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最后一届高考的不是本地学生能高考么上大学吗

  主持人:首先有请姜主任介绍一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基本情况

  姜琳:各位网友好!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招生办主任姜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2万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50,各类成人本科生、外国留学生25000多人。

  学校的前身是1965年成立的原国家教委直属的广州外国语学院和1980年成立的原国家外经贸部直属的广州对外贸易学院。1995年,两所大学合并组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是广外建校55周年。

  建校以来,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等名师大家荟萃学校,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现有事业编制教职工总数2046人,专任教师1325人。先后聘用310名云山学者,76名全球知名的客座教授,400名高水平外籍教师。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广外今年的招生计划安排情况。

  姜琳: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我校今年招生计划总数5100名,较去年增加60名。其中,在广东普高招生计划为4167名,占我校今年招生总计划的81.7%,包括面向省内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地方专项计划”130名,普通文科2101名,普通理科1965名,艺术类101名;在外省招生计划827名;此外,还有保送生招生、对内地新疆高中班和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等106名。

  主持人:听说贵校今年提前批师范类的招生专业和计划较往年都有增加,有新增专业吗?可否介绍一下有关招生情况?

  姜琳:我校英语专业自2018年开始面向广东招收师范类学生,受到了广大考生的热捧。为满足广大考生报考的需要,今年该专业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60名,计划招生150名(其中文科90名,理科60名)。

  同时,今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调整到提前批招收师范类学生,计划招生70名(其中文科49名,理科21名)。该专业着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教学能力,能从事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高素质人才。

  今年新增招生专业为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在政治学类中招生,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通过“英语和法语”复语培养、复合型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海外实习,培育能适应国际组织、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国家部委外事部门、中外企事业单位等涉外部门的人才。

  主持人:贵校在新生进校后的专业选择方面有哪些措施?是否允许转专业?

  姜琳:为落实学分制改革,我校继续实施“大类招生”,共有21个专业按7个大类招生,4个专业(含16个专业方向)不分专业方向招生,涉及的新生人数约占新生总数的62.6%。这部分新生入学后,首先按专业大类或专业进行培养,然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专业或专业方向分流。大类招生给予学生更大的专业选择自主性和发展空间。

  学校允许符合条件的本科生转专业。转专业在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进行。转出条件和名额不设限制,转入程序皆含笔试和面试。2020年,有122名学生成功转专业,成功率为报名人数的65%。

  主持人: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可以辅修?

  姜琳:主辅修制是我校培养多规格、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有余力的学生以主修专业为依托,经批准,在校期间可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毕业时符合相关条件,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位。目前,学校已开设英语、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日语、法学、软件工程、应用心理学等辅修专业,深受学生欢迎。

  主持人:听说贵校的国际组织创新班很有特色,不知今年是否有扩招?可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贵校还有没有其他创新班?

  姜琳:学校于2019年率先在广东省高校中开展国际组织人才本科培养专项工作,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翻译+经济学(全球经济治理)”三个国际组织创新班。今年,除了上述学院继续举办国际组织创新班以外,法学院也开设法学(国际组织创新班),培养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国际组织创新班采取“语言复合+专业复合”“国际组织课程+国际组织实习”、本硕连贯学习以及与国(境)外高校协同培养等模式,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通晓国际组织运行与全球治理的相关知识,具有出色的专业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端复合型、复语型人才。

  此外,学校还设有英语(语言学拔尖人才实验班)、经济学(昆士兰大学创新班)、国际经济与贸易(雷恩班)、国际经济与贸易(双语国际班)、国际商务(创新班)、国际商务(创新班-CGMA方向)、工商管理(国际创新班)、工商管理(商务管理创新班)、会计学(ACCA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国际管理会计CIMA)、金融工程(金融科技创新班)、日语(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新闻学(全媒体国际传播创新班)创新班。这些创新班的有关情况在我校今年的《报考指南》中有详细介绍。

  主持人:姜主任,刚才您提到“亚洲校园计划”,能否给考生介绍一下?

