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集团与京东达成的战略合作都会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建设呀?

独角兽早知道消息,华兴资本最新估值为26~34亿美元,留住空间给投资者。知情人士透露,华兴资本预计于9月底赴港上市。

消息称,华兴资本计划融资4亿美元,此次IPO的主承销商为高盛、摩根士丹利、工银国际和华兴资本自身。

消息来源 | 独角兽早知道

文章来源 | 金融八卦女频道

今年6月,一家名叫华兴资本的投行跟美团点评同一天在香港联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

华兴资本是谁?圈内人如雷贯耳,圈外人则不甚了了。

低头看看手机,京东、优酷、奇虎360、滴滴打车、聚美优品、陌陌、途牛、神州租车、大姨吗……还有快乐肥仔御女每天都离不开的美团点评,你手机里90%的APP恐怕都跟华兴有关。

当然,华兴资本不是自己做APP的,而是都为他们做过财务顾问(FA),这次华兴资本与美团点评一起IPO,财务服务也都是华兴资本。

话说,这家FA可不一般,一部华兴资本的成长史,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半个江湖。

都说做投资的低调,但是谁让他们急于到资本市场套现呢。这不,一IPO,很多当年的江湖往事就要见光了,我们当然忍不住要和大家来好好八一八。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创业13年,被业界称为收获互联网圈“最强人脉”的男人。

华兴资本递交的招股书里,显示包凡在华兴资本的占股比例达到62.9%,是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个上海男人看上去瘦瘦小小,从上学起就是同学中的“老大”,好管闲事,好帮人主持公道。

他爱拳击,据说主要是因为爱打架,怕打输所以学的;他还爱F1赛车,除了工作,大部分的休闲娱乐都耗在了赛车场。

在挪威上完大学之后,包凡进了摩根士丹利,待了7年,做过十多家跨国公司的财务顾问,为客户融资超过70亿美元,促成国际并购超过600亿美元。

所以做FA成了他最擅长的事。

后来他又去被称作中国互联网公司“鼻祖”的亚信待了四年,做首席战略官,负责投资、并购及战略合作业务,在那里,他接触了四、五百家高科技创业公司。

所以TMT成了他最熟悉的领域。

2004年,包凡创立了华兴资本,主要业务就是FA。FA说白了,就是金融中介的生意,这是包凡的老本行。

他在北京建国门外大街21号的国际俱乐部饭店租了个房间,做办公室,招了个清华毕业的女生做分析师,也兼着秘书职位。为了撑门面,他约见客户,都选在饭店大堂。

华兴的第一单,还是老东家亚信发挥了作用,亚信董事长丁健介绍了中星微电子给包凡。

为了接下这单活儿,包凡为中星微兼职做了一年CFO,华兴的生意就此开张。创业头一年,包凡只接到了两个生意。

那个时期,正值中国新经济迅猛发展,涌现出大批出色的互联网企业。

2006年,陈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资4800万美元、俞渝和李国庆的当当网第三轮融资2700万美元、周鸿祎的奇虎第二轮融资2500万美元,他们的独家财务顾问都是华兴。

之后2007年的巨人网络,2008年的暴风影音,2009年的开心网,2010年的神州租车、奇艺(后改名为“爱奇艺”)都成了华兴的客户。

包凡善于积累人脉,但凡跟他有过业务交集的初期企业家,都成了他的哥们儿。

2015年,美国财经杂志《彭博市场》(Bloomberg Markets)公布了第五届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把包凡排在了第22位。

彭博评价道,“guanxi”是包凡成功的法宝。彭博认为,包凡靠着过硬的“guanxi”,在高科技领域,几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凭借着包凡的“guanxi”,华兴几乎拿下了中国新经济互联网公司投融资交易的半壁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经济FA之王。

不过,FA毕竟只是中介,业内俗称“掮客”,看上去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生意,但那都是甲方爸爸的,FA也就是收一点中介费而已。

看上去很美、天花板很低。野心勃勃的包凡当然不甘心一直甲方吃肉、自己喝汤。于是时间就要倒推到关键的2011年。

话说华兴是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向全投行业务转型的,这是个疑问,业内一直少有人知,包凡自己也很少提及。

