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建筑劳务资质公司计划在未来把握好数字化机遇?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全国产经信息不错过】小新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有企业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现密接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监测预警、远程医疗物资生产调度,开展“云办公”“线上经营”“智能化制造”“无接触生产”等,有效提升了疫情防控效率,有力支撑了复工复产。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国资国企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的工作部署和推动。国资国企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在国资监管层面,2016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该方案指出,要改进监管方式手段,更多采用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监管方式。在上述方案的指引下,国资委又出台了多项政策,实现了信息系统从分散建设到集中共享,再到在线监管的发展,充分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也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在国企层面,广大国有企业响应中央决策部署和国资委工作要求,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参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成果和经验。近日,国资报告刊发两篇文章:《“数智化”赋能国资监管》《“数智化”赋能国企:重塑管理业务助推转型升级》,分别从国资监管和国企两个层面,聚焦国资国企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小新为您分享两篇文章——“数智化”赋能国资监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幕也由此拉开。在国企改革的诸多内容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指出,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关键是要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郝鹏强调,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一是在监管定位和理念上,要从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者转向基于出资关系的监管者。二是在监管对象和重点上,要从关注企业个体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三是在监管途径和方式上,要从主要采取行政化管理手段转向更多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四是在监管导向和效果上,要从关注规模速度转向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信息化是改进国资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履职能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也为国资监管“赋能”。2016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2017年4月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下发。该方案指出,要改进监管方式手段,更多采用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监管方式。在上述方案指引下,国资委先后印发了《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初步建成了国资监管在线监管系统,实现了信息系统从分散建设,到集中共享,再到在线监管的发展,充分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效果,也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深化应用国资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方针,紧紧围绕提升国资监管效率和效能,统筹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国资委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体系。经过前期建设,国资委机关形成了机关涉密网、国资监管网、互联网“三张网络”的总体架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安全防护能力逐步增强。另一方面,是协同办公、国资监管、政府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协同办公方面,国资委把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与应用作为持续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实现了机关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国资监管方面,国资委围绕国有企业财务、产权、重大投资、改革、薪酬分配、科技创新、干部管理、外事管理、企业监督、企业党建等业务,建成了一批信息系统,在国资监管业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服务方面,国资委面向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及社会公众,充分利用网络阵地,传递国资监管正能量。包括通过国资委互联网门户网站提升国资委出资人形象,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和舆情处置信息化,同时,国资委还建立了由微博、微信、微视等构成的新媒体矩阵,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回应关切。经过上述建设,国资委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体系,深入推进了协同办公、国资监管、政府服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把握政府信息系统整合契机在上述建设基础上,国资委又以政府信息系统整合为契机,助力国资监管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2017年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十二五”以来,通过统筹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等一系列举措,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在局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未能从全局上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该通知还提出了“2017年12月底前,整合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基本完成国务院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2018年6月底前,实现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实现国务院部门与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等目标。国资委高度重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国资委相关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借此东风,抓好委内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为此,国资委围绕破解制约国资监管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编制并印发了《国资委机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明确了2017年底和2018年6月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建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提出了基于三大网络构建三大平台,将现有信息系统分类、逐步整合至三大平台的工作路径。