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药剂辅料与液体制剂的区别是什么?


1、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 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3、药物制剂: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

4、药典: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 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5、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6、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7、处方药(Rx 药) :凭执业(助理)医师开写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的药品。

8、 非处方药 (OTC ) :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 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 使用的药品。

1、增溶剂: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2、 助溶剂: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 复盐或 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3、潜溶剂:指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4、糖浆剂:指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 45%

6、醑剂: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7、酊剂: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8、甘油剂: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9、涂剂:指含药物的水性或油性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临用前用纱布或棉花蘸取并涂于 皮肤或口腔黏膜的液体制剂。

10、溶胀是指水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的空隙中,与高分子中的亲水性基团发生水 化作用而使体积膨胀,结果使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这一过程称有限溶胀。

11、由于高分子空隙间存在水分子降低了高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溶胀过程继续进行,最后 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这一过程成为无限溶胀。

12、溶胶剂: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溶胶剂的双电层构造。

13、吸附层和扩散层分别是带相反电荷的带电层称为双电层,也称扩散双电层。

14、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

15、反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程。

16、沉降体积比:指沉降物得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

17、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 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18、洗剂:指含药物的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供清洗或涂抹无破损皮肤用的外用液体制剂。 19、合剂: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

20、搽剂:指药物用乙醇、油或适宜的溶剂制成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专供无破损皮肤 揉搽的液体制剂。

1、 灭菌: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车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2、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

3、消毒 : 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指繁殖体)的手段。

4、物理灭菌法(亦称物理灭菌技术) :利用蛋白质和核酸具有遇热、射线不稳定的特性以及 过滤方法杀灭或除去微生物的技术。

5、湿热灭菌法:系指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6、流通蒸汽灭菌法:指常压下,采用 100°C

7、射线灭菌法:指采用辐射、微波和紫外线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8、过滤菌法: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材料的原理以除去气体或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

9、无菌操作法:是必须在无菌控制条件下生产无菌制剂的方法。

10、 D 值:在一定温度下,杀灭 90%微生物(或残存率 10%)所需的灭菌时间。

11、 Z 值:灭菌时间(D 值)减少到原来的 1/10时所需升高的温度。 (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 杀灭 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时间)

12、 F 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 )下给定 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 Z 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13、 F0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 ) 、 Z 值为 10°C 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 121℃、 Z 值为 10℃所 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14、生物 F0值:121℃热压灭菌时,杀灭容器内容物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15、空气净化:指以创造洁净空气为目的的空气调节措施。分为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6、表面过滤:指大于过滤介质微孔的粒子截留在介质表面,使其与空气得到分离的方法。

17、深层过滤:指小于过滤介质微孔的粒子吸附在介质内部,使其与空气得到分离。

19、乱流:空气流 线呈不规则状 态,各流线间的 尘埃易相互扩散 ,亦称乱流。

20、冷冻干燥:是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 接升华为蒸汽而进行干燥的方法。

21、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22、等张溶液: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

23、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

24、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 100ml 以上)注射液。

25、注射用无菌粉末:又称粉针,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注射,是一种常用的注射剂 型。适用于在水中不稳定性药物,特别是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制品。

固体制剂 -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1、我国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表示筛孔大小即以每一英寸(25.4mm )长度上的筛孔数目 表示。

2、 等量递加法:即先将量小组分与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 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再 混匀,如此进行至量大组分加完并混合均匀。

3、临界相对湿度(CRH ):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 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

4、片剂:是指药物与药用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5、平衡水分:系指在一定空气条件下,物料表面产生的水蒸气压等于该空气中水蒸气分压, 此时物料所含水分为平衡水分,是不能干燥的水分。

6、自由水分:系指物料所含的水分中多于平衡水分的部分,或称游离水分,是

7、结合水分:以物理化学方式结合的水分。由于结合水分与物料结合力强,干燥速度缓慢, 如动植物细胞壁内的水分、物料内毛细管中的水分、可溶性固体溶液中的水分等。

8、非结合水分:以机械方式结合的水分,与物料结合力很弱,干燥速度较快。

12、弹性复原率 :将片剂从模中推出后弹性膨胀引起的体积增加值和片剂在最大压力下的体 积之比。

1、栓剂: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形外用制剂。

2、置换价的概念: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

气雾剂、粉雾剂与喷雾剂

1、 气雾剂:指含药溶液、 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 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雾滴小于 50um 。

2、吸入粉雾剂:指微粉化药物或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 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也称为干粉末吸入剂。

1、流浸膏剂: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液体制剂。

2、浸膏剂:指药材用适宜溶剂提取,蒸去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 状的固体制剂。

3、煎膏剂:指中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也称膏 滋。

1、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 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 技术。

2、 包合物是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 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

3、 微囊是指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 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的药壳型 微型胶囊。

4、脂质体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

缓释、控释制剂和迟释制剂

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2、 控制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 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 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3、渗透泵片: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进剂等组成。

4、推进剂(渗透泵片里含有) :亦称为促渗透聚合物或助渗剂,能吸水膨胀,产生推动力将 药物层的药物推出释药小孔,常用的有分子量为 3万 ~500万的聚羟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分子 量为 1万 ~25万的 PVP 等。

5、被动靶向制剂:是将药物载体,即将药物导向特定部位的生物惰性载体,使药物被生理过 程自然吞噬而实现靶向的制剂。

6、磁性靶向制剂:采用体外响应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



药学人的学习成长平台,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每次考试都着急?50张药学美图大联播

这年头,医生都这么皮吗?

后来的我们,学药的变成了这样

医生漫画,临近毕业季,你看到自己影子了么?

点击上方蓝色标题,阅读精选文章!

中药制剂与化学药物制剂区别的探讨药品,探讨,中药,中药制剂,化学药,化学药物的,化学药物,论文,中药药剂,药物制剂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剂辅料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