作为半个圈内人,这么些年一直流传着各种说法,这次华兴上市,也终于让当年助推华兴转型,背后的神秘男人露出了蛛丝马迹。

2011年,华兴资本正式注册了上市公司实体,并进行了A轮融资,出让1500万股A类优先股。

发现最早投资华兴的这家公司在香港注册,背后是一家老牌基金:成为资本。

那么按照这个购买的股数来算,第一轮华兴融了多少钱?招股书中显示,投资方买入时的价格是2块美元/股。

算下来,成为资本当时投资了2000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近1.5亿元人民币。

这个成为资本呢,又叫成为基金,是一只老牌常青基金。八妹打听到,负责华兴项目的两位合伙人,一个是李世默,一个是沙烨。

两人在生意上都极为低调,网上能搜到的公开资料大多是他们写的一些评论文章。2013年6月,李世默曾经在TED环球大会上做了一场演讲,这才闻名大江南北,这个演讲现在网上还能找到。

当时华兴资本还没有显山露水的时候,就大手笔给了包凡这么多钱,真的很给力,也说明这家公司眼光确实很独到。

一直到现在,成为资本仍占有华兴资本10%的股份,是华兴最大的外部股东。

李世默至今也一直是华兴的非执行董事。

我们发现,成为资本投资华兴的第二年,即2012年,华兴资本就获得了香港证券业务牌照。而这一年,一起互联网圈的世纪并购大交易拉开帷幕,就是优酷与土豆的合并。

当时,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双雄逐鹿,腾讯和爱奇艺还都是小弟弟呢。不过各大视频网站也都面临着挑战,一边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一边是视频制作和版权价格不断飙升。

优酷网创始人古永锵(左)与土豆网创始人王微(右)

那时候,优酷土豆已经持续“烧钱”7年之久,大家都有点吃不消。加上当时土豆创始人王微正和自己的主持人前妻闹离婚,自己也已经无心恋战。背后的金主爸爸可耗不起,决定让两家合并。

那场合并交易,仅仅洽谈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促成了,它也成为包凡职业生涯非常得意的一笔。之后滴滴快的、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等世纪大交易,都顺利被包凡收入囊中。

很多人也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一笔大交易交给华兴做,而不是那些名声更响亮的摩根士丹利、瑞信、中金呢?

等到这次招股书披露,才发现,原来不光华兴,优酷背后的大股东也是成为资本,沙烨是优酷的非执行董事。至于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优酷,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成为资本管理合伙人沙烨

看到这里,人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包凡能顺利拿下这笔大交易,这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呀。

外界普遍认为,双方肯定从2011年,成为资本投资华兴开始,关系就牢牢绑定在一起了。

有了成为资本的大手笔投资,2012年,华兴开始全面拓展新产品线,业务也开始全面升级。

当时,华兴所服务的新经济企业,已经从私募市场走向海外公开市场。2013、2014两年,一大批中概股赴美IPO,给华兴带来大量业务和高速发展。

先是2013年6月,华兴参与兰亭集势赴美IPO,第一次扮演承销商的角色。

然后就是京东的IPO。

包凡一个电话打给刘强东,说:“老刘,京东上市这个事儿,我们也想参与参与。”于是,2014年5月22日,京东IPO,华兴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出席。

然后包凡就难得正经地穿了深色西装、打了领带,在早晨8点多,出现在天色阴沉的纽约,观礼京东上市。

京东纳斯达克上市,也是当时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最大的IPO。

同是这一年,陌陌也在美国IPO,华兴作为唯一的中国投行,与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士信贷等构成了联席主承销商阵营。

这个时候,轮到另一个大佬——沈南鹏出场了。

2015年,沈南鹏所管理的红杉正式入股华兴资本,对于包凡来说如虎添翼。

沈南鹏全权控制的公司在华兴资本的股份占比

沈南鹏早年在耶鲁拿到硕士学位后,进入华尔街工作,在雷曼证券、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等都干过。

华尔街8年的历练,沈南鹏已经做到德意志银行最年轻的董事。但由于看好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他毅然回国。

1999年,沈南鹏跟梁建章、季崎创立了携程。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携程快速发展,4年之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这还没完,紧接着几个人又做了如家,2006年,如家也登陆纳斯达克,3年内送了两家公司上纳斯达克,沈南鹏创下了财富神话。

