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万川是个大骗子大骗子大骗子大骗子,大家不要相信他,综影视 强买强卖卖。为此我就付出了惨痛代价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For&all,&only&love&is&the&best&teacher,&it&is&far&more&than&the&sense&of&responsibility,I&think&.——Einstein&?????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愛的東西?????&微博:/u/&网址http:///sanxitang
《沁园春~长沙 》
朱元璋()。
&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幼贫寒,年十七岁父母兄相继去世,孤无所依,入皇觉寺为僧。二十五岁入郭子兴部,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于1368年推翻元朝,建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庙号太祖。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其&神明天纵,默契书法&。
大军帖 纸本 行书 纵33.7厘米 横47.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点击浏览大图 可嘉扫描)&& 《大军帖》是朱元璋写给部将的一封信。从内容分析,此时朱氏已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战事频仍。大军所过之处,收降元朝官员甚多,就如何妥善处置告喻部下。信文明白晓畅,对研究明初军事形势和政治方略颇有参考价值。幅未有&朱&字花押。此帖行笔自然流畅,仪态生动,风神独具特色。如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行草第二十五》所评:&明太祖书雄强无敌&。惟笔画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释文:&&& 大军自下山东,所过去处,得到迤北省院官员甚多。吾见二将军留此等于军中,甚是忧虑。恐大军下营及行兵,此 等杂于军队中,忽白日遇敌不便,夜间遇偷寨者亦不便。况各各皆系省院大衙门,难以姑假补之。亲笔至日,但得 有椎柄之官员,无分星夜发来布列于南方观玩城池,使伏其心,然后用之,决无患已。如济宁陈平章、卢平章等家 小,东平马德家小,尽数发来。至京之后,安下稳当。却遣家人一名,前赴彼旧官去处言,信人心可动。朱
每日一帖:李东阳。
& & &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人。自幼习文,4岁时随父亲在京城时就会写径尺大字,被视为神童。因他的才名,在四岁、六岁、八岁时,先后被景宗召见过三次。八岁时选到顺天府学进学。李东阳十六岁时就考取了举人。第二年,考取进士。此后仕途顺达。十八岁时,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成化八年(1472),任翰林院编修。成化十六年(1480),三十四岁的李东阳,任翰林院侍讲,兼应天府(南京)乡试考官。弘治六年(1493),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弘治七年(1494),李东阳任职内阁,专管诰敕。后屡任礼部右侍郎、礼部、户部、吏部尚书及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是明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文典雅工丽,其诗影响所及形成&茶陵诗派&。& & & &李东阳长于篆、隶、楷、行、草书。他是明初台阁体书法向明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间的书法家。他对自己的篆书相当自负,自言:&李斯、李阳冰之后,就算小生我了。&是明代不多的篆书书法家之一,对明代篆刻文字有一定的影响。他的楷书师法颜真卿,法度谨严,风格清润潇洒,得其精髓而又自成一家,开吴门书法的先声。他的行、草书融有篆隶遗意,用笔方式与明代其他草书家不同,他这方面成就最高,特别是草书,结体宽博疏朗,与圆转瘦硬、骨力雄健的用笔互相生辉,形成自己的风格。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先启后的作用。代表作品有:篆书《怀素自叙帖引首》、楷书《邃庵铭》、行草书《自书诗卷》等。著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录》。& & & 此为《怀素自叙帖引首》 篆书,用笔圆均劲健,结字匀称疏朗。& & & 明王世贞:&涯翁篆胜古隶,古隶胜真、行、草&。明詹景凤《詹氏小辨》云:&东阳草书,笔力矫健成一家,小篆清劲入妙。&告老家居时,请求诗文篆者,填塞门限,欲得其墨宝。
每日一帖:顾炎武。
& & & & &顾炎武(),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初名绎,清初更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经历南直隶(今江苏)、浙江、北直隶(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省,纠正前人不少错误。
行书王維诗立轴 南京艺兰斋藏   释文: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节录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作品介绍:这一天是1682年的小除夕,顾炎武已在山西曲沃住了一年。北游25年,他还是第一次在一个地方&淹留&超过三个月。70岁的他,一年患了几次呕吐和风寒。快要走不动了,他想。今天是小除夕,顾炎武兴致很高。他写道:夜晚登上山岗,看见远处灯火明灭,听见狗像豹子一样的叫声。他独坐着,童仆也静默一边,坐对清泉流水,想起那时携手赋诗的情景。在感伤的句子中行文戛然而止。过了十天,正月初八,顾炎武骑马时失足坠地,翌日猝死。 顾炎武(),号亭林,又号蒋山佣,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学术大师,曾参加复社,与归庄并称为&归奇顾怪&。顾炎武提出让民获利,藏富于民,以达到小康,进入大富的富国之策。在著名的《子胥鞭平王之尸辩》中,顾炎武认为伍子胥只是鞭墓。一字之差,使后代蔑视人伦,仇对枯骨。 顾炎武是个传奇人物,章太炎说他曾掘得李自成所藏窖金,《清史稿》称其雁北垦田畜牧累之千金,因无确证,成了几百年的谜。让人好笑的是,顾炎武五十九岁在山西静乐买妾,不一两年弄得众疾交侵,因傅山在太原诊脉后说他尚可得子,劝令置妾。顾炎武为此还责怪傅山。 昆山人最自豪的,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发源昆山,二是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是昆山人。昆山最宽的马路是亭林路,最美的公园是亭林公园。(丁蔚文 撰文) 图文转自
每日一帖:虞世南。
& & & &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世居慈溪北乡鸣鹤场。虞氏在慈溪为世家,祖、父、叔、兄俱有重名。叔父虞寄,为陈朝中书郎,因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 & & &虞世南身体文弱,博闻强记。少年时与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学广识的顾野王为师。十余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累旬不盥栉。尤喜书法,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智永精王羲之书法,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传统。他与当时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书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优者。他写的《孔子庙堂碑》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唐太宗非常喜爱虞世南的字,并经常临写。相传有一天,唐太宗书&戬&字,但戈字还没有写好,正好虞世南进见,即提笔补写了一个&戈&字。唐太宗将两人合写的&戬&字给魏征看,说:&朕学世南,尚近似否? &魏征看后说:&戈字颇逼真。&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道:&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 & &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隋和初唐三个时代。陈文帝知世南博学,召为法曹参军。陈朝灭亡,与兄世基同入长安,做了隋朝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当时世基任内史侍郎,权倾当朝,荣华无比,妻子所用被服,尤胜王侯。虞世南虽与世基同住,仍以勤俭务本。隋灭后,李世民闻虞世南之名,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担任著作郎。一次,唐太宗想在屏风上书写《列女传》,没有临本,虞世南在朝堂上一口气默写出来,不错一字,赢得朝中文士的钦佩。& & & & 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当政得失,直言敢谏。他多次讽劝唐太宗要勤于政事,并以古帝王为政得失,论证利弊。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陇右山崩,唐太宗问&天变&。世南以晋朝以来历次山崩为例,说:&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隆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唐太宗听后敛容反省。他一再劝阻唐太宗筑陵墓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敛。他还严正劝阻唐太宗不要恣于游猎而疏于政事。这些都对当时的&贞观之治&起着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你们如果都象虞世南那样刚正忠烈,天下何忧不理。&& & & & 虞世南年逾古稀后,屡次上表求退,不许,被封为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卒于长安,享年八十岁。唐太宗十分悲伤,痛哭流涕,说:&虞世南对我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我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延上下,无复人矣!&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赠礼都尚书,谥文懿。太宗还命画图象挂在宫中凌烟阁。& & & & 唐太宗曾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还编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类书《北堂书钞》共一百六十卷,摘录了唐初能见到的各种古书。这些古书现在大多失传了,但《北堂书钞》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在贡献。他死后,将慈溪鸣鹤镇故宅改建定水寺,寺内有虞世南画像。他的子孙便迁居长安去了。
《虞摹兰亭序》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cm,横57.7cm。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李宗瀚藏本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每日一帖:敦煌书法。
& & 自从一九OO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数万卷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 敦煌书法范围教广,一般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书法为主,另外还包括敦煌地区古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汉简书法、石窟题记以及现存的碑文书法等。
  敦煌遗书包括了由晋、十六国、一直到北宋的4万多卷墨迹,是研究中国文字楷化时期的历史及其书法艺术最丰富、最系统的第一手资料。敦煌遗书的书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称之为"经书体"。"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体",完成于唐代的楷体,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它详尽的记录了中国文字隶变以后楷化的全过程,对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敦煌遗书中藏有唐代拓本三种。有欧阳询书《化度寺岂禅师塔铭》、柳公权书《金刚经》、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甚至还有王羲之17帖临本3帖。这些拓本和临帖极为宝贵,是现在罕见的唐代墨迹珍品。
  敦煌遗书中关于书法理论的写本有三叶残卷,颇令人注目。其一是论述写字方法的,对笔划的比例关系,粗细、长短、宽狭、字与字的大小关系都有详尽和精辟的论述。其二和其三为王羲之书论,"笔势论"残卷,为民间传说中的王羲之书论抄件。
  敦煌写卷中的硬笔书法,是书法史未曾记载的民间创造。这里所谓硬笔,当时为木笔或苇笔。从甘肃出土的实物来看,硬笔尖端劈为两瓣,完全与今日的蘸水钢笔尖相同。这说明我国硬笔书法自古有之。
  由于敦煌在历史上曾被多民族占据过,因此,在遗书中还保存了许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写卷。有梵文、蒙古文、回鹘文、西夏文、吐蕃文等等。其中以吐蕃文(古藏文)数量最多。这些写卷均系毛笔或硬笔书写,相当工整流利,富有节奏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敦煌遗书写卷,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卷子的抄写者都是被人雇用的写经生或一般庶民。他们常年抄写,熟能生巧,久书成艺。有的书写雄强勇猛、大刀阔斧;有的书写娴熟娟秀,温文尔雅。书体行、草、隶、篆皆备,丰富多彩,表现自然质朴,机动灵活。其功力法度,审美情趣,都令人仰望赞叹!
