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方程三种形式转化是什么意思?

第1篇:解析高二数学几何中求参数取值范围的方法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往往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如椭圆x2a2+y2b2=1上的点p(x,y)满足-a≤x≤a,-b≤y≤b,因而可利用这些范围来构造不等式求解,另外,也常出现题中有多个变量,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往往需要将要求的参数去表示已知的变量或建立起适当的不等式,再来求解。这是解决变量取值范围常见的策略和方法。

分析:先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求出x0与a,b横坐标的关系,再利用椭圆上的点a,b满足的范围求解。

又∵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第2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学习方法

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的课程,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多会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在高中立体几何方面颇感头疼。追究学生害怕立体几何的原因,其实就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造成思维受阻。因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突破空间思维上的障碍,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学好立体几何的方法。

一、逐渐提高逻辑论*能力

立体几何的*是数学学科中任一分之也替代不了的。因此,历年高考中都有立体几何论*的考察。论*时,首先要保持严密*,对任何一个定义、定理及推论的理解要做到准确无误。符号表示与定理完全一致,定理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推出相关结论。切忌条件不全就下结论。其次,在论*问题时,思考应多用分析法,即逐步地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向已知靠拢,然后用综合法(“推出法”)形式写出。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学习立体几何的一个捷径就是认真学习课本中定理的*,尤其是一些很关键的定理的*。定理的内容都很简单,就是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联系的阐述。但定理的*在初学的时候一般都很复杂,甚至很抽象。深刻掌握定理的内容,明确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多用在那些地方,怎么用。

为了培养空间想象力,可以在刚开始学习时,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用以帮助想象。例如:正方体或长方体。在正方体中寻找线与线、

第3篇:根据函数的值域求参数范围的教学反思

给出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可以求出其值域,有时我们也会遇到给出函数式并给出值域,要求其函数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很多学生遇到这类问题都会无从下手,其实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直接求函数的值域,而是已知函数的值域,求其函数中某个参数的范围,但仍然离不开求值域的常用方法。学习中发现逆向思维还不会,所以碰到已知函数的某些*质,求函数式里的参数问题就一筹莫展。

对于例1:已知函数的值域为,求的取值范围。要大部分学生认为首先要开口向上,然后满足。其实,这里学生犯的错误是没理解清楚值域为的真正含义,它是要求值域从0开始全部都要取到,不能多也不能少。当时,不满足题意,所以只有时满足。

对于例3:已知函数的值域为,求的取值范围。

对这一题,求偶次根式下函数的定义域,要求是根号里的函数式的值要达到大于或等于0,在未指明函数定义域情况下,认为是错的。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复合函数,若设,则≥0是求定义域的必然要求,的值的范围是能包含[0,+∞)的*,要满足值域为[0,+∞),要能够取遍非负实数,所以且开口向上。

听课的老师普遍认为这一节课只安排例1、例3,效果会更好。本节课的教学实例说明,已知函数的值域求参数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函数形式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从中也说明学习函数知识及解决函数问题,首先是要非常准确理解

第4篇:高二数学解析几何训练题精选

1、直线的倾斜角是______。

2、直线m、l关于直线x=y对称,若l的方程为,则m的方程为_____。

3、已知平面内有一长为4的定线段ab,动点p满足pa—pb=3,o为ab中点,则op的最小值为______。

4、点p分有向线段成定比λ,若λ∈,则λ所对应的点p的*是___。

a.线段b.线段的延长线c.*线d.线段的反向延长线

5、已知直线l经过点a与点b,则该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

6、经过点a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为______。

7、经过点且与直线所成角为30°的直线方程为______。

8、已知点a和点b,直线m过点p且与线段ab相交,则直线m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9、两不重合直线和相互平行的条件是______。

10、过且倾斜角为15°的直线方程为______。

11、a=1是直线和互相垂直的___。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12、与曲线关于直线对称的曲线方程是______。

13、曲线关于点对称的曲线的方程是__

第5篇:高二数学精选解析几何选择训练题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高二数学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1、直线的倾斜角是______。

2、直线m、l关于直线x=y对称,若l的方程为,则m的方程为_____。

3、已知平面内有一长为4的定线段ab,动点p满足|pa||pb|=3,o为ab中点,则|op|的最小值为______。

4、点p分有向线段成定比,若,则所对应的点p的*是___。

a.线段b.线段的延长线c.*线d.线段的反向延长线

5、已知直线l经过点a与点b,则该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

6、经过点a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为______。

7、经过点且与直线所成角为30的直线方程为______。

8、已知点a和点b,直线m过点p且与线段ab相交,则直线m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9、两不重合直线和相互平行的条件是______。

10、过且倾斜角为15的直线方程为______。

11、a=1是直线和互相垂直的___。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第6篇:湘教版高二数学解析几何的初步教学计划

1.解析几何是利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质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平面解析几何和空间解析几何两部分.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直线和平面、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在大学阶段,“解析几何”是以圆锥曲线和圆锥曲面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三元二次方程表示的曲线和曲面,如空间直线、平面、柱面、锥面、旋转曲面和二次曲面的方程等,研究的内容比较固定,研究方法比较成熟.高中阶段主要研究二元二次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比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

2.“解析几何思想”代表了研究曲线和曲面的一般方法和手段,即用代数为工具解决几何问题.用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思维工程可以表现为以下步骤:第一,用代数的语言来描述几何图形,例如“点”可以用“数对”表示,“曲线”可以用“方程”表示等;第二,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例如,“两直线平行”可以转化为“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等;第三,实施代数运算,求解代数问题;第四,将代数解转化为几何结论.随着数学本身的发展,出现了代数数论、代数几何等的数学分支,而拓扑学、泛函等代数工具都可以作为研究心得曲线和曲面的工具,这些都是“解析几何思想”的发展个推广.解析几何初步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即把代数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研究几何问题.

