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用数据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采用什么技术

本站为您推荐的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性别:男 女
资料选取(每人只能选四项)
CDA考试指南
CDA数据分析员课程手册
CDA一级业务分析师课程手册
CDA二级建模分析师课程手册
CDA二级大数据分析师课程手册
CDA脱产就业班课程手册
CDA一级前导试听视频
CDA二级建模前导试听视频
CDA二级大数据前导试听视频
CDA招生简章及价格手册
软件下载指南
友情链接:阿里巴巴进军VR之路:打造最大内容平台、研发交互技术2016年全球VR生态大会于5月27日在深圳举办,其中有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是,会上阿里巴巴VR产品技术负责人杜武平表示,阿里数娱与优酷业务快速融合,双方将在VR项目方面统一布局和统筹规划打造最大VR内容平台。阿里巴巴所说的VR内容平台包括VR内容分发以及互动直播。通过与优酷的融合可以说又是一件强强联合的事件,优酷是国内名列前茅的视频网站,拥有丰富的娱乐内容和IP储备,目前优酷上也已一上线了VR频道,视频内容多大3万条,而阿里数娱的TV平台的日活跃用户也已超过1000万,庞大的用户量结合大数据分析,将更有助与VR内容的打造和推送。直播方面,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可以针对4K全景视频带宽压缩到4M,VR摄像头捕捉的画面数据量很大,所以应用在直播上的话对网络传输带宽要求很高,因此视频压缩技术是关键,对于这方面,阿里应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图片来源于:搜狐)除了做内容平台外,阿里还将重点发力VR交互技术,这对于国内VR行业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消息,此前国内很多厂商为了当上一只风口上的猪,随便发布一款VR盒子就说进军VR领域,对于促进行业的进步基本毫无帮助。目前大部分的VR设备,体感交互技术都比较欠缺,消费版的产品中除了HTC Vive、PS VR等这些比较高端的产品支持外,其他几乎没有,即使有也比较杂乱,技术不够完善,阿里作为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发力VR交互技术,对于国内VR行业的发展甚至全球来说都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会上杜武平现场展示了裸手操控技术研发视频,包括操作launch、视频播放和音量调节等,并表示阿里数娱正在重点研究包括裸手操控、手势识别、眼球追踪、行为分析和自然语言理解等多种交互技术,得益于这些技术的加持,未来的大部分VR设备在体验以及沉浸感方面会更加优秀。(图片来源于:众视DVBCN)个人觉得,目前VR未能普及到平明百姓中,一方面是因为真正的VR设备售价非常昂贵,像HTC Vive那种全套下来(包括运行主机)将近2万多,普通消费者基本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于是目前阶段来说,只能以初级VR设备作为突破口为妙,然而内容的欠缺和粗糙的质量也难以让那些入门级的VR设备有用武之地,一个高分辨率的手机加一个VR盒子其实也能轻度体验VR,但内容不够全面,应用不广泛,以及高分辨率的视频不多,即使有高分手机,体验依然很差,同时如何解决这类设备所带来的眩晕感也是重中之重。此外,这些初级VR设备之所以叫做初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与VR世界的各种感官交互,因此并不能带来更强烈的沉浸感,如果能解决这些痛点,这些移动VR设备将会更受欢迎,像暴风魔镜前段时间推出的手势识别技术便是往这方向走,不过设备的运算能力也得跟上。由阿里出手,打造内容平台和研发关键技术,这些对于VR行业的发展来说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真正的VR时代应该也快到来了。2人已赞分享订阅Copyright&2014雷科技听阿里技术大神讲解今年双11背后的关键技术
