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会纳入国企改革吗好吗

打好国企改革持久战和攻坚战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打好国企改革持久战和攻坚战
经济参考报
  ●在国有制的情况下,能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在这方面,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需要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这种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
  ●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不要改革,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畏惧退缩。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持久战”,是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充分准备,统筹安排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任务。
  ●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这是一场“持久战”,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务必在不长的时间内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国有企业改革艰巨复杂,决定了其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正如有专家讲的,国有企业改革是非常漫长非常艰难的过程。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又十分重要,要求尽快取得突破,因此,必须处理好“持久战”与“攻坚战”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国企改革进展缓慢,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倒退,还有观点认为国企改革有序有力推进,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分析“持久战”与“攻坚战”的关系,或许可以使我们对这个问题能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下发,此后一系列配套文件陆续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文件体系基本形成。这个被称为“1+N”的文件体系,明确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明确了主要目标和时间要求。《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但从《指导意见》提到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包括的内容来看,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员工能进能出的市场化机制等,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难度相当大。同时,制约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独立市场主体,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一是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国内实践看,只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和企业规律办事,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完全可以搞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说明,只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走的是一条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道路,改革的目的不是要削弱国有企业,不是要取消国有企业,更不是搞全盘私有化,而是通过改革实现国有企业的自我完善。在国有制的情况下,能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在这方面,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需要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这种探索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二是在坚持中国特色中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取向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
  《指导意见》明确把“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确立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指导意见》在论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时,35次提到市场,14次提到市场化,8次提到市场经济。在具体设计改革方案时,如何在坚持中国特色中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取向改革,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但强调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定位、党组织如何嵌入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集团领导的身份如何认定和确定薪酬等,都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三是国有企业的一些重要改革面临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国有企业能够改的大多已经改了,需要继续改革的大多是难嗗的“硬骨头”,往往牵一发动全身,涉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这就使国有企业的一些重大改革想要加快但很难实现。比如,被广泛寄予厚望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4年召开的两会强调的是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5年召开的两会提法变为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到了2015年9月出台的《指导意见》又变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观点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法的变化是一种倒退,实际上,提法的变化反映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作为一项重大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解决,包括混改企业里面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谁控股、有限的民营资本与巨额国有资本如何混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许多重大差异、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员工如何持股、现行用人薪酬监管体制如何与混合所有制相适应等,这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因此,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宜改则改,稳妥推进,不设时间表,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四是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大量人员安置和社会稳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建立市场化的用人制度必然涉及大量人员的安置问题,也不可避免涉及稳定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冗员过多的问题比较突出,员工能进能出的机制远未形成。相同行业、相近规模的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用工大大超过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期间()期间,国家采取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就业再就业”等一系列政策,现在不具备采用这种作法的大环境。国有企业如何真正形成市场化的用人机制,真正解决能进不能出的问题,解决冗员过多的问题,在这方面,还没有有效稳妥的方案。此外,大量存续企业和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也需要找到有效稳妥的方案。这些方面的改革,都需要相当时间。
  五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改革和配套政策出台。
  已经出台的国有企业改革“1+N”文件体系就包括14个配套文件,还有8个文件在研究制定之中。国有企业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制定大量实施细则,同时,还要对现行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如股份制改革和混合制改革就涉及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问题。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都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和重要内容,都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和保证。从我国实践看,国有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既有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还有产权结构合理问题。近2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国有企业改革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截至2015年底,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占35.93%,市值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47.09%,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65.59%。从总体上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普遍持股比例偏高,即存在社会经常论及的“一股独大”现象。因此,《指导意见》提出“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
