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制造业生化危机5详细攻略指的是那些?详细的讲一讲

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cjdby.net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吴晓波:中国制造业四次大转型 即将面临第五次再升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齐俊杰。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吴老师是我的师长,也是我最喜欢的财经作家没有之一,吴老师对于整个经济的历史脉络研究的很是透彻,而且用自己的方法论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非常有价值。
  吴晓波频道当年落户爱奇艺,我们有过非常全面的沟通。  历史:四次转型
制造业最苦
  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最辛苦,从1978年到今天,我们经历了4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1978年之前是以中国军工业为重点的国家,以军工优先。78年以后邓小平讲改革开放,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能爆发了,要搞民生建设,要发展轻工业。78年中国的制造业非常落后,当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1/3,我们在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上开始第一次转型,年,当时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转型的主力军,不是我们的国有企业,而是乡镇企业。我们现在不谈乡镇企业,而是谈民营企业。  那一段时间,中国有4年的时间是乡镇企业的转型,特别是轻小集加,轻工业,小企业,集体经济,加工业。在军工重化的体系以外,这些基本上是做钮扣,编制袋,做衬衫,做电缆,做铁锅,自行车,印染等等。这些企业慢慢的崛起,然后把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挖走,把国有企业的设备也挖走。当年广州有一个广交会,一年两次,建国以后搞的,中国建国以后历史最悠久的商品交易会。当年这些轻小集加的企业跑到广州来,他们是没有资格进入到广交会。在1985年之前中国的乡镇企业里面,不允许有大学生,没有一个大学生,大学全部是国家分配。  1986年以后中国的国家科委主任到杭州调研,万象集团,万象集团的老总1940年出生的,现在还在。宋健对他说,你对国家有什么要求?他说也没有什么要求,给我个大学生。宋健说回去想办法,国家科委回复,8万块钱一个人,我给你大学生。1986年的8万块大概相当于现在的8千万。  1986年花8万块钱请了一个大学生,跑到广交会,也没让进,要进去?加入协会。有些人不舍得花两百块钱,从窗户爬进去。在广交会的会场旁边自己搞一个民营的商品交易会,到今天还在。  浙江人为什么很厉害?浙江人在1990年之前,浙江商人在全国的名气都很臭,为什么?温州人当时搞商业,到了92年以后浙江人变得非常的像,出现的名词叫“浙商”,第一次出现是1995年,95年以前是没有浙商这个概念,95年以后才有浙商,92年以后为什么浙江商人非常像?因为92年浙江开始搞市场经济,浙江是全国市场最发达的地区,到现在,全球小商品市场在义乌。到现在全世界最大的服装交易市场,在杭州,当年浙江省有三千多家排名全国第一的专业市场。  这就是第一次转型,乡镇企业在国营的流通体系以外建立了自己的流通体系。  92年中国开始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方向,这个转型的变化怎么带来的呢?我们通过年14年的发展,出现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用户跟国有企业是一样的。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了国有企业。1988年邓小平讲了一句话,中国改革十年,最大的意外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已经撑起了中国的半壁江山。我们通过15年的发展,中国的产业规模开始扩大,突然间有一个短缺经济慢慢进入到满足经济,92年只要生产出来就卖的掉。现在品牌要有定位,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开始由生产能力变成了市场能力,中国经济到市场经济。  92年以后中国商品开始发展,(,)手里有点钱,所以我们要改善他们的生活。怎么办呢?让他们吃好穿好,所以服装、饮料行业开始起来,还有保健品。当我们吃好穿好以后怎么办?我们家里夏天的时候最好有一个空调、大冰箱,89年以后开始有电视机,家电企业起来了。  中国的服装品牌,中国的饮料品牌,中国的家电,你想的起来的,这三各行业的品牌,90%以上成名在年之间,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次转型。  到了98年以后,我们又面临了一次转型。98年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货币的大泡沫。  