通过清理、整合,国资委实现了内部信息系统数量大幅压缩,通过保留系统的互联互通,国资委将原本分散的、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即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有效破解了信息孤岛、烟囱林立等问题。通过构建数据共享交换中心,促进了国资委内部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此外,国资委还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国资委机关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2018年6月21日,国资委召开委机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进展情况演示汇报会,会议指出,国资委在努力实现委内信息系统“网络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数据通”“业务通”,在新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共享、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结合国资监管业务需要,同步开展了其他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落实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建立完善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平台,持续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更好适应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开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7月27日,国资委组织召开中央企业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现场推进会议。会议提出,从2018年起通过开展国资监管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的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平台,增强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上来,牢牢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以信息化助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以信息化助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担当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职责使命。根据国资委的规划,2018年为试点推动年,逐步实现大额资金动态监测,初步建成国资监管综合信息监测展示系统。2019年为全面建设年,基本建成国资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初步构建实时动态监管体系。2020年为巩固提高年,全面建成国资监管信息管理系统,为实时动态监管提供全面支撑。“三年行动计划”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比如,国资委立足指导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巩固整合共享和系统建设成果,重点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涉及全局的共性关键问题,逐步形成了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为国资委及中央企业的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再如,国资委创新动态在线监管模式,加强和规范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手段,建成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重大任务落实、国资国企综合业务、防范风险等5个方面、24个监管主题和板块,在新时代下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发挥了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截至目前,中央企业“三重一大”决策运行系统已基本实现各中央企业所属法人企业和管理主体全覆盖,自2019年2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在国资监管方面已初见成效,中央企业有关决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决策程序不断优化,决策过程不断规范,新召开的“三重一大”决策会议不规范情况基本杜绝。在国资委的指导下,地方国资委在国资监管信息化方面也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深圳市国资委全面实施智慧国资国企信息化三年规划,加快建立信息集成、实时在线、公开透明、协同高效的要素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包括阳光采购、资金融通、资源性资产租赁、国有资产交易、重大资源开发五个平台,构建了企业党委领导、纪委统筹,纪检监察、监事会、财务总监、内审、内控、风控协同联动的“六位一体”大监督体系,形成了“职责统一行使、资源集中调度、内容全面覆盖、成果开放共享”的监督闭环。北京市国资委支持建设了国资系统云通讯移动应用平台。该平台定位为北京市国资委与市管企业及相关子企业的即时通讯平台,首批部署上线的国资监管移动应用包括党组织换届督导、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及安全生产、舆情监测信息报送等。同时,该平台被确定为移动应用的发布平台,作为加快提升服务企业质量,拓宽平台化发展路径,努力打造国资系统移动空间新生态,探索创新国资监管方式的重要尝试。四川国资委整合国资系统各类信息资源,搭建实时在线的国资监管综合平台,推动产权监管、财务统计、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等系统延伸至市(州)。目前,正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国资监管大数据与企业服务云平台,进一步打通各地国资监管信息节点,推动形成全省国资监管“一张网”。2020年是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巩固提高年,也是最后一年。根据国资委的规划,在推进落实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同时,还将按照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提出的进一步强化国资监管一盘棋思想的工作要求,统筹建设全国性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一方面,国资委将持续优化连通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重点围绕完善标准规范、构建完整的数据指标体系、实现数据实时动态采集和全企业覆盖、增强风险防范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涉企服务水平等方面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国资委将按照“三步走”原则,分步构建全国性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国资委将指导和推动各省级国资委,参照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间的建设模式和标准,统筹建设覆盖本省国有企业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并实现与国务院国资委系统的对接,和产权管理等典型应用的互联互通。最终,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的覆盖范围,将延伸至地市级国资监管部门和国有企业,构建全国统一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并持续发挥作用。应对网络安全挑战中央企业分布在军工、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22个重要领域,承载国家重大任务、保障民生经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运系统超过25000个,占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70%以上,是可能遭受到重点攻击的目标。