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qus桩侧摩阻力如何提取呢?

由于静压预制桩施工存在许多优点,在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软土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往往使得其应用超前于理论和实践研究,这给工程实际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为此诸多研究者对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包括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现场足尺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目前,关于桩土界面的研究逐渐变成焦点,但其中界面法向应力与桩身轴向力的关系一直未被系统揭示.本文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结果,并借助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桩土界面法向应力和桩身轴向应力进行探究与分析.深入揭示在界面法向应力影响下桩身应力的真实变化,以及在不同工况下桩土界面剪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单一变量对界面阻力,黏着力,摩擦系数的影响,并用数值模拟结果来验证室内模型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的具体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在桩土界面剪切试验中,弹性极限摩阻力受粗糙度和剪切速率的影响较小且受制于界面有效法向应力,而受含水率的影响较大,其会弱化界面摩擦,存在最优含水率约25%;同一粗糙度,含水率,剪切速率下,弹性极限摩阻力与界面有效法向应力正线性相关性较强.(2)在本试验条件下,界面极限摩阻力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至稳定值,存在最优粗糙度约4 mm;受含水率影响较小,存在最优含水率约25%;随剪切速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存在最优剪切速率约0.6 mm/min;同一粗糙度,含水率,剪切速率下界面极限摩阻力与有效法向应力正相关性较强.(3)滑动摩阻力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并趋于稳定,存在最优粗糙度约4 mm;含水率对滑动摩阻力的影响受制于法向应力,存在最优含水率约25%;滑动摩阻力受剪切速率影响较小;同一粗糙度,含水率下滑动摩阻力与界面有效法向应力正线性相关性较强.(4)滑动摩擦阶段界面摩擦系数受粗糙度影响较大,存在最优粗糙度约4 mm;粗糙度对粘着力所产生的增强作用较小且有限;含水率对摩擦系数影响较小,存在最优含水率约25%;粘着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并被削弱其发挥;摩擦系数和粘着力受剪切速率影响较大,存在最优剪切速率约0.6 mm/min.(5)在室内模型桩试验中,贯入过程中压桩力主要由桩端承担;桩侧总摩阻力较小,初期增长较快而后期增长缓慢;桩身轴力相对较大,随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沿深度的增长速率降低.桩侧摩阻力临界深度在距模型地基顶面以下4D或0.343 L深度处.(6)当贯入深度小于1D或3D~6D时,同一贯入深度桩侧摩阻力发生强化现象,且在埋深较大土体中较为明显.当贯入深度为1D~3D时,同一贯入深度的桩侧摩阻力发生退化现象.(7)中性点约在距桩顶0.357L或4D位置.当桩的贯入深度小于3D~4D时,残余正摩阻力较小;当桩的贯入深度超过9D时,桩侧残余负摩阻力有逐渐向残余正摩阻力转变的趋势;当贯入深度约2.5D~3.5D时,同一贯入深度桩侧残余正摩阻力相对增加1.97倍;当贯入深度约5D~7D时,同一贯入深度残余负摩阻力相对降低1.97倍.(8)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数值上相差较小且误差在容许范围内,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证明了室内试验所用的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其他岩土工程测试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室内模型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螺纹桩是一种由桩芯和连续螺牙组成的异形截面桩,因形似螺丝钉而得名.其前身包括螺旋钢桩(螺牙为分离式,一般为1~3片)、预制螺纹桩、Atlas 桩等,最初由吴敏等[]借鉴国外相关桩型设计而成,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

近年来,螺纹桩凭借其承载力高、沉降较小、施工效率高、经济环保等优点在房建及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得以广泛使用[-].然而,目前关于螺纹桩承载机理的研究却主要集中在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等方面,倾向于从宏观角度分析螺纹桩承载机理.李成巍等[]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了螺纹桩的竖向承载机理,发现影响螺纹桩竖向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为土体抗剪强度指标、螺距及螺牙高度.王国才等[]通过Abaqus对螺纹桩竖向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螺纹桩极限承载力随Sp/D(Sp为螺距,D为外径)先增大后减小,并在Sp/D处于0.5~2时达到最大值.孟振等[]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发现在相同条件下,螺纹桩的极限承载力约是普通桩极限承载能力的1~4倍,而蒋鹏程[]发现螺纹桩极限承载力比普通桩单桩提高了67%.