1998年2月份的时候全国开,朱F基总理说,中国70%的工业制成品产能要提升,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转型升级,带着国家往前走。即使万丈深渊,也要鞠躬尽瘁。保健品每天在喝,冰箱、洗衣机都有,朱F基说买汽车,98年中国开放行业,1998年中国取消了租赁分房,开始学香港,按揭置房。  中国房地产的元年是1998年,当大家开始买房子,买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由服装、饮料、家电为主的轻工业模型向重工业发展,城市化也好,房子也好,需要大量的钢铁、铝、电、煤,所有的能源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进入到第四个阶梯。  1998年中国政府开放了中国进出口市场,98年以前所有的企业做外贸,需要进出口公司,服装进出口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坐在中国民营企业和老外之间,98年以后,民营企业不再需要进出口公司,中国的民营企业把、冲垮了,买回来的东西基本都上(Made in China)。  今天中国有一个长得很好看的――,阿里巴巴什么时候创办的?1999年,他创办阿里巴巴半年时间,阿里巴巴的排名在全球C2B电子商务第一,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封面的中国企业家。什么叫C2B,一百个乡镇企业家里面,99个不懂英文。老外要到中国来采购商品,他们比中国的乡镇企业还惨,100个老外都不懂中文,语音不同,信息不对称,做一个商品交易平台。阿里巴巴,网上最大的交易市场,摆一个摊,上来交易就可以。1999年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的阿里巴巴,不是今天的淘宝、的阿里巴巴,是跟中国制造有关的阿里巴巴。  这就是1978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四次的转型。其中经历了两次的消费转型。在座的,什么时候开上汽车,什么时候住上商品房,全国都是在年。一个产业经济在发展,我们走到今天,不是突然间这样的。中国产业发展,也不是浩浩荡荡冲到现在的。78年以前的很多的军工企业,很多国有企业,还有吗?78年以前全世界最大的工农居住区,几十万住在那里,现在还有吗?78年-92年之间很多乡镇企业都不见了。  1984年的时候,北京有一个卖电脑的地方,(,),知道为什么叫中关村吗?中央机关所在地方,皇宫里的太监,太监死了以后抬到北京郊外埋掉,叫中关,埋太监的死人堆叫中关村,北京郊区非常偏远的地方。1984年很多人在那里卖电脑,做经贸市场,然后出现非常优秀的企业,联想是84年开始。1988年的时候,中关村已经蛮发达了,中关村最大的十家企业,到2008年,十年以后,再看1988年排在前一百位的中关村企业,剩下3家。  到了92年以后,我们很多服装企业,饮料企业,家电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品牌活到了今天,活到了第四个产业周期。  如果有兴趣的话,把2015年中国排在前一百位的民营企业名单排出来,60%面临崩溃。江山代有人才出,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整个流程是一代一代企业家不断转型创新的结果。  现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  我们今天为什么很困难?第一,我们在制造业,78年以来的历史上,第四次转型结束了,当第四次转型结束以后,36年来我们所具有的三大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基本上丧失了,不是我们不聪明,中国越来越有钱,中国消费还敢于消费,人民币也没有崩溃,行业还能保持10%-20%的增长,为什么赚不到钱呢?不是你变笨了,而是你原来的丧失了。当今世界最可怕的是能力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突然间丧失了。在另外一个地方拿走了你本来的优势。我们说转型,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我们要获得新的能力,获得新的工具,获得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我去年去国务院参加总理组织的经济座谈会,我是第三个发言的,排在我后面的都是企业家,在我前面发言的全是中国最好的宏观经济学家,分别来自于财政部、社科院、汇丰银行,北大清华,有一个经济学家从宏观经济分析来讲,今天中国处在通货紧缩时期,供给大于需求,满街都是东西。然后克强总理说,他们认为中国未来五年内是黄金期,中国都会处在通货紧缩时期,在这个时候大家不要有任何的幻想,在未来的五年仍然是供给大于需求。同时,这个宏观经济学家说,不仅中国处在通货紧缩,全球处在通货紧缩。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全世界各个中央政府都在干同一件事,加速印钞票,货币的量化宽松。过去两年是1945年以后最激烈的货币竞赛,人民币还算好。现在去日本,日本的东西好便宜,过去两年日本贬值25%,到欧洲去很便宜,过去两年贬值48%。我今年2月份去了一趟南极,三年前去南极一美元换阿根廷币是1:1.6,下了飞机我去换,1:4.7,这国家能过日子不?三年的时间。  冲击。我们做制造业,过去几年,房地产,制造业做的不好,做房地产,买块地造房地产;第二是票,第三是互联网。大家很愤愤不平,天天上班,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工作十多个小时,我的净利润只有3%,5%,做外贸的话连3%都没有。然后有一些企业,每年的净利润有20%-30%,百度净利润35%,阿里36%,深圳的腾讯28%,互联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第三,供需错配。买东西,为什么到香港去买奶粉?为什么到日本去买眼药水,到日本买电饭煲、马桶盖。大家去过巴黎老佛爷没有?我去到那里不喜欢购物,我坐在那里看,一堆中国人,太有钱了,门口站着两个黑人,拉着一个绳子,放十个人进去,出来再放十个进去。到迪拜,迪拜有一个山泉酒店,有将近五百间房间,去年的圣诞节,五百间房间里面490间是中国人。  新机会:黄金五年