发表于 10:59|
作者邵海宏
摘要:阿里的双11活动已经结束,今年双11有232个国家参与进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疯狂购物节。最近,阿里双11的总导演何导(何云飞)率主要研发工作人员,接受了CSDN记者的采访,解读了今年双11背后都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
天猫淘宝的双11活动已经过去了十多天,今年的双11有232个国家参与进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疯狂购物节。相信所有的数字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11日全天的交易额达到912.17亿元,其中在移动端交易额占比68%今年每秒的交易峰值达到14万笔,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交易峰值达到8.59万笔/秒,这一系列的数字,考验的是阿里巴巴背后强大的IT支持能力。最近,阿里双11的总导演何导(何云飞)率主要研发工作人员,接受了CSDN记者的采访,解读了今年双11背后都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何导主要从今年双11的架构解读了今年的混和云模式他介绍说,双11已经做了7年,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这个交易峰值。从成本的角度考虑,采购非常多的IT资源放在那里为了那最多半小时肯定是不经济的,所以就需要利用云的模式,利用公有云,快速把资源调度过来,迅速投入应对用户的海量访问。等峰值过后,再快速把资源释放。这是云的好处,所以最后选择了公有云+混合云的组合模式,来支撑今年双十一的峰值。也许有很多小伙伴会觉得,阿里不是有公有云么,直接把阿里巴巴的系统装到公有云上这个架构不就解决了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阿里巴巴经过了15年的系统建设,系统非常非常复杂,里面不知有多少个系统在流转,一个订单要流过多少系统、数据库交互,这个复杂程度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所以就算是用公有云支撑系统,最快的方式也是用混合云联系起来。所以阿里把核心交易系统、支付系统干干净净地放到公有云上,还有一些复杂的业务系统在里面互相调用。何导认为,除了用混合云来应对双11这种极端的峰值情况外,常规的企业也可以运用混合云,因为它是一个快速、安全、弹性、低成本的利用公有云的方式。每个企业的系统全面上云的话,大家需要考虑一下。因为这个企业里面系统订单、商品、交易、财务、支付,这些系统要能全部搬上去是非常复杂。当然了有些系统非常简单,比如说网站没有交易的是速度很快,一个服务器、一个数据库就搞定了。如果客户想用公有云,何导认为这里存在一个兼容性的问题。用户想要用公有云去支撑业务,那么内部的系统跟公有云的系统一定是兼容的,整个基础设施应该是平滑过渡。阿里所有云上的产品是能让电商核心系统运行起来,包括从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需要完全兼容。这些产品在上可以看到云服务器、负载均衡、RDS云数据库,这是企业里面最常用的三大件。在不久的将来,用户还会看到阿里自研的大数据产品ODPS,还有OceanBase数据库产品,未来都会在云上开放。经过此次双11的展现,阿里混合云的好处,同时也是云计算的本质,那就是对于用户来说是随时可得,尽可能去突破距离、地域、规则的限制,来争取人们最珍贵的东西——时间和资源。云计算技术就是在不断优化资源调度,不断让用户的时间节省下来。云平台的本质是调度系统连接网络去做好,让这样的技术是可以流转起来的。颜然分享了OceanBase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第二个分享技术经验的就是OceanBase数据库的研发人员,蚂蚁金服的高级技术专家韩富晟(颜然)。他首先简单介绍OceanBase到底是什么。&OceanBase到底是什么?