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在怎么震荡,对于我们打工一族如何理财没有什么影响呢

  大多数人之所以跟钱之间总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钱的活动能力。钱,跟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每一块钱就是你的一个职员,你的目标是让你的职员勤奋工作,经过时间的沉淀,人员会日益壮大,工作效率会越练越高,他们会帮你赚更多的钱,积累到一定的财富时,你就可以作为董事长早日享受退休生活。这里有六条关于财富的法则,也许你能因此获得通向财富之门的万能钥匙。
  第一条了解小钱的威力
  很多人常常跟我说,很想投资就是没钱,其实他们的误区在于,很多人都认为投资得有一大笔钱才能开始,总存有我手头上的钱暂不宽裕的心理,他们认为投资一次性至少也得是万儿八千的,否则就没什么意义。但是富翁的钱也是从1块钱攒起来的,财务自由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我家的一个邻居汪太太,刚到美国的时候就在餐厅里刷盘子,她把遗弃的各种废旧瓶子都积攒了起来卖钱,看上去值不了几个钱的东西她从来也不放过。现在她的资产已经超过千万了,所有的积蓄都是她从不起眼的小钱投资开始的。我这里并不是建议大家要如此的朴素,但这段经验是有价值的,别忽略从小钱开始。
  第二条财务自由的准备
  你现在节约下来的每一块钱,都是你将来的财务自由的每一块坚固基石。攒钱是如此,花钱也是如此,花20块钱和40块钱也许一次起来有什么区别,但时间长了,所产生的贫富差异却十分悬殊。钱始终在为你工作,你拥有钱的越多,工作起来效率就会越高,收益就会越显著。有了这些钱,你就可以不必再给别人打工,可以在家里陪孩子,享受退休生活,周游世界。如果你当前有收入来源,那么你就从今天开始积累财富,可能一次只有5块、10块钱,但每一次微不足道的积累都将成为你实现财务自由之路的基石。
  第三条为你的将来打算
  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不愿意投资股票,因为她不想等10年才成为富婆,她想享受眼前的生活。这种思想的不利之处在于,10年后她活着的几率很大,到那个时候将面临的问题就是她是否比现在过得更好。你当前的生活条件是由你过去所做的投资而决定的,所以,不妨在此刻为你的将来做好准备!
  第四条买公司股票代替买其产品
  有些人总是在问为什么总存不下钱,他们总是觉得钱是花出去了,但从来没见任何回报。道理很简单,我建议他们能够不再买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开始买公司本身。美国对有钱人(年收入22.5万或持有300万资产)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富人会把他们全部收入的30%左右拿去投资或储蓄。这并不一定是可以致富,但却是他们成为富人的原因。当你忍痛改变你的消费习惯,忍痛彻底摆脱做金钱奴隶的束缚时,你就是被列入富人的行列了。所以,要么忍痛改变,要么就满足现状吧。
  第五条钱多并不是关键
  钱多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钱还是一个放大镜,它可以折射出你的一些很现实的习惯。想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如果你的工作只付给你每年18万的薪水,最糟糕的打算就是你需要同时找6份工作,挣了100万的同时你也会跨掉的。但是仍有很多每年赚100万的人,他们只有一份薪水,但却不断的有支票入账。二者的区别就是,智者并不看存折的薄厚,而是看怎么才能让里面的钱高效的运转起来。
  第六条别走父母经过的路,除非他们是富翁
  给智商低的人的定义就是他们经常在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但却在奢望不同的结果。如果你不想向你父母一样辛苦操劳一生而依旧清贫的话,那就别过他们的生活,要从他们那一代人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对财务有重新的认识和控制。为实现父母未曾达到但却梦想的财务自由和成功,你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严格控制你的负债,在你做任何一项投资之前,是否应该用这笔钱先还清债务;第二,把投资和财务储蓄永远放在人生中的重要的位置,这个就要看你的持之以恒的魄力了。作为个人来讲,无论你需要的现金收入还是长期的股票增值,成功的实体投资也是让你致富的关键。拿一部分钱从做点小买卖开始起步,逐渐的建立你的企业,从而获取长期的投资回报和可观的前景。
  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 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投资”行为
  房产国家债券银行产品  办实业  收藏品
  “消费”行为
  汽车买衣服  食物,上饭馆  电影,打保龄球  度假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剩下的才是财富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1) 花点钱去学。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1)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
  (2)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
  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 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
  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还有一个例子:
  一般人以为台湾人工资平均高出内地一倍,他们自然比我们富有,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去过台湾的朋友都知道,台湾地铁单程平均是12元,北京是3元;台湾午饭平均要50元,北京平均15元;在台湾租一套房6500元,北京在通州租一套房1500元。假如台湾人每月挣15000元,减去房租6500元,交通费1000元,吃饭300元,交税1500元,一点点娱乐2000元,“每月剩下1000元”。
  北京的初级工程师,每月工资8000元,减去交税1000元,减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300元,吃饭1000元,娱乐1000元,“每月剩下3200元”。
  请问:是台湾人每月工资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第二个理财概念:先储蓄,后消费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盘点60种实用存钱绝招 让财富为你打工
  “等咱有了钱,喝豆浆吃油条,想蘸白糖(资讯,行情)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等咱有了钱,买高档汽车,想买奔驰买奔驰,想买宝马买宝马,一次买两辆,前面开一辆,后面拖一辆!”