第7篇:奥数几何问题求直线型面积解题方法

将图形按形状、大小分类,并设合适的未知数,通过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出*影部分面积的方法,或者通过未知数建立等量关系,不一定要求出未知数!

例、一个大长方形若能分割成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小正方形,则称为完美长方形。下面一个长方形是由9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完美长方形。图中正方形a和b的边长分别是7厘米和4厘米,那么这个完美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六年级7月4日天天练)

有一些图形结构复杂,通过观察,分析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由哪些规则图形组合而成的,再利用这些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来求,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例、小两个正方形组成下图所示的组合图形。已知组合图形的周长是52厘米,dg=4厘米,求*影部分的面积。(四年级7月5日天天练)

例、小两个正方形组成下图所示的组合图形。已知组合图形的周长是52厘米,dg=4厘米,求*影部分的面积。(四年级7月5日天天练)

此法就是通过等积变换(重点将在几何五大模型中介绍)、平移、旋转、对称等方法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面积相等的规则图形,再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所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将不规则图形割补拼接成规则图形,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原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代

第8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方法

一、逐渐提高逻辑论*能力

论*时,首先要保持严密*,对任何一个定义、定理及推论的理解要做到准确无误。符号表示与定理完全一致,定理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推出相关结论。切忌条件不全就下结论。其次,在论*问题时,思考应多用分析法,即逐步地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向已知靠拢,然后用综合法(“推出法”)形式写出。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直线和平面这些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的一个捷径就是认真学习定理的*,尤其是一些很关键的定理的*。例如:三垂线定理。定理的内容都很简单,就是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但定理的*在出学的时候一般都很复杂,甚至很抽象。掌握好定理有以下三点好处:

(1)深刻掌握定理的内容,明确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多用在那些地方,怎么用。

(2)培养空间想象力。

(3)得出一些解题方面的启示。

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用笔、直尺、书之类的东西搭出一个图形的框架,用以帮助提高空间想象力。对后面的学习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转化”思想的应用

我个人觉得,解立体几何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联系,这是非常关键的。例如: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即过空间任意一点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斜

第9篇: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指导解析

数学被很多学生认为是一门很难的学科,高中数学更是如此,但是数学作为三大主课之一,所占的分量自是不清,很多学生也明白如果数学学不好的话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天方夜谭,但是苦于无学习之法,那么高中数学都有哪些学习方法呢?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提到学习方法必将的一个,话虽老,虽旧,但仍然是不得不提。虽然大家都明白该这样做,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能有几人,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不至于到课上手足无措,加深我们听课时的理解,从而能够很快的吸收新知识。

这里主要指的是课堂笔记,因为每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老师将的东西一般都是精华部分,因此很有必要把它们记录下来,一来可以加深我们的理解,好记*不如烂笔头吗,二来可以方便我们以后复习查看。如果对课堂讲述的知识不理解的同学更应该做笔记,以便课下细细琢磨,直到理解为止。

同预习一样,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的几十分钟不足以使我们学习和消化所学知识,需要我们在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与巩固,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想要在数学中有所建树,取得好成绩,光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多多涉猎一些课外习题,学习它们的解题思路

第10篇:高考数学解析几何的易错知识点归纳

1.在用点斜式、斜截式求直线的方程时,你是否注意到不存在的情况?

2.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方程可以理解为,但不要忘记当时,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0,亦为截距相等。

3.解决线*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你注意解题格式和完整的文字表达。(①设出变量,写出目标函数②写出线*约束条件③画出可行域④作出目标函数对应的系列平行线,找到并求出最优解⑦应用题一定要有答。)

4.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图形、标准方程、几何*质,椭圆与双曲线中的两个特征三角形你掌握了吗?

5.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是怎样的?常用参数方程的方法解决哪一些问题?

6.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想一想在双曲线中的结论?)

7.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椭圆,双曲线二次项系数为零时直线与其只有一个交点,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问题都在下进行)。

8.解析几何问题的求解中,平面几何知识利用了吗?题目中是否已经有坐标系了,是否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5篇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 1自然科学基础作业1 第一章 自然的探索 一、填空题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和造纸术。 2.19世纪的三大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和造纸术。

 2.19 世纪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3.间接观察与直接观察相比,其优点是: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提高观察速度和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

 4.假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1.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B)。

 2.不属于科学教育内涵的是(D)。

 3.给活力论致命打击的是(C)。

 A. 无机物合成酒精

  B. 无机物合成醋酸

 C. 无机物合成尿素

  D. 无机物合成糖类

 4.不属于实验的一个阶段的是(D)。

 1. 试述 20 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答:20 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

 20 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持续了 30 年的物理学革命。

 20 世纪的化学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已揭示了遗传物质 DNA 的结构和遗传密码,取得了时代的突破。

 二、科学走向新的综合

 在技术领域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使综合技术逐渐起着主导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 简述观察与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答:观察与实验一样,也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

 单纯的观察只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 有局限性; 不利于认清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内部规律。实验可以人为地变革和控制自然对象,再现最本质的方面,排除次要的、外在的以及偶然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揭露自然现象的本质。实验还具有可重复性,使实验现象再现,接受公众的检验,得到人们的认可。

 3.什么叫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

 直接实验是实验手段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 模拟实验是实验手段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

 实验的真正对象是原型, 模型是实验者用以认识原型的工具。

 4.简述 STS 科学教育。

  2 STS 是科学、技术和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S 科学教育是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 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

 2.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大陆架;坡度较大的是大陆坡;大样的主体是大洋盆地,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3.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组成的。

 4.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它的通式是 NH2-C-COOH

 5.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 和核糖核酸 RNA 两大类。

 6.细胞有丝分裂可人为地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大阶段, 这后一阶段又可分为前期、 中期、后期和末期。

 1.地球的形状确切的说是(C)。

 2.陆地地貌有五大类型,其中地表起伏大,绝对高度大于 500 米的类型是(C)。

 3.同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多的是(C)。

 4.生命活动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C)。

 1.试述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答: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行星、卫星及彗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环绕太阳公转。太阳系大体上是个球体,其半径有 10 万天文单位,其质量的 99.9%集中在太阳上,光和热也来源于太阳。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理成分和物理性质有何特点?

