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如何关联到学校?

 2022年上半年大多数地区第一批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已经结束。部分地区考生已经获取教师资格证书。拿到证书后,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证书上有17位编号。这17位编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来看下文的详细分析。  教师资格证书使用全国统一的编号方法。编号共17位,其含义为:证书编号的前四位为年度代码,为认定教师资格年度编号;第五、六位为省级行政区代码,代表发证机关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国家颁布的

  2022年上半年大多数地区第一批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已经结束。部分地区考生已经获取教师资格证书。拿到证书后,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证书上有17位编号。这17位编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来看下文的详细分析。

  教师资格证书使用全国统一的编号方法。编号共17位,其含义为:证书编号的前四位为年度代码,为认定教师资格年度编号;第五、六位为省级行政区代码,代表发证机关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标准;第七、八、九位是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代码,代码数字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第十位是教师资格类型代码:

  “1”代表幼儿园教师资格、

  “2”代表小学教师资格、

  “3”代表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4”代表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5”代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6”代表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7”代表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十一位是性别代码,“1”代表持证人为男性、“2”代表持证人为女性(2009年以前颁发的教师资格证第十一位性别代码为“0”代表持证人为男性,“1”代表持证人为女性);第十二至十七位是序号代码,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本年度内发放的所有教师资格证书按办理的时间顺序不间断递增统一编号。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浙江省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题模拟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浙江省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题模拟试题》。

*本资料系温州大学及温州各地区考前培训心理学(中学)的资料*系本人各方收集。但其中第六章智力及第十一章毕生发展没有找到选择题题目,只有其他题型。有相关资料的欢迎在百度文库补充

第一章:概论知识考点 P3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属于( C )

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自然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或由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形成。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自然全音和自然半音一样,可以由基本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或由基本音级别变化音级形成。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变化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形成。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变化全音可以由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形成,也可以由变化音级与变化音级形成。自然半音和变化半音、自然全音和变化全音,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半音和全音,不应有所混同。纯律是于五度相生律用以构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来作为生律要素,构成和弦形式。这样便产生了七个基本音级。根据纯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又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它的EF、BC之间的半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况有两种:CD、FG、AB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为小全音,比其他两种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简略地谈到了各种律制产生的方法和结果,但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为了说明这一问题,现以e1为例,用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来进行一次计算。我们已知纯律是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说纯律大三度的振动数比应是5/4。已知振动数比,再由振动数比求得音的振动数是很容易的。五度相生律是以复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为基础,按照纯五度(3/2)的关系连续相生而得。关于十二平均律,我们已知它是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与纯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三种律制在实际的应用上各有长处,五度相生律是根据纯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后结合上自然协调,适用于单音音乐。纯律是根据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时结合上纯正而和谐,适用于多声音乐。但随着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转调的频繁,加上键盘乐器在演奏纯律上的困难,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后结合和同时结合上都不是那么纯正自然,但由于它转调方便,在键盘乐器的演奏和制造上有着许多优点,因此近百年来被广泛采用。

(八)原位I、V、IV级三和弦的连接

一、I、V、IV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

在调式和弦系列中,V和IV分别与I构成上下五度的和声关系,它们尤如I的“左膀中臂”,共同维护着I的中心地位。 例41无论是I、V之间的正格进行,还是I、IV之间的变格进行,都只涉及到大小调式的部分音级。唯有I、V、IV三个和弦的配套使用,才能使调式的面貌得到全面的显示。

I、V、IV和弦的连接,既综合了属音、下属音对主音的和声倾向,又综合了导音对主音、下属音对上中音(I级和弦的三音)的旋律倾向。对于调性中心的确立,是十分有利的。

从和弦关系的角度来看,I、V、IV的连接,还为我们已经接触过的和声进行,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V、IV级三和弦二度关系的连接。这样的连接,由于其二度的根音关系较之I、V或I、IV的

四、甘肃公务员| 三支万名群| 银行考试群 | 事业单位群 | 农信社群

五度关系疏远,由于和弦之间又没有共同音,色彩差异更大,由于在小调中,V与IV还存在着大小三和弦的对比,所以,不少和声学教材都把这样的连接称之为“超强进行”。

从听觉上认真比较下面的和声进行。 例42“功能和声理论”认为:I、V、IV是大小调和声中主、属、下属三个功能组的代表,一切复杂的和声进行都是由这三个和弦的相互关系演变而来的。

一、二类属于前面已经讨论过的正格进行和变格进行的拼接;第三类同于第四类,第五类同于第六类,区别只在于同一组合形式的“收拢性”与“开放性”的不同处理。所以,I、V、IV三个和弦的连接,是在正格进行的前面再增加一个下属和弦,构成复式正格进行。