&1、完全自主研发的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然后是在阿里内部从第一行代码开始自己写的,完全自己研发的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2、金融级别的可靠性。因为数据库支撑的是支付宝、余额宝里的真实交易,是不能出错的,所以对于可靠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3、有更低的成本。因为我们采用的技术能把硬件本身的效率发挥得更好,所以我们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蚂蚁金服的高级技术专家韩富晟(颜然)介绍OceanBase&我们现在之所以还能去做一个OceanBase,更重要的一点是现有常见的一些几大厂商的数据库,诞生的时间大概是在40年前左右。那个时候大家面临的硬件环境是单纯的主机,然后在主机上编写相应的软件来做数据的存储。现在如今云计算的发展使得我们开发软件的时候面临的不是单台机器,而是集群的环境,面对着很多台机器,大家共同去满足业务的需求。面临的硬件背景不一样了,所以才有更新的架构来实现很高的可靠性、更高的性能、更低的成本。&OceanBase是2010年5月份开始立项的,到今天为止有五年多的时间,从去年“双十一”开始使用了,有10%的交易流量是留在OceanBase数据库系统上,到今年百分之百已经全部切过来了。&今年的“双十一”百分之百流量迁过来之后,其实表明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大家愿意把关于钱、关于金融相关的事情放在了OceanBase数据库上,这就是今天能站在这里去跟大家介绍系统的原因。&今年的“双十一”,支付宝整个核心链路是运行在OceanBase上面。这两个数字大家在外面都见过,一个是14万每秒的订单创建,还有8.59万笔每秒支付。创建是当用户在天猫、淘宝页面上点机立即购买或在购物车结算的时候会创建订单,订单会有相当复杂的流程把数据显示在数据库里面,,然后跳到支付宝页面去付钱。因为大家都在0点准备抢东西,所以那个时候峰值最高的。支付往后稍微错一点,有一点错的效应,所以是8.59万笔,比14万低一点,全部会落在OceanBase里面。以交易系统为例,在“双十一”一天写进数据库的数据量有10TB。这么多年来,已经陆陆续续有特别多的系统开始用OceanBase系统。像国际交易是阿里供应商系统也在用了。收藏夹是大家在收藏商品的时候,淘足迹是有一个页面看你所有浏览的产品,这些交易已经慢慢开始使用OceanBase了。今年“双十一”除了核心链路关注比较高的之外,这些业务也是使用OceanBase作为后台的数据库了。毕玄:异地多活技术&三年心血终于成功另外一个阿里自己的技术就是异地多活技术,阿里巴巴技术保障部研究员林昊(毕玄)经历了三年的研发,今年终于把这个技术完全应用到双11中,而这次,也是把整个异地多活技术研发经历讲得清清楚楚。林昊说:“对于阿里的交易以及支付来讲,做异地多活最重要的目的除了灾备之外,更重要的点是追求持续可用,整个支付交易的体量对于用户来讲是持续可用。”阿里之所以做异地多活主要是觉得两地三中心并不是最好的模式,它存在弊端。&两地三中心对于阿里来讲是有问题的,最重要的问题是:&1、这个模式不一定Work。比如说某些地方用了两地三中心之后,当一地的数据中心出问题的时候,是不敢流量切往异地的备份数据中心,原因是异地的备份数据中心是冷的,平时是没有用户流量进去的。如果要把流量切到那边起来之后,其实没有人有多强的信心能够保障起用以后是可以正常服务的,毕竟平时都是冷的。因为是冷的,就意味着整个起用的过程需要时间,不可能说起用就起用,一定会有时间周期。这是两地三中心的最大问题,看起来模式是很安全的,也是可用的,但是事实上不一定是这样。&2、异地备份中心因为不对外提供服务,所以整个资源会处于浪费状态,成本比较高企。&3、对于阿里的规模来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两地三中心中,数据一定是单点去写。其实数据只在一个地方去写,这个时候如果整个压力比较高,比如像“双十一”的场景中压力非常高的情况下,就意味着在两地三中心的情况下所有的数据还是写上的单个点,对于存储成本压力会不断增加。