 答:地球内部圈层中地壳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平均厚度 35 千米,大陆地区厚,海洋地区薄,质量占全球 0.4%,密度小;地幔的成分中,上地幔除硅和氧外,铁和镁增加,下地幔铁和镁和镍增加,地幔质量占全球 68%,密度向内逐渐增大;地核中外核为铁、硅、镍等物质构成,内核由铁和镍构成,质量占全球 31.5%,密度极高。

  3.说明地球表层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特征。

 地球表层的重要意义在于地球表层是与人类最有直接关系的自然地理环境, 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1)气、液、固态并存又互相接触渗透;

  3 (2)在地球表层,影响地球的外力和内力相互叠加,发生各种自然现象;

 (3)地球表层是无机物和有机物相互转化的场所,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和循环。

 (4)地球表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类本身也成为地球表层的一个组成部分。

  4.地球的海陆分布有何特点? 答: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大,陆地小。陆地分布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东半球大于西半球。

 5.厨房里有三瓶白色细晶体, 分别为一瓶白糖、 细盐和纯碱, 用化学方法鉴别 (用两种方法)

 方法 1:先将三种晶体溶于水,先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不发生反应的是白糖,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细盐,产生白色沉淀且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消失的是纯碱。

  方法 2:取三种晶体少量于试管中,分别通入气,发生反应的为白糖,再向不发生反应的另两支试管加入水溶解,再加入液反应生成沉淀的为纯碱,另一个则为细盐.

 6.什么叫胶体凝聚?解释明矾能净水的原因。

 胶粒带有同种电荷不宜结合成大颗粒下沉, 当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溶液或能电离出相反电荷的电解质,中和胶体颗粒的电荷,胶粒间斥力减小,促使小颗粒结合成大颗粒而沉淀析出。这种过程称为胶体的凝聚。

 明矾水解后,生成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而水中的悬浮杂质带负电荷,两者电性相反,容易互吸而凝聚下沉,达到净水的目的。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2

 1.20 号以前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B)。

 2.把氯气通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阳离子能被氧化的是(D)。

 3.某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 3 个, 该元素气态氢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B)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A)。

 D. 一氯甲烷和二氯甲烷

 1.在原子序数 1—18 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H (填元素符号),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r ;与水反应最激烈的是 Na;常温下有颜色的气体单质是 Cl。

 2.写出硫蒸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H2S,其中硫的化合价由 0 价转变为-2 价,

  4 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填升高或降低),它被还原(填氧化或还原)。

 3.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加入石蕊指示剂,溶液呈 蓝色 ,因为碳酸氢钠是由 强碱弱酸 (填酸碱的强弱)组成的盐,水解后溶液显 碱 (填酸或碱)性。

 1.比较氧族元素与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说明氯原子的氧化性比硫原子强)。

 答:氧族元素包含氧、硫、硒、碲等,其中代表是氧气。卤族元素包含氟、氯、溴、碘等,其中单质代表是氯气。

 氯气和硫蒸气分别跟氯气反应时, 后者较前者困难; 生成的氯化物前者较后者稳定。

 (2)两者分别跟金属反应时(以铁为例),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氯化物中铁为+3 价,而生成的硫化物中铁为+2 价。(3)硫的含氧酸中亚硫酸有还原性,氯的含氧酸均有氧化性。

  2.原子序数是 17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几周期?第几族?画出原子结构简图,说明属于金属元素还是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原子序数是 17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三周期,第七主族。属非金属元素。

  3.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明属哪一类有机化学反应?

 (1)甲烷跟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2)乙炔跟氯化氢在 120—130℃和 HgCl2催化下生成氯乙烯。

  (3)氯乙烷跟氢化钠在乙醇溶液中共热。

 4.绿化和造林对保护环境的作用(从两个方面说明)。

 答:绿化和造林增加绿色植物。一方面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燃烧和呼吸等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消耗, 补充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有利于保持大气组成不变; 另一方面树林可以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和降低噪音, 还可以杀菌、 蓄水和改良土质。

 1. 质量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电动抽水站的电动机和水泵都固定在很中的机座上, 就是为了 增大 他们的惯性,减小振动和避免碰撞而移动位置。

 2.离开地面同样高的铝块和铅块,如果体积相同,铅块的势能 大于 铝快的势能。

 3.地球公转的特点是 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速度。

 4.已知东八区的区时是 20:00,则此时西十区的区时是 2:00。

 1.下列飞行器可以在太空中飞行的是(D)

 2.运动合力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C)。

 合外力的方向即速度的方向

 B.合外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速度的大小

 C.合外力的方向即为加速度的方向

 D.合外力越大则物体速度变化大

 3.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卡车正在以速度 V0 的匀速行驶,一物体从外面竖直落入车内,则卡车的(D)

 A.动量增大、速度不变

  B.动量减小、速度不变

 C.动量不变、速度不变

  D.动量不变、速度减小

 4.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时日期要(B)

 1.简述合外力减少时,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情况。

 答: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但速度仍然增大;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合外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也减小。

  2.什么叫地转偏向力?它有何特点?

 答?地转偏向力指地球上运动着的物体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方向偏离的力, 对于水平运动尤为明显。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而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 在北半球它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右方。使物体向原来运动方向之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所在纬度有关。

  3.如何划分地球五带?每个地带各有何特点?

 答:地球五带以纬度划分,其界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热带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烈,昼夜长短变化不大。南北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分别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带,太阳冬天不会直线,昼夜长短变化大。南北寒带是南北极圈分别到南北极之间的地带,太阳高度很小,光照强度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1.将 20kg 的物体以 2m/s 的速度提升 10m,需要做多少功?若将他从静止开始以同样的力加速提升 10m,需要做多少功?