  姜琳:2011年,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起入选“亚洲校园计划”,成为入选该计划的唯一一所外语类院校。亚洲校园计划”是由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实施。我校的合作院校是日本立命馆大学和韩国东西大学。该计划每年从全校新生中择优选拔20名学生,学制4年,实行中日韩三方大学联合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在国内进行日语与韩国语的外语学习;第二阶段分别在日、韩大学学习;第三阶段为海外实习。教育部高度肯定了广外“亚洲校园”项目在同类十个项目中的示范作用。我校也是被遴选为“亚洲校园”项目优秀试点单位之一。

  主持人:我们知道,去年国家启动了首批一流专业的评选,广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否请您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姜琳:广外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专业内涵建设。2019年,我校共有2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数量位居全国外贸类院校第一,全国外语类院校第二,广东省省属高校第一,全省高校第三。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日语、印地语、朝鲜语、泰语、越南语、汉语言文学、法学、翻译;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经济学、审计学、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我校形成了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多学科多语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格局。作为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外语人才最集中的高校,我校共有30个外语类专业,涵盖28个外语语种,开设的语种专业已全面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外语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三名。

  主持人:作为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校,广外近年来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发展迅速,请介绍一下贵校学生在读期间出国学习交流的情况?

  姜琳:2011年,我校与联合国签署合作备忘录,成为华南地区第一所与联合国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大学。该合作项目为广外学生进入联合国实习提供了机会。目前,学校已与58个国家和地区的465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有各类学生出国(境)外交流项目260个,包括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34个、交换生项目119个、单项派出项目107个。各类出国(境)学习学生每年约1000人次,占单届学生总数约20%。

  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赴国外知名大学学习,学校设立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生出国(境)外交流项目”,最高资助额度达20万元。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立了出国(境)学习奖学金和助学金,最高奖励额度均为3万元。从2016年起,我校派出学生分别赴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国巴黎跨文化管理与传播学院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学习。

  主持人:我们知道,广外的就业情况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能否请姜主任介绍一下近年来广外的就业情况。

  姜琳: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熟悉国际惯例,外语应用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在国际文化和商务交流活动中有明显的优势。历届毕业生均受社会各行业欢迎,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主要就业单位类型有: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党政机关和部队、国(境)内外高等院校、普教系统等。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2016年7月,广外云山学生勤工助学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根据中国薪酬网发布的《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显示,我校毕业生进入企业满一年后平均月薪为10271元,排名全国第13,广东省第1。2019年我校本科生就业率为99.57%。

  主持人:最后,请您介绍一下广外的录取原则是什么?能否给有意愿报考的考生提供一些建议?

  姜琳:对于广东的普通文科类和理科类考生,我校在专业录取时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不设置专业级差。即:根据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先安排投档总分排位高的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若该专业额满,再依次查看该生的后续专业志愿;以此类推,依次安排投档总分排位在其后面考生的专业志愿。考生投档总分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已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考生。执行各省(区、市)招生办公布的加分项目及分值,加分分值适用于投档及专业分档。

  对于如何填报志愿,我有三点建议:

  一是,考生在选择高校时要注意参考各高校往年的录取排位情况,广外去年在广东文科最低排位为10790,理科最低排位为45222,各专业的录取排位情况可登录我校招生办官网的“录取统计”栏查询。

  二是,由于本科批次只设一个院校志愿组,考生一定要慎重选择“是否服从调剂”,建议一般不要选择不服从调剂,因为在只有一个志愿组的情况下,考生一旦被退档,就可能落到下一个批次(专科批)。

  第三,由于院校志愿组可填报多达15个院校,而系统在投档检索时的顺序是从前往后依次检索,因此,建议考生在填报院校志愿时要将自己喜欢、成绩又能达得到的学校尽量往前填,然后将后面的院校志愿拉开梯度,注意保底。欢迎广大考生在院校志愿组的靠前位置填报广外。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5月25日讯 (宝安日报记者 龙冠斌 通讯员 叶剑峰 黄茂希 黄浩/文 记者 卢正辉/图)一路爬坡过坎,自强不息的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7年高考7年超越,成千上万莘莘学子在这里筑梦、追梦、圆梦,走上了实现人生梦想的更大舞台。这所以“光明”命名的完全中学,正在讲述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人生出彩机会的教育故事,不负家长重托,不负师生期盼!

高考成绩连续7年保持高幅增长

2020届毕业生邹*同学,在2017年中考成绩392分(满分460),只超出光明中学D类户籍录取分数线4分,以这种成绩想上本科都难,但三年后,他以617分的成绩被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高校吉林大学录取。

2019届毕业生杨*誉同学,毕业于光明中学初中部,中考成绩440分,本可以进入深圳高中名校,但她选择留在母校读高中。针对她数学、地理成绩比较弱,光明中学专门定制了个别指导方案,最终,她高考成绩639分,全省文科排名第101名,语文单科成绩139分,是当年高考深圳市语文学科第一名,被全国顶尖名校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光明中学用一份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向家长们兑现了“让普通者更加优秀,让优秀者更加卓越”的郑重承诺!

