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道社区市怎么没有社区呀

“白血病患者需要维护picc管子,现需定点医院救治”“现由于疫情封控问题,已经快4个月未更换过导尿管了,非常害怕有感染风险”“目前,小区都在封控区内无法外出,我药已经断了近10天了,每天疼痛难熬,现急需止疼药,吗啡也可以”……本轮疫情冲击之下,上海实施了较长时期的大面积封控,市民求医问药遇到了困难。

对此,上海有关部门十分关注。关于就医问题,相关部门4月22日在回答解放日报提问时说道:目前,各区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设立专人专班,开辟就医渠道。急危重症患者,由本人或街镇、居村委联系120救护车转运就诊,如暂时联系不到120救护车,所在街镇应及时安排转运车送至相关医院。各村居委会对放化疗、血透、孕产妇等重点人群需求进行收集,协同各区卫健委确定的医院做好封控区医疗保障工作。

关于用药问题,相关部门答复:健康云的配药渠道开通后,配药人数非常多,配药物流运力相对有限,等候延迟比日常时间要长。有关方面正在全力改进,从技术、运力等多个层面提质扩容,协调邮政车辆参与药品运送“绿色通道”,与药品物流仓库和街镇配送点以“接力”方式向终端运输,以期尽快满足市民的需求。

九派新闻与多位上海疫情期间存在求医问药困难的市民聊了聊,他们在社区、志愿者和医护的帮助下暂时解决了问题,但关于封控之下的未来,依然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1】急需血透的阳性尿毒症患者:通过居委会安排前往医院继续进行治疗

41岁的王伟是一位尿毒症重症患者,血液透析做了二十年,现在“一点小便都没有了”。正常情况下,他每周须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做三次透析。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原因,他的血透断断续续。

4月19日,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两周多以后,医生告诉他已经达到出院标准,可4月17日的核酸检测结果还是待复核,既没显示阳性也没显示阴性。

王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拿不到阴性核酸检测结果,他没办法到往常透析的医院继续治疗。上一次一周没做透析,他出现了神志不清、心痛和吐血。这种痛苦,他实在不想再经历一次。

3月26日,按照原计划,王伟要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做血液透析,可他在这时拿到了核酸检测的阳性报告。这意味着,他无法入院透析,也不敢回家。家中有妻子和近70岁的母亲,他害怕传染给她们,只能回到自己的SUV汽车,开到离家一两公里外、一条少有人经过的死路。

在车里的三天两夜,王伟出现了拉肚子和感冒的症状,伴有低烧。他没办法测体温,约略估计有37°C。居委会工作人员每天将盒饭送到他的车上,等人走,他才敢下车去取。

王伟请求居委会帮忙安排可以为阳性患者做透析的医院,可无论是居委会还是疾控中心,都无法马上帮他找到可以接送的救护车。

3月28日晚,一辆救护车将他送至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他在救护车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被安排进隔离病房。对于他什么时候能做血透的问题,医护未能给一个准确答复。

按照王伟患尿毒症的时间,如果一周未进行透析,可能会因肾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在体内过度聚积,水分也不能顺利地排出体外,进而对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造成严重影响。这时,距离王伟上一次做透析已经过去了一周多,他体内的毒素不断上升,心脏也愈发难受,开始出现神志不清,呕吐物中带有血丝。

直到3月31日,王伟才被转送至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他终于在这里完成了一次血透。

4月19日,当医生告诉王伟可以出院时,他是疑惑的,尽管出院小结上写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CT>35”,可他4月17日的核酸检测结果仍显示为“待复核”。“我入院后做了五次核酸检测,除了4月7日的核酸检测为阴性外,前后四次的核酸检测结果都是待复核。”

曙光医院负责透析的医生说,这样的检测结果无法让王伟入院,即使他达到了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出院标准,但在目前的防疫政策下,曙光医院只认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

该医生说,只要王伟能出示48小时内的阴性核酸报告,就能收治他,先让他在隔离单间进行血透,观察两周后就能正常进行透析。

王伟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商量继续住院治疗,医院要求他办出院后再办入院,后续治疗需全部自费,无法通过医保报销。王伟答应了这个要求,并缴纳了5000元定金。但第二天,医生仍坚持他无法再次入院,并退还5000元。

九派新闻联系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医生,对方表示王伟已经达到出院标准,但她未解释标准是什么,以及王伟在这种情况下出院,如何进行后续治疗。