  “等咱有了钱,买高级别墅,想买城里买城里,想买郊区买郊区,一次买两栋,自己住一栋,养猪一栋……”
  类似版本的段子曾风行一时,其实,这些不过是对财富的一种不当想象和意淫。与财富相伴随的可能是高消费、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财富的本义绝不应当是骄奢淫逸和过分的奢靡。澳大利亚的理财 (资讯,论坛,产品) 教育家汉斯·雅格比就认为,财富是一种财务控制观念,不用为钱操心只是有钱的一个重要表现。
  至于如何才能使金钱成为一种有益的激励,答案则更为简单——正确的精神态度。“它不是说你有多少金钱的问题,而是你对金钱的态度,要想获得财富请先关注金钱。”雅格比说,“它没有长在树上,不能买来爱情,并常常被当作万恶之源。但你必须学会掌控它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要学会创造致富的运气。”
  “热爱他人并且利用金钱,绝非热爱金钱而利用他人”,正是雅格比所倡导的金钱观的核心。
  财富不会从天降
  “你目前所处的环境,这一点并不重要;至于离你梦想实现的距离,这也不重要;同样,你自身的条件也不重要。如果你选择突破,那么这种种障碍都能成为成功的机遇。”一直以来,雅格比都是这样通过父亲的事例来告诫人们。
  雅格比的父亲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从不受所处环境的限制。他的父亲在14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在当地成功商人的指导下,通过在现实社会中摸爬滚打学到了许多东西。二战爆发后,雅格比的父亲应征入伍。战争结束后,则定居奥地利,并在当地开始了自己的生意。两年后,作为一名官方划定的无家可归者,在政府的资助下,雅格比的父亲踏上了去往澳大利亚的旅程。那时,他的父亲不会说英语,并且手头也仅有两澳元。
  虽然被分在玛鲁兰的一家采石厂,但雅格比的父亲并不想在采石场工作一辈子。因此,每逢周末,他的父亲都会去悉尼卖一些小东西。尽管收入十分有限,但还是设法存够了钱,买了一辆平板货车,并且又采购了一些货物去卖。在定期的周末聚会中,他的父亲从与其他移民交谈中了解到,这些移民都希望能找点东西读一读。看到这一机会,于是,不久后,雅格比的父亲开始做进口图书和杂志这个小生意,此后,又出版了一份德语报纸——这也成为后来经营其他生意的契机。他的父亲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令人敬畏的坚定信念,尽管起步非常低微,但通过不懈努力终成为百万富翁。
  雅格比说,他很庆幸能有父亲这样的楷模让他学习,通过父亲的经历,他也总结出:运气总是为那些不安于现状、对未来有追求的人准备的,要学会为自己创造致富的运气,而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下来。
  让钱为你工作
  雅格比常常给人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某年的一个假日,一艘豪华游艇正驶离港口,甲板上有一群欢乐的人们,很明显他们正翘首期盼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深海垂钓之旅。然而,附近一位钓鱼的老人神情疲惫地说道:“当我有钱的时候,我没有时间。现在我彻底有时间了,可我又没钱再像他们这样去钓鱼了。”
  雅格比说,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痛苦反思,对许多人来说这确实是事实。和任何你所能想到的其他东西相比,金钱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显然更大。除非你能驾驭你的生活,否则这种悲剧也可能发生在你身上。
  缺钱花是困扰大多数人生活的一个问题:对金钱的争夺已成为婚姻中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缺钱,很多人被迫从事他们不太感兴趣甚至是非常不喜欢的工作。缺钱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大多数人都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不是金钱的主人。这一点和其他原因相比显得尤为突出。
  雅格比强调,无论你喜欢与否,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你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那么你也就很难变富有了。当然,谈论金钱的重要,并不是想让金钱来主导我们的生活,而是要想获得真正的财务成功,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就是要热爱金钱并且利用金钱。你可以享受金钱——尊重它并使用它,合理地规划你的花销,还可以梦想拥有更多金钱,但你要记住,金钱仅仅是一种工具,千万不要为金钱而活着。钱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交换方式。当然,拥有金钱总比永远为金钱苦苦挣扎奋斗要快乐,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后一种情况却总是大多数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创造财富的方法应该是让你的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大多数靠上班挣钱的人从不敢奢望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计划。其实,你越早将收入用于投资,你的工作就会越轻松,同时你也就能尽早地让钱为你工作。现在就检查你的财务计划吧。你不一定要成为一位税务专家,但你需要了解这个体系是如何运作的。知识可以赋予你自由,而且如果你能够将知识运用自如的话,知识还能赋予你财富。
  没有什么不可能
  雅格比认为,只要信念有所改变,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也能成为家常便饭。他举例说,几个世纪以来,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他们一直试图打破4分钟跑1英里的纪录。罗马人甚至还放出狮子在后面追赶跑步者,看他们是否能够打破该纪录。但事实不得不让人们相信,人类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名叫罗杰·班尼斯特的英国小伙子终于打破了这项纪录。他实现了这一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从那时起,已有40多人打破了这项纪录。
  同样,在致富法则上面,信念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雅格比说,父亲知道自己会成功——而这恰恰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
  所谓“知道”就是允许自己不要怀疑。其实,当时的环境和时机对他都很不利。能取得最大程度成功的人们都应该知道自己将会成功。这是一种选择,很少有人不曾经历过怀疑的痛苦,问题在于你是否愿意让这种疑惑存在于你的意识当中。假若一个人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他没有的东西上,那么他将会越来越少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恐惧和怀疑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而不是我们的环境、智力、运气、父母,甚至伴侣。抓住机会,大胆地追求你真正想拥有的一切。
  从储蓄、投资开始
  按照《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的说法,一个孩子可以轻松成为百万富翁,办法如下: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每个月存下100美元,然后将这笔钱进行投资。以每年16%的盈利计算,74年后这笔钱将增至100万美元。这确实令人惊讶,不是吗?
  关于这个策略人们可能会有两点疑问。首先,16%的回报率是不是太高了?雅格比认为,这的确很高,但是如果你知道怎样做,也并非不可能达到。再有就是时间的问题。当孩子74岁时,你我可能都已不在人世了,谁还愿意等那么长的时间?他说,当然没人愿意,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资产不能提前享用。即便在你的孩子享用之时,这些资产依旧可以增值。
  雅格比认为,所有的理财规划都是从储蓄、投资开始的。而他在生活中所遵循的规则就是,将部分收入(至少10%)变为能带来收入的资产,然后再用由此得到的收入来购买奢侈品。
  大多数处于贫困状态的人都是用他们的收入直接购买奢侈品的。这样的话,他们永远都不会有投资,而只有进行投资,才能在今后大幅度地提高收入。
  千万不要低估储蓄加投资的威力,不管你是从多小的数目起存,复利可以将这些小钱变成大钱,这样你就能给自己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而且也不用再为钱而担忧。
  60种存钱的办法
  雅格比还为读者列举出60种常见的存钱办法,如下:
  1.带午餐去上班。
  2.为上学的孩子准备午餐。