三个战略新起点  中国制造业现在有三个战略新起点。哪三个新起点?  第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普惠性工程,它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特点是什么?两个特点,无所不在,非常便宜。如果你问BAT三个老板说什么叫互联网,他们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是,互联网是连接一切。我们在座的企业,我们现在跟互联网公司打交道,最头痛的事情是需要向他们买流量,百度竞价排名,我们去淘宝开店,天猫开店,有直通车,有竞价排名。都是流量。为什么能够通过流量来赚我们的钱呢?因为连接是他们完成的。
  但今天的BAT全部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是因为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未来我们做互联网,我们卖东西,如果你的生意仍然要借助于流量分发的话,你的成本会比地还要高。今天为什么出现很多网红,为什么出现直播模式,为什么出现社群经济,都是对流量为王的反驳,在这个时候,我们说要告别马云,过去几年来所形成的一些互联网经济,流量为王的互联网,这些我们非常耳熟能详的,将会烟消云散,互联网启蒙时代已经结束了,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基础设施。  未来最主要的能力,就是怎么样跑步跑的快一点,怎么样把水变成饮料、酒,我们把它变成工具,是一个我们可以用的工具,不是我们的根本。我们的根本是什么呢?我们的根本还是做好一双鞋子,做好我们的卫浴,这是我们的根本。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互联网的企业家而丧失信心,我们也不要把我们的命运寄托在BAT的身上,马云也好,也好,也好,他们全部都是我们的工具提供者而已。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工具革命已经结束。在虚拟竞技上,未来五年内不再发生任何意义上的工具革命。  第二,全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怎么能提高我的劳动生产效率,怎么能迭代我的产品,全球的制造业都在想这个问题,都在想怎么样重振制造业,这个话题为什么以前不谈,为什么今天开始谈。到去,对制造业非常重视,提出美国制造业再造计划,日本叫日本工业复兴计划,叫.0,中国叫中国制造2.2,为什么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重新把国家战略放到制造业上。是因为信息化革命已经结束,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普惠性工具。  我们在全球制造业,1978年我们和美国人、日本人要差30年的话,如果到1998年还差五米,今天我们会跟他们差半个身位。  在未来的工业复兴计划中,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和德国人的路径是不一样的,中国是夹在中间。美国人认为,我的战略计划是要很多硬件,比如说要搞航天飞机,要搞无人汽车,要搞VR系统,美国人会把它过去20年所主导的信息革命的成果继续放大。美国汽车行业的复兴,现在的领头人叫马斯克。  德国人,隐性冠军。他们从来不会产生像、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但在汉诺威,我们看到很多生产革命。德国一个生产线,全世界工业4.0的标准工程。民营企业家跑到汉诺威,去到那里以后回来有人问去汉诺威有什么体会?三个体会,盯住德国人,学他们的生产线革命,学他们的车间革命。学习美国人,买卖全世界。在未来的几年内,买全世界制造业中间产业的部分,可以极大的取胜。我们用人民币去买它,人民币是全世界最大的货币泡沫,房地产泡沫是人民币泡沫的投影,中国的货币超过了美国。我们用全世界最大的泡沫买全世界最好的武器,我们等于帮助了总理把泡沫输送到全世界。  未来几年内,我们不但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去,我们要把人民币的泡沫输送到全世界去,买他们的车间,工厂,买他们的机器,这个很重要。
