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泽天父亲年龄龄大了,最近银行续代,只好找个龄居续上,以后会问龄居要了吗

拒绝访问 | www.horou.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horou.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f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必看!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必看!》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必看!》 精选一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在瑞士留学期间,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房东克里斯蒂娜是一位67岁的独居老太太,退休前在一所中学当教师。瑞士的非常丰厚,足以让她在晚年衣食无忧。但令人费解的是,她居然找了一份“工作”——照顾一位87岁高龄的独居老人。我问她是不是因为钱才去工作的。她的回答令我意外:“我去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把我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等到我老得不能动了,就可以支取了。”第一次听到“时间银行”的概念,我感到十分好奇,向房东太太刨根问底。原来“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联邦部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等到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和充满爱心,每天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房东太太照顾的独居老人叫利萨。她每周去利萨家两次,每次花费两个小时,用来帮助老人购物、整理房间,带老人出去晒日光浴,陪老人聊天等。按照协议规定,在她服务期满一年后,“时间银行”会将她的工作时数统计出来,并发给她一张“时间银行卡”。当她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着手里的“时间银行卡”去“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和时间利息”,在信息验证通过后,“时间银行”会指派义工到医院或她家中照顾她。一天,我正在学校上课,房东太太打来了电话,说她擦窗子时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我连忙请假回去,把她送进医院诊治。经医生检查,房东太太的脚踝骨裂了,需要卧床一段时间。正当我准备向学校申请假期回家照顾她时,房东太太告诉我,不用为她担心,她已经向“时间银行”提出了支取申请。果然,两个小时不到,“时间银行”就派了一名护工前来护理房东。在之后的一个月里,那名护工每天都来照顾房东,陪她聊天,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在护工的精心照顾下,房东太太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康复后的房东太太,又向“时间银行”申请照顾两名老人,她说,她打算趁自己还很健康的时候多存点时间在“时间银行”,等到自己老得不能动的时候,再支取出来使用。如今,在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已蔚然成风,这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养老开支,还解决了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很多瑞士民众都非常支持这种养老方式,瑞士养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轻人也希望参加这类养老服务。瑞士政府还专门立法支持“时间银行”养老。当前,我国的“空巢老人”数量在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方式很暖心,在自己身体还健康之时,去帮助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存下时间,自己老去之时,也会有人帮助你,互帮互助,是值得借鉴的养老方式。,不忘初心感恩有你,一路相随!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登录领取吧!点击阅读原文,领感恩节大礼包!《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必看!》 精选二律小金的导读:有钱人不必考虑赡养父母的难题,只要有钱,可以请十几人甚至更多人来照顾老人,连眉头都不必皱一下;赤贫的人也不用多考虑,他们没有多余的选择。而处于中间阶层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很多独生子女,会反复挣扎...故事有点长,但很多人可能深有感触。等电梯的时候,尤奇男掏出手机看了一眼,还有四分钟,上午是部门新领导第一次开会,不能迟到。这时候,电话响了,是照顾住院父亲的护工。“大夫说让你马上过来一趟,可能要进ICU。昨天又叫了一晚上,不吃不喝不睡。大夫还说已经欠费了,今天必须交上。”简短的三句话,句句戳心。挂了电话,尤奇男走进电梯,心里盘算着开完会怎么跟领导请假。新来的领导对人事方面有不少新想法,而两周内他已经请了三次假。进ICU的话可能一天都回不来,明天就要跟客户谈方案,今晚必须连夜加班了。上次父亲进ICU,一周费用将近五万,这次更严重,可能要准备更多钱,还要加上请护工的支出。他在心里默默把所有的股票、、存款算了个遍。20万,这是他目前能拿出的全部现金。人到中年,职位中层,虽然已经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但将近40岁的他,还是把眉头皱了起来。除了担心三天不吃不喝只靠营养液维持的父亲,还有很多事需要他操心,脑子已经被填满了。“突然会有一些时候,觉得自己良心过不去,首先想到的不是老爷子难不难受,痛不痛苦,而是时间和钱。但是没办法,如果我抛开一切,守在我爸身边,没有收入支撑他的治疗,他可能早没了。”尤奇男说。“很多时候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一年前,尤奇男的父亲诊断出肺癌,开始了漫长的放疗、化疗、出院、定期检查、复发、住院的过程。刚开始,尤奇男请长假短假,事毕亲为。母亲走得早,他不想让自己将来后悔。仅仅一个月之后,他的孝顺梦就被现实打醒了。尤奇男在一家狼虎丛生的外企工作。在照顾父亲的一个月期间,自己负责的重要项目被同事接手了,上级似乎也有点不满,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位置就会被人取代。辛苦奋斗四年,加了无数班,喝吐了无数次才得到的项目主管位置,可能会保不住。而父亲的病,自己的家,孩子上学、辅导班,每月近两万房贷,都需要这份收入。筋疲力尽之后,他决定像同病房的其他人那样,请一个护工。按照深圳的行情,每天240元。但是这次父亲的病情加重,护工要求加价至280元一天,他答应了。因为护工的工作量的确很大,白天晚上都休息不好,还要不停给父亲擦身子以防褥疮。尤奇男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父亲没有,也没有,从生病到现在已经花去将近五十万。“刚开始离开医院去上班的时候,我爸在病床上看着我,说‘没事别过来了,有事让护工给你打电话’,我开车哭了一路。现在我有空还是会去看他,但是每次走的时候,都像在做一件很坏的事,真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他说。像他这样每年有40多万进账的人,在外人看来理应光鲜从容,与“狼狈”完全沾不上边。然而,“狼狈”恰恰是他形容目前自己的词。现在,他连叫外卖都要掂量一下价格。以前能帮他接孩子,做做饭的父亲,现在躺在病床上要人照顾。好像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他身上。不仅如此,他还要不断衡量他对父亲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对得起父亲对他的付出,并且在这两者的差距中反复煎熬。孝顺是个奢侈品护工李阿姨回到13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收拾东西,她要跟着准备出院的王阿婆回家。“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护工,这老太的儿子雇了我们两个人照顾她,其实护理起来不难,就是走路不方便而已。她儿子跟我们说,主要的任务就是陪着老太太打麻将,说是特别爱玩。”每天260元,一个月7800,活儿少钱多,李阿姨觉得自己很幸运。“这家儿子很孝顺的,什么都要买最好的,吃也要最好的,老太太一个人的生活费每个月大概都要差不多2万。人家说了,只要妈高兴,多花点钱算什么。”她撇撇嘴,“老太太命真好,有这么孝顺的儿子。”这样的孝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绝对是奢侈品。一个背负房贷,每年收入40万的家庭,日常支出大概要需要24万。子女的教育方面,按照市场价格,一个英语辅导班的开销是每年2万左右,每个孩子至少两个课外辅导班,再加上其他费用,粗略计算至少5万。这还不包括夫妻两个人各自社交需要和购买大件物品的支出。李阿姨照顾的老人,一年支出至少需要24万,这远远超出了一般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护工价目表步入晚年的父母,一旦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大多数的子女就会进入继抚养子女外的另一个困境——赡养上一辈的焦虑期。方得意至今仍坚信,自己在父母养老问题上颇具前瞻性。在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先后给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在自己家周围买了两套80平米的房子,位于北京四环和五环之间,按照几年前的价格,每平米两万出头,每家一百多万,三家人凑,再加上贷款,并不是非常困难。“我是八零年的,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非常普遍。如果一方或双方老人有什么问题,既要保证照顾,又不能全住在一起,我这种方法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开始考虑借鉴他的做法。但这种做法的难度已经上升了许多,按照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想在四环和五环之间临近买两套房子,首先房源不太容易找到,其次,现在的房价已经比几年前翻了3倍。方得意当时买房子的小区,现在已经超过5万元一平方米。吴所求没有这么幸运,父亲脑血栓后,他把父亲接到自己的家,雇了保姆照顾。妻子也是上班族,孩子刚上小学,对孩子教育的焦虑,需要付出的资金和精力,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家庭尚且不易,更不要说三代同堂,老人还患病。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家庭矛盾……“全家人都非常压抑、烦躁,原来孝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说。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保姆也是问题,而且是仅次于房子的大问题。如果房子能用钱来解决,保姆则不仅需要钱。夫妻双方都要工作,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保姆就是必备装备。“每个家政公司都说自己的保姆专业有经验,但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孩子出生后找月嫂时我就体会到了,现在又来一遍,甚至更难。照顾婴儿可能只是体力上辛苦,照顾老人可没那么简单。”范莉的母亲半年前被一辆汽车撞,导致多处骨折,做了两次手术,已经换了四五个保姆了,都没能做够一个月。“在我妈看来,这些阿姨不是干活儿不干净,就是懒,要么就是总是吃家里东西,总之没一个让她满意的。”她摇头,换了几个以后,她决定自己上网找。