  3.减少叫外卖的次数。
  4.不再购买冷冻食品,改为自己制作。
  5.最好一周购物一次。
  6.如果有足够大的储藏间,你可以每两周或每个月购物一次,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钱。
  7.饭后再去逛食品店(如果饥饿难耐时去,你会多买很多东西)。
  8.心情不好时,远离商店。
  9.在超市里,检查顶层的货架,便宜的商品通常摆放在顶层的货架上。
  10.购买普通品牌的商品能节省你40%的钱。
  11.在超市里要多去墙边看看,所有生活必备品都放在靠里面的地方,而过道里通常都是奢侈品。
  12.用天然的清洁产品,例如小苏打、醋,来代替传统的清洁产品。省钱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环境。
  13.在一天或星期天快结束时,即下午4点钟以后去购物,这时那些易腐败的食品会大幅度降价。
  14.加入一个生活合作社或者自己创建一个,这样你就可以直接从农产品(000061)市场购买农产品。
  15.一年就买两次衣服,一次买夏装,一次买冬装。
  16.在真正的大减价期间购物。
  17.在换季时购物。
  18.购买无须干洗的服装。
  19.在大减价时购买礼品。
  20.从厂家直接购买或在二手店购买。
  21.买一些相关杂志从而了解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22.问一问如果付现款是否有折扣。事实上无论什么情况都要问问能否打折,这不会让你的孩子感到难堪的。
  23.货比三家,选择最合适的价位。
  24.尽量使用当地的图书馆,只购买那些你想收藏的书。
  25.计划花在购买礼品上的消费,如果可能的话,自己制作礼品。
  26.不买卡片而是自己制作贺卡,可以让孩子帮忙。重复利用去年的圣诞卡,这样可以拯救很多的树木。
  27.加入一个临时照看婴儿的俱乐部。
  28.加入一个本地的物品交换俱乐部。
  29.购买浅色汽车,这样可以节省汽车中空调的花费,因为深色的汽车吸热更多。
  30.只在需要降温时使用车中的空调,过后就把空调关掉。不要整年都使用空调。
  31.通过学习如何使用天然能源来节省家中的供暖费用。甚至连你房子的颜色都有可能降低或提高供暖费用。
  32.冬天的时候每天早些时候将窗帘拉上,这样可以防止屋中聚集的太阳热量的散失。
  33.在你的房子附近种上落叶树,这样夏天可以防止太阳的暴晒。
  34.尽可能地重复使用和重复利用。这样你不仅可以省钱,还可以保护环境。
  35.无论你在盖房子还是在加大房屋时,一定要考虑好热水器的位置。它越靠近厨房和浴室,你就越能节省更多的热水钱。
  36.你在更新大型家用电器时,应考虑它们的节能效果。
  37.应在月底时考虑买车。因为此时是月销售的结算期,如果某个销售员需要提高自己的销售额,你就有机会得到最大的折扣。
  38.在政府的拍卖会上购买汽车。
  39.在任何拍卖会上买东西都要格外小心。在竞价开始之前,你要确定好自己愿意出的价格,并且确保事先已调查过零售价格。
  40.选择一种有免息时段的信用卡,并确保按时支付欠款。
  41.每周去自动取款机取钱的次数一定不能超过一次,每次取钱得花手续费。
  42.在你进行抵押贷款的银行开户,这样你可省掉银行因开户收取的费用,因为你进行抵押贷款的银行通常会提供免费的户头。
  43.如果可能的话,每周或每两周支付一次你的抵押贷款。
  44.定期保养你的汽车,这样可以省掉修车的钱,并且可以减少污染。
  45.如果你有抵押贷款,那么将你的工资打入抵押贷款抵消账户上或输入再提取功能之中。即便你只是让工资在这个账户中呆上一周,它也能帮助你减少抵押贷款。
  46.加入一个交换住房联合会,以便你假期外出旅行时可以与别人交换住房。
  47.在家里度假可以节省很多钱。抛开一切你通常需要在家里干的活,完全去做你外出度假时想做的一切。
  48.戒烟。如果你做不到,就少抽一些。
  49.戒赌。
  50.省下你通常用来购买彩票或用于其他投机游戏的钱。
  51.在打折日去看电影。
  52.检查超市货物的标签背面,看看有没有折扣标志。
  53.少吃猪肉和鸡肉,多吃蔬菜,可以使你延年益寿。
  54.洗淋浴。盆浴通常要用上淋浴两倍的水量。
  55.请朋友吃饭时,你提供主菜,让朋友带些小菜和甜点。你去别人家吃饭时,也可以这样做。
  56.从自己的花园里采花。
  57.要使面包保鲜的时间更长,你可以在面包盒里放上一根芹菜,或者将之冷藏起来,每天只拿出要吃的量。
  58.事先准备好每顿饭要吃的东西,并将之冷藏。
  59.自己种蔬菜。
  60.通过野餐和散步自娱自乐。
  在雅格比看来,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通常是免费的。但是,在这个崇尚消费的社会里,人们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如果你要花很多钱才能找到快乐,那么你就得认真地重新评估你的生活和审视你的价值观,因为无论有多少钱,你都会觉得不够。
  跟大师学理财雅格比的金钱观
  生平简介:汉斯·雅格比(Hans Jacob),澳大利亚教育家、畅销书作家,蜚声国际的职业演说家。他的经济学和会计学专业的学位使他成为一位注册会计师。除此之外,雅格比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房地产、股票投资商以及成功的企业家。雅格比在悉尼的郊外建立了一座名为Quindalup的永久农场与教育中心,为全球的有志者提供一个学习并实践可持续性生活策略的环境。雅格比在他的私人生活和商业生活之间达成了一种很多人都非常渴望的平衡。他在与家人在乡村的家中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能周游世界各地传授成功致富的秘诀。
  栏目主持:康建中
  融危机的呼啸似乎渐渐平缓下来,经济复苏的萌芽悄悄抬起了头。尽管一些人在对通货紧缩问题皱紧眉头,另一些人在对未来通胀忧心忡忡,但在我看来,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不管经济如何难料,永远是有那么一些机会在你的手边。只要你看得见,抓得牢,“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这般悠游自在的投资状态就离你不远了。
  我在一家国际知名的外企工作,年收入20万元左右;爱人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年收入约为8万元;还有个上小学的儿子。家里的住房已经还清房贷,除了每月家庭的固定开销(养车、家用、孩子学费和零花钱)和每年比较固定的大项费用支出(物业费、取暖费等)外,没有其他负担。
  应该说,像我们这种双方都属于白领的家庭在大城市有很多,但未必每个家庭都能将投资理财打理得井井有条。因为工作比较忙,很多人没有太多时间去炒股或排队买国债,因此,手里往往会积攒下一些不用的“闲钱”。如何打理这部分闲钱呢?我有一些个人的经验,拿来和大家分享。
  工资“动”起来
  很多白领会让手头不用的闲钱就躺在工资卡里,随用随取,简单省事。慢慢地,卡里的钱越存越多,而利息所得却少得可怜。目前,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6%,10万元闲置资金在活期账户上呆满一年,收益也不过360元。存定期呢,又怕平时用钱不方便。
  其实银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可以让那些懒懒地躺在工资卡里的钱动起来,而且不用我们操太多心,那就是7天通知存款。
  目前,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开通了1天期通知存款和7天期通知存款这样的业务。1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为0.81%,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为1.35%。这种方式存款的最大优点就是让工资在保持较高流动性的同时,可以采取每满一个周期后,本息自动滚存的方式计算复利,只要存期超过1天或者7天,实际收益率就会高于0.81%或者1.35%。
  我们还拿10万元来做计算,如果一年内都采取7天通知存款这种方式来理财,即使按单利计算,一年的收益也有1350元,按复利则会更多。虽然也不算什么大钱,但毕竟比活期存款高出太多。
  目前大多数银行的通知存款并不需要提前通知,客户需用资金时,可以随时支取。如果支取时未满7天,也只是损失这一期的利息,而之前的利息收入丝毫不受影响,算是在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我选择的是某商业银行的“周周赢约定转存”方式。我通过与银行签约,确定活期账户的留存金额,当活期账户的资金比设定的留存金额多出5万元时,该部分资金将自动转至约定账户,享受7天通知存款的利息。以后,只要活期账户里的资金高于留存金额,就可以1000元为单位自动转存至约定账户。而当我需要支取现金或者刷卡消费,活期账户的余额不足时,资金又可自动从周周赢账户中转出,相当方便。
  现金“滚”起来
  目前,一些商业银行推出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所谓现金管理类的理财产品,是银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推出的,可以满足客户对流动性的要求,由银行主动管理的一些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期限设置灵活。有多灵活呢?可以日日申购和赎回!