2018年,光明中学一考生理科666分,成为全区历年高考最高分;2019年,光明中学一考生考出639分高分,全省文科排名第101名,创造历史纪录;2020年,光明中学高考本科率首次突破八成,比2014年翻了一番,重本率更是翻了20多倍;2021年,光明中学高考本科率再创新高,超过85%的学生就读本科院校,余*彬、辜*城两位同学物理单科成绩满分。

而把光明中学摆进光明区乃至全市的教育版图,方能发现这份成绩单背后的艰辛和“含金量”。

从“进口”生源上看,过去多年,光明中学中考招生分数线常年位居全市公办高中末尾,基础十分薄弱。但光明中学誓不“躺平”,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在全市日趋激烈的高中竞争下,中招录取分数线逐年提升,2019年提升幅度更是排名全市第二。越来越多的深圳家长选择光明中学,青睐光明中学。

从“出口”质量上看,光明中学本科上线人数不仅在逐年递增,进入985、211名校的人数更是跨越式增长。在光明中学三年的精心培养下,以中考成绩来说几乎不可能进入大学门的孩子,大多数顺利考上了大学。有据可查,2014年起,光明中学高考本科录取率已经连续7年保持高幅增长,势头正盛。

特别值得期待的是,推动光明中学跻身名校序列,已经被明确写入2022年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可以预见,资源将进一步向光明中学倾斜,更大的奇迹将在这里创造!

九成老师带过3届或以上毕业班

作为光明区办学历史最长的高中学校,光明中学创办于1965年,已经有57年办学历史。岁月沉淀了光明中学深厚的底蕴,也形成了其最大优势。

据统计,光明中学现有高中专任教师122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省级名师1人,广东省名班主任1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人,市级以上名师3人,区级名师48人,中学高级教师70人。其中90%的教师有三届高三毕业班教学的工作经历,不少教师从事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超过10届,丰富的高考备考经验助推学生实现“逆袭”。

业内人士分析,老师的经验对高考备考工作至关重要,绝大多数老师只有经历过多届广东高考的“洗礼”,才能熟悉掌握学生考前心理状态,针对性地为学生做好心理调适;才能把握高考复习节奏和进度,帮助学生跑赢高考前的“长跑”;才能深入了解广东考情,为学生量身定制备考策略。

正因为有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光明中学从新生入学起就启动备考工作,抓好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搭建多元化的成才平台,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特长、发展特长,明确自身成长方向。

老师们做到精准施教,实施大走班教学:根据文化成绩基础、学生职业规划、学生特长,分别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学课堂,学生随堂走班,因材施教,对学生精准辅导——采用“导师制”“家教式”“小分队”“小集体”等辅导形式,帮助学生快速进步。

同时,深化“互联网+”教学实践,多渠道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使用学科网教学资源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备考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为相应学生购买线上道远高效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还利用微博士、52高考等平台布置学生作业,收集学生错题,分析学情,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供多种线上平台,让学生了解国内高等院校的专业招生情况,双一流大学的特色,各校的招生政策。”光明中学有关负责人说。

圆梦有我!老师们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甘于奉献,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有位老师高考前摔伤了手臂,只休息了两天,用纱布吊着胳膊又回到班上,陪学生决胜高考;有位老师每月悄悄往困难学生饭卡里充值,只为让孩子吃好一些,身体上能适应辛苦的高三……

52门校本课程丰富知识丰盈生命

近期,光明中学2022届毕业生艺术高考统考和校考成绩出炉,传媒类34个学生本科通过率100%,音乐类15个学生全部过联考本科线,舞蹈类5个学生全部过联考本科线,体育类15个学生中有14个过了本科线……

其中2022届毕业生陈*明拿到了中国戏曲学院的合格证,于*丹、陈*钦、张*敏同学拿到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合格证,而且成绩优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光明中学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同培养花木一样教育培养人,首先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引导学成走出多元成才的光明之路。

如何区别不同情况?关键在于挖掘学生潜质。

光明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了花样跳绳、棒垒球、电影、舞蹈、音乐元素、篆刻艺术、动漫、创意机器人入门等52门校本课程,内容涉及文学素养、学科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等各个领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课系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从中发现兴趣爱好、开发自身潜质、形成专业特长,从丰富知识到丰盈生命。

在此基础上,光明中学科学合理安排各类特色活动课程,定期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成人礼、合唱比赛、朗诵会、舞台剧、助推活动、名人讲座、欢欢喜喜过大年、辩论赛等,丰富学生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绽放青春的平台。专业老师当好“伯乐”,用专业的眼光从中发掘好“苗子”,进行专业培养。

“普通高考”和“特色高考”双轮驱动,光明中学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无条件接受学生选择术科的道路,无论学生有没有基础。每年,都有学生选择美术、舞蹈、音乐、传媒、摄影、书法、体育等类别的特色高考。

