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年的存贷款平均增速如何计算怎么算

2013年有1W存款 假设2014年CPI增长3.5% 2015年和2016年也是3.5% 求2017年1W贬值多少钱 求公式和计算方法_百度知道
2013年有1W存款 假设2014年CPI增长3.5% 2015年和2016年也是3.5% 求2017年1W贬值多少钱 求公式和计算方法
提问者采纳
计算方法很简单,就逐年按照通胀率折算就行,具体算法如下:在2017年初,这一万元存款等价于2013年底的购买力相当于1.5%)/(1+3.5%)/(1+3.5%)=1.5%)^3=9019.43元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专家认为应辩证看待人民币存款余额破百万亿
范建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贺力平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金融系教授
“你拖祖国后腿了吗?”近日,随着央行发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微博上掀起了一阵“比存款”的吐槽热。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12日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于是,不少网友以13亿人口计算,得出人均存款是77623元的结论。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金融系教授贺力平,分别从专业角度对新出炉的专业金融数据进行了解读。
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百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时报: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这一突破意味着什么?能透露出哪些信息?
贺力平: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百万亿元说明以下几点:第一,人民币存款余额很高是与中国整个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第二,数字的增长表明了机构、个人对我国银行体系有基本信心,而存款总量保持增长趋势,说明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保持增长的;第三,银行业总体资金情况良好,因为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范建军:人民币存款余额是M2的最大组成部分。但由于当前各种金融创新及理财产品的发行、影子银行、资金的宽松程度等因素都会非常明显地影响M2的变动,所以,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100万亿元并不能说明更多问题。美国很早就放弃了M2这个货币政策调控指标。
老百姓手中的财富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金融资产,主要以存款形式存在;另一种是物质资产,即不动产。在存款余额中,有60%以上是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在的,这些定期存款的货币属性已大幅降低,更多地凸显了其资产属性。
因此,对于存款余额和M2,更应从资产角度来看,而不能从流动性角度来看。M2不应该作为测量流动性规模的指标。
人民币存款余额包含哪几个部分?
中国经济时报:有网友说,“若以13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是77623元。”您怎么看这组数据?这样的算法是否具有合理性?
贺力平:人民币存款余额数据是指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人民币的存款余额,有几个方面要进行说明:第一,这个数据不包括中国银行体系中的外币存款,如果包括外币存款,这个数据还会更大,即如果折算成人民币可能还会增加大约10万亿元。第二,这100多万亿元的存款余额包括居民存款,也包含企业存款,还包括各种政府机构、事业机关的存款,因此,这组数据中居民存款大约是40多万亿元,而其他的部分是非居民存款。
范建军:人民币存款余额包括三个大部分:居民储蓄存款、企业持有的存款和机关团体持有的存款,比如事业单位等。这个平均数不能说明问题。总体来说,人均存款越多,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越好。
近年来存款余额增速放缓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经济时报:按照统计,2008年5月,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50万亿元,到2010年年底达到80万亿元。这表明,在约两年半的时间里,存款余额增加了30万亿元。而从2010年年底至今,同样是两年半时间,存款余额只增加了20万亿元。这就证明,存款余额增速已经放缓。原因是什么?
贺力平:存款增速减缓的最根本原因是基数。在基数很高之后,其增长力就会下降,这是基数效应的问题。增长力的减缓并不是完全值得担忧的事情。因为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投资多样化,存款增速自然会有所减缓,这从国际经验中也可看到。
以前,企业有钱以后,都会转化为存款。现在,投资渠道多样化,会有很多证券化产品,企业资金就不一定要放在银行中作为存款。存款增速的减少并不能表示社会资金的增速相应放缓,而很可能意味着金融市场多样化的发展。另外,考虑经济增速原因,如果经济增速减缓,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款增速也会相应降低。
范建军: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金融产品创新也在不断扩大,企业债在这几年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加上大量发行的理财产品、股市的扩容等,都分流了银行的一定存款。居民资产以理财产品、债券形式存在则不被统计成为存款。如果这些都被统计进来,数据就会和国民财富的增长成正比。
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百万亿元是否面临相应风险?
中国经济时报: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百万亿元,是否需要关注其中潜藏的风险?