  在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内的壁画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墨迹。一为佛画榜题,一为供养人题记,均为创作壁画的画工书写。这些墨迹题记虽数量很多,但工拙不等,除少数精良外,大部分为画工信手之作,多有错别字。但书体具有古朴稚拙的乡土气息。
  敦煌地区遗存有唐代至清代许多碑碣。其刻写的时代不同,书法的格调也各有干秋。其中唐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为碑中精品。其碑虽为楷书,但有魏碑风格,结体及用字怪异,为后世罕见之碑。
  敦煌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先后出土了约17480多枚汉代简牍,在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代简牍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最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两汉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第一手资料。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汉简书法承上启下,开启了后世的楷、行、草书。
  敦煌书法,从西汉的汉简书法始,到清末的碑碣书法止,时代久远,数量巨大,书体之多姿、笔法之变异、风格之奇巧、功力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国书法史最珍贵的历史资料。
每日一帖:春雨杂述——解缙。
& & & &学书法&
&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 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钟丞相入抱犊 山十年,木石尽黑。赵子昂国公十年不下楼。巙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罢, 写一千字才进膳。唐太宗皇帝简板马上字,夜半起把烛学《兰亭记》。 大字须藏间架,古人以箒濡水,学书于砌,或书于几,几石皆陷。&
  草书评&  &
  学书以沉著顿挫为体,以变化牵掣为用,二者不可缺一。若专 事一偏,便非至论。如鲁公之沉著,何尝不嘉?怀素之飞动,多有 意趣。世之小子谓鲁公不如怀素,是东坡所谓&尝梦见王右军脚汗 气&耶!&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羲、献而下,世无善 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宋家三百年,惟 苏、米庶几。元惟赵子昂一人。皆师资,所以绝出流辈。吾中间亦 稍闻笔法于詹希原,惜乎工夫未及,草草度时,诚切自愧赧耳。永 乐丙戌六月十八日书。&
  书学详说&
  书肇于庖牺,笔墨纸研,皆世古用,后世异其制尔。《书》称 作会,纪于太常,非可以力削为。而《诗》称彤管,知非始于蒙恬 也。三者仿此。今书之美自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
  执之法,虚圆正紧,又曰浅而坚,谓拨镫,令其和畅,勿使拘 挛。真书去毫端二寸,行三寸,草四寸。掣三分,而一分着纸,势 则有铁,掣一分,而三分着纸,势则不足。此其要也。而擫捺、钩 揭、抵拒、导送,指法亦备。其曰擫者,大指当微侧,以甲肉际当 管傍则善。而又曰力以中驻,中笔之法,中指主钩,用力全在于是。 又有扳罾法,食指拄上,甚至而奇健。撮管法,撮聚管瑞,草书便; 提笔法,提挈其笔,署书宜,此执笔之功也。&
  若夫用笔,毫厘锋颖之间,顿挫之,郁屈之,周而折之,抑而 扬之,藏而出之,垂而缩之,往而复之,逆而顺之,下而上之,袭 而掩之,盘旋之,踊跃之,沥之使之入,衄之使之凝,染之如穿, 按之如扫,注之趯之,擢之指之,挥之掉之,提之拂之,空中坠之, 架虚抢之,穷深掣之,收而纵之,蛰而伸之,淋之浸淫之使之茂, 卷之蹙之,雕而琢之使之密,覆之削之使之莹,鼓之舞之使之奇。 喜而舒之,如见佳丽,如远行客过故乡,发其怡;怒而夺激之, 如抚剑戟,操戈矛,介万骑而驰之也,发其壮。哀而思也,低回 戚促,登高吊古,慨然叹息之声;乐而融之,而梦华胥之游,听 钧天之乐,与其箪瓢陋巷之乐之意也。&
  是其一字之中,皆其心推之,有絜矩之道也,而其一篇之中, 可无絜矩之道乎?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 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 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昔右军之叙《兰亭》, 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鱼鬣鸟翅, 花须蝶芒,油然粲然,各止其所。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 间,直无遗憾。近时惟赵文敏公深得其旨,而詹逸庵之于署书亦 然。今欲增减其一分,易置其一笔、一点、一画,一毫发高下之 间,阔隘偶殊,妍丑迥异。学者当视其精微得之。是以统而论之: 一字之中,虽欲皆善,而必有一点、画、钩、剔、披、拂主之, 如美石之韫良玉,使人玩绎,不可名言;一篇之中,虽欲皆善, 必有一二字登峰造极,如鱼、鸟之有麟、凤以为之主,使人玩绎, 不可名言:此钟、王之法所以为尽善尽美也。&
  且其遗迹偶然之作,枯燥重湿,浓淡相间,益不经意肆笔为 之,适符天巧,奇妙出焉。此不可以强为,亦不可以强学,惟日 日临名书,无恡纸笔,工夫精熟,久乃自然。言虽近易,实为要 旨。先仪骨体,后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其血其肤,侧 锋内外之际;其力其筋,毫发生成之妙。丝来线去,脉络分明。 描搨为先,傍摹次之。双钩映拟,功不可阙。对之仿之,如灯取 影;填之补之,如鉴照形;合之符之,如瑞之于瑁也;比而似之, 如睨伐柯;察而象之,详视而默记之,如七十子之学孔子也。愈 近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益求 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 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此余所 以为书之详说也。&
每日一帖:傅山论书。
作字示儿孙-------------------------------------------------------------&&&&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孥是取。永兴逆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董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凌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难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知董太史何见,而遂称孟頫为五百年中所无。贫道乃今大解,乃今大不解。写此诗仍用赵态,令儿孙辈知之勿复犯。此是作人一著。然又须知赵却是用心于王右军者,只缘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危哉!危哉!尔辈慎之。毫厘千里,何莫非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题自临兰亭后
------------------------------------------------------------
向见邢太仆家所抚定武兰亭,一味整齐标致,较今诸所引行兰亭颇悬都鄙,比之唐临绢本则不无安勉之别矣。及见胡世安所得秘府十六种第一卷,及褚河南临本,于今野本天渊绝也。始想书评龙跳虎卧之语,非无端造此景响虚誉,今人抹索不得也。褚临本已尔,不知右军真迹复当奈何。吾悬拟龙跳似之,尚恐虎卧不尽其变。&
--------------------------------------------------------------&
缓案、急挑、长波、郁拂八字,颇尽隶书之微,若翘首、扬尾、直剌、邪制,又专指八分玺法,直邪全似用刀矣,而劲笔亦尔。&
---------------------------------------------------------------&
作小楷,须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金(斤)铁杖柱地。若谓小字无须重力,可以飘忽点缀而就,便于此技说梦。写黄庭经数千过,了用圆锋,笔香象力,竭诚运腕,肩背供筋骨之输,久久从右天柱涌起,然后可语奇正之变。&
小楷走波不难,而勒落尤难,刻亦难之,此法书者,勒者,皆等闲置去。&
写字只在不放肆,一笔一画,平平稳稳,结构得去,有甚行不得。静光好书法,收此武拔甫数纸,皆是兢业谨慎时作,惜乎死矣。静光颇学此笔法,而青于兰矣。&
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不信时,但于落笔时先萌一意,我要使此字为如何一势,及成字后与意之结构全乖,亦可以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手熟为能,迩言道破。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
晋自晋,六朝自六朝,唐自唐,宋自宋,元自元,好好笔法近来被一家写坏,晋不晋,六朝不六朝,唐不唐,宋元不宋元,尚焕焕姝姝自以为集大成,有眼者一见,便窥见室家之好。&
唐林曰:此为董文敏说法。&
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
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神至而笔至,天也,笔不至而神至,天也。至与不至,莫非天也。吾复何言,盖难言之。
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此意老索即得,看急就大了然。所谓篆隶八分,不但形相,全在运笔转折活泼处论之。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按他古篆隶落笔,浑不知如何布置,若大散乱而终不能代为整理也。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然变化亦何可易到。不自正入,不能变出。但能正入,自无婢贱野俗之气。然笔不熟不灵,而又忌亵,熟则近于亵矣。志正体直,书法通于射也。元阳之射而钟老竟不知,这不亵之道也,不可不知。&
吾八九岁即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曹娥、乐毅论、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下及破邪,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朔而临争座,颇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之大概矣。老来不能作小楷,然于黄庭,曰厉其微,裁欲下笔,又复千里。&
字与文不同者,字一笔不似古人即不成字,文若为古人作印板,当得谓之文耶?此中机变不可胜道,最难与俗士言。&
字亦何与人事,政复恐其带奴俗气,若得无奴俗习,乃可与论风期日上耳,不惟字。&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老夫实实看破地,工夫不能纯至耳,故不能得心应手。若其偶合,亦有不减古人之分厘处。及其篆隶得意,真足吁骇,觉古籀真行草隶,本无差别。&
真行无过兰亭,再下则圣教序。两者皆无善本。若必求善本而后临池,此道不几乎息耶?近来学书家多从事圣教,然皆婢作夫人。圣教比之兰亭,已是辕下之驹,而况屋下架屋重儓之奴?赵子昂善抹索得此意,然楷中多行,殊不知兰亭行中多楷也。即兰亭一记,世之脍炙定武之一,以余视之,无过唐临绢本。此可与知者言,难与门外人语。若以大乖论之,子敬尚不可学,何况其他。开米颠一流,子敬之罪;开今日一流,米家之罪。是非作者之罪,是学之者之过也。有志者断不堕此恶道。此余之妄谈,然亦见许有瞻有识之同人,不敢强人之同我也。
凡事天胜天,不可期人,纯天矣。不习于人而自欺以天,天悬空造不得也。人者天之使也,勤而引之,天不深也,写字一道,即具是倪,积月累岁自知之。&
混目冒躁之士,曰粗豪,粗非豪也。果豪矣,必不粗也。且道卯君中书者,喜其粗耶,亦属其锐而长耶?如以粗也,缉羊牛毛如指、如臂、如腹,何难?岂不中用哉?何必兔脊狸背鼠须之选也。&
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凡偏旁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今所行圣林梁鹄碑,如模中物,绝无风味,不知为谁翻抚者,可厌之甚。&
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适发明者一笑。&
文章小技,于道未尊,况兹书写,于道何有?吾家为此者,一连六、七代矣,然皆不为人役,至我始苦应接俗物。每逼面书,以为得真。其时对人作者,无一可观。且先有忿懑于中,大违心手造适之妙,真正外人那得知也。然此中亦有不传之秘。强做解人又辄云能辩吾父子书法,吾独为之掩口。大概以墨重笔放、满黑枒杈者为父,以墨轻笔韶、行间明媚者为子。每闻其论,正詅痴耳。三二年来,代我笔者,实多出侄仁,人辄云真我书。但知子不知侄,往往为我省劳。悲哉,仁径舍我去一年矣。每受属抚笔,酸然痛心,如何赎此小阮也。乙卯五月偶记。
每日一帖:玄秘塔碑。
& & & & & & & & &&玄秘塔碑
& & 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安国寺赐紫大达铭并序
& & 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撰
& & 谏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书并撰额
& & 玄秘塔者,之所归也。
& & 於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导俗;出家则运慈悲,佐如来以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
赵氏世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教法。言讫而灭。
& & 既成人,高颡广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与?
