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美团闪电仓这种模式了解吗?

大家好,我是智能仓储物流技术研习社的社长,老K。室外无人配送机器人一时成为人们的谈资,听说美团也盯上了这块,还要干掉自己的骑手?随老K一起来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美团正在对无人配送表现出更多兴趣。

7月1日,室内配送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独家投资方为美团,融资金额过亿元。双方未来将在机器人领域和餐饮数字化领域进行探讨。

在此之前,美团无人配送车今年2月开始在北京顺义区配送美团买菜的订单,公开道路常规化运营至今已完成5000多单。

在外界看来,与订单量同步增长的骑手成本也是促使美团布局无人配送的重要因素。2017年至2019年,美团的骑手成本从183亿元上涨至410亿元,2019年骑手成本占佣金收入八成以上。

据美团财报,去年美团平台上有399万名骑手。“为了维护这几百万人的网络,美团付出了很大代价。如果美团能做出批量送餐的模型,无人车可能会是一个更稳定、更便宜的网络。”一位熟悉美团的行业人士表示。

对此,美团无人配送产品负责人李达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表示,比起降低成本,美团布局无人配送是为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做准备。在他看来,短期内骑手数量较为稳定,但看过去五年全国劳动力数据,会发现劳动力规模确实在下降。

美团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团外卖的日订单量从2014年100万单涨至2019年3000多万单,这意味着美团需要未雨绸缪考虑未来出现骑手缺口的情况。机器人协助人力配送也可以提高最后三公里的配送效率。

除了美团,电商巨头们也在布局无人配送。阿里的ET物流实验室从2015年开始研发无人配送车,如今无人车已在上海、天津等地的校园和居民社区投入使用。京东X事业部于2016年研发出第一台无人机原型,无人配送车已在长沙、贵阳等20多个城市落地,并将无人车出售给了日本乐天。

从近期浮出水面的亚马逊的一个收购意向,可以看出巨头愿意掏出多少真金白银为无人配送买单。6月26日,亚马逊宣布收购聚焦无人驾驶物流的Zoox,The Information等媒体预估收购费用在10亿至13亿美元。去年,亚马逊还参与了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Aurora价值5.3亿美元的融资。亚马逊Scout自动送货机器也在小范围内试运营。

对美团来说,类似下注也在发生。

“从2017年底美团成立无人配送事业部起,团队开始快速扩张,现在已经有400多人,可以在公开道路行驶的无人配送车目前有超过30辆,可以用于日常运营的灵活调度。”李达告诉《中国企业家》。

提供送菜服务的无人配送车是美团的中型车“魔袋”。来源:被访者

2018年7月,在美团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发布会上,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台上从美团无人车“小袋”中取出外卖咖啡,那是美团首次公开从B端到C端的无人配送全过程。

那一年发生的“中兴芯片”事件让王慧文担心。他不希望将来在无人配送上受制于人,他认为美团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这也是美团构建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的使命,让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加速无人配送行业发展。

在此之前,美团在这一领域有所动作已经有两年之久。2016年10月,美团内部成立W项目组,研发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配送。2017年12月,美团成立无人配送部。

不过2018年的发布会之后,美团并未展示更多无人配送开放平台的进展。“开放平台目前还在磨合过程中,我们也在考虑如何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好。”李达说道。

但另一方面,而美团自己的无人配送车试运营被加速提上日程。

原本美团计划在今年年底让无人车开上公开道路,疫情发生后,团队决定提前11个月让无人车落地。在发现美团无人车的能力与一些机构的需求并不匹配后,美团决定从自身业务出发,选择了三个区域试点,分别服务于美团买菜和美团外卖。

其中无人配送车在顺义的送菜试点区,覆盖了顺义最早涉及疫情的区域。“当时大家还是非常恐慌的,小区也封闭了,无人车确实能带来便利。”李达介绍,相比人类骑手,这一特殊时期米、面等生活用品需求量大大提升,无人车能够承担更多重物与远距离的配送。

提供送菜服务的无人配送车是美团的中型车“魔袋”,比为王慧文送咖啡的“小袋”大了许多,最快可行驶20公里/小时。此前小袋已经在雄安等地的试点区内落地,但美团计划逐渐用中型车代替这些小型车。一方面因为中型车也可以满足园区内配送的需求,同时这和美团无人配送思路的变化有关。

落地雄安的小型车“小袋”。来源:被访者

最早在研发无人配送时,美团模仿人类骑手,考虑从B端到C端全链路配送,将场景区分为天上的无人机、地面开放道路配送、园区配送和室内配送四个场景。其中小型车可以进入商户内,进电梯,最终配送至人们手中。在试点的过程中,团队发现餐饮配送场景在逐步细化,室内、室外等不同场景差异较大,美团很难同时覆盖多个场景。团队决定优先将精力聚焦在最难解决的公开道路行驶部分,而引入开放平台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伙伴的车辆满足室内配送的需求。