范建军:存款是一种社会财富的体现。当然,存款过多也可能令银行承担风险过于集中。应该让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多一些股票、债券和理财产品,来分流一些风险。
对于打压影子银行是否有利于化解系统性风险还值得商榷。影子银行为银行系统,分担了很多的风险,还把大量的间接融资变成了直接融资,这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应该对其进行规范而不是进行打压。
如果金融市场投资多元化,拥有更多理财产品,就可以由产品持有人直接承担风险。大额资金持有人是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的,从整个社会的风险最优化角度来说,这是有利的。而且,理财产品本身有一定门槛的,能够进入这个门槛的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更强,这些理财产品在具有高风险的同时也可获得高收益。
贺力平:不能从人民币的存款余额简单判断是否存在风险。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实施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加剧,银行针对自身存贷款产品的定价能力也会上升。对此,相关政府决策也已做出明确表态,即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引入存款保险体制,让所有的中小储户免去担心。
这也是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进程。(记者 牛福莲实习生 谢亚楠)
[责任编辑:汪文品]
来源:新闻热搜榜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_百度知道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
  分部门储蓄占总储蓄的比重  年度
金融业  1992
2.5  1993
2.8  1994
2.1  1995
1.8  1996
2.2  1997
1.0  1998
1.5  1999
1.4  2000
1.5  2001
0.8  资料来源: 年《中国统计年鉴》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要求: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储蓄结构的变化,并指出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7:01:05编辑过]  --------------------------------------------------------------------------------  --
作者:sz-kzg  --
发布时间: 23:06:02  --
中国储蓄率过高原因(康治国 答题)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  国民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按四部分划分,储蓄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非金融业和金融业储蓄。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支出  其中,非金融业和金融业的储蓄分别等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国民储蓄(总储蓄)是上述四部分储蓄之和。  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10年来,中国国民储蓄率维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来,居民储蓄占国民储蓄(总储蓄)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从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时期非金融业和政府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不断上升,分别比初期增加7.7和4.9个百分点。因此,中国国民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为居民储蓄率过高,而要归结到非金融业和政府储蓄的不断增长。  政府储蓄增长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随着税收增强、国库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时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缩减。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来,随着机构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储蓄率由30%增长到2001年的35.9%,政府储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比重由%增长到2001年的19.5%。  由于非金融业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纳入国民储蓄(总储蓄),因此其占国民储蓄比重增长也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主要是中国总体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的整体效益提升。  二、虽然,国民储蓄占总储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储蓄率还是保持较高水平。  这符合我国的国情。  1、国内由于养老、医疗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断提高,使得居民必须保持较高预防性的储蓄,以维持基本生活和解决子女及将来的养老问题。  2、国内投资渠道狭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资。  3、中国银行中80%的储蓄集中在20%的富裕阶层手中,而富裕阶层的消费已经饱和,目前政策无法刺激消费的继续增长。  因此,政府应调节国民收入向居民倾斜,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增加转移支付,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  --
作者:sz-jiangweimin  --
发布时间: 21:13:10  --  宏观经济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储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  国民储蓄指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 国民储蓄= 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  政府储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  居民储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  国民储蓄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储蓄之和  储蓄率=(1 - 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根据所给资料,分析储蓄结构的变化,并指出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储蓄结构的变化  由上述资料可知,近十年,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储蓄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而居民储蓄  在国民储蓄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过十个百分点;同时,国民储蓄中政府  储蓄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大致从1992年的14.6%非持续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应政府储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达4.9个百分点,期间年略有所偏软约为29%;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也从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  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现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居民不敢花钱,  出现大量的“预防性储蓄”。  2. 当前中国维持在高储蓄率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资金来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  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3. 中国资本产出弹性、对工资的预期形式、中国居民的高主观贴现率和高风险规避性以及高经济增长率是导致中国储  蓄率维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伟军
日  --------------------------------------------------------------------------------  --
作者:sz-glj  --
发布时间: 9:31:22  --  宏观经济案例分析  国民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居民储蓄 + 政府储蓄 + 金融业储蓄 + 非金融业储蓄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业储蓄=金融业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业储蓄=非金融业可支配收入(即企业存款、留存收益等)  从以上资料可知,从的近10年中,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维持近40%的高储蓄率,其中居民储蓄占国民储蓄的总体比重从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与此对应,政府储蓄所占比重则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的储蓄也占到国民储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时大幅上升。由此可见,在的10年中,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而政府储蓄和非金融业储蓄则不断上升,导致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1)社保体系不健全。养老、医保和教育消费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预期消费支出,导致“预期储蓄”和“被动性储 蓄”,这是造成我国居民储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资渠道不足。直接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的低迷导致居民对投资缺乏热情,直接融资市场无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储蓄资金。  (3)政府在税收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财政性公共支出严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挤占了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支出,导致公共领域只能寻求民间集资。  (4)中产阶层迟迟不能形成,社会财富被少数人掌握。富裕阶层消费饱和。  高良骥   --------------------------------------------------------------------------------  --
