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教育经费的2016少干名额分配表 我国人均教育经费是多少

中国每年的教育经费是多少_百度知道中国年鉴信息网--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究报告提供商!
电话:010-97872 值班手机: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
[图书名称]:《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
[书刊号]:
[图书作者]: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6月
[图书版售价]:¥220.00
[电子版售价]:¥220.00
[传真订购]:010-
[咨询电话]:010-97872
图书版售价:¥220.00
电子版售价:¥220.00
其他年份:
详细目录: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编者说明:
槐冉先妗⑾低车胤从沉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来源和使用的情况,为国家和地方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教育财政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它对于研究教育经费结构和使用效益有一定价值;对于各地之间的情况交流,提高教育财务管理水平,也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制度改革的的深入,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制定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后,政府收支的分类范围、分类体系和具体科目设置方法等都有较大变化。为了与这项改革相适应,并配合近年来教育事业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特
对全国教育经费统计部分指标作了相应的调整。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的各项数据是从最基层单位开始填报,经过乡 (镇)、县(市、区)、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汇总的。各级教育和统计部门对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十分重视,从人员、时间、设备等方面给予了保证,并认真组织,按照准确、及时、完整的要求编制报表,保证了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汇总工作的顺利完成。
教育部财务司组织了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的审核、整理工作,以及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编制工作。国家统计局社会与科技统计司对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与教育部财务司联衔编印出版此年鉴。参加这项工作的除教育部财务司的同志外,还有上海智力开发研究所以及陈永年、李艳春、周亚君、宋吉国、张代忠、张利生、徐宣清等地方教育部门的同志。
目前,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还处于充实、完善阶段,加之全国性教育经费统计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因此在资料的收集、编排、整理等环节上难免有不足之处,诚望同志们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今后加以改进,把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做得更好。
第一部分全国教育经费收支
1-1全国教育经费总收入(2)
1-2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4)
1-3中央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6)
1-4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8)
1-5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0)
1-6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2)
1-7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4)
1-8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16)
1-9中央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8)
1-10地方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20)
1-11民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22)
1-12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24)
1-13中央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26)
1-14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 (28)
1-15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0)
1-16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2)
1-17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4)
1-18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6)
1-19中央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8)
1-20地方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40)
1-21民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42)
1-22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 (44)
1-23中央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 (46)
1-24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48)
1-25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 (50)
1-26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52)
1-27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54)
1-28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56)
卜29中央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58)
1-30地方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60)
1-31民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62)
1-32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64)
1-33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65)
1-34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66)
1-35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67)
1-36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68)
1-37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 (69)
第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按来源分类教育经费收入
2-1分地区教育经费总收入(72)
2-2分地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74)
2-3分地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76)
2-4分地区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 (78)
2-5分地区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 (80)
2-6分地区财政预算内科研拨款 (82)
2-7分地区财政预算内其他拨款(84)
2-8分地区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86)
2-9分地区教育费附加(88)
2-10分地区地方教育附加(90)
2-11分地区地方教育基金
2-12分地区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
2-13分地区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96)
2-14分地区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98)
2-15分地区社会捐赠经费(100)
2-16分地区农村捐赠经费(102)
2-17分地区事业收入 (104)
2-18分地区学杂费收入(106)
2-19分地区其他收入(108)
第三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3-1分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112)
3-2分地区中央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114)
3-3分地区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16)
第四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
第五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
第六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其它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友情链接:|公用经费/生均经费