在螺纹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面,常规方法仍以混凝土圆桩承载力计算方法为基础进行适当修正,主要包括将螺纹桩极限侧摩阻力乘以一定放大系数、将桩土极限侧摩阻力替换为土体抗剪强度或者将螺纹桩简化为多支点的摩擦端承桩等[-].这类方法忽略了螺牙与桩间土的局部相互作用,承载机制不清的同时阻碍了计算精度的提高,易造成工程实践浪费或安全隐患.因此,若要实现螺纹桩承载力的准确计算,必然要明确螺牙与桩间土的相互作用规律,尝试基于解析手段揭示螺纹桩的承载机理.

综合当前国外螺纹桩破坏机制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关于螺纹桩破坏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且主要集中于螺纹桩的前身螺旋钢桩.有关螺旋钢桩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提出了多种破坏模型:叶片支撑破坏模型[]、圆柱破坏模型[-]、单层叶片对数滑裂面破坏模型等.然而,螺纹桩在构造特点上与螺旋钢桩具有较大差异,相关理论的普适性尚有待商榷.国内关于螺纹桩破坏机制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为数不多.董天文等[]认为桩受荷载后桩顶处螺牙下方地基出现压密区,继而压密区向外挤出产生滑裂面,最终形成梨形滑裂面破坏区,螺牙端阻力达到极限;继续加载则螺牙间土柱被剪切破坏,下级螺牙开始承载,直至整个桩体发生破坏.孟振[]提出极限荷载下螺纹桩的两种破坏模式,即“单独承载破坏”与“圆柱形剪切破坏”,并分别讨论了两种模式下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及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

然而,上述理论计算方法采用的屈服准则一般为单切应力屈服准则——Mohr-Coulomb(M-C)屈服准则,忽略了中主应力σ2对土体屈服与破坏的影响.既有研究表明,σ2往往对材料的强度起到提升作用[-],而M-C屈服准则推导的地基承载力显然不能反映地基实际情况,结果偏于保守,具有一定不足.

鉴于此,本文拟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以太沙基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提出螺纹桩的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及适用性,进而讨论了统一强度理论参数b(该参数反映了中间主切应力对材料屈服的影响)及螺纹桩关键参数对螺纹桩承载力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完善螺纹桩承载理论体系.

1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M-C表述

式中:F为屈服函数;σ1为大主应力;σ3为小主应力;b值反映了中间主切应力τ12= 对材料屈服或破坏的影响,0≤b≤1;α=σtc,其中σt为材料抗拉强度,σc为材料抗压强度.

根据既有研究[],当采用土体黏聚力c与内摩擦角φ作为基本参数时,可转换为M-C屈服准则形式:

其中:στf分别为屈服面上正应力与切应力;ctφt分别为统一黏聚力与统一内摩擦角.

该准则具有与M-C屈服准则同样的表达形式,却可以合理考虑中主应力σ2效应.极限平衡状态时计算表达式为

2.1 极限平衡理论及假定

对于单独承载破坏模式的螺纹桩,根据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螺牙下土体分为3个区域,如所示.图中:OA面为螺牙底部;EF面为螺牙顶部;π/4-φt/2为朗肯被动状态区OC面与水平面OD的夹角;σ0OD面上的均布压力.3个区域包括弹性压密区OAB、辐射向剪切区OBC、朗肯被动状态区OCD,BC曲线为对数螺旋曲线,形式为R=R0 ,其中R为旋转半径,R0为初始半径,θ为旋转角.本文在推导螺牙极限承载力时,基于太沙基极限平衡原理的假定,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对计算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简化,作出如下假定:


(1) 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灌注桩与土体的摩擦及咬合作用,假定螺牙下底面完全粗糙,压密区与螺牙下底部夹角为φt,螺旋线中心为O点,同时假定计算由滑动区自重引起的承载力时螺旋中心线也是O.