保护好中央企业网络安全,是保护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但是,中央企业网络安全不能单靠一个企业通过购买一个项目和服务来解决,需要政府部门,国防力量、社会组织等共同构筑网络安全防线,有效服务于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针对上述问题,国资委在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为此,国资委专门组织设立了由中国电科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能融合共同组建中资网络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资网安),中资网安定位于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安全运营中心,致力于打造成为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安全守护者,并将在国有网信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和国有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运营方面开展探索。据了解,下一步,国资委将重点推动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安全运营中心的建设。首先是会同有关部委构建一个全国性、富有权威性的中国网络信息安全科技发展指导委员会,在国家层面取得机构联动。其次是组织有关方面成立国资国企网络信息安全在线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小组,确保工作推进组织保障。第三是积极打造网络信息安全整体运维、监控、预测、修复的国家级平台,优先解决好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领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最后是择机由中资网安联合有关方面,围绕标准体系建设、产业协同和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打造政产学研用高端合作范例。“数智化”赋能国企:重塑管理业务 助推转型升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积极回应实践要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在党的十九大上进一步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战略目标。2017年12月7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指出 ,中央企业网信工作先后经历了“大规模建设”“深化应用”阶段,目前正进入“深度融合、创新应用”的新阶段。会议还提出了“加快建设‘数字企业’,推动企业向‘智慧企业’迈进 ,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下,近年来,国有企业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国有企业积极配合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人财物、“三重一大”、国际化经营等集团管控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与国资监管信息化系统进行对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自身也收获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和深刻影响,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有企业的“云办公”“线上经营”“智能化制造”“无接触生产”“互联网+”等数字经济的新模式、新业态,在抗击疫情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国投集团、中智公司实施“国聘行动”,采用云计算技术开展线上就业服务,实现了全流程零接触招聘。航天科工集团发挥云端应用优势,实现了产品研制过程的线上管控,形成了“现场办公不聚集、居家办公全覆盖”的新型工作模式。众多中央企业还基于5G和云技术,开发了VR全景虚拟导购云平台、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制造、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有力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展现了企业数字化未来的勃勃生机。上述成果,得益于国有企业近年来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的部署和推动。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在推动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方面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国资报告》记者梳理发现,央企总部层面,大都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战略目标提出,并进行部署。中国建筑在“一创五强”战略目标中提出,要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上走在前列,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发展,成为投资建设行业的卓越先行者。中国建筑还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对标学习工作。2019年,中国建筑集团开展了对法国万喜、美国福陆、日本大成建设、韩国三星物产等国际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工作,总结这些企业的转型目标、转型模式、转型成果,从而为中国建筑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转型发展的捷径。中国大唐2013年发布了成立以来第一版信息化建设规划,提出了CDT133总体建设思路,即一套管控体系,三类应用系统,三大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上,2018年,大唐集团发布了新版规划,提出了CDT1633总体框架,2019年则进一步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思路,提出了新定位、新管控、新运营、新能力、新架构的“五新思路”。新兴际华以“新际云网”建设为核心,聚焦“智能制造”和“创新服务”两大主线,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启动面向先进制造生态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新兴际华数字化转型,为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建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奠定坚实基础。央企二级公司和地方国企,则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进行了一系列具体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自2016年起,中铁建设集团所属建筑科技公司抓住建筑施工领域与信息化建设结合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将“智慧建造”理念引入施工管理。建筑科技公司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中,以夯实施工项目信息化建设为导向,开发了一系列项目级、集团级、城市级的智慧工程管理系统,形成了满足不同需求的“铁建云”智慧工地管理产品系列。这些智慧工程产品,为问题预警、智慧决策提供了有效管理依据,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了各参与方的协同合作及建造过程的无缝衔接,帮助管理者实现了信息系统与施工现场的快速连接,和对建筑工程项目全面精准地管控,并全方位降低了管理成本。推进智能制造,设备自动化是前提。中国兵器集团所属东北工业集团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自动化制造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研究部署对以传统手工制造为主的生产制造模式进行改造升级。从2016年开始,东北工业集团开始加大对老旧设备自动化改造力度,并对新建产线自动化、数字化的能力提出管理要求。