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开了家超市,使用app 软件,可是这个软件的品牌名称我还没想好,有哪位大神有稀奇杰西卡提议一下,顺便说说

有哪位大神知道这个做图软件?_百度知道本人开了家超市,使用app 软件,可是这个软件的品牌名称我还没想好,有哪位大神提议一下,顺便说说_百度知道APP初期上线,有哪些比较靠谱的推广渠道、方式?
APP初期上线,没有多少资金,推广费用受限,有哪些比较靠谱的推广渠道、方式?希望有心得的前辈传授经验。
看各位大神的答案都写得挺全的,去年刚做app推广的时候也是在这个问题底下学习了好多。所以,今天抱着感恩的心态,来小小的分享下我的推广经历。“ 四个月的时间
总计花费5000元
注册用户83W ”一.故事背景去年四月份,出于我司某设计狮的无限情怀,做了一款情怀应用。(作图工具应用)第一版应用从设计到开发一共花了两周时间,4月15号上线,一切都比较突然.....因为这并不是我们团队的核心业务,所以后续的推广工作也是比较随意,并没有很系统地去做,单纯地为了情怀!!!二.产品包装发现这个问题下很少有人提这个,当时也是我主观层面觉得硬推这款应用太艰难,希望包几层理念,显得逼格满满。然后大概提炼了几个关键词:“ ZERO—让世界归零,极简、文艺、黑白、高逼格 ”,同时也相应地准备了这几个关键词对应的内容:极简的生活方式极简的穿衣风格质朴的文艺作品推荐介绍简单易上手的时间管理方法简单的家居卧室设计简单地早餐养生菜谱电影台词、歌词、书摘.............我们用这款作图应用做了好多图片,搭配到不同的文章中,或者直接拿这些图片做成h5。然后将这些内容都发到了same、豆瓣、片刻、简书一些偏文艺的社区,吸引最早的一批关注,在最早期就给用户留一个逼格满满的印象,对我们充满期待。比如这种装逼文:不要小看这一套,在后期非常管用,这些本是我们给自己的app打的标签,在之后被各大推荐我们的平台中广泛使用,让所有接触我们应用的用户在还没有使用之前就已经有了第一印象:文艺&高逼格&极简。三.新品上架1.免费兑换码最开始是一款比较糙的应用(虽然现在也很糙,哈哈),我们并没急着往外扩散,我们选择在收费版上架,同时,用appstore免费兑换码吸引了大概一百多个用户来下载体验。(其实就是,哇!!我做了超牛逼的应用!但是是收费的,不过你要是想体验下,我有限量的免费码,你要来吗?
好呀好呀,你给我,我现在就下载!)这100多个就是最初的用户了,每个都加了微信或者qq,每天和她们扯皮,搜集反馈意见,再改进产品。2.新品推荐平台5月2号发布了第二版,开始慢慢进入推广节奏,第一步选择了一些新品推荐平台,例如:36氪next 、mindstore、demo8等,这些地方以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为主,能收到好多专业产品经理的改进建议。大概带了三四百的下载吧,同时也加了好多圈内人的联系方式,恩,不错。3.应用推荐平台(花了1000稿费)五月中旬左右,第三版发布了,同时安卓版也上架,开始真的推一下了。我们把之前写好的文案内容开始一家一家地扫免费推荐平台,求推荐。1.最美应用 2.少数派3.爱应用4.爱屁屁5.数字尾巴6.氪TV......... 小众软件、指尖儿、鲜柚、app每日推送等等4.各种论坛 这个不多说了 都是老套路这一波做完基本到了四万用户,第一批种子用户有了。产品中多了一个 “ 打小报告 ” 可能名字取的好吧,前前后后一个月收到了三千多条小报告,挨个回复.......心好累,奈何都是用户爸爸啊!伺候好了他们基本就会在朋友圈或微博帮我们打免费广告,而且确实拉近了我们和早期用户的关系,增强了用户粘性。(^_^)四.安卓应用市场(免费量的最大来源.....)因为上过最美应用和少数派,应用市场真的是一帆风顺。1.新品自荐:可自行写邮件申请,我们申请到了小米应用市场的banner位、魅族的首页推荐、360的蒲公英奖候选。小米和魅族的这两个位置至少两周内带了十万的用户给我们。(这个马屁拍的似不似还阔以??)(这个马屁拍的似不似还阔以??)2.首发不要错过每一次首发!!基本上国内前十的安卓应用市场我们都申请过,如果不过就换一家,总有有一家愿意收我。一次小米首发、两次魅族首发、一次华为、一次360、一次应用宝,带了差不多二十万的用户给我们。
魅族 小米 小米3.专题自荐当年还是很多市场的专题还是可以自荐的,现在....哎.......首先加入每个应用市场的开放平台群,和自己应用调性相符的应用组团自荐,写个专题名、配段文案,邮件申请,几率不是特别大。个别市场会提前拟好专题,自行回复申请,这个就考验你自己的文案和吹牛逼水平了。上过大大小小十几次专题吧,期间应该豌豆荚的专题带的量多一些,因为一个专题有时会持续一个月推广时间。专题应该带了5W的用户给我们。安卓市场做完,加上一些自增长的量,基本已经四十多万用户了。——————————————————————先写到这,晚上再更新AppStore的小攻略,还有四十万用户没写呢。。。。——————————————————————五. AppStoreiOS的量比较难搞,我们的原则也比较简单,没钱,所有花钱的都不做,所有免费的往死了做。先说几个小iOS渠道:1.鲜柚社区鲜柚就是限免大全,社区内比较欢迎开发者入驻来自荐应用。我们进去后一是发一些相对优质的内容,二是社区小编搞好关系,然后拿了一次推荐,小小的找了一千多iOS用户。2.威锋、PP助手、苹果园等苹果用户社区不要发一些灌水文,根据社区调性写一些特别的应用分享文,同时吸引写小编的关注,拿下几次官网推荐,轻松搞定1000+ iOS用户3.AppStore这个只有一些歪招,之前确实看到说去加AppStore编辑的领英,但是尝试了.....一直都没有加上。然后就选择了邮件,一开始发了中文版的,石沉大海之后,写了长长的应用自荐英文版:然后.....终于 收到了回复,很好,显然我已经获得了你的关注^_^之后又同样邮件沟通了好几次,将我们产品的介绍、用了哪些iOS新特性、近期的推广计划、我们应用怎样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等等全部发了过去。。。终于两个多月后在AppStore看到了我们的身影:被AppStore专题推荐后,下载量有个明显地上升曲线,相应地在分类榜单上也上升了很多,最高时冲到了分类榜第十。然后又可以继续拿着“被AppStore推荐”再去各大安卓市场要推荐位,同时自己稍加宣传一下,各个应用推荐平台也不会吝啬再推荐你一遍。(ps:这一招是当时和keep的运营大牛请教来的,据说他们前前后后发了上百封邮件,再想想如今keep也是作为中国区苹果店体验机的内置应用啊,啧啧啧,所以小伙伴们不管怎样都可以尝试一下,万一成功了呢?)这一波做完iOS的用户基本突破二十万大关了,总用户数达到六十多万了。——————————————————————期间还做了很多别的零碎的推广,比如找一些文艺类微博号、qq空间大号谈个免费的合作、互推在知乎一些app推荐的问题下私信一些高票答主,好好地自荐下自己的产品,希望可以加到他的回答中和豆瓣的一些小组合作,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线上小活动,提供一些奖品在same创建ZERO频道,邀请很多same用户在频道内发用我们app做的图......——————————————————————ps:10月份开始,因为公司主营业务实在太忙,基本就没有时间再做过什么推广的活了,应用也处于自增长状态。基本在11月中旬时,总用户量就突破80W了,前后除掉我和另一位小伙伴的人员成本外,一共花了不到5000元的推广费。pps:现在用户量已经突破百万了,和小伙伴们商量了下,也打算在7月做一版迭代,依旧为了情怀......——————————————————————5.30 更新