 解:根据重力势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势能的增加:

  答:需要做 1960 J 的功;若从静止开始以同样的力加速提升 10m,也需要做 1960 J的功。

  2.以 300 米/秒速率飞行的飞机,与一身长 20 厘米、质量为 0.5 千克的飞鸟相碰,设碰撞后,飞鸟尸体与飞机具有同样速率,而原来飞鸟相对于地面的速率甚小,可忽略不计。试估计飞鸟对飞机的冲击力(碰撞时间可用飞鸟身长被飞机速率除来估算)。

  6 解:根据动量定理飞机与飞鸟相撞的相互作用力:

 答:估计非鸟对飞机的冲击力为 2.25×105N。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3 第四章

 生命与自然 一、填空题 1.生物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两大类型。

 2.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_,把_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E, H( M9 m矿物质 维生素$ A% 2 和4.生殖的基本类型有_无性生殖和_有性生殖。

 5.人体的大消化腺是_唾液腺、肝脏. _和

 6.人工选择的三要素是变异、 遗传_和_选择。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是_变异和遗传 繁殖过剩+ q6 d$ w" F4 Y% M 0 r生存斗争和7.__维生素_和___无机盐_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选择题 1.光合作用所释放的分子氧,来源于( A

 2.用秋海棠的叶来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属于(

 A.孢子生殖 ; 3.在亲本基因型为 DD Dd 的子代中,与双亲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百分比为( D

 4.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D

 5.人体中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C

 A.胃 三、简答题 1.根据豌豆杂交实验后记录结果分析问题 编组 甲 乙 丙 丁 (1)

篇二: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

科学基础期末考核- - 大作业 答案

 题目:根据关键词“科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重要科学家”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科学的理解。不少于 800 字。

一、科学精神的简明定义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科学本来是一种研究掌握自然规律以及造福人类的一种创新活动,但是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自然界的规律无穷尽,为了更好的创新,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永远谦虚好学,知难而进。人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无止境,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求真务实,不能浅尝则止,要不断推敲,得寸进尺,不断深入,才能有所发现发明。但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成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会堆积如山,危险也在所难免,所以科学精神是一种需要有诚心、善良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特殊勇敢精神,改善民生是最终目的,开辟一个新的世界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但也要明白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努力的基础上的,同时自己的诚心也会为后人树立伟大精神,指引后人前进。

 钱学森树立的载人航天精神也正是伟大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精神的一种完美体现。科学精神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 1、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 2、实验取证的严谨精神; 3、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 4、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 5、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 6、捍卫真理的献身精神。

 三、科学精神的主体 1、形成科学精神的主体 著名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科研人员是形成科学精神的重要主体,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科研实践和科学成果展现出崇高的科学精神。同时,我们不要忽略其他社会成员在科学精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政治家(政府官员)和法学家(司法人员)等等。

 2、弘扬科学精神的主体 人生的两大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社会广大成员都是弘扬科学精神的主体。弘扬科学精神、远离迷信愚昧,益于美好生活。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类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增强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社会活动,也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人类科学化的过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特别需要注意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幼教工作需要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而科学态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我觉得正确的教育科学态度能够反映科研工作者对科研工作的意义及特有的规律性的深刻理解,并体现着研究者献身科学的精神。

 科学研究既是崇高的、伟大的工作,又是平凡的、艰辛的劳动。那些在科研领域中取得过伟大成就的科学家,都对科研的价值和意义、科研工作特有的规律性以及科研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正是这种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使着他(她)们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出了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了好的教育科学的态度,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就能获得真实的研究材料。客观地认识事物,客观、详细、全面的获得研究材料,是科研工作在确定研究课题后的中心工作环节,是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的前提和条件,从客观事实中去发现客观规律。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在研究中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科学研究活动是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与繁杂而精细的操作劳动的高度统一。客观详尽地占有事实和材料固然不易,而从事实和材料中做出正确的理论概括更是非常艰辛的。居里夫妇在完成了历时四年多、近 6000 次的实验后,惊讶地发现他们并未得到预期的“大约有一小撮盐那么多”的纯镭。面对这意外的结果, 居里夫人凭着锲而不舍、冷静客观的科学态度,终于以“或许只是量的问题” 这种正确的理论认识完成了他们的伟大发现。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勇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每当辛勤研究的成果从研究者的思维中脱胎而出的时

 候,研究者在庆幸和珍惜自己成果的同时,总难免对自己的成果产生沉醉和偏爱之情。这时,需要研究者用冷静、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控制这种沉醉和偏爱之情的膨胀,否则,就有可能自我堵塞进一步认识真理的道路。而那些卓有成就的研究者们总是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并尽力将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反复的检验和验证,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求更新、更有价值的突破。我们应该做到:一、科学开展理论教育 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科学认识的结果,它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理论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的系统化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包括客观现象、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定律、科学假说、运算公式等构成要素。

 科学理论教育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科学理论教育包括客观现象的获得、科学事实的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抽象、提出科学假说、对科学假说的验证、形成科学概念、建立理论体系过程。科学理论教育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理论知识,使他们系统地掌握某一门科学的基础理论。通过科学理论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等),为形成科学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刻的思维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定律、定理等知识,形成该门科学的体系结构。把握该门科学的学科思想,为灵活运用该门科学知识打下基础。二、科学开展思想教育 科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人们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思想教育就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去认识客观世界,奠定遵循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的基础。进行科学思想教育,一是要使他们认识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客观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各门科学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它的发展变化规律;二是使他们知道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即使有一些客观现象人们暂时还不能认识,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将来人们总是可以认识的,使他们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三是在科学实践的活动中,使他们逐步体会人类认识客观自然界过程的无限性和阶段的有限性,领会科学理论的相对性;四是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利用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是全人类第一重要的任务;五是树立