登录一家大型网站,输入服务内容,保姆类型,经验要求后,范莉发现一排字,在24小时内已有268人成功预约了保姆。“原来这么多人家里都有类似我妈这样的老人,需要保姆照顾。”她看到一组数字,2016年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员超过2000万,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35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6%。费用也不是开玩笑。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管吃管住,大概一个月要元不等,如果大小便都不能独立完成,还需要加价五百元左右。每家中介的中介费则在4000元上下。“上有老下有小,正在用钱的时候,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范莉现在已经顾不得钱,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保姆,解决燃眉之急,让她不必再因这事每天烦心,她就烧高香了。“每天因为家里的事,工作都没办法安心,这些领导都是能看在眼里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被边缘化,升职加薪基本上就没你事了。”她语气中带着无奈和焦急。养老院也是分阶级的犹豫了好多天,吴所求还是试着跟父亲说了去养老院的事。“最近一段时间,他开始大小便失禁。家里还不到80平方米,加上保姆五口人。房子是买不起了,如果在附近租,我又怕只有保姆和他,更不放心。还不如去一家养老院,有专业点的照顾,还有老人作伴。”他说。当他说完后,父亲没吭声。“诶呀,眼圈红着,特别可怜。”说到这,吴所求也说不下去了,眼睛看向窗外。自从有了送父亲去养老院的想法,吴所求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他时常想起小时候去海边,害怕地紧紧搂住父亲的脖子,腿夹住父亲的身体;夏天的晚上,父亲会不时给他买个雪糕,在那个年代这是很奢侈的事……他一边想,一边默默流泪,枕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尽管没有最后决定,吴所求还是去打听了一下养老院的情况。他来到一所公立的养老院。这里价格便宜,条件好,护理相对有保障,但现在光排队的就有两千多名老人,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不到一百人。一位老人如果从现在开始排队,得等到至少20年后才能入住。“如果两年后还没有排到,你到时候再联系我,看看情况,这种失能的情况我们会适当优先照顾,但不能保证,因为人太多了。”所有接触过养老院的人都知道,公立养老院的“门难进”,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吴所求拜访的这类区一级公立养老院,排队20多年的情况已属乐观。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一位从事养老工作的业内人士对该媒体称,“1万多人排队,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那种一个月两三千的不能考虑,条件设施不行,更不要说护理水平,我曾经去过一家,老人们就在一个小院子里坐着,吃饭时每个人拿个小盆,而且那些护理人员说话的口气很不耐烦。”有朋友给吴所求介绍了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病医院,以养老为主,也有医生护士,如果是深圳市本地户口可以走医保,但是最多只能覆盖一周到十天,报销上限是6500元左右,届时系统变会自动切换回养老模式。护士长介绍:包吃住,三人间,每个月8910,所有护理人员三班倒,负责所有老人,没有一对一服务。“如果想一对一,也可以自带护理人员,我们可以减2400元。”护士长说,在深圳,这算是中上水平。△养老机构价目表凡是在送不送养老院问题上煎熬的人,一旦决定把父母送养老院,都会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以让老人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过的舒服,也图自己的心安。虽然知道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但养老院的价格,还是比一般人想象的高。“给孩子都那么舍得花钱,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在身边养老,还不找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我自己的日子能过下去吗?”郑绸看中了一家的养老社区,独门独户,整个社区分为独立生活区和护理区。独立区是给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准备的,具体的收费是,第一笔需要交20万的入门费,第二笔要根据一居室、小一室一厅、大一室一厅、两居室这四种不同的户型,分别交100万、150万、200万和300万的押金。月费是元(不含餐费),以上都是按户收费。餐费是按人收取,每人每月1800元。护理区的月费会更高些,总计为元/月不等。后来他听说还有外资的养老机构,也顺带打听了一下。这家外资机构总部在上海,北京也有。对入住的老人有一定的要求,要预先评估,比如有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或者严重失能的老人,一般不会接收。费用方面,能够自理的老人费用在12000元/月-15000元/月之间,需要护理的老人,按照护理级别的不同,每月的费用在15000元-25000元之间。“贵的地方,不光硬件好,软件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家境更接近,就更容易聊得来。”郑绸说。“一开始我也觉得送老人去养老院舍不得,自己心里也过不去。但是后来一想,跟老人一起住或者给老人买个房子在身边,白天也是他们自己在家,晚上我们回去也是各忙各的,还要给我们做饭,时间长了有了矛盾更不开心。这样我们把给他准备另一套房子的钱,用在养老院,条件又好,又有同龄人,想想也是不错的,我爸最后也同意。”他显得很轻松,好像解决了一件大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轻松。徐菲是一名脑外科医生,在医院见惯了生死别离,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不易,拿不出钱的、没时间的。每天穿梭于手术台和病人之间的他,最长不间断手术记录是27个小时。即便如此,他绝不会送自己的父亲去养老院。“这是我的底线。每个人都不容易,只是不容易的方面不一样。条件好的人的烦恼,并不比条件不好的人少。如果用自己的困难作为借口,我说服不了自己。”方嘉珂刚接到一个电话,“我们这儿一个老人的孩子,给我打电话特别高兴,说他母亲自从来了以后,心情开朗了很多,气色也好了。”二十多年前他在天津创办了一家养老机构,专门针对失能老人,后来还有了福利协会和公益基金等,他自己也是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他说,对于家里有失能老人的这部分人来讲,很多问题是没有经历的人想象不到的。“刚才给我打电话的这个人,老母亲失去自理能力很多年,总是对着固定的人,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到后来变成了对子女的怨恨,而且这种怨恨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整个家庭的氛围很不好,老人更不高兴,恶性循环。“到了我们这以后,最起码有护士和护理的人员陪伴,每个老人每天要接触至少8个人,这8个人里总有他喜欢的人,这就是一种盼头。”他笑着说。送不送养老院,送什么样的养老院,怎么开口说去养老院,丝毫不比我们为待下一代挑幼儿园和学校更轻松。赡养上一辈的过程一旦开始,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无奈。父母对自己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付出,使子女们都希望能给父母一个更好的晚年。然而这些已经步入中年的子女们,受制于金钱与时间,往往既不能让父母享受最好的照顾,也不能长期陪伴父母左右。将父母送往养老院,或许是保障自己家庭和谐及生活舒适的最好选择。但除了金钱的压力外,情感上的羁绊也让子女们踌躇不已。面对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终究是不忍。但无论如何无奈,这个选择的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来源:凤凰WEEKLY(phoenixweekly)
作者:艾自由律小金的感悟:听说80年代的时候,实行计划生育时有这样的承诺:只生一个好,国家管养老。可现实呢?所以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不论你是给自己,还是为父母,现在开始更加地努力挣钱,合,才能在“养老”的问题上有更多的选择性。别怪小金说得世俗,可现实叫我们不得不低头。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来律金,为“养老”完成点滴积累。延伸阅读:我身边的长辈们我外婆活到93岁,4个子女,我妈妈是最小的孩子。姨妈那时已经六七十岁了,根本照顾不动了。大舅提供了所有生活费用,但每次都要瞒着舅妈,悄悄的塞给我妈。小舅在外地,也不可能送他家。最后10年在我家住,其中8年老年痴呆症,其中的辛苦真是一言难尽,最后外婆无疾而终,大家都很难过,我妈一滴眼泪也没有了,只是默默地料理后事,我想她是终于解脱了吧。有人评论,照顾父母很幸福,我想往往是没有能照顾到父母的,感觉遗憾的,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尤其是老年痴呆症,真得很磨人,这幸福感我等凡人真心体会不到。我奶奶活到85岁,4个子女,但两个女儿因病走在了她前面,一直是我小姑在照顾她,我爸出生活费用。我奶奶是个很能干的女人,但能干往往伴随着强势,什么都得按她的想法来,我小姑为了迁就她,老公孩子搁家里,一个人陪她住,照顾她,弄得夫妻关系一直不好。我大姨活到89岁,两个女儿,一直和小女儿住,有退休工资,最后5年,身体不太好,都是小女儿照顾,所以退休工资,房子(同住的房子是姨妈姨夫老房子拆迁和小女儿一起分的两居室,当时大女儿拆迁单独拿了一居室)都归了小女儿。我大舅,现在86岁,独居,有两个儿子。现在,请钟点工一天3小时,生活还能自理。积蓄,房产全部公开,关照儿子,如果住院兄弟两轮流照顾,可以居家养老,就请保姆,如果用完积蓄,儿子贴生活费,百年以后,卖了房子,先还儿子贴的钱,然后兄弟平分。我小舅 ,现在81岁,小舅妈75岁,两个儿子,周一到周六,每天钟点工4小时,周日小儿子去照顾,大儿子不住一个城市,经济上给予资助。聊聊老年痴呆症付钱是容易的,照顾,尤其是长期的照顾是艰难的。但是,如果连基本的生活费用都不能足额支付,那。。。我真是无话可说了!我外婆早期的老年痴呆症症状是记性差,尤其是短期记忆。比如说上午我舅舅来看过她,下午她问我妈,上午来那个老头子是谁;明明刚吃过饭,硬说没吃过,还有出门会走丢。我有个同事,她爸爸70多岁老年痴呆症走丢2天,死在街上,她快哭疯了。但你不让她出门,她会生气,我外婆就会拼命砸铁门,还有站到阳台上往外大喊,救救我啊,让我出去!其实我外婆本来性格是很温和的。发展到后来,不认识厕所了,就到厨房,拿个锅子,在里面大小便。我妈没办法,要去上班了,就锁了厨房,外婆就到房间里,把写字台的抽屉拉出来上厕所。发展到最后,她问我妈,你是谁?外婆谁都记不起来了。好在我爸妈都在大学工作,工作时间比较弹性,我爸没有坐班,我妈说是坐班,但每天午休有两小时,又住在大学的家属楼,办公室走回家也就20分钟。如果是现在的工作节奏,不离职根本不可能照顾得了。这十年,我妈从不出差,(当年他们的出差其实是公费旅游),忙完工作,回家就是埋头做家务,照顾外婆。这个真的不是计算老人能吃多少东西,用多少水电来计算得出个结论,老人花不了多少生活费的。外婆去世后,妈妈退休了,才半年,查出来糖尿病,我总觉得和她这十年太辛苦有关系,她真得是用完了她的洪荒之力。后来,奶奶身体不好了,有小姑照顾,妈妈说,我们出,一直到后来,奶奶去世,小姑的儿子上大学,学费都是我爸妈给的,他们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小姑的感谢吧。要早作安排,但不要过早散财我老公的大姨,今年89岁,有4个儿子。早在7年前,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养老,卖了上海中环外的一套一房的老式公房,当时只卖了50万人民币。大儿子身体不好,50多岁已经装了心脏起搏器,自顾不暇。三儿子家是大姨最想去的,因为老三两口子厚道,三媳妇更是对她好。