看到评论区有小伙伴问安卓市场的相关问题 我就简单理一下我所知的应用市场免费资源吧 比较片面哈 仅供参考1.小米应用市场(重点推荐)小米应用市场的编辑小伙伴们都挺友好的,大家可以加小米开发者群近期勾搭 qq群:免费资源:1.精品应用自荐(邮件)2.首发申请(邮件)3.专题自荐(目前已取消,可以尝试下私下勾搭,看看编辑会不会把你放进相关专题)4.金米奖申请(难度较大,但是配送资源太诱惑)2.魅族应用市场免费资源:1.新品应用自荐(大版本更新也可以申请) 2.首发申请 3.专题活动,也暂时被关闭了 4.魅斯卡奖 5.不定期针对小团队会有一些开发者扶持计划3.华为应用市场qq群:免费资源:1.鲜品专辑专题申请(每月一次)2.周一见 专题 3.首发4.应用宝qq群:免费资源:1.首发 2.目前后台开放了专题申请,但成功几率太小 3.不定期的应用宝扶持计划(针对小开发者团队)4.小红花奖的申请5.百度手机助手这个计较困难了,百度对开发者有一套级别体系,对于小团队而言初期几乎获得不了什么免费资源,需要不断去认证开发者。唯一可以尝试一下的,就是金熊掌奖,不过不用抱太大期望。6.360手机助手qq群:免费资源:1.首发(比较简单,但量并不是很大)2.应用圈(开发者可以自己注册账号发推荐文,如果写的不错呗小编推荐了,一天也可以带600-900的量)3.蒲公英奖(会有候选和得奖两步,进入候选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曝光,如果得奖配送的资源更丰富,推荐!)4.新品自荐(量一般)7.豌豆荚额。。。。1.申请优质开发者(相对简单一些)2.豌豆荚设计奖(影响力很大,但是太难。。。)其他的只能看自己产品的好坏了,专题、推荐什么都是豌豆荚自己编辑来操作的。其他应用市场目前还木有来得及研究,但是据说oppo、vivo的女性用户很强大,如果能勾搭上要个推荐位,量也是可观的。
2015版App推广炒鸡攻略APP运营推广战略基本定调为:线上导流量、新媒体做品牌、线下做扩展。一、线上渠道1.基础上线各大手机厂商市场、第三方应用商店、大平台、PC下载站、手机WAP站、收录站、移动互联网应用推荐媒体等等基本可以覆盖Android版本发布渠道:推广的第一步是要上线,这是最基础的。无需砸钱,只需最大范围的覆盖。笔者多年以来一直认同铺的越广产品推的越好这个死理。●安卓AppStore渠道:百度、腾讯、360、阿里系、华为、小米、联想、酷派、OPPO、VIVO、金立、魅族、Google Play、其他互联网手机品牌、豌豆荚、机锋、安智、PP助手、刷机助手、手机管家等等●运营商渠道:MM社区、沃商店、天翼空间、华为智汇云、腾讯应用中心等;●PC端:百度应用、手机助手、软件管家等;●Wap站:泡椒、天网、乐讯、宜搜等;●Web下载站:天空、华军、非凡、绿软等;●iOS版本发布渠道:AppStore、91助手、PP助手、同步推、快用苹果助手、iTools、限时免费大全、爱思助手等等。2、运营商渠道推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用户基数较大,可以将产品预装到运营商商店,借力于第三方没有的能力,如果是好的产品,还可以得到其补助和扶植。市场部门要有专门的渠道专员负责与运营商沟通合作,出方案进行项目跟踪。3、第三方商店由于进入早,用户积累多,第三方商店成为了很多APP流量入口,全国有近百家第三方应用商店。渠道专员要准备大量素材,测试等与应用市场对接。各应用市场规则不一,如何与应用市场负责人沟通,积累经验与技巧至关重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投放一些广告位及推荐等。4、手机厂商商店大厂家都在自己品牌的手机里预装商店,如联想乐商店,HTC市场,opponearme,魅族市场,moto智件园等。渠道部门需要较多运营专员来跟手机厂商商店接触。5、积分墙推广“积分墙”是在一个应用内展示各种积分任务(下载安装推荐的优质应用、注册、填表等),以供用户完成任务获得积分的页面。用户在嵌入积分墙的应用内完成任务,该应用的开发者就能得到相应的收入。积分墙起量快,效果显而易见。大部分是采用CPA形式,价格1-3元不等。但以活跃用户等综合成本考量,成本偏高,用户留存率低。业内公司有tapjoy,微云,有米,万普等。积分墙适合大型有资金,需要尽快发展用户的团队。6、刷榜推广这种推广乃非正规手段,但是在国内非常的受欢迎,毕竟绝大部分苹果手机用户都会实用APPStore去下载APP。如果你的APP直接都在前几名的位置,当然可以快速获得用户的关注,同时获得较高的真实下载量。不过,刷榜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国内榜top25名的价格在每天1万元左右,top5的价格每天需要两万多。由于这种推广成本比较高,所以一般会配合新闻炒作一起搞,这样容易快速的出名。7、社交平台推广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社交平台,潜在用户明确,能很快的推广产品。这类推广基本采用合作分成方式,合作方法多样。业内公司有微云,九城,腾讯,新浪等。8、广告平台起量快,效果显而易见。成本较高,以目前主流平台为例,CPC价格在0.3-0.8元,CPA在1.5元-3元之间。不利于创业融资前的团队推广使用。业内公司有admob,多盟,微云,有米,点入等。9、换量换量主要有两种方式:●应用内互相推荐: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流量,增加曝光度和下载量,量级不大,但曝光度不错,有内置推荐位的应用可以相互进行换量,但这需要以一定的用户量作为基础。●买量换量:如果自身无法给某一应用带量或者量很小,可以找网盟跑量,以换取应用商店优质的资源位或者折算成钱进行推广。这种方式也是比较实用的方式,包括应用宝、小米等在内的商店都可以换量,通过某些代理,还能跟360等进行换量,可能会比直接在360做CPT有更好的效果。10、AppStore搜索榜现在多盟等公司已经可以做到保上榜了,一般这种噱头比较大, 如果产品不行最终还是会走下榜单。二、线下渠道1、手机厂商预装出厂就存在,用户转化率高,最直接发展用户的一种方式。用户起量周期长,从提交测试包测试-过测试-试产-量产-销售到用户手中需要3-5个月时间。●推广成本:应用类产品预装量付费价格在3元左右不等,CPA方式价格在1.5-5元不等。游戏类产品,采取免费预装,后续分成模式,CPA价格在2-3元之间,通常为小包单机产品;●业内公司:华为,中兴,酷派,TCL,波导,OPPO,魅族,海信等;●操作难点:品牌众多,人员层级多,产品项目多,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针对性的推荐与维护关系。2、水货刷机起量快,基本上2-4天就可以看到刷机用户,数量大,基本上一天可以刷几万台。重刷现象严重,基本上一部手机从总批到渠道到店面会被刷3-5次,推广成本剧增,用户质量差,不好监控。基本上刷机单一软件CPA在1-2元,包机一部机器价格在5-10元之间。业内公司:各大国包省包,地级市零售连锁渠道、酷乐无限,乐酷,XDA、刷机精灵、爱施德、天音通讯、斯凯、金玉满堂、鼎开互联等等。3、行货店面用户质量高,粘度高,用户付费转化率高,见用户速度快。店面多,店员培训复杂,需要完善的考核及奖励机制。基本上CPA价格在1.5-3元之间,预装价格在0.5-1元之间。业内公司:乐语,中复,天音,中邮,苏宁、国美、恒波、中域电讯等。三、新媒体营销1、内容策划内容策划前需做好受众定位,分析得出核心用户特征,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内容更新上保持一天三条左右有趣的内容。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创意,还是创意,让你的产品讲故事,拟人化。2、品牌基础推广●百科类推广: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建立SEO体系和百度指数;●问答类推广:在百度知道,搜搜问答,新浪爱问,百度经验等网站建立问答。●垂直社区:在知乎,豆瓣,微博等社交网络,要有相应的内容存在。3、论坛,贴吧推广机锋、安卓、安智….在手机相关网站的底端都可以看到很多的行业内论坛。建议推广者以官方贴、用户贴两种方式发帖推广,同时可联系论坛管理员做一些活动推广。发完贴后,应当定期维护好自己的帖子,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搜集用户反馈的信息,以便下个版本更新改进。