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木炭在臭氧中燃烧会在氧气中点燃?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呢?感兴趣的同学们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归纳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②碱+酸→盐+水;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3)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推导并求出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将化学方程式配平为止。

  (1)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2)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

  (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1)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2)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必背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5、氢气还原氧化铜:H...

  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点自己过吗,初三就要面临毕业了。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初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或气体或沉淀,反应物必须能溶于水或酸

  2.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

  金属要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氢的前面,酸必须是盐酸或稀硫酸,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否则会产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

  3.金属与【可溶性】盐反应条件

  金属不能是钾、钙、钠等活泼金属,它们将先与水反应生成碱,不会先与盐反应

  4.常见的颜色与状态

  铜离子蓝色,亚铁离子【浅】绿色,铁离子黄色,氧化铜黑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铁红褐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氢气火焰淡蓝色(天蓝色),碳酸钠白色固体粉末,氢氧化钙白色固体粉末

  检验物质时,常用的物理性质有: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导电性 磁性等

  除气体杂质:用固体或液体

  例: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氢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变为氯化银沉淀)或【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掉氯化氢产生二氧化碳)去除

  例:氯化钠中有碳酸钙,可加水溶解,过滤后蒸发结晶;铜粉中有锌粉,可用铜盐溶液(置换)或酸(反应);氧化铜中有碳粉,可直接灼烧(C变为CO2)

  除液体杂质:将杂质转化为水或气体或沉淀

  例:氯化钠溶液中有硫酸铜,可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是沉淀)

  6.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2.〔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检验氢氧根离子时先除去碳酸根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钡盐或钙盐,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除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不变红则全部变质。

  7.除去氢氧化钠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过滤,取滤液即可。贴士:适量是指恰好完全反应,要做到很难,说说很简单…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或碳酸钡。

  拓展阅读: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主要包括了物态变化、声学知识、光学知识、电磁学知识、力学知识等等内容。

  1、物态变化是最先学些的,主要讲述了自然界中的固态、气态、液态等变化的基本知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2、物理学学习了一些光学的知识,包括光的直射、广德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光照的这些特质组成了日常的日食、影子、月食等等现象,一些透视镜可以聚光和散光从而制成凹凸镜。

  3、声学部分主要学习包括声音的产生特色以及分类和应用。包括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

  临近期末考试,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复习一下课文重点知识,出国留学网整理了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用。

九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

  第1课 沁园春 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  分fèn外  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 惟:只。(2) 须晴日 须:等到。

  (3) 略输文采 输:差、失。 (4) 俱往矣 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 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田圃pǔ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 星星变奏曲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 外国诗两首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九年级思想品德或者叫做政治,期末要进行复习的都看过来,出国留学网整理了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全册知识点归纳,欢迎收藏,希望对你学习有帮助。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产生、表现、来源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有关常见角色的主要责任与责任来源是什么?

  (1)父母亲: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责任来源:法律的规定、传统习俗、道德原则

  (2)学生:责任是认真学习。责任来源:分配的任务、法律的规定

  (3)警察: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责任来源: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

  (4)医生:责任是治病救人。责任来源: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道德原则等

  4.作为中学生,我们时常扮演的角色与责任分别有哪些?(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作为子女,孝敬父母;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作为陌生人,扶危济困;作为普通公民,遵守法纪,爱国忧民;作为社会成员,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5.谁在对我负责?自己对自己负责。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意义及表现?

  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表现:(怎样做才是对自己负责)(1)做好自己的事情;(2)约定守时;(3)信守诚信;(4)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

  6.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为什么要具有责任感?P11)

  1.责任=代价+回报其中,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分别是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出国留学网整理了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对你学习有帮助。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燃烧: 11. 甲烷燃烧

  12. 酒精燃烧: 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过氧化氢分解: 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6.生石灰溶于水: 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8.镁燃烧: 19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 21. 镁还原氧化铜

  23. 碳充分燃烧: 24.木炭还原氧化铜:

  25. 焦炭还原氧化铁:

  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34. 锌和稀盐酸 35. 铁和稀盐酸

  36.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 :氢气、一氧...