以光明中学音乐班为例,大部分学生上高中之前零基础,学业成绩弱。但学校针对每个学生的长、短板,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专业学习计划,采用“引、督、查、促”四循环,提高学生专业训练的有效性,并狠抓学生学业成绩。

如今众多光明中学音乐班的学生,成功进入了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据统计,2021年高考,光明中学音乐班学生几乎全员上了本科,将近四成的学生更是进入重点本科高校就读。

在多年沉淀下,光明中学体育艺术教育风生水起,体育艺术特色教育成效口口相传,先后被评为中国柔道学会柔道特色学校、全国棒垒球实验学校、全国象棋特色学校,也是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在这里开启出彩人生的光明之路

正如光明中学校训“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光明中学不玩“花活”,日积月累,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关系学生成才的事,让学生每天都有收获,每月都有进步,奋发学习以至达到光明的境界。

一位见证光明中学蝶变的老师撰文道,学生爱学,老师乐教,尊师重教已经蔚然成风。曾几何时,愁眉苦脸、恨铁不成钢写满了老师的心头,管纪律曾是老师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诱导学生学,苦口婆心赶学生进教室。现如今学生自觉刻苦钻研,甚至挑灯夜战,争分夺秒成普遍现象;走廊上、办公室随时可见师生相互探讨教学的身影,学生追着老师问问题,勤学好问成了校园最靓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光明中学生源来自全市200余所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逐年向好,良好的学风已经形成。学生好学不倦,处处书声琅琅。勤学好问、主动出击的积极精神已成为学生的主流意识。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条件,光明中学新建了学生公寓,每间宿舍6人居住,内有独立的洗手间、阳台,每层楼配有生活老师,宿舍整洁,通风明亮,管理有序。对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实施严格管理,年级办公室设有储存手机的保险箱。学生食堂是A级饭堂,饭菜可口,品种多样,明厨亮灶,卫生质量有保障。

光明中学校园绿色生态,见证学校悠悠办学岁月的大榕树枝繁叶茂,一草一木生机勃勃,与琅琅书声相得益彰;由学生命名的“闻鸡起舞”“遐想”等文化石,无声地诉说着学校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另外,学校交通便利,邻近龙大高速公路出入口,接送学生的大巴路线辐射宝安、南山、福田、罗湖、龙岗等区,地铁六号线光明大街站距离光明中学只有500米。

此心光明,在光明中学,开启出彩人生!

光明中学公众号 二维码

一考生理科666分,成为全区历年高考最高分

一考生考出639分高分,全省文科排名第101名,创造历史纪录

高考本科率首次突破八成,比2014年翻了一番,重本率翻了20多倍

超过85%的学生就读本科院校,2位同学物理单科成绩满分

光明中学招生联系电话:(0755)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光明区在行动

广东智信为华师文博中心建设项目捐赠100万元

6月1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文博中心建设项目捐赠签约仪式在我校顺利举行。学校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广东智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立群,副总经理蔡志豪,总裁助理邓晓欢,广州分公司总经理李曼涵,业务中心总经理陈敏丰、王巍、冯智煜,学校副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剑文,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张学波,校友办基金办主任王伟民,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卫东,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杰,校友办基金办副主任吴小绒,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志明及相关人员出席并见证了本次仪式。仪式由王伟民主持。

刘剑文代表学校对蔡立群“心系母校、回馈母校”的情怀和义举表示由衷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学校的发展成绩以及校友工作开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文博中心建设项目,希望借着明年华师90周年校庆东风,尽快启动落实文博中心建设。他表示,蔡立群校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教育情怀和华师情结。学校也将汇聚校友力量,为校友及校友企业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形成母校与校友携手并进、合作共赢、互相成就的良好局面。

蔡立群在致辞中感谢母校给予的信任与肯定。他表示,自己作为学校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非常荣幸能通过华南师范大学文博中心建设项目捐赠活动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他介绍了广东智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使命和成功案例,希望通过此次机会,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积极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捐赠签约仪式上,王伟民和蔡立群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捐赠协议。刘剑文代表学校基金会接收了校友企业智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捐赠支票,并向蔡立群颁发捐赠证书、赠送纪念品。

捐赠签约仪式结束后,张学波、李卫东、张杰结合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有关安排,向校友简单介绍了华师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及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基本情况。双方围绕促进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开拓就业岗位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刘剑文指出,学校正处于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关键时期,双方在未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诚挚欢迎各位嘉宾参观走访汕尾校区,同时希望蔡立群校友能常回母校看看,给师弟师妹们讲述创业故事,分享人生经验,共同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汪德亮家属向我校捐赠1959年国庆庆典请柬等资料

