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行量即将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是真的吗

中国什么时候没有权力发行人民币呀?急切地盼望着!_百度知道
中国什么时候没有权力发行人民币呀?急切地盼望着!
提问者采纳
都要掌握发行货币的权利,并且这种债务很难减少,只能把未来的国家税收作为抵押给私人的央行(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这是一个国家构成的根本基础,给国家印制纸币,国家如果需要发行货币,美国这种类型的政府是用国家的债务来换取货币的,所以西方国家的老百姓的税收往往最终到了银行家的手中,并无法消除任何党派执政。比如美国,因此银行家也不希望国家能还清债务,国外的发行货币银行是私人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制度就有很大优越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国有的,然后私人控制的发钞央行按照抵押的价值、英国,自己本身不能去做,而且政府永远背负巨额债务和偿还大量利息。不同的是
还是私人发行的好!
私人发行一点也不好,那样贫富差距不是就更大了,国家就变成被银行家集团掌控的了,当然除非这个“私人”就是你们家,你才会觉得好,哈哈。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有什么别的党派执政!就算共产倒台,还是会以国家名义发行货币的!不会给私人货其他组织发行的!只有国家机构才行永远不会!
一个国家不发行货币怎么养活人民呢,在中国众多银行中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发行人民币
永远都不会,中国万岁
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央行在滥用货币发行权吗?
我们在大学或者研究院里读国际货币理论时,可能许多人都学过这么一条:当一国推行固定汇率时,该国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其原理是,当一国货币面临升值压力时,货币当局会干预外汇市场,从而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导致通胀的压力上升,央行又不得不提高利率,结果又增加了货币升值的压力。所以,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但央行也可以选择不加息,而是用对冲、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在短时间内控制货币发行。但问题是,对冲是有成本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于说把维持固定汇率的代价转向了商业银行,而且,从长远来看,可能付出政策方面的代价。
从2002年起,美元开启了新一轮贬值周期,国际市场也在酝酿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加上中国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以及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投资资本流入,中国央行为了维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被迫收回全部美元,释放外汇占款。
从2003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膨胀,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国际资本流入的速度在加快,而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央行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那么,在当前面临着外储迅速扩张、通胀预期居高不下,国内国际货币不断超额发行而引发更长期的通胀预期情况下,从2002年起近10年中国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所付出的代价,似乎也到了一个需要清算的时候了。
我以前的同事、目前担任《第一财经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徐以升,昨天发一篇他独自完成的论文《超过1万亿元的代价》,这篇论文用扎实、严谨的方法,计算出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的巨大规模,以及央行对冲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在这章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徐以升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知名经济学家如余永定、黄益平、钟伟、丁志杰等进行了沟通。
徐以升通过查询公开资料后计算发现,2003年至2010年底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累计规模为10830.6亿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表示,这一计算的意义在于,提醒外界外汇市场干预和外汇占款对冲机制是有财务成本的,这一财务成本可能影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甚至最终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巨额对冲成本也昭示着当前模式的不可持续。
“外汇占款规模已经从2002年底的2.3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2.58万亿元。徐以升测算了2003年至2010年底的央行对冲外汇占款成本,该部分成本主要由两部分支出组成。即2003年开始,央行发行央票的利息支出,以及2003年至今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生的利息支出。
2003年4月发行第一笔央票到2010年底,央行累计发行833期央票,将每期的利息支出累加计算,央行需要为央票支付利息规模为7436.5亿元。其中,截至2010年底,已经全部到期的央行票据,央行已经完成利息支付6117亿元。已经发行但还没有到期的央票,累计应付(含部分已付)利息规模为1319.5亿元。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另一个主要机制。2003年9月,央行将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率从6%提高到7%,截至2010年底准备金率水平为18.5%(非全国性机构为16.5%)。
然而,准备金冻结资金并非全部基于对冲外汇占款的目的,以2003年9月第一次上调为基点,6%以上的资金可以认为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如此计算,2003年至2010年期间,6%以上的准备金冻结资金累计利息支付,按月计算并累加为3394.1亿元。
如此,累计央票利息支出和准备金利息支出,2003年至2010年底央行总对冲成本为10830.6亿元。如果将全部的准备金冻结资金规模都衡量为对冲外汇占款,其间准备金利息支出总额为6632.8亿元。与央票利息累加得到的利息支出规模为1.4万亿元。
央行通过正回购等其他工具回笼市场流动性而支出的成本并未纳入测算,因此,10830.6亿元这一对冲成本的累计计算又稍有低估。”
而央行对冲的巨额成本,最终仍然是通过印发钞票来承担。
“央行承担对冲成本的机制无非有以下几个选项: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央行其他资产(比如再贷款)收益;央行支付、清算、征信、反洗钱等相关收入;财政承担;货币发行最终承担。
但综合来看,央行再贷款等其他资产收益,以及支付、清算等相关收入并不能覆盖累计过万亿元的成本,而财政也并未最终承担。实际上,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并不汇回结汇,而是滚入外汇储备额继续运营,因此,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并没有直接承担对冲操作成本,但每年5%左右的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美元计)是可以覆盖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直接成本的。”
据徐以升引述一位专家的观点,很有可能,央行是通过货币发行机制,来最终承担了累计已经超过1万亿元的对冲成本。也就是说,最终是由放大货币发行规模来承担,而这会推胀。
徐以升在论文中认为,在巨额外汇占款对冲成本之下,央行会考量对冲成本,进而影响其他货币政策决策。如果国内利率上升,导致央票收益率提高,将导致央行对冲成本进一步增加,这可能会影响到央行加息。
央行考虑到对冲成本,在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会偏好更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准备金利率为1.62%)的方式来回笼流动性,而减少央票的净发行量。