这或许也是美团投资室内配送机器人普渡科技的原因。普渡科技的送餐机器人在餐厅、医院、KTV等场所内使用。美团在今年的CES上也展示了室内机器人原型产品,但目前还没有公开试点运营。

此外,美团内部也在研发地图业务。美团无人车配送技术相关负责人任冬淳表示,美团对地图中的POI(信息点)细化要求较高,交给第三方地图服务商处理会影响消费者体验,所以美团自己做这些细化工作。美团也在研发自动驾驶需要的高精地图。

根据自动驾驶汽车的能力不同,北京市将路测牌照分为T1、T2、T3、T4、T5五个级别。美团在去年就已拿到北京市T3级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T3级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意味着无人车可以应对主辅路出入口、Y字型交叉口等路口类型,以及在城市道路行驶,但不能满足驶入高速路的要求。

由于美团也有网约车等业务,是否自动驾驶载人车辆也是美团的目标之一?

对此美团AI平台负责人夏华夏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美团无人车主要满足载物的低速配送场景,暂时不做乘用型无人车,但技术上是一致的,落地顺序会是低速、载物的车,再到高速、载人的车。“这一阶段我们先把无人配送做好,如果真在这个场景做好了,我们有信心可以把相关的技术迁移到乘用车的无人驾驶的环境里面去。但是现在这个时间点,还为时太早。”2018年,夏华夏曾对包括《中国企业家》在内的媒体表示。

任冬淳表示,美团目前有数辆改装自林肯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这些车辆是非常好的研发平台,对于符合人类驾驶习惯的动作可以有更好的感知。这些积累有利于团队进行自动驾驶算法迭代。目前美团的魔袋无人车是采购自新石器等合作伙伴,在车辆的硬件基础上自研配置自动驾驶套件。

“前期迭代和具体车型的关系不大,美团更多的还是在自己业务闭环里做事情。”一位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表示。

跟载人的自动驾驶研发相比,如何将自动驾驶应用于无人配送或许更是美团的当务之急。

根据美团财报,美团2019年的骑手成本达到410亿元,骑手成本占美团外卖销售成本的九成以上,占美团所有业务销售成本的六成以上。尽管美团在逐年提高配送效率,骑手成本占每单佣金收入的比例从2017年的90.3%降至2019年的82.8%,但此项开支依然十分庞大。

据了解,美团目前一辆无人配送车成本暂时还无法与同等骑手的成本齐平。至于无人配送低于骑手成本的拐点何时到来,夏华夏近日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表示,预计3~5年后无人配送车量产的时候。

比起成本,李达认为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运力短缺问题更为关键。

公开数据显示,美团骑手数量正在进一步增加。2018年共有270多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2019年这一数字增加为399万人。《2020年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团平台上的有单骑手达到295.2万人,同比增长16.4%。

一方面订单量进一步增多,骑手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另一方面整体劳动力数量在可见地下降,如何提高配送效率?

李达表示,未来2~3年内在,美团将在更大区域内打磨无人配送业务,解决送菜和外卖需求。

“在技术上,还没有人验证出成功的路线是哪一条。不同场景的配送很不一样,美团无人车需要去多个餐厅取餐,送达多个地方,中间还涉及和骑手的交接,需要有巨大的算力去做这种智能调度。”李达说道,这既是美团无人配送车将来的优势,也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玄璇

老K视频号也已开通,有兴趣观看关于各类智能制造强迫症的朋友欢迎围观。

围绕厂内物流Intralogisitics,分享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设备、系统等知识,畅谈智能仓储物流的未来和去向。专栏包括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规划设计,自动化立体库、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拣选系统,仓储管理软件WMS,AGV应用等等一系列热点内容。

  您也可以扫描如下与社长老King取得联系。






版图扩张走到最后,大厂都盯上了对方的生意。

中国互联网走到今天,大蛋糕已经被瓜分殆尽。玩家们急需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之下,也把电商战争拉入近场格斗阶段。

京东和美团的竞争,在各平台的贴身互搏中全面爆发。

京东小时购和美团闪购正面交锋后,京东再次出招,攻向了美团最核心的外卖业务。

京东进军餐饮外卖业务并不是空口之谈。据《晚点LatePost报道》,京东的餐饮外卖选择在郑州等城市进行试点,目前还未正式上线。

其中,外卖商家会被引入京东到家APP,由达达负责配送。

京东到家是京东和达达集团联手打造的即时零售平台,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1400个县市区,提供个护美妆、家电、超市、生鲜等各个生活领域的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京东在即时零售最大的布局就是京东到家。选择在京东到家上线餐饮外卖业务,显然是京东加速发力本地生活的表现。