上海市金山区卫健委工作人员说,如果核酸检测不是阴性,患者可通过居委会联系定点医院。至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出院标准,对方表示具体出院标准需要询问专业医生,“虽然他们医院在我们金山区,但他们是市属医院,我们无权管辖。”

经协商,4月22日上午,王伟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做完一次透析后出院,医院答应为他再做一次核酸检测。4月24日,王伟的核酸检查结果为阴性,之后两周,他将通过居委会安排前往医院继续进行透析治疗。

【2】面临断药危机的精神类疾病患者:热心病友免费送药

因读博压力太大,姜莉去年患上了抑郁症。她用过许多种药物,发现盐酸文法拉辛对自己最有效,其他都不能吃。服用大半年后,姜莉的病情逐渐稳定,医生叮嘱她不要停药,精神类疾病停药容易反复。

4月1日起,姜莉所在的浦西徐汇区开始封控,不能出小区,意味着她无法为自己购买盐酸文法拉辛,但她手里的药已经快吃完了。

盐酸文法拉辛属于处方药,特殊时期想要购买困难重重。

起初,姜莉尝试问过医院,却被告知没有库存。她发现精神卫生中心有货,但需要患者本人到现场挂号购买。无奈之下,被困家中的姜莉只能网上求购,通过云问诊,主治医生给她开了药,由于疫情导致的物流阻断,淘宝和的页面至今还停留在未发货。朋友又试图从苏州给她寄药,因为疫情不能邮寄。她想在健康云上线上购买,最后因为属于精神类药品被退单。

“这个药是不能突然停的,立即停药会出现戒断反应,患者会震颤、手抖,有晕眩的感觉,好像整个人要灵魂出窍。”根据病情,姜莉每日需要服用150mg盐酸文法拉辛,这是最低的剂量,现在,她的手里还剩下两片。她想过,如果实在买不到,就把一片药分成两半吃。即便如此,两片药也只能分成4半,她也只能维持4天。

姜莉把自己的情况反映给社区,但后者并不能给她一个准确回应。好在她加入了一个跑腿小哥微信群,一位热心病友目前不用吃盐酸文法拉辛,愿意把之前剩的药送给她。她想给这位病友发红包表示感谢,对方没要。

姜莉孤身一人在上海,这段时间只能与猫为伴。虽然面临断药危机,但她依然为看到的上海民众互助而感动。

住在同一楼栋的邻居,拥有的生活物资会互相分享;楼里一位70岁的老爷爷带着90多岁的老太太生活,老人不会团购,依赖的只有街道发放的一些基础物资,楼里一位年轻姑娘知道情况后,主动送了他们物资。跑腿小哥听说这两位老人的困难,也主动免费帮他们买东西。看到网上一些关于跑腿小哥的负面新闻,姜莉有些不平,“希望这个群体不要被污名化。”

四月以来的上海,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都面临和姜莉一样的困境。4月18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口排起了长队,人数多达1200多个。精神类药物不能断,但当下物流不够畅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提醒患者可根据相关规定线下配药或请志愿者和社区代为配药。

在市商务委支持下,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互联网医院与、等第三方公司合作,努力拓宽精神药物的配送渠道,并引导市民在互联网医院配药。完成线上流程后,可以由电商平台的外卖小哥送药上门,也可以凭互联网医院生成的取药二维码,到市精神卫生中心走“绿色通道”自行取药。考虑到很多患者不能或不便离开小区,由家属代为取药,院方规定取药时不必使用患者本人的医保卡。

任龙的母亲86岁了,不仅患有焦虑抑郁症,还出现了老年痴呆的症状,病情已经持续七八年,需要吃药来抑制病情发作。

任母日常吃的药叫肉蔻五味丸,是处方药,需要去三甲医院精神疾病科室找医生开药。

犯病时,任母常常一晚上都不睡觉,不认识任何人,还会砸家里的东西。因为担心母亲把家里的厨房点燃,或者伤到自己,家人晚上都要看着她。为了回上海照顾母亲,任龙放弃了在重庆的工作。

正常情况下,这种药是不会缺的。任龙住在浦东,每个月去浦西的医院拿药。现在,浦东封控之后,他无法再继续前往以前的医院购买肉蔻五味丸。

周边的药店和医院,任龙已经问遍了。因为物流封闭,网上问诊开的药物也无法送进来。一番周折之后,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任龙不知道居委会是如何帮忙协调的,但4月22日,母亲的断药危机终于得到了化解。