但是,亲家母当时90多岁了,老三家只有2房,一家三口再加90几岁老太太,已经很拥挤了。老四,是大姨最喜欢的孩子,她压根都没想过要住老四家。所以,大姨住进了二儿子家。卖房的50万,一家10万,先分掉了40万,大姨自己留10万,退休工资3000多,交一半给老二做生活费,看上去是安排妥了。谁知才过了2个月,一天大姨打电话给她妹妹(就是我婆婆),说她住到敬老院去了。婆婆一听忙赶过去,看看怎么回事。大姨说,二儿子家住不惯。主要有两点,第一他家孙子下班晚,全家要6点半吃晚饭,她平时5点半就要吃晚饭的,跟儿子说了,儿子让他先吃点点心,却没有提前开饭,大姨不高兴了。尤其生气的是,看到家务都是儿子做,媳妇一点不碰,(儿子退休早,媳妇还在工作),她旁敲侧击了几次,儿子儿媳都没理会。大姨不想和他们住了,自己联系了养老院,就在老三家小区,说来,老太太真是能干人,自己统统办妥了,知会老二一声,打电话叫老三来帮他搬行李,搬养老院了。养老院住了一个月不到,大姨又给我婆婆打电话了,住的四人间,里面一个老太太,天天凌晨3点起床洗衣服,根本没法休息,她和工作人员聊聊,原来还有间单人间空着,她决定搬单人间了,就是单人间价格高点,退休工资基本全垫进去了。婆婆安慰她,住着舒服点,贵就贵点吧,反正还能负担。两年前,老三的丈母娘99岁去世了。大姨很高兴,想着终于熬出头,不用住养老院了。开始左等右等,老三也没提出来要接她到家养老。日子久了,她也知道没希望了,心情一下变得很差。婆婆每次去看她,她一直数落养老院里的不好,比如天气不热的话,洗澡一周才洗一次,伙食也很一般。其实老三家走过来才5分钟,他家做了好吃的,也常常会端一碗来,只是因为本来给予很大希望想住老三家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些时不时过来看看,送点菜什么的,在大姨眼里都不算什么了。我婆婆给她出主意,请个钟点工,每周一次一小时专门给她来洗澡,现在的行情大概35元人民币一小时。大姨,犹豫了一下下,说,现在退休工资4000多,但养老院的单人间费用已经到了5000,不够的部分都是大儿子补贴的。婆婆说那不是还有十万,现在不用,什么时候用啊?就放在老三那儿,让他记好账,以后有多算遗产,用完就四兄弟平摊啊。大姨,犹豫了半天,才说,卖了房子才半年,四儿子说要做生意,借去了,当然,毫无悬念地,生意后来肯定是失败了喽,因为再也没提还钱的事。而且大姨还急急地帮着老四辩解,真的是生意亏钱了,他都不好意思来看我,每年就过年来养老院看看。去年,婆婆和我们说,大姨开始常常犯糊涂了,一次半夜起来,到处乱走,还好养老院的门卫拦住了她。半夜打电话给三儿子,三儿子立马赶来养老院,婆婆最后加了句,幸好离老三家近啊!一点点教训,现在寿命都越来越长,眼下看来是一大笔钱,很快会被稀释,可能的话,房产还是留着,毕竟房产还是抗通胀,可以拿房租补贴。还有就是,疼着最喜欢的,又想靠着最老实的,算盘打得好,只是老实的,也不是傻子,还是公平点好。网友评论:这还是多子女,养老都这么难!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就更难了!来源:澳洲新足迹中文网站(ID:oursteps_com_au)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在公众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谢谢!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读者参考。《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必看!》 精选三导读关于““这一课题我们已经讲过很多,但是当落实到具体的人生阶段及不同的家庭情况,那方法就不应该一概而论了,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每个人的人生不同阶段,从20岁、30岁、40岁到50岁、60岁都该有什么样的理财方式?以及当为家庭设计理财目标时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0岁的你,从月光族开始,搭建财富金字塔20多岁,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年龄,刚走出校门成为一个职场新人,正面对着人生前所未有的考验——经济上入不敷出,房租与各种消费占据了收入绝大部分!?这里有三个建议① 量入为出,掌握资金状况。“月光族 ”首先应建立理财档案,对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记录 ,看看钱都花到哪里了。然后对开销情况进行分析,哪些是必不可少的开支,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开支,哪些是不该有的开支 。另外,“月光族”要控制消费欲望,特别是要逐月减少可有可无及不该有的消费 。② 强制储蓄。逐渐积累拿到工资以后,可以先到银行开立一个零存整取账户 ,将每月发放的工资存入该银行账户;如果存储金额较大,可以每月存入一张一年期的,一年下来可积攒12张存单,需要用钱时可以方便地到银行支取 。③ 不要盲目追求时髦 。赶潮流是年轻人的特点,当然这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其实,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种时尚永远也追不上,辛苦赚来的工资就在追求时髦中打了水漂 。有这些精力和金钱还不如琢磨一下如何理性消费和规划你的理财人生 。30岁的你:两口之家变三口之家,要稳健当你到了30岁的而立之年,一切的烦恼就会随之而来。?下面来用一个案例说话孙女士拥有一个三口之家,她的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今年32岁,年薪 20万元 。孙女士刚刚研究生毕业,26岁,准备在家做两年全职太太,因为孩子刚出生不久。家庭现在月开支大约为15500元左右,有5万元的债务和200多万元(20年)的房贷,房子目前市价为350万元。双方父母的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都没有养老保险,需要孙女士夫妇赡养 。她的先生所在行业竞争激烈,而且将来孙女士重新工作的收入也不确定 ,因此孙女士夫妇觉得家庭经济压力比较大。现在先生对兴趣很大,准备在半年内还清5万元的债务,并将全部资金投进股市 。应该如何看待孙女士的家庭状况?孙女士先生的工资是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虽然收入颇丰,但家庭经济负担很重,而孙女士两年内无就业打算。目前,孙女士家中无存款,且债务负担过于沉重,所以孙女士尽快调整收支计划。双方家庭一共有四位老人需要照顾,由于老人年龄较大,现在再已不合算,因此需要平时从家庭开支中预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应急备用金,专门为老人看病或应付家庭临时开支储备 。孙女士的学历是研究生,找到的工作收入应至少在 10000元左右。按照其家庭目前每月高达15000元的支出来说,丈夫一个人的收入水平难以支撑家庭的正常运转,因此,孙女士在两年之内还是应该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此外,孙女士的家庭负债过多,且没有存款 。其中5万元的债务可在半年内还清。但是,剩下200多万元的是一个需要考虑的负债问题。两口之家变三口之家,投资要更加多元化孙女士的先生想把家中所有资金都投入,这是极其危险的。俗话说“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旦,家庭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大大降低。40岁的你:黄金年龄 考虑教育金、40岁之后,步入不惑之年。家庭、工作和生活都已经进入正轨,子女通常处于中学教育阶段,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开销很大;父母又面临年龄增长,需要准备就医等资金。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40多岁人的家庭与年轻家庭相比动荡感会有所上升!?所以有以下几点建议① 40岁以后,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用于储备养老金;第二种用于准备大病费用;第三种用于旅游休闲;第四种用于为儿孙存留资产。② 投资置业。对于比较丰厚的家庭来说,可以抽出较多的余钱来发展其他投资事业,如购买房产等 。对于经济不甚宽裕,工作收入几乎是唯一经济来源,但家庭拥有一至两套住房的家庭来说,在目前房屋租赁市场价格较稳定的情况下,退休后可以将另外房产出租,然后“以房养老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③ 40岁要考虑为子女存好采取分散方式,风险较低的如和银行理财产品等至少要占的20%,中可适当配置指数型基金和。关于孩子的教育基金,可采取教育储蓄和来解决,为孩子积累大学教育金。④ 适当购买必需的保险。如夫妻二人的健康险、重大疾病险、意外险等。40岁-50岁的重点:应着眼于长期增值,抵御生活风险,保护和改善未来的生活水平,以实现多年后养老、子女教育等长期财务目标。50岁以后,退休族的50多岁已经步入“准退休族 ”了,各方面精力有限。?这个时候我们最好做到如下2点① 对子女“自私 ”一点“准退休族”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子女过于“慷慨”,一切都为子女着想 ,不仅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子女工作后还要资助他们买房;只要是子女有需求,当父母的总是有求必应,用在自己身上的钱则少得可怜。因此,“准退休族”现在就应该“自私”一点,先安排好自己的养老金 ,再帮助子女解决困难。② 这一时期应以安全为目标建议80%以上的财富投到防御性资产上,以确保收入的稳定。60岁以后:防骗防忽悠要稳健由于老年人对于现代的知之甚少,又容易相信别人,所以过程中被欺骗的情况屡见不鲜,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经济损失 。就算我们对现在诈骗手段有所了解,但是若干年后我们老了,保不齐又出现哪些新骗局。所以,老人家呀好不容易积累一辈子的财富,一定要防骗防忽悠!年轻人要时刻警醒老人,必须警惕骗子串通一气设下圈套骗取钱财。比如 ,有的保险经理人会向你推荐一些,把产品说得天花乱坠,还以的姿态来对你的投资指手画脚 。老人家多享清福就对了,有时间跳个广场舞打麻将啥的也好,老年人一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并且老年人的反应相对比较迟缓,对股市瞬息万变的情况无法及时作出决断,高风险理财就别碰了。既然了解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理财策略,那我们接下来就要讲讲如何树立正确的家庭理财观念?诺贝尔奖自1901年创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然而3100万的瑞郎竟然一直都没用完,这是为什么呢?背后的原因其实都要归功于。凭借着理财和投资,这些钱不仅没有花光,还增值了92倍。所以说,的出色延续了诺贝尔的梦想。当然,他们的出色远远不止成就了诺贝尔这么简单,现在生活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理财这个概念。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需要有个合理的,毕竟生活有了保障,才能去谈梦想,去给家人幸福。那么要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呢?①制定理财目标一般来说,理财目标分“长期理财”、“中期理财”和“”三种,理财专家举例说“短期目标可能是为一年后购房储备足够的首付款,中期目标可能是为十几年后子女去海外上大学筹措教育经费,而长期目标可能是为退休养老做好准备。”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理财目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有了目标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相应的计划去一步步完成,不过切记给自己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太可能的。②了解财务状况首先你需要对自己的家庭财政状况有个清晰明确的了解,然后结合家庭成员的收入和开支,制定一个合理的。在分析家庭财务状况时,需要用到最主要的5个财务指标。?偿付比率计算公式:偿付比率=净资产÷这个指标反映了个人的财务结构是否合理,它反映了家庭综合还债能力的高低。一般来说,偿付比例的变化范围在0到1之间,该项数值为0.5较为适宜。?