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分为哪六大类有哪些特点?

新媒体有哪些类型,传播方面有什么特征?

新媒体的类型主要有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邮箱、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播客、维客、手机短信、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传播特征是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客户端多样化,比如电脑、手机、短信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

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

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

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

媒体与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

①传播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型,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型。

②主导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变为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

③受众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型,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型。

.百度文库[引用时间]

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

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

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它们之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新的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5.全媒体传播。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图片,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

6.全渠道传播。客户端多样化,比如电脑、手机、短信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

7.全互动传播。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所有用户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并且在事后可以发表评论。

8.去中心化传播。不存在类似于“头版头条”这样的状况,不同受众可以选择出很多主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媒体使新闻多元化。

9.去议程设置传播。信息传播不再是比较固定的用词模式,不同的消息发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语言的习惯进行传播。

10.自净化传播。虽然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负面信息传播面积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会有相关人员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误会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新媒体的四大特征是什么?

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

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这个载体本身具备其价值,加之所传递信息本身的价值,共同完成媒体存在的价值。这个也就是媒体存在价值。即便理念上新形式上新科技进步也具备一定受众,但是媒体成本远高于受众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亦不能形成媒体的有效价值。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新在这里。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更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

比如,分众传媒就是一种新媒体,具备原创性,它之所以可以称为原创是因为它把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

新媒体必须具备影响特定时间内特定区内的人的视觉或听觉反映的因素,从而导致产生相应的结果。网络在90年代中期接入我国,属于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效应,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几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这种效应必然产生特定的结果。

新媒体作为媒体而存在,必须有一定生命力。或长或短必须有其存在期间的价值体现,而这个价值体现的长短,就是生命周期。由于近几年我国媒体的发展迅速,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各类细分性媒体这种细分思维的影响,各种形式的创意嫁接层出不穷。

1. 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

2.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4.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在新媒体时代中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可以自主的参与到传播系统中,交互性较强。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使得海量化的信息以简短精炼的形式得以存贮于平台上,信息传播较为碎片化。

在互联网上,例如百度文库、优酷视频是一种不限地域、行业、年龄等的资源共享平台,用户可以上传和下载互联网资源。新媒体支持很多文件格式而超文本与超链接则使得网民方便快捷的使用网络资源。网民可以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基本上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极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媒体

新媒体三个最重要的特点?

新媒体有全方位的数字化、有互动性、个性化等特点。

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带来数字化传播方式。新媒体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过程,将所有的文本缩减成二进制元编码,并且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分配与储存的过程。

提及新媒体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传统的大众媒介都是单向式传播,但新媒体则突破了单向传播,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新媒体以其新兴技术新兴,特别是互联网,可以连接网上任一用户,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户之间无障碍沟通交流。

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收阅的个人化。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这种新媒体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令信息的传播者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扩展资料:

1. 我国网民数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调查显示,城市网民,尤其是大城市网民是主力军。知识、信息之间的这一鸿沟将会变得更宽而不是更窄。

2. 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网民拥有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此类言论自由随意、导向不明,甚至部分网民热于揭人隐私、制造谣言,而导致偏激和非理性、盲从与冲动。

3. 虚假信息多。目前,网络上频繁出现一些虚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给构建健康文明网络造成了极坏影响。

第1节:的六大特点和应对措施

你如果想在新媒体上做爆款,理所当然地要去研究这个环境下信息是如何被传播的。

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有六大特点:

一. 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我在新媒体行业深耕几年之后,对信息传播最大的感受是: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凶猛,并且很多信息的生命力可能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在社交媒体上,比如林丹出轨、宋冬野吸毒、陈冠希撕逼林志玲等等。这样的消息爆出来的时候信息量铺天盖地,但一天过后,第二天大家已经淡忘了,不去在讨论这个话题了。

从书到报纸、杂志,再到网站论坛,然后是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传播效率越来越高,因此信息像病毒一样蔓延的速度也 越来越快,而高效快速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那如何应对这种现状呢?

1.1 根据你的新媒体定位消费热点;

1.2 借势热点,借力发力。

2. 非热点内容要加快处理效率

我经常听到的新媒体运营人员说:这个不是热点,先不着急着写。然后内容就拖好几天。这样的心态和执行力是做不好新媒体这个岗位的!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任何最新的内容,只要能跟你的定位产生相关性,你都要有责任和义务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用户,哪怕不是热点。

3. 什么是快?案例分析:

我有一个认识的也是做新媒体的朋友开始尝试追热点。热点发生后的第三天早上,他们才推送出相应的内容,然后她竟然问我:为何我这么快速地响应追热点,但是效果还是不好?

我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后来我一想那对它来说可能是已经挺快的,因为以前它是做杂志的。杂志追热点的周期是一个月,而现在她缩短到三天了,她自我感觉很快。

那什么叫真正的快?是王宝强凌晨爆出消息后,你马上凌晨起床准备稿子,文章在早上一大早就推送出去。是罗辑思维跨年演讲在凌晨结束后,我们马上就推送了演讲精华整理。第二天早上你起床的时候我们的文章已经到10W+的阅读量了。这才叫快!