【3】被互联网落下的老人:社区工作人员对其颇有照顾

周身发冷、颤抖,心跳只有42次每分钟……4月5日,75岁的张卫民自行断药三四天后,身体出现了严重的戒断反应。如果救治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他赶紧拨打120,在爱人的陪同下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紧急治疗。

20天前,张卫民所在的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二村开始封控。他以为跟往常一样,一两个星期就能解封,不曾想一封就是一个多月。“不要说药了,吃的、油这些都没想到会产生危机。”

张卫民罹患神经衰弱导致的头晕和睡眠障碍多年,日常需要服用氯硝西泮片。这种药很便宜,几块钱就能买到100片,十几年来很好地控制了他的病情。

看着家中所剩不多的氯硝西泮,张卫民决定试试不吃,把药留在关键时刻使用。虽然知道停药后身体会出现哪些反应,但当心跳接近40次每分钟时,爱人和他都吓坏了。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里,医生给张卫民注射了一袋氯化钾溶液,开了一些其他药物,而他最需要的氯硝西泮,仍然没能得到解决。由于救护车只接不送,那一天,张卫民和爱人步行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当时的他,身体十分虚弱。

张卫民只能更珍惜手中仅存的几片氯硝西泮,他把一片药掰成两半,每天只吃半片。“半片吃下来有点效果,还可以。”4月18日,家中氯硝西泮消耗殆尽,张卫民只能以剩下的几片阿普唑仑代替,服用后错时睡眠调节。

氯硝西泮属于二类精神药物,互联网医院和线上药房都无权售卖,病人只能到线下有相应资质的医院配药。过去十多年来,张卫民一直通过社区医院拿药。而这一次,疫情封锁导致社区医院的氯硝西泮断货,社区想帮忙也是有心无力。

小区封控后,儿子和孙子孙女也隔离在了家中,考虑到张卫民一家人口较多,社区工作人员在物资配送上对他们颇有照顾。想到基层工作人员既要协助做核酸,又要发物资,每天求助电话不断,张卫民本不忍心向他们提出太多要求,“尽量生活上不去麻烦工作人员,能想办法自己想办法,但除了配药,这个我们实在没办法。”

张卫民曾在网络多次发出求助信息,但75岁的他,对网络的利用也仅限于此。各种志愿者群和繁杂的消息渠道,他甚至无从获知。曾有一个北京号码打给他,询问有没有买到药,对方说会帮忙跟进,只是再无下文。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4月20日。另一位志愿者找到张卫民,得知他至今没有买到药,便帮忙多方打听。该志愿者从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处获悉,医院还有氯硝西泮,需要社区带着本人医保卡来拿药。

得知这一消息后,居委会第一时间取走张卫民的医保卡进行登记。工作人员告诉他,这种药物特殊,可能下周才能拿到。他依然心怀感激,至少,这一次有了一个确定的盼头。4月22日下午,张卫民已从社区工作过人员处顺利取到药。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九派新闻记者 曾宪雯 王佳箐 刘萌 肖洁

成交行情播报 ·全市176个项目成交,均价7675元 面积59720㎡,套数623套 泥城社区二期(二)动迁住宅安置基地成交量最大,均价/天天房展网。
  最近上海政府的动迁力度很大,好像天天都有集中签约,昨天看到报纸登,政府还号召了张江高科、陆家嘴、金桥等国企出资收购了不少外环的房子备做企业的人才公寓,这些房价也远低于市场售价。
  我还是那个观点,明年越远越小越老的房子会跌得很多很快,但只要楼市的商品化方向不变,楼市必然根据不同地段、房型、建筑年代、建造品质走向分流,房价会分化。大家拭目以待吧。

   lz ,不好意思,首先要感谢你提供的数据,
   估算 车库、商用房、厂房、动迁房
  主要还有---配置房----。我是到网上房地产一个个楼盘看的。基本上,低于8000的很多有问题。就是配置房,标注 **五角星**