2005年,沈南鹏与张帆一起成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红杉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周鸿祎的奇虎360。

业内称沈南鹏投资拥有独特嗅觉,这跟他8年投行经历,7年成功创业经历有关。在周鸿祎之后,沈南鹏经常凭直觉就能投出个宝来。

据说,2007年时他去重庆考察,喝咖啡的时候,发现对面餐厅的生意异常火爆。出于好奇,沈南鹏跑去排队买了份餐,吃完就觉得味道挺好。

然后,他就投资了这家公司。3年后,这家公司在纽交所上市,就是“乡村基”,一家重庆本土企业被沈南鹏看上的传奇故事。

红杉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来源:视觉中国)

沈南鹏沿袭了美国红杉基金的投资理念,专注买赛道,把大半个中国互联网圈都买下来了。

在红杉的投资版图中,不仅有新浪网、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唯品会等上市公司,还有蚂蚁短租、酒仙网、乐蜂网等潜力股。

沈南鹏入股华兴后,同样给华兴带来了不少红杉系的业务,华兴的发展也进一步加速。

2015年,被称为新经济领域的并购年,这一年,发生了滴滴快的、美团点评、58赶集、携程去哪儿四大并购案。

打了多年的对手、行业最强者开始停战熄火、握手言和,华兴参与了前面三大合并案。

由此,华兴有了互联网圈“并购专业户”的称号,奠定了自己在新经济并购领域的江湖一哥地位。

转型后的华兴,除了继续之前的FA业务之外,还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和资管服务。这个时期,沈南鹏可谓功不可没。

华兴代理了红杉资本多个业务,同时,包凡创立的私募股权基金险峰长青,也排在红杉最喜欢合作的机构名单前列,包凡与沈南鹏一起参与了聚美优品、找钢网等多家独角兽企业的投资。

沈南鹏入股华兴的第二年,即2016年,华兴资本成功获得了A股证券业务牌照,华菁证券开业。

拿到A股证券业务牌照后,华兴也彻底完成了转型,从以FA为主业的精品投行,转型成为可以提供包括顾问服务、基金直投、承销、资产管理、研究、交易等一系列服务的全业务投行。

就这样,从2011年成为资本投资华兴开始,李世默、沙烨、沈南鹏,以及挚信的李曙军,都投资了华兴,资本大佬云集,包凡的朋友圈也越来越雄厚。

圈内朋友都说,包凡号称人脉王,特别善于借助朋友圈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实力。

当然,除了人和,天时、地利也非常重要。正是抓住中国互联网经济腾飞的历史性机遇,再加上立足本土发展、一众资本和互联网大佬加持,才让包凡逐渐建立起自己投行一哥的江湖地位。

华兴资本历经7年,终于成为中国TMT金融服务领域的第一张王牌。

这次华兴宣布上市前,包凡同样拉来了自己的朋友圈,梁建章、刘强东、左晖都分别投了几百万美金。招股书中显示,刘强东持股0.70%,梁建章、左晖均持股0.30%。

之前他在这些大佬的企业融资、上市等关键时期积极助推;现在华兴准备IPO,这些大佬又反哺回来助力一把,让八妹不禁感叹,都说做大事的男人长情,这交情的建立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有了一众大佬的加持,华兴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华兴资本招股书中显示,其投行业务是其收入的大部分来源,在2015年-2017年三年中,约占其总收入的94%、79%及71%,这也是包凡获得最多大佬鼎力相助的关键时期。

华兴在2018年一季度调整后收入达到9,292万美元,同比猛增了1.75倍;在净利润方面,今年一季度经调整后净利润达3,567万美元,同比爆增了4.22倍。

得益于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腾飞,华兴资本迅速成长为新经济金融服务领域的独角兽。

顺利的话,华兴今年下半年就在港交所上市,估值40-50亿美金,作为绝对控股股东的包凡将成最大赢家。

他早年创业时就立下过志向:要做一家世界级的投行。

当年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当日收盘价为29.91美元,相比发行价16美元上涨了87%。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认为,投行故意压低了定价,他跟摩根士丹利的员工在微博上对骂了一个月。

彼时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处于弱势地位,跟华尔街的机构投资人、投行谈判并不完全对等。

包凡当时就感慨,“欧洲撑起了罗斯柴尔德,犹太人撑起了高盛,央企撑起了中金,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们,谁是你们在华尔街的代言人?