负债比率计算公式: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总资产负债比率是家庭负债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它是衡量家庭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的一项重要指标。该项数值应控制在0.5以下,才能预防因不足而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比率计算公式:流动性比率=÷每月支出流动性比率反映了家庭支出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应满足3-6个月的日常开支。该数值不宜过大,该数值若过大,由于流动资产的收益一般不高,因此就会影响到资产的进一步升值能力。?负债收入比率计算公式:负债收入比率=每年偿债额÷税前年收入负债收入比率是指家庭到期需支付的债务本息与同期收入的比值,它是衡量家庭一定时期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该项数值保持在0.5以下比较合适。负债收入比率过高,则家庭在进行融资时会出现一定困难。?投资与计算公式:投资与净资产比率=÷净资产投资与净资产比率是指家庭投资资产与净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家庭通过投资提高净资产的能力。该项数值在0.5左右为宜,在0.5的水平下,即可保持适当的,又不会面临太高的风险。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五个指标结合不同的人生阶段计算一下自己家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然后再决定制定什么样的理财规划。原则就是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稳健的投资,并适合加入借贷杠杆,毕竟有压力才会更有动力,更好的工作与赚钱嘛!来源:综合自(yingyinglicai2013)、投资(fulitouzi21)————————我是分割线————————《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必看!》 精选四来源:金羊毛工作坊,整理自华尔街日报、徐静波日本一直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之路?不管我们从日本经验中看到多少泡沫幻灭众生相,能拯救泡沫的不是个体,生活在通胀周期的中国国民也无法理解一个通缩了20年的日本国民的日常经济与人生。本文节选了华尔街日报最新文章《日本年轻人心已老,还能拿什么能拯救经济?》、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近期两篇日本观察《这个国家买房的人为何越来越少?能给我们哪些启示?》、《日本企业为何不要银行贷款》,帮助我们观察日本泡沫破裂20年后的众生相。第一日本年轻人心已老,还能拿什么拯救经济?在日本经济高歌猛进的80年代,柴田广美曾豪掷一整月的薪水买了件羊绒大衣,穿过几次后便束之高阁。而今,她女儿对疯狂购物的理解,就是到静冈市母亲的衣橱里去“淘货”。生活在东京的26岁的柴田奈奈子说:“我衣柜里大约三分之一的衣服都是妈妈当年穿过的。”为了节省东京到静冈180公里旅程的路费,她选择坐大巴,而不是曾象征日本崛起的子弹头高速列车。世界其他国家似乎正在美国的带领下奋力走出经济低迷期的阴影,那些国家的央行一度依赖低甚至负利率以及刺激措施来推动发展,阻止物价下滑。现在美联储已经采取了加息行动,欧洲央行也在考虑削弱刺激力度。然而,尽管勇往直前地进行了长期超低利率实验,日本却依然束手无策。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萎靡不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显得缩手缩脚,因为他们目之所及的只有经济不景气、工资增长停滞和通货紧缩。“我认为日本人将继续活在对通缩的恐惧当中,而且这种阴影会延续很多年。”——汇丰亚洲经济联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通缩将一直持续的观念深植于日本人心中,似乎成了货币政策无法克服的挑战。对行进在类似道路上的其他国家来说,这是个值得警惕的教训。日本央行的经济刺激行动已经开展了近四年,其中包括印钞数万亿日圆,调低利率至负水平等,力度之大或许堪称全球之最。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2013年4月推出的令人震惊的刺激措施曾一度推动经济和物价反弹,但终以失败告终。日本去年重新陷入通缩。前不久,通胀率有所回升,徘徊在近零位置。去年11月,黑田东彦推迟了实现2%通胀率的时间表,几乎相当于承认自己江郎才尽。去年他在一系列讲话中指出,根深蒂固的“通缩心态”扼杀了工资或物价上涨的希望,限制了负利率等货币政策的影响力。黑田东彦拒绝通过发言人置评。近几个月来,日本通胀率略高于零,经济学家将其归功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和油价上涨等不属于日本经济基本面的因素。几乎没人认为日本踏上了增长强劲和物价回升的复苏之路。通缩之所以对经济不利,在于它对经济增长有破坏作用。企业盈利变少,因而减少投资、下调工资并停止。在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民众不再花钱消费,而这将进一步加重物价的螺旋式下行趋势。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图片来源:Kiyoshi Ota/Bloomberg News日本央行推行超低利率背后的考量是,低利率可重启通胀,进而可以刺激消费者和企业进入消费模式。但日本人总是一成不变地认为通缩的情况将继续,不管央行把利率压得多低,消费者和企业在花钱方面都十分克制。有证据表明,超低利率起到了事与愿违的效果,因为惊慌失措的消费者一直在未雨绸缪地存钱,而不是花钱。在这个央行措施花样百出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做到了极致。日本央行1999年率先将降至近零水平。几乎10年后,欧洲、英国和美国才为了应对2008年的经济危机出此下策。2001年,日本给系统注入大量现金以刺激通胀和经济增长,而此举便是后来西方国家亦步亦趋的“量化宽松”。黑田东彦从2013年起向金融系统注入的现金之多(每年约7,000亿美元),不禁让一些担心日本会出现恶性通胀或资产泡沫。这一担心并未变成现实。去年,日本央行追随欧洲央行的做法,将利率降至负值,试图以激进的方式迫使银行增加放贷规模。如果银行不愿这么做,将付出不菲的代价。在经济如火如荼的80年代,几乎没人会想到日本能沦落到眼下这般田地。当年,日本大亨动辄买下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这样的地标性建筑,东京的房地产价格也高居世界榜首。1989年,日本发起的加息行动戳破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此后,受周期性衰退的影响,日本经济年均增速不到1%。90年代末,物价开始下滑。被中国赶超后,日本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滑落为第三大经济体。日经指数目前徘徊于1989年高位时的一半。房地产价格25年来大面积下跌。去年,日本冰冻甜品公司赤城乳业25年来首次提价约1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毛钱)后,忙不迭播出了一条道歉广告。而实际上,日本企业坐拥近2万亿美元现金,政府官员主张把这些闲钱投资于日本市场。20到34岁的日本人大约有2,000万,他们成长于物价开始下跌后的日本,通缩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加薪、股价上涨或是银行给存款支付一定利息,这些对他们而言都属于假想。现实世界里,任何东西的价格明天都有可能比今天更低。所以他们的本能是稳妥行事,节衣缩食。他们不认可父辈的消费主义,觉得那无异于挥霍浪费。有些人住在“团体家屋”里,和室友共享一室(日本新兴现象),吃(约)的牛肉饭。要说他们肯在哪方面花钱,那就是旅行。在一个通缩的社会里,你买的所有东西都可能贬值,但经历不会。一些上了年纪、经历过二战后缺衣少食日子的日本人不免担心,年轻人缺乏进取心。日本用“啃老族”一词形容不处于“读书、工作或培训”中任何一种状态的年轻人,用“飞特族”指那些工作不稳定的兼职者或合同工。“单身寄生虫”说的是那些从未离开父母家的人,还有遭女性抱怨、对女性不感兴趣的“食草男”。很多经济学家本以为,日本央行2013年的刺激政策足以推动该国走出增长乏力和物价下跌的漩涡。黑田东彦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政府的其他内阁成员表示,通胀和增长初现起色是刺激政策终将奏效的明证。也有人认为,货币政策本来是有效的,但2014年上调消费税后,效果打了折扣。日本央行去年10月的一份调查发现,只有5%的受访者打算来年增加开支,48%的受访者则打算勒紧裤腰带。30岁的龟山启太是香川县一名公务员,每年工资收入4(约合人民币27.7万元)。他将约四分之一的收入存起来,为的是最终能和相恋多年的女友修成正果。他和母亲住在一起,开一辆老旧的本田车,很少购物。日本央行的刺激政策对龟山的消费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他仍打不动地把钱存入银行账户。他不仅担心日本的长期停滞会吞噬掉自己的养老金,还担心没有足够的钱来照顾母亲。老龄化是日本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60岁以上老人是20至34岁年轻人的两倍。虽然日本实行短期负利率,但长期存在银行里的钱还是会有利息,尽管少得可怜。在龟山看来,把钱放进银行是唯一的攒钱之道。香川县最大的百十四银行(Hyakujushi Bank, Ltd.)存款利息只有0.05%,一笔钱如果从1995年存到现在,利息还不到1%。龟山说:“香川县的人们热衷于存钱。我听说日本央行为了让民众花钱动了很多脑筋,但我觉得我是不会敞开了花钱的。”很多年轻人如此省吃俭用,是因为他们真的没什么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的是临时工,不仅薪酬低,还没有员工福利。有人分析称,汽车、啤酒和化妆品公司大幅削减了针对年轻成年人的广告预算,集中火力瞄准退休人士。父母和子女的角色现在反过来了,泡沫时代的父辈仍很孩子气,希望买漂亮的车子,而后泡沫时代的子女则对父母的大手大脚忧心忡忡。33岁的齐藤隆是名未婚企业家,2015年决定创业时,住在东京的集体宿舍里。当时他想创建一个网上租衣公司,服务于那些既不想花钱置装、又想拥有琳琅满目衣橱的女性。只需每月(折合人民币约310元),顾客就能一次租用三件衣服,不想穿了可以还回来,再借其他衣服。齐藤以为可以很容易获得贷款,因为日本的低息政策就是要刺激银行增加对小企业的贷款。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向专为小公司提供融资的日本金融公司申请了贷款。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他拿到的贷款不足。一年后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想申请更多贷款,但却被拒。日本金融公司不予置评。银行业分析师表示,日本金融机构变得更为保守,特别是对那些提供不了任何抵押品的初创公司,因为利率过低侵蚀了金融机构的利润。在去年日本利率降为负值后的11个月里,日本金融公司的贷款组模反而缩小了。齐藤动用了存款,也问家人借了些钱,目前仍希望拿到。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成了通缩时代的明星公司,其好穿不贵的休闲服装吸引了精打细算的日本国民。但2015年提价后,消费者不再趋之若鹜,优衣库只好又被迫削价以提振销售。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认为,是央行的负利率和量化宽松等政策让消费者提心吊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对未来不放心。必须停止愚蠢的负利率政策。”柴田奈奈子减少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搬入了一件更便宜的公寓。图片来源:Jeremie Souteyrat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摩根大通的日本经济学家Masaaki Kanno说,通缩心态之根深蒂固在于它的合理性。