  这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比通知存款要略高,流动性又完全没有问题,因此成为许多人的“新欢”。
  在这类理财产品的领域,最活跃的当属招商银行(600036)和交通银行(601328)。招商银行推出了日日金、日日盈系列理财产品,交通银行则推出了得利宝、天添利系列理财产品,每个交易日均可申购或赎回,不定期或每日调整收益。
  根据今年4月份的一个统计数据,招商银行的人民币日日金产品年化收益率为1.35%,交通银行的得利宝、天添利A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1.40%。可以看到,虽然还是比不上定期存款,但如此高的流动性之下能保持比7天通知存款更高的收益,确实具有一定吸引力。
  我爱人选择了交通银行的“天添利”来管理她手中的闲散资金。该产品可随时申购,无申购费,可T+0赎回,赎回申请在受理成功后,客户资产于赎回申请确认当日到账(T+0)。该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35%,若购买金额达到50万元,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达1.51%,比7天通知存款的1.35%略高。
  综合而言,这类现金管理产品的流动性介于活期存款和货币基金 (资讯,净值,排名,论坛) 之间。大多数货币型基金的赎回为T+2,流动性略差。因此,超短期限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可看作是同期限通知存款的替代品,其收益率也相对略高。
  收益“连”起来
  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中,大部分都是期限在半年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期限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通常在1.4%-3%之间,比7天通知存款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都要高一些。但是,由于精力不济或有事缠身,往往在产品到期后,忘记或懒得去购买下一期理财产品,造成闲置资金“空转”。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择第三种理财方式:可续接型的理财产品。
  这种理财产品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我暂且把它们称之为“针对闲人的理财产品”和“针对懒人的理财产品”。
  “针对闲人的理财产品”,是指面向那些时间充裕,有时间和精力“折腾”的人群。
  拿招商银行的“岁月流金”系列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做例子。它突破了银行定期发行理财产品的传统方式,每天都有7天、14天、21天、30天、60天等期限产品发售,比如,理财产品从每天早上10:30前报价,投资者在当天10:30至晚上23:30,可随时选择不同期限、不同币种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认购资金于下一工作日起息。收益率方面,7天期产品收益率为1.4%,1月期产品收益率为1.60%。
  这种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式,使得投资者在产品到期后,可以立即买入下一期产品,节省了中间的闲置时间,可续性非常强,但需要投资者有一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操作。这种方式提高了客户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其等待产品发行的机会成本,流动性也不算差。
  “针对懒人的理财产品”,则是指那些不用操太多心,一次购买完毕,可以相当时间不去打理的理财产品。
  这种产品目前不是很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银行(601988)推出的“七日有约”自动滚续理财产品。这种产品可以视为保本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自动续约业务,由一系列连续的、同结构的、有固定期限的单只结构性理财产品组成。某一产品系列进入存续期后,银行将公布下一期“单只产品”的期限和收益率等产品细节,投资者可在当期产品到期日前,根据自身需求行使赎回权;或者置之不理,银行则将其视为投资者已默认购买下一期“单只产品”,投资者认购本金会自动进入下一期“单只产品”存续期,银行则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当期投资收益划入投资者的指定账户。其预期年化收益率约为1.4%。
  这种产品对于懒人们来说,省去了购买短期理财产品需要频繁往来银行营业网点、签署众多协议文本的烦恼;自动滚续的功能还使得投资者即使忘记了它,它的收益也不会停止,不用懒人们费心去记住它赎回的日子。
  我为何坐不上财富快车 四招助你快速赚钱
  “财富列车”之储蓄篇 强制储蓄是致富之本
  合理的储蓄规划是财富积累的良好开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循规蹈矩地储蓄,就可以高枕无忧。依靠积极投资,我们才能真正坐上财富快车,在复利的无穷动力之下越驶越快。
  我的收入并不低,为何年复一年,账户上的存款还没有凑足六位数?我爱存钱,可是为什么我只能赚到别人的零头?当熟识的朋友都坐上了财富快车,从身边疾驰而过的时候,有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人生财富的疾行道上,总有一些落寞的守候者,他们总在焦急地等待着下一班财富快车,可是却永远与财富擦肩而过。为什么?也许细心盘点一番就会发现其中的症结所在。
  “月光族”无财可理
  典型症状:无财可理
  【案例】“你不理财 (资讯,论坛,产品) ,财不理你”,这句话人人都知道,可总有一些人面临着无财可理的困境。
  是自己的收入太少?小曹显然不服气,工作也有五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职员,慢慢做到公司的中层,薪水也一直稳中有升,月薪已有近万元,比上虽然不足,比下仍有余地。可是昔日的同窗,收入未必高过自己,可在家庭资产方面已经把自己甩在了后面。
  随着小曹的年龄逐步向30岁迈进,可还一直没有成家。父母再也坐不住了。老俩口一下子拿出了20万元积蓄,“他们说,让我把自己的积蓄也拿出来,付了买房首付,早为结婚做打算。”可是让小曹开不了口的是,自己所有的银行账户加起来,储蓄也没能超过六位数。
  其实,小曹自己也觉得非常困惑。父母是普通职工,收入并不高,现在也早就退休在家。可是他们不仅把家中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存下了不少的积蓄。可是自己呢?虽说收入不算少,用钱不算多,可是工作几年下来,竟然与“月光族”、“年清族”没有什么两样。不仅是买房拿不出钱来供首付,前两年周边的朋友投资股票、基金 (资讯,净值,排名,论坛) 也赚了不少钱,纷纷动员小曹和他们一起投资。小曹表面上装作不以为然,其实让他难以启口的是,自己根本就没有储蓄,又拿什么去投资?
  诊断书:缺乏合理的储蓄规划
  虽说储蓄是个老话题,然而在年轻人中间这却始终是个普遍的问题。很多像小曹这样的人,收入看上去不少,足够应对平时生活中的需要,可是他们就是难以建立起财富的初次积累。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合理的储蓄规划,花钱也是东一笔、西一笔。也许看上去每笔开销都不大,小曹就说,自己平时爱和朋友们交际应酬,因为好面子,自己经常是买单的那位。有时候贪睡,匆忙起来打着车就去上班了……这些零零总总的费用加起来,不知不觉就把一个月的收入耗尽了。
  “我偶尔也有储蓄,像公司年底时候发的奖金,有时候出差的额外津贴。”可是,一旦看到心仪的东西,就想着买来,犒劳犒劳自己,不是买台新笔记本,就是买部新手机。”
  治疗方案:强制储蓄
  小曹们的收入并不低,可是收入与支出相抵减,最后得到的节余几乎为零。对于处在事业起步阶段的人来说,出现这样的状况可以理解。可是如果收入已经渐进稳定,依然保持着零储蓄的生活,你就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了。在人生财富的道路上,鸣枪起跑时几步的差距,或许还能凭着中途的耐力和冲刺时的爆发力尽力挽回。可是如果让你的财富账本永远保持在0的水准上,那你也只能做一个财富跑道上的失败者,永远对着财富快车望而心叹。
  爱因斯坦曾经把复利比作“世间最强大的力量”,在财富积累的道路上,越早开始投资,经过时间和复利的作用,财富的雪球就会越来越大。尽早地建立合理的储蓄规划,是关键的一剂药方。
  首先可以从一个基础的算式开始,很多人的储蓄习惯是:收入-支出=储蓄。可是由于支出的随意性,往往会导致储蓄结果与预期背道而驰。对于这些人而言,应当把算式换作:支出=收入-储蓄,用强迫储蓄的方式,将一部分的资金先存储下来,为将来的投资准备好粮草。
  同时,选择储蓄的方式也很重要。相比起活期存款的易支取性来说,开放式基金、投连险这些可以定期定额投资的工具更适合作为储蓄的工具。一是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及早进行投资,二是取现相对麻烦些,这倒是有可能阻碍你提前支取存款的随意性。
  低息资产阻碍财富脚步
  典型症状:我有储蓄的习惯,为何财富之树为何长不大
  【案例】“我把多余的资金都存起来了,可是为什么赚到的却只有别人的零头?”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虽然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善于精打细算地存钱,可是财富之树为何总也长不大?