(2) 假定承载极限时OE面正应力为 σh=Kγh,其中K为静止土压力系数,γ为土体重度,h为埋深;切应力τh=σhtan δ,δ为桩土界面摩擦角,取0.65 ,EF面上土体与螺牙分离,二者相互作用为0.

(3) 假定OD边上竖向力均匀分布且仅考虑土体自重,即σ0=γh.

上述3个假定中,实际上OE面上的侧摩阻力略大于σhtanδ,这里主要忽略了极限承载状态下桩土界面间残余黏结力,考虑到该值与侧摩阻力相比较小,故而未计入.此外,OD面上竖向应力取γh时忽略了土体之间抗剪强度提供的竖向应力,小于实际值,然而该面上的竖向应力分布形式及数值的选取一直未得到精确解答.本文参考太沙基推导地基极限承载力时所作假设,假定OD面上的竖向压力为均匀分布,其值取γh.

2.2 螺牙极限承载力计算

根据太沙基研究成果,从实际工程要求的精度出发,计算基础极限承载力时可将其分为3种原因引起的极限承载力的总和[]:① 土体无质量,有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无超载,即γ=0,ct≠0,φt≠0,h=0;② 土体无质量,无黏聚力,有内摩擦角,有超载,即γ=0,ct=0,φt≠0,h≠0;③ 土体有质量,无黏聚力,有内摩擦角,无超载,即γ≠0,ct=0,φt≠0,h≠0.本文将前两种原因归为一类进行计算.

2.2.1 由埋深、黏聚力、摩擦角产生的承载力

对于螺旋过渡区(OBC区域),BC滑动面上土体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之间关系为τ=σtanφt+ct,其中正应力σ与其产生的摩阻力σtanφt的合力与滑面法向夹角为φt,即指向螺旋线的中心O,如所示.图中:θe为螺旋曲线的最大旋转角;R为螺旋曲线的旋转半径;σbτb分别是OB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σgCG面上的正应力;指数螺旋线的方程为


滑动面上取微段dshO点求力矩,则dM=ctdshcosφtR=ctR2dθ,其中sh为滑动面BC长度,M为弯矩.O点力矩之和为0可得(不计入滑动区重力):

对于弹性压密区,假定螺牙达到极限承载力时,AB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切应力,如(a)所示.图中:σa为螺牙底面与土体之间的法向应力;σd为表面与压密核之间的法向应力.则由y方向力系平衡关系可得:


对螺牙受力分析,假定螺纹桩在达到极限承载力时,EF面与土体脱空,二者之间无相互作用,此时螺牙上受到的竖向力除σa之外,还包括τh,如(b)所示.因此螺牙上平均竖向应力q1

式中:t为螺牙厚度;bh为螺牙高度;Nc为与黏聚力相关的承载力系数;Nq为与埋深相关的承载力系数.

2.2.2 由滑动区自重产生的极限承载力

CG面上的侧向压力呈三角分布,切应力为0,则其合力作用于距离CCG/3处,OBCG块体受力如所示.OB面上反力FB作用于距离O点2OB/3处,并且与OB面法向夹角为φt,其方向为竖直向下.


对于OBC区域,BC面上反力Fφ正指向O点,对O点取矩为0.同时,取面积微元dA,该微元土体到O点的水平距离为l,假定微元位于O点左侧时l为负,右侧为正,则l=-ρcos(φt+θ),微元重力对O点力矩为

式中:ρ为面积微元到O点的距离.O点力矩为0可得:

式中:FGOB面上的合力;W1OCG土块的自重.