6月16日,原华南师范学院副院长、优秀的人民教育家汪德亮教授的珍贵资料捐赠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行。汪德亮亲属代表汪纪衡、汪成书、刘忠英、尹晓倩,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刘剑文,人事处原副处长汪北英,档案馆馆长柯友良,校友办基金办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王伟民,校友办基金办副主任、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吴小绒等出本次仪式。仪式由王伟民主持。

刘剑文首先代表学校致辞,介绍了华师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概况及既往成就。他表示,华师今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前人辛勤的付出,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更加重视对华师精神的传承和赓续。

汪德亮的外孙女尹晓倩介绍了其生平及此次捐赠的资料情况。她表示,汪德亮是一位爱国的教育学教授,一生心系人民教育事业,注重并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在华师任教近三十年,对华南师范大学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随后,她介绍了此次捐赠的资料,包括汪德亮代表广东省教育战线到北京参加1959年国庆十周年庆典的请柬等相关纪念品、代表中国教育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高等教育技术科科学技术研讨会中《我们对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的看法》的俄文版主题报告、在湖南衡山乡村师范学院社会化教育演讲的1939、1992年两版文稿3件。尹晓倩认为,参加庆典的系列纪念品,既是汪德亮的个人荣誉,也是华南师范大学的荣誉,希望通过捐赠能够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保留下来,以勉励后代报效祖国、投身教育、不忘初心。

刘剑文代表学校接受捐赠,并向汪德亮之子汪成书回赠捐赠证书及学校纪念品。刘剑文代表学校致谢汪德亮家属的捐赠义举,并表示,学校将充分利用该批纪念品,在即将到来的90周年校庆之际充分展现和阐释好华师精神。柯友良在交流中也表示,一定把珍贵的捐赠资料妥善保存在档案馆内,供广大师生瞻仰学习,感悟汪老的教育情怀。

华南师大2022届校友联络大使已就位!

6月23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2022届校友联络大使聘任会议在石牌校区举行。学校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刘剑文,校友办主任、校友总会秘书长王伟民,校友办副主任、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吴小绒,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振、老师董怀宏,学工部老师桂肖敏,惠州校友分会会长、生物系1965级校友陈优生,深圳校友会会长、生物系1983级校友陈俊萍,70多位校友联络大使代表及相关人员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吴小绒主持。

刘剑文代表学校向与会人员致以问候,向获聘的校友联络大使表示祝贺并高度肯定与赞扬了他们的奉献与担当。他表示,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校友联络大使是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之间联络的重要桥梁,受聘为校友联络大使是荣誉、信任,更是责任。王伟民介绍校友总会的基本概况及校友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做好校友工作尤为重要,此次选聘优秀毕业生为校友联络大使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希望校友联络大使增强校友联络、凝聚校友力量,推动校友与母校共赢共荣。其后,王伟民宣读《华南师范大学校友联谊会关于聘任2022届校友联络大使的决定》。

陈俊萍简要介绍了深圳校友会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她提到,自助者天助,助人者人助。期望校友联络大使们坚持自我完善,通过帮助校友成就自己。其间,陈俊萍现场播放了深圳校友会欢迎毕业生到深圳工作、深造的视频。陈优生重点分享了惠州校友分会的成立宗旨以及成立两年来的校友工作和系列校友活动。他强调,校友会是一个能够调动广大校友激情与想象力的服务性组织,需要从历史记忆、文化阐释、精神构建以及社会实践等层面探索校友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美术学院2018级校友孟凡熠和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2018级校友邱雨昕作为校友联络大使代表相继上台发言。他们表示将积极带头并动员校友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母校发展群策群力。最后,与会领导相继向校友联络大使颁发聘书。

深圳校友会一行赴深圳外国语(集团)龙华学校交流

6月16日上午,我校深圳校友会顾问余彬生、会长陈俊萍一行赴深圳外国语(集团)龙华学校,与华师物理系1992届校友、龙华学校校长杨忠南进行座谈交流。

杨忠南首先对华师深圳校友会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通过短视频介绍了深外龙的发展与办学情况。龙华学校办校四年来,通过“名校+新校”打造学校的品牌与名片,2021年学校工作各项指标全线“飚红”——首届中考A+、平均分排在全区的前列。学校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7人,从市内外选调优秀教师21人,学校集聚后备力量,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全国重点高校、海外高校选拔了充满活力、各有所长的应届毕业生。