  作者:我爱3C 回复日期: 10:16:36 
     lz ,不好意思,首先要感谢你提供的数据,
     估算 车库、商用房、厂房、动迁房
    主要还有---配置房----。我是到网上房地产一个个楼盘看的。基本上,低于8000的很多有问题。就是配置房,标注 **五角星**
  原来你是这样算的,到网上房地产一个个看的呀?你厉害的,真肯花心思,我是没那个耐心的,呵呵。你说的对,房价相对某区域市场价明显偏低的多数都是市政配套房,但这类成交不象整体动迁那样套数那么大,很隐蔽,还有那种企业整体收购的更加搞不清在哪些具体楼盘了,价格也远低于市场价。
  鉴于以上种种,我就不费那个心思了,我自己就是筛选出关注区域的一些重点关注楼盘来看的。
  另,蓝莓慕思,不必客气:)

  trisa_zhang,这些数据都是基本成交数据,不深奥的,你只要静下心来肯定能看明白的:)。
  我这里的数据都是一手房数据,至于浦东内环现在似乎没有什么新盘在开呀,大多数都在中环、甚至外环,内环现在都是二手房为主了,这个要看你的预算跟经济承受能力了,浦东内环的二手房现在根据不同楼盘品质基本是在2万左右的。售后老公房会便宜些(估计在都有,要看房龄、地段的),房型也偏小,基本在50-60平间就可以做到2房了,总价对年轻人过渡的话比较容易承受。但要注意那种老房子都是预制板构造的,隔音、抗震差点,且外观一般比较旧,但优点是周边生活配套周全、交通方便。如果是后来造的高层、小高层商品房在内环面积就都比较大了,二手房至少也要70-90平间,且楼盘物业好、新的话房价更高,目前都有,不过二手房都是看房东的,一房一价,要淘的,如果房子在楼盘里的位置不好(靠马路、楼层差、房型差、朝向差)价格就好砍些,还有房东急需资金就会有超低价(比市场价下跌10-15%吧)出现,但需要密切关注的。
  买房合适不合适永远要根据各人的经济实力来考虑,无论牛熊市,你要充分计算好你每月的还贷能力再框定你的总预算来选择合适的房源。年轻人第一次买房子是大事,如果真的需要,那就用心去找,个人觉得至少今年底到明年年中,房子还是可以耐心挑选的,以后的事情没人可以预测,现在政策天天出,如果累加效应出现后,市场走势如何很难讲。所以你能做的只有在出手前想好你能承受的最坏局面。

  为进一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五年以下(含五年)

  smlforward,以后如果看到远低于市场价的超低价请你先拿成交面积除以成交套数分析一下吧——是车库啦。

   成交行情播报 ·全市181个项目成交,均价8666元 面积86551㎡,套数707套 旭辉依云湾小城B块成交量最大,均价6404,面积17911...
   ·宝山26个项目成交,均价6893元 面积26125㎡,套数176套。 旭辉依云湾小城B块成交量最大,均价6404,面积179...
   ·崇明2个项目成交,均价3895元 面积716㎡,套数8套。 海岛星城成交量最大,均价3608,面积683.59,套...
   ·奉贤6个项目成交,均价9917元 面积4561㎡,套数51套。 奉贤现代农业园区1536号地块A区工程成交量最大,均价...
   ·虹口3个项目成交,均价9545元 面积512㎡,套数7套。 海尚逸苑成交量最大,均价6319,面积390.39,套...
   ·黄浦2个项目成交,均价30495元 面积392㎡,套数4套。 上海滩花园一期成交量最大,均价32262,面积362....
   ·嘉定11个项目成交,均价7029元 面积5610㎡,套数44套。 金鹤新城缘圆宝邸成交量最大,均价5598,面积2496...
   ·金山15个项目成交,均价4482元 面积4795㎡,套数42套。 红树林家园成交量最大,均价5216,面积864.56,...
   ·静安1个项目成交,均价10087元 面积37㎡,套数1套。 静安河滨花园成交量最大,均价10087,面积37.82...
   ·闵行19个项目成交,均价10812元 面积6666㎡,套数65套。 浦江丽都成交量最大,均价4380,面积1631.96,...
   ·浦东20个项目成交,均价14085元 面积7572㎡,套数60套。 张江创业源及配套设施一期成交量最大,均价17436,面...
   ·普陀6个项目成交,均价16580元 面积3315㎡,套数27套。 中远两湾城四期成交量最大,均价14862,面积1050...
   ·青浦11个项目成交,均价4537元 面积4315㎡,套数43套。 宜达新居成交量最大,均价2217,面积1713.87,...
   ·松江26个项目成交,均价8336元 面积13130㎡,套数91套。 绿庭尚城成交量最大,均价8543,面积2954.81,...
   ·徐汇2个项目成交,均价19050元 面积729㎡,套数5套。 阳光名苑成交量最大,均价19568,面积699.66,...
   ·杨浦8个项目成交,均价16340元 面积1606㎡,套数17套。 华润置地橡树湾城成交量最大,均价24598,面积718...
   ·闸北4个项目成交,均价6658元 面积2604㎡,套数23套。 盛世馨园成交量最大,均价995,面积1753.83,套...
  12-30 成交面积前5名排名 楼盘名称 区县 面积
  4 金鹤新城缘圆宝邸 嘉定 2496.59
  12-30 成交套数前5名排名 楼盘名称 区县 套数
  1 旭辉依云湾小城... 宝山 90
  2 上海南方国际广... 奉贤 25
  3 绿庭尚城 松江 24
  4 浦江丽都 闵行 21
  5 宜达新居 青浦 17
  12-30 成交均价前5名排名 楼盘名称 区县 均价
  2 上海滩花园一期 黄浦 32263
  3 南郊别墅(六期) 闵行 31238
  浦东成交楼盘序号 楼盘名称 区县 成交套数 成交面积 成交金额(万) 成交均价
  1 张江创业源及配套设施一期 浦东新区 6 6.53 17436