简介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核定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教38号)及财政部颁发的《中小学财务制度》(财文字281号)中的相关规定,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按照上述文件中的规定,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范围包括:学校维持正常运转所需开支的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属于公用性质的费用等方面。其中,业务费是指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各项业务费用,包括教学业务费、实验实习费、文体维持费、宣传费等;公务费是指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公用差旅费、会议费、邮电费、机动车辆燃料费等;设备购置费是指因教学和管理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文体设备、图书及其他设备;修缮费是指教学和管理用房屋、建筑物和各类设备维修所发生的人工、材料费用,以及不够基建立项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其他费用是指上述费用以外的有关支出,包括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等。人员经费和基建投资等方面的开支不包括在内。(即:教职工工资不属于公用经费范畴)而生均共用经费,则是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的、在该区域内统一实行的、对中小学校按照计划内学生人数的财政拨款标准。例如,在广州市教育局、财政局于2004年联合颁布的《关于印发《广州市核定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方案》的通知》中,就对此作出了如下规定:“全市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704元/人”“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502元/人”。换句话说,这一标准也就是当地财政向中小学校拨付公用经费的依据,倘若某小学校实有计划内在校学生1000人,则当年当地财政部门向该小学校拨付的公用经费即为:1000 X 502=502,000元在一些地区,会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对本地区内的大中城市和农村地区划分不同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例如,湖北省财政厅、教育厅于2006年联合颁布的《关于核定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的通知》(鄂财教发26号)中,就划分了三类标准,分别作出了如下规定:“一类.大中城市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225元(含信息教育教育费,下同)和355元;二类.县城(含29个国家和省扶贫重点开发县市城区小学、初中)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215元和345元;三类. 农村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185元和285元。”生均教育经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2条的规定, 对于教育经费的界定如下:“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生均教育经费,即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如某省、某市),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由政府制定的财政年度预算的依据,同时也是当地财政部门按照当地计划内在读学生数额,向相关教育部门拨款的依据。两者的概念比较比较“教育经费”与“公用经费”的定义范围,不难看出,“教育经费”涵盖了“公用经费”。这是因为“教育经费”不仅包括了维持中小学校正常运转的费用,还包括了中小学校在编教职工的工资、学校的建设费用等,因此在数额上肯定是大于“公用经费”的。简而言之,“生均教育经费”包括了开办费用和日常费用,而“生均公用经费”则往往只包括日常费用。
生均经费指标的意义/生均经费
是衡量对教育投入的增长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第十八章中,就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对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统一生均经费指标。例如, 在《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此就明确提出:“第13条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教师收入标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总之,无论是“生均教育经费”还是“生均公共经费”,“生均经费”这个概念都是与我们的教育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重要指标。《中小学财务制度》,财政部.日颁布关于印发《广州市核定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方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23:20:39
贡献光荣榜2016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看准网()】经济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6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经济论文频道。
【摘要】教育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1993年我国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比重,在本世纪(2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国外教育支出的比较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结构。 【关键词】教育支出;三级教育;GDP;GNP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和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2-22年分别为1.95%、1.89%和1.98%,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去甚远。也就是说,实际投入不到应该投入的一半。如果按照4%的比例,江苏省各级政府三年总短缺额达到592亿元。更为令人吃惊的是,24年所占比例又下降到1.9%以下,而如果按去年全省GDP达到15亿元计算,这意味着去年欠下的短缺额已经超过3亿元。从全国来看,虽然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由1993年的867.76亿元增长至22年的3573.36亿元。但是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51%只是增加到22年的3.41%(见表1),九年间增长一个百分点都不到。到2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尚存在着9多亿元的资金投入缺口。 表1 1993-2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指标
财政教育支出(亿元)
财政支出(亿元)
GDP (亿元)
财政支出占GDP比例(%)
财政教育支出比例(%)
占财政支出
3.41 注:资料来源:①《中国统计年鉴23》②财政部主页(http://www.) 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见表2)。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以 1993 年数据为例,世界平均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转贴于 看准网
表2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
国家和地区
2.41 根据对4个国家9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5%以下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2%左右;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左右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大体为3%;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4%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5%;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5%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增长到5%~6%。表1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 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教育投入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前者来分析比较。 根据江苏省政府教育督导团24年4月对徐州市的调查,在23年9月至24年2月的半年间,该市农村有826名初中生辍学,初中年辍学率在有的县达到6%。而在另外一些辍学更严重的地区,初中阶段三年的辍学率超过2%,远远超过教育部门所公布的数据。辍学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收入而言就学成本过高。基础教育的个人支出比例高低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成反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高等、中等和初等三级教育上生均投入相差过大,对基础教育重视的不够,对其投入相对不足,对高等教育投入比重过大,使教育投资内部结构不甚合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为.5∶.15∶1.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见表3)。从与美国的比较中可见,我国对小学教育投入仅为.5,比美国低.8个百分点,对大学投入为1.93,比美国高1.72个百分点,由于在基础教育上的缺位与高等教育上越位现象并存,使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不协调,阻碍了各种初等和中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中国、巴西、印度初等教育占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高等教育相对比例较小。而法国中等教育所占比重较大,日本、美国三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均衡,其高等教育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教育投资起步较早,已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也较高。而发展中国家教育比较落后,教育重点在初等教育,所以初等教育所占比例较大。 表3 生均日常教育经费占GNP比例的国际比较