证券研究报告2019年5月28日从“组织架构”视角出发,回顾四大商业巨头的战略变迁--阿里、小米、京东、美团首席分析师:倪华 执业证书编号:S3联系人:于畅序言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团队持续在研究四家商业巨头:阿里巴巴、小米集团、京东、美团点评 。在过往的研究 中,我们更多从财务、业务的视角去关注企业。财务数据往往只是经营的结果,对于企业如何获得这样的成绩 依然感觉知之甚少——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企业的战略、业务、组织架构瞬息万变,决定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最终是人才、文化、治理。本篇报告从企业的“组织架构”这个视角出发,回溯了这几大商业巨头的发 展历程,包括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重要历史事件。一、“组织结构”是一个真实的视角,能反应企业家真实的思想和意志大多数时候我们获取的信息来自媒体、财报,来自企业的公关部门。例如:企业将某业务放到重要的战略高度,亦或是执行某项重大改革战略。企业最终是否会真实地落地这些战略,我们很难去判断和验证,但组织架构服 务于公司的实际经营,它是公司经营的一面镜子,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家企业非常重视某项新业务,那么组 织架构就会体现出公司的重视。企业会给该业务部门充分的资源和支持(包括人力、财力、技术),在该业务 的重要岗位任命值得信任的核心人物,并对其充分赋权。再例如:如果一家企业声称要执行重大转型或者业务 创新,但是业务部门、人事安排、考核管理机制都并没有产生实质变化,那说明企业释放的信息并不值得完全 信任。从投资角度来说,组织架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且信息真实度非常高的视角。序言二、不同的治理文化,体现了领导人不同的思维模型我们发现四家企业的治理文化有巨大区别,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1)领导人风格,2)行业特征,3)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正如芒格所说,市场上多数的投资者所依赖的思维模型是较为单一的,但这几家互联 网巨头却分别体现了领导人不同的顶级思维模型:阿里的治理体现“政治学”思维模型:阿里是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精英组织,为了永葆创新能力,阿里建 立了激烈的竞争机制,营造“必赢文化” ,这也是阿里具备组织自我升级的重要原因。此外阿里的业务体系 非常庞大,其重要的管理挑战包括培养接班人、防止内部腐化等,因此阿里需要在分权、集权上找平衡,体 现了很多政治学的理念。小米的文化体现“生态学”思维模型:小米和生态链公司组成了一个“内部+外部”的创业者联盟。雷军制定了“铁人三项” 战略,并制定了合作机制,确保整个生态可以实现长期共赢。此外,生态的另一个特点 是“不稳定、动态平衡” ,正如生态链企业都存在短期波动和风险。小米一个重要的文化是互帮互助,对个 体公司短期的业绩波动都较为包容。小米系的公司更加关注如何在激烈的赛道中互帮互助,打赢团战。京东的治理体现“军事学”思维模型:零售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执行(而非创新),因此 京东渗透着刘强东的“铁腕治理”色彩,企业更像一个军队,权力体系森严,奖惩考核机制的设计非常精密。美团点评的组织仍在剧烈的变化中,其发展的过程中更多体现了“博弈论”思维模型。序言(续)三、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管理机制的创新:总裁负责制、职业经理人制、班委制、管培生、合伙人制高管层面:合伙人制、总裁负责制我们发现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不再是顶级企业青睐的方案。马云很少采用职业经理人,而京东上市前聘 请的职业经理人、美团点评在拓展新业务时引入全行业最牛人物,后续的离职率也较高。为打破简单的雇佣 模式,阿里在创业之初采用“合伙人制”,最早期的联合创业者构成“18罗汉”,而后来者只要为阿里立下 汗马功劳,也会成为合伙人,长期共享集团成功果实。阿里的创新业务(如文娱、菜鸟)更多采用“总裁负 责制” 。小米高管很多来自与关系紧密的公司,此外米系公司普遍股权激励范围大,在利益层面也高度统一。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新的管理挑战来自寻找接班人。阿里俞永福首创“班委制”,适用于在成熟部门培养接 班人,阿里零售业务、美团外卖业务都采用“班委制” 。京东零售集团,中高层主要来自内部培养的管培生。 管培生的优势是对企业忠诚度更高,班委制的优势是能够吸纳外来的年轻骨干。基层部门:合伙人制对于人员较多的基层部门(例如物流配送、地推销售部门),早期企业普遍基于绩效考核,对基层员工进行晋升/淘汰,例如京东九宫格考评,美团PIP计划,末尾淘汰部门员工。而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基层部门进 行 “合伙人制度”的管理创新。合伙人制度的案例例如开放加盟,减少企业员工数量、经营亏损的同时,也 /更有效地调动/前/台/的/主人/翁/意/识,例如:京东物流开放合伙人计划的BIG BOSS。序言(续)四、外部竞争加剧,阿里、京东等企业先后进行了“小前台大中台”改造张勇在2015年阿里集团内部信中提出“大中台小前台