& & 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隶安国寺。具威仪於西明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大旨寺,崟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
& & 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倾都毕会。
& & 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於他等。复诏侍於东朝。
& &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 &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 &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为务。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可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干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 & & 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於,开法场於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 & 既而刑不不黩,赤子无愁声,沧海无惊浪。盖参用真宗以毘大政之明效也。
& &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与?
& & 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清众者十一年。讲涅盘唯议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乘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於瑜伽,契无生於悉地。日持诸部十余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为报法之恩。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
& & 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玉以致诚,仰端严而,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
& & 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群迷於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与?
& & 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向西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弥郁。其年七月六日迁於之南原,遗命荼毗,得舍利三百余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珠圆。赐諡曰大达,塔曰玄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
& & 弟子比丘尼约千余辈,或讲论玄言,或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
於戏!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如此其盛也?
& & 承袭弟子义均、自政、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大惧徽猷有时堙没,而閤门使,法缘最深,道契弥固,亦以为请,愿播清尘。休尝游其藩,备其事,随喜赞叹,盖无愧辞。
。第四能仁。哀我生灵。出经破尘。
教纲高张。孰辩孰分?有大法师。如闻。
经律。戒定慧学。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异宗偏义。孰正孰驳?有大法师。为作霜雹。
趣真则滞。涉俗则流。象狂猿轻。钩槛莫收。
柅制刀断。尚生。有大法师。绝念而游。
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三乘迭耀。
宠重。显阐讃导。有大法师。逢时感召。
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 & 会昌元年十二月廿八
& & 刻玉册官并弟建初镌
每日一帖:曹全碑全文。
& & & & & & & & & & & & & & & & 曹全碑
& & 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
& &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於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 & 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 &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吮脓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遣,且二百万,悉以簿官。
& &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网(冈),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谘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di)米粟,赐癃盲。
& & 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戢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和(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於戊亥闲,兴造城郭。&
& &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
& &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纪功。其辞曰:懿明后,德义章,贡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圯,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每日一帖:硬笔楷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 言
& & & & 电脑日益普及,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已步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写字似乎已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有人甚至断言----二十一世纪,传统的笔将送入历史博物馆。现在还提写字,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我想这个话题实在太沉重,太遥远。看看我们的近邻,早在五六十年代,日本就有这种忧虑,书写似乎已落后时代,根本不需要提倡写字。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运用的日益广泛,东洋人猛然意识到高度文明的社会更应该珍爱自己的文明,更需要亲情,而书写最能流露情绪、表现自我,东方的文字最富有内涵,而且写字又益于培养人的多方面的素质,助于人激发创造力等等。写字被重新重视起来,甚而许多学校开设汉字书写、书道专业课,每天全日本有数以千计的书法展览;每一年的"全日本书道现场挥毫大赛"吸引数以万计的4岁儿童至80岁的老人参与;每一年都有许多日本人来到汉语的母国&&中国&&研习书法或者举办书法展。再看看朝鲜与韩国,同样属于朝鲜族,经济发达的韩国很多地方能见到汉字,金大中总统刚刚上任时,新年里他用自己的书法横披作品勉励国民共渡难关,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韩国教育部门已把汉语列入重要教学课程。至于朝鲜,似乎很少听到与书法有关的消息......。
& & & & &学习汉语,必须要学习书写汉字,写字有助于识字,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作为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那是更高层次的学问,作为一门艺术,她的生命力是无限的。学习书法首先也要会写字。未来,用笔写字的机会可能会减少,也正因为字写的少,作为中国人难道不应该写好中国字?
& & & &实际上,练就一手工整、流畅、美观的字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但是,许多人不了解练字的基本方法,有的根本就没有信心,常常抱怨进步不大,事情一多,便半途而废。单就练字而言,与学习其他知识一样,方法得当,加上信心、专心、恒心,是成功的不二法门。特别是学习毛笔字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钢笔、铅笔、签字笔、圆珠笔是我们现在最常用的书写工具,体积小,方便,耐用。为了帮助大家写好字,我利用这个网站将用自己的习字体会对汉字书写的笔法、结构、章法加以分析,供大家习字参考。由于条件限制,暂时只能一步一步的制作,先从硬笔楷书学起。
& & & & 现在市面上字帖太多,良莠不齐。&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练字必须要选择好的字帖。到底什么样的字帖适合自己呢?练字的人首先要明白自己需要在那些方面加强练习,然后量体裁衣,选择自己喜爱的字帖,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选帖方法:
&&&&选择经过权威认定的字帖
& & & & 可 惜,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权威机构,不过各级教育部门、各地的写字评级机构推荐的字帖,是可以信赖的。出版字帖也没有权威机构约束,似乎谁都可以出版字帖,因此提醒你千万不要盲目迷信&xx家&出版的字帖。写得好的大有人在,但并不都适合你学习。
&&&&选择&规范&的字帖
& & & & 对于初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来说,一定要选择书写合乎规范的字帖。笔画结构、偏旁部首应符合约定俗成的写法,即国家语委公布的规范写法。书写是否规范,同时也反映出书写者的素质与修养。试想让你跟一位江湖骗子去学习,那岂不是误入歧途吗?