●第一阵容:机锋论坛、安卓论坛、安智论坛等;●第二阵容:魔趣网、安卓论坛、魅族论等;●第三阵容:风暴论坛、木蚂蚁论坛、DOSPY论坛。4、微博推广●内容:将产品拟人化,讲故事,定位微博特性,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微博上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保持一定的持续创新力;●互动:关注业内相关微博账号,保持互动,提高品牌曝光率;●活动:必要时候可以策划活动,微博转发等。5、微信推广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推广需要一定时间沉淀,这里可以参考几步曲:●内容定位:结合产品做内容聚合推荐,内容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精并且符合微信号的定位;●种子用户积累:初期可以给定个KPI指标,500个粉丝一个门槛,种子用户可以通过同事好友,合作伙伴推荐,微博引流,官网引流等;●小号积累:开通微信小号,每天导入目标客户群;●小号导大号:通过小号的粉丝积累推荐微信公众号,将粉丝导入到微信公众号;●微信互推:当粉丝量达到一定预期后,可以加入一些微信互推群。6、PR传播PR不是硬广告,学会给你的投资人、员工、用户讲一个感动人的故事非常重要。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他妈的媒体,无论微博、微信公众号、媒体网站的专栏或各大社交网站,我得去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来讲述一个好的品牌的故事,反之,这些平台也会是用户对品牌产生UGC的最好渠道。在初创公司,作为PR需要把公司每一个阶段的方向都了解透彻,然后学会向市场、投资人、用户传递一个有力的声音,这个声音并不是生硬的广而告之,而是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对你的故事所感兴趣,并带动大家如何把兴趣引到你的产品上来,最好形成行业的热议话题。以下有几个策略:●用日常稿件保持稳定的曝光我们会定期做一张传播规划表,每个月要根据公司和产品的变化来决定该向外界传递什么声音,恰当的表达和持续的内容产出会让公司的曝光度及行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维护好已有的媒体资源,积极扩展新资源对于自己原来熟识的记者和媒体,我仍会保持续的沟通和交流,告诉他们,我们的团队在做怎么样的一件事。深信只有反复的沟通,才会把故事的闪光点打磨得抓住人心。而作为PR也更能及时嗅到媒体关注的兴趣点,为下一次的报道梳理做好充分准备。在创业公司对PR的经费并不是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仔细去分析,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和进度,需要利用的什么样的途径和资源去支撑公司的发声和观点。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周都有计划的去拓展一些新的媒体资源,这样能为之后做事件输出时能有合适的渠道的进行支撑。●选择的渠道决定了传播的效果说什么故事,用哪种方式呈现传播效果会最佳,这对于渠道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对于公司创始人的一些采访,我们可能更倾向于行业及财经相关的权重高的纸媒,有利于大面积的带动传播;对于产品的发声,我们更倾向于科技类的新媒体,在行业内能引起更快速的关注力;而对于事件话题性的新闻,我们更青睐于选择大型门户类网站。对于自媒体这领域,实力参差不齐,选择有中立观点和实力派的自媒体发声,不失为好的选择。但是成本对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对于电视媒体,选择对和你潜在用户相吻合的节目,是一个能快速让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的途径.●做好对营销传播效果的评估这些可能包括人群的覆盖率、点击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每一次的数据,都会告诉你下一次的内容应该怎样做得更赞。而PR作为连接内外的桥梁,最好也要藏身于用户中间,在深度沟通中突出品牌的个性。7、事件营销事件营销绝对是个体力活和脑力活,这需要整个团队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此外还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配合一定的媒体资源,事件才得以在最快的速度推出去。事件营销的前提必须是团队成员需要每天接触大量新鲜的资讯,把这些信息整合,也需要养成随时记录下一些闪现的灵感创意并和成员们及时分享碰撞。对于能贴上产品的创意点结合点,我们会马上进行头脑风暴,对事件的始终进行推理,若确定方案可行,那么马上做出与之匹配的传播计划,开始做项目预算并一边准备好渠道资源。8、数据分析每周花一些时间去认真分析每一条微博、微信、每一个渠道背后的数据,你一定会发现传播度高的内容背后的契合点和关联性。这样非常有利于自己官方微博、微信内容质量的提升,运营起来也更接地气。9、“牛皮癣式营销”线下推广不建议做浪费人力物力的发传单等等。了解当地情况,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建议在热点区域放置可移动的广告位,或者在地面上刷二维码,并且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下载APP送礼品等形式搞噱头营销,最好是被城管给赶走,这样效果会更好。10、撕逼营销撕逼前:找一家你的竞争对手,公司成立五人小组,从互联网、人脉圈里海量寻找和归纳总结对方公司和产品的弱点,找到一个最有可能爆发的点,制定一个作战方案出来,这个方案一定要具有传播性、话题性、撕逼性方可,最后设置执行组,专职负责撕逼,事前可简单通知关系要好的媒体做放风,并准备好相应的产品推广方案。撕逼中:不管对方说什么,你不断重复五人小组数日研究出来的对方软肋即可,并时不时把目光引导自己产品上来。撕逼后:顺势推出之前就做好的推广方案,线上线下渠道媒体一起帮你口水,同时开始推量,事可能就成了。
我不会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渠道的价值是随时会变化的,可能有些渠道之前有效,后来价格涨了,成本高了,性价比就变低了,反之亦然。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讲一讲整体的方法论:即如何避开推广的那些坑,做好渠道的筛选做推广时都有“渠道为王”的说法,尤其是在创业公司,leader总希望负责推广的同学能尝试更多免费,或所谓性价比高的渠道,以期获得意外的收获。在“指令”的驱动下,推广同学吭哧吭哧研究好几天,最后发现有逾越不了的困难,比如成本、技术屏蔽等,然后放弃。又或者是推广后发现外部数据不错,但用户怎么不活跃。就跟脱离剂量谈毒性一样,脱离效率和转化的思考去谈渠道,都是耍流氓。今天聊聊渠道思维的那些坑,如何量身定制自家产品的渠道组合拳。渠道思维的误区一、浅尝辄止,缺少数据管理在做论坛推广的时候,因为KPI导向,比如每日的发帖数,阅读数,收录数等,导致在论坛的精细分类、时间管理、内容深度和用户互动等方面,反而缺少系统地思考,变成内容复制和发布的机器。比如没有去做阅读数、内容和时间的数据关联分析,或者是内容结构、素材新鲜度和用户调性的吻合程度。在垂直竞争的市场现状下,更应该回归和关注推广内容和用户的关系。举例:在一类专业性或共性较好的垂直论坛推广时,比如豆瓣小组、技术社区、健身社区和金融社区等,KOL的影响非常大,推广时就需要持续地输出品质非常高的内容来获得关注,而非泛泛地大量粘贴网络内容。二、缺少场景考虑在评估渠道本身的成本时,会容易忽略这个渠道上的用户所处的场景,而形成无效的假指标。