  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出国留学网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欢迎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既能学好初三内容又能提高中考成绩,大家一定要记住,整理知识,总结规律,出国留学网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初三英语语法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参考。

  一、 名词的分类:根据用法,名词可以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类。

  1.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的区别。需要掌握规则名词的复数形式的构成。

  *以y结尾的专有名词,或元音字母+y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变复数:

  * 以o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3)以s结尾,仍为单数的名词,如:

  b. news 是不可数名词。

  d. 以复数形式出现的书名,剧名,报纸,杂志名,也可视为单数。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

  4) 表示由两部分构成的东西,如:glasses (眼镜)...

  语文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对这一年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巩固,下面小编整理了初三语文知识点:解释词语,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 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8)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 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10)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11)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12)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13) 看不起。鄙夷

  (14)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1)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22)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23) 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素材

  (24)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5)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26)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7)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8)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9)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0)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31)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32)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3)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4) 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5) 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36)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37)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38) 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取:这里有"赶"的意思。

  (39) 这干系须是俺的 干系:责任。

  (40) 且睡了,却理会 却:且。

  (41) 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 兀自:尚且,还。

  (42) 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

1.1.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 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

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现象:生成可燃烧气体

1.2. 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3. 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 2Hg+ O2 ↑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 Cu + 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23、氢气还原氧化铁:2Fe2O3 + 3H2高温 2Fe + 3H2O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4.1. 碳的化学性质

26、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渐变银白色,同时黑色固体减少,有使纯净的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8、甲烷的形成:3C + 2H2O = CH4+2CO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4.2. 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30、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 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4.3. 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35、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36、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4. 一氧化碳的性质:

3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 Cu + 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

3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2O3 + 3CO高温 2Fe+3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

6.1. 金属与氧气反应:

4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备注:Fe在置换反应中只能生成亚铁,即Fe2+

58、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Ag(NO3)2 = Cu(NO3)2 + Ag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

6.4. 金属铁的冶炼原理:

59、3CO+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62、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7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现象:白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2、硝酸银与稀盐酸反应:HCl+AgNO3 = AgCl↓+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75、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83、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可用于检验氯离子

92、Ca(HCO3) △ CaCO3↓ + CO2↑ + 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的气体生成

93、Fe3O4 + 4CO = 3Fe + 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

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12、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

1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氧气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不能(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

1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说明该气体有难溶于水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16、如何用排水法收集教室里的空气?将集气瓶里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拿到教室后,迅速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收集到教室里的空气。

17、药品的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取用时不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18、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取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的药品用镊子。块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放三缓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19、液体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先拿下瓶塞,倒在桌上,防止塞子沾满灰尘,污染瓶内的样品。然后右手拿起瓶子,瓶口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来。液体缓慢地倒入试管。然后,立即盖紧瓶盖,防止挥发污染空气或变质。将瓶子放回原处,注意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留下来腐蚀标签。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应保持竖直悬空。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公共用的滴管用时冲洗,用完后也要用水冲洗。

(1)为减小误差,要根据所取液体体积与量筒的量程接近的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2)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要先慢慢倒入液体至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3)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位置上,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视线偏低),则读数偏小。如果俯视(视线偏高),则读数偏大。量筒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2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应用湿抹布扑盖。

2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液体时:1、酒精不超过灯体容积的2/3;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3、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与桌面倾斜成约450角;4、用试管夹夹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5、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反向,防止喷出伤人;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防止试管炸裂。7、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1)左B中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内应有气泡产生;把手移开,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2)右B关于有长颈漏斗的制气装置,一般可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从长颈漏斗加水,如果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且液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右C装置的优点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右C装置反应停止的原理:将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24、判别仪器干净方法: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5、称量物质的质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再就是称量时不能把砝码和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当砝码与称量物放反时,物质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方程式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

(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2H2O+ O2↑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3、酸+盐→新盐+新酸