二. 双向的互动性传播

强互动性信息的传播从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互动性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互动性几乎为零。在传统媒体工作过过的人会更有体会。比如这个月出了一本杂志,卖了10万份,他们根本不知道这10万用户都是谁,更不知道他们看完打之后对你的内容质量做出了什么评价,用户更喜欢杂志中的哪一篇文章内容,有没有逗你笑,还是把你感动哭了等等。这些他们都不知道,就是因为没有互动性,导致你对用户的反馈几乎一无所知!

然而,社交媒体时代完全变了。一篇文章在公众号上推送出去后,你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受众是哪些群体,看完后的反应是什么,是否受欢迎。喜欢的用户会给你点赞,会给你留言,跟你唠嗑,甚至会分享你的文章给朋友;不喜欢你的用户可能会直接在评论区骂你。用户会对你写的好的地方会表达称赞,对你写的不好的地方会直接指出错误,提出自己的想法等等。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因为这样的双向互动性传播让作者与读者间发生误解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让信息的传播更加高效透明,更加健康。

那我们如何应对如今的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如何发挥这种新特点的优势呢?

1. 要引导用户互动、点赞、评论、分享,这是用户互动的一部分。互动还可以包括投票、回复关键词后台互动、请求用户帮忙分享,也可以像新世相那样让用户成为你的共同行动人,大家一起完成一些事情,这是属于更高级的互动。

2. 要维护互动,即在所有的互动环节里及时给用户反馈,比如我看到有些账号文章推送出来半天了,还没有去选留言,这是不行的。而在留言选出来以后,也不给用户回复,这也是不行的。

3. 要根据用户的互动反馈来调整工作,我们做内容是给用户提供服务的,我们要在这个服务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去感知用户,了解用户需求,最终优化我们的服务。

这是从用户的阅读习惯上来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地去买书、买杂志等等,甚至越来越少地去垂直网站上看一些东西,我们更多的时间在刷朋友圈、刷微博。曾经我们经常买书的时候,你往往是带着特定的阅读需求去读的,这是目的性很强的一个行为。但是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刷微博、刷朋友圈,其实这是一种无目的性的行为。比如我此时此刻拿起手机准备要刷朋友圈十分钟,其实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我完全不知道会看到什么内容,也完全不是带着希望看到什么内容的目的去刷的,一切都是随机的行为,那我们如何应对这种特点?

1. 你的题目要起好,你要保证用户在刷朋友圈、刷微博的时候几秒钟内能吸引用户眼球并让你采取点击的行动。

2. 你的选题要有吸引力,开头要写好,在用户阅读目的性不强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争夺用户注意力和时间的良机,最好给用户一个必须停下来看看你文章的理由。

从坐在沙发上的是长阅读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短阅读。

以前我们的阅读场景都是坐在书桌前、沙发上、图书馆里、在办公室里,人的状态是相对静止的,阅读时间相对有保证的,注意力相对集中。

但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我们的阅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可能是在公交车上、地铁上、蹲在马桶上刷文章,阅读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注意力是随时都可能被转移的,那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新的特点?

我们从阅读体验上下手!阅读体验在今天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1. 文章的排版很重要!要美,要看得舒服。阅读界面要简洁,有调理,减少用户碎片化阅读的压力;

2. 文字的流畅度更加重要,这关系到文章的读完率;

3. 要增强文章的逻辑性,逻辑性是能帮助你加强锁定用户注意力的能力;

4. 学会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吸引人的信息呈现形式;

5. 要保证文章的信息量和信息密度,要去掉各种废话和无用信息。

五. 众媒时代,人人皆媒体的时代

这个新时代已经来临,传统媒体正在瓦解。在众媒时代,我们每个人既是内容生产者,也是传播者,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媒体,同时又在消费其他人生产的内容。

那在这种生产和传播结构更复杂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 让用户参与到你的内容生产环节。微博、朋友圈就是典型的让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而你运营公众号也应该让更多的用户参与你的内容生产。比如有一些公众号,它的大量内容都是由用户生产出来的。你作为一个新媒体运营只需要为用户提供选题和内容规范,最后你完成筛选、整理、加工,做成文章推送即可。

2. 让用户参与你的内容分发,你要鼓励他们在微博上、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去分享你的内容。如今一个普通用户的微信好友都有可能是上千人,几千人,如果你的内容能够被更多的用户去分享、转发,那么你的文章就可能会像新世相的文章一样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时代的传播特点。

各个新媒体大号对新媒体未来发展的预测都有一个共识:不社交无媒体!也就是说没有社交关系的依托或者不能帮助社交的媒体都不再是媒体,没有社交属性的内容几乎是无法被传播和交换的!