&&&&选择实用和自己喜爱的字帖
& & & & 根据书写内容来分,字帖的类型很多,有的注重技法训练,比较系统的帮助你去练字;有的注重内容,例如古诗字帖,或者诗书画结合,有助于练习者素质多方面提高;还有的专门为中小学语文教材配套书写的字帖,书写规范,利于现在繁忙学务重压下的学子练习。
& & & & 字帖书写风格各异,有的规范严整,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激励奔放。人的爱好兴趣不可能一致,同样一本字帖,张三写得如鱼得水,从心所欲,而李四写起来却力不从心、难有进步。因此,首先该对各种风格类型的字帖加以选择,并慎重确定自己的专攻对象。在临帖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症下药地换帖临习。这些,如果能得到老师的指点,进步就会更加明显。
& & & & 初学者,选择字帖时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同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选择那些个性化太强的字帖。个性太强的字帖里面大都有一些近乎习气的元素,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指引,可能会将你引入歧途。
&&&&选择字较大、书写清晰的字帖
& & & & 硬笔字帖由于大多是钢笔书写的原因,字都偏小。虽然笔画精细,结体严谨,但容易给练字者造成书写疲劳,而且不便于初学者摹写。这里顺便提一下摹写,也就是蒙着字帖写,大多数人忽视摹写,认为只有小学生才这样做,殊不知摹写是练字关键的一步,是避免&抄帖&学无收益的有效方法。一个不摹只临(照着字帖写)者,很难发现自己书写的弊病,只有先摹后临,摹临结合,才能有进步。临帖时如果对照大一些的字临写,也容易看得清楚、看得仔细一些,因此如果发现硬笔字帖笔画书写不清晰,或者由于印刷原因造成字迹模糊、笔画粗肿的也应该放弃。
& & & & 选中字帖后,可以用复印机将字帖放大到合适大小临摹。
&&&&选择古代优秀小楷范本
& & & & 历史是最公正的,真正好的东西是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因此,要想找经过权威认定的字帖,那么去临一本古代优秀小楷绝对没错,不过,你不能刻意地去修饰笔画的头尾,毕竟毛笔同硬笔有质的区别,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鉴别能力,古代字帖里通假字、异体字、不规范的繁体字太多,当然最好有老师来指导。如果你已经有一定的书法基础,那么建议你赶快找一本古代名家的小楷范本,双管齐下,大又裨益。
& & & & 这里推荐大家用软铅笔2B&5B临写,用铅笔其好处有三:一者无钢笔运用不当偏锋刮纸之病,写起来圆畅自如;二者铅笔用笔细腻,避免用钢笔过于追求点画的精雕细刻,用力太大,而忽视笔画的轻重之感;三者笔粗可写大字与原帖相近,既有法度又可消除拘谨、无束缚之感。
&&& 推荐以下几种字帖供参考:
&&&&& 三国 钟繇《荐季直表》、《宣示表》(王羲之临本)&
&&&&& 东晋 王羲之《黄庭经》、《临钟繇宣示表》、《道德经》(赵子昂临本)&
&&&&& 东晋 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
&&&&& 隋 智永《真草千字文》&
&&&&& 隋 《董美人墓志》&
&&&&& 唐 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
&&&&& 唐 钟绍京 《灵飞经》&
&&&&& 宋 苏轼、米芾、黄庭坚、赵佶&
&&&&& 元 赵子昂 《汲黯传》、《道德经》&
&&&&& 明 王宠、文征明、祝允明&
&&&&& 近代 邓散木
&&&&写字根本没有天才,写好字全靠信心+细心+恒心
& & & & 首先树立写好字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写出一手好字来,下笔坚决、果断;其次练字时要用&心&去练,不能盲目地&抄&帖,仔细观察每一笔画的长短、粗细、方向、每一字的结构、每一行字与字的关系、每一篇整体的面貌&&长期这样训练,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的字定会令人刮目相看&&这就需要恒心。
& & & & 经常有人抱怨,自己练了这么久,怎么没有进步,反而好象退步了?这时,你不能气馁,这很可能是你进步的标志&&因为你的眼光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自然你就越来越对你的字不满意了。也可能你的字正处于转型时期,显然有些看不顺眼。
&&&&避免&抄帖&,多&读帖&,讲究方法,学会&比较&
& & & &学书不是机械的重复,苦练还要巧练,平常练字不要养成&抄帖&的坏习惯,用笔率意、不加分析、涂涂改改是练字的大忌,&抄&得越多,错得也越多。
& & & &应学会&读帖&,即多观察、多分析字帖,推敲每一笔画、每一行字、每一篇字的书写&&某一个字没有写好,我就对照原帖多观察、多分析、多比较,然后再临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什么事就怕&认真&两个字。
& & & &练字也要讲究一些方法,在学的过程中,摹、临、背(默写帖字)、创(写与帖字相近的字)四结合,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方法形式多样,如果自己喜欢写撇捺明显、精巧的写,就可选用弹性的钢笔;你可以默写字帖,再和原帖字比较,就可以看到自己与字帖之间的差距,从而检查自己的弊病所在;将字帖中部首、字体结构分类临习,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去认识和掌握一类字写法的共同点,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完全在于个人的学习创新。学书者只要勤练多思,就一定能提高书写水平。
&&&&&专&一则博
& & & & 荀子曰:&好一则博&,一是&专一&。初学书法,要先专一,后博学 刚开始练字的人,在选好一本字帖之后,就要专心致志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字帖。这是因为每一本字帖都各有特点,自成体系,如果今天临这本,明天临那本,到头来哪一本也写不像。只有待一本字帖临像了,写熟了,才可再换其他字帖,博采众长。&
&&&&讲究&字外功&,练字也练人
& & & & 写字讲究养境,周围环境是一方面,自己内心是否宁静才是主要因素。真正写好字,需要多方面的修养,至少要有清醒、灵活的头脑。写字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再强调一点&&写字如做人。古人云&人写字、字写人&,练字同时也是练人,只有踏踏实实、勤学苦练才可能成功。
& & & & 未完待续。。。。。
每日一帖:《书法雅言》-----项穆。
  临池赏鑑,代不虚人;评论体势,悉非真諦。拟形于云石,譬象于龙蛇。外状其浮华,内迷其实理。至若无知率易之辈,妄认功无百日之谈,岂知王道本无近功,成书亦非嵗月哉。初学之士先立大体,横直安置对待布白,务求其均齐方正矣。然后定其筋骨,向背往还开合连络,务求雄健贯通也。次又尊其威仪,疾徐进退俯仰屈伸,务求端庄温雅也。然后审其神情,战蹙单叠迴带翻藏,机轴圎融风度洒落。或字餘而势尽,或笔断而意连,平顺而凛锋芒,健劲而融圭角,引伸而触类,书之能事毕矣。然计其始,终非四十载不能成也。所以逸少之书五十有二而称妙,宣尼之学六十之后而从心。古今以来莫非晚进。独子敬天资既縦家范有方,入门不必旁求,风气且当専尚,年几不惑便著高声,子敬之外岂復多见耶。&
  第世之学者,不得其门从何进手,必先临摹方有定趋。始也専宗一家,次则博研众体,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斯于书也集大成矣。第昔贤遗范优劣,纷紜倣之,贵似审之,尚精倣之,不似来续尾之讥,审之弗精,启叩头之誚。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始自平整而追秀拔,终自险绝而归中和,心与笔俱,専月继年不厌譬之。抚絃在琴,妙音随指而发。省括在弩,逸矢应鵠而飞。意在笔前,翰从豪转后圣再起,吾言弗更矣。若分布少明即思纵巧,运用不熟便欲标奇,是未学走而先学趋也,书何容易哉。&
  学书次第前言巳槩,拘局之士未免惧疑。姑以浅言俟彼易晓。大率书有三戒:初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若不均且欹,如耳目口鼻开濶长促,邪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与滞,如土塑木雕不説不笑,板定固窒无生气矣。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丏儿村汉,胡言乱语颠仆丑陋矣。又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邪。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澁。第三要閒雅,閒则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以斯数语慎思篤行,未必能超入上乗定可为卓焉名家矣。若前所列规矩正奇老少神化诸篇,隂阳向背缓急抑扬等法,葢有彼具而此略,所当参用以相通者也。&