尤其在危险、繁重、关键质量工序等产线上 ,要求实现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加大对自动化投资改造力度。2017年,东北工业 集团为应对汽车市场变化趋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需求,又制定并印发了《东北工业集团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从集团公司层面明确了智能制造建设的工作目标,确定了智能制造建设的具体实施计划和重点项目。福建汽车集团所属金龙客车认识到,客车行业已经进入大浪淘沙时代,企业只有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育和提升竞争优势能力,并逐渐转型升级为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出者。为此,金龙客车启动了研发、设计、工艺、制造、市场、售后等诸多方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一方面,金龙客车建立了虚拟仿真、数字化管理及制造集成、智能装备、全生命周期产业链融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另一方面,金龙客车深化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研发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控制系统开发能力、电驱动系统集成与开发能力,和整车集成能力等关键能力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金龙客车提高了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智能网联等技术研发实力,实现了客户需求、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高度协同和实时同步。重庆交运集团围绕公司道路客运、货运物流、市场商贸三大经营主业,实施了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战略。通过提供公众出行、智慧物流、市场商贸等主营业务的线上服务,重庆交通运输集团促进了线上线下紧密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了重庆交运集团线上服务体系。重塑与再造通过上述部署和推动,国有企业依靠信息技术的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了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释放了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在管理模式的重塑方面,2016年,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华润集团提出了“双擎两翼”的业务战略,互联网作为其中一翼纳入集团战略,全集团信息化建设朝着数字华润、智慧华润的目标奋进。围绕战略设计,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期,华润集团总部搭建了全集团集中共享的财务、人力、战略、知识等八大领域十二大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如集中式财务合并系统,直通3000家法人实体,报表合并从过去的平均45天(最长3个月)到现在8天内完成,资金系统完成从无到有的建设,并实现资金集中度的逐年提升。截至2019年已达90%,华润集团与境内外14家银行实现了银企直联,集团银行账户上线覆盖率达100%。新兴际华以共享技术中台建设为基础,依托“新际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形成了新兴际华特色的“厚中台,轻应用”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可以支持集团管控各项业务功能的模型建模、流程配置、功能开发、运维管理、信息集成,从而实现了各级组织与个人的高效沟通、核心业务的有效管控、业务数据的实时感知、决策信息的随手可得及资源和服务的充分共享。统一共享的技术架构,赋予了新兴际华集团业务快速创新和试错的能力,从而将IT技术打造成了能力共享服务,技术平台则转型为新兴际华集团业务创新的服务型平台。除了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重塑管理模式,国有企业还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并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营模式和业态。围绕新兴信息技术和主营业务,中国五矿一方面加强中国五矿自身的新兴信息技术应用可持续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和外部资源的合作,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快中国五矿新兴信息技术应用的突破发展。中国五矿目前正在金属矿产产业链加速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推进智慧矿山的建设,在金属冶炼加工领域进行智能制造的探索。在冶金建设领域进行大数据在金属冶炼行业的应用,在工程建设领域打造数字化工地等等。中国建筑的云筑电商平台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建筑以云筑网为端口,通过资源导入,聚合上游优质分供方和下游战略合作伙伴,汇集真实可靠的采购需求,构成了高效的B2B电商业态。2017年云筑电商平台上线以来,覆盖了包括物资供应、设备供应、劳务分包、专业分包、专业服务五大类别分供方,涵盖了建筑行业各个领域。通过中国建筑的行业龙头示范作用,云筑电商平台带动并促使整个建筑行业的招标采购互联网化,实现了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招标采购,进而有力促进全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了发展新道路。2019年,云筑集采交易额同比增长32.8%,2019年全年交易额8187.6亿元。2018年,建筑科技公司为京沈客运专线北京星火站项目“量身定制”了中铁建设项目集成管理平台,通过一个平台,五大终端(大屏端、电脑端、手机端、物联端、微信端),实现了施工管理中劳务、进度、物料、设备、监测、调度、财务和成本等管理的融合,被誉为行业内实用性、集成性领先的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京沈高铁北京星火站的应用中,该系统屡获认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铁建设项目集成管理平台及公司创新研发的“防控通”防疫管控平台,为星火站项目疫情期间不停工,筑牢“战役”防线提供了有利的管理途径和技术保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日益凸显的大气污染、黑臭水体等环境问题,西安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节能所属的天融科技,打造以“环境感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应用”为核心理念的西安智慧环保项目。项目针对重点污染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实施多维度、无缝隙、全覆盖的实时监控,并通过平台强大的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对污染产生、演变和消散过程进行反演和分析,为市政府对污染源的把控和整改提供数据上的支持。项目建成之后,为西安市环境改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18年,西安市秋冬季PM2.5指数改善程度位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市和汾渭平原11市第2名,全年空气综合指数改善幅度进入全国前20名。截至2019年6月底,西安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02天,同比增加14天,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按照《东北工业集团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中的规划内容,东北工业集团所属大华公司以双质量飞轮和挠性飞轮产线为试点,开展了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目前大华公司已初步完成ERP、MES、PLM三大系统集成工作,实现了系统间信息共享、数据互通,为实现数据高效化管理,拓展智能化精简业务流程打下了数据基础。2019年,大华公司完成了立体仓库、AGV智能物流系统的建设,形成了可视化、数据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并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工厂。