0

OAB块受力如(a)所示,图中:σ'aOA面上的法向应力;σ'dAB面上的法向应力.根据y方向力系平衡得:


0

2.3 螺纹桩极限承载力计算

2.3.1 螺距大于临界螺距

若上下螺牙塑性区不相互影响,二者之间的距离必然要大于某一数值,将其命名为临界螺距Hcr.根据Rao等[-]的研究,若螺旋钢桩(螺纹桩前身)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产生圆柱形剪切破坏,Sp/D的值需小于3,考虑到螺旋钢桩外径D一般为其内径d的数倍,因此Sp/D的值实际由叶片的螺距Sp与悬臂端长度(对应于螺纹桩的螺牙高度bh)的比值来决定.因此,确定混凝土螺纹桩临界螺距时,需对上述方法进行一定的修正.结合《螺纹桩技术规程》[],本文建议当Spbh的比值Sp/bh<6时,计算螺纹桩极限承载力采用圆柱形剪切破坏模型;当螺距Sp/bh>6且Sp>D时,采用单独承载破坏模型,即此时Sp>Hcr.

Sp>Hcr时,螺纹桩承载力由螺牙承载力、桩芯侧摩阻力、桩底承载力3部分组成.

将一个螺距内螺纹分别沿内周与外周展开,如所示.内周与外周的倾角分别为η1η2,则 tanη1=


真空负压静力试桩方法有限元分析 摘 要 首先,本文分析了已有的三种械基竖向静力裁荷试验方淡(堆载法、锚桩反力架法 和自平衡法)存在的种种缺陷:堆裁法费时、费力;锚桩法需增加锚桩费用且不适用于 桩饕j摩嫩力较小豹精援;螽平衡法不适耀予薅墩摭,不爱实骥獭裣,且受力情况与实舔 不符等。指出研发真空负压静力试械方法的必爱性。 然后,针对真空受压试桩方法可能产生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在天然地基上进 行试柱瓣粪空区遗基稳定往送行有戳元分季厅,缭暴表绢,著不对遣基透露楚淫(瑟在天 然地基上谶行试桩),常规渗透系数的饱和土体都不能承受80kpa真空度谳导致失稳。 随后在用砂井处理真空区下方地基条件下,对其进行重新分析。通过变化上部土层 渗透系数、砂著享丁设深度、上部主体孔踩比、弹髅模量(泊桧魄)秘秸聚力(内摩擦角) 等五种参数,进行大量有限元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1)土体中渗流产生的水力梯度大予±层临界水力梯度是土体破坏的首要原因; (2)±{搴中最大永力梯度随渗透系数减,j、面增大,执水力梯度角度讲真空受压试桩法 更适合于渗透系数较大(七》1×101m,s)的地基土体; (3)±鼷渗透性好,砂劳抒设深发较浅裁戆瀵是求力梯度骢要求;羞浅灏主层渗透系 数较大的土层; (4>巍黻晓对试援遥程影响不大,毽宅通过影嫡±钵其谴参数闯接发挥穆溺;弹瞧穰 量(泊松比)对试桩过程桩体和土体的沉降影响较大,但对孔隙水愿力没有影响。 本文最后对堆载法釉真空试桩法进幸亍了有限元对比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囊空试棱法Q—s藏线较臻载法平缓,繇瀚级蘅载下,囊v空受压试援法流降魄堆载 法略小,这是真警法进行部分深度地基处理增大了浅部桩周摩阻力的原因; (2)堆鼗法弓}起的地寝沉降可以忽略不计;真察法对真空区及真空区外一定宽度范豳 逸农沉降影响较大,不麓忽麓。 关键词: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真空负压力;有限单元法;本力梯度;负愿渗流场; 蘅载一流簿裁线;遗表沉降; FiniteElementAnalvsisonANewMethodfor PileStatic Test Vacuum LoadingUsing Negativ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baqus路径创建与提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