作为在上海生活了刚好10年、长三角生活了14年的人来聊一下。

在我看来,未来上海互联网是大有可为的,而且上海互联网的方向非常清晰,那就是「脱虚向实」。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上海的支柱产业不仅仅是金融,制造业同样是上海的重要支柱产业;上海的互联网并非不发达,不能因为没有诞生BAT这样的巨无霸就认为上海的互联网很弱。实际上,得益于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上海的互联网并不落后

比较了不同城市的互联网行业发展情况。

在说互联网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制造业和金融。实际上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工业增加值(能查到的数据最新到2017年),上海2017年的人均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4710元,与几个主要的竞争对手相比,略高于广东的31598元,远高于北京的19687元。而如果比较人均金融增加值,上海市约为22045元,略高于北京的21443元,远高于广东的6136元。也就是说,上海的经济是「水桶经济」,各个方面似乎都有强有力的竞争者,但是也没有明显的短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上海的工业和金融能够并驾齐驱,两手发展?我是搞经济学的,经济学的一个根本逻辑是,当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时,需要先思考其合理性,找到逻辑支撑,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深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把握。

我们先来看金融,实际上很多人对于金融有非常大的偏见,认为金融就是搞「虚」的,就是追求资产增值,仅此而已。但是,就像 大佬曾经对我说的那样,金融是服务业,这意味着你必须为其他人提供服务才能在市场上稳定持续的赚钱。金融背后的逻辑是服务。

那么金融服务于谁呢?两个方面:首先服务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投资、融资等活动都是金融业在支持的,没有银行、券商这些服务商,以及基金、私募这些资金的提供方;其次才是服务于家庭、个人。那么金融的发展就需要两个支撑:大量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以及可以供给大量资金的家庭。

而上海,背靠的正是我国自古以来经济最繁荣的地区:长三角。实际上,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就生产了我国20%的GDP,也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地区。经济繁荣来源于大量有活力的企业,同时富裕的家庭又有投资需求,这才诞生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

很多人说北京才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这也是事实。但是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更多是政策性的:因为监管机构都在北京,所以多数巨型金融机构的总部都在北京,那么最终利润归属等等很大程度上归属北京。然而实际上,从具体业务而言,北京及其周围的实体经济不足以支撑金融的持续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总部都在北京,但是上海的金融从总量上仍然可以打得过北京的道理。

那么工业呢?前面已经分析,正是长三角地区发达的实体经济才造就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交通便利,所以贸易发达;自古以来长三角地区农业剩余富足,促进了手工业进而工业生产的发展。

更难能可贵的是,上海并没有走上香港、纽约等金融中心的「产业空心化」老路,相反,上海一直在推动「高端制造」,特别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这些高精尖行业的发展。实际上,从规模以上研发投入来看,上海的研发强度略低于广东,但是仍然远高于北京。在可见的未来,上海的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发展将是长三角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那么互联网呢?其实互联网的逻辑跟金融是一样的:作为服务业,互联网提供的是信息服务,而信息服务的需求方同样是企业和家庭,背靠经济中心的上海,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依赖于背后的这一大块市场。

