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方言骂人的话,山亲干的是什么意思?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沟通的需要,网络语言不仅在网络交际中必不可少,并且在人们日常的交际中也被广泛使用。网络语言的流行造成了网络新文字的产生、词汇的更新、词义的改变及读音的变异,本文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出网络语言为汉语字、词带来的新变化。

关键词:网络语言;“新”字;“新”词;具体表现

正如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一样,网络语言的发展正是随着网络的运用和普及而大行其道。当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后,网民们为了交流更加便利快捷,语句更加灵动形象,表达更加真实传神,便逐渐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以满足其抒发感情的需要。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栋楼,那么文字就是这栋楼的图纸,词汇就是钢筋水泥,语音就是包装大楼的涂料,语法则是建筑学规律,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汉语与其他语言一样,文字、词汇不像语法那样稳定,网络发展中出现的新字、新词就无疑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新时期网络环境下语言运用的重要语料。

文字作为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是音、形、义的统一体。[2]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具有不同的字形、确定的读音和具体的意義。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造字法生成了现代人们使用的汉字。而网络“新”字的产生大多是用以上四种造字法搭配以字母、数字、符号进行简化表达,还有一些是用繁体字、古体字、异体字来表达新的意义。[4]

象形字与字母搭配。这类字以“囧rz系列”最具代表性。最初,囧属于生僻汉字,是象形字,本作“冏”,象窗口通明,其本义就是光明的意思。而在《东密符咒》中有“囧解”石碑护身符。意思是是求解开郁闷、悲伤、无奈护身符,后被网络借鉴使用。又因为台湾某青年用orz代表郁闷,而囧的形状正像一个八字眉、张着嘴的人的表情,于是把二者结合形成了网络新字“囧rz”,表示郁闷、困窘的程度无以复加。并衍生出了“囧rz系列:崮rz(囧国国王)、莔rz(囧国皇后)、商rz(带着斗笠的囧)、冏rz(囧的下巴都掉了)等。

2.2 符号代替指事字。指事字本应该是用象征性符号或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字,而在网络中,人们为了更加简便,直接用较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原有的字形。

最简单常见的有:“↓”表示“下”,有时表示吓人的“吓”,“の”表示“之”;“↗”表示“右上”。例如“↓着挖了”(吓着我了),“↓”就表示“吓”的意思。

生物学中的雄性符号“♀”和雌性符号“♂”在网络交流中分别辅助表示男、女。

还有用特殊符号的,如用“★”表示“星”,用“?”表示“爱”等。如“我?你”(我爱你)。

2.3 类似会意字。网络“新”字中的类似会意字主要有两种:一是把一个字的部件拆开表达(见表一);二是本身就存在的,但现在的日常交际中已经不再使用的古体字、繁体字、异体字,它们大都是会意字,但人们在网络上对它们进行革新,使它们富有新义,在这里也把它们归“新”字(见表二)。

类似形声字。网络“新”字中产生的类似形声字的字,其实大都并不是新造字,而是异体火星文。它们或是古体字有其原来的意义,或者是现代汉字有明确的意义,或是不常用的繁体字。但当它们成为异体火星文时,就应该在句子中重新理解其意思,并可能不再读原来的音了。如:“烸兲爱伱哆┅点”(每天爱你多一点)中的“烸”,原音为hǎi,意思是燥,既改变了读音,也改变了意义;“哆”读音为duō,象声词,形容敲击声,而在这里的把它当做“多”。

在网络中,有很多青少年使用并喜爱这种字,并不代表他们的创新,他们只是简单的用工具把文字转换过来,这正是标新立异,漠视常规的叛逆心理的表现。

网络语言是从传统的语言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网络“新”词的出现也是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汉字、词进行重组,而在网络上流行并使用的“约定俗成”的网络用词。它们或是网民对某些新事物的一种戏谑的说法,或一种委婉的措辞,或是一种时尚的称呼,抑或是一些外文音译词传到我国,又被我们延伸出其他的意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家都认可的新词汇。把这些网络“新”词分类如下:

3.1 谐音转换类[3]。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在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异形字,人们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网络“新”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首先是人们为了追求便捷的打字速度,又因为电脑中拼音输入法的限制,于是人们玩起了老祖宗们的“通假字”的游戏。最早的例子就是10年前用“斑竹”代替“版主”,继而出现的有用“亲耐滴”代替“亲爱的”,这是一种亲近随和,却又不过分的表达;还有用“鸭梨”代替“压力”,用“冻梨”代替“动力”,并把“压力很大”说成“鸭梨山大”,这正是人们不愿为压力所迫的戏谑之语,表现着会把“鸭梨变成冻梨”的豁达心境。

其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北京语音,基础方言是北方话,而在网络中人们常用方言来表达不同的情绪。比如“有木有”(有没有)是由河南、山东等地方方言演化而来的;“肿么了”(怎么了)山东枣庄方言;“表酱紫”(不要这样子)是由南方口音演化而来的;“矮油”(哎呦)是有由潮汕话中的地道语言演变而来的,后两个都是一种俏皮可爱的语气。