想想你自己发朋友圈的时候是不是越来越谨慎?你发的不是你想发的,而是你想让朋友看到的。你展示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想塑造成为的那个人。

你分享的不仅是你觉得有趣有用的,而且更多的是你觉得大家会感兴趣、有用的,那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新的特点?就是将你的内容注入社交属性,那你的内容是否能够帮助用户表达观点、展示自我、寻找谈资、帮助别人等等。如果你的文章能被用户当社交币来用,那你的文章一定能在朋友圈广泛传播,某种程度上你充分了解用户的社交需求后,你就掌握了全部的秘密。

以上就是整个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6大特点,以及相应的应对方法。

这六大特点没有先后之分,没有谁更重要,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之间都有很强的关联性,你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反过来再去指导你的实践,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直到你吃透传播的本质,做出更多的爆款内容。

报纸是基于印刷术而出现的纸质媒体,广播是基于无线电传播技术发明的声音媒体,电视是在电信通信和卫星传播技术基础上发明出的电视媒体,新媒体则是在网络技术和智能终端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兴媒体。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依赖于新的媒介技术,每一种媒体都会表现出其所基于的媒介的特性。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大众传媒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大众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作为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受众使用它们的机会和可能较小,通常是以受众的身份单向地接受信息,大众传媒以传播者的形态自居。然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用户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上获取各种新闻消息,例如,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社会热点等了解时下的热门话题,而且还可以在社交应用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分享自己的所得感悟。一改过去单一的信息接受角色,成为传播者和接受者双重身份,这使得传播者的形态从传统大众传媒走入寻常百姓家,传播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

此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弱化与泛化,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并且二者之间的身份可以随时相互转化:受众接收到传播者信息后可以利用新媒体及时对消息进行转发,进而转化为新的传播者;原来的传播者通过类似的形式接收到其他传播者转化来的信息,进而转化为新的受众,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形成循环互动。


2、及时互动和共享信息

伴随着新兴媒介技术的推陈出新,用户获取和传播信息变得更加便利。一方面,用户不仅可以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快速获取各类新闻信息,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另一方面,用户通过这个新兴的社交网络,还可以直接对新闻信息发表个人的观点和评价,参与到事件的讨论当中,行使公民的言论权利,而不再是传统大众传媒环境下单向的信息接受者,而这也是新媒体最大的特色。

此外,新媒体对于受众来说,还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全世界的网络都可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海量信息数据库。而超链接技术更是将这些海量信息有效融合在一起,新媒体的开放、共享程度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媒体。受众能够将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与其他用户共享。例如,百度文库是提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开放平台,用户可以在百度文库在线阅读或自由下载论文、专业资料,课件,试题或各类公文模板等,而这些文档也都是网友上传提供的。

3、即时、实时、全时传播

新媒体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通过社交网络将亿万用户连接起来,使信息获取和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不仅用户通过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热点,同时,新兴的移动社交应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媒介更是可以将用户分享的内容第一时间发布出去,让信息直达受众,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真正实现了麦克卢汉寓言的“地球村”。

不仅如此,伴随着近年来兴起的移动社交应用及视频直播的发展,受众更是直接被带到了事件现场,实现了事件进展、传播者发布信息及受众接受三项同步进行。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大为增强,典型表现就是微博的兴起,许多突发事件都是通过微博爆料出来的。用户在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发表自己的评论。

传统大众传媒环境下,受众往往是匿名的、广泛的群体,传统媒体对受众进行单向度的“同质化传播”。传播节目内容试图涵盖所有受众,因而受众的个人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多样化使得受众的细分化趋势加深,受众的地位与个性凸显。新媒体能够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和服务。

与此同此,网络市场上的公司、服务商也开始进一步对受众进行细分,向不同属性的群体分别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为受众异质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提高了传播的专业性、精准度和有效性。在受众主导传播的局面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更高的自由度,新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有利于满足受众的需求。

诚如美国西北大学媒介研究所学者詹姆斯·韦伯特所言,“媒介融合,不是强调技术,不是强调产品,而是强调对用户特定需求的满足”。例如,苹果手机提供的一项基于GPS定位技术的新应用NNAP能够提供更加随时随地的服务,不同地区的不同用户可以享用不同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正在对不同的个体实现最大限度的延伸。

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很多优点,能够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常,这种个性化体现在细节设计之中。当前,包括SNS网站、博客、微博在内的社交网络媒体都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主页设计、页面排版、好友管理、图片视频分享等。对于用户而言,他们不仅拥有信息的选择权,还拥有信息的控制权,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方式创作信息内容,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利用各种搜索引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所关注的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寻找自己的“朋友圈”,如BS论坛、QQ群、微信等。

5、海量信息及内农碎片化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扩大了传播主体,而且带来了海量的传播信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分享内容,信息的表现在形式上也更为丰富多样,新媒体能够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带给用户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

内容碎片化也可以叫作“微内容”,它们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时代,网络应用大致经历了由BBS到博客、QQ空间到人人再到微博、微信的转变。受到社交网络演变的影响,人们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长度逐渐降低,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进而产生信息缺乏深度、逻辑性等问题,影响着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习惯的养成。信息内容的碎片化折射出当下现代人生活的压力及其导致的媒介内容的浅薄化、娱乐化问题的出现。再加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权利的全民化,新媒体平台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更是趋于海量化,呈现出碎片化信息爆炸的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媒体分为哪六大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