 正确的科学技术观,正确地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等等。只有进行科学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思想,达到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科学开展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是在科学活动中,科学活动主体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所使用的主观手段。它是人们揭开自然界奥秘的钥匙,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用工具。

 按照科学方法适用的普遍性,目前人们大体上把科学方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别领域和学科中采用的特殊方法,如化学中的比色法、光谱分析法和层析法,生物学的解剖法等;二是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它包括感性认识阶段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理性认识阶段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逻辑与历史统一、假说与理论等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抽象等方法;三是适用于所有科学领域的哲学方法,主要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以及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个别与一般等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另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等现代科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与科学理论知识相比,科学方法知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科学方法教育也是教育科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向学生有意地传授科学方法,使他们能在科学活动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科学认识问题。由于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理论的手段,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具备了获得科学知识的本领,因此掌握科学方法往往比掌握科学理论还重要。另外,科学方法作为思维和行动的方式,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使自己的科学实践活动遵循科学研究的程序,增强科学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科学实践的盲目性,提高科学活动的效率。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注意实验,注重研究过程。只有在科学实践的活动中,通过使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才能有效地理解科学方法。

 四、科学开展态度教育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科学态度是更为具体的态度,它是人们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按照目前人们的认识,科学态度的外延包括“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谦虚谨慎善于合作、独立思考追求新知、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等内容。

 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态度不仅仅是人们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稳定行为倾向,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迁移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能否用科学态度来对待和处理问题,可以成为判断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独立思考追求新知、谦虚谨慎善于合作的科学态度,这样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科学态度也是学生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态度,才能从周围的客观世界发现问题,并努力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因此,理科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几乎都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五、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精神是从事科学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即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它包括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和创新精神。

 客观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承认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的存在,承认科学理论是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自觉地避免主观意志对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的干扰,它要求人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原理,克服唯心主义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理性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各种自然现象的内部规律,追求合理性或合规律性,使感性的、经验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它要求人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基本原理,克服经验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实证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把科学实验看作检验理论和学说的决定性因素,而实验本身又要求可以重复,不受认识主体特性的干扰,它是要求人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把科学实验作为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创新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不受现有观念和成果的束缚,把追求新知作为根本目的。创新精神的实质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遵循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科学精神能够体现科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也能够决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工作作风,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对于从事科学活动、使用科学方法、实现科学目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六、科学开展道德教育 科学道德是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包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团结协作、热爱科学、勤奋进取、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等内容。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是最基本的科学道德,可能也是科学家们普遍承认的一个科学道德观点。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报道研究成果时,作者对他所参考利用的前人成果以及任何曾经实质上为他研究提供过帮助人,有责任给予应有的肯定和感谢”。把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窃为已有是最不道德的行为。在科学活动中能与他人团结协作也是很重要的科学道德。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不是科学的启蒙阶段。在现代科学活动中科学家个人的

 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更多的科学项目都需要科学工作者的集体合作。团结协作在现代科学活动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注意加强科学道德教育。

 八、科学开展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东西,审美观念是人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从科学研究的对象到探索过程乃至研究手段都浸透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绚丽多彩的自然界就是非常美的,山峰河流、森林草原、岩石矿藏、花鸟虫鱼、奇特现象等自然景观都给人无穷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均衡对称的美学构成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守衡、和谐、韵律、节奏的无穷变化不仅给人以稀奇的美感,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和研究欲望。科学探索过程磨砺人的意志品质,规范人的行为,造就了科学家百折不回的进取精神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美的心灵。科学探索成功的由衷喜悦更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高级审美享受。正如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当你终于确实明白了某件事物时,你所感到的快乐是人类所能感到的一种最大快乐”。科学探索过程中奇思妙想、科学公式的简洁明了、科学理论的严谨乐章胜过和谐优美的旋律。

 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好审美教育的材料,使它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也要以自身的形象美、语言美、板书绘画美等来陶治...

篇三: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

21 年春期国开电大自然科学基础网上大作业附答案

 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也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证明了上帝的智蕙,上帝把人派到地上来统治万物,就一定让人类的住所?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然而,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 5 325 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葡萄牙一位亲王的船长曾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事都和他说的相反。”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当时,文艺复兴正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适应时代要求,他从 6 1506 年开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阁楼上对天象仔细观察了0 30 年,从而创立了一种天文学的新理论一日心说。3 1543 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从宏观上看,科学发展是落在生产技术的后面。例如,钟表在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人们并不懂得由哪些因素决定着钟表运动的周期;在战争发射了无数的子弹和炮弹,却搞不清怎样才能把弹道计算出来,命中率如何提高。从微观上看,古典力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天体力学中,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2 1632 年,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7 1687 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论述了牛顿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之中。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但这一时期其他学科还很落后,主要是在收集材料,积累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初步整理。例如,8 18 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曾致力于对植物的分类,他写了《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在化学领域,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德国科学家斯塔尔提提出燃素说来解释化学反应,燃素说作为化学的理论成果统治了化学界近 0 100 年。

 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为力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较完善的状况又促成了哲学史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因为,从人的认识规律来看,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认识简单事物进而深化认识复杂事物的,认识机械运动是科学认识的第一任务。在科学认识第一阶段,暂时把事物看成彼此无关的固定不变的东西进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学家们把一切高级复杂运动都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并且把力学中的外力照搬过来,就变成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外因论。他们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只是在空间上扩张,展现其多样性,而在时间上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的历史。不变的行星一定始终不变地绕着不变的太阳运行,由于它不承认物质的发展,不能回答自然界的一切从何而来,最后只能搬用神的创造力来解释,自然科学又回到了神学之中。

 5 1755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康德的星云假说能较好解释太阳系的某些现象。他认为,太阳系以及一切恒星都是由原始星云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而成的。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有生有死,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恩格斯5 1875 年为《自然辩证法》写的一篇导言中,给予康德的星云假说极高的评价。说它“包含着一切继续前进的起点。”因为既然地球是