一直以来,本地生活赛道只有美团一个寡头。但偌大的本地生活市场,不可能永远被美团一家独占。江湖动荡已起,滚滚硝烟四向弥漫。

京东和美团的这场斗争本质上起源于各自业务的重叠。2021年,王兴首次在美团的战略会议上,提出了“零售+科技”的全新战略。

零售战略对美团来说是向前发展,但是对京东来说就是踩到了痛点。零售作为京东最核心的业务,不可能任由美团一点点蚕食。

目前小米、苹果、华为等手机已经可以实现在美团平台购物到家,而电子产品一直是京东最强势的品类之一。

这种情况下,虽然美团零售暂时无法对京东产生大的威胁,但是足以使京东产生危机感。

京东发力本地生活首先是业务拓展的需要,其次就是为了展开对美团的反击战。

早在2014年,京东就有尝试过做外卖。那时,本地生活服务只是京东一个独立频道下的分支,外卖业务又包含在本地生活服务里面。

因为投入力度不够,京东这次对外卖业务的尝试并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

比起几年前,京东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行业内有猜测,京东做外卖的打法,和滴滴当年通过做社区团购业务来阻击美团的打车业务类似。

现在,京东本地生活的大网正在缓缓张开。除了即时零售平台京东到家,京东在社区团购赛道还布局了兴盛优选和京喜拼拼。

但另一方面,京东进军外卖业务的前景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美团和饿了么牢牢盘踞在外卖市场,市场份额瓜分殆尽,新玩家很难插足。

真正不容忽视的,是京东进军餐饮外卖业务背后所透露出发力本地生活的坚定决心。

来自京东的反攻,美团王兴能够承受得住吗?

除了京东,美团还将面临另一位更加强势的对手抖音。不同于京东对本地生活浅尝辄止,抖音可能是未来美团最大的竞争对手。

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的强势兴起是抖音最大的依仗。自抖音加速商业化以来,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动作就变得频繁起来。近日,抖音又有新动作。

有媒体报道,抖音在尝试做“抖超送货上门”业务,暂时主要试水酒水和食品生鲜两个品类,类似京东超市的自营模式。

该项目由字节跳动的电商部门负责,支持抖音电商业务的发展。

但因为业务协同效应的存在,既然是送货上门业务就绕不开本地生活。

就在上个月,抖音直播外卖的声量大增。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线下商家向线上寻求增量。有抖音内部人士透露,5月中旬以后,要求入驻抖音的商家暴涨。

以直播团购的模式,抖音用户狠狠过了一把小龙虾、烤肉等美食外卖的瘾。但是抖音外卖火爆的背后,平台存在着配送板块的缺失。

因为抖音无法提供配送服务,商家只能选择和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骑手进行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的发展。

而“抖超送货上门”业务无论是采用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还是自建配送队伍的方式,都是抖音在电商和本地生活短板的一大提高。

此外,在末端配送方面,抖音于今年三月份测试了“音尊达”,采用的模式是和其他快递公司合作,如韵达、中通、圆通。

至于外卖业务,抖音深入发展的可能性不大。早在去年TikTok就和在线外卖平台Grubhub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外卖服务。

不同于TikTok快刀斩乱麻,抖音对于外卖业务的态度显得更加保守,“心动外卖”昙花一现。

因为TikTok和抖音面对的完全是不一样的市场环境,国内市场并没有留给抖音多少发展外卖业务的空间。

对外卖业务犹豫,不代表抖音会放过本地生活这块肥肉。相反,抖音势在必得。

从团购和到店业务向外徐徐图之,抖音已经伸出了利爪。未来抖音和美团两者必有一战。

对手步步紧逼,美团一再承压。

外卖核心业务承受骑手福利保障和官方监管的双重重压,最赚钱的到店酒旅业务被携程、飞猪等虎视眈眈,此外还有抖音等新对手的强势围攻,美团正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况。

本地生活的战斗,注定了是一场持久战,但是美团撑得住吗?深陷亏损泥潭,美团不得不开始求变。

本月初,美团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美团一季度营收46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36亿元,亏损同比和环比都有所收窄。

从财报数据来看,美团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一边稳固基本盘,一边优化零售布局,一边提升科技研发能力,美团呈现出了力挽狂澜的架势。

首先,为了稳固外卖的基本盘,美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商家降佣、改变骑手配送算法、研发骑手智能头盔等等。

最终,美团外卖的盈利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其次,全面优化零售布局。美团的零售业务主要集中在即时零售和社区电商两个板块,这也是美团不断探索的新业务方向。

即时零售方面,美团闪购对标京东到家、淘鲜达等,建立“闪电仓”,为消费者提供线上的全品类服务。

社区电商方面,美团买菜面向一二线城市,美团优选面向下沉市场,双线布局满足全客群的需求。

最后,坚持科技驱动未来。

在美团2021年处于巨亏状态的前提下,全年研发费用投入166.76亿元,同比增长53%。2022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投入同样有同比40%大比例的增长。

困兽之斗,美团即将冲破枷锁。

驻扎生鲜市场,专注生鲜行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闪送属于美团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