  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不要改革,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畏惧退缩。当前,改革正处于重要关头。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持久战”,一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充分准备,克服“急于求成,速战速决”的心态,避免出现“下指标、搞运动”的方式;二是统筹安排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任务,稳妥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做到疾快步稳;三是树立久久为功的改革理念,用“钉钉子”的精神,用抓铁有痕的干劲,长期不懈地抓下去。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更要打好“攻坚战”
  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这是一场“持久战”,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打好国有企业“攻坚战”,务必在不长的时间内使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强调,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事关全局的改革“牛鼻子”。
  一是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要求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这6个重要力量,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尽快破除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和障碍,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防风险能力,这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根本之策。
  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要求必须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补短板都与国有企业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年,国家科技奖励中,国家科技特等奖的83.3%、一等奖的46.1%、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40.1%,都是由中央企业获得的。
  三是发挥国有企业改革的引领和牵动作用要求必须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
  国有企业改革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事关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关系全局的改革,是打基础、谋长远的制度性改革,是标志性、支柱性的重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否在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不仅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而且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强烈的引领和牵动作用,影响到整个改革的进程和社会对改革的支持。因此,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
  四是国有企业面临的形势要求必须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有待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问题大量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很好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等。同时,面对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下行的极大压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紧迫的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财政部数据,月,中央企业营业收入19.8万亿元,同比下降0.4%;利润总额1.2万亿元,同比下降5.4%。尽快实现国有企业的提质增效,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快改革步伐,有效增强国有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五是完成确定的改革目标也要求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
  《指导意见》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指导意见》还在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企业党的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目标。其中,有些目标任务,如“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要真正完成,矛盾多,问题多,难度大,如果不下决心进行攻坚,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全力以赴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二十九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一批重要的改革指导文件。全面落实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要求我们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时,不仅要敢于改革,勇于进取,还要善于攻坚克难,讲究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
  一是加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协调和督察督导。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又涉及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证监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既涉及中央企业,又涉及地方企业;既涉及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又涉及其他部门和单位监管企业。没有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很难取得决定性进展。如,没有相关政策配套,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中央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对中央企业退休人员统一实行社会化管理等,都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要打好“攻坚战”,必须加强统筹、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必须形成部门协调、上下贯通、齐抓共推的工作格局;必须抓督察、促落实。落实督察责任,严格督察工作要求,提高督察工作权威性和执行力,对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领域、重要环节、重要试点要挂牌督导。对顶层文件落实过程中和各地积极探索改革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偏差,要及时予以纠正,防止政策偏差导致改革的严重失误。同时,及时总结好的作法和经验,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已出台的改革方案。
  二是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性。
  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一是要发挥基层改革探索的首创精神。允许在改革方面大胆探索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十分注重顶层设计,注重规范推进,这对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顶层设计和注重规范的改革方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对许多改革认识也要经过实践才能把握真知,因此,需要继续发挥各地改革探索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既然是改革探索,就难免会出现差错,难免会走些弯路。因此,在鼓励基层单位探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效途径和方式的过程中,要建立容错机制。三是要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反过来,也告诉政府,哪些方面不可以限制、哪些方面不可以不管、哪些方面不可以失位。
  三是加快改革试点并力争尽快全面推开。
  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精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要抓难点、补短板,已经推出的改革要加快落实落地,尚未推出的改革要加快突破推进。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必须试点先行,发挥好试点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形成成熟经验,再全国推广。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难点,要抓试点,求突破,加强试点工作统筹,及时评估试点的成效、经验和问题,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和作法,要及时推广应用。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准,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开展了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十项改革试点”,力求以点带面,以点串线,形成经验,复制推广。
  四是力争在一些国企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有突破性进展。
