这个结果她已经等了太久。

大二下学期,管佳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从那时起她就坚定了自己“读研深造”的决心。为了具备准研究生的资格,3年里她尽了最大的努力:认真研习专业课,扎实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能力;清晨五六点起床做实验,课余主持、参与6项各级课题,熬夜通宵更是家常便饭。靠着超人的毅力和刻苦,管佳寅在2021年4月的夏令营中收获了中科院“优秀营员”称号与厦门大学的接收意向书

当她满怀憧憬地勾画研究生生涯时,却等来了保研失败的讯息。这个热衷科研的姑娘,错愕、麻木,仿佛泄了气的皮球。回想起那段经历,她感觉很模糊,只觉得世界灰蒙蒙的。还没等她缓过神来,秋招就接踵而至。“保不上研就去找工作”,这句曾经用来打趣的话激励着她重拾行装再出发。

凭借优秀的履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管佳寅成功进入杭州的一所公立高中。在西湖区顶尖高中任教,是许多师范生梦寐以求的机会,但即使同事友好、学生可爱,管佳寅的大脑仍会被一种强烈的信念支配:“这不是我最理想的生活,我还想继续做科研。”

管佳寅与老师、学生的合影

随着内心的渴求日益清晰,管佳寅积极探求着重回科研的机遇。当看到西湖大学的直博项目报名通知,管佳寅当即决定孤注一掷,她明白,这或许是自己实现科研梦想的最后一次机会。管佳寅的决定得到了班主任曹诣斌老师的鼎力支持,他当即为她写了一封推荐信。拿到了敲门砖,管佳寅便斗志昂扬地投入到面试复习中。

2021年末的冬日,这位坚定的科研姑娘终于收到了那份“令人心动的offer”。她很感慨,“非常幸运,兜兜转转还是把我引到了科研这条路。”

一路走来,管佳寅靠的其实并非是命运的眷顾,她的每一次成功都有迹可循。

出于种种考量,管佳寅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生物专业。但她始终没有放下过对生物的向往。少年的梦不应止于心动,看到学校的转专业公告后,管佳寅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一年转不成,就再试一年”,怀揣着坚定的决心和满腔热爱,她终于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刚刚转入生物专业时,管佳寅也曾感到茫然与无措。学科间的巨大差异让管佳寅压力倍增,但她始终坚信“当认清真正想要的,就会有无限的力量支持自己向前。”课程知识体系繁杂,她就对照着PPT梳理课堂笔记;缺乏撰写实验报告的经验,她就当场拍照记录,课后虚心求教……大二学年,管佳寅选修了30门课程。为了追赶上别人的步伐,她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

大二上学期,管佳寅在张加勇老师的引领下第一次走进了孕育她梦想的摇篮,“第一次去实验室时迷了路,是张老师亲自到16幢来接我。”此后三年,张老师也一直是她学术和精神上真正意义的引路人。

准备国创项目时,她在深夜11点发送的文稿总能在凌晨3点之前得到老师的回复。第二天早晨7点,张加勇老师又发来文献资料并留言:你可以看看,也许会有帮助。张加勇老师的高效让管佳寅感到不可思议。震惊之余,她也不甘示弱,以最快的速度提交了修改稿,由此,师徒二人无形中展开了答复返稿“竞赛”。老师对学术的专注和热情感染着管佳寅,她也模仿老师的样子成为了“走在前面的人”5点起床奔向实验室,七点前结束实验。“去实验室好像已经成为了我的肌肉记忆。

大二下学期,管佳寅与她所在的团队顶着酷暑采集蜉蝣稚虫,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蛋白编码基因表达量,筛选出两个对农药敏感的基因,成功研发了一种水质快速检测的方法。历时9个月,前后打磨10余次。2021年10月,管佳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Gene》(3区)正式发表文章。积累日夜凝聚,此后,一篇篇SCI论文的硕果纷至沓来。

从第一次写论文时收到的“满江红”到一年8篇SCI,从学术小白到别人口中的“科研大佬”,管佳寅修炼了整整三年。回望前路她不禁感叹,“科研这条道路并不以成功为价值衡量标准。”无数科研人终其一生默默奋斗,目的是拓宽人类对研究领域的认识,为未来的后继者铺路。而她,早已做好了成为“铺路人”的准备。

“做一个乐观自由的科研人”

爷爷家阡陌纵横的田埂编织了管佳寅缤纷的童年。田间地头与百虫相守的烂漫时光冥冥中埋下了她走进生物世界的伏笔。进入高中以后,她渐渐喜欢上了生物这门逸趣横生的学科,并开始阅览大量科普读物。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精密奇妙的人体构造……书中的奥秘无一不令她心驰神往。