比如去年8万、今年14万意味着每年压力都在增加,这时候数据库整个伸缩和外层业务的伸缩都面临着更大挑战。&对于我们来讲这三个问题是比较明显的。&阿里在整个高可用上也经历过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做了三个步骤。第一个是做了同城的双活,第二个做了异地只读及冷备,第三个是做了异地多活,经历了三代体系的演进才走到了今天。&阿里决定开始做异地多活,要的目标是:&1、需要多个跨地域的数据中心。异地多活是跨地域的,而且距离一定要做到1000公里以上的范围,其实在中国范围内全国城市都可以去布了。&2、每个数据中心都要承担用户的读写流量。如果只是备或只读业务来讲,作用不是很大。&3、多点写。因为每个数据中心去承担用户读写流量的话,如果读或写集中到全国一个点的话,整个延迟是没有办法承受的。&4、任意一个数据中心出问题的时候,其他中心都可以分钟级去接管用户的流量。&这个是阿里在做异地多活项目的时候,希望在这四点上都能够做到,然后也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才认为是一个异地多活的业务。&异地多活对于我们来讲,其实很多人都可以看到异地多活最大的挑战是什么?&1、距离。看起来距离没有什么,比如说1000公里以上也就是30毫秒的网络延迟,来回一次是30毫秒左右。30毫秒对于用户来讲,如果只是给你增加30毫秒,用户其实没有感受。但是当你打开一个淘宝页面的时候,事实上当你在商品页面看到一个商品点立刻购买的时候,页面的背后大概有100多次以上的后端交互,如果100多次全部跨地域完成的话,就意味着页面的响应时间将增加3秒。如果增加3秒,用户绝对会有明显感受。因为对于阿里来讲,很多页面就出不来了,3秒已经超时了。对于我们来讲,这第一点是直接带来用户体验的不可用。&成本,当系统响应时间增高的时候,意味着每年“双十一”增加的QPS将付出更大的成本,因为吞吐量在下降,这个时候的成本也是很难接受的。距离带来的延时问题是最大的问题。&2、既然要解决掉距离的问题,多点写是解决距离的问题,如果没有延时问题可以不多点写。只要开始多点写了就会带来第二个最复杂的问题,其实我们认为第一点延时问题一定程度也许可以强制接受,也就是能够打开,打不开就有问题了。如果一旦出现多点写带来的数据正确性问题,这对我们来讲是最致命的。多点写,比如说出现这一次访问在A数据中心写的数据,然后再访问的时候到B数据中心又写了一条数据,两条数据如果合不到一起的话。对于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是有可能买了一个东西付了钱,然后看到可能是没付钱。或者干脆买了一个东西,压根就没有看到购买。对于阿里来讲,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讲,在多点写的情况下最大的挑战是怎么保证用户写入的数据一定是在正确的地方,另外看到的一定是一致的,这是整个异地多活中最大的挑战。&针对这两个个问题,对于延时的问题来讲,其实延长时的问题意味着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如果这一次访问页面的整个操作全部在当前机房内完成的,自然就不存在延时问题,因为没有跨出去。&针对第二个问题,异地。在全国部署的时候,意味着是不是要把整个业务全部全国部署,因为这有成本因素。大家知道阿里的业务非常庞杂,其实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业务都在全国部署,因为不是所有的业务都有足够的量。&因为不是整个业务全国部署,所以决定起另外一个名字叫单元化。意味着我是把业务划成了各种各样的单元,比如有交易的单元,这个单元是完成交易业务,所以在内部代号是单元化项目。&为了解决延时问题,能在一个机房内完成就不存在延时问题。另外一个核心思想是单元封闭,需要让单元内的应用访问和数据的读写操作全部处于封闭状态,这就是最完美的状况。如果能做到这样,其实在全国任意城市部署都不会有问题。&开始多点写以后,怎么去保障整个数据写入的正确性以及一致性。阿里确实做了非常多的东西,因为一个用户访问阿里的时候,其实阿里的背后是庞大的分布式系统,你访问了一层可能只访问了一个系统,事实上背后牵涉进来几十个系统。咱们把整你在访问每一层的时候路由都是正确的,比如这个用户访问数据中心A,但是由于某个原因访问到数据中心B,怎么在保证后面访问不同系统的时候准确跳转到正确的地方去,因为每个数据中心的数据不太一样。