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的区别与水解有何区别?

糖的水解化学方程式: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的生物水解在转化酶作用下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糖的水解指双糖或者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的反应,人体代谢及生物发酵中常有。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英语:carbohydrate或saccharide),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广布自然界。

人体代谢、生物发酵中有的反应

化学术语,指双糖或者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的反应。人体代谢及生物发酵中常有。

中文名糖类水解外文名Carbohydrate hydrolysis类型化学术语结果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

双糖 多糖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

几种二糖的水解:一分子麦芽糖水解成为两分子葡萄糖;

一分子蔗糖水解成为一分子果糖,一分子葡萄糖;

一分子乳糖水解成为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半乳糖

在强迫水解过程中,加热体系,促进TiCl4水解的进一步进行, [Ti((OH)nCl6-n]2-发生进一步的水解,生成钛羟基络合物,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

发生的主要水解反应就是这两个,其中有络合物的知识,在高中阶段没有做特别要求,把它当成一个基团即可.

气相氧化法用干燥的氧气在923K-1023K进行气相氧化:TiCl4+O2=TiO2+2Cl2硫酸法首先用磨细的钛铁矿和硫酸(浓度≥80%,温度343K-353K)在不断通入空气并且搅拌的条件下反应,制得可溶性硫酸盐:FeTiO3+H2SO4=TiOSO4+FeSO4+2H2O由于这一反应是放热的,反应剧烈时温度可达473K。

制取二氧化钛时,关键点一步是使钛液水解TiOSO4+2H2O=TiO2·H2O↓+H2SO4钛液的浓度、酸度‘温度都会影响水解反应的进行,浓度越小,酸度越小,温度越高,反应越容易发生。为了升高温度,反应常常在加压的情况下进行,这样也可以使沉淀颗粒比较紧密,让产品有更好的物理性能。

制取二氧化钛时钛含量的测定测定时首先往钛液中加铝片,把Ti(IV)还原为Ti3+,Ti3+的还原能力比Sn2+强,它可以还原Fe3+。

因此测定时用KSCN做指示剂,用标准Fe3+溶液滴定Ti3+的含量。

滴定时,Fe3+离子稍微一过量,就生成血红色[FeSCN]2+,此时到达滴定终点。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俗称涤纶树脂。

它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或以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酯化先合成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然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制得。

酸性水解 用酸催化水解进行PET循环利用,采用浓硫酸(浓度>14.5 mol/L)作催化剂,在85~90℃、常压下水解5 min后,用冷水稀释产物,然后加NaOH溶液至pH=11。

此时体系由乙二醇、TPA的钠盐和Na2SO4水溶液及不溶性杂质组成。

过滤,将滤液酸化至pH=1~3,析出固态TPA,再过滤、洗涤得到纯度>99%的TPA。

碱性水解 碱性水解分两步进行,先把PET解聚为对苯二甲酸盐和乙二醇,然后再加入酸洗,最终得到TPA和盐。

用弱碱NH4OH在200℃下水解PET ,解聚产物为TPA铵盐溶液,滤液经酸化、精制后获得纯度高达99%的TPA产品。

试验表明,在200℃下经过30min后, PET发生显著水解反应,并随反应温度升高

水解反应又是加成反应。

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氢原子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取代,也称溴乙烷的水解反映: c2H5Br+NaoH→C2H5OH+NABr(条件是加热水)还有选修5的课本62页乙酸乙酯的水解:(注意可逆)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条件加热水)

可逆卤化物的水解通常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作水解剂,反应通式如下:R—X+NaOH-—→R— OH+NaX-Ar—X+2NaOH—→Ar—ONa+NaX+H2O式中R、Ar、X分别表示烷基、芳基、卤素。

脂链上的卤素一般比较活泼,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水解,如从氯苄制苯甲醇;芳环上的卤素被邻位或对位硝基活化时,水解较易进行,如从对硝基氯苯制对硝基酚钠。主要就这些吧!!!

我们高中所学的水解反应包括了三个大类

酯,卤代烃,和蛋白质糖类的水解。

酯的水解是酯类物质在水的参与下与水发生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酯基中化学键断裂后,水中的羟基取代在原本为醇的部分,氢取代在原本为羧酸的部分,所以属取代反应。

卤代烃的水解是水中的羟基将卤原子取代,生成醇和卤化氢,属取代反应。

蛋白质和糖类,这里举蛋白质。糖类老师没具体讲过

蛋白质水解,是在水的参与下,中肽键断裂生成氨基酸,实际上酯的水解类似,只不过生成醇,变成生成某氨了。

总之,水解是取代反应。

水解反应的定义就是物质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又称取代反应。由弱酸根或弱碱离子组成的盐类的水解有两种情况:

① 弱酸根与水中的H+ 结合成弱酸,溶液呈碱性,如乙酸钠的水溶液。

② 弱碱离子与水中的OH- 结合,溶液呈酸性。

物质与水发生的导致水发生分解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取代反应(水解反应)(有机反应)

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无机物在水中分解通常是复分解过程,水分子也被分解,和被水解的物质残片结合形成新物质。

有智慧没知识容易陷入空想,一事无成。有知识没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当做工具使用,用毕即弃。要善用智慧来运用知识,以求合理的表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符号:K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 单位: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2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3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pH试纸—操作玻璃棒蘸取未知液体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

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

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三 、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 ==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 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五、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

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①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一位。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

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4

盐类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盐才水解)

1、盐类水解: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水解的实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破坏水的电离,是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

①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弱都水解,同强显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如:Na2CO3 >NaHCO3)

(1)可逆(与中和反应互逆)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H+促进阴离子水解而抑制阳离子水解;OH-促进阳离子水解而抑制阴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显酸性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5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4、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5、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6、二次电池的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7、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8、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9、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

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燃料)和氧气(氧化剂)。电极反应式为:

10、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11、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

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知识点相关:

判断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或等量关系,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本文就此类问题的教学总结如下。

1.多元弱酸电离的规律

根据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析:如在H3PO4溶液中:c(H+)>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即根据是否水解及溶液酸碱性分析:

越弱越水解,双弱促水解即根据水解程度分析:

如同温度同浓度的NaCN溶液和NaF溶液中,c(CN-)<c(F-);

同温同度浓度的①NH4Cl溶液 ②NH4HCO3溶液中, NH4+浓度关系是①>②。

多元要分步,程度依次减即根据多元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及各步水解程度分析:

显酸酸抑制,显碱碱抑制即根据酸、碱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分析:

如同温同浓度的①NH4Cl溶液 ②NH4HSO4溶液中,NH4+浓度关系是①<②。

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如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着Na+、CO32-、H+、OH、HCO3,它们存在如下关系: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使离子或分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如在0.10mol/LNa2CO3溶液中CO32能水解,故碳元素以CO32、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的守恒关系为:

任何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在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中,有H+(或OH-)转化为其它存在形式的情况存在,但各种存在形式的物质的量总和与OH-(或H+)的物质的量仍保持相等。如在Na2S溶液中,c(OH-)= c(H+)+c(HS-)+ 2c(H2S),该守恒关系也可由上述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两个守恒关系推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冰特斯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