  国有企业改革文件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抓紧文件的落实。要根据《指导意见》确定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根据《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一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如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要集中力量,确保改革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对直接影响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资本效益的一些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和障碍,如布局结构不合理,要加快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压减管理层级和法人数量;三是对一些矛盾和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如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特别是员工能进能出机制,解决大量存续企业和“一股独大”等,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九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上的讲话精神和要求,亲自挂帅,顾全大局,握指成拳,合力攻坚,力争有新的突破性进展。
  五是为国有企业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要加强舆论宣传,统一各方认识,汇聚社会共识。要注重社会面引导,形成合理改革预期。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发现基层创新典型,及时宣传总结推广。对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负面言论,要加以说服引导,对错误的言论要敢于进行批评,努力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舆论氛围。(作者为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本文为其在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至今,在补短板、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等方面可圈可点,随之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转型升级带来的磨合与阵痛。您当前的位置 :
国企改革意味再次下岗潮?国家拨1千亿安置职工
扫码阅读手机版
  走出认识误区 深化国企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国企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中央下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国企改革再次启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定》的精神上来,厘清一些认识误区,是把国企改革顺利推向前进的重要条件。
  走出对国企改革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国有资产监管从以管资产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会不会导致监管职能弱化。国资委成立以来,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有企业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这种监管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对自主经营决策和提高应变能力的需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对所占有的国有资产拥有法人财产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与此相伴随,国有企业还必须拥有投资自主权,特别是随着企业经营资产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种类越来越繁多,经营业务和地域范围越来越广,为了提高资产收益率,需要企业及时处置闲置或收益率低的资产,购置新的能为企业带来长期更高收益的资产;需要通过国际并购,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落实国有企业的这些经营自主权,是增强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把国企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只有从价值形态上而不是从物质形态上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才能为国企松绑,把国企这只笼中之虎放归山林,使之尽快成长为在全球市场上自由驰骋的大型国际化公司,在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中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因此,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从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从主要注重对实物资产的监管转变为主要管资本的增殖能力和资本利润率,是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是监管职能的弱化而是优化,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反而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会不会造成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组建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公司,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本集聚,满足企业发展对各类要素的需求。股权多元化有助于形成相互制衡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出资人根据股权多少拥有不同的投票权,各类出资人权利平等,民主决策,既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又有利于避免内部人控制。从国际上看,股权多元化是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既有国内股东,也有国外股东;既有个人持股,也有各类基金会、公司持股。国内许多公司包括上市公司,既有国有股或集体股,又有私人股。在生物学上,有一种杂交优势。混合所有正是这种生物学规律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实践证明,单一所有制经济具有一定脆弱性,追求纯而又纯的所有制形式往往不利于企业发展,而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目前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一种经济形式。所谓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都是捕风捉影的主观臆想。有人把发展混合所有制说成是私有化,更是混淆视听。
  三是国企高管限薪,是不是意味着国企改革走回头路。目前国企高管都是由行政任命的,从企业家市场选聘的条件尚不成熟,把国企高管同公务员及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差距控制在适当范围是必要的。随着企业家市场的成熟,国企高管市场化选聘比例提高,由市场选聘的企业高管的工资高一些,各方面都能接受。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可从期股中获得股权收益,这将成为企业家的主要收入。员工持股将使劳动者与所有者的身份合为一体,既能增加员工财产性收入,又能调动劳动者主人翁精神,形成长期激励机制。
  四是国企改革是否意味着又要出现一次“下岗潮”?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国企改革中大批员工下岗转岗,为改革付出了代价。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由于长期以来的“大锅饭”、“铁饭碗”,造成企业大量冗员、人浮于事,不下岗分流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应当看到,除了少数垄断性行业,在大多数竞争性行业,减员增效和剥离办社会的任务早已完成。这一次改革,涉及垄断性行业和少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继续实行减员增效,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必须承受的阵痛。与九十年代相比,当前就业机会更多,国家扶持再就业的力度加大,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转岗就业,会更容易些。如能利用在国企工作的技能和经验,自行创业,干一番过去没机会干的事业,不失为一个机遇和更好的选择。李克强总理宣布用1000亿元财政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增强对深化国企改革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近两年对国企改革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这些讲话,指出了国有企业及其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表达了党中央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国有资产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几代人节衣缩食、不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是十三亿人的共同利益所在。为了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国有资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只有办好国有企业,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效益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体人民。