  从上学的时候开始,唐英奇就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零花钱,我都能存下三分之一。” 毕业时,唐英奇就用自己存下的零花钱,单独完成了一次青海的毕业旅行。结婚成家之后,唐英奇也依然保留着储蓄这个好习惯。
  可是从2003年开始,经历了楼市和股市的两次活跃,那些原本和唐英奇身家差不多的人,几十万摇身变作了几百万,而唐英奇依旧守着自己的定期存款在吃利息。
  “刚开始听到别人赚钱的故事,也就是听过笑过。”可是亲眼目睹了楼市与股市给人们带来的财富效应,唐英奇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上一班财富快车擦肩而过。
  诊断书:过多低息资产拖累增值脚步
  差不多的积累基础,为何现在出现了这么大的落差呢?原因就在于唐英奇把过多的资金集中在了低息资产上。
  翻开他的账户记录,几乎让人大吃一惊——30万元的定期存款,10万元的国债,还有15万元的货币市场基金,清一色的低风险低收益资产。
  唐英奇说,自己虽然爱存钱,可是却不善于投资。“想去投资房产,也想过去炒股票,可是总觉得风险太大,还是把钱存在银行 (资讯,论坛) 更加安心。”
  看上去,低风险的储蓄、国债的确让人觉得安心,可是硬币总是有两面,低风险的代价就是较低的资产回报率。尽管我们并不提倡投资者承担过高的风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过于保守的投资计划,也是阻碍你财富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投资中,有一个著名的“72法则”,简单地说,就是不拿回利息,利滚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时间(年)=72/年报酬率(%)。例如,唐英奇目前的资产配置中,偏向于低息资产,年收益率大约为4%左右,那么以72除以4,大约需要18年,他目前的资产才能够翻番。而如果他的投资组合收益率能够提高一倍,即达到8%,那么只需要9年的时间,他的资产就可以翻番。由此可见,过多的低息资产将阻碍财富增长的脚步。
  不仅如此,过多的低风险资产在通胀率的作用之下,更会对资产造成侵蚀。如唐英奇所投资的产品,收益率低于通货膨胀率,以此来计算,资产反而是处于负增长。
  治疗方案:适当提高风险资产配比
  基于唐英奇的基本情况,适当地提高风险资产在整体资产中的比例,是我们为他开出的药方,他可以将自己的一部分资产转换为配置型基金或是股票型基金,从而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由于保持了一定的低风险产品份额,组合的风险也不会过高。
  同时,储蓄是良好财富管理的开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善于节约储蓄,就可以坐在账户上万事大吉了,理财同样离不开投资,只有这样,我们的财富快车才能在复利的无穷动力之下越驶越快。
  “财富列车”之投资篇 投资 切忌人云亦云
  (内文提要)依靠投资致富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人却由于错误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心态一再错过了依靠投资搭上财富快车的机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错在哪里了。
  要想坐上财富快车,投资理财是其中重要一环。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在迈向财富增值的道路上,股票和基金无疑是最常见也最实用的助推器。然而股市风云莫测,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除了那些对股市ABC都没有搞明白的“菜鸟”在初入股市时必须要交点学费外,许多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的投资者也依然无法借助投资坐上财富快车。这就不再是技术和知识层面的问题,而是心病在作怪了。事实上,投资最难把握的也正是自己的心态。
  这些阻碍投资者坐上财富快车的心病,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症状。
  从“死了都不卖”到“死了都不买”
  典型症状:投资手段过于偏激
  【案例】黄伯达是一位退休教师,在2000年的那波大牛市来临的时候,经不起身边许多亲朋好友赚钱效应的诱惑,也一股脑钻进了股市。
  事实上,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牛市的到来往往是带动自己理财意识觉醒的最好时机,并且当时的黄伯达在朋友的指点下也已经对股市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股市风险叵测,应该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才能入市,应该给自己留下保命钱,然而暴富的渴望依然冲昏了原本理性的头脑。于是,他把自己毕生的积蓄——30万元,一股脑地倒进了股市这个吸金机器。并且在朋友的推荐和自己的分析下,近乎孤注一掷的只买了一只股票——原水股份 。
  当时买入的时机正好是2000年的7月,股市即将登顶的时候,黄伯达在8.5元到9元之间不断吸进原水股份。在他看来,这只股票还有大涨的潜力,现在不买就错过了最佳的买入时机了。事实上,在黄伯达买入后的一个月,原水股份的确在继续攀升,并且最高攀到了11.79元的高位,转眼之间,他的账面盈利已经达到了30%。然而纸上财富来得快去得更快。2000年9月后,股市迅速下挫,原水股份也一下子从11块多跌倒了7块多。到2001年上半年,原水股份一直在8元到10元的区间内震荡,尽管这一期间他曾有多次机会“逃命”,然而黄伯达以为这是庄家在洗盘,因此更加坚定了“死了都不卖”的决心。2001年下半年以后,股市由牛转熊,漫漫熊市的煎熬终于让黄伯达的心理崩溃,在2004年以5块多的价格割肉出局。亏损高达40%,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碰股市!
  然而熊市走到尽头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牛市。2006年和2007年两年大牛市到来之时,黄伯达看着身边又一批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冲入股市,他却又倚老卖老地告诫别人:你们今天别开心得太早,你们今天吃进去的钱以后都要吐出来的。抱着这样的心态,从2000点到6000点的漫漫牛市之路上,黄伯达一路都在和别人说“狼要来了”,自己也坚定执行“死了也不买”的策略。“年纪大了,怕了,玩不起了,还是安心把钱存银行吧。”
  诊断书:极端的投资偏好加重了风险
  从“出生牛犊不怕虎”,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黄伯达之所以无法坐上财富快车,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看问题太过极端。在股市中,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黄伯达却不是走向激进的极端,就是走向保守的另一个极端。亏钱的时候自己全部吃进,赚钱的时候却没自己的份。这样一来,财富只有不断缩水的份,哪里还有可能坐上财富快车呢?