在工资25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年轻人不相信未来能挣得更多。一些经济学家主张,日本政府应当尝试更多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刺激政策让日本背负了太多债务(目前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30%),最终可能引发经济崩溃。前文提到的那位在母亲衣橱里淘衣服的东京姑娘柴田奈奈子,前不久把自己在职业介绍所的工作时间减到了每周三天。为此,她搬到了租金只有之前一半的公寓里,干脆不再逛街。她觉得把时间投在工作上毫无意义。现在她学起了现代舞。柴田奈奈子说:“我认为把自己完全耗在工作上不公平,反正也不指望能加薪。”第二这个国家买房的人为何越来越少?能给我们哪些启示?春节前,日本某大型公寓楼建设公司的执行董事大门先生请我吃饭。他带我去的那一家意大利餐厅在东京都的麻布。麻布位于六本木的边上,是东京一个有名的高级住宅区。这一个住宅区有两大特点:一是外国的大使馆多,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就在那里。二是高级公寓楼多。麻布的高级公寓楼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楼层都是5层以下,隐隐约约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大门先生说,日本所谓的高级公寓楼,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楼层不高,一栋楼里就十几户,最多也就30来户人家。二是必须是在市中心,但是不是在市中心的繁华街区或者商业区,而是在宁静的住宅区。三是外观并不豪华,但是室内装修绝对顶级。在麻布,这样低层的高级公寓时常可遇我问他一个问题:“这些高级公寓楼的主人都是哪些人?”大门先生告诉我,首先是成功的企业家,其次是高级商务人员,在其次是演艺界明星,最后是外国人的企业高管。但是,他也告诉我,高级公寓楼基本上是出租房为主,很少有普通的住家。原因是租金收益很好,一个月多则200万日元,少则60万日元,按人民币计算的话,每月房租就是3万6000元到12万元之间。在东京首都圈,上下班坐轻轨地铁一个小时,是一个很正常的时间,或者说是标准的上下班所需要的时间。从东京市中心坐轻轨地铁1个小时,可以到达哪里?可以到达神奈川县的横滨市、埼玉县的埼玉市,千叶县的船桥市。换成上海的概念的话,可以到达江苏的苏州、昆山,浙江的嘉兴和上海郊外的青浦、松江。也就是说,600万白领们每天都是从这些地方离开家到东京市中心来上班的。东京首都圈的白领们买第一套房子,平均年龄是在35岁,而在中国是27岁。东京人从22岁大学毕业,在30岁结婚,生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不少人才感觉到自己需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于是考虑买房子。在距离东京市中心一个小时车程的东京卫星城市,一套3室一厅的精装修公寓楼,实用面积100平米(按照中国建筑面积算的话,是130平米),售价一般在3500万日元之间,大约是200万元人民币左右。因为日本年轻人结婚没有向父母要婚房的习惯,因此,要买这一套房子,一般是首付20%,其余的20年分期付款。也就是在55岁,自己退休前,把最后的。这是日本人买房子的普通的套路。日本的一个白领在其一生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工作的调动。三年一换岗,是日本大企业的普通做法。因此,作为企业战士,常常会被派往地方工厂或者海外分公司去工作,甚至中央机关的干部也会被派往地方城市的政府中去担任不需要经过选举就可以任职的职位,接受基层工作的锻炼。因此移动性很大,有的时候,一家人举家前往,有的是企业战士一个人前往,一个人去外地工作,日语中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单身赴任”。一旦单身赴任,妻子和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妇女与儿童,就要守家。有的人因此感觉到,如果不买这一套房子的话,就没有住房的负担,一家人跟随丈夫走到哪里就可以在那里安家。譬如来到中国工作,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北京,租房子居住,房租还可以申请公司补贴,几乎可以白住。大门先生所在的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一家专门开发建设公寓楼的公司,他说日本社会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动向,那就是买房的人越来越少,租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东京大学生生活协会的调查数据称,东京年轻人结婚,85%的人是租房子结婚,还有10%的人是住在父母家里或者单位宿舍里结婚,真正买房子结婚的比例只有5%。出现这一种情况的原因,第一是年轻人没钱买房子,第二是日本没有父母亲掏钱给孩子买婚房的习惯,必须自力更生。第三,丈母娘也没有一定要女婿买房子才允许嫁女儿的要求,不存在“丈母娘经济”。像这一类的公寓楼,在日本是属于普通的公寓楼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最大原因是因为没有钱,这可以理解。但是过了30岁,或者人到中年,还不买房子,在我们国家会觉得有点奇怪。那么,日本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买房的人越来越少,租房的人越来越多呢?最大的原因,是日本人开始考虑自己的居住环境必须符合自己生活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寻求居住环境的绝对合理性。譬如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家要安在学校的附近,便于接送孩子,也方便孩子上学。同时,有两个孩子的话,必须要有三室一厅的空间。但是,当孩子长大,考上大学,离开家独立,或者结婚之后,家里就剩下2个父母两人,这时候,三室一厅的房子就显得太空空荡荡,而且每年的房产税也要多交。年纪大了,不再希望自己的家还在学校的边上,希望离超市近一些,希望离轻轨地铁车站近一些,希望离医院近一些。这时候,就要考虑搬家,但是买新房将要动用养老钱,而且旧房子已经不值钱,卖不出高价。因此,以前自己买下的房子于是就变成一种负担。如果租房子住的话,孩子上学时,房子可以租在学校的边上,孩子长大后,房子可以租在离公司近一点的地方,减少上下班的体力消耗。等孩子上大学结婚离家后,房子可以租的小一点,省下一些房租。等自己年纪大时,就可以租到离医院离超市近一点的地方,便于自己看病和买菜。这一种根据生活形态变化而变化的租房生活,越来越多地被日本人所接受,因此日本的房地产市场,租房市场好过买房市场。也有人会说,租房子虽好,但是,如果每月支付租金,支付到最后,房子还不是属于你的。但是如果买房的话,每月还贷,还到最后,这房子就变成自己的了。这话没有错。但是,有不少日本人是这样认为的:我租房子生活,虽然支付的房租和每月还贷的金额差不多,但是,我不需要另外承担房产税,同时设备坏了也不需要我自己掏钱去买,通知一下房东就会过来给你修好。有钱时,我房子租的好一点,没钱时,我房子租的差一点,人生有许多难以预测的变故,譬如离婚、譬如失业,如果是自己租房的话,这一笔张可以变得清清爽爽,但是如果是自己买房的话,夫妻之间的财产分割,失业后付不起房贷等等的问题就会迎面而来。更为重要的是,日本有一个“财产赠与税”和“遗产继承税”,父母亲要把自己的房子转让给孩子,或者过世后,父母亲的房子需要孩子来继承,都要支付“财产赠与税”或者“遗产继承税”,最高税额是40%,等于是将近一半的房子钱需要交给政府。当孩子付不出这一笔钱时,那也等于是父母亲给孩子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反而给孩子添了麻烦。在日本空房率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老房子不一定,说卖就卖得出去。正因为日本一直有一种租房的市场,因此在日本,尤其是像东京、大阪、福冈等这样的大都市,许多的公寓楼从设计阶段开始,就是确定是出租的不是出售的。日本的租房市场是十分的成熟,而且很有规矩:譬如房东希望你是长期租用,不会出现中国那一种突然要把房子卖了把房客赶走的事情。第二,可以租用的房子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地段不同价位的房子。第三,房型从单身公寓到家族公寓,应有尽有,而且每一套房子不管新旧,厨房、卫生间、洗浴间是一应齐全,生活十分便利。现在我们国家的社会情况与日本社会还是有较大不同的。我这几天回浙江老家陪伴爸妈过年,家里是一栋三层楼的房子,如今只有2个老人在住。前几年经济好的时候,外地民工多,或者旧城改造,拆迁户多的时候,房子还能租出去,现在民工也少了,旧城改造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租房子的人也越来越少。突然发现,有房子也是一个负担,如果抛弃就有的观念,日本人那一种租房生活也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第三日本企业为何不要银行贷款这两天,我在北京采访中国。在两会期间,我遇到了一些搞企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问我一个问题,那就是“听说日本百年以上的企业有3万多家,日本人到底是如何做企业的?”我跟他们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做长久,除了自身的谨慎经营之外,政府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内外因的有机结合,才使得日本企业能够成为常青树。日本有一家负责企业调查的公司,叫做“东京商工调查株式会社”,他们在去年,对五千家企业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这一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企业表示根本不需要银行贷款,只有百分之十五的企业,考虑会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一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一个真实,那就是,有八成以上的日本企业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日本商业银行的的年利息,最高的3.5%,最低的只有0.9%,一般是2%。为什么利息有这么大的跨度,银行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来作决定的。那么,与别的国家相比,这一是偏低的。即使利息那么低,企业为何还没有贷款积极性?我想这里面有两大原因,一个原因,是企业本身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以应对自己的经营,也就是说“不缺钱”。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会去追求“高大上”,不会盲目的去扩大产业规模,也不会盲目地去从事跨行业的投资,因此几乎没有资金需求。日本企业的这一种经营模式,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安全驾驶”。他们把企业看作是一辆汽车,以安全驾驶为第一目标,不求高速不求超越,只求平稳发展。所以,日本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银行求款。去年11月,日本新泻县的一家地方银行邀请我去讲演中国经济,这家银行邀请了当地100家左右的企业老板来听讲。这一个活动的主办方是银行,所有活动经费也是银行出的,最后,讲演结束时,100多号人的晚餐费,也是银行掏的。我当时很纳闷,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企业请银行吃饭,而不是银行拍企业马屁,然后这家银行的行长跟我说,像我们这一类地方银行,企业就是我们的父母,如果企业不贷我们的款,或者不把钱存到我们银行的话,那我们的银行就无法生存下去,银行和企业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听了这位行长的话,我就很理解银行为何要拍企业的马屁,这么多的企业表示不需要贷款,银行的日子就显得十分的难过。难道说,日本企业没有经历过2008年的世界的冲击吗?他们的日子真的有那么好过吗?我们把日历翻到2008年。