“以全部准备金计算,准备金冻结资金比例从2006年6月的45%,上升到2010年底的77%,到2011年一季度末则达到84%,目前逼近90%。而央票未到期量的余额,已经在2008年10月达到4.8万亿的顶峰之后持续回落,2010年底降到3.7万亿元,目前则不足3万亿元。这意味着,新发行央票规模大幅低于到期央票规模。也就是说,自2008年10月以来,央票这一工具一直是资金净投放。
央行近日的决定,从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的高位。这意味着银行体系在分担央行对冲成本,这将威胁到银行的收入和运营能力。进而迫使商业银行承担对冲成本,会削弱政府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地位。”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徐以升提出了四项政策建议:
1.& 减少外汇干预,加大人民币汇浮动程度,减少外汇储备生成,减少外汇占款投放。
2.& 切断外汇储备增长与基础货币投放间的关系。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由财政部负责,建立由财政参与承担的对冲成本分担机制。
3.& 杜绝央行任何采取货币发行方式来弥补损失或增加资产的行为。
4.& 央行应公开损益表,增加透明度。
徐以升在其微博中表示:“该问题的本质是央行滥用货币发行权。”
责任编辑:NF039(本文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福布斯中文网
作者:周健工)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财经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新版人民币将发行 中国为何不发500元大钞?
  |  来源: 环球时报  |  作者: 孙卫赤  |  责任编辑: 许允兵
截至目前,中国共发行五套人民币。第一套是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开始发行,日停止使用。当时最小面额是1元,最大面额是50000元。1955年3月,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此次发行了人民币硬币,自此进入纸硬币混合流通的时代。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0000元。第二套人民币也是唯一出现过3元面值的一次。日,第五套人民币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纸币和5角、1角硬币八个券种,取消了2元和2角,新增面额20元的纸币。日,第五套人民币第二版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防伪措施比1999年版人民币更好。
“印钞机”开动印刷新钞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对于有人提出的这个问题,孙立坚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两者之间完全不搭界,发行新币的同时,旧币也在回收,两者是一种互换,货币的流通总量不会发生变化。
近年,网上不时传出中国将发行500元或1000元大额纸币的消息,虽然央行多次出面辟谣,但这类消息仍层出不穷。相比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人民币100元的最大面值确实较小,比如美元最大面值100美元(约合620元人民币),欧元最大面值是500元(约合3400元人民币),日元最大面值为10000元(约合500元人民币),俄罗斯2006年开始发行新版面值为5000卢布(约合484元人民币)的纸币。
郭田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发行大额人民币有关方面确实讨论过,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各方存有争议。大额人民币利于某些方面的使用,但是面值大会助推通货膨胀预期。“中国毕竟中低收入者多,他们会觉得钱更不值钱了,这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所以这种讨论不了了之了。”孙立坚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引发通胀预期,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就会发生变化,容易造成经济混乱。而且如今金融技术和支付手段日趋多样化,除了储备的便利性,大额现金交易越来越少。
中国政协频道 新闻热线/商务合作:010-  传真:010-  合作QQ: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 |
| 对外服务:下列关于人民币发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 ②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货币 ③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其下设分行是发行人民币的唯一金融机构 ④金融机构有权发行和管理人民币⑤交通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和外币业务
A.①②③④
本题考查人民币的发行。人民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发行权当属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人民币,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个人均无此权力。⑤观点不错,但不符合题意,和人民币发行无关。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答案:D提示:解析: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它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高中政治状元题库
在我国,人民币具有合法的流通使用地位,具有法律强制通行力。这说明
A.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发行人民币
B.人民币的发行权、使用权属于国家
C.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拒绝使用人民币
D.中国人民银行是发行人民币的惟一金融机构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金版1+1高考双测(1)思想政治
据不完全统计,中行在2002年共没收本外币假钞50余万张,合计金额高达4000多万元。对此,国务院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要求,加强宣传力度,帮助各界群众掌握反假人民币法律法规,提高识假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国务院加大反假币力度是因为
假币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假币的使用价值没有真币大
假币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扰乱金融秩序
假币没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民币的正确认识是
①人民币是我国的合法货币
②伪造变造人民币是违法行为
③人民币是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④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放事宜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素质教育新教案·高中思想政治·一年级上册
下列关于我国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其发行权集中于国家
B.人民币有使用价值,但无价值
C.可以在国家允许的情况下伪造或变造人民币
D.在我国现阶段,“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也万万不行”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在我国,人民币具有合法的流通使用地位,具有法律强制通行力。这说明A.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发行人民币B.人民币的发行权、使用权属于国家C.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拒绝使用人民币D.中国人民银行是发行人民币的惟一金融机构
科目:高中政治
据报导,广州一些不法商家向小学生销售百元、十元面值的仿真“人民币”儿童玩具折纸有关专家呼吁中国人民银行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此进行查处。下列关于我国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②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并决定其购买力 ③人民币是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④人民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