  当前,国有企业既面临着来自国内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也面临着来自国外跨国公司在资本、技术等方面占优势的竞争压力。国有企业在内外压力下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增强内在发展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三个“有利于”的提出,指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分析国有企业的现状,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国有资本运作效率不高;二是有的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三是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党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被弱化。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与国有企业担负的重要责任很不适应,必须增强加快国企改革的紧迫感,按照问题导向的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应当看到,当前国企改革发展也有许多过去没有的有利条件。国有企业经历30多年改革,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涌现了一批成功的范例。在今天的改革中,应当把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发扬光大。对过去改革中的一些教训,应牢牢记取。从外部环境来看,民营经济崛起是一个最大的变化。在企业改革重组中,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一定要平等相待,不要居高临下。对重组企业的股权结构,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各方协商确定,国企既可控股,也可参股,不一定要求绝对控股、合并报表。一般来说,一个产权多元化的公司,至少应有三个以上股东,而且两个小股东的股权之和必须大于大股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制衡机制,避免大股东为所欲为,侵犯小股东利益。实践证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混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优势,国有企业吸收民营经济进入,能够增强活力;民营经济借助国有经济平台,就能如虎添翼,更快成长。两者相结合,不是1+1等于2,而是1+1大于2。
  这一轮国企改革正值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国企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亟待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站在世界技术进步的最前沿,带领各个产业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国有企业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目前,在航天、高铁、电力等领域,央企已经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应通过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设计总装、全球营销等关键环节,扩散零部件供应和物流服务等,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集群,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整体竞争力。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包括大型商用飞机、中高档轿车、特种船舶、数控加工中心、发动机等大型高端设备,以及芯片、显示屏、碳纤维等关键零部件和新材料,代表着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制造能力,要实现自主制造,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和人力投入,实施系统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完成这样繁重艰巨的任务,只能寄希望于央企。应通过国企改革重组,建立国企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使他们自觉承担起重大技术创新任务,成为行业技术进步的领军者。在钢铁、有色、建材等领域,目前国企与民企的能力不分伯仲,产业过度分散,要借助企业重组的机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在一些垄断性行业如石油化工产业,冗员过多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国外同行比,劳动生产率只有人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更低,效益不好导致研发投入强度低。随着政府取消对石化行业的项目审批,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国企与民企之间必将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其结果必将带来行业劳动生产率、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升,石油化工产品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将会改变,终端产品价格也必将下降,广大人民将分享到低油价等改革成果。这些行业的国企应当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能再依赖政府保护,应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进行减员增效等其他行业早已完成的改革,以积极应对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的挑战。
  敢于创新、分类施策,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任务
  应按照中央精神和各个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每个企业具体的改革方案,经专家论证和第三方评估后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要做到谋定而后动,既积极谋划,又不草率行动,成熟一个改一个。
  这次改革首先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转变职能,真正从管资产为主转变为管资本为主,从实物形态管理转变为价值形态管理。要取消一些老的管理职能,建立一些新的管理职能。对企业的考核更多地着眼于盈利能力、资本增值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长远发展能力。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向前瞻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注入资本,支持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对薄弱环节加大技术研发和资本投入。同时,对需要退出的行业和企业适时适度抽出资本。对国有独资、控股、参股的企业,根据出资比例履行出资人职责。对一些有条件直接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企业,应授予其相应的职权,支持这些企业成为具有技术创新、自我发展能力的跨国公司。按照竞争性行业、公益性行业、垄断性行业的不同分类,对现有国有企业的性质进行界定,并分别制定不同的改革方案。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职能的这一转变,使之从本属于企业管理职能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把优化国有资本配置的大事管好,这是落实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经营主体的需要,是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增强国有经济引导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需要。
  要把建立和完善以股份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改革重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改革进展并不平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产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任务依然繁重。现代企业制度是近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是从200多年的工业发展历史中不断总结创造出来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居于枢纽地位,应当是一个高智能的精干的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应由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各方面知识的成员组成,除了专职董事,还应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董事会下设战略、投资、研发、财务、薪酬、法律等专业委员会,讨论决定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对股东会负责。股东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对企业的盈亏负责。企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利润分配方案、董事长任免等,应由股东会决定。经营层应由董事会任免,负责组织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对董事会负责。这种分工协调、相互制衡的科学的治理结构,是办好企业客观需要。我们要培育出自己的跨国公司和“百年老店”,必须坚定不移地建立这样一套制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资产流失、冗员过多等问题。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起规范的公司制之后,才能实行员工持股制。企业核心层、骨干层和老员工适当持股,全体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企业方能长盛不衰。改革以来,有些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建立起长效激励机制,增强了凝聚力,企业迅速发展,创造了成功经验。员工持股并不意味着人人有份,搞成新的大锅饭。有的企业每年评选优秀员工,奖励对企业的认股权;有的企业对领导人实行期股制,都是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
  “意见”提出要“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创新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过去靠这一优势能夺取政权,现在靠这一优势能办好企业。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保证企业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履行好企业的经济、社会、生态责任。党的作用主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要通过发挥好党委、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使党的建设同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政治优势转变为国际竞争优势,办出世界一流企业。对企业党的建设,不能看成可有可无,而必须搞好。
  (作者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改革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