作者:sz-lhaifeng  --
发布时间: 16:01:50  --  宏观经济学案例(刘海凤)  一、
国民储蓄=政府储蓄+私人储蓄  私人储蓄=企业储蓄+个人储蓄(居民储蓄)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从以上算式及题中表1所给资料,可以看出政府储蓄率平均为14.49%,私人储蓄率为85.51%;私人储蓄率中个人储蓄率平均为48.44%,企业储蓄率为37.07%。  (2)
国民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4.2%;居民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7.2%;政府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7.8%;企业储蓄率从1992年到2001年整体呈上升趋势,非金融企业最高与最低差额7.6%,而金融企业呈下降趋势,最高与最低差额为2%。  --------------------------------------------------------------------------------  --
作者:sz-lhaifeng  --
发布时间: 16:03:35  --  宏观经济学案例(刘海凤)  (3)
从国民整体来看,整体储蓄仍然维持在40%的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于私人储蓄占85%导致。虽然居民储蓄呈下降趋势,但在储蓄中平均仍为48%的较高水平,企业储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趋势,这些都导致国民储蓄居高不下。  一、
储蓄居高不下的具体原因  (1)
当政府出现预算盈余时,政府就要进行储蓄。由于多年来政府机关的整顿,人员精减,支出紧缩,所以就出现了政府储蓄呈上升趋势。  (2)
居民储蓄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在整体储蓄中仍然较高,这与中国本身的国情相关。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亿人口8亿在农村,这部分居民的社会保障仍然没有解决。其次,中国人一向做事比较谨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来储蓄。  (3)
按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利率越低储蓄越少,但中国储蓄仍然较高,主要是近几年股市低迷,与之相关的政策还在进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资收益较低,这也是国民储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来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价越来越高等,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迫使储蓄增加,这也是国民储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国家应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控制房价过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业率,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  --------------------------------------------------------------------------------  --
作者:sz-liuhb  --
发布时间: 15:55:35  --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国民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支出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储蓄率=(1 - 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我国的国民储蓄率虽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个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储蓄比率呈略微下降,从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储蓄率从31%上升到35.9%。从储蓄的比重来看,居民储蓄、金融业储蓄呈下降趋势,政府储蓄和非金融类储蓄比例逐渐上升。  我国储蓄率持续维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节俭持家的传统消费习惯;贫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储蓄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医疗、养老等预期支出压力较大;教育,住房等当前生活支出压力巨大,居民储蓄防备意识较强,居民储蓄率维持高水平。  3)政府财政持续增长,外汇储备年年递增,而另一面,政府对社会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国政府仅占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储蓄保持高水平。  4)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结构中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其融资渠道狭窄,银行支持不够,申请贷款相对困难,使得更多以在经营中以积累利润留存的方式,储备未来用于扩大生产的投资,导致非金融业储蓄增加。  5)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金融市场投资产品不足,使得投资渠道狭窄,储蓄率偏高。  储蓄过大,必然导致国内资金流向投资变小,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总产出下降。我们在努力吸收国外的投资时,却有大量国内资本闲置,造成投资率低下。要改变当前储蓄过大的状况,政府应该抑止教育、住房等价格的过分增长,增加居民平均收入,减少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创新,吸引投资,给予私营企业足够支持。  刘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6:05:36编辑过]  --------------------------------------------------------------------------------  --
作者:sz-lipin  --
发布时间: 16:27:07  --  深圳市区班: 李平  一、储蓄结构的变化情况:  由上述资料可知,近十年,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国民储蓄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过十个百分点;同时,国民储蓄中政府储蓄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大致从1992年的14.6%非持续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应政府储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达4.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也从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 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储蓄率与中国消费习惯以及特殊的国情等诸多因素有关,  1、我们的文化传统或者说是我们的消费习惯促进了储蓄行为,“有钱要存起来”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居民已经习惯了储蓄这样的理财方式。  2、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落后,导致居民不敢花钱, 存在存钱养老,存钱防生病,存钱供孩子上大学等普遍性的行为,即大量出现“预防性储蓄”。  3、投资渠道不足也是导致储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股市已经起步但情况非常惨淡导致居民缺乏投资热情,期货等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无法进行投资,导致直接融资市场无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储蓄资金。  4、大量的财务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钱人的消费已基本饱和,出现了“想消费的人没钱多消费,有富裕钱的人也不会增加消费的”现象,导致储蓄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发布时间: 11:03:03  --  市区班
何振华  储蓄结构的变化  由上述资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的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时,国民储蓄中政府储蓄所占的比重却在上升,大致从1992年的14.6%非持续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应政府储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达4.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也从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现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医疗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断提高, 下岗失业人员增多, 导致居民不敢花钱,
出现大量的“预防性储蓄” 。  2. 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  3.