2008年,世界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中国和日本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企业面临破产。中国政府动用了4万亿元的资金实施救市,但是日本政府没有掏一分钱。而是在国会通过了一部特别的法案,叫“金融救济法”。这一部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政府出面担保了所有企业向银行的贷款,但是要求银行允许企业的还款期限延长5年。也就是说,本来需要在今年归还的贷款,可以拖到5年之后去还。同时政府还减免了企业的法人税。这一法案通过后,使得许多面临订单减少,银行贷款又催着归还双重压力的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获得了难得的喘息的机会。结果,日本政府没花1元钱,就帮助无数的日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度过了难关。这么多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这些企业开始慢慢积累资金,出现了如今多数企业不需要状况。但是,这也并不是说,在过去几年当中,日本没有大型企业破产的案例,日本航空公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一个破产重建案。日本航空公司由于在泡沫经济时期大量购置耗油极大的播音747双层客机,加上预购油价出现价格反弹,导致经营陷入困境,濒临破产。日本航空公司要不要让它破产?日本政府和企业界内部有许多的争议,但是当时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决定,必须拯救日本航空公司。日本政府是如何拯救日本航空公司的呢?日本政府组建了一个“产业再生支援机构”,他们通过出资3000亿日元,来换取日本航空公司20%股权,这种政府代持股的方式,解决了日本航空公司的资金难题。同时鸠山内阁还聘请了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请这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担任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长。结果,日本航空公司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治理下,在短短的2年时间里扭亏为盈,并重新上市。日本政府通过代持股的方式出资3000亿日元帮助日本航空公司不倒,其结果,是日本航空公司在重新上市后,这3000亿日元变成了6000亿日元,日本政府从股市里赚了一倍的钱。于是把20%的股份退出,重新交还给日本航空公司去独立经营。日本政府的这一种通过“产业再生支援机构”出资来拯救濒临破产企业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让众多日本企业避免了破产的困境,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但是,网友也一定会说,那个夏普公司被台湾鸿海集团收购,日本政府为什么没有出手相救呢?其实,日本政府出手救过,政府的产业再生支援机构准备出资1600亿日元给夏普公司,但是夏普公司需要3000亿日元才能度过难关。产业再生支援机构希望夏普公司提供更为严厉的裁员和重建方案,但是夏普公司无法答应日本政府的要求。于是,表示愿意掏3000亿,甚至承诺可以掏5000亿日元的台湾鸿海集团,最终买下了夏普公司,让日本这一家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划归于台资企业的旗下。我跟日本的几位经济学家讨论过夏普收购案,他们告诉我一个很直接的理由,说日本政府最终没有下定决心来拯救夏普,日本各大商业银行也袖手旁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夏普公司只是一家家用电器的制造商,没有任何军工企业的背景,它存在与不存在,对于日本的国家安全没有任何的关系。那么,最近一段时间,日本的东芝公司也遇到经营难题,他们收购的美国西屋公司在核电站建设工程中出现了70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奇怪的是,东芝公司虽然有这么大的负面新闻,但是它的股票,却没有出现很大的波动。为什么呢?因为东芝公司在IT领域,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在日本是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它虽然算不上标准的军工企业,但是它开发研究的一系列半导体产品对于日本的国家安全,甚至国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日本社会相信,日本政府是不会让东芝公司破产的,更不会让东芝成为一家外资控股企业。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来聊一聊日本企业,它为什么不需要银行贷款?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经营理念的问题,也就是说,日本人做企业,没钱是不做的。我们有时候恰恰相反,没钱时才想到要去开公司。日本企业对于资金,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企业必须准备半年以上的流动资金,也就是说,企业在半年内接不到一份订单,也能扛过去。所以,“半年准则”是日本人经营企业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正因为有这一个原则,日本企业它才会做到信步而走,不急不火。也正因为有这么一些理念,日本企业,尤其是家族型企业是拒绝的靠近,更不会轻易接纳风投基金的参股。从我们看来,日本企业这种缺乏闯劲的做法会失去许多的机会,但是日本不少企业认为,做企业不是放烟火,不求一时的灿烂,但求长久拥有。转载自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微信好友,阿朋邀请您进阿朋贷!《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必看!》 精选五值得信赖的网络借贷平台官网网址:www.qian100.com理财热线:服务号:zsdqian100作者|艾自由 编辑|金快乐,原载于凤凰WEEKLY微信号(ID:phoenixweekly)有钱人不必考虑赡养父母的难题,只要有钱,可以请十几人甚至更多人来照顾老人,连眉头都不必皱一下;赤贫的人也不必考虑,除了自生自灭,他们没有多余的选择。只有处于中间阶层的人,会反复挣扎。△2013年重阳节,昆明的一家养老院里,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沉沉睡去。摄影/ Wong Campion 路透社等电梯的时候,尤奇男掏出手机看了一眼,还有四分钟,上午是部门新领导第一次开会,不能迟到。这时候,电话响了,是照顾住院父亲的护工。“大夫说让你马上过来一趟,可能要进ICU。昨天又叫了一晚上,不吃不喝不睡。大夫还说已经欠费了,今天必须交上。”简短的三句话,句句戳心。挂了电话,尤奇男走进电梯,心里盘算着开完会怎么跟领导请假。新来的领导对人事方面有不少新想法,而两周内他已经请了三次假。进ICU的话可能一天都回不来,明天就要跟客户谈方案,今晚必须连夜加班了。上次父亲进ICU,一周费用将近五万,这次更严重,可能要准备更多钱,还要加上请护工的支出。他在心里默默把所有的股票、基金、存款算了个遍。20万,这是他目前能拿出的全部现金。人到中年,职位中层,虽然已经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但将近40岁的他,还是把眉头皱了起来。除了担心三天不吃不喝只靠营养液维持的父亲,还有很多事需要他操心,脑子已经被填满了。“突然会有一些时候,觉得自己良心过不去,首先想到的不是老爷子难不难受,痛不痛苦,而是时间和钱。但是没办法,如果我抛开一切,守在我爸身边,没有收入支撑他的治疗,他可能早没了。”尤奇男说。“很多时候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一年前,尤奇男的父亲诊断出肺癌,开始了漫长的放疗、化疗、出院、定期检查、复发、住院的过程。刚开始,尤奇男请长假短假,事毕亲为。母亲走得早,他不想让自己将来后悔。仅仅一个月之后,他的孝顺梦就被现实打醒了。尤奇男在一家狼虎丛生的外企工作。在照顾父亲的一个月期间,自己负责的重要项目被同事接手了,上级似乎也有点不满,再这样下去,自己的位置就会被人取代。辛苦奋斗四年,加了无数班,喝吐了无数次才得到的项目主管位置,可能会保不住。而父亲的病,自己的家,孩子上学、辅导班,每月近两万房贷,都需要这份收入。筋疲力尽之后,他决定像同病房的其他人那样,请一个护工。按照深圳的行情,每天240元。但是这次父亲的病情加重,护工要求加价至280元一天,他答应了。因为护工的工作量的确很大,白天晚上都休息不好,还要不停给父亲擦身子以防褥疮。尤奇男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合肥的养老院内,护工们为卧床的老人们喂食。中国约有940万失能老人。摄影/ Jianan Yu 路透社父亲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商业保险,从生病到现在已经花去将近五十万。“刚开始离开医院去上班的时候,我爸在病床上看着我,说‘没事别过来了,有事让护工给你打电话’,我开车哭了一路。现在我有空还是会去看他,但是每次走的时候,都像在做一件很坏的事,真恨不得分出十个身子。”他说。像他这样每年有40多万进账的人,在外人看来理应光鲜从容,与“狼狈”完全沾不上边。然而,“狼狈”恰恰是他形容目前自己的词。现在,他连叫外卖都要掂量一下价格。以前能帮他接孩子,做做饭的父亲,现在躺在病床上要人照顾。好像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他身上。不仅如此,他还要不断衡量他对父亲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对得起父亲对他的付出,并且在这两者的差距中反复煎熬。孝顺是个奢侈品护工李阿姨回到13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收拾东西,她要跟着准备出院的王阿婆回家。“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护工,这老太的儿子雇了我们两个人照顾她,其实护理起来不难,就是走路不方便而已。她儿子跟我们说,主要的任务就是陪着老太太打麻将,说是特别爱玩。”每天260元,一个月7800,活儿少钱多,李阿姨觉得自己很幸运。“这家儿子很孝顺的,什么都要买最好的,吃也要最好的,老太太一个人的生活费每个月大概都要差不多2万。人家说了,只要妈高兴,多花点钱算什么。”她撇撇嘴,“老太太命真好,有这么孝顺的儿子。”这样的孝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绝对是奢侈品。一个背负房贷,每年收入40万的家庭,日常支出大概要需要24万。子女的教育方面,按照市场价格,一个英语辅导班的开销是每年2万左右,每个孩子至少两个课外辅导班,再加上其他费用,粗略计算至少5万。这还不包括夫妻两个人各自社交需要和购买大件物品的支出。李阿姨照顾的老人,一年支出至少需要24万,这远远超出了一般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护工价目表步入晚年的父母,一旦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大多数的子女就会进入继抚养子女外的另一个困境——赡养上一辈的焦虑期。方得意至今仍坚信,自己在父母养老问题上颇具前瞻性。在自己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先后给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在自己家周围买了两套80平米的房子,位于北京四环和五环之间,按照几年前的价格,每平米两万出头,每家一百多万,三家人凑,再加上贷款,并不是非常困难。“我是八零年的,我们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非常普遍。如果一方或双方老人有什么问题,既要保证照顾,又不能全住在一起,我这种方法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开始考虑借鉴他的做法。但这种做法的难度已经上升了许多,按照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想在四环和五环之间临近买两套房子,首先房源不太容易找到,其次,现在的房价已经比几年前翻了3倍。方得意当时买房子的小区,现在已经超过5万元一平方米。