陈俊萍指出,华南师范大学深圳校友会历经二十余载,一直积极发挥平台枢纽作用,致力于强化历届校友之间的联络与互动,此行亦希望进一步深化校友会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杨忠南感谢余彬生、陈俊萍一行的关爱与支持,并期待与校友会之间建立更深的联系,如建立华南师范大学实习基地,学校人才与专家资源对接,华师深圳校友会活动基地等方式。

华师深圳校友会会长陈俊萍一行赴盐田乒乓球协会交流

6月15日下午,华师深圳校友会会长陈俊萍、顾问龙庆祥、校友翁奕森一行赴盐田区全民乒乓球协会(简称“盐田乒协”),与盐田乒协陈必飞会长、袁智俊书记、邬东霞秘书长等交流,双方以球会友,并对关于举办“华南师大深圳乒乓球俱乐部”首场赛事活动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期间,盐田党校黄维钦校友、张碧霞校友以及甄祖亮校友陪同参与。

陈必飞对华师深圳校友会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向大家介绍了盐田乒协的发展历程与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会全力支持校友会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盐田乒协的场馆可以作为俱乐部的主要活动场地。陈俊萍指出,华师深圳校友会近年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校友连接到一起,其中篮球、羽毛球、户外运动等体育项目均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同样,乒乓球作为深受校友喜爱的国民运动,一旦被组织起来,必然为在深的校友们提供新的交流平台,迸发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座谈交流结束后,华师校友们与盐田乒协的球友们进行了球技的切磋,在“你来我往”的球台上感受国球的魅力。

国学传承谁与共,七弦一响梦齐飞

6月3日,我校惠州校友分会理事邱晴所创办的“紫竹古琴馆”(九村馆),举行“广东教育学会国学专业委员会惠州工作站”“博罗县音乐家协会创作交流基地”挂牌仪式,惠州校友分会会长陈优生、副秘书长陈晓红应邀参加了活动。出席本次仪式的嘉宾还有惠州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会长肖红、惠州科协党组书记易康、博罗县文联主席刘剑烽、博罗县社科联主席陈耀洪、博罗县妇联主席刘淑莹、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郑国岱、博罗县音乐家协会主席李雷、罗阳街道办副主任王彬兰、博罗县文联秘书长安礼德、博罗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温西婷、惠州报业传媒集团超网新媒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贤、惠集读书社社长林卫锋、惠州诗词楹联学会诗教部部长曾艳梅、惠州诗联理事胡桂生等。

郑国岱发表讲话。他在祝贺惠州国学工作站成立的同时,也对惠州工作站的日常规范运作提出宝贵建议,支持和鼓励紫竹古琴馆以弘扬国琴为己任。广东教育学会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将以惠州工作站成立为重要节点,导入优质国学资源,与紫竹古琴馆一同致力于国学文化研究,向社会大众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特邀嘉宾肖红高度认可紫竹古琴馆在传播推广传统音乐文化上的努力,勉励紫竹古琴馆砥砺共进,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陈优生代表分会作重要讲话,他指出,邱晴校友自小学习古琴古筝,师从名家,并将古琴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推动了惠州与周边城市古琴文化的传播。同时,她关心与支持校友分会的发展与各项活动,提供无私帮助,是个非常热心的校友代表。随后,各位嘉宾为“广东教育学会国学专业委员会惠州工作站”和“博罗县音乐家协会创作交流基地”进行了揭牌仪式。

邱晴表示,非常感谢有关文化部门与华师惠州校友分会对紫竹古琴馆的支持与帮助,她希望紫竹古琴馆同仁齐心协力,奋发有为,一起为惠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为国学传承发展而不懈努力。

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暨高校文化联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圆满举办

6月19日下午,惠州高校校友之家发起“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暨高校文化联展”公益活动。我校校友会惠州分会会长陈优生,常务副会长李嘉辉及秘书处陈晓红、卢素兴、陈滢、李晓怡等人参与本次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西安交通大学惠州校友会会长高孝先;兰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惠州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等大学校办或者招生办老师;16所高校校友会校友代表;现场观摩助阵的兄弟院校代表等。 活动由刘文星主持。 

陈优生为活动致辞,他首先对所有参与活动的16家高校校友会和严密组织本次活动的读者文化园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活动除了给考生和家长提供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服务,更加要注重宣传母校精神与文化,维护母校社会形象与声誉。他对应届高考生提出了一个理念:选择比勤奋更重要。同时寄语:大学生绝不是人们所说的“大龄中学生”,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摆脱中学生的“印记”,跳出中学生的“硬壳”,做好准备填好志愿,准备适应大学生活。