  治疗方案:合理配置家庭资产
  熊市有亏钱的可能,但牛市在客观上又能大大加快我们财富增值的速度。因此,只有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才能在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取得较好的平衡。
  由于股市不可测,在2000年那轮牛市中,黄伯达不应该那么自信,那么激进的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投入股市,而应该根据他的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100-年龄”法则),在股市中投入45%左右的家庭金融资产。这样即使亏损也不至于满盘皆输,不至于影响到自己接下去的生活。而到了2006年牛市的时候,黄伯达也不应该那么不自信,那么保守的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放在银行。他同样应该在股市中投入40%左右的家庭金融资产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任何走向极端的投资策略都不可能让财富持续稳健的增值。正所谓“平衡才健康”,只有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我们才能顺利地坐上财富快车。
  坚持长期投资知易行难
  典型症状:不能坚持长期投资
  【案例】2003年,陈丽君所在单位效益不好,为了减轻负担,单位动员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陈丽君也是其中之一。面对突然到手的70000元“买断费”,陈丽君一直都存银行吃利息。后来有个朋友听说她有这么一笔钱,便建议她搞点投资。
  当时陈丽君想,这笔钱是自己用来养老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但看到朋友在股市上赚了很多钱,自然还是有些心动了,当时正好是2004年,股市低迷,陈丽君觉得买股票风险较大,而且自己也不在行,于是就决定做一回“基民”。
  当时,基金景福(184701基金净值,基金吧)因为价格最低,只有0.7元,便成了陈丽君的首选。陈丽君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先买10000元,如果涨了0.1元钱就加码买5000元,再涨再买,如果跌了0.1元钱就抛出5000元,再跌再抛,严格止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基金景福刚一买入便开始下跌,眼看着基金景福跌破0.6元,陈丽君急忙赎回5000元止损。本想“借基生蛋”,却不料先蚀了一把米,一下子就损失了700多元。
  2005年,基金景福“沉”到了0.5元,陈丽君看又到了止损点,便严格执行纪律,再次挥刀割肉,这下,又损失了1400多元。“人家套牢都不敢割肉,然后越套越深,最后在最低位割肉,这种事情太多了。所以,我买基金第一准则就是坚决止损,只要主力部队还在,就有反攻的机会!”陈丽君这样说到。事实上,后来基金景福的净值的确进一步下跌到了0.4元附近,陈丽君“割”对了时候。
  然而2006年以后,股市迅速回暖,基金净值也一天天回升,当基金景福回到0.7元后,陈丽君再次杀入,同样遵循上述追涨杀跌的原则,但令陈丽君郁闷的是,每次上涨0.1元抛出后,却不见基金净值下跌,于是她不得不再次追高买入。0.7元买入,0.8元抛出;1.1元买入,1.2元抛出;1.4元再买入,等待1.5元抛出……然而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陈丽君的收益和那些坚持长期投资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诊断书:追涨杀跌“杀断”了财富持续增值之路
  “追涨杀跌”在投资学中应该是个贬义词,但在实际投资操作中,却有太多的股民和基民经不起贪婪的诱惑和恐惧的洗礼,终日忙碌于追涨杀跌的循环中。陈丽君的基金投资严格执行止损纪律,这一点比起许多没有止损意识的投资者是一大进步,但因为要止损,所以在熊市中,陈丽君也不敢在股市低点买入最便宜的基金,从而错过了最佳的买入时机。而在止损的同时,她也设立了严格的止盈点,虽然做到了“落袋为安”,却容易在大牛市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一来,熊市中不敢放手去捡便宜货,牛市中又不敢放手长期持有以分享牛市红利。长此以往,陈丽君的财富并不会稳健增值,而只会原地打转。
  治疗方案:长期坚持定投
  与追涨杀跌相对应的是追跌杀涨,这样才能真正赚到钱。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战胜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做到跌时买,涨时卖,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终日忙于买卖操作还不如安心持有。毕竟股市长期看总是上涨的。更何况基金本身就是一种长期理财工具,需要的就是长期投资。而为了规避买入点过高带来的投资风险,更好的办法是采用基金定投的策略,通过长期不间断的投资,来摊薄投资成本,这样就不会因为买在高点而懊悔,也不会因为错过了低点买入时机而沮丧。
  一味跟风损失惨重
  典型症状:热衷跟风听消息
  【案例】郭志杰是个大四学生,2007年2月开户入市。虽然开户前也曾认真学习过股票知识,但当时的股票几乎买一个涨一个,和他书上看到的天差地别。尤其是许多题材股和垃圾股红极一时,跟风炒作甚嚣尘上。这时候郭志杰认识了一个叫“王哥”的老股民,王哥经常会放出消息,而且非常准。经过三次对垃圾股的短线操作后,郭志杰靠着听消息就获得了翻倍收益,令他好不痛快。
  5月23日,郭志杰根据“王哥”消息再次全仓杀入光华控股(000546),然而转眼之间,“5·30”不期而至。光华控股死死盯在了跌停板上。郭志杰问“王哥”怎么办,“王哥”说先捂着会有反弹的,但经过了一个多月,光华控股去却丝毫不见起色,反而越跌越深,这时候“王哥”又放出话来,说主力已经不做了,让他赶快出货,这时,光华控股已经从17块多的高位跌到了7块多,郭志杰这一刀割下去损失了60%,不仅将上半年的全部利润亏光,还赔了不少本钱。当然,“王哥”本人如今也一样亏得稀里哗啦,因为他也是在跟着“上家”的消息炒作。
  听“消息害死人啊!”如今郭志杰才真正理解到这句话的意义。
  诊断书:听消息炒股迟早满盘皆输
  听消息,炒消息,甚至是买消息。一直以来,在中国这个新兴加转轨的股票市场中,股民对之乐此不疲。虽然许多人一开始确实赚了不少钱,但只要一直听下去,最后总是会亏得一塌糊涂。因为市场上的大部分消息都是空穴来风,没有最终兑现,还有许多消息是庄家故意放出来吸引散户来帮他们“抬轿子”的,最终还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所以,听消息炒股属于典型的“旁门左道”,投资理财千万要不得。
  治疗方案:拒绝跟风炒作,坚守价值投资
  在股市中,我们总是在“消息”的前面加上“小道”两个字,显然财富快车绝不可能开在这种羊肠小道上,而只能开在康庄大道上。那投资的大道正是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巴菲特曾说过,只要是投资就必定是冲着它的价值去的,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股票的价格低于它的内在价值,我们又为何去买呢?在股市中没有神仙皇帝,也没有救世主,任何依靠短线投机炒作获得的财富最终都将化为乌有。要想让财富稳健增值,只有从股票的基本面入手,寻找被低估的股票耐心持有,然后静待价值回归。
  “财富列车”之房产篇 房产 适时适度最重要
  文前提要:购房是一项重大家庭支出,需要把握好购房时机,还要对资金安排做出合理的安排,同时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状况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因此而受到影响。
  购房是家庭最重大的一项支出,可能要举全家之力,耗费多年积蓄才能完成,因此务必要慎重对待。因此对于购房时机的把握、购房资金的安排以及与自己职业发展等方面,都不能马虎,否则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并影响到家庭财务状况。下面我们结合具体案例,来解析当前常见的问题。
  购房自住不必等
  典型症状:错过购房时机
  【案例】买还是不买,金峰在很长时间内一直犹豫不决。而正是他的犹豫,让他丧失了购房良机。
  2004年低,金峰开始关注房产,他也想跟很多“新上海人”一样,在上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于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房产。通过自己省吃俭用,金峰当时已经积攒了将近20万元的存款。他说:“我当时的想法是先买一套小面积的二手房过渡一下,等有钱之后再买大的。”
  当时金峰通过房产中介看了好几套房,均因为价格未谈妥而没能达成交易。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已现疯狂上涨态势的房地产市场因为调控而突然停滞下来,房价不再上涨,反而出现些许回落,购房者也陷入观望态势。在这个时期,金峰仍然在找房,但他的心态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房价上涨的时期,购房者容易受到追涨不追跌的心理影响,而大胆跟进,可当市场陷入观望态势,甚至处于盘整行情时,观望则会成为市场主流。在整个2005年,金峰就在犹豫中一直观望着。