△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外的一名老人。摄影/ Carlos Barria 路透社吴所求没有这么幸运,父亲脑血栓后,他把父亲接到自己的家,雇了保姆照顾。妻子也是上班族,孩子刚上小学,对孩子教育的焦虑,需要付出的资金和精力,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族家庭尚且不易,更不要说三代同堂,老人还患病。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家庭矛盾……“全家人都非常压抑、烦躁,原来孝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说。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保姆也是问题,而且是仅次于房子的大问题。如果房子能用钱来解决,保姆则不仅需要钱。夫妻双方都要工作,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保姆就是必备装备。“每个家政公司都说自己的保姆专业有经验,但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找一个好保姆比找个媳妇难。孩子出生后找月嫂时我就体会到了,现在又来一遍,甚至更难。照顾婴儿可能只是体力上辛苦,照顾老人可没那么简单。”范莉的母亲半年前被一辆汽车撞,导致多处骨折,做了两次手术,已经换了四五个保姆了,都没能做够一个月。“在我妈看来,这些阿姨不是干活儿不干净,就是懒,要么就是总是吃家里东西,总之没一个让她满意的。”她摇头,换了几个以后,她决定自己上网找。登录一家大型网站,输入服务内容,保姆类型,经验要求后,范莉发现一排字,在24小时内已有268人成功预约了保姆。“原来这么多人家里都有类似我妈这样的老人,需要保姆照顾。”她看到一组数字,2016年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员超过2000万,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350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6%。费用也不是开玩笑。按照现在的行情,如果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管吃管住,大概一个月要元不等,如果大小便都不能独立完成,还需要加价五百元左右。每家中介的中介费则在4000元上下。“上有老下有小,正在用钱的时候,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范莉现在已经顾不得钱,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保姆,解决燃眉之急,让她不必再因这事每天烦心,她就烧高香了。“每天因为家里的事,工作都没办法安心,这些领导都是能看在眼里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被边缘化,升职加薪基本上就没你事了。”她语气中带着无奈和焦急。养老院也是分阶级的犹豫了好多天,吴所求还是试着跟父亲说了去养老院的事。“最近一段时间,他开始大小便失禁。家里还不到80平方米,加上保姆五口人。房子是买不起了,如果在附近租,我又怕只有保姆和他,更不放心。还不如去一家养老院,有专业点的照顾,还有老人作伴。”他说。当他说完后,父亲没吭声。“诶呀,眼圈红着,特别可怜。”说到这,吴所求也说不下去了,眼睛看向窗外。自从有了送父亲去养老院的想法,吴所求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他时常想起小时候去海边,害怕地紧紧搂住父亲的脖子,腿夹住父亲的身体;夏天的晚上,父亲会不时给他买个雪糕,在那个年代这是很奢侈的事……他一边想,一边默默流泪,枕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尽管没有最后决定,吴所求还是去打听了一下养老院的情况。他来到一所公立的养老院。这里价格便宜,条件好,护理相对有保障,但现在光排队的就有两千多名老人,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不到一百人。一位老人如果从现在开始排队,得等到至少20年后才能入住。“如果两年后还没有排到,你到时候再联系我,看看情况,这种失能的情况我们会适当优先照顾,但不能保证,因为人太多了。”△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内,一位老人站在她的卧室里。作为一家享有声誉的公立养老机构,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只能容纳1000多名老人。而到203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6亿。摄影/ Kim Kyung-Hoon 路透社所有接触过养老院的人都知道,公立养老院的“门难进”,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吴所求拜访的这类区一级公立养老院,排队20多年的情况已属乐观。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标杆公立养老院——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一位从事养老工作的业内人士对该媒体称,“1万多人排队,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那种一个月两三千的不能考虑,条件设施不行,更不要说护理水平,我曾经去过一家,老人们就在一个小院子里坐着,吃饭时每个人拿个小盆,而且那些护理人员说话的口气很不耐烦。”△位于河南南街村的一所养老院内,老人们正在吃午饭。摄影/ Jason Lee 路透社有朋友给吴所求介绍了一家医养结合的老年病医院,以养老为主,也有医生护士,如果是深圳市本地户口可以走医保,但是最多只能覆盖一周到十天,报销上限是6500元左右,届时系统变会自动切换回养老模式。护士长介绍:包吃住,三人间,每个月8910,所有护理人员三班倒,负责所有老人,没有一对一服务。“如果想一对一,也可以自带护理人员,我们可以减2400元。”护士长说,在深圳,这算是中上水平。△养老机构价目表凡是在送不送养老院问题上煎熬的人,一旦决定把父母送养老院,都会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以让老人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过的舒服,也图自己的心安。虽然知道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但养老院的价格,还是比一般人想象的高。“给孩子都那么舍得花钱,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在身边养老,还不找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我自己的日子能过下去吗?”郑绸看中了一家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独门独户,整个社区分为独立生活区和护理区。独立区是给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准备的,具体的收费是,第一笔需要交20万的入门费,第二笔要根据一居室、小一室一厅、大一室一厅、两居室这四种不同的户型,分别交100万、150万、200万和300万的押金。月费是元(不含餐费),以上都是按户收费。餐费是按人收取,每人每月1800元。护理区的月费会更高些,总计为元/月不等。△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里的老人,正在上网娱乐。摄影/ Kim Kyung-Hoon 路透社后来他听说还有外资的养老机构,也顺带打听了一下。这家外资机构总部在上海,北京也有。对入住的老人有一定的要求,要预先评估,比如有精神类疾病,认知障碍,或者严重失能的老人,一般不会接收。费用方面,能够自理的老人费用在12000元/月-15000元/月之间,需要护理的老人,按照护理级别的不同,每月的费用在15000元-25000元之间。“贵的地方,不光硬件好,软件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家境更接近,就更容易聊得来。”郑绸说。“一开始我也觉得送老人去养老院舍不得,自己心里也过不去。但是后来一想,跟老人一起住或者给老人买个房子在身边,白天也是他们自己在家,晚上我们回去也是各忙各的,还要给我们做饭,时间长了有了矛盾更不开心。这样我们把给他准备另一套房子的钱,用在养老院,条件又好,又有同龄人,想想也是不错的,我爸最后也同意。”他显得很轻松,好像解决了一件大事。△某外资品牌养老机构,环境舒适,但定价较高。费用在12000月/月至25000元/月之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那样轻松。徐菲是一名脑外科医生,在医院见惯了生死别离,也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不易,拿不出钱的、没时间的。每天穿梭于手术台和病人之间的他,最长不间断手术记录是27个小时。即便如此,他绝不会送自己的父亲去养老院。“这是我的底线。每个人都不容易,只是不容易的方面不一样。条件好的人的烦恼,并不比条件不好的人少。如果用自己的困难作为借口,我说服不了自己。”方嘉珂刚接到一个电话,“我们这儿一个老人的孩子,给我打电话特别高兴,说他母亲自从来了以后,心情开朗了很多,气色也好了。”二十多年前他在天津创办了一家养老机构,专门针对失能老人,后来还有了福利协会和公益基金等,他自己也是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他说,对于家里有失能老人的这部分人来讲,很多问题是没有经历的人想象不到的。“刚才给我打电话的这个人,老母亲失去自理能力很多年,总是对着固定的人,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到后来变成了对子女的怨恨,而且这种怨恨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整个家庭的氛围很不好,老人更不高兴,恶性循环。“到了我们这以后,最起码有护士和护理的人员陪伴,每个老人每天要接触至少8个人,这8个人里总有他喜欢的人,这就是一种盼头。”他笑着说。△合肥的一所养老院内,一位老人坐在自己的床边。摄影/ Stringer 路透社送不送养老院,送什么样的养老院,怎么开口说去养老院,丝毫不比我们为待下一代挑幼儿园和学校更轻松。赡养上一辈的过程一旦开始,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无奈。父母对自己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付出,使子女们都希望能给父母一个更好的晚年。然而这些已经步入中年的子女们,受制于金钱与时间,往往既不能让父母享受最好的照顾,也不能长期陪伴父母左右。将父母送往养老院,或许是保障自己家庭和谐及生活舒适的最好选择。但除了金钱的压力外,情感上的羁绊也让子女们踌躇不已。面对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终究是不忍。但无论如何无奈,这个选择的时刻,总有一天会到来。△合肥的一所养老院内,一位老人透过门缝向外张望。摄影/ Stringer路透社深圳市钱一百有限公司是由中晟达金融控股集团倾力打造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公司致力于为提供优质安全的信息服务,年化收益9%-12%,让您的财富安全稳健升值!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三周年2%”活动《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必看!》 精选六原标题:留城或返乡 高龄农民工陷两难困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高龄农民工群体而言,年迈后如何落叶归根是他们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打拼多年,归乡后如何找寻精神家园?记者近日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多地调研了解到,当地采取各种措施帮扶中老年返乡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然而,无论是留在城市里打拼的“坚守阵营”,还是已经回到老家务农、打工的“返乡阵营”,为改革开放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高龄农民工大部分仍在工作一线,且一些人还存在没有养老保险、难找工作或留下职业病等问题。