在互联网发展之初,我们称之为「虚拟经济」,因而这个「经济」存在于一个虚拟的网络中,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所熟知的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是从「虚拟经济」时期就诞生的巨头,在那个时期,互联网不需要太多的实体经济背景,仅仅是提供信息就可以赚钱。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早已不能完全称为「虚拟经济」。比如电商的崛起,背后严重依赖产品的生产制造、物流,进而是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再到后来的生鲜、网约车、外卖等等,都需要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到现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成为了紧密关联的三个「flow」。而上海很大程度上是全国的物流、资金流的中心,以物流、资金流带动信息流(互联网)的发展,用信息流服务于物流、资金流,是上海发展互联网的出路

几年前有篇文章——《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被刷屏,上海有错过互联网的「那些年」吗?当然有,阿里巴巴没有诞生在上海是上海的遗憾。但是反过来,现在的阿里巴巴也不会放弃上海,不信你看看阿里巴巴旗下的企业,比如盒马鲜生,不也放在上海吗?甚至淘宝的竞争对手拼多多也诞生在上海。上海也许错过了互联网的爆发期,但是发展到现在,上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不会缺席互联网盛宴。

那么同样是长三角,为什么是上海,而不是杭州、苏州、南京、宁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思考,上海相较于其他城市的护城河是什么?或者说,上海有什么不可复制的特别之处?

著名的管理学家波特曾经提出了国家之间的竞争优势问题,实际上我们也可以使用他的框架分析城市和区域。

生产要素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需要什么生产要素呢?人才,和资本。资本这点毋庸置疑,上海具有巨大优势,那么人才呢?

这个回答中提到的,人才供给方面,从优质大学(211、985、双一流)的角度,北京碾压上海,上海优于广东。但是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广东对于大学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花大价钱从全国各地挖学者,广东的教育进步神速。此外广东从湖北等教育大省大批量吸引人才,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可能正在逐渐缩小。

而就像我在之前的答案里面提到的,在上海,创业的机会成本是比较高的:一个高学历技术人才很容易找到待遇不错的工作,所以创业的激励不会像北京等地方那么强。好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天才」式的创业正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是资本一手扶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上海更加有利。

需求的角度来看,上海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前面我们提到,上海、浙江、江苏三个省市生产了我国20%的GDP,同时也组成了我国近20%的最终消费,北京、广东没有这样的战略纵深,可以说是我国最终消费需求最为旺盛的地区。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这一优势还会继续加强。而相较于杭州、苏州的优势则在于上海还是国际贸易中心,内外需的同时拉动使得上海面临更多的机会。

除此之外,我还想提一下政府治理能力的优势。特别是这次疫情,让我充分意识到了,即使在一个国家,政府治理能力也有天壤之别。我想上海在这次抗疫中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疫情之初的政府出面协调物资、疫情期间对于社区的管理以及疫情后期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上海的政府虽然不能说做到满分,但是在全国来看表现是顶尖的。封城之前上海看起来极度危险,然而却是最早走出疫情的超大城市,这一点值得充分肯定。当然了,疫情之前

而政府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营商环境上。上海的规则意识强,即使不经营企业,作为上海市民,已经深刻感受到只要符合规则,没有12345解决不了的麻烦,这种服务意识是中国很多地方的政府做不到的。此外还有配合长三角一体化的长三角政务一体化,「一网通办」,可以说在以上环境上上海已经走到了全国最前列。

这些特点和优势也就解释了现在上海互联网企业的特点。

其中一大特点就是「生活化」,大众点评、携程、盒马鲜生、易果生鲜、拼多多、饿了么等等都是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长三角地区旺盛的需求以及完善的生产、物流体系有关。

这点就跟北京有很大差异,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咨询、娱乐类的企业设立在北京会非常有优势,毕竟纯「虚拟」经济不需要考虑地理上的便利。而经贸、生活类的互联网企业,上海就具有很大优势,毕竟市场大。

所以讲了这么多,上海的机会在哪里?综合上海的优势,「脱虚向实」的互联网发展路径是上海发展互联网的优势路径,比如:与生活相关的生鲜零售电商、出行与生活方式;与上海「高端制造」相配套的工业互联网、工业信息平台、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结合上海城市治理优势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发挥上海教育资源优势的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等,都是上海互联网发展的优势所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和公司战略合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