  到了2006年,金峰依然想买房,但他却无法判断房价到底是上涨还是会下跌。于是在犹豫中又错过了两次绝佳机会,一次是在年初,一位温州炒房客为了回笼资金,愿意成本价出售一套位于闵行区外环线附近的两房,总价不超过70万元。还有一套是古美板块内的工房,要价43万元,几经讨价还价,最终愿意40万元出手,但他还是在犹豫中放弃了。虽然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他还有机会淘到价格相当实惠的房子,但每当碰到合适的房源,他却在犹豫面前败下阵来。
  转眼间来到2007年4月份,房价开始飙升,上海楼市似乎重新2004年末景象,房价一涨再涨,而且上涨幅度之大令人咂舌。当他在当年9月份最终决定买房时,他却发现房价已经比原来又上涨了50%左右,如原来那套只需70万元可以买下的两房,此时已经超过110万元,而那套40万元的工房,也涨到了60万元。他自己算了一下账,两年里他仅仅攒下了五六万元,但房价却涨了几十万元。也就是说,这两年来财富的积累,无法抵消增加的成本,相反已加重。
  诊断书:犹豫中失去机会
  对于房价走势的怀疑,一直贯穿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但由于很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即刚刚起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正是市场需求的存在,使得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上涨行情。而忽略了这种现象的购房者,则因为犹豫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购房时机。
  房产投资与金融投资不同,因为房产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投资工具,更是安身立命之本,因此错过了购房时机,则意味着在日后将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治疗方案:自住购房不必犹豫
  我们在这里给出的建议是,对于自住型购房者来说,其实没有必要观望,购房时机一直存在。因为对于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趋势来看,只要中国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房价还是会保持稳步上涨的趋势。
  住房消费勿超前
  典型症状:贪图一步到位,资金链绷得过紧
  【案例】“当房奴的日子不好过啊。”提到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易铭中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留在上海发展,经过自己的努力,三年之后便从小职员升至中层管理人员,当然收入也水涨船高。
  自然而然地,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按照女友的想法,先买一套小房过渡,等到有更多的财力之后再换大房。但易铭中似乎觉得还是一步到位比较好,因为他有不少同学已经住上大房,也购买了私家车,而自己也好歹是一家外资公司的主管,如果住得太寒碜,实在是有些“丢份”,再说,他目前的收入水平并不低,能够承受较高的房贷。2006年5月份,易铭中在浦东三林花了150万元购置了一套三房,每个月需向银行归还贷款7000多元。这虽然已接近家庭收入的一半水平,但考虑到只有两人一起生活,如果省吃俭用一些,勉强还能应付得过来。随后股票市场“牛市”来临,看到周边有不少朋友在股市里大赚特赚,虽然他也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却苦于没有多余的财力用于投资。
  婚后不到一年,小宝宝如期而至,这让他的家庭财务状况更加紧张起来。妻子怀孕之后不到三个月,由于身体原因便辞职回家静养,等待宝宝的出生。妻子辞职之后,易铭中几乎成了“月光族”。这种状况维持了将近5个月之后,宝宝出生,他的工资已经无法应付家庭日常开支了,这时他只好向自己父母伸手借钱以度过困难时期。目前虽然妻子已经上班,但家庭开销却因为宝宝的出现而大增,就这已让他感到异常吃力,就更别提在其他方面的投资了。
  诊断书:房贷过重影响其他投资
  易铭中的现状,主要是由于他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购房计划所致。住房消费到底占家庭总收入多高的比例算是最为合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从理财规划角度来考虑,一般情况下,住房消费占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比较安全的。
  在房产方面投入过多的财力,会影响到其他的投资。比如投资金融产品,使资产实现增值和保值,或者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以获得更高的薪水等等。
  治疗方案:坚持梯级购房理念
  虽然住房也会增值,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纸面富贵。因此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住房消费观念不能超前,而是提倡“梯度购房”。所谓“梯度购房”,就是根据自身的财力来合理安排购房计划,对于年轻人来说,先购买总价较低的小房用来过渡,等经济实力增强之后再换大一点的,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考虑精神层面的需求,可换成高档住宅。
  购房之前细思量
  典型症状:考虑不周 调整成本大大增加
  【案例】此前,王华敏在浦东金桥(600639)上班,考虑到可以乘坐轨道交通6号线出行,于是在高桥镇内购买了一套两房。但还没等到交房,他接到一家猎头公司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的一家公司愿意出高薪“挖”他过去。经过接触,王华敏接受了邀请,决定前往这家公司上班。
  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如果在漕河泾开发区上班,每天往来于浦东高桥,花在路上的时间近4个小时,时间成本太高。但如果将高桥的房子出租,租金很低,回报率不足3%。他也想到了换房,可是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中介佣金等税、费等形成的成本太高,房产出售之后可能还会略有亏损。
  王华敏现在只好在田林新村内租了一套小房自住,而高桥镇内的新房则空关着,他现在还没有想出两全之策。
  诊断书:购房之后调整成本高
  购房是一项重大投入,做出决定之前需要深思熟虑,尤其是当前转让房产税费比例较高的背景下,尤其要慎之又慎,尽量避免草率行事。
  根据相关规定,所购房产在5年之内转让的,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房产转让营业税、土地增值税(非普通住宅)等税费,仅此三项加起来便以达转让价的8%左右。如果再算上中介佣金、银行贷款利息以及其他费用,转让成本会更高。
  治疗方案:购房之前多考虑
  因此我们在此建议,在购房之前一定要经过细致考虑,将置业计划与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一旦出现跳槽、单位搬迁的情况时,不至于难以应付,同时尽量选择靠近交通状况便捷、有轨道交通可作为出行工具的区域,这样才能比较稳妥一些。尽量避免在5年内需要做出调整,以免付出更高的成本。
  “财富列车”之创业篇 创业 做深做透方能成功
  创业不是简单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加信念,光凭一腔热血加美好梦想就能顺利到达胜利彼岸的,更多的是要通过科学的前期规划,理性分析,有效的资源分析与整合等等必不可少的环节与因素来作为支撑,才可能保障创业的稳健起步和成功率。
  “创业”这个词,当你下定决心去实践时,它的形状是方正的,你说它的口气都带着三分自信七分雄心;但当你真正实践时,它的形状又是圆滑的,让你觉得难以把握甚至有些稍纵即逝。
  于是,当无数人将创业视为致富捷径时,却离着财富目标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不仅没有致富,甚至连老本都赔上了。检视一下,找出问题的症结,也许费点时间,需要点功夫,但却可以帮助你在今后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盲目创业难获成功
  典型症状:热情高涨 盲目创业
  【案例】在顾亮的内心深处一直有着非常强烈的创业欲望,家庭的拮据让他时常想着赚大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由于顾亮曾在保险公司做过业务员,根据所接触的实际工作知道开汽车维修厂利润大,可赚大钱,前途不可限量。于是,他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赚钱的机会来了!