我校优秀校友蒋晖,带来《七分考,三分报,选好志愿少走四年弯路》专题讲座。他从今年高考考生基本情况入手,从做好升学规划、填好高考志愿、选好院校专业三个角度深入浅出分析,对考生高考志愿填报中热点问题进行干货分享,避免考生和家长走入志愿填报误区。讲座现场,所有家长与考生全神贯注,深受启发。 

“七一”献礼,龙门校友献爱心

6月22日,龙门县教育局路景伦、龙门农商银行陈滢与广东汇和律师事务所张泽鹏等华师惠州龙门校友在社区谢俊君主任的带领下,一起到龙门城南社区看望老人,送上华师龙门校友的一份爱心,为“七一”献上一份薄礼。本次活动由张泽鹏牵针引线,龙门党校梁诚栋校友、龙门中学李诗慧校友、龚丽欢校友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路景伦一行人分别看望了五保户黄广明老人和谢谦和老人,给老人带来了油、米、面、水果,并送给每位老人一个小小的利是,表达了华师校友对老人的尊敬和关爱。两位老人对华师校友的“送温暖”既惊奇又感动,黄广明老人激动地抚摸抚摸陈滢校友身上的华师校徽,然后紧握其手,以朴素的言语激动地说出一句:“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送来那么多东西!太感激华南师范大学的校友们了!”

华师龙门校友秉承“艰苦奋斗、求实创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华师校训,大家常聚常聊、团结一心,充分发扬惠州校友分会“团结校友、服务校友、贡献爱心”的精神,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华师江门校友分会执行会长区健强一行赴江门省实学校交流

6月26日下午,经华师校友办王伟民主任指导,受华师校友、省实江门学校常务副校长黄燕文邀请,华师江门校友分会全体理事及校友会羽毛球队部分代表在执行会长区健强的带领下,前往江门省实学校参观、学习、座谈交流。

黄燕文对华师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汇报了学校目前的办学情况和办学以来取得的成绩。同时,对华师江门校友分会对江门省实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区健强对江门省实学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行的校友代表也就学校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我院举行日语专业校友会奖学金捐赠仪式暨2022年日语专业奖学金颁奖仪式

来源/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6月10日,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在文科楼832室举行日语专业校友会奖学金捐赠仪式暨2022年日语专业奖学金颁奖仪式、日语专业校友交流会。出席活动的人员有:校友会日语分会常务副会长莫敏燕、常务副会长丁琳、秘书长王璇、理事韦燕娜、副秘书长刘玉娟;学校校友办基金办副主任吴小绒,日语分会顾问孙耀珠,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雁南,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彦敏,以及1-3年级部分日语专业本科生。活动由陈彦敏主持。

吴小绒与莫敏燕分别代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日语校友会,上台共举捐赠牌。随后,莫敏燕、丁琳、孙耀珠分别为2022年日语专业校友会奖学金和高木奖学金获奖学生颁奖,予以祝贺,并一同合影留念。

王璇向与会的学生介绍日语校友会的情况,她指出,日语校友会积极组织校友开展校内外各种交流活动,增进校友间的情谊,并通过组建包括在校生在内的微信群、创建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方式介绍校友会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分享就业信息,关心在校学生。王璇呼吁在场日语专业学生积极加入校友微信群,参加校友会活动,多向师兄师姐请教,共同促进校友会和个人的发展。

莫敏燕向与会学生分享从业以来的心得体会。她借故事向学生分享有关生涯规划、职场待人处事等方面的经验与智慧,勉励学生要认识自己、了解内心真正的需求,而非随波逐流。此外,现场还设置了问答环节,在场学生积极向校友提问,孙耀珠和莫敏燕分别就学生的提问作出回答。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温暖有爱。

鱼类科研薪火相传,征途漫漫奋斗不止 ——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二十周年暨建系七十周年周末校友茶座

5月28日下午,生科院邀请了鱼类研究室的部分校友回校茶叙。阳成伟院长、林伟涛书记、张育副书记、叶剑敏教授、丁雪娟教授、赵俊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

张育谈到学院今年喜逢院庆,希望校友们能群策群力助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赵俊谈到水产学科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校友,可以择机邀请这些校友一起回母校看看,希望校友们能和学校多一点联系,多一点沟通,多提意见和建议。叶剑敏在院领导和校友的聊天过程中适时地为各位校友介绍目前我校水产专业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与各位校友交流水产学科的发展。