随着数字化工厂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华公司实现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运营成本降低10%、产品不良率降低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0%,企业各项经营指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重庆交通运输集团打造的重庆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了国际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物流园区、智慧仓储、货运交易、运输管理共六类物流云服务,目前已有600余家企业在平台实名注册,并通过平台开展业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上述云服务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体现。比如,智慧仓储云可以将仓库差错率降到1%以下,仓库利用率提高20%~30%,分拣、盘点等仓储作业效率提高50%。国际多式联运云可以将数据精准度提高到99%以上,降低中转等待时间达90%。如何应对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下一步,国有企业在推动自身及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方面,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共通性的挑战。《国资报告》记者梳理发现,国有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人才问题。大唐集团认为,下一步深入推进“数智化”转型,最大的挑战是人才问题,特别是需要两类人才,一是领军人才,能够在“数智化”转型某个细分领域发挥战略规划、方向判断、关键决策等重要作用。二是融合型人才,既掌握信息新技术,又熟悉发电生产经营特性,能够将数字化、智能化与发电产业有机融合起来。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术精湛、视野宽广的“数智化”人才队伍,是当前中国大唐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下一步我们的努力方向。重庆交运集团也认为,人才是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挑战之一。企业数智化转型,需要一支具备互联网背景的综合性应用人才队伍,而传统企业则面临智力支撑不足的挑战。另一方面是转型的方法和策略问题。一些国有企业表示,总体上国有企业都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不多,造成大家可供复制的经验较少,部分企业走了弯路,效率较低,在下一步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敢试错的心理。针对上述挑战,一些国有企业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应对举措。中国五矿业态众多,不同新技术的应用成熟度也不尽相同,因此选择适合的模式对中国五矿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非常重要。根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定位和整体业务发展情况,结合新兴技术的不同特性,中国五矿集团总部及主业领域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逐步在全集团推进。如在云计算方面,技术相对成熟且可复制性相对较高,具有总部率先启动、逐步向全集团推广的条件。中国五矿以此为突破口,构建了“五矿云”平台。在物联网方面,中国五矿依托金属采掘主业拥有的矿山资产,正在所属直管企业五矿矿业推进智慧矿山项目建设。该项目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矿山基础设备智能感知能力,通过三维数字矿山直观管理矿山人员设备运行情况。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能大幅提升企业科学决策能力,并能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及时的跟踪、迭代优化。中国建筑认为,数智化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首先是与主业深度融合,赋能业务转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新技术应用,中国建筑对传统施工工艺工法进行数智化改造,将数据成为施工生产的关键要素,强力推动生产方式从传统施工向智慧建造转型,并赋予产品新的附加值,实现从传统建筑向智能建筑产品转型。其次是与管理深度融合,赋能管理提升。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建筑高精尖施工项目不断增多,导致管理复杂性与运营风险也随之不断增长,中国建筑认识到,建筑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管理瓶颈,主动利用新技术重塑管理新模式,实现“运营在线化、管控智能化、决策科学化”,以此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流程,缩减管理链条。最后是与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产业升级。中国建筑认识到,数智化新技术深入应用正在强力推动着建筑产业的深度变革,特别是随着未来新基建实施步伐加快,产业数字化生态将日益显现,并横向覆盖到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强大的溢出效应和牵引效应,推动全产业向互联网化、平台化、智能化升级转型。新兴际华提出了三条策略。第一条策略是构架灵活开放的数智化组织体系。新兴际华认为,在国有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框架下,亟需构建更为灵活开放的数智化组织体系,在转型过程中引入平台理念、生态理念,形成敏捷型的组织架构,围绕现有企业组织扩展行业生态组织,开拓业务创新边界、加快业务决策周期,快速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第二条策略是推动业务创新与数字价值深入融合。新兴际华认为,应加快构建全员的数字化资产理念,在各业务领域开展数字驱动的业务创新,实现数据标签化、指标化、可视化、模型化、价值化,推动企业各业务人员参与到数智化转型和创新过程中。第三条策略是构建多维的数智化转型能力体系。新兴际华认为,企业数智化转型对传统IT部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新IT”需要重新进行职能定位,即从过去的职能性部门演进为业务部门,从成本中心进化为利润中心、创新中心。“新IT”需要一流的信息化队伍和数智化人才,实现人才队伍的资源化、共享化。同时,企业应构建科研、管理、应用三层人才梯队,提升核心技术自主能力和数字化应用创新能力。建筑科技公司提出了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数智化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在信息化、数字化相对较为落后的建筑行业中,如何准确充分理解其概念,是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建筑科技公司认为,当前对数智化企业而言,技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从“提升效率”转向了如何支撑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是 如何将新兴概念与企业发展更有机地融合 。建筑科技公司认为,数智化转型企业需要的不仅是硬件、软件、解决方案,还需要一套面向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运营方案,实现数据业务化。而相比于其他工业领域,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从业人员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基本固化,这就要求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强调产品的实用性,产品必须“接地气”,真正能够为客户服务,让产品用的顺手,用的方便,并逐渐撬动行业固化方式,改变行业现状,为建筑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END/ ————责任编辑丨杨 航执行主编丨龚政内容来源丨《国资报告》杂志2020年第5期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国资小新,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劳务资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