1.93 表4 财政教育支出三级教育分配结构的国际比较(单位:%)
2.6 转贴于 看准网
按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人均GNP为6-2美元时(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5∶29∶17.9,而我国1997年三级教育比例为32.41∶37.15∶2.32,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比例偏高,尤其高等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以上,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投资流向会造成基础、义务教育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分布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到199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1/2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1年为5.4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 1∶.41∶.26。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开发落后地区、支援落后地区发展,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美国西部的开发,德国东部的十年建设等。在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中,财政政策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 综观前文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分析及国际比较,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提出几条思路: (一)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GDP达到8—1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下限为4.7%—4.25%,而我国目前3%左右的比重与之差距甚远。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二) 提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 其根源主要在于财政收入在GNP中的比重偏低我国的财政收入并不等于政府收入。我国的政府收入,除了列入预算的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预算外收入。大量的政府收入游离于预算之外,由各地区、各部门自收自支,这种不规范的政府收支管理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表现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问题上,有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收入虽然总体上说并不少,但财力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财政部门能够调度的仅限于预算内收入这一块儿。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的安排上捉襟见肘。(2)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类政府收入由于自收自支,不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其管理自然处于混乱状态。不仅本应花在教育事业上的资金被挪用、挤占和克扣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通过种种途径,相当一部分预算内收入被转作预算外资金,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支出安排上的困难。(3)即便通过一些非规范的途径,如集资、摊派、收费、统筹等取得的制度外政府收入,已经用之于教育,由于未列入预算,亦不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统计口径之内。这部分的政府教育支出,也就不能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数字中得到反映。 (三)优化三级教育结构 在我国,一方面文盲率还很高,另一方面人均GDP还很低,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且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并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因此,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为了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很多国家义务教育都是完全免费的教育,而我国虽然说是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只收杂费,但是在我国目前这种情况下,只要开了杂费这道口子,对学生的乱收费就很难避免了,所以很多家长抱怨我国的义务教育只是“名义”上的义务教育。为了提高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积累,避免社会收入进一步两极分化,国家完全有责任完全负担所有义务教育经费。即使我国目前的财力对于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可能有些困难,起码可以在小学先实行,或者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先实行,然后随着政府财力的增强,再将范围逐渐扩大。 转贴于 看准网
(四)解决财政教育支出中的地区平衡问题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体制为: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通过转移专项基金形式进行补助;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但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没有法定财力加以保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依靠本地财源,“中央请客、地方出钱”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应按分级财政体制的要求,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级政府间的教育支出责任,尤其, 中央政府具有教育财政负担的最终责任,通过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条件(特别是基础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责任与义务。鉴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从中东部地区再适当集中部分财力,向西部进行转移支付,弥补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财政支出经济分析[M] 杨丹芳 上海三联书店21 2. 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对策研究[J]梁伟真 《经济经纬》24年第6期 3.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问题和对策[J]油晓峰 《软科学》23年第17卷第2 期 4. 我国教育支出的财政分析和对策选择[J]骆勤 《财经论丛》24年第5期 5. 中国财政部主页 http://www.转贴于 看准网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一、国有股减持中的一个会计悖论提出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据测算,从8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平均每年5亿元左右,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9.5%;有的估计每天以3.3亿元的速度流失。据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我国公共部门(含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约...…
内容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企业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目前,我国企业理财的目标有多种,其中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笔者认为企业经济附加值最大化是最为科学...…
为了防止财务总监失灵和所有者权益受损,为了约束经理人经营行为,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就要有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从跨国公司及国外大公司的财务总监看,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的无数资博弈,财务总监的监督机制逐渐趋向均衡。总的来说,财务总监的监督主要可分为...…
 [摘要]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的内涵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搞清楚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确立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结果公平的分配范式。在分配中,防止平均主义,保持合理差距,反对两...…
关于政府基础安全设施支出问题的思索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财政支出也有了较快的增长。一些地方政府在快速增加本地经济投资方面的支出、提高政府绩效的同时却很少考虑该地区基础安全设施支出的增加,一些关乎公民人身安全的基础设施出现老化或遭人为...…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廉租房分配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