IV本来就是I的调性支柱,而IV对V也有着一定的自然倾向;现在IV经过V而进行到I,这不仅使和声变得丰富,势必还会因为不稳定性的增涨和过程的延长而加强对I的支持与呼唤。IV--V--I的连接,在大小调和声中,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例43 上例的复式正格进行,V采用了七和弦的形式。在音乐文献中,这样的处理最为多见。 V--IV--I的连接,是在变格进行的前面再增加一个属和弦,构成复式变格进行。由于IV的不稳定性稍逊于V,复式变格进行中V--IV的连接有不稳定性缓和的趋势,故习惯上很少使用,原位V--IV--I的和弦连接就更难见到。下例是因为六和弦的平行向下,巧妙地掩盖了复式变格进行中的某些不自然成分。

例44 复式变格进行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和声实践中,逐步获得了较多的运用。

三、I、V、IV级三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在复式正格进行或复式变格进行的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特殊性问题,只发生在V、IV两个原位三和弦之间。 V、IV三和弦呈大二度关系,没有共同音,只能用旋律连接法连接:两个和弦的根音作二度上行(IV--V)或下行(V--IV)的级进,其余三个声部与低音呈反向,平稳进行到后面和弦与它相邻的音。两个和弦的排列法和重复音均可保持一致。

例45 在正确连接的IV--V进行之后,续接一个主三和弦(V--I的进行可采用两种连接法),便获得了复式正格进行的和声模式。

在正确连接的V--IV进行之后,续接一个主三和弦,得到的是复式变格进行的和声模式。

四、三和弦键盘指法(C)V、IV级二度关系三和弦的连接,又为键盘练习增添了新的内容。在越来越灵活多变的键盘指法中,中公教师考试网建议考生牢记下面这一组最常用的右手指法模式。

甘肃公务员| 三支万名群| 银行考试群 | 事业单位群 | 农信社群

2.教育学的创立标志,各学者所作出的贡献 3.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其他学派教育学的区别 4.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0910一个单选和一个简答1.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0904两个单选一个名解5.实验教育学08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5分)0804简答: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一个单选一个多选(共8分)0710一个单选和简答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0704只有一个单选2分 0610两个单选共四分一个多选一分名解5.文化教育学 0604三个单选共3分0510三个单选一个多选共4分0504三个单选一个多选0410一个单选简答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404名解1.教育学 0310简答5.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210简答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0204简答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选择题型(补充)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结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创立阶段必须记住的几个人物:

1、英国学者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在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立。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P9。从自然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P10

3、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803年《康德论教育》“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4、卢梭 代表作《爱弥尔》。“自然教育”的思想。

5、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 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教育漫话》中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主张绅士教育。

6、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 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 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7、裴斯特洛奇,瑞士著名的教育家,他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著名的教育论著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在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上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把教育实验划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第五,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二)文化教育学 德国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制度教育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等人。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反对赫尔巴特以来的传统教育学把教育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一些师生个体行为的观察、分析、指导和校正上,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应该首先把培养制度亦即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以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制度比教育意图、计划、策略对师生教育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深刻。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与其他教育学派的区别是建立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 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显示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育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比这种后果更严重的是人们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平丧失了“意识”,将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策略。 第三节 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 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基本概念:教育、教育要素、教育起源

1.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

3.奴隶社会教育与现代社会教育

0910简答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0904名解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0810名解1.教育;简答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0704名解

1、受教育者0610名解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0604名解31.教育0510名解1.教育影响 0504简答3.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0310名解4.教育、简答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0304简答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0210单选教育的起源 具体内容: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是指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09.04名解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0904单选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该文中,恩格斯通过劳动这把钥匙去考察人类的起源问题,对人类的起源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与在该问题上的历史唯心主义做斗争。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补充: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一、基本概念:学校、学制、学校文化、学校管理

1.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2.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任务

4.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配合

0910名解1.学制0904名解1.学校物质文化0810名解2.学校文化 0804简答2.简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0710简答2.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3.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0704名解2.学校文化

0610名解1.教师文化0510名解2.学校管理

0504简答4.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0410名解1.学制

0401名解1.学校 0304名解1.学校文化 0310简答题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途径有哪些? 0210名解1.学校文化0210简答2.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0204名解1.学校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学校概说

一、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第二节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核心观念是价值观。 学校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 第三节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一)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垄断性、非自愿性、公益性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四)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五)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第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第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第三,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第四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

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1)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2)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3)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观点。(5)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如设立校外青少年儿童活动站,为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提供场所,为家长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等。

有几个方面:一般性 针对性 分类 个别 相互配合的方法:互访 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配合的途径: (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一、基本概念:儿童个体的发展、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主体。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3.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4.学生主体性与教育的关系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影响

第二节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 皮亚杰 杜威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 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二) 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之中

(三) 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第三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一、 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一)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二)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三)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四)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五)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二、 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 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二) 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三) 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四) 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三、 学生主体性与教育

1、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2、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其原则

(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二)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章教师

一、基本概念:教师、教师资格

二、基本问题: 1.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2.教师聘任制度 具体内容: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职业专业化尝试开始的标志

3、教师专业化要具备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教师地位的构成(影响因素);

谁把教师列入“天、地、君、亲”的行列; 教师节设立;如何提高教师的地位。

4、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应包括:(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1234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第二节 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1、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的规定部门;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程序