 随着太阳系的形成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地球上的万物山川、动物和植物,自然也有它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那么,自然科学现在就会进步得多。”康德的星云假说有力冲击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是继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后的又一次科学革命。

 8 18 世纪 0 60 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这也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不过,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许多技术发明大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总之,在8 18 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8 18 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9 19 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以及康德的星云假说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不过,康德的星云假说一开始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9 19 世纪,由于自然科学不断揭示出自然过程的辨证性质,才最终在哲学领域敲响了形而上学的丧钟。

 9 19 世纪是科学时代的开始。在天文学领域,科学家们开始论及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在地质学领域,英国的地质学家赖尔提出地质渐变理论。在生物学领域,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相继被发现。在化学领域,原子-分子论被科学肯定;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并成为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9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律的图表和《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在文中,门捷列夫预言了十一种未知元素的存在,并在以后被一一证实。十九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是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在 9 19 世纪之前,人们基本上认为电与磁是两种不同现象,但人们也发现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联系,因为水手们不止一次看到,打雷时罗盘上的磁针会发生偏转。0 1820 年 7 7 月,丹麦教授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他指出磁针的指向同电流的方向有关。这说明自然界除了沿物体中心线起作用的力以外,还存在着旋转力,而这种旋转力是牛顿力学所无法解释的,这样,一门新学科电磁学诞生了。

 奥斯特的发现震动了物理学界,科学家们纷纷做各种实验,力求搞清电与磁的关系。法国的安培提出了电动力学理论。英国化学家、物理学法拉第 1 1831 年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5 1845 年他还发现了“磁光效应”,播下了电、磁、光统一理论的种子。但法拉弟的学说都是用直观的形式表达的,缺少精确的数学语言。后来,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克服了这一缺点,他于5 1865 年根据库仑定律、安培力公式、电磁感应定律等经验规律,运用矢量分析的数学手段,提出了真空中的电磁场方程。以后,麦克斯韦又推导出电磁场的波动方程,还从波动方程中推论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刚好等于光速,并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把电、磁、光统一起来了,这是继牛顿力学以后又一次对自然规律的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8 1888 年,德国科学家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电磁波的存在。利用赫兹的发现,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俄国的波波夫先后分别实现了无线电的传播和接受,使有线电报逐渐发展成为无线电通讯。所有这些电器设备都需要大量的电,这远远不是微弱的电池所能提供的。6 1866 年,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问世使电流强度大大提高。0 70 年代,欧洲开始进入电力时代。0 80 年代还建成了中心发电站,并解决了远距离输电问题。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继蒸汽机之后近代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电磁学的发展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被迅速应用于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国家蓬勃兴起。

 9 19 世纪,自然科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理学中一切基本问题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都已基本上得到解决,科学家们给牛顿力学本来解释不了的电磁现象虚构了一个物质承担者一以太。把电磁现象归结为以太的机械运动,他们认为整个物理世界都可以归结为绝对不可分的原子和绝对禁止的以太这两种物质始原。

 正当古典物理学达到顶峰,人们陶醉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时,却出人意料发生了一系列震惊整个物理学界的重大事件。首先是迈克耳逊和莫雷为了寻找地球相对于绝对静止的以太运动进行了著名的以太漂移实验,但实验结果却同古典理论的预测相反;在对比热和热辐射的研究中又出现了“紫外灾难”等古典理论不可克服的矛盾。古典物理学再次受到严重的挑战,第三次面临重大的危机。

 十九世纪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穿透金属板使底片感光的 X X 射线。不久,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受贝克勒尔启发,发现了针、镭的放射性,并在艰苦的条件下提炼出辐射强度比铀强 0 200 万倍的镭元素。7 1897 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的认识得以深入到原子的内部,这就为量子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量子论是反映微观粒子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与此同时,在对电磁效应和时空关系的研究中相对论产生

 了。相对论将力学和电磁学理论以及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这是继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以后的又一次物理学史上的大综合。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促成0 20 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

 0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发展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技术发明大都是延长人的四肢与感官功能,解放人的体力,而电子计算机却是延长了人的脑的功能。它开始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物化并放大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现在更是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群体化、社会化、高速化的趋势和特征异常明显,我们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新的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科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对科学的简单理解 现代科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在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是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却未必很深入、很恰当。

 什么是科学,从科学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认识。科学有丰富的内涵,首先,就其表现样态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人们以科学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对自然及社会现象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其次,就其发展过程来说,科学是一种活动体系,即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性的研究活动;再次,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科学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社会机构。科学具有客观性,理性,可检验性,逻辑自洽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科学方法有逻辑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公理化方法和类比方法,非逻辑思维方法有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对于科学精神向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

 今天占支配地位的是近代科学,更准确说是近代西方科学。他是由希腊的理性科学发展而来的。

 希腊哲学是希腊科学传统的第一个样本,它其中的自然哲学正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直接先驱。希腊的哲学是爱智的意思,爱智又意味着什么呢?爱智不是一般的学习知识,而是摆脱实际的需要、探求那种非功利的“超越”的知识,一句话,“爱智”就是与世界建立一种“自由”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有大量关于科学作为一种自由的探求的论述。他提到“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提到“为知识自身而求取知识”,提到“为了知而追求知识,并不以某种实用为目的”,最后他说:“显然,我们追求它并不是为了其他效用,正如我们把一个为自己、并不为他人而存在的人称为自由人一样,在各种科学中唯有这种科学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才仅是为了自身而存在。”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理论能够在逻辑上完美地构成一个体系,那它本身的正确性不言自明,并且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就是科学的。科学本身就是价值,不需要给我们带来什么实际的功利。内在性、纯粹性和批判性是希腊理性科学的基本特...