4、盐1+盐2→新盐1+新盐2

1.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1)为何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碳、硫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使压强变化不大,水不倒流;为何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铁丝在空气中根本不能燃烧。(2)实验开始时,应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吸收热量,有利于降低温度;吸收生成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3)若实验结果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若实验结果大于1/5,原因可能是 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气体受热逸出。(4)倒流进集气瓶的水为何不能充满整个集气瓶?因为剩余的主要是氮气,红磷燃烧没有消耗氮气。剩余气体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发出 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木炭为何要缓慢伸入集气瓶:避免氧气从瓶口冲出,使木炭充分反应。(2)硫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火焰淡蓝色,在O2中燃烧火焰蓝紫色。在集气瓶底留一些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需留水或铺细沙目的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此实验火柴梗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铁丝为何要绕成螺旋状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凝聚热量,有利于铁丝的持续燃烧。

3. 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

以上实验得到的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1)适用范围:用于 难溶性固体 与 液体 的分离。(2)实验仪器: 铁架台 、 烧杯 、 漏斗 、 玻璃棒 ;实验用品: 滤纸 。(3)操作要点及违反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如果滤纸未贴紧(留有气泡),会造成 过滤速度慢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液会不经滤纸而流下。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面,如果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这边,可能造成滤纸 破损;漏斗下端紧靠 烧杯内壁,如果没有紧靠,过滤变慢,同时可能造成液滴飞溅。(4)问题思考①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过滤过程中能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不能,会造成滤纸破损。②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接液烧杯不干净,接下来如何操作?更换滤纸并清洗仪器,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③过滤后所得的水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说明原因 过滤只是除去了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还有可溶性杂质没有除去 。

5. 蒸馏 的有关知识

(1)蒸馏是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2)实验时应注意:①烧瓶需垫 石棉网 。②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1/3至2/3 。③烧瓶中加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防止液体暴沸 。④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止 液体沸腾直接溅入冷凝管,带入杂质 。⑤冷凝水下进上出的目的是 便于冷水充满冷凝管,有利于水蒸气的冷却 。⑥为什么要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开始馏出的液体有杂质 。

6.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

石棉网的作用是 使烧瓶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烧杯中的冷水的作用是使水蒸气迅速液化,如果撤掉烧杯,试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出现大量水雾。

7.电解水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放出氢气,正极放出 氧气,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2)电解时加入少量硫酸钠,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每两种材料间均用纱布隔开)

(1)图中所用材料的摆放顺序,有一处错误是石英砂与小卵石顺序放反了 。(2)小卵石的作用是 过滤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小卵石 ,需要更换的是膨松棉和 活性炭 。

9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四个实验

(1)实验1的现象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气球先膨胀后收缩。气球的作用是缓冲作用,防止橡胶塞弹开。为何要在锥形瓶底放一些沙子防止锥形瓶炸裂。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平衡。(2)实验2的现象是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Fe 。(3)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否,原因是反应生成的CO2逸出到空气中,未称量。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放到密封装置中进行实验,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4)实验4:镁条燃烧,反应前称量石棉网和镁条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产物质量: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 增加了的氧元素的质量比损失的氧化镁质量大。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 损失的氧化镁质量比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大。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参加反应且未称量的氧气的质量恰好等于损失的氧化镁的质量。

(1)实验一:试管内实验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化学方程式是C+2CuO 高温 2Cu+CO2↑。澄清石灰水处的现象是出现白色浑浊,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反应完毕后,要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为什么要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在纸上观察?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实验二: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是 黑色的固体变红色,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3)实验三:倒了适量水后,旋紧盖子,观察到的现象是矿泉水瓶变扁了,得到此现象的原因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瓶压扁了。(4)实验四: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可用于灭火。

11. 二氧化碳是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探究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H2CO3 。(H2CO3 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H2O==H2CO3 。【实验反思】 (1)通过实验(Ⅰ)(Ⅳ)可验证酸的一点化学性质是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实验(Ⅳ)结束后,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O3== CO2↑+H2O 。

12. 燃烧条件探究和粉尘爆炸实验

(1)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是否燃烧是,左图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烧否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右图水中的白磷为何能燃烧?因为满足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或白磷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2)实验2:该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3)实验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所观察到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对照(对比)法。(4)实验4:蜡烛的作用是引燃面粉,鼓吹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炭在臭氧中燃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