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天平怎么读数八上若测力计指针在两线中央就加读什么

  物理是中考一门重要学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给大家物理的学习带来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1

  一、伽利略斜面实验

  1、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2、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相等的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笛卡儿对伽利略推理结论的补充:物体如果不受力,运动方向也不会改变。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②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没有受到力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对它的作用,这是理想情况;二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可以不计,那么物体在水平面上将不受外力作用。

  ④“总保持”是指“原来是怎样,后来仍然是这样”,如:原来是静止的,后来仍然是静止的;原来是运动的,后来以最后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理解要点:“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是指不受到力的作用时的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不是一种力。只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因此不能理解为“受到惯性作用”。

  4、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性质,不管物体是否受到外力。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所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惯性和惯性定律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才使得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遵循惯性定律所指出的运动规律。

  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6、惯性现象解释三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②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它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③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最后表述出现什么现象。

  7、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跑步到终点时人不能立即停下;紧急刹车后,车不能立即停下,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①把松动的锤头套紧;

  ②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衣服上的尘土拍掉;

  ③用铁锹往车上装土时,土会沿着铁锹运动的方向抛到车上;

  ④把盆里的水泼掉;

  ⑤跳远时,要先助跑;

  ⑥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把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

  ⑦火车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

  ⑧洗衣机的甩干桶高速转动时可以把湿衣服甩干;

  ⑨把足球踢入球门。

  9、惯性的危害及措施

  危害:主要是一些交通工具,速度比较快,迅速刹车、拐弯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容易造成事故。

  措施: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车辆行使要保持车距;限速;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篇2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②颌骨、头骨→听觉神经→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沸水的温度――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340m/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天平怎么读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