虽然居民储蓄率高,实际上80%的财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钱人的消费已基本饱和,大部分手中并不是很宽裕,不敢消费。  4. 投资渠道不足,市场动作不规范, 也导致储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发布时间: 17:29:58  --
宏观经济学案例作业提交  市区班 吴建华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见联合国,1995;赵彦云,2000;邱东等,2002),储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在国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将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之后的部  分称之为储蓄。因而,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为国民储蓄。其中总  消费又细分为住户(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  的净经常转移之和,当按住户、政府、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进行部门划分时,住户的可支  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为住户的储蓄;政府的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为政府的储蓄;非金融企  业和金融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各自的储蓄,国民储蓄等于上述四项储蓄之和。  从上述定义可知,国民储蓄是经济学意义上一个国家的储蓄;居民储蓄仅是住户部门的储蓄;  而居民储蓄存款则仅指居民储蓄中存入银行的部分。因而国内通常所谈论的居民储蓄过高系  因个人投资渠道狭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资方式的论点,其实仅适用于讨论居民储蓄的构成,而  不适于对中国的高储蓄进行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过去十年中,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已从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达到了10.7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却从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达7.7 个百分点。另外政府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 年也增加了4.9 个百分点。因此,中国过去十年来国民储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通常所认为的居民储蓄率过高,而在于企业及政府储蓄的迅速增长。  从可支配收入的部门分布可以看出,从1996 年开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降幅达5.5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则不断上升,升幅近4 个百分点。另外,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2.2 个百分点)。  1998 年以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得到精简,作为政府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开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由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国库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储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数据表明,1998 年政府储蓄率为30%,而2001 年政府储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储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储蓄在国民总储蓄中所占比重从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达6.3 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尽管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于其全部归入国民总储蓄,所以从其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看,增长幅度也很可观。 年,增幅也达到了3.9 个百分点。Kuijs(2005)认为,企业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但是,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来,所有工业企业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效益增长最为明显,同时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企业整体效益的改善而非仅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应是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从储蓄结构的变化来看,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以及政府消费率的降低是过去十年间我国国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7:48:55编辑过]  --------------------------------------------------------------------------------  --
作者:sz-lshengyan  --
发布时间: 8:39:32  --  深圳市区班(刘申艳)  一、图表数据分析  从长期看,国民储蓄(总储蓄)按四部分划分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非金融业和金融业储蓄,并为这四个部分的总和。  由上表可见,从1992年到2001年,在我国国民储蓄率下降了1.4%的情况下我国居民储蓄率却下降了5.7%,政府储蓄率则上升了4.9%。在我国国民储蓄中,居民储蓄下降了10.7%和金融业储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业储蓄和政府储蓄却呈现上升趋势,非金融业储蓄上升了7.7%,政府储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见,1992年至2001年十年时间虽然居民储蓄在下降, 但是由于政府及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导致国民储蓄率整体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储蓄率维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结构中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其融资渠道狭窄,银行支持不够,申请贷款相对困难,使得更多以在经营中以积累利润留存的方式,储备未来用于扩大生产的投资,导致非金融业储蓄增加。  2、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医疗、养老等预期支出压力较大;教育,住房等当期支出压力巨大;个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资渠道少,导致居民储蓄维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龄化会明显地影响居民储蓄率。  3、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得到精简,作为政府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开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由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国库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储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发布时间: 8:40:56  --  深圳市区班(黄志坚)  根据资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数据,在过去十年中,居民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已从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达到了1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非金融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却从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达7.7个百分点。另外政府储蓄在国民储蓄中所占比重年也增加了4.9个百分点。因此,中国过去十年来国民储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通常所认为的居民储蓄率过高,而在于企业及政府储蓄的迅速增长。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务员队伍得到精简,作为政府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开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同时,由于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增加了国库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储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储蓄率为30%,而2001年政府储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储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储蓄在国民总储蓄中所占比重从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  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尽管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于其全部归入国民总储蓄,所以从其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看,增长幅度也很可观。年,增幅也达到了 7.7个百分点。现在所有工业企业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效益增长最为明显,同时股份有限公司类工业企业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企业整体效益的改善而非仅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应是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以及政府消费率的降低是过去十年间中国国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发布时间: 11:02:27  --  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区班)  储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  国民储蓄指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 国民储蓄= 国民可支配收入-总消费  政府储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政府储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费  居民储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其消费之差; 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  国民储蓄为居民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其中一点是通货膨胀,只有工资不涨,物价却升高。另一点是现在世界经济正处于衰退时期,整体源于华尔街以高盛为首的群行即押了太多的二手房,而贷款人无法在固定期限还清,从而导致了一步步地扩大。希望采纳
投资渠道少且收益差;传统思想影响;医疗教育住房负担重,制约消费;灰色账户储蓄越积累越庞大
劳动保障不健全。
居民储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均增速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