为了保证一个用户真正写数据的时候不要写错,写入数据库之前都会做保护动作,确保用户写的数据没有写错一个地方。如果写错一个地方,可能就无法恢复了,所以在那个地方有最后的一层保护。同时有实时数据校验系统检查是否符合我们的期望。&对于异地多活来讲,还有数据一致性中很大的挑战会出现在流量切换的动作中,比如说AB两个数据中心,A开始是承担20%的流量,8承担80%的流量。当把流量从一个地方切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时间,有可能出现切换过程中你还在A数据中心写,但其实写完之后到B了,有可能看到出现的数据是不一致的。怎么保证在整个流量切换过程中数据是绝对一致的,我们也做了很多的东西。&在异地整个数据中心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产品,就是我们需要一个数据同步的东西。因为大家知道阿里现在除了OB以外,很重要的一块是MySQL,MySQL自己的主备是没有办法满足要求,在异地做到延时是没有办法满足的,我们决定做了自研的数据同步产品。在2015年“双十一”中,所有数据同步控制在1秒以内,1秒以内是可以接受的。&阿里为了做到整个异地多活,其实自己也折腾了很多年。这个项目在阿里内部总共花了三年的时间,自己在最近的一封总结邮件中也写到,经历了三年的磨炼,我们终于把异地多活变成了阿里电商架构级的能力,意味着在整个架构中具备异地多活的能力,在以前也许不一定具备。&我们为了整个过程中是比较平滑的,因为不能对业务产生太大影响,所以分了三年的时间去完成。在2013年首先采用的是在同城起用了两个单元双活,真正意义的双活,因为那两个单元都是写自己的数据库的,两个单元都是双写。&在2014年觉得可以往前更进一步,选择了距离更近的城市,其实还是有延时。如果没有做过单元化改造业务部署到异地的时候,页面会超时,有些页面打不开。但是因为单元化在背后就没有太大问题,在2014年成功在两个相距有一定距离的城市起用了异地双活,在去年“双十一”中两个城市分别承担了50%的用户流量,有些用户会访问一个城市,有些用户访问另外一个城市,当下单的时候会下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在今年单元化可以宣告能力基本成熟的阶段,所以在今年开始起用了距离在1000公里以上的另外一个数据中心,然后今年数据中心是多点部署。从2015年从2个变成3个或4个以后,对于我们来讲的另外一点是因为距离增加到了1000公里以上,基本上意味着阿里整个电商以及支付是可以在全国任意一个城市去部署,并且可以部署多个,意味着以后的“双十一”整个扩充能力是会变得很容易。&对于我们来讲,当阿里整个架构能力进一步提升到了异地多活时代以后,对于我们来讲带来了两个好处:&第一、有极强的水平伸缩能力。以前做“双十一”的时候,都必须去算,比如去年8万笔,今年14万笔的时候,必须要算增加的6万。还有因为每年业务模式的变化需要算每个应用加多少机器。但是在单元的情况下,一组单元就是多大的能力,然后只要按照单元扩充就结束了。假设一个单元可以做到2万笔,其实14万笔对于我们来讲是建设7个单元就结束了,整个伸缩能力会比以前强大非常多。而且每个单元都是写自己的数据库和存储层,包括cache全部写自己的,这个时候伸缩规模是可控的,不像以前不断加,数据库有可能抗不住。在抗不住的时候可能会做分布等等,但其实也是比较复杂的,现在我们改变了伸缩力度的模式。&第二、异地多活怎么去应对故障。比如在阿里内部会按照这样的等级去划分所有业务能够支持故障应对能力,比如说单实例出故障在多久能恢复,或者单机房或单城市或全局的服务,比如DNS等等,我们会按照这个对每个业务,然后就知道每个业务当出现故障时整个应对能力是怎样的。在阿里做完以后,希望整个异地多活的能力能逐渐演变成业界的,比如说在阿里做了整个多活以后,其实金融行业也不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两地三中心而已,希望更加往前前进一步,对于他们来讲整个投入会更加划算。另外容灾能力会更强。阿里把自己异地多活的能力沉淀成不同的东西,比如支付宝、蚂蚁金服把自己的能力承担到金融云里,就意味着在金融云上搭建的金融系统会自然具备异地多活的能力。编辑总结通过上面几位技术大拿的讲解,我们会发现,由于中国网民数量是世界之最,中国互联网公司所面对的技术问题是其他国家很难想象的,所以我们的技术也都需要自己去研发。以阿里为主的互联网人,通过双11这种残酷的考验来锻炼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从而用这种产品为更多的用户服务。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您的 IP 地址/地理位置:220.177.198.53江西&&吉安&&联通
