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国的高中生最缺少什么?

号称“半国英才进清华”,学校规模并不大,集中了全国最多的优质资源。清华校长称已经成功从政府搞到北京市黄金地段的大块地皮可用来建设大量的教师宿舍。

历 史上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 “清华学风”。现在人文学科是清华比较薄弱的学科,但是以清华大学这样的平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进一批人文大师是很容易的。

被 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现 在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现藏书1046万册,电子图书及期刊逾7亿册。北京大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全国第一,社会科学与中国人民大学 实力相当。北京大学理学综合实力全国第一,医学全国第二。

声誉和生源质量为全国第三名,江南第一学府。人文社科全国前三名,数理化生综合实力全国第二名,医学是全国第三名,微电子学全国前三名。“七五”、“八五” 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作为全国第二名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在理工医的高端拔尖人才培养很强大,理工科精度很高。

自1952年以来,复旦大学(含原上海医科大学)共培养了78名院士,仅次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其中复旦(含原上海医学院)培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53人,排名全国高校第二位,仅次于北京大学。

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了大量的资源支持,“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有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实验室,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863”国家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由中国老一辈功勋科学家和老一辈革命家共同创办的新型理工类高校,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唯一一所所高等院校,是我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高校。“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不要命的上科大”的拼搏精神和攀登科学高峰的定位让人震撼。

办学方式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作为基础科学、前沿科技、战略性高新科技为主的高精尖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比例高达1‰,高端拔尖科技人才培养精度全国第一,理应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

1998年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组建。浙江大学强大的理学院在52年院系调整中几乎整体并入复旦大学。

如 果说清华是理工巨强的MIT,中科大是高精尖的Caltech,浙大就是综合实力超强、规模巨大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虽然浙大历史上号称“东方剑桥”。 浙江省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只有一所211大学,浙大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发展势头很猛。浙江大学目前最好的学科是工学、农学,浙大的理学进步很快(数学和 化学已经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民 国时期最强的中央大学的文理部分加上金陵大学文理部分组成。最新定位是文理工医全面发展。生源质量在华东五校中垫底。人文科学强于社会科学,理学强于人文 社科。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理学学科齐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尤其强大)、化学为传统优势,计算机软件也很强。

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说,如果要举出中国最好的五所大学,南京大学肯定是其中之一。

社会科学与北大并列中国第一,生源质量极好。声誉极高,毕业生出路很好。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领袖人才和社会精英。现时,中国人民大学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中 国人民大学拥有13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中国人民大学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 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在连续六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16篇,在人文社科领域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南开大学声誉很高,生源质量一直很高。 著名校友有周恩来、陈省身、曹禺、吴大猷、郭永怀等等。南开大学的人文社科、化学(教育部学位中心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名)和数学(得益于校友数学 大师陈省身晚年建立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实力强大,国家级科技平台数量偏少(居然只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南开大学极高的声誉很不相称)。

信息科技和航空航天的强校,尤其计算机很强。因为在北京市,生源质量很好。2006 年,北航获批筹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还拥有“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飞行器 控制一体化技术实验室”、“可靠性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和“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

赵焱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中国自主招生网总裁、自主招生研究专家,高考志愿填报知名专家,《2016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丛书主编、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中国自主招生政策和考试研究培训最资深专家,应邀在全国各省各级重点高中和媒体进行高考志愿、自主招生巡回公益讲座千余场,为近50000名考生及家长普及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和技巧,亲自指导近2000位考生顺利通过自主招生,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及专业。

1、更多关于高校、高考、自主招生、艺考、留学等方面的内容资讯请随时关注中国自主招生网,关注微信号:zgzzzs100/zgzzzs,服务咨询请关注微信zzzspx。

2、各大应用市场搜索【】,可下载高招APP,高招在手,名校我有!