生物研究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每一次实验的过程都是与生命的共情。管佳寅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观察自己研究的生物,在她眼中,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独特的美感,它们不仅仅是“材料”,也是活生生的个体。

管佳寅非常享受给螳螂喂食的过程,“它吃东西的时候特别有趣,明明身体就只有指甲盖儿大小,进食速度却很快,手脚并用、摇头晃脑的。”她最喜欢兰花螳螂,这种昆虫初生时一般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在第一次蜕皮后才会逐渐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

在螳螂丰富的色彩变化中,管佳寅感受着时间的流淌,她就这样见证了很多昆虫的一生。三年的时光中,她也恰似小小的螳螂一般津津有味地摄取知识,一步步兴高采烈地打怪升级。

管佳寅与实验室同伴野外采样中

暑假时,管佳寅也会跟随导师一起去山上抓虫。路边搬运的蚂蚁、时起时歇的虫鸣、朝生暮死的蜉蝣……在山间草木中,管佳寅遇见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抓虫小队里,每个人都是“博物君”,白天大家一边爬山,一边科普,夜晚又一起聚在诱虫灯下,搜寻目标物种。

谈笑中,许多实验室里的难以解决的困惑竟都迎刃而解。“从前最讨厌爬山,去野外采样时,一行人说说笑笑,我竟然一点儿也不累。”拥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管佳寅感到非常幸运。

“理性研究,感性生活”是管佳寅的信条。科研之余,她常与实验室的伙伴们一起去打篮球。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大家就约定输的人请吃冰淇淋。管佳寅笑着回忆:“那时徐孝栋学长(现已直博至西湖大学)常说,自己的省政府奖学金几乎全充当了实验室的零食费。”挥汗淋漓之后,实验中的疲惫也被一扫而空。

“我想做一个乐观自由的科研人!欢乐的实验室氛围,仿佛是这个姑娘的礼物,科研路上的不知疲倦,是热爱在她身上施下的魔法。

管佳寅同学具备很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020年底浙江省昆虫学会年会,她是我们学校第一个报名的,也是唯一获得学术汇报特等奖的本科生,从众多博士、硕士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希望她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目标继续努力!

作为管佳寅同学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她的学习态度和科研成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色彩缤纷的校园生活中,能始终保持一份对教科书外未知的好奇很不简单。期待她能在迷雾重重的漫漫科研路上,能探索出一片独特的小天地。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次转载仅为了科普宣传和学术传播,以上图文若侵权,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科研互助社交万人群》可达数万人,可搜索其信息加好友,扩大人脉,一起互助,专家1对1解答,免费课程,休闲娱乐,点赞评论,征婚交友等,其加群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在菜单栏点击“科研互助”,点击“加互助社交万人群”,识别二维码,点击“我要加入”即可。

《科研互助微信群》的加群方式:加小编微信号,注明“单位+研究方向+加互助微信群”,小编即可邀请您加入各种研究方向和交叉科学的“科研互助微信群”,一起互帮互助,群内互助积极性高。

如有提交押金、手续费等环节请谨慎,避免产生交易问题


我学历大专,武汉人,在深圳待了5年,职业是UI设计,19年8从深圳回来,找了3个月的工作还没找到。

因为学历比较低,小米、腾讯啥的连面试机会都没有;面试了几十家吧,没有一个合适的,让我都怀疑自己了;

我专业是设计相关的,在深圳工资15k左右,有大公司的经历,华为外包,tcl,还有两个中型公司,回到武汉要求一个7k+,双休,交五险一金的很难吗?我感觉开得并不高啊!

也不是没有接到offer,面试的时候要求巨多,基础咱就不说了,还要求sketch。c4d.还要代码;正式上班的时候连苹果电脑都不配,md,没苹果你还要求sketch?

产品经理只会跟老板吹牛,只把用户端功能和要求用x-mind写出来,没经过评审就直接让做,UI需要补全逻辑,开发根据UI设计稿为准,更搞笑的是,要求UI根据用户端功能把后台设计也做了;

你跟产品反应问题,只会装好人,说老板要求的,他也没办法;要努力克服困难云云,上了半个月果断溜了!(这家不是外包公司,他们自己的产品!不知道是不是就拿去路演的,不过不喜欢这种对产品的敷衍做法)

面试中还发现了很多问题,试用期薪资低到离谱,正式工资画个饼的;办公地点在小区不敢进去的;产品不够专业;还有就是武汉这方面需要的人好像并不算多,工资能出到6k以上的也不多boss上来来回回就那几家;学历大都要求本科以上,大专学历确实还蛮吃亏的,打算再在武汉玩一两个月,然后还是去北上广吧,武汉找工作真的是找到绝望!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工作一般几月份好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