在这个渠道场景中,用户是什么样情境下接触产品,对产品的印象深度和认可度是怎么样,能否快速激发用户的首次使用,都需要综合考虑。即使曝光和流量成本合理,没有足够的场景教育,用户的转化率会很低。三、广而铺之过多的期望开源节流,依靠多个免费的社交渠道推广、爆发,没有持续节奏地打一枪换一地,会导致研究和推广精力分散。事实上,很多红利过时的方式,比如EDM群发、QQ群发、论坛群发,不但研究成本,软件技术和费用成本高,转化效果也极低,反而降低整体的推广效率,增加人力成本。我甚至见过一个APP产品,只有一个宣传性质的主页,却要求钻研SEO,做行业关键词的排名,希望获得免费流量。这样一个没有实质内容页面、网页仅作APP宣传而不能快速转化用户的网站,几乎是SEO的反面案例,可见盲目。渠道选择要挑剔不少成功起步的产品,都是把握住少数的几个推广方式,深入发挥势能,赢得阶段性的收获。对推广渠道选择的苛刻来源于你对用户特性有全面了解,对渠道的推广走势有提前预判。通过下面几个角度的分析来看如何建立渠道的筛选机制。一、用户垂直类型除了超级APP外,可以假定多数的APP都是垂直,只是垂直的方向不同,有的垂直年龄和特殊阶段、有的垂直行业或爱好,有的垂直性别等。综合性渠道(门户、应用市场)对于垂直年龄的产品。比如投放上,直播APP、新闻APP等,属于全量渠道,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投放合作。普通的垂直产品,则可以选择个性化展示的CPC、CPA等投放,或者和垂直社区、KOL合作。在广告渠道上,甄别能力要更挑剔,现在已非流量时代,尤其在移动端转化环节很多,流量价值并非真正的用户价值。平民网红的时代,组合推广可以产生更有势能的传播。二、用户及产品的特性指的是目标用户的综合属性,每一点不同的特性都可以指向不同的推广方式。1、社交属性。用户之间有很强的内容交流,社交关系建立需求,它们会自发交流生产内容,比如妈妈、美妆人群,比较适合通过社区运营,或者搭建在线社区,通过一些简单的运营活动就可以维持活跃;2、PGC需求。用户对该领域感兴趣,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比如孕妈、美食制作、资讯,通过制作原创的内容进行分发或合作,来获得精准用户;3、线上聚集地。一对一邀请用户,效率上即时通讯工具最佳,质量上社交网站最佳,取决于需求的用户类型和数量。如果对用户的社交地位、内容能力、职业经验等有基本要求的,则社交网站的挖掘为主。4、线下聚集地。一个是用户的地域属性,为了形成区域性的服务,线下推广可以将用户“一网打尽”,形成效应,比如校园、O2O服务。一个是地点属性,比如电影类产品,可以专注电影院的现场活动。还有一类是消费属性,比如大型商场的人群,有生活品质的消费需求,适合推旅游、中高端生活服务。5、工具属性。一些产品通过单边的工具切入,再延伸服务。比如做一些查询、比价插件,可以跟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植入合作,从而获得流量。另一种是提供软件系统,比如“值乎、微店、大弓”,公众号或网站可以快速接入,从而获得广泛的布点。三、行业玩法参考行业参考是竞争对手,或有用户重合的领域。有两点是关键的,第一是理解出发点,比如线下活动的目的是拓展新业务,还是品牌影响力;第二是数据效果和流程参考,比如对方社群运营的用户数量,运营规则,广告投放的主要渠道,成本多少。对方主攻的推广渠道,一定程度上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渠道组合拳在推广时很容易被表面的假指标迷惑,一种是工作量上的KPI,一种是表层的流量成本。造成的结果是没有模拟用户的转化路径,忽略加上转化因素后的最终用户成本。渠道组合的意义在于通过不同维度的渠道增加印象和教育场景,通过不同环节的引导降低每一环节的用户流失,从而降低真正的整体推广成本,亦或是增加传播的效应。一、渠道和场景的组合在推广时,会出现几种常见的问题,第一、在不舒服的场合,强制给用户宣传,比如马路上发传单;第二、给到用户和产品无关的利益,来获得下载注册;第三、整个推广过程,用户被动进入,没有主动传播。综合来看,我们要构建一个用户能够被吸引过来的宣传场景,比如活动现场和人员的主题装饰、或者是和产品主题相关的特色周边。在短暂的互动中,能够让参与者清楚产品提供的服务,并设置引导注册和传播的环节。举例1:曾经提过的懂球帝在世界杯期间的一次校园地推,在校园内发放带有品宣的世界杯赛程海报,正中用户的需求,学生会兴然所要,并悬挂寝室炫耀,达到传播效果。在观赛时,会有很高的几率根据海报引导转化为用户。整个推广过程很轻量化。举例2:”周末去哪儿“APP的线下推广长期和中大型商场合作,现场驻点宣传。招募手艺人和用户现场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吸引很多用户的围观咨询,商场本身也通过特色的现场活动提升氛围。二、多维度渠道合作不同维度的渠道,给用户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平面广告的视觉效果极佳,但是因为网络环境,当下用户没有下载,过后就忘记了,单一渠道的成本就比较高。如果以获取用户为目的,一般是将电梯广告配合地面推广来开展,让用户接触产品的正面形象,再增强转化的契机。我们在一些社区投广告或置顶帖的时候,通常也会配合开展活动,让用户看见宣传的时候,提升点击和参与兴趣。维度的叠加,是1+1&2的效果。举例:Keep 在2016.6 进行了一次规模最大的品牌投放活动“自律给我自由”,在一个月的周期内,围绕这个主题,包括有电视广告投放、灯箱广告投放、体育场地面广告、微博话题活动、课程上新等诸多维度的联合渠道,线下和线上的效应打通。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是要做好“时间节点”的组合,在一个时间段内,通过连续时间节点的覆盖,反复接触用户。时间节点的叠加,也是1+1&2的效果。寻求品牌合作产品进入稳定的增长期后,一般的推广和流量渠道不太可能为产品带来爆发性的增长。这时候考虑一些同业或异业的品牌合作,能够提升品牌的传播,极大丰富运营的维度。通常会引入多方来支撑整个合作的支出和资源。当然在产品早期也可以更早的考虑,为产品打开冷启动局面,获得很多品牌背书。说说通常的一些合作思路。一、输出流量价值将自身的流量作为宣传资源输出,根据合作方的品牌制定主题活动,由品牌方或第三方提供奖品,共同宣传。从而获得新型的活动形式,品牌方的影响力和宣传投入。对于任何一个有稳定用户群体的产品,都可以尝试。举例:简书的“神转折”大赛中,围绕合作方“魅族”的设定的品牌主题,用户创作带有品牌要素的故事,参与有奖评选。整个过程中,魅族提供了足够的奖励,获得简书用户的第一轮参与,活动产生的内容在简书及社交网络上进行扩散传播,吸引了外围关注。简书通过一个有趣的主题,在账面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提升了用户的活跃度,也获得大量的外部传播关注。二、输出用户价值跟流量价值相比,这一点倾向于少量或单个用户的价值放大。本质是挖掘产品上有特色或有影响力的用户,通过合作形式输出给合作的渠道,用户获得关注和收益,渠道方获得人物素材,产品获得宣传。曾经介绍过的产品中,比如“东家”,每一个入驻的手艺人都有背后的文化和手艺故事,对于文化节目是很好的人物素材,或者是需要文化内容合作的商业机构,比如会所、艺术节等。三、输出内容价值对于内容价值,可见的案例就有很多。一种是UGC,统一集结分发或出版,通过线上的电子书、电商渠道和线下发售等方式,比如知乎、果壳。另一种是PGC的定制分发,既是平台自身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针对需要同类内容的合作方定制分发。通过不同价值维度的合作,能够让产品从单向的渠道投放,变成多元化的价值互动,以较少的账面支出成本,借助合作方的资源,获得突破的可能性。如果在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微信ID:whdkad),回复“推广”,即可查看超级实用的超级干货文章,保证读完你的世界从此不一样,绝不能错过喔!