性教育,已成为中国最落后的教育。74%的家长回避和孩子谈性,近50%的家长从未提过性教育相关内容。这性教育的缺失导致的最严重的一个后果就是失去生命!这里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还记得那个26岁的青年作家林奕含的事件吗?她在自家卧室里自缢身亡,而这一切皆起源于小时候的那个“不堪”的经历。

13岁那年,补习班老师对她说:“我爱你,我喜欢你……”他将XX强行塞进林奕含嘴里。“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那一天,林奕含被强暴了。

她神思恍惚,不知如何是好。吃饭时,林奕含试探着求助:“我们的家教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说:“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一句话就堵住了林奕含的嘴。

第二天,饭桌上,林奕含又试探着说:“有个老师喜欢上了我们班一个女生……”妈妈说:“女生不发骚,老师怎么会找她。”

两次求助,都“失败”而回。痛哭两个晚上后,林奕含决定:“没办法了,我只能强迫自己爱上老师。”但是,强迫很快变成了绝望。

有一天,她发现老师又在和另一女生覆雨翻云。从此,林奕含就得了抑郁症。在抑郁13年后,她终于决定离开这个世界。两女孩隐私部位,被“熟人”长时间猥亵。另外还有两女孩……两女孩年纪也不小了,但一点反抗情绪也没有。这“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猥亵!纯粹就是性盲。”

就是缺乏性生理知识、性健康知识。“中国的性盲比文盲还多!”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说。

性盲无处不在。知乎上有个提问:中国的性教育匮乏到什么程度?

那些回答,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我认识一个人,15岁时把一小姑娘的肚子搞大了。原因是他听说可乐能杀精。于是发生性关系前他先喝可乐,接着他又叫小姑娘喝可乐,为了保险,发生性关系后,他还让小姑娘用可乐冲洗下体。小姑娘怀孕三个月后被家里发现了,带去堕胎,两个人双双被学校处分。

我的一个大学舍友,竟然认为生孩子是从菊花,像拉粑粑一样拉出来的。小时候,邻家哥哥脱掉裤子。掏出某个不可描述的物体,跟我说:我们一起做个好玩的游戏。于是,我傻乎乎地被性侵了。……

中国大部分人,并不上知乎。上知乎的人,大多数不知道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提出来后。短短时间,就聚集了5000多个回答。这些匪夷所思的回答,证明了中国性盲无处不在。

二、性教育是中国最落后的教育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彭晓辉,在广州做了一个性教育的公开演讲,“女性身上要带几个安全套,如果不幸遇到了强暴,打不过也跑不了,就让他戴套。”

一个妇女听到这里就受不了了,冲上台,对着彭晓辉就是一顿乱打。接着,她撕开一个塑料袋,将满袋大粪泼向彭晓辉。于是,这个演讲就这样黯然结束了。

今年,有小学试着推行性教育课本。说实话,课本内容很不错。比如,关于出生教育:

孩子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答:你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

孩子问:那我是怎么从妈妈肚子出来的啊?

妈妈答:你是从妈妈两腿之间一个叫阴道的地方出来的。

孩子问:那我可不可以看下你的阴道?

妈妈说:不行,这是我的隐私部位,不能给别人看。

同样,那里也是你的隐私部位,也不能给别人看或者给别人摸。你看,既解答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又教会了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多好啊!

但这样的课本,却被一些家长举报了:“怎么能传播这样下流的东西,太恶心了。”于是,学校只好收回了课本。不让学校教,那家长自己教了吗?缺失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长教育的性教育,已成为中国最落后的教育。

三、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

为什么家长羞于谈、不敢谈性教育呢?大多数都源于四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性”肮脏,上不了台面。中国传统思想,认为性是肮脏的,只能暗地里做,不能拿到台面上说。

法学博士何馨讲过一件事:“远房姑妈领着闺女来到我家,见到我,就指着她闺女大骂:这个该死的玩意在外面被别人搞了。还非说是自己自愿的,不能报警。

馨啊,你一定要帮你妹讨回公道。”何馨问了一下表妹,发现她确是自愿的。就说了一句:“以后做这些事要记得戴套,怀孕做人流对身体伤害很大。”姑妈一听,拉起闺女就走,出门时,冲着何馨大骂:“不要脸。”你看,正正经经谈性却成了“肮脏”。