部分“留守”群体生活艰辛目前有部分高龄农民工仍然在异乡城市“讨生活”。记者走访北京、杭州等地多位高龄农民工发现,这一群体目前主要依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从事保洁、门卫等职业,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近几年年轻人到劳务市场找工作的不多,大多是40岁以上的。”杭州杭海路劳动力市场职介员董成宏说,目前市场内长期“滞留”一批高龄农民工,普遍没技术、文化水平较低,只能零散打一些小工糊口。“数量大概几十人,做完又回到这里。” 如今像北京市虎坊桥、杭州市杭海路这样的老牌劳务市场已成为高龄农民“集散地”。61岁的河南人刘德全在北京丰台一建筑工地做门卫。今年是他外出打工的第27年。一间简单的板房里只有一张钢丝床和几件简单的家具、电器,既是值班室也是宿舍。虽然和做快递员的儿子生活在一个城市,但老人大多数时间一个人生活。“原来一起出来的工友,基本上都回家了,”刘德全说,他现在每月工资2600元,除了抽烟的开销,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能存1800元。“趁还能干得动,给孩子和自己再攒点钱。”在杭州三墩做小工的管阿强今年64岁,每天工多元。“工地里条件很艰苦,虽然有食堂,每顿也就是两个菜。就打打零工没有保险,我们担心出意外。”管阿强的女儿管丽君说。“现在这份工作到今年8月底。”杭州一小区保洁吴小妹说,“如果没有单位续聘,我就去做些钟点工。”她表示留在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女儿照看孩子。工作难找,退休无靠部分高龄农民工仍“滞留”城市大多出于就近照顾子孙、城市收入较高等原因,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也在“干与不干”之间犹豫。“工作难找”“退休无靠”使他们陷入“回与不回”的两难。一方面,工作机会减少。“送快递、外卖,手机不会用;做小工,一些新材料都没见过。”受访一代农民工普遍认为受自身身体状况、文化水平所限,未来工作机会将会更少。“‘不做了’这句话我每年都说过,总有一天要干不动的。”刘德全说。与此同时,城市生活成本上升进一步形成压力。管阿强说:“现在出去买点什么都贵,盼着一年到头不生病。”另一方面,回乡生活又缺乏依靠。管丽君说,父母现在回乡,靠种田基本无法养活自己。“没精力也没技术,种点自己吃还可以。”“再攒点钱回家”是部分高龄农民工普遍的心声和无奈:社保参与度低、对下一代家庭养老能力的担忧让高龄农民工缺乏安全感。吴小妹说,自己没有城乡,如果回乡生活基本上要靠儿女供养,生病了也没人照顾。同时,返乡融入当地社会也成问题。“我在外边呆了20多年,回去确实有点不适应。”刘德全说。返乡群体遗留问题待解决除了坚守城市的,近几年一些高龄农民工已经选择告别城市,回到家乡,但遗留下的职业病与无养老保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已经56岁的王福苟,因常年做搬运工作,7年前被诊断出严重腰间盘突出,经鉴定为伤残等级十级。打工几十年的他因为不够钱住院,回到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龙湾村的家中休养。2011年,他也曾尝试到福建漳州一家企业打工,但因为身体不适且检查出肝病、胃病等问题返回老家。“就算一身病,也要养活家庭。”如今,王福苟已经承受不了任何重活,只能在樟树市一家宾馆做保安,仅靠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维持全家生活。“我老婆也有低血压,家里还有孙子和80多岁的母亲,一家人的开支实在是太大了。”此外,记者了解到,大部分第一代农民工都没有给自己办理养老识,而也仅是报销范围有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以前一直都没有要的想法,现在有些后悔了。”今年55岁的邓小华是江西省宜春市人。从1993年便开始外出打工的他,2008年回到老家在建筑工地做散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我不能休息。”“每个月的收入只够全家人的温饱,我们夫妻俩都没有买养老保险,所以想自己创业试试看。”邓小华没缴社保,自然没有养老金。近几个月,正好有朋友邀他一起在附近的村子做养殖业生意,“做生意收入应该还不错,也许可以维持后半生的生计。”“回乡只是一个开始”“回乡只是一个开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认为,当前农民工返乡后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尴尬困境,而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是属于较早出去打工的一批农民工,当年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能培训,可能在城市常年从事低端劳动力密集职业,对自己人生没有长远规划。当他们年老后,很多人在城市难以立足,不得不选择归乡这条路。“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农民工退返人群激增,过去农民工福利不完善所积累的心理困惑、现实困难、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特别关注。”四川省农科院原副院长刘建军说。刘建军认为,改革开放后较早离乡出来的一代青壮年农民大军,当年主要在18岁到40多岁,如今多数已是55岁到70岁左右了。中老年农民工只身或举家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可谓“牺牲”了一代、二代、甚至三代人――农村大量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不少家庭夫妻难聚,孩子流离就学转学难,家乡父老没法照顾。在当年那种低工资、低保障、难维权、艰苦甚至恶劣的生存生活条件下工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建设和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得到关注、受到关怀。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李云歌认为,作为城市“边缘人”,中老年农民工情感长期无寄,回到家乡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很多中老年农民工只身一人回到家乡,或者儿女常年在外打工无法照料的,他们的孤独感、无助感非常强烈,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李云歌说。相关保障制度需完善接受采访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为了让中老年农民工回得去、留得住,政府不可缺位。摸清中老年农民工底数。刘建军认为,需要对第一代农民工数量、区域分布、分类结构、养老归宿地、生活状况、基本保障等问题给予重视并部署专项调研。高龄农民工养老体系待完善。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立法或出台政策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制度,加大力度统筹和规范解决老年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医保、福利等基本保障,务求全覆盖,应保尽保落到实处。中老年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培训仍需加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卓认为,中老年农民工出去打工早,自身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劳动者年龄偏大,又缺少技术,回到家乡后,缺乏相应的谋生技能。引导返乡中老年农民工参与乡村治理。王卓认为,这批返乡的中老年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接受了城市生活理念,在思想和见识上相对开放一些,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例如安排一些公益性岗位,或者进入村委会等,让他们成为农村进步的“带头人”,发挥余热促进家乡发展。《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真的太赞了,必看!》 精选七原标题:留城或返乡 高龄农民工陷两难困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高龄农民工群体而言,年迈后如何落叶归根是他们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打拼多年,归乡后如何找寻精神家园?记者近日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多地调研了解到,当地采取各种措施帮扶中老年返乡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然而,无论是留在城市里打拼的“坚守阵营”,还是已经回到老家务农、打工的“返乡阵营”,为改革开放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高龄农民工大部分仍在工作一线,且一些人还存在没有养老保险、难找工作或留下职业病等问题。部分“留守”群体生活艰辛目前有部分高龄农民工仍然在异乡城市“讨生活”。记者走访北京、杭州等地多位高龄农民工发现,这一群体目前主要依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从事保洁、门卫等职业,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近几年年轻人到劳务市场找工作的不多,大多是40岁以上的。”杭州杭海路劳动力市场职介员董成宏说,目前市场内长期“滞留”一批高龄农民工,普遍没技术、文化水平较低,只能零散打一些小工糊口。“数量大概几十人,做完又回到这里。” 如今像北京市虎坊桥、杭州市杭海路这样的老牌劳务市场已成为高龄农民“集散地”。61岁的河南人刘德全在北京丰台一建筑工地做门卫。今年是他外出打工的第27年。一间简单的板房里只有一张钢丝床和几件简单的家具、电器,既是值班室也是宿舍。虽然和做快递员的儿子生活在一个城市,但老人大多数时间一个人生活。“原来一起出来的工友,基本上都回家了,”刘德全说,他现在每月工资2600元,除了抽烟的开销,最多的时候他一个月能存1800元。“趁还能干得动,给孩子和自己再攒点钱。”在杭州三墩做小工的管阿强今年64岁,每天工钱100多元。“工地里条件很艰苦,虽然有食堂,每顿也就是两个菜。就打打零工没有保险,我们担心出意外。”管阿强的女儿管丽君说。“现在这份工作到今年8月底。”杭州一小区保洁吴小妹说,“如果没有单位续聘,我就去做些钟点工。”她表示留在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女儿照看孩子。工作难找,退休无靠部分高龄农民工仍“滞留”城市大多出于就近照顾子孙、城市收入较高等原因,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也在“干与不干”之间犹豫。“工作难找”“退休无靠”使他们陷入“回与不回”的两难。一方面,工作机会减少。“送快递、外卖,手机不会用;做小工,一些新材料都没见过。”受访一代农民工普遍认为受自身身体状况、文化水平所限,未来工作机会将会更少。“‘不做了’这句话我每年都说过,总有一天要干不动的。”刘德全说。与此同时,城市生活成本上升进一步形成压力。管阿强说:“现在出去买点什么都贵,盼着一年到头不生病。”另一方面,回乡生活又缺乏依靠。管丽君说,父母现在回乡,靠种田基本无法养活自己。“没精力也没技术,种点自己吃还可以。”“再攒点钱回家”是部分高龄农民工普遍的心声和无奈:社保参与度低、对下一代家庭养老能力的担忧让高龄农民工缺乏安全感。吴小妹说,自己没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果回乡生活基本上要靠儿女供养,生病了也没人照顾。同时,返乡融入当地社会也成问题。“我在外边呆了20多年,回去确实有点不适应。”刘德全说。返乡群体遗留问题待解决除了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媛父亲年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