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宗教战争比中国宗教战争少?

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战争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

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

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

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限于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

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

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

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

连续八次的天主教和新教的激烈对抗,对十六世纪的法国造成了破坏。

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宗教宽容的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

使法国王权得到加强,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乌干达宗教战争,英国圣公会、法国罗马天主教会和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士在赤道非洲乌干达地区传教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战争。

19世纪,位于今乌干达共和国境内的布甘达国王穆特萨一世在位期间(1856~1888),其王国开始受到外国影响。

1877年,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进入布甘达。

法国罗马天主教会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传教士亦接踵来到乌干达赤道非洲地区传教。

当地国王姆旺加惧怕外来者对其臣民的影响,遂决定根除外来传教士。

但他未及实施这一计划就被迫出逃,而由其兄弟基凯瓦继承王位。

虽然基凯瓦允许3种宗教享有平等传教权力,但乌干达并未得到和平。

布干达宗教战争,19世纪末布干达基督教武装与伊斯兰教武装之间的战争。

1888年9月,布干达国王姆万加被伊斯兰教派废黜,其弟卡勒马被立为国王。

次年4月,姆万加组织基督教武装进攻首都坎帕拉,被支持卡勒马的伊斯兰军打败。

10 月姆万加得到卡格瓦酋长率领的基督教军援助,再次进攻坎帕拉,伊斯兰军败退布尼奥罗。

11月伊斯兰军与布尼奥罗军联合攻打坎帕拉,基督教军败,退至布林古格韦岛。

1890年2月两军在布尔万伊会战,伊斯兰军大败。

1991年5月,基督教军在布甘加齐再次打败伊斯兰军,姆万加复位。

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利益、树立霸权的矛盾以及宗教纠纷激化的产物。

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

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1618年到1648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德意志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又称“宗教战争”。

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

这场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

这场战争使日耳曼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25至40个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维滕贝格四分之三人口阵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阵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阵亡,日耳曼各邦国男性有将近一半阵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字军东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干达宗教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干达宗教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国宗教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年战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因为佛教而发起的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