篇四: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

东开放大学开放教育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与练习(3)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6 个小题共 12 分。)

 1.物体运动是由于(

 A. 受到外力的作用

 B. 受到重力作用 C.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D. 受到拉力的作用 2.动物关键期是指(

  A. 人生重要的商机 B. 恋爱过程中的一段宝贵时期 C. 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D. 人类幼年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3.酸雨是指(

 PH 为 6.5 的降水 4.生物多样性是指(

  ) A.生物的多种色彩 B.生物分布的广泛性 C. 生物分布年代的久远性 D.地球上全部生命的总和 5.变异是指(

  A. 事物的变化 B. 生物中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像的现象 C. 社会变革 D. 景物的变迁

  A. 随着地壳下降、压力增大,成煤物质逐渐转变为烟煤、无烟煤的过程 B. 一种采煤过程 C. 将煤运出地面的作用 D. 将煤从沙石中选出的过程 二、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12 个小题共 24 分)

 1. 1.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仍然在进化。

 ) 2. 质点是一种假想的模型。

 3.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上进行。

 ) 4.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 5.磁感应线是假想的。

 ) 6.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

 ) 7.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了,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8. 太阳能的基础是核能。

 9.食物在体内的消化是一类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 10.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

 11. 有机物是一类以碳元素为主组成的化合物。

 12.地壳是指大陆上面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 三、填空题(每小题 2 分,8 个小题共 16 分)

 1.自然科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科学方法有:观测与实验、调查与

  以及某些探索性方法。

 2.光的反射定律表明光线射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

  3.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是: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

 4.营养物质中的三种重要供热有机物是

 5.欧姆定律表明,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

 6.人类的条件反射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还可以用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这类条件反射叫做

 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

 8.现代达尔文学说主要包括: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四、计算题(8 分)

 弹簧振子的振幅是 4 cm,完成一次全振动,小球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如果频率是 5 Hz,小球每秒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五、简答题(本题 12 分。4 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任选其中的 1个题目完成。)

 1.什么叫做功?什么叫做能? 2. 平衡膳食的化学基础是什么? 3.说明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

 4.怎样建立地理坐标? 六、论述题(本题 28 分)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并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与工作经验说明小学学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段。

  作业与练习第三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6 个小题共 12 分。)

  二、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12 个小题共 24 分)

  三、填空题(每小题 2 分,8 个小题共 16 分)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四、计算题(8 分)

  则小球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 5×16 cm=80 cm 五、 简答题(本题 12 分。4 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任选其中的 1 个题目完成。)

 1. 答: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叫做力对物体做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路程的乘积。(6 分) 能是能量的简称,是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表示物体做功的本领。功和能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物理量,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而且物体对外做了功,它具有的能量就减小。(6 分) 2.答:

 平衡膳食的化学基础主要涉及: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平衡;(4 分)膳食中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适合人体需要;(4 分) 膳食中三大生热营养素保持一定比例。(4 分) 3.答:血液循环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保证身体新陈代谢的进行。(4 分)

  (2)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为生命活动提供最适宜的条件。(4 分)

 (3)运输白血球和淋巴细胞,有防御功能。(4 分) 4.答:

 为了简明地描述地球特别是地表的地理要素,设计了地球的模型即地球仪,据此,建立了地理坐标。

 地球南北极的连线叫地轴,地轴的中点叫地心(这些都是假想的)。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叫赤道面;赤道面与地表相交而成的圆是赤道。赤道把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都和地球表面相交而成为圆,这就是经线圈。地球上所有与地轴垂直

 的平面与地表相交而成的圆就是纬线。

 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经纬网,是地理坐标的基础,用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3分)

 六、论述题(本题 28 分)

 通过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并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与工作经验说明小学学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段。

  小学生具有浓郁的好奇心理、潜伏的性爱心理和特有的评价依赖心理。(5 分)浓郁的好奇心使人们在小学学段有强烈的尚无定向的求知欲望;(5 分)潜伏的性爱心理避免了内源性的情感骚扰,有利于专心学习;(5 分)没有自主评价能力,渴望老师的指导,这给了教师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因此,小学阶段是人生的社会启蒙、奠基的关键时段。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真是下一分功夫,得十分收获。(5 分)

 结合自己的成长和工作经验阐述。(8 分)

篇五: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

一单元 运动和力 一、填空 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

 ),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

 )。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

 )。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

 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的乘积。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

 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

 ),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

 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

 二、问答题 一类题:

 1、加速度 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3、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4、超重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5、失重 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6、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注意事项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才和作用力成正比;同样地在作用力不变的条件下,才能够说物体的加速度和它的质量成反比。

 (2)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 F 的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7、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注意事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永远相等。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它们不会平衡。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属于同一性质的力。

 8、惯性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9、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其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1、牛顿一、二、三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他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力的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F=ma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匀速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

 3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4、质点: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在某些情况下为使问题简化,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我们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5、缓冲 在动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减小力的作用,就要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这种方式叫做缓冲 三类题:

 1、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等于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 2、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叫做动量定理 3、完全失重状态 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这种状态。叫做完全失重 4、力矩 力与力臂的乘积叫做力矩 5、射程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射程。

 1、磨擦力 人们把互相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第二单元 电与磁的初步知识 一、填空 1、电荷分为两种(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是(

 一个电子或者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

 )。电荷之间相互吸引、排斥等作用是通过(

 2、导体 AB 在 C 的电场中,导体 AB 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移动,靠近 C 的一端出现异种电荷,相反一端出现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做(

 )。正电荷电场方向(

 ),而负电荷电场方向(

 3、自由电荷 在金属导体中是(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移动方向称为电流方向。方向不变的称为(

 电荷在物体当中是否移动划分为(

 人们把极低温度下,电阻消失的现象称为(

 4、电流做功实际上就是(

 6、使导体中有持续稳定的电流,必须使导体保持稳定的电压,能起这种作用的装置叫做(

 ),磁性物质相互排斥、吸引等作用通过(

 )来实现的。而产生这种场的物质有(

 ),原理是(公式)(

 整块金性放在变化的磁场中,金属块内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中感应电流在金属块内成闭合的螺旋状,所以叫做(