  历尽千辛万苦,顾亮好不容易才筹来资金,但问题也接踵而来。第一就是办执照的问题。因在校期间对社会了解太少,在保险公司工作时也只知道做业务,虽然知道开厂第一步必须要有工商执照,但却不知道办执照需要哪些程序,也没有预料到当时汽车维修厂执照十分难办。顾亮出社会时间不长,经验和人事关系几乎为零,执照迟迟没有办下来。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去建立和经营一个汽车维修厂,需要怎么样的人和怎么样的物,要进行哪些程序。顾亮虽曾从事汽车保险业务,但具体到一家汽车维修厂应如何维持和发展却一窍不通。自己既没有维修汽车的经历,也没有汽车维修这方面的人才可帮忙,他一时不知从何做起。
  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经熟人介绍顾亮决定与朋友合作创办汽车维修厂,他负责出资金,合伙人负责技术和业务。至于执照难办的问题,朋友提出了另一个方案,无需直接办执照,接受其他人不做的旧厂。在找到了一个地段还算不错的一间汽车维修厂之后,通过和原来的老板磋商,大家定好价钱厂房和执照立即转让,要求是顾亮一次性提前付清转让费。后来顾亮经了解维修厂的转让费定得太高,当时只怪自己太心急创业,没有去调查相关行情,一下子接手过来,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厂房接手过来后,顾亮开始了招人和联系业务的工作,具体全部由朋友全力操作。但他很快从实际工作中就发现了诸多问题。转让费虽然一次性付清了,但执照一直没有转名过来。合伙人招来的工人全部是他的亲戚朋友,大部分是没有从事过汽车维修行业的外行人。不仅如此,这位朋友原来在汽车维修厂没干过多少天,对汽车维修行业也不太熟悉,联系到的业务是少之又少。更甚的是这位合伙人自作主张,将厂里的收入挪为己用,根本不经财务,造成周转困难。
  这些问题使得顾亮和朋友产生了分歧,业务一天不如一天,工作一天比一天消极,维修厂也一天比一天入不敷出,最终决定将维修厂转让出去。几经周转,他们终于找到了想接手的人,但转让费就远不如从前了,足足亏了十几万元。
  诊断书:不做调研
  没有进行事先详细周密的市场调查,只是凭浅显的现象认为某某行业好赚钱,就贸然投资进去。经商跟炒股一样,顾亮看到别人赚了,以为自己进入这个领域一样可以大捞一笔,其实进去才发现自己错了。
  在国外做生意通常要委托专门的市场调查公司作专项调查,而国人往往头脑一热拍脑袋凭直觉来决策,而且更多的因素是为节省这笔费用而免去这个环节,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作系统的市场分析。投资者在制定投资方案时,完全无视自身条件,只知盲目跟风,在中国企业界几乎成了一种病。盲目追风的投资,容易使投资者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因而准备亦不足,一旦出现问题便不知所措。
  此外因为自身经验不够,又没有调研,便找来合伙人。殊不知,对合伙人也是需要调研的。顾亮就对合伙人在投资中的作用不能准确定位。对合伙人当作专家偏听偏信,当专家出现失误时,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往往造成投资失败。
  治疗方案:选择自己熟悉的入手
  创业领域的选择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创业领域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对与不对,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特长,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业。
  而选择自己热衷的领域入手是一条捷径。做你所爱的,爱你所做的。当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人们会投入巨大的热情,也就容易取得成功。同时,要尽量做自己熟悉的事。俗话说“做生不如做熟”。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对能否做下去,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创业者对这个项目的熟悉程度。“即使是宝贝,放错了地方也只能是废物”。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经营之道。如果创业要涉足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盲目从事。
  朝三暮四不可取
  典型症状:多行创业 无一做大
  【案例】一成年便顶替父亲进入渝州汽车修理总厂,不安分的他总想创业,从1983年开始弄小作坊做豆腐干起,25年间黄晓辉细数自己从事的门类不下20种,但直到现在,双鬓已经斑白的他还是一名创业者,现在做茶叶生意。50岁左右的他看起来比同龄人苍老10岁以上。
  “1983年自己弄个小作坊做豆腐干,虽然生意好,但后来迫于父亲的压力,关门大吉。”到了1993年,被生活条件所逼,黄晓辉便利用周末的时候做点小生意,提着袜子满街卖。
  “直到有一天,进货的时候发现丰都的一个商人要1000条毛巾,于是我也要了800条毛巾,然后直接坐船到长寿。”黄晓辉说,只有2天,进价0.6元一条的毛巾卖价2元一条。一笔生意赚了上千元。“我当时的工资每月不到100元。”按理说,黄晓辉该从此发家,但就在几个月后的春节,黄晓辉浑身上下仅剩余 0.2元钱。原来,回来后,他把赚的钱给儿子做了套西装,给母亲买了件200多元的衣服,然后喊朋友大吃了几顿,然后就没有钱了。
  怀揣0.2元的黄晓辉在春节的街上乱走,突然看见电线杆上的广告,说成渝高速路刚开通,征集民营资本参与运营。胆大的黄晓辉说服一个朋友抵押自己的房屋去借钱购买了一辆汽车,并获取运营执照,跑起成渝两地的客运。刚好一年时间,线路整治,单车不能上路,必须挂靠集团。最后通过争取,改成了重庆到都江堰的客运,并且可以随地停靠。黄晓辉感觉到这里面政策风险大,于是连车带牌照一起出售。“净赚了4万元,关键是牌照值钱。”
  这次赚的钱,当时就想再做点什么事情呢?黄晓辉在一个朋友家吃到了越南带来的绿豆糕,“当时觉得味道不错,就约了几个人,一起去越南进货了。”黄晓辉说,最开始心头没有底,进的货少,谁知道回来后市场反应好,于是就大规模进货,从1995年前后,到 2003年,绿豆糕生意一直不错。“重庆就我一个人做越南绿豆糕的贸易。”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的“非典”让他赔惨了。“当时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年前把大部分家当拿去订货了,结果火车在回来的路上被消毒水消毒了,味道全坏了,只有废掉。”黄晓辉说,这个事情自己也不知道找谁算损失,只有闷头吃亏。
  诊断书:频繁更换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黄25年来做了20多个行当,但是基本没有多长时间就转行了,转行是黄最致命的弱点,实际上就是没有在一个行业里面沉淀,没有沉淀就必然肤浅,做好做差,有不有赚就变成了靠运气。不断转行其实是因为其心态一直处于“投机”状态,这虽然让他获得过很多机会,但同样也浪费了许多机会,也就是为什么创了25年业,现在还在路上的原因。
  治疗方案:专注一点做深做透
  越大的事情越难以成功,创业之初的小企业更应该抓准一个点做深、做透,这样才能积累所有的资源。即便是大公司,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也不乏失败的案例,而一家小公司如果到处去做试验只会更快地耗尽资源。
  很多创业者都栽在不够专注上。这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想清楚“做什么”这个最初始的命题。今天在这儿打一个井,明天在那儿打一个井,最后哪儿也没挖出水,地面上只是留下了许多坑而已。有调查显示93.77%的创业者坚持最开始的创业项目,只有6.23%的人换过创业项目。创业者们普遍认为,创业要不畏困难、成功贵在坚持,频繁换项目并不利于创业成功。因为无论是什么生意,都不可避免会面临惨淡经营的状况。如果退一步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坚持下来就很重要。在市场风浪中,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往往就是胜利者。 (胡笑蓉)(理财周刊)&
责任编辑:刘超宁
大家都爱看
01-08 11:5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工一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