我知道,不给种子,你们是不会看的。。。。。说实话,大段的理论真没有,分享一次实战经验。那些一上来开口就7大模块,6大类,5小点的,看官们还是洗洗睡吧。一般都是没什么卵用的。分享当然没有那么无私,目的只有一个。找同路的小伙伴,资源共享,经验共享。事情是这样的……最近腾讯创业对【有我】的一次免费报道,一天内让我们的用户注册数增长了425%。我们只是在他们平台提交了一份项目报告,你信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媒体和门户网站开通了创业者自主提交项目平台,致力于帮助早期创业者进行媒体曝光、宣传推广等服务,撇开他们背后的深意不提,这给一些急需曝光的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带来了极大帮助。下面是对各大免费报道平台的一个汇总。
资源拿到手不要着急,怎么投才是关键!
接下来把推广有我的成功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被大平台翻牌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我第一次感受到 平台的魅力是在钛媒体旗下我造社区的报道,我们按要求在后台提交了报道,当天就通过了,一开始就只有一个小小的页面,隔天点开来看,意外发现我们产品的热度竟然是最高的,连续几天排在了首页前面。过了几天,我造社区在每周热门推荐又帮我们推了一次。
当时无意的一个举动让有我的曝光量大大的增加了,也让我们将推广的眼光瞄向了去平台寻求报道这一块。
按照往常,我们在腾讯创业平台去提交[有我]的项目介绍,当天晚上意外接到那边小编的电话,说能给我们的产品提供一个深度的报道,投放资源包括腾讯网的科技板块首页,QQ弹窗,腾讯新闻app端,腾讯创业相关公众号等…...当时,我就笑了,我很傻很天真的把它当作一次普通的稿件投递成功的通知电话,把文案修改后把文章提交给小编。 周一上班,整个腾讯全家桶兜头兜面砸过来时,我都懵逼了……
下面是他们对我们报道的截图…….重点是免费的…….
带来的效应可想而知,大量注册用户,一度让服务器都差点瘫痪了。(当时我们还以为后台被黑了。)注册数增长425%,激活数增长412%,活跃数增长400%(你知道这意味着这什么吗?意味着有我市场部的小伙伴可以10多天不用干活……)当天有我的百度搜索指数翻了7倍,有我在苹果免费榜单直接从500名开外跃至榜单68名。吓死本宝宝了! -------------------------------------------------我是干货分界线------------------------------------------------------------那么,当然问题来了……你怎么去争取这些免费的曝光机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一些干货。1、如何跟媒体记者打交道?
新兴创业团队做PR时最好是公司CEO亲自上阵,必须把公司的战略定位提炼出来,形成一个独特新颖的行业观点,形成一个可识别的符号观点
很多创业者完全把这些平台都当做免费的广告平台了,一上来就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是要求给个好位置,就是要求文章发布,什么自己的产品有多少牛逼哄哄的功能啊,有什么特色。平台的小编看过那么多项目,你这个功能的产品,他能找出数十个和你功能一模一样的产品,这样的内容,怎么可能会引起投资人、潜在人才、更多媒体的注意?
平台要的是那些有想法,有态度,有干货的创业者,他们会表达自己关于行业、关于市场、关于用户的理解。所以,做好PR,首要的不是问有什么资源,而是你怎么理解PR,怎么理解帮助你做PR的人。否则,给你再多的资源,也没什么卵用。2、成千上百的创业者求报道,你为什么不会被选上?
抛开产品好坏本身,不被选上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态度。写文章的态度,对待平台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去做事情,就会对收到什么样的回报。
是因为项目不好吗?根本不是。是因为大多创业者对PR不够重视,即便再大的流量资源支持,他也只是当做试一试的态度或者交代给下面的人来做一做。可是下面的人,会有多少能够get到创始人的思想以及对行业、对市场、对产品、对用户真正做到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呢?结果出来的一篇内容,99%的都是关于产品功能的描述,三言两语,应付了事。
腾讯创业的小编表示:“创业公司没资源,声音太弱。CEO不出来亲自发声,就更没有机会。有的时候,我真心觉得还是蛮遗憾的。明明项目还不错,但是出来的传播文章确实那么水。“3、如何快速写一篇好的行业pr文?
小编表示:“创业者自主提交项目的平台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文章息,能够真正把自己的产品理念讲清楚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的创业者都陷入了一种非常糟糕的“产品功能”误区,全部都在强调自己的核心功能、特色功能、和竞品的功能差异,我有什么,他没有什么,之类的云云。说实话,真的不感冒。甚至很多创业者更加会走捷径,直接把应用市场的产品描述或者ppt直接复制粘贴搬过来,配图也是,从官网或者ppt上的配图复制剪贴过来,有的时候都忽略了平台对尺寸的要求……“
用脚想想都知道平台的团队精力也有限,不能做到照顾到每一家创业者,所以文章最好要一步到位。第一,无论项目好坏。平台的传播首要目标是投资人,互联网从业者,人家平台真不是让你来打广告的。(打广告也不要太明显啊大哥。)因此,平台需要的是一篇对行业的PR文章。例如:说说对最近比较火热的O2O还有产品所处行业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观点,顺便把自己产品最近的最新动态植入进去。这种在干货中夹带着私货的表达方式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第二,对方对什么感兴趣,我就讲什么;以投资人为例,你觉得投资人会对你产品有什么功能,没有什么功能感兴趣吗?功能,不是一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可能构筑产品的竞争壁垒。投资人关心的是什么?客户买你的产品,不是为你的功能买单,而是因为你能够帮助他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什么痛点,你的创业动机,创始团队背景,未来规划……为什么你的产品或服务是最优秀的?为什么你的售后服务是最令人放心的?你和你的团队靠不靠谱?你的专业度怎么样?怎么去评判你的专业度?你对行业、市场、用户的理解?以上这些问题,挑选其中几个最核心的问题或者最擅长回答的问题,以简单清晰的逻辑结构阐明了,讲深了,一篇好文就出来了。第三,如果平台是以邮件方式接受报道的提交的话,一封报道邮件的标题是否足够吸引人就会起很大的作用。要用一句话非常明白的讲清楚你们在做的事情。邮件正文尽量简洁,最好不要有非常官方的介绍,这只会增加小编们的阅读成本,不会有助于理解你的产品。4、最后的最后,平台资源免费给你,你能接得住吗?
虽然腾讯创业给有我app带来大量的用户,但因为我们的一些错误还是导致了部分用户流失,下图为我们的总结和反思。
一定要咨询平台为你们报道的时间,提前跟各部门做好沟通,做好准备。尽量把全部用户都结结实实的接住(比如有我,哈哈)。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性格,做好在寻求报道前先看看他们的偏重点和要求,也要可以借鉴一下他们重点报道过的产品,知己知彼方能四两拨千斤,撬动平台的资源。
最后,良辰最喜欢对那些愿意分享交流的人出手!