陈文原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现退休),曾为我校的"鲫鱼种质创新研发产学研基地"揭牌。他充分肯定了华南师范大学为水产行业人才培养的贡献,建议院庆从华师水产品种引进历史方面入手叙述学科发展历程。林蠡现为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水产学会理事长,广州市水产病害与水禽养殖重点实验室主任。他思考了专业和学科的关系,要先搞专业,招老师,培养学生,后面再做研究,设硕士点、博士点,这样学科才能发展起来。李文卫任广州市花都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他始终将工作放到一线,解决渔农急难愁盼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获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张海发现任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硕士生导师。他表示自己继承了生科院的专一精神,认真专一地做好海洋渔业这一件事。丁雪娟教授从1993年至今一直在生物系和生科院从事水产动物疾病学及动物寄生虫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她在发言中流露出对这个领域深深的热爱,希望华师的水产专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阳成伟指出,华师现在一校四区,新增汕尾校区,这对水产研究来说,是一个重要机遇。他还指出目前我校水产专业的人才存在有断层现象,所以更要抓紧把握汕尾校区这一机会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发展水产。

最后,学院领导对各位校友出席本次活动表示感谢,希望未来学院与校友之间继续保持紧密联系,为生命科学学院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

校友茶叙 ,欢声笑语 ——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二十周年暨建系七十周年周末校友茶座活动

5月29日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蔡文德校友、李水生校友、罗万帆校友、刘晖校友、袁少雄校友、吴慧聪校友、钟音校友等自发回校看望母院教师,听闻校友回家,学院特在107会议室设校友茶座,敞开大门,欢迎校友回家茶叙。期间,张育副书记、黄儒强副院长、洪玉珊主任、陈诗佳老师出席了本次茶叙活动。

本次回校校友为生科院第一届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校友,生物工程系的老师们对他们的记忆犹新,大家见面分外亲切,茶叙甚欢。张育热烈欢迎各位校友回母校、母院,对校友主动回校表示欣喜与欢迎,她介绍了我院的院史院情,从我院三次搬迁的历史,学生人数的增加,占地面积的增多,讲到我院具有第二外语系和第二体育系的美称以及第二中文系的雅称。洪玉珊给各位校友介绍了生科院教师队伍的变化。

罗万帆在广州公安系统工作,主要负责防疫工作,他谈到当时学过的生物专业知识跟现在的卫生防疫工作完全契合,能够结合专业做好工作,非常值得开心。袁少雄目前是在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工作,他本科、硕士在生科院期间学习了系统、扎实的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工作时与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学、遥感结合在一起,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在工作中非常有帮助。李水生表示,周末校友茶座活动办得非常好,很有意义。蔡文德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他提到学院的学生干部经历给予了自己很大的锻炼机会。刘晖所从事的工作与曾经的专业有一定的联系,这让他觉得学有所用,不负曾经的专业选择。

黄儒强带来了两个好消息:一是我院申请获批了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医药工程专业硕士点,二是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也跃升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最后学院老师携各位校友拍照留念。

“生科人,生科情” ——生命科学学院中山校友座谈会

6月22日下午,林伟涛书记、阳成伟院长、分管校友会工作的张育副书记以及校友会筹备小组周云龙教授、秘书陈诗佳老师前往中山校友会,受到吴文杰、冯志军、吴文伟、陈少芳、苏文昌等中山校友们的热情欢迎。通过参观中山校友企业,了解校友创业情况,召开中山校友座谈会,增进生科院与校友间,校友与校友间的沟通和感情联系,并在联谊的基础上凝聚生科人力量,搭建校友交流平台,成立了中山校友联络站,民主推选了联络负责人:何彩霞、陈少芳、杨巧红。联系人将致力于经常性联系中山校友,推动校友协同合作,支持校友事业共赢发展,为学院发展助力。

座谈会由陈少芳主持。会议上,林伟涛表达了学院对各地校友的牵挂。值院庆之机,学院首站到中山,牵头促进中山校友联络站的架构组建。阳成伟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和新变化,充分肯定了广大生科校友在工作岗位上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周云龙深情表达了建设一个“生科校友之家”的梦想,给校友一个心系母院回校交流情谊、师生互动的精神家园。校友代表吴文伟、何彩霞、梁朝文、张莹昕等分别作为老中青的代表做了主题发言。

通过座谈交流,母院希望中山校友企业、单位与母院深入开展合作,促进华师生科元素与中山校友企业优势结合,母院将非常乐于主动对接校友高质量发展需求,不断增强校友全面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校友协同合作,支持校友事业共赢发展。

附:校友秩年返校活动,是学校暑假期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欢迎广大校友常回母校,重游故地,追忆青春,母校已为校友的返校做好了准备。长按识别二维码,查阅“2022年暑期校友返校活动预约指引”。

部分图文来源 :各校友分会及院系宣传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73年高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