2、教师的聘任制度的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形式:(1)招聘(2)续聘(3)解聘(4)辞聘

一、基本概念: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问题: 1.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5.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0510简答 2..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0

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0

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四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名言。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主观依据:主要是受教育目的的确定者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第四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考察点和出题角度: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面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善结合。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0810简答4.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的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有清醒的认识。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框架:

一、基本概念:德育、智育、美育、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体育

l.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2.美育的任务 3.体育的功能

历年真题:0710 名解 美育 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 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050

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第一节 德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050

4、0401 名解 德育0310 名解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考查题型是名解、简答和论述都有。 德育: 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政治、经济、文化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德育对其他各育的促进功能:动机、方向、支持

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任务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内容包括三个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0410名解 智育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从社会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三节 体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 体育:

体育的功能: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第四节 美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404简答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030

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蔡元培先生的观点 美育的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学校中实施美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一、基本概念: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二、基本问题: 1.课程与课程论

2.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3.课程结构

4.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0604简答37.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 0510名解3.课程设计 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410名解4.课程 0404论述4. 2.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0304名解3.课程 0204简答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在本节中我们要重点掌握两个概念和一个简答。它们是:

410、0304名解3.课程) 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大体从内容上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一个是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问题):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4、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第二节 课程的一般范畴

课程的一般范畴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我们重点掌握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

(一) 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简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二) 课程的其它结构 第三节课程设计

在本节中重点掌握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是著名的美国课程论家,其中1944年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其四个问题是: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论证了教育目标的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2)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第一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第二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给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3)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的5条原则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课程的四个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2.确定评价情景3.设计评价手段4.利用评价结果。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一种水平( ) A.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C.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D.最高发展水平

2. 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3. 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我们称之为( ) A.迁移 B.正迁移 C.负迁移 D.具体迁移

4. 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5. 后面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品德形成的以下哪个阶段( ) A.认识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7. 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 受周围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独立型

8.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A.自我意识 B.认识过程 C.道德判断 D.自我效能感

9. 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其本质特征,这是( ) A.实物直观 B.变式 C.心向 D.思维

10.前面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11.通过列提纲的方式,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2.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13.“心智灵活,思路通达”是指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求异性 C.独创性 D.变通性

14.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这种道德判断属于 ( )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前习俗水平

15.下面各项中不属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是( ) A.教室光线 B.教室温度

C.学生座位位置 D.学生心理定势

16.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 B.一周以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17.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工作 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18.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通常称为( )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9.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交流讨论是( ) A.微格教学

B.反思教学经验 C.教学评价 D.工作总结

20.下面的哪一点不是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 A.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开展微格教学 C.反思教学经验 D.提高学历文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和__________。

2.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构造 __________。

3.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__________。 4. 问题情境指的是__________学习情境。

5.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__________。

6.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最初是由法国人__________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

7.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_________和态度五种。

9.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__________。 10.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 11.问题解决有目的性、认知性和__________。

1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__________三个阶段。 13.课堂情景结构包括__________、课堂常规的控制、学生座位的分配。 14.课堂纪律是__________。

15.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__________三个阶段。

16.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__________。

17.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刺激情境是__________。

18.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__________。 19.__________、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20.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肯定性训练、全身松弛训练和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进行心理辅导时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有哪些类型? 3.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 4.简述布卢姆认知领域的六个教学目标。 5.什么是个别化教学?它包括有几个环节? 6.有效测验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

1. C【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 C 【解析】根据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启发式方法。 3. C 【解析】略

4.D 【解析】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从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习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5. B 【解析】当先前学习的记忆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动或刺激的影响,记忆力逐渐减弱的现象,就称之为“倒摄抑制”。 6.D 【解析】略

7. B 【解析】符合场依存型的定义。

8. D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故选D。

9. B 【解析】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丽形成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 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故选择B。

10.A 【解析】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做用。

11.D 【解析】组织策略是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故选D。

12.B 【解析】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故本题选择B。 13.A 【解析】略

14.B 【解析】他律道德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16.A 【解析】通过遗忘曲线可以看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我们应该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 17.A 【解析】略

18.A 【解析】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 19.B 【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交流讨论是反思教学经验。

20.D 【解析】新教师自我成长的“基本途径”为阅读、模仿、悟课、交流、反思、帮教和总结。故本题应选择D。

1.智力差异 2.认知结构

4.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 5.IQ 6.比纳 7.动作技能 8.发散思维 9.长时记忆 10.心向(定势) 11.序列性 12.内化

14.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5.关注学生

16.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17.问题 18.放任型

19.吸引与排斥 20.系统脱敏法

1.(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2.(1)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教师促成的纪律。 (3)集体促成的纪律。 (4)任务促成的纪律。 (5)自我促成的纪律。

3.(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5.(1)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2)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3)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4)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 (5)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习。

6.(1)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2)效度。指测验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5)例子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到教师资格证就可以当老师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