你若是感觉有实力跟我玩,加我微信:shaoziren
良辰不介意陪你玩玩,
非诚勿扰,良辰是本地的。
见识了这么多大神的回答,我来说点看法。(本人非大神,说的浅薄幼稚敬请拍砖)
从您的描述来看,贵公司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各方面还没有正式成型,不难看出您很迷茫,我觉得首要问题是要捋清营销思路。
营销人员常常犯的错误就是自认为营销的渠道越广,越流弊,这是90%的人错觉,他们并没有搞清楚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并不是覆盖的人群越广越好,而是真正的有效流量,也就是能够直接带来利益的群体。
在此之前,先来看看营销中人们经常犯的三大误区:误区一:了解营销渠道的数量与营销能力画等号
这就好像你认识800种枪但未必能将鸟打下来一样,因为你没碰过它,一个弹弓玩了十年的人把握肯定会更大,渠道在精不在广误区二:哪个渠道火炒哪个
微博热,去开官V。微信热,就去开公众号。不过你要想清楚这个渠道对你的业务是否有实际作用是否不可替代 。一个成功的营销必然包含两方面内容:击中目标用户痛点的内容,一个是经过数据测试的流量挖掘方式。 这就需要通过数据得到反馈误区三:在产品初级阶段就用品牌的宣传方法(看您描述说经费紧张,估计您也没这个机会去烧钱)之所以出现以上的问题主要是从思维到方法都没有掌握,首先没有明确目的——获取有效流量;其次不懂得整个营销的过程始终围绕着
用户调查——内容制作——渠道投放——数据反馈——内容调优这五部来进行的
推广渠道的选择过程其实就是定性宣传的过程,也就是说如何保证稳赚不赔的过程,当然前提是内容要好,渠道准,两者谁决定谁就犹如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关于这点可以做测试嘛,用同一渠道去测试不同内容来确定内容好坏,同理确定渠道亦然。贵公司目前属于第一阶段产品萌芽期,那你的目标就是要快速筛选出最容易获得有效流量的渠道。
首先根据你具体产品来选定你的客户群体吧,能为你付费的用户决定着用户质量以及产品的调性。方式:不妨选择几个特定渠道测试时间:根据具体业务不做特定限制维度:免费和付费搭配费用:看自己预算目标:快速筛选出1-2个有效渠道若收支平衡,则优化空间很大。这一步的目的只是为了跑通业务流程
若顺利的话还会经历发展期和成熟期,后面两个阶段今天就不赘述了,有点小困,改天再交流,本人也是一名互联网爱好者,平常也关注一些互联网方面的事件,分享下我常上的网站吧(很多实用技能,但互联网营销板块较少)踏浪100——(有营销思维课程、文案课程、求职面试、数据分析、微博营销、SEO、SEM……很多课程,大量的实操练习,东西很干货,学了就能用上)(一个面向年轻公司人的跨界学习社区,致力为年轻公司人提供接地气、有价值的学习资讯、交流活动。新媒体自学教程,很多资源)鸟哥笔记
(涵盖移动互联网资讯、手游、App深度报道、爆料、手游运营推广、App运营推广经验知识分享等一体的移动互联网资源媒体网站)
建议系统的梳理一下,推荐学习下面的app营销推广干货,邀请您关注APP营销学院微信公众号(appmkt),回复标题的数字即可立即查看干货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一、移动互联网行业洞察1001 于是问题来了,2015移动APP去啊去哪?1002 APP已死,服务永生1003 2015年移动互联网行业11大趋势1004 APP创业窗口期短,3个月难立足即死亡!得了什么”病“?1005 APP市场上半年盘点:手机厂商入局,中小商店被加速淘汰1006 三体启示录:APP如何在黑暗森林中生存下来二、APP运营推广策略&方法2101【纯干货】史上最全,国内APP的37个终极推广方法!2102 运营总监教你搭建APP运营数据框架—AARRR模型2103【超强总结!】低成本推广APP策略2104 360奇酷运营总监类类:性价比较高的推广方法有哪些?2105 app推广三大必杀技:ASO、应用市场首发、移动口碑营销2106 市场总监手把手教学:APP新产品零预算推广攻略!2107 2015年做移动APP运营推广之超级攻略!2108 市场总监手把手教你做APP运营推广策划案2109 鱼龙混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适合自己APP推广渠道如何选?三、手把手教你做ASO回复“2201”看:ASO解密——入门篇1.搞网站SEO年代已经过去,看看什么是ASO2.ASO是什么?ASO是应用商店优化 3.移动应用新趋势:App需要ASO,正如Web需要SEO回复“2202”看:ASO解密——技巧篇11.ASO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ASO技巧详解(一):如何为应用取名字3.ASO技巧详解(二):如何为应用撰写描述4.ASO技巧详解(三):截图等因素对ASO的影响回复“2203”看:ASO解密——技巧篇21.ASO教程:关键词及描述优化2.ASO教程:图片及视频优化3.ASO教程:图标优化4.ASO教程:评级和下载量优化及谷歌PlayStore排名算法回复“2204”看:ASO解密——技巧篇31.ASO优化经验:APP关键字优化的技巧2.教程:现场示范手把手教你如何设定ASO的关键字(图+文)3.ASO:改进应用商店产品描述的五个步骤4.应用市场排名干货:影响ASO优化的九大因素回复“2205”看:ASO解密——技巧篇41.【实战】手把手教你做好APP Store 100个关键字的优化!2.60%下载靠自动搜索,如何做好安卓和苹果ASO优化?3.CP最困惑的十大ASO难题解答4.【干货】如何让你的APP标题、描述、关键字最佳化,以获得更多的下载量!回复“2206”,“2207”看:ASO大讲堂—从零开始教你ASO1.第一讲:产品优化2.第二讲:手把手教你用数据分析工具3.第三讲:快速搞定关键词设置4.第四讲:关键词分词组词回复“2208”看:ASO实战案例1.ASO大神喜马拉雅如何成为App Store上的牛皮癣的?2.ASO实战案例:美柚、高德地图、书旗是怎么做ASO的?四、渠道运营经验回复“2301”看:APP地推实战干货1.APP地推案例:没有礼品也能做好地推!2.APP地推实战:手把手教你做地推,详解实操流程!3.地推高手详解APP线下推广问题及解决方案!回复“2401”看:积分墙运营实战1.传统积分墙的焦虑,微信积分墙的崛起,推广微操实战案例详解!2.干货|积分墙广告到底强不强?八一八积分墙背后的几个真相!回复“2402”看:广点通&粉丝通运营实战1.8亿用户,百亿流量!APP推广渠道霸主之广点通渠道运营攻略解读!2.社交平台效果类营销渠道—微博粉丝通推广怎么玩?五、活动运营回复“2501”,“2502”看:活动运营实战攻略1.0预算如何做活动,还能吸引和留住大量用户!2.双蛋节将至,于是问题就来了,如何搞好节日运营!3.连续登顶APP Store畅销榜,日本第一新秀是怎么做运营活动的?4.APP活动运营推广方案的详细步骤六、数据运营回复“2601”,2602“看:数据运营实战攻略1.干货|APP推广,如何用数据辨别渠道作弊?2.运营必须知道的核心数据详解3.App数据分析的那点目的及日常运营该关注的那些数据4.【干货】APP运营的指标具体都有哪些?七、APP推送实操回复“2603“看:APP推送实操1.走心的APP推送,应该具有这5个特征2.App 运营 | “精准推送”是怎样炼成的?八、APP软文写作技巧回复"2604"看:软文写作实战技巧1.【干货】APP推广之软文写作与发布的实战经验分享2.让APP飞,营销软文如何像病毒一样传播?九、运营心得&感悟3001 百万年薪运营总监分享:怎样才是一位优秀的产品运营?3002 腾讯内部运营兵法:运营就是直面人的七情六欲3003【必读!干货!】一篇图文让你知道什么是运营?运营应该怎么做?3004 一个出色运营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运营工具,分享给大家!3005 八一八所谓“高级运营”和“普通运营”的区别