当前位置: &
阿里是在如何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 15:43:36&|&编辑:hely&|&查看:&|&评论:
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个平台所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大幅降低每一笔交易的IT 成本以及用数据驱动业务,从而引发金融创新的全新生态。
本文将分三部分阐述阿里如何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第一部分回顾阿里的平台模式;第二部分阐述阿里如何依赖数据和平台技术;第三部分看阿里的支付宝(目前更名为蚂蚁金服)和阿里金融云在哪几个方面、如何应用这些数据。
马云是最早意识到互联网是唯一能够聚合长尾工具的人,并有了做一个中国企业黄页的想法,这是阿里巴巴使命的真正起点。为中小企业服务必须承担巨大的信息处理成本。今天大多数银行,每笔交易的IT 成本大概介于十几、二十块钱之间;而阿里每笔金融交易的成本是几分钱;金融行业就是靠IT 吃饭,关键成本就是IT。
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个平台所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大幅降低每一笔交易的IT 成本以及用数据驱动业务,从而引发金融创新的全新生态。
互联网公司都是受业务驱动的,阿里从做电商开始到做余额宝,背后隐藏着一个理念。众所周知今年阿里似乎进入一个互联网商业的大门,然而背后马云对服务于屌丝企业和屌丝个人的精神大家往往忽略掉。这个精神,与技术变革的结合,才能真正衍生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今天阿里所有的技术平台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因此具备一个颠覆性的IT 成本优势,它可以推出一个跟银行合作的数据服务,可以做几分钱成本的对客户的评级。普通个人仅需100 块钱就可以使用云计算了。
到今天为止只有互联网实现了平台模式,所有以物理搬运为主的任何产业都无法形成平台模式,因为只有互联网和信息平台才能解决平台经济问题。这背后是信息拥有成本极低的这个基本事实,互联网本身即为具备多边网络效应、放大效应的一种平台。未来十年,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产业通过平台模式融合的时代,左侧,BAT 通过体验来解决上亿消费者连接的问题。比如得益于支付宝的入口,余额宝很容易起步;右侧,传统企业有非常强大的产业资源;目前的问题是,互联网运营和传统行业两个世界之间彼此不了解对方。公平来讲互联网公司是非常了解互联网运营,他们并不了解传统行业,他可以从他最熟悉的客户以一种随机甚至探索方式获得意外的收获,但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开始,现在只能算互联金融V0.1;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今天还有很大距离,他们更紧密的合作才是解决未来模式问题的关键。
阿里走的路是小应用,大平台,富生态。到今天为止,只有线上的大数据才是容易获得的大数据,如果这些数据不在线上,那么数据将分布在不同的数据中心,不同应用,集成和获取得难度极高。因此,今天能用的大数据应用,一定要从线上数据开始。未来这种平台模式,客户看到得是小应用,是体验好的APPs,背后是大数据。