  ○器用&
  《笔阵图》曰: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砚者城池也。孙过庭云:疑是右军所製,尚可启发童蒙常俗所传不藉编録。又云:笔势论十二章文鄙理疎,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予观其论固难尽宗,摘其数言,不无合旨孙子外之斯语苛矣。《笔阵图》以墨拟之鍪甲,以砚譬之城池,喻失其理恐亦非右军也。予试论之以俟君子,夫身者元帅也,心者军师也,手者副将也,指者士卒也,纸者地形也,笔者戈戟也,墨者粮草也,砚者囊槖也。纸不光细,譬之驍将骏马行于荆棘泥泞之塲,驰骤当先弗能也。笔不颖健,譬之志奋力壮手持折缺朽钝之兵,斩斫击刺弗能也。墨不精玄,譬之养将练兵粮草不敷,将有饥色何以作气。砚不硎蓄,譬之师旅方兴,命在餱粮餽餉乏绝何以壮威。四者不可废一,纸笔犹乃居先。俗语云:能书不择笔,断无是理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木石金玉之工,刀锯鑪剉之属,苟不精利,虽有雕鏤切磋之技,离娄公输之能将安施其巧哉。俗有署书以騣以帚间或可用,若捲箬搏素描丝露骨,以示老健之形风神之态。至于画尘影火聚米注沙,頽骫无致俗浊无藴。借令逸少家奴有灵,寧不抚掌于泉下哉。&
  ○知识&
  嗟哉!能书者固绝真手,善鉴者甚罕真眼也。学书者,不可视之为易,不可视之为难。易则忽而怠心生,难则畏而止心起矣。鉴书者,不可求之浅,不可求之深。浅则涉畧泛观而不究其妙,深则吹毛索瘢而反过于譎矣。学书之法,考之往言,参之今论,无事再喙矣。姑以鉴书之法照后贤焉。大要开卷之初,犹高人君子之逺来遥而望之,标格威仪清秀端伟,飘颻若神仙,魁梧如尊贵矣。及其入门近而察之,气体充和容止雍穆,厚徳若虚愚,威重如山岳矣。迨其在席器宇恢乎,有容辞气溢然倾听,挫之不怒,惕之不惊,诱之不移,陵之不屈,道气徳辉蔼然服众,令人鄙吝自消矣。又如佳人之艷丽含情,若美玉之润彩夺目,玩之而愈可爱,见之而不忍离,此即真手真眼意气相投也。&
  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赏鑑能事大槩在斯矣。然人品既殊,识见亦异,有耳鉴。有目鉴。有心鉴。若遇卷初展,邪正得失,何手何代,眀如亲覩不俟终閲。此谓识书之神,心鉴也。若据若贤有若帖某卷在某处,不恤貲财而逺购焉。此赢钱之徒收藏以夸耀,耳鉴也。若开卷未玩意法,先查跋语谁贤,纸墨不辨古今,只据印章孰赏,聊指几笔虚口重賛,此目鉴也。耳鉴者,谓之莽儿审乐。目鉴者,谓之村嫗翫花。至于昬憒应声之流,妄傲无稽之辈,胸中豪无实见,遇字便称能知,家藏一二帖卷,真伪漫尔弗求。笔纔歳月涂描,点画茫焉未暁。设会神通佳迹,每嗟精妙无奇。或经邪俗伪书反嘆误愆多,致此谓吠日吠雪,骇罽骇龙,考索拘乎。浅陋好恶任彼偏私,先有成心将何定见,不若村野愚氓反有公论也。评鉴书迹要诀;何存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宣,尼徳性浑然中和气象也。执此以观人味,此以自学,善书善鉴具得之矣。
[评点]王穉登所作《穆小传》称:其初名德枝,郡大夫徐公易為纯,后乃更名穆,字德纯,号曰贞元,亦号曰无邪子、秀水项元汴之子也。&  项穆,明代万历年间书法家。元汴子,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官中书。工书法,于晋唐名家,罔不该会,而心摹手追者逸少,稍稍降格,亦不减欧阳询,与世父元淇齐名,有《双美帖》行世。所著有《书法雅言》、《元贞子诗草》。&
  《书法雅言》一卷,沈思孝序。穆父元汴鉴藏书画,甲于一时。穆承其家学,耳濡目染,故于书法特工,因抒其心得,撰为是书,凡十七篇,曰: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大旨以晋人为宗,而排苏轼、米芾书,虽持论稍为过高,而终身一艺,研求至深,综观全编,论旨一贯,条理井然,独抒心得,无剽袭苟且之弊,行文大体拟孙过庭《书谱》,气息亦颇纯厚,在明季著书中,实为仅见。
每日一帖:《书法雅言》——项穆。
  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书。不变化匪足语神也。所谓神化者,岂復有外于规矩哉。规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滞不执有圎通之妙焉。况大造之玄功,宣洩于文字神化也者,即天机自发气韵生动之谓也。日月星辰之经纬,寒暑昼夜之代迁,风云雷雨之聚散,山岳河海之流峙,非天地之变化乎?高士之振衣长啸,挥麈谈玄;佳人之临镜拂花,舞袖流盼。如艷卉之迎风泫露,似好鸟之调舌搜翎,千态万状愈出愈奇。更若烟霏林影有相难著,潜鳞翔翼无迹可寻。此万物之变化也。&
  人之于书,形质法度端厚和平,参互错综玲瓏飞逸,诚能如是可以语神矣。世之论神化者,徒指体势之异常,豪端之奋笔,同声而賛赏之,所识何浅陋哉。约本其由深探其旨,不过曰:相时而动从心所欲云尔。宣尼逸少,道统书源,匪由悉邪也。乡党之恂,恂在朝之侃。侃执圭之踧,踧私覿之怡。怡于鲁而章,甫适宋而缝掖至夫。汉方朔賛意涉瓌奇,燕乐毅论情多抑鬰。修禊集叙兴逸神怡,私门誓文情拘气塞,此皆相时而动根乎。隂阳舒惨之机从心所欲,溢然闗雎哀乐之意,非夫心手交畅,焉能美善兼通若是哉。相时而动或知其情,从心所欲鲜悟其理。葢欲正而不欲邪,欲熟而不欲生,人之恒心也。规矩未能精諳,心手尚在矜疑,将志帅而气不充,意先而笔不到矣,此皆不能从心之所欲也。至于欲既从心,岂復矩有少踰者耶?宣尼既云:从心。復云:不踰者恐越于中道之外尔,譬之投壶引射,岂不欲中哉。手不从心发而不中矣,然不动则不变,能变即能化,苟非至诚,焉有能动者乎?澄心定志,博习専研,字之全形宛尔在目,笔之妙用悠然忘思,自然腕能从臂指能从心,瀟洒神飞徘徊翰逸,如庖丁之解牛,掌上之弄丸,执笔者自难揣摩,抚卷者岂能测量哉。中庸之为物不贰生物不测。孟子曰:深造自得左右逄源。生也逄也皆由不贰深造得之,是知书之欲变化也,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著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噫!此由心悟不可言传。&
  字者孳也,书者心也。字虽有象妙出无为;心虽无形用从有主。初学条理必有所事;因象而求意终及通。会行所无事;得意而忘象。故曰:由象识心,狥象丧心。象不可著;心不可离。未书之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养气以充其志。勿忘勿助由勉入安,斯于书也无间然矣。夫雨粟鬼哭感格神眀,徵往俟来有为若是。法书仙手致中极和,可以发天地之玄微,宣道义之藴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觉之良心.功将礼乐同休,名与日月并曜。岂惟明窗浄几神怡务閒,笔砚精良人生清福而已哉。&
  ○心相&
  葢闻:徳性根心。睟盎生色,得心应手,书亦云。然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彩。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试以人品喻之,宰辅则贵有爱君容贤之心,正直忠厚之相。将帅则贵有尽忠立节之心,智勇万全之相。諫议则贵有正道格君之心,謇諤不阿之相。隐士则贵有乐善无闷之心,遗世仙举之相。由此例推,儒行也、才子也、佳人也、僧道也、莫不有本来之心,合宜之相者。所谓有诸中必形诸外,观其相可识其心。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书正矣。人由心正,书由笔正。即《诗》云:思无邪。《礼》云:无不敬。书法大旨一语括之矣。&
  尝鍳古迹,聊指前人世不俱闻略焉。弗举如:桓温之豪悍,王敦之扬厉,安石之躁率跋扈,刚愎之情自露于豪楮间也。他如李邕之挺竦,苏軾之肥欹,米芾之努肆,亦非纯粹。贞良之士不过啸傲风骚之流尔。至于褚遂良之遒劲,颜真卿之端厚,柳公权之庄严,虽于书法,少容夷俊逸之妙要,皆忠义直亮之人也。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閒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纎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所以天水之裔,甘心仇讎之禄也。故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若所谓诚意者;即以此心端已澄神,勿虚勿贰也。致知者;即以此心审其得失,明乎取舍也。格物者;即以此心博习精察,不自専用也。正心之外岂更有説哉?由此篤行。至于深造自然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新中更新,妙之益妙,非惟不奇而自奇,抑亦巳正而物正矣。夫经卦皆心画也,书法乃传心也。如罪斯言,为迂予固甘焉勿避矣。&
