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狼牙山五壮士》是《》特派记者沈重创作的一篇通讯。这篇文章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五壮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全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7]

这篇文章收入自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22课、沪教版四年级上册13课和鲁教版四年级下册14课。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他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

《狼牙山五壮士》,是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原名《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延安《解放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首长,签署的训令中,正式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 [2]

这篇通讯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和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精神。

文章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作者写了如下一些情节: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把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杀敌;英勇跳崖等。这些都与中心思想有关,但作者并未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它们作了精心的安排:有的详写,有的略写。痛击敌人一节就写得比较具体,作者抓住了每位战士的特点,写了班长如何指挥,副班长和三位战士怎样杀敌,每位战士对敌人怎样仇恨,甚至连他们射击投弹的神情、动作、姿势都作了详细的描述。读了这段后,读者仿佛看到了“他们”仇恨的目光,仿佛听到了“他们”杀敌时的吼声……作者对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山顶之后的情景,也写得比较详尽,最后五位壮士英勇跳崖这一情节写得更具体:站在崖顶的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神情;跳崖前砸枪的举动;班长带头、战士们紧跟着跳下悬崖的豪壮场面……充分表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为党为人民自我牺牲的精神。至于其他情节,如接受任务、引敌上山等则写得比較简略。

全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无一句人物心理描写,也无一句战士表态式的豪言壮语,完全通过人物语言与行动,展现出了壮士坚决完成掩护任务、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 [5]

中小学高级教师、长沙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辛晓明《为生命教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文题的‘壮’即是文眼,文本就是以五壮士不寻常的行为完成其‘壮’的雕塑的。尽管文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五个部分处处有“壮”,但并非可以处处挖掘‘壮’实施教学。” [6]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陈凤英《轻叩阅读之门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指要》:“写人的文章同样是要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的,所以,仍可以通过抓事情的六要素来把握课文大意。不同的是,叙事写人的文章更强调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进而通过这样的表现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因此,本文的教学应侧重于对人物表现的理解和感悟。” [7]

全国模范教师王振刚《小学创新作文课30讲》:“这部分(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六班五个战土诱敌上山,痛击敌人。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段话中的‘面’——是前两句话对五个战士概括性描写,这段话中的‘点’——是第三句到第六句最能显示五个战士形象特征的详细描写。‘点’之所以写得详细,采取的方法是分别对五个战士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个地展现他们的动作、神态,表达他们心中的爱与恨。”

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原籍浙江省吴兴县妙西镇人,中国共产党员。身有残疾,一目失明。1936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土木系求学。1938年5月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1]

五人中的、和当场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崖旁树枝勾住,受重伤,均被药夫所救。于1971年在河南郑州去世,于2005年在湖南衡阳去世。

  • 王剑清,冯健男.晋察冀文艺史.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12:297
  • 舆论传播策略.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6.05:276
  • 马利琴.每天10分钟高效提升孩子阅读力.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10:160-161
  • 4 金一南,顾之川.英雄赞歌 少年诵读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06:233-234
  • 5 冀贞典,崔素芳.读写无忧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训练 六年级 上.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06:12
  • 辛晓明.为生命教语文.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09:210
  • 7 陈凤英.轻叩阅读之门 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指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05:78
  • 王振刚.小学创新作文课30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07:1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神贯注词语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