 在远距输电中,预防电流损失的方法有(

 ),最可行的办法是(

 13、在电磁波谱中具有热应的是(

 ),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是(

 ),具有穿透作用的是(

 )。电磁波的波长、波速、频率关系是(λ=c/f)

 14、电磁波的发射是(

 )电路,电磁波接收是(

 )电路。把信号加上电磁波的调制方式有(

 15、电视信号实际上就是(

 二、问答题 一类题:

 1、库仑定律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电流强度 我们把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时间比值,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3、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4、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阴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5、右手螺旋定则、右手定则、左手定则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则弯曲的四指

  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左手定则:在磁场中平摊左手,拇指与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在掌心穿过,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的指向就是导体受力的方向。

 右手定则:在磁场中平摊右手,拇指与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在掌心穿过,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余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方向。

 6、磁化 如果以磁体的 N 极靠近小铁棒的上端,则小铁棒的上端就出现 S 极,下端就出现 N 极则成为磁体,这种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7、摩擦起电的原理 不同的物质,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种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磨擦时,束缚力较弱的物体中的电子就会从原子中挣脱出来而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使两个物体原有的电荷平衡受到破坏,失去电子的物体,正电荷多于负电荷,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负电荷多于正电荷,物体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并不是通过摩擦产生了电荷,而是发生了电荷转移。电荷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不变。

 避雷针是根据尖端放电原理制成的。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金属导体,当带电云彩靠近时,金属导线做成的避雷针,由于静电感应会使金属导体尖端带上和云彩相反的电荷,尖端放电又使得金属导线和云彩之间的空气被电离,在云彩和大地之间就有了一条良好的通路,使得云彩间的电荷会通过导线导入地下,这样就会避免建筑受到雷击。避雷针起到了释放电荷的作用。

 9、避免触电事故有效办法。

 A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更不准靠近高压带电体 B 特别注意,原来是绝缘的物体带电后会变成导体的现象 C 平时要注意保持绝缘部分绝对干燥和不破损,好的绝缘体潮湿后也会漏电,所以要经常保持电气设备干燥。

 D 防止带电体同其他金属接触 E 经常检查,及时维修电气设备 F 应该有目的地学习和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尤其学习发生触电时的抢求措施。

 G 避免电器短路以及不能用电器功率过大

 H 串联在电路里保险丝不能更换成其它材料。

 对于所有金属,当他们冷却时,电阻都要减小;某些金属在温度下降到-273 度附近时,电阻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作超导现象 11、电源:

 使导体中有持续稳定的电流,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稳定的电压,能起这种作用的叫做电源。

 12、电功 导体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场力在使电荷运动时要做功,我们把自由电荷定向移动时电场力做功叫做电流做功。

  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

 1、自感现象 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电流的变化,像这种由于导体自身电流变化而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2、电路的串、并联时,电阻、电压、电流强度关系。略 3、电池组当中,电压、电阻、电流关系。略 4、触电救援方法

 首先应该尽快拉断开关或用干燥木棍竹杠等绝缘物体将电线挑开,而决对不能空手去拉触电人体或电线。其次立即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现场抢救。如果不发生火灾一定不用水救火,要用撒沙土的方法去灭火。

 5、导体 电荷能够从出现的地方迅速转移或传导到其他部分的那些物体,叫做导体。

 1、日光灯工作原理 启动器是一个充有氖气的小玻璃泡,里面装上两个电极,一个固定不动的静触片和一个用双金属片制成的 U 形触片。

 在开关闭合时,电源把电压加在启动器的两极之间,使氖气放电而发出辉光,产生的热量使 U 形触片膨胀伸长,跟静触片接触而把电路接通。于是镇流器的线圈和灯管的灯丝中就有电流通过。电路接通后,启动器中的氖气停止放电,U 形触片冷却收缩,两个触片分离,电路自动断开。在电路突然中断的瞬间,在镇流器两端产生一个瞬时高压(可达 500~600V),这个电压加上电源电压一起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中的水银蒸气开始放电,于是日光灯管成为电流的通路而开始发光。

 2、三基色原理 将红绿蓝三种色光调节不同比例,可以混合出自然界中所有的彩色,把用来混色的三种单色光称为基色,用三种基色可以混合成其他彩色的原理称为三基色原理 红+绿=黄 红+蓝=紫 绿+蓝=青 红+绿+蓝=白

 蓝+黄=白 四类题:

 1、尖端放电现象(火花放电同理)

 由于导体尖端部位电荷密集,所以导体尖端阶附近的电场特别强,强到能把周围空气电离,从而向周围空间释放电荷。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现象

 能量守恒 一、填空题 1、做功两个必要的因素是(

 )来表示。机械能当中,动能表示(

 2、阿伏加德罗常量是(

 )。典型的分子热运动就是(

 )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标志。而(

 )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物体的内能就等于(

 )的总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能,电流在导体中使导体温度升高,是(

 )能,电流使电机转动是(

 )能,燃料燃烧是是(

 )并称十九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

 ),三种射线分别是(

 )。原子核衰变分为(

 )。放射性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的所需要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

 )。利用它做为时钟来测定时间叫做(

 ),核反应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叫做(

 )。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其关系是(

 )。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氚核后质量减少了,这种现象叫做(

 6、分子热运动主要形式是(

 7、铀核裂变有多种形式:一般是(

  )现象 二、问答题 一类题:

 1、同位素 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而被互称为同位素。

 2、轻核聚变 某些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时,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核的过程叫核聚变。

 3、热核反应 原子核有了足够的动能,可以克服库仑斥力,互相碰撞而产生聚变。用这种方法引起的反应叫做热核反应。

 4、链式反应 一般来说,铀核裂变时释放的中子又会引起其他铀核的裂变,使裂变不断地进行下去,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