  ○取舍&
  苏米之迹世争临摹,予独哂为效顰者,岂妄言无谓哉。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苏之穠耸稜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皆縁天资,虽胜学力。乃疎手不从心,藉此掩丑。譬夫优伶在塲歌喉不接,假彼锣皷乱兹音声,耳夫顰一也。西子以顰而加妍,东施效之而増丑何哉。西子眀眸皓齿光彩射人,闺情幽怨痛心攅眉,悽悽楚楚可悯可怜,是知顰乃其病非其常也。使其馆娃宫中姑苏臺上,懨懨闷闷蹙锁蛾眉,夫差岂復见宠耶。东施本无丽质,妄自学其愁眉,反见陋媸,殊可憎恶。临拟之士取长舍短,岂非善学者哉。&
  抑自周秦以后,逸少以前,専尚篆隶,罕见真行,简朴端厚不皆文质两彬,缺勒残碑无復完神可倣,逸少一出会通古今,书法集成模楷大定,自是而下优劣互差。试举显名今世遗迹仅存者,拔其美善,指其瑕疵。庶取舍既明,则趋向可定矣。智永世南得其寛和之量而少俊迈之奇,欧阳询得其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褚遂良得其鬰壮之筋而鲜安閒之度,李邕得其豪挺之气而失之竦窘,颜柳得其庄毅之操而失之鲁獷,旭素得其超逸之兴而失之惊怪,陆徐得其恭俭之体而失之頺拘,过庭得其逍遥之趣而失之险散。蔡襄得其宻厚之貌,庭坚得其提衂之法,孟頫得其温雅之态。然蔡过乎嫵重,赵専乎妍媚,鲁直虽知执笔而伸脚桂手,体格扫地矣。苏軾独宗颜李米芾,復兼褚张苏,似肥艷美婢抬作夫人,举止邪陋而大足,当令掩口。米若风流公子染患痈疣,驰马试剑而叫笑旁若无人。数君之外无暇详论也。择长而师之,所短而改之。在临池之士玄鉴之精尔。&
  陆友仁《研北杂志》云:蔡君謨摹倣右军诸帖,形模骨肉纎悉具备,莫敢踰軼。至米元章始变其法超规越矩,虽有生气而笔法悉绝矣。予谓君謨之书。宋代巨擘苏黄与米,资近大家学入傍流,非君謨可同语也。朱晦翁亦谓字被蘓黄冩壊,并笔法悉绝之言,两语皆刻矣。数公亦有笔法不尽冩壊,体格多有踰越,葢其学力未能入室之故也。数君之中,惟元章更易起眼且易下笔,每一经目便思倣模,初学之士切不可看,趋向不正取舍不明,徒拟其所病不得其所能也。米书之源出自颜褚,如要学米,先柳入欧,由欧趋虞,自虞入褚,学至于是自可窥大家之门,元章亦拜下风矣。如前贤真迹未易得见,择其善帖精専临倣,十年之后方以元章参看,庶知其短而取其长矣。若逸少《圣教序记》,非有二十年精进之功,不能知其妙亦不能下一笔,宜乎学者寥寥也,此可与知者道之。&
每日一帖:《书法雅言》-----项穆。
  书法要旨有正与奇。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所谓奇者:参差起復,腾凌射空,风情恣态,巧妙多端是也。奇即运于正之内,正即列于奇之中。正而无奇,虽庄严沉实,恒朴厚而少文。奇而弗正,虽雄爽飞姸,多譎厉而乏雅。奈夫赏鑑之家,每指豪端努奋之巧,不悟规矩法度之踰。临池之士,每炫技于形势猛诞之微,不求工于性情骨气之妙。是谓:轻道徳而重功利,退忠直而进奸雄也。好奇之説伊谁始哉?&
  伯英急就元常楷跡,去古未逺,犹有分隶餘风。逸少一出揖让礼乐,森严有法,神彩攸焕,正奇混成也。子敬始和父韵后宗伯英,风神散逸爽朗多姿,梁武称其绝妙超群,誉之浮实,唐文目以拘挛饿隶,贬之太深。孙过庭曰:子敬以下鼔努为力标置成体,工用不侔神情悬隔。斯论得之,书至子敬,尚奇之门开矣。嗣后智永専范右军,精熟无奇,此学其正而不变者也。羊欣思、齐大令举止依様,此学其奇而不变者也。迨夫世南传之智永,内含刚柔立意沉粹。及其行草遒媚不凡,然其筋力稍觉寛骳矣。李邕初师逸少,摆脱旧习笔力更新,下手挺耸终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变也。欧阳信本亦拟右军易方为长,险劲痩硬崛起削成,若观行草復太猛峭矣。褚氏登善始依世南晚追逸少,遒劲温婉丰美富艶,第乏天然过于雕刻,此真行之再变也。&
  考诸永淳以前规模大都清雅,暨夫开元以后,气习渐务威严颜清,臣蚕头燕尾閎伟雄,深然沉重不清畅矣。柳诚悬骨鯁气刚耿介特,立然严厉不温和矣。此真书之三变也。张氏从申源出子敬,笔气绝似北海,抑扬低昻则甚雕琢矣。释氏懐素流从伯英,援豪大似惊蛇,圎转牵掣则甚诡秃矣。此草行之三变也。书变若尔,岂徒文兵云哉。大抵不变者情拘于守正,好变者意刻于探奇。正奇既分为二,书法自醇入漓矣。然质朴端重以为正,剽急骇动以为奇,非正奇之妙用也。世之厌常以喜新者,每舍正而慕奇,岂知奇不必求乆之自至者哉。假使雅好之士留神翰墨,穷搜博究月习嵗勤,分布条理諳练于胸襟,运用抑扬精熟于心手,自然意先笔后妙逸忘情,墨洒神凝从容中道,此乃天然之巧自得之能。犹夫西子毛嬙天姿国色,不施粉黛辉光动人矣。何事求竒于意外之,笔后垂超世之声哉。&
  ○中和&
  书有性情,即筋力之属也。言乎形质,即标格之类也。真以方正为体,圎奇为用;草以圎奇为体,方正为用。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暁。不真不草行书出焉。似真而兼乎草者行真也。似草而兼乎真者行草也。圎而且方方而復圆。正能含奇竒不失正会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戻是也。然中固不可废和,和亦不可离中,如礼节乐和本然之体也。礼过于节则严矣,乐纯乎和则淫矣。所以礼尚从容而不迫,乐戒夺伦而皦如,中和一致位育可期,况夫翰墨者哉。&
  方圆互成正奇相济,偏有所著即非中和,使楷与行真而偏不拘钝,即稜峭矣。行草与草而偏不寒俗,即放诞矣。不知正奇参用斯可与权,权之谓者称物平施,即中和也。唐之诸贤虽各成家,然有一手而独擅一二长者,有多能而反拙一二体者,临学之士贵择善而从焉,陆柬之得法于世南,晚擅出蓝之誉。予尝见其所书兰亭诗,无一笔不出右军,第少飘逸和畅之妙。尔张伯高世目为颠,然其见担夫争逍,闻鼔吹观舞剑而知笔意,固非常人也。其真书绝有,绳墨草字奇幻百出,不踰规矩。乃伯英之亚,懐素岂能及哉,米芾乃誚其变乱古法惊诸凡夫,何其苛于责人而昏于自反耶。颜清臣虽以真楷知名,实过厚重。若其行真如鹿脯帖,行草如争坐祭姪帖,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拟逸少下追伯施,固出欧李辈也。独其自叙一帖,麤鲁诡异且过鬰浊酷,非平日意态,米芾乃独倣之,亦好奇之病。尔唐书虽有三变,虞褚之真与行草,陆李之行真,鲁公之行草,率更之真书,长史之飞草,所谓出类拔萃,固非随波逐流者也。懐素圣母藏真亦多合作,大字千文则穠肆矣。小字千文太平淡矣,世传自叙帖殊过枯诞不足法也,主善以为师,寧非步王之阶梯哉。&
  ○老少&
  书有老少,区别浅深,势虽异形,理则同体。所谓老者:结搆精密体裁高古,巖岫耸峰旌旗列阵是也。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老而不少,虽古拙峻伟而鲜丰茂秀丽之容。少而不老,虽婉畅纎妍而乏沉重典实之意。二者混为一致,相待而成者也。试以人品喻之,谋猷諳练学识宏深,必称黄髪之彦。词气清亮举动利便,恒数俊髦之英。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筋力尚强健,姿颜贵美悦。会之则并善,析之则两乖。融而通焉,书其几矣。&
  玄鉴之士,求老于典则之间,探少于神情之内。若其规模宏逺意思窈窕,抑扬旋折恬旷雍容。无老无少难乎名状,如天仙玉女不能辨其春秋,此乗之上也。&
  初视虽少细观实老,丰采秀润结束巍峩,引拂轻颺气度凛毅,世所谓少年老成,乗之次也。鳞羽参差峰峦掩映,提拨飞健縈紆委婉,众体异势各字成形,乃如一堂之中老少群聚,则又次焉。&
  筋力雄壮骨气峻洁,剑拔弩张熊蹲虎踞,祗见其老不见其少,有若师儒夀耉正色难犯,又其次焉。&
  灿烂似锦艷丽如花,初视焕彩详观散怯,正如平时夸伐自称弘济,一遇艰大节义遂亏抑,又其次矣。若夫任笔成形聚墨为势,漫作偏欹之相,妄呈险放之姿,踈纵无归轻浮鲜著,风斯下矣,復何齿哉。&
每日一帖:《书法雅言》------项穆。
接上,,,
  天圆地方,群类象形,圣人作则制为规矩,故曰:规矩、方圆之。至范围,不过曲成不遗者也。大学之旨,先务修齐正平。皇极之畴首,戒偏侧反陂。且帝王之典謨训誥,圣贤之性道文章,皆託书传垂教万载。所以明彛伦而淑人心也。岂有放僻邪侈,而可以昭荡平正直之道者乎。&
  古今论书,独推两晋,然晋人风气疎宕不羈,右军多优体裁独妙。书不入晋固非上流。法不宗王詎称逸品。六代以历初唐,萧羊以逮智永,尚知趋向一体成家。奈自怀素降及大年,变乱古雅之度,竞为诡厉之形,暨夫元章以豪逞卓犖之才,好作鼔努惊奔之笔。且曰:大年之书,爱其偏侧之势,出于二王之外,是谓:子贡贤於仲尼,丘陵高於日月也。岂有舍仲尼而可以言正道,异逸少而可以为法书者哉。&