第三,还有一些网络词语是人们故意用同音、近音词表达,并赋予特殊的含义。如“围脖”是对“微博”的昵称;“童鞋”是猫扑网上一个作者呼吁大家买他的新书,而将猫扑年幼的读者称呼为各位童鞋、童鞋们;“内牛满面”谐音“泪流满面”, 用来表示一种善意的讥讽,或者说明自己对一件事情发生的激动。而最具代表的是2009年流行的“杯具”一词,之所以说它是故意创造的,是因为用它来戏谑“悲剧”,反映的是一种自嘲而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同一系列的还有“洗具”(戏剧)、“餐具”(惨剧)等。

3.2 词根类。在现代汉语的词汇部分中有合成词这一类,其中有一种附加式是由词根+后缀构成的。[1]而在网络“新”词的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以某个语素为词根,外加前缀或后缀的构词现象,并用新词语来代表新生的某类人或事物,笔者把同一词根构成的新词语成为词根类“新”词。如:

3.2.1 xx体。是指在网络中出现的新型的轻松自然的一种表达方式。以“体”为词根,以其表达特点为前缀所产生的新词语。如:

咆哮体——指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内容,就是带许多感叹号的字、词或者句子,是一种乐观自嘲的表现,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惊讶、愤怒的心情。像“伤不起!”“有木有!”都属于咆哮体。

校长撑腰体——指一个群体(组织)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人物所发表的言论,代表了这个群体的整体利益和精神,具有鼓励,倡导,甚至形成信仰或煽动的作用。

3.2.2 x二代。是指某些特定群体的子女,他们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以“二代”为词根,以其特点为前缀所产生的新词语。如:

星二代——是指仗父母是明星,就近水楼台投身娱乐事业的人。

外二代——指被爸爸、妈妈带出家乡,而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自己生活学习的一代小孩。

3.2.3 被xx。是对这个时代诸多荒谬的嘲弄,既是公民具体权利觉醒的表现;也是权力及时自我矫正的过程。以“被”为词根,以其内容为后缀所产生的新词语。如:

被河蟹——是强制把不利于政府统治的信息强行移除或屏蔽的现象。

被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在协议书上盖章证明自己就业了的一种虚假现象。

3.3 外来词类。这类词与现代汉语中提到的外来词不完全相同,因为有很多词在傳入中国后,被加注了中国文化的理解,其意义发生了略微改变,并产生了一些变体。在这里主要列举的是日本流行漫画、游戏中的一些词语被译为汉语后,在中国形成的网络“新”词。

比如先在日本漫画中产生的“傲娇”、“萌”和“我嘞个去”等词,在网络中广为流传后进入人们的视野。“萌”这个字在中国属于一般词汇,本意为发芽,开始发生。然而在日本,“萌”是日本动漫族之间的通用语,对象特指动漫作品里那些年幼、单纯而漂亮的小女孩。传到中国之后,我们就把“萌”定义为可爱,并出现了“卖萌”(装可爱)一词,还有网友将十月十日定为“卖萌日”。“傲娇”一词源于日本游戏界,指的是平时态度蛮横高傲,但在一定条件下又会有体贴、撒娇等气质的人,在逐步被大众媒体使用之后,又被用来作为譬喻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恋爱模范、话题人物等的词语。而“我嘞个去”源于盛行一时的《搞笑日和漫画》,这不是骂人的话,而是对不满情绪的一种发泄语。相关引申的词语还有“喵了个咪”、“原嘞个然”等。

3.4 新造词类。这类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新事物或热点事件的概括总结,有些是新造词,有些是旧词新用。这种简短精辟的词语,不仅没有收到排斥,反而被认为比原来的词语更加贴切,广为使用。

比如“拼爹”一词,就是对不公平现象的讽刺,即青年人在社会中拼的不是实力,而是各自的父母。特别是在“我爸是李刚”事件后,“拼爹”尖锐的指向了权力滥用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反思。比如,“雷人”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出自浙江某地方言,也有文章称雷人来自日本漫画。而网络上流行的原因是一则新闻中“一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就被雷击中”,自此,“雷人”解释为让人感觉很冷、无语,夸张的表达了个人对喜剧、无奈、尴尬场合中行为和语言的感受。再如,“逃离北上广”一词,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虽然条件好、机会多,但消费水平高、生活压力大,于是就有很多白领索性辞去工作,远离一线城市,而去二、三线城市寻找相对轻松惬意的生活方式。逃离北上广折射出的是一种面对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无奈与悲凉。

网络语言是植根于人民大众,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的草根语言;网络语言是贴近人民生活,能够反映百姓内心想法的流行语言;网络语言是智慧的凝聚,是满足特定表达需要的原创语言。网络语言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文化多元化交融的结果。而且,在虚拟世界中,人们更需要快捷、直接、精炼的核心语言来宣泄情绪、表达感情、说明观点。于是,网络“新”字、“新”词的出现和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虽然,其中存在着一些随意的、不规范的话语,但大部分都能被大众接受,并且具有娱乐大众、启发大众的意义。[3]因此,我们既不用对网络“新”字“新”词全盘吸收,也不用完全抵制,而是应该尊重语言发展的规律,促进网络语言的新陈代谢和更新。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发展史——汉语网络文学调查纪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4] 方燕勤,高巍伟.“火星”字符的构成分析,怀化学院学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化话属于什么方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