传统金融企业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来势汹汹。互联网有三个基本能力,第一是入口。入口是很关键的,比如余额宝的快速扩张与利用支付宝钱包这个入口有关系。传统的金融行业,做互联网金融,第一缺的就是入口,开发保险电子商务,做直销银行没有入口,就没有客户。第二是有效流量,金融行业需要高转化率,客户体验变得很重要,客户体验是提升转化率的关键。客户体验对电商来说很简单,他随时通过客户行为,客户画像等摸清客户的需求。传统行业没有意识到转换流量核心是在客户体验,客户体验的核心是在数据控制点的采集分析,背后需要大数据来推动。第三是客户运营,即使是互联网公司在客户运营方面也还有很长得路要走,当然,他们有个先天条件是,对客户购买行为非常了解,但这个不等于客户运营。金融行业和电商的区别在于金融行业最终是玩&账户&,比如余额宝要让账户有黏性,让客户在我账户里多消费,因此更愿意保持我的账户。大数据的工具要对账户进行保护和提升黏性。对金融机构来说更重要的是背后的统一账户。今天所有90 后客户都把自己所有的行为都暴露在网上,他的数字随时可以拿到,这是一代人的特点。关于代际特点:90 后不在乎什么&隐私&,00 后认为所有屏幕都可以触摸,这是技术塑造时代的特点。大数据可以帮助抓住这群90 后的&数字痕迹&;从客户运营角度,聚焦完全暴露在网上的人的成本绝对要远远低于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比如,余额宝也是先从年轻人开始逐步到年长的群体,可能通过这些90 后反向告诉他们母亲应该用余额宝,应该用这个消费。这背后有一个客户洞察和客户运营,所有东西都是依赖数据。
未来几个月阿里希望能把自己用的金融云平台对外变成开放的平台。这里有两个开放,一个是云平台的能力开放,面向金融行业的中间件还有PaaS 的能力。希望中小银行业可以用。另一个是数据服务的开放,要准备数据跟金融机构合作。阿里金融云去年上线之后,有大量小的银行、证券公司都上云了,他们想快速上线,做网络银行这样的业务、大量的支付业务、与电子商务有关的业务。未来,云平台应该有一定的公益性。对外,数据一定要流动,一定可买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今天阿里数据演进的速度比计算架构还要快,目前阿里是数百PB 级别。很多机构讲的大数据不是大数据,是普通的小数据,数据量很少超过50T。到了PB 这个级别,是计算跟着大数据走,而不是数据跟着计算走,这是今天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关系。
下面说说阿里小贷的例子,阿里小贷这个业务用了30PB 数据,800 亿个信息项,100 多个数据模型。今天做一个阿里小贷不需要流程判断,数据判断就可以给他放贷,一个在银行没有记录的农民甚至可以通过阿里小贷贷十块钱。
上文提到大数据的一个方向是用大数据开辟长尾市场,像余额宝,采用极低交易处理IT 成本和精准数据分析一直服务于屌丝,提升交易效果。大数据还有两个方向,分别是提升交互体验和提升交易效率。
银行过去多年的经营具有交易性,围绕交易有一个庞大体系,包括风控体系。互联网公司是做交付,不一定马上变现。银行未来的转移是逐步平衡交易处理安全以及交互式的黏合度。阿里小微的风控体系是全新的,依赖阿里数据做标准。
提升交互体验,张瑞敏把整个海尔客服人数降了七八成,他认为不需要人工客服,不需要声音甜美的妹子为客户服务,但却很难解决问题。他想让一切都在线上自动化解决。这还是一个成本问题,比如人工最贵,比线上贵几十倍,未来五年不仅是整个广告公司不断变成数字化的过程,也是客服中心无人化运营的过程。今天,一些保险公司恨不得有五千个人客服,这说明整个行业设计需要重构,依赖大数据重构。
总而言之,如今做互联网化的金融创新必须理解两个要点,一个是理解小微,微金融,屌丝的习惯行为。第二要理解平台经济,互联网是唯一支持平台经济的模式,背后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传统企业、金融机构转型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模式下进行创业,只有把入口、有效流量和客户运营三个方面做好才有希望。
相关阅读:
搜索"raincent"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交互设计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