  奈何今之学书者,每薄智永子昂,似僧手誚真卿公权,如将容夫颜柳过于严厚,永赵少夫奇劲,虽非书学之大成,固自书宗之正脉也。且穹壤之间,莫不有规矩,人心之良,皆好乎中和,宫室材木之相称也,烹炙滋味之相调也,笙簫音律之相协也,人皆恱之。使其大小之不称,酸辛之不调,宫商之不协,谁復取之哉。试以人之形体论之,美丈夫贵有端厚之威仪,高逸之辞气。美女子尚有贞静之徳性,秀丽之容颜。岂有头目手足粗邪癩瘇,而可以称美好者乎?形象器用无庸言矣。至于鸟之窠,蜂之窝,蛛之网,莫不圆整而精密也。可以书法之大道,而禽虫之不若乎?此乃物情犹有知识也。若夫花卉之清艶,蘂瓣之疎藂,莫不圆整而修对焉,使其半而舒半而挛也,皆瘠螙之病,岂其本来之质哉。独怪偏侧出王之语肇自元章,一时之论,致使浅近之軰争赏豪末之奇,不探中和之源,徒规诞怒之病殆哉。书脉危几一缕矣。况元章之笔,妙在转折结搆之间,略不思齐鉴倣,徒拟放纵剽勇之失,妄夸具得神奇,所谓舍其长而攻其短,无其善而有其病也。与东施之效顰復奚间哉。&
  圎为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方圎互用,犹隂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圎,字形贵方。既曰:规矩,又曰:之至。是圎乃圎神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此由自悟岂能使知哉。晋魏以前,篆书稍长隶则少匾,钟王真行会合中和。迨及信本,以方增长。降及旭素,既方更圆。或斜復直有。如何本两字,促之若一字。腰昇本一字,纵之若二字者。然旭素飞草用之无害世,但见草书若尔。予尝见其郎官等帖,则又端庄整飭,儼然唐气也。后世庸陋无稽之徒,妄作大小不齐之势,或以一字而包络数字,或以一傍而攅簇数形,强合钩连,相排相纽,点画混沌,突缩突伸。如杨祕图张汝弼马一龙之流,且自美其名曰:梅花体。正如瞽目丐人烂手折足,绳穿老幼恶状丑态,齐唱俚词游行村市也。夫梅花有盛开,有半开,有未开,故尔参差不等。若开放已足,岂復有大小混杂者乎。且花之向上倒下,朝东面西,犹书有仰收俯压,左顾右盼也。如其一枝过大,一枝过小,多而六瓣,少而四瓣,又焉得谓之梅花耶。形之相列也,不杂不糅。瓣之五出也,不少不多。由梅观之,可以知书矣。彼有不察而漫学者,寧非海上之逐臭哉。&
  ○常变&
  宣尼疾固规矩诸説,无乃固乎。古人有缺波折刀之形,画沙印泥之势,无乃越于规矩之外哉。夫字犹用兵,同在制胜。兵无常阵,字无定形。临阵决机将书审势,权谋庙算务在万全。然阵势虽变,行伍不可乱也。字形虽变,体格不可踰也。譬之青天白云,和风清露,朗星皓月,寒雪暑雷,此造化之生机,其常也。迅霆激电,霪雨颶风,夏雹冬雷,扬沙霾雾,此隂阳之杀机,其变也。凡此之类势不终朝,四时皆然晦冥,无昼矣。所以脱巾跣足,大笑狂歌,园林丘壑,知己相逢,饮酒翫花,或可乃尔如君亲侍从之前。大宾临祭之日,岂容狂放恣肆,若此乎是故。宫殿庙堂,典章纪载,真为首尚。表牘亭馆,移文题勒,行乃居先。借使奏状碑署,潦草颠狂,褻悖何甚哉。&
  信知真行为书体之常,草法乃一时之变,赵壹非之,岂无谓哉。所云:草体有别法焉,拨鐙提捺,真行相通。留放钩环,势态逈异。旋转圎畅,屈折便险。点缀精彩,挑竪枯劲。波趯耿决,飞度飘颺。流注盘紆,驻引窈绕。顿之以沉鬰,奋之以奔驰,奕之以翩躚,激之以峭拔。或如篆籀,或如古隶,或如急就,或如飞白,又若:众兽骇首而还跱,群鸟举翅而欲翔,猿猴腾挂乎藂林,蛟龙蟠蜿于山泽,随情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两字各异其体,草书之妙毕于斯矣。至于行草,则復兼之,衂挫行藏,缓急措置,损益于真草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奚虑不臻其妙哉。&
每日一帖:《书法雅言》------项穆。
  书之法则;点画攸同形之,楮墨性情各异,犹同源分派,共树殊枝者。何哉资分高下,学别浅深。资学兼长,神融笔畅。苟非交善,詎得从心。书有体格,非学弗知。若学优而资劣,作字虽工,盈虚舒惨,廻互飞腾之妙用弗得也。书有神气,非资弗明。若资迈而学疎,笔势虽雄,钩揭导送,提抢截拽之权度弗熟也。所以资贵聦颖,学尚浩渊,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资不可少,学乃居先。&
  古人云:葢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然而学可勉也,资不可强也。天资纵哲,标奇炫巧,色飞魂绝于一时。学识諳练,入矩应规,作范垂模于万载。孔门一贯之学,竟以参鲁得之甚哉,学之不可不确也。然人之资,稟有温弱者,有剽勇者,有迟重者,有疾速者,知克已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万川会海,成功则一。若下笔之际,枯澁拘挛,苦廹蹇钝,是犹朽木之不可雕,顽石之难乎琢也。已譬夫学謳之徒,字音板调,愈唱愈熟。若唇齿漏风,喉舌砂短,没齿学之,终奚益哉。&
  夫自周以后,由汉以前,篆隶居多,楷式犹罕,真章行草,趋吏适时,姑略上古且详今,焉夫道之。&
  统绪始自三代,而定于东周。书之源流,肇自六爻,而盛于两晋。宣尼称圣时,中逸少永,寳为训。葢谓通今会古,集彼大成,万亿斯年,不可改易者也。第自晋以来,染翰诸家,史牒彰名,縹緗著姓,代不乏人,论之难殚。若品格居下,真迹无传,予之所列无復议焉。葢闻张钟羲献书家四绝,良可据为轨,躅爰作指南,彼之四贤,资学兼至者也。然细详其品,亦有互差,张之学钟,之资不可尚已,逸少资敏乎?张而学则稍歉,学篤乎?钟而资则微逊伯英,学进十矣,资居七焉。元常则反乎张,逸少皆得其九。子敬资稟英藻,齐辙元常,学力未深,步尘张草,惜其兰折不永躓彼骏驰,玉琢復磨畴追驥骤。自云:胜父有所恃也。加以数年,岂萍语哉。六朝名家智永,精熟学号深矣。子云飘举资称茂焉。至于唐贤之资,褚李标帜,论乎学力,陆颜蜚声。若虞若欧、若孙若柳、藏真张旭,互有短长,或学六七而资四五,或资四五而学六七,观其笔势生熟姿态端妍,槩可辨矣。&
  宋之名家,君謨为首,齐范唐贤,天水之朝书流厎柱,李苏黄米,邪正相半。总而言之,傍流品也。后之书法,子昻正源,邓俞伯机亦可接武,妍媚多优,骨气皆劣,君謨学六而资七,子昂学八而资四,休哉。蔡赵两朝之脱颖也。元章之资不减褚李,学力未到任用天资,观其纎浓诡厉之态,犹夫排沙见金耳。子昂之学上拟陆颜,骨气乃弱酷似其人,大抵宋贤资胜乎学?元手学优乎资?使稟元章之睿质,励子昂之精,専宗君謨之遒劲,师鲁直之悬腕,不惟越轨三唐,超踪宋元,端居乎?逸少之下,子敬之上矣。&
  明兴以来,书迹杂糅,景濂有贞仲珩,伯虎仅接元踪,伯琦应禎孟举,原博稍知唐宋。希哲存礼资学相等。初范晋唐晚归怪俗,竞为恶态骇诸凡夫。所谓居夏而变夷,弃陈而学许者也。然令后学,知宗晋唐,其功岂少补邪。文氏父子徵仲,学比子昂资甚不逮,笔气生尖殊乏藴緻。小楷一长秀整而已。夀承休承,资皆胜父,入门既正,克绍箕裘。要而论之得处,不逮丰祝之能,邪气不染二公之陋。仲温章革古雅微存,公綬行真朴劲犹在。高阳道復,仅有米芾之遗风;民则立纲,尽是趋时之利手。若能以丰祝之资,兼徵仲之学,夀承之风逸,休承之峭健,不几乎欧孙之再见耶。若下笔之际,苦澁寒酸如倪瓉之手,纵加以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
每日一帖:《书法雅言》-----项穆。
  穹壤之间,齿角爪翼,物不俱全,气稟使然也。书之体状多端,人之造诣各异,必欲众妙兼备,古今恐无全书矣。然天地之气,雨暘燠寒,风雷霜雪,来备时叙。万物荣滋,极少过多,化工皆覆。故至圣有参賛之功,君相有燮理之任,皆所以节宣隂阳而调和元气也。是以人之所稟,上下不齐。性赋相同,气习多异,不过曰中行,曰狂曰狷而已。所以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痩而已。&
  若而书也脩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痩,不长不短为端美也。此中行之书也。若専尚清劲,偏乎痩矣。痩则骨气易劲而体态多瘠,独工丰艶偏乎肥矣。肥则体态常妍而骨气每弱。犹人之论相,者痩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痩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尚也。使骨气痩峭,加之以沉宻雅润,端庄婉畅,虽痩而实腴也。体态肥纎,加之以便捷遒劲,流丽峻洁,虽肥而实秀也。&
  痩而腴者,谓之清妙,不清则不妙也。肥而秀者,谓之丰艳,不丰则不艳也。所以飞燕与王嬙齐美,太真与采苹均丽。譬夫桂之四分,梅之五瓣,兰之孕馥,菊之含丛,芍药之富艶,芙渠之灿灼,异形同翠,殊质共芳也。临池之士,进退于肥痩之间,深造乎中和之妙。是犹自狂,狷而进中行也,慎毋自暴且弃哉。&
  ○品格&
  夫质分高下,未必群妙。攸归功有浅深,詎能美善,咸尽因人而各造其成,就书而分论其等,擅长殊技,畧有五焉:一曰正宗,二曰大家,三曰名家,四曰正源,五曰傍流,并列精鉴,优劣定矣。&
  会古通今,不激不厉。规矩諳练,骨态清和。众体兼能,天然逸出。巍然端雅,奕矣奇鲜。此谓大成已。集妙入时中,继往开来,永垂模轨,一之正宗也。&
  篆隶章草,种种皆知,执使转用,优优合度,数点众画,形质顿殊,各字终篇,势态逈别,脱胎易骨,变相改观,犹之世禄巨室,万宝盈藏,时出具陈,焕惊神目,二之大家也。&