一、官方微博/微信申请官方微博和微信的申请至少有两个好处——1,微博微信的申请第一是为了品牌保护。抢注下自己官方微博微信的产品名称对于后期的推广上能够避免很大的麻烦,之前我家APP的微博名字就被别人提前注册认证,导致不得不使用别的名称来做推广,造成后期品牌推广上的很大不便;2,为了前期用户积累和产品预热。做活动是运营微博微信很好的方式之一,姑婆之前很多文章都提到过运营活动,大家可以去阅读一番。二、大小渠道、人脉资源积累渠道和人脉是衡量推广人员很重要的指标之一,所以推广者需要做如下几件事情——1,加群:一个推广新人第一天的工作就是加群,至少自己所负责的应用市场群都要加入,经常泡在群里可以认识很多同行,学到一些知识,其次可以很快的掌握到最新的消息,比如应用市场的专题,市场活动等等;2,不断开拓新的渠道,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式:这里说的渠道也不仅仅局限于应用市场,一些web下载站和小渠道也需要自己去挖掘开拓,渠道是需要不断的去尝试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别人的渠道未必适合自己,就像前段时间朋友推荐的市场,lulu试过以后并没有量,所以要始终坚信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不断的尝试优化自己的渠道。3,尝试较大流量的下载站:在寻找web下载站的时候就可以从中挑选一些流量较大的渠道先作为试点,例如:太平洋电脑网、中关村在线,hao123下载站有一个官方认证,虽然lulu的APP没有认证通过,但建议大家可以去试试,有通过的朋友可以交流交流哦,如果大家有好的渠道也欢迎交流分享。4,做推广面基是少不了的:建议大家多参加一些会议、多走动,坐在电脑面前是不能给你带来量的。后期产品上线推广后可以适当减少自己在群里的聊天时间,多花些时间在渠道的开拓和筛选上。三、搜索引擎优化说到SEO(搜索引擎优化)可能很多小伙伴不太了解,不懂的同学可以去问问度娘,下次有机会会单独把这块拉出来讲讲,这次主要说的是做百科、问答、论坛、官方贴吧、微社区等内容的建设。1,搜索引擎优化主要做三家。从统计后台来看百度、360(现改名好搜)、搜狗是国内比较主流的搜索引擎,像必应、谷歌等可以忽略不计了。百度、360的百科都必须做,想想用户在百度、360搜索后连一条关于你的信息都没有的话,产品的可信度就很低了。2,在新闻源网站发布产品文章。这里提醒大家在做百科之前选择几个新闻源网站先发布关于产品的文章,百科是必须要添加新闻链接的,所以非常重要。3,多维度产品建设。还可以在问答,文库,经验频道做一些文章,比如:xx应用如何使用,xx应用哪里下载等。至于官方贴吧、论坛、微社区就看团队的精力了,有精力的话建议还是可以做一做,是圈住用户很好的形式。SEO也是一个长期才能见效的工作,因此也建议放在产品上线前做。这块内容可以在百度、360搜索一些知名的APP去研究研究。四、媒体资源积累PR公关是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公司会配备的一个人力,而PR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拥有强大的媒体资源,但是很多小型团队会比较缺乏这块资源,所以让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慎用第三方代发软文。现在有很多类似第三方代发软文的公司,根据lulu的尝试经历来说并不是很靠谱。受限制有点大,偶尔用一用还可以,最好还是要有媒体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上。2,重点开发互联网行业科技媒体资源。如果能有像3w、36kr、创业邦、关注O2O领域项目的亿欧网、叶开等互联网行业科技媒体的资源,在行业内影响力和曝光都会相当不错。3,去找一些新闻源网站发布文章。尽量找大型的新闻源网站例如:新浪、搜狐、网易等,所谓新闻源就是除了会在发布的平台显示也会出现在搜索排名中,从而增加了我们的曝光度,所以新闻源网站的媒体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4,文章标题记得带上品牌词和SEO关键词。对了这里提到一点就是文章标题记得带上品牌词还有上面提到的SEO关键词,如果写完发布后别人搜不到或者看不到你的这篇文章,那也是白搭。五、活动今天说的不是在产品未上线之前就开始做活动,而是提前做好活动方案,可以是配合上线的当天宣传的活动,上线一两个月以内的重大节日的活动,毕竟等产品真正上线以后如果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你可能会忙的不可开交,根本无暇顾及到这块工作,而且活动也是后期运营留住用户很好的方式之一。活动形式有很多,就看创意度和奖品的诱惑力——1,常见奖品:近两年来很火的微信红包,H5小游戏,比如肾6上市后,拿个肾6做奖品是不是很诱惑呢,又如前段时间的55℃保温杯(虽然很多是骗人的);2,资源互换:可以在群里问问是否有可以一起合作的小伙伴,资源互换,互利共赢。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APP推广渠道只要是按照CPC、CPD、CPA等方式进行推广合作。投资要追求高收益,理财APP推广要追求ROI,针对我最近做的产品分享下推广策略,主要分为线上、线下两个的APP品牌推广策略,围绕应用市场、搜索引擎、社交媒体、门户网站、移动广告5大平台进行策划执行。主要分享下移动应用类市场推广部分的大致安排:
方法一:应用商店/应用推荐网站A.
应用商店:即通过开发者平台上传应用,这些平台包括硬件开发商(APPStore,Ovi),软件开发商(Android Market,Windows
Marketplace),网络运营商(移动MM,天翼空间,沃商店),独立商店(安卓市场,GetJar,OpenFeint),以及一些B2C应用平
台(Amazon Android APP Store)国内几大市场:手机助手类商店: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腾讯手机管家等手机厂商商店:小米应用商店、魅族应用商店、联想应用商店、华为智汇云等移动运营商:移动MM、电信天翼空间、联通沃商店;独立商店:安卓市场、安智市场、机锋市场、爱米软件商店、优亿市场、掌上应用汇、安卓市场、安智市场、开齐商店、N多市场、安卓星空、巴士商店、XDA市场、安丰下载、力趣安卓市场。B.应用推荐网站:非常有助于推动下载量国
外:具有应用服务推荐和搜索功能的网站Appoke,AppStoreHQ等,应用推荐引擎
appESP,Applolicious,Chomp,AppsFire,AppBrain,Appboy,AppAware,Smokin
Apps,等;可查看Facebook好友使用产品的跨平台应用推荐引擎
16apps,Apptism,Freshapps,ScatterTree,F专门为开发商打造的推荐平台
SiPhone应用推荐平台Chorus和Appsaurus等等。国内:基本上以iPhone应用为主(这块国内做的不太好)51iPA: - 免费 iPhone5, iPad4, iPod Touch5 软件下载、游戏下载hiipad:嗨!iPad - 每天为大家介绍有意思的应用,好玩的游戏,最前沿的资讯,玩转iPad,快乐每天! 让我们手中的iPad不再寂寞!App43:首页_APP43锋锋网_iPhone/iPad免费游戏应用中心苹果i派党:苹果i派党_iPad游戏_iPhone游戏搞趣网:搞趣网 - 手机游戏 第一发布派宝网:5iipad-派宝网-iPad领航的平板电脑网站FreeAPPinfo:方法二:将应用预装到手机平台怎
么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成为手机的原始配套应用?那就是你自己掏钱给手机厂商,虽然这笔费用很高,但这种预装手段对应用销售来说却是”极其管用的方式”。每
8到10款应用中,仅有1款应用可以获得预装资格。即使你预装的只是一个应用样本,后面的付费转化率也会很高。GetJar表示这种付费转化率高达
25%。方法三:优化应用搜索渠道应
用开发上必须通过传统搜索引擎优化自己的网站,将网站访问率转化为应用下载量。GetJar提供了一个网页微件,可以贴到手机网站或Facebook页
面,为用户指明GetJar最热门的应用。除此之外,GetJar的链接还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手机配置情况,推荐最适合的应用版本。这就提高了终端用户的
操作体验,他们不需要考虑自己的手机型号、操作系统等配置问题,只要直接点击链接,就能找到适用的产品。这些链接可使用于Facebook页面、
YouTube网站、Twitter帐号或开发商的其他任何运营渠道。方法四:专业性媒体报道另
一种有效方式就是提高应用的媒体曝光率,尤其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权威性、专门评价应用的媒体。莫克表示,“多数人低估了公共关系的作用,在你想吸引用户
时,这一点尤为重要”,他认为开发商很有必要配备一名公关人员。另外,让相关应用消息首先在网络曝光,然后通过Facebook、Twitter等社交渠
道进行病毒式传播,这种方法也不容忽视。方法五:网络广告网络广告对推动流量、提高知名度都很有效。A.PC网络广告:硬广、富媒体广告、搜索广告等。B.