第二个误区: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越早。“孩子小,还是不谈性为好。书上这样露骨的描述,会不会引起小孩的好奇心,从而催发孩子性早熟。性教育结果变成了性教唆。”

其实,家长的担心完全没必要。欧美国家的性教育早已证明,越是性教育成熟的国家,青少年首次性交的平均年龄越大。

第三个误区:用不着教,可以无师自通。“性知识哪里用得着教啊,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懂。”

第四个误区:性教育就是性行为教育。“我担心孩子过早知道什么是性行为。”很多家长以为性教育就是性行为教育,其实,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性卫生教育、性安全教育、性审美教育。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些性知识,才能建立正确的性认知和性审美。在性教育上,柴静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羞于谈性,不敢谈性,不许谈性。

四、性教育缺失带来的性灾难

性教育缺失所带的不仅是性困扰,更可怕的是:性灾难。

第一种灾难:性无知。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讲过一件事:有一对博士夫妇,结婚多年没孩子。于是,就去医院看不孕不育。

医生问:你们多久啪啪一次?男的说:什么是啪啪?

医生立马进行现场科普。女的听了,赶紧捂耳:怎么能干这么龌龊的事呢?

医生说:不啪啪,就不能生孩子啊。

男的说:难道我们接吻还不能受孕吗?一句话,把医生都逗乐了。

你知道青少年有多无知吗?76.1%的初中生不知道“人流”的危害性;67.3%的初中生和45.5%的高中生对避孕一无所知;61.1%的初中生和53.6%的高中生不知如何预防性病;64.6%的初中生和48.2%的高中生不知如何防范性侵。

第二种灾难:性犯罪。资料显示:性罪错案件占青少年涉嫌犯罪案件的58.5%;83%的未成年犯罪者经常看暴力色情音像制品和网络色情

第三种灾难:性伤害。性伤害,涉及方方面面。在这里,我只举两组数据:第一组,是关于艾滋病的:青少年已成为中国感染艾滋病上升最快的群体。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年均增长率达35%。第二组,是关于人流的:我国每年堕胎数约1000万例,其中25岁以下女性约占一半,其中不满18岁的约250万例,每年有10万左右女性死于堕胎,可能很多家长会这样想:“我家孩子很乖,一定不在其中之列。”

我告诉你,那可不一定。2016年,北京大学发布了一个婚恋报告:95后的初恋年龄平均为12岁,初夜年龄平均为17岁。现在,你还觉得性教育不重要吗?

五、性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爱的教育

女儿满15岁的那一天,乐嘉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乐嘉送上了四个锦囊。

第一个锦囊:关于恋爱。“你喜欢这个男孩,男孩也喜欢你,你们交往无妨,但不要影响成绩。如果你成绩跌落,说明你不喜欢他,好的情感是滋生向上力量的。”

第二个锦囊:关于性爱。“性爱要在18岁以上,过早对身体发育无好处。”

第三个锦囊:关于避孕。“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被男孩‘勾引’,一定要让他带上安全套,吃避孕药对你有伤害,切记。”

第四个锦囊:关于滥爱。“如果很多男生喜欢你,你要洁身自好,别把男生为你争风吃醋当成荣耀。这种作法,不仅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你看,性教育一点都不可耻,大大方方告诉孩子,死不了人。

北大教授俞虹的儿子,在新加坡读书。儿子18岁生日那天,俞虹专程坐飞机赶到新加坡,还送上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避孕套和一封信!俞虹在信中这样告诫儿子:“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成人了。成人了,就要学会承担责任。既要懂得保护自己,又要懂得保护别人。”

这些例子都说明性教育,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性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爱的教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的学生高中有潜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