  很多二手房是做低房价的,所以看不出真正的成交价格的说~

  回楼上,看趋势的说
  即使以上数据百分之百准确也都是个案,某日某套价格高低没有代表性,主要看较长一段时间的变化形势。

  自2003年起,上海在浦东、奉贤、青浦、松江、宝山等区规划选址46个大型居住社区新建住宅1亿平方米。如今,已有23个大居基本建成,一处处景观优美、生活便利、共享繁荣的和谐社区,正是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保障房建设推进工作团队以人民为中心,敢为先锋、不断创新的生动实践。请听报道。

  走进青浦新城一站大型居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耳边响起欢快的新疆舞曲,循声来到三楼,叔叔阿姨们正在跟着老师,学民族舞蹈。冬天午后的阳光招进来,隔壁的房间里,居民们或在打乒乓球,或者学太极拳,或者在下象棋……

  [男:相当不错,(经常来打球?)天天来!这里环境很好,管理也好!女:我一个星期来几次咧,开心呀。这里过来到医院也近,现在还办了养老院,蛮好的。]

  2013年,规划面积6.58平方公里的青浦新城一站大型居住社区初步建成,经过8年发展,目前已有居民7.5万人,幼儿园、小学、中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以及刚刚建成的养老院……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的背后,是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不断的跟踪。中心配套管理科科长巢文颖说:

  [假如我住在这里,就是要感同身受,我的孩子要去读书,我进哪个学校?我得去买菜吧,这个菜场离我家多远?菜价是不是便宜?医院,我看病怎么办?我家里有老人,周边有没有好的助餐点,托老所或者老年服务场所?把自己当作大型居住社区居民一份子,去解决他的难点、痛点、堵点。]

  “假如我就住在这里”是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所有人写在心底的字。巢文颖说,最近,他们刚完成一次覆盖全市大居的公共交通专项调研。其中,松江南部站基地松江26路本月内就会增加高峰运能,路线也优化调整为途经南部大居华卫苑、华杰苑等小区,还会实现与地铁9号线醉白池站的接驳换乘。

  [我们都是聚焦老百姓,聚焦人。对大居的配套服务,我们每年都要做跟踪调研,大型居住社区是一幅美好的画卷,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我们就是帮助他们追梦圆梦的人。]

  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舒适美观,更要工程优质,上海专门制定保障性住房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从源头予以强化管理,而且还对小区景观等提出了具体的控制要求。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陈宏宇以绿化举例:

  [原来我们只是满足一般的绿化率,一般来说小区是35%,没有再做进一步要求。进小区,绿化是不是好,刚开始我们也要界定标准,比如绿化的100平方里有多少棵乔木,多少棵灌木。还有树径,一开始如果像筷子一样的树,绿化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从2003年启动至今,上海已建成23个大型居住社区,累计建成学校216所、卫生中心24家、新增养老床位7000张,新增社区商业超100万平方米,市政道路超400公里,新增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约815公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匡韦仁说,剩余的23个大居,15个已经启动,正以更高要求、更高品质推进建设。

  [“假如我就住在这里”,多年来,一茬换一茬,始终秉承着。我们也在转变思路,早年以建为主,现在慢慢转变建管并举,由硬件到软件,到精细化。]

  以上由记者李斌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街道社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