移动广告:最早比较知名的是google
Adwords的移动版,但是之前一直受限于移动网络的发展,随后google收购Admob,从而开始了移动手机网络广告,当然我们应该还看到的是
Apple的iAD迅猛的发展。国内做的移动广告平台也很不错,应用可以通过应用使用形成的网络里面去进行推广,这样的好处是,精准匹配用户群。付费方式
可以按照CPM、CPC、CPA进行付费。方法六:按安装次数付费(Pay-Per-Installs)推
荐开发商使用Tapjoy网站的功能(这一点可能有点争议),Tapjoy原名是Offerpal,去年因欺骗性广告事件而备受遣责,现在该公司洗心革
面,改面了发展策略。他们称Tapjoy的定位是“一款应用推荐和促销引擎,用虚拟商品和虚拟货币奖励已安装某款应用,并正在试用其他产品的用户。”目前
使用了该网站服务的手机平台有8000万部,每月应用安装量达数百万次。GetJar
本身也提供按下载次数付费(pay-per-download)的广告赞助解决方案,让开发商根据下载次数,出价竞购GetJar应用商店的黄金广告位。
开发商还可以自己设定每日最大广告预算,使用GetJar的独家信息服务,推动基于地区、手机或运营商定位的多种促销活动。这种解决方案的竞标系统与谷歌
AdWords提供的服务类似。方法七:免费发放应用对
应用产品进行限时免费促销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手段,GetJar推出了“GetJar
”这项试点工程,让开发商供应无广告、无注册要求或其他附加条件的高级应用,然后GetJar会付钱给开发商,在某一特定时段,将这些应用无偿供应给网站
访问者,并通过在线广告收回成本。方法八:加入社会化平台OpenFeint
为用户提供了一些免费游戏的下载服务,虽然目前仅面向iPhone和Android用户开放,但如果你的手机游戏加入了这个平台,它的曝光率肯定会大大提
升。这点一定要重视起来,国内除了微云,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公司在做这块,这点其实和PC端SNS应用有点类似,但和PC端SNS应用不同的是,手机端
的应用更具有应用使用倾向性,它是以应用为主导的,即有SNS功能的应用,不是有很多应用的SNS。这些应用可以随时邀请各种SNS平台的用户加入,形成
自有的应用使用体系。上海第九城市在微云后率先引进国外做的成熟的OpenFeint引擎,开发了九城游戏中心,以迅速布局中国手机游戏社交网络,还有一
个是即将推出的乐逗。应用推广在这块国内涉及的不多,倒是国内做出口的应用应该表现不错,如果应用不错,社交化交叉推广,就能产生爆发式的口碑影响。这块
值得期待。方法九:开发网络版手机应用创
造一款以HTML
5编写的手机应用网络版,有助于打开智能手机平台之外的产品销路。莫克表示,你可以像原始手机应用一样,将网络版应用投放到GetJar。上传操作流程仍
然不变,只要将URL、产品描述、图片等内容添加到GetJar网站就成,当用户点击安装这款应用时,安装程序就会在主界面显示,这一点与原始手机应用无
异,大多数用户根本不会发现它是一个网络版本。这种方法不但能帮助你向新平台推广应用,而且你还可以根据网络版的分析数据,决定下一个发展平台。方法十:电视广告登
电视广告并不总是需要花大价钱,尤其是那些非高峰期的本地节目时段。这种方法可能并不一定很有效,不过,观众都已经受够之前在电视媒体播出的大量手机铃
声、壁纸之类让大家掏钱的广告。所以,你的广告如果明确指出,用户不需要花钱,只要发送短信就能获得应用下载链接,应该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电视广告的另
一个好处在于,它的受众面更广,曝光率更高。只是要记住,采用这种方式一定要量力而行。方法十一:二维码线下推广目
前二维码在给物联网提供服务的时候,同时也在给营销活动带来新的亮点,其中二维码电子优惠券就是其中一种,把线上的二维码电子优惠券直接拍到手机里面,然
后在交易的时候使用。对于应用来说,这点会更加方便用户从线下渠道,比如杂志、报纸、DM宣传单等推广渠道获得应用下载链接。方法十二:网络病毒视频推广视
频很重要的,看看凡客、梦芭莎之类,他们不间断的在视频网站上投放广告。而且视频能传达的信息是文字和图片无法替代的,来一段应用的酷炫展示视频,一旦被
那些宅男宅女们捕捉到,你就省去了一大笔投放广告的钱。他们会帮你传播的。也不用多大的前期投入后期制作专业镜头片段剪辑,弄个DV,边玩边拍边讲解,但
是画质和音质起码要保证清楚。把标题和Tag都尽量选的好一点,最好做一些SEO。方法十三:微博营销微博是所有能近距离沟通大量用户的最佳方式,没有之一。同时微博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视。所以,给你的应用注册个微博帐号,同时留心那些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话题制造者、评测网站之类的帐号,尽量和他们取得联系。~~~~~~~~~~~转自齐鲁传媒的博客
简单的给你说一下吧,毕竟我也算是菜鸟,接触时间不长,但是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外路。一、五大应用市场目前比较大的就是:百度、360、小米、应用宝、豌豆荚(个人感觉,勿拍砖哦),其余一些稍微小一点的肯定也需要做,不过这几个的效果更好,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这几个上了(不用担心,其余市场也都会第一时间抓包,只是活动主要和这五大去做就好了)。1、首发:申请应用首发,可以联合也可以独家,不过还是建议你独家给一个应用市场,这样你才会获得更好的位置,而且有一些市场是不喜欢和某个市场同时活动,所以不要给自己找麻烦,独家的说明和方法应该会在应用市场的内部有,如果没有就发个邮件或者加一下负责人的QQ吧。关键词:独家首发2、更新:如果和一个应该市场申请了独家,那么别的家怎么办呢,也要及时更新哦,其实你可以在第二天的早上更新,不过...更新的时间问题,肯定也会延后一下(有前辈告诉我首发当天就申请,基本上1-2天后就会通过,要不然都是抓首发的包,你就没办法区分渠道来源了)关键词:更新及时3、奖项申请:每个应用商店会有自己的奖项,只要你产品做的好,美观漂亮就可以申请,甚至有一些小编都会帮你申请的,目前我知道的就有几个:百度手机助手是 金熊掌、应用宝是 小红花、360是 蒲公英、豌豆荚是 设计奖。关键词:特殊奖项4、独家抽奖活动:这几家应用市场都会有自己的抽奖活动,费用不少于5000元,但是申请之后排期会有点紧,不是很好上,而且申请的人太多,市场也会做对应的挑选,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活动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每家的活动要求和申请时间,去官方文档看下吧)关键词:特色抽奖5、商店活动:应用商店会不定期的做一些主题活动,有一些是可以找到他们的源头的(会发在bbs)而有一些只能靠你应用自身吸引,如果有个小编自己在用而且体验特别好,你就美去吧,只要符合都会主动想着你啊!我家应用就被主动推过好多次,精选位置第三都给过!不过还有一些活动是官方组织花钱的那种,记住,一定要优先上,那样你才有机会被小编多推荐几次!关键词:吸引小编6、竞价排名:这个是花费最多的,我们说的CPD就是这个,就是花钱买排名和曝光,但是这个只是下载,你要算一下你的成本了,每个激活是你出价的4倍(我们按最惨的算,实际应该不会这么夸张),你要每天根据出价去看排名的,看看排名和出价的影响,还有你下载的数量,看数据要分析出自己的一套推广方法。关键词:花钱曝光7、换量:这个就是你给他一个A,他给你一个A,不过前期一般不好换,咱们没量啊,有个办法就是找代理商帮你,这个方法不光针对应用商店,一些和你匹配的应用你都可以这么去操作。但是一定要选好你换量的应用,别你给他推了好多,他还不了你,那你就哭了。关键词:公平等量目前这些是比较直接和有效过的,其实在应用市场也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但是对于新的应用就不建议去做了,还是先做好这些就能让你的数据大幅增长了。u二、公关PR、新媒体三、粉丝通、广点通后边2个没写是因为真不了了解,大家可以在补充,对于说的有问题的大家可以拍砖,也谢谢拍砖哦,互帮互助。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位大神有稀奇杰西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