  真行诸体,彼劣此优,速劲迟工,清秀丰丽,或鼔骨格,或炫标姿,意气不同,性真悉露,譬之医卜相术,声誉广驰,本色偏工,艺成独步,三之名家也。&
  温而未厉,恭而少安,威而寡夷,清而歉润,屈伸背向,儼具仪刑,挥洒弛张,恪遵典则,犹之清白旧家,循良子弟,未弘新业,不坠先声,四之正源也。&
  纵放悍怒,贾巧露锋,标置狂颠,恣来肆往,引伦蛇挂,顿拟蟇蹲,或枯痩而巉巗,或穠肥而泛滥,譬之异卉奇珍,惊时骇俗,山雉片翰,如鳯海鲸,一鬛似龙也,斯谓傍流,其居五焉。&
  夫正宗尚矣,大家其博名家,其専乎?正源其谨傍流,其肆乎?欲其博也,先専与其肆也。寧谨由谨而専,自専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和平寝食,不忘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
每日一帖:《书法雅言》--------项穆。
  书契之作肇自頡皇,佐隶之简兴于嬴政。他若鸟宿芝英之类,鱼虫薤叶之流,纪梦瑞于当年,图形象于一日,未见真迹,徒著虚名。风格既湮,考索何据,信今传后,贵在同文。探賾搜奇,要非适用。故书法之目止以篆隶、古文兼乎真行草体。书法之宗,独以羲献萧永,佐之虞褚陆颜。他若急就飞白,亦当游心欧张李柳,或可涉目。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初规后贤,冀追前哲,匪曰生今之世不能及古之人。学成一家,不必广师群妙者也。&
  米元章云:时代压之,不能高古,自画固甚。又云:真者在前,气焰慑人,畏彼益深。至谓书不入晋,徒成下品。若见真迹,惶恐杀人。既推二王独擅书宗,又阻后人不敢学古。元章功罪足相衡矣。噫!世之不学者固无论矣。自称能书者,有二病焉。巖搜海钓之夫,每索隠于秦汉:井坐管窥之軰。恒取式于宋元。太过不及,厥失维均。葢谓今不及古者。每云今妍古质,以奴书为誚者,自称独擅成家。不学古法者,无稽之徒也。専泥上古者,岂从周之士哉?夫夏彛商鼎,已非污尊抔饮之风:上栋下宇,亦异巢居穴处之俗。生乎三代之世,不为三皇之民。矧夫生今之时,奚必反古之道。是以尧舜禹周,皆圣人也,独孔子为圣之大成。史李蔡杜,皆书祖也,惟右军为书之正鵠。奈何泥古之徒不悟时中之妙,専以一画偏长,一波故壮,妄夸崇质之风。岂知三代后贤,两晋前哲,尚多太朴之意。宣圣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孙过庭云: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审斯二语,与世推移。规矩从心,中和为的。谓之曰:天之未丧斯文,逸少于今復起,苟微若人,吾谁与归?&
  ○辨体&
  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藴之为道徳,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勛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爰作书契政,代结绳删述,侔功神仙等妙。苟非达人上智,孰能玄鉴入神。但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所以。染翰之士虽同法家,挥豪之际各成体质。考之先进固有説焉。孙过庭曰: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澁。此乃舍其所长而指其所短也。夫悟其所短,恒止于苦难;恃其所长,多画于自满。孙子因短而攻短,予也就长而刺长。使艺成独擅,不安于一得之能。学出専门,益进于通方之妙。理工辞拙,知罪甘焉。&
  夫人之性情,刚柔殊稟,手之运用,乖合互形。谨守者拘敛襟懐,纵逸者度越典则。速劲者惊急无藴,迟重者怯鬰不飞。简峻者挺掘鲜遒,严宻者紧实寡逸。温润者妍媚少节,标险者彫绘太苛。雄伟者固愧容夷,婉畅者又惭端厚。庄质者葢嫌鲁朴,流丽者復过浮华。驶动者似欠精深,纎茂者尚多散缓。爽健者涉兹剽勇,稳熟者缺彼新奇。此皆因夫性之所偏而成,其资之所近也。他若偏泥古体者,蹇钝之迂儒。自用为家者,庸僻之俗吏。任笔骤驰者,轻率而踰律。临池犹豫者,矜持而伤神。専尚清劲者,枯峭而罕姿。独工丰艶者,浓鲜而乏骨。此又偏好任情,甘于暴弃者也。第施教者,贵因材。自学者,先克已。审斯二语,厌倦两忘。与世推移,量人进退。何虑书体之不中和哉。
每日一帖:《书法雅言》------项穆
  余故善项子京,以其家多法书,名墨居。恒一过展鉴时,长君德纯每从傍下,隻语赏刺,居然能书家也。余笑谓子京曰:此郎异日故当胜尊。及余窜走疆外十餘年始归,徳纯輒已自负能书,又未几而,人称徳纯能书若一口也。余始进而语之曰:以君名地慧才,视取荣泰犹掇之耳。奈何早自割弃,以一艺自掩不见。右军以书掩生平,為后来惜乎?徳纯曰:假令作素王优孟与,命争不可知,孰若為墨卿优孟与,艺争可必得也。且右军一时所称,立节则卞忠贞。相业则王茂弘、再寧沦鼎则陶长沙而已。然三人者固不若右军,以书故在人人吻间不掩,右军孰大於是,其辨达类如此。&
  大都徳纯书於晋唐,诸名家罔不该会,苐心慕手追者逸少。即稍稍降格,亦不减欧虞禇李。故其于《兰亭》圣教,必日摹一纸以自程督。虽猛热沍寒不蹔休顿。尝谓人曰:比来静坐,如闻泥丸中有呼右军者,此犹昔人梦见伯英,亦神会之一验也。因著《书法雅言》一卷。上下千载,品第周赡,进乎技矣。至若放斥苏米,詆落元镇,更定笔阵数语,乃顷近书家不敢道者。又自以為倘使此终葆祕,后有元常其人必当搥胷呕血,别生仲将之衅。遂乞余叙而传之,余亦便為舐笔,庶以合语子京者之。&
  右劵绣水沉思孝序。&
  ○书统&
  河马负图,洛龟呈书,此天地开文字也。羲画八卦,文列六爻,此圣王启文字也。若乃龙凤龟麟之名,穗云科斗之号,篆籀嗣作,古隶爰兴,时易代新不可殚述,信后传今篆隶焉。尔历周及秦,自汉逮晋,真行迭起,章草浸孶,文字菁华,敷宣尽矣。然书之作也,帝王之经纶,圣贤之学术,至于玄文、内典、百氏、九流、诗歌之劝惩,碑铭之训戒,不由斯字,何以纪辞?故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夫投壶射矢,犹标观徳之名,作圣述明,本入列仙之品,宰我称仲尼贤于尧舜。余则谓:逸少兼乎钟张大綂斯,垂万世不易。第唐贤求之筋力轨度,其过也严而谨矣。宋贤求之意气精神,其过也纵而肆矣。元贤求之性情体态,其过也温而柔矣。其间豪杰奋起,不无超越寻常,槩观习俗风声,大都互有优劣。我明肇运,尚袭元规,丰祝文姚,窃追唐躅,上宗逸少,大都畏难。夫尧舜人皆可为,翰墨何畏于彼,逸少我师也。所愿学是焉。&
  奈自祝文绝世以后,南北王马乱真。邇年以来竞倣苏米,王马疎浅俗怪,易知其非。苏米激厉矜夸,罕悟其失。斯风一倡,靡不可追。攻乎异端,害则滋甚,况学术经纶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宣圣作春秋,子舆距杨墨,惧道将日衰也。其言岂得已哉。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则曰:人正则书正。取舍诸篇,不无商韩之刻,心相等论,实同孔孟之思。六经非心学乎?传经非六书乎?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以闲圣道也。子舆距杨墨于昔,予则放苏米于今,垂之千秋,识者復起,必有知正书之功,不愧为圣人之徒矣。
& & & & 未完待续。。。。。。
每日一帖:手卷。
& & & & & 手卷是书画横幅中比较长的,因为不便于悬挂,只便于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又因为&手卷&比较长,所以被人们称为&长卷&。& & & & &手卷这种品式晋代就已经有了,它是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演化而来的,手卷的内容可以是:&&1、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2、由多幅独立的字联结而成。如果是由独立的字、幅组成,字体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隶、篆都有的。&&3、由多件各自独立的字混合穿插联结起来,这种类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书法家的共同创作,也可以是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如果是一位书画家,自己做诗,自己书写,自己根据诗的意思作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绝&。& & & & &手卷的尺寸比较短的一般也有八、九米,长的能达到二十米以上,它的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从南宋开始,一般的手卷高度都将近三十厘米,现在手卷尺寸也大概如此。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买强卖by璃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