  第三,消费升级诱发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是去年11月中央在三改小组会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我认为这个词是未来五年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制造业改革的一个核心战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央政府对制造业产能的落后淘汰的决心已经下定了。中央政府已经清晰的认识到供给侧改革,通货紧缩,供给侧改革。供给错配,错配会产生势能,这个势能叫适配势能,只要把它配起来,就有机会。欧洲有供给侧配吗?日本有供给侧配吗?没有。供给侧改革,是不能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中国产生新的消费人群,这些消费人群是谁呢?跑到日本买马桶盖的,他们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这是供给侧改革真正的意义所在,中产阶级。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09年的时候我曾经主持过一个课题调研,一家美国的公司帮中国的企业家做数字模型。找二十个知名度高的企业家,一个企业家访谈20个小时,把这些访谈的结果形成一个结论,把这些结论在别的国家对照,提出你这个企业家数字模型是什么。当时模型的结果是,比如说你们这一代中国的企业家重以进攻,输以防守,呼啸天下,粮草没跟上。第二,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都是狮子性,就是统治欲望很强,团队建构能力不强,一只狮子带着一群绵羊。第三,东方企业家的传统性,讲天下,拯救这个,拯救那个。  其中有一条,我当时看到大吃一惊,他说,你们中国企业家面对本土市场的创新不足,当时有四五个专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吃一惊。这一代中国的企业家面对全球最大的本土市场,既然创新不足。  产品从哪里来的?从别的地方抄来的。到今天,大家有没有看到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在过去30年里面起诉中国的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是申诉成功的?没有,中国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中国的企业。  山地车的品牌要么是法国,要么是台湾人,今天在中国买到几千块的山地车,所有的指标,比如说它的刹车,比如说凳子,那个高度,全部是欧洲人的。我们亚洲人身体,他们卖那么贵的车给我们,从来不研究我们中国人的身形。  后来很多年在想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面对中国本土市场创新不足?为什么中国各代企业家面对本土市场创新不足。不是这帮企业家不聪明,这些企业家是最精明的。为什么?因为中国没有消费者愿意为你的创新买单。因为中国的消费者相信四个字“价廉物美”,能够很便宜的买到全世界最好的商品。因为没有人能为你的基础研发买单,所以你根本不会投钱在基础研发上,会把所有的经历放在两个地方上,第一,降低成本,第二,扩大规模。  这是中国企业家的毛病吗?不是,全球企业家都是,美国也是这样。美国建国以后,干的第一件事是抄袭人,全面抄袭英国人。美国到1894年的时候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还在抄袭英国,英国人很愤怒,愤怒到什么地步呢?只要在美国纺织工厂工作的工程师,申请到英国来旅行的话,拒签。申请假如英国国籍,绝对不可以,为什么?你就是来当间谍的。美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美国本土的企业,要摆脱对英国的抄袭呢?  1920年代,1920年代是美国中产阶级崛起的年代,美国变成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美国人开始愿意为美国精神,为美国文化,为美国价值观,为美国审美开始买单。后来就出了一大堆的美国牛仔裤,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的好莱坞,美国的迪斯尼,美国的麦当劳,美国的星巴克,出现一堆具有美国文化标志的品牌,所有这些品牌是1920年开始的。  我们说日本是工匠精神,日本在很长时间里面,年代,日本主要抄袭美国,当年made
日本,是廉价品的代名词,日本什么时候开始关心要为日本消费者服务,1970年,就是1920年的美国,也是今天的中国,开始产生中产阶级。  今天的中国,出现了1920年代的美国,1970年代的日本。有1.5亿的中产消费。  为什么说制造业到了黄金五年的开始,过往成功的优势都丧失了,我们可以清零。我们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互联网已经成为普惠工具,我们不需要再对互联网恐惧;第二,在硬件革命上,中国跟全球制造业大国一样,我们处在新的工业4.0的基础上;第三,本国消费者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未来五年成功的人,就是建立在这三个起点上。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齐俊杰
(责任编辑:李士英 HN071)
05/27 09:3905/29 11:2605/29 11:2505/29 10:2205/29 08:5705/28 18:0605/28 12:4405/28 08:28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郎咸平:制造业才是中国真正的危机!
来源:中国建材新闻网
2016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领导层大力推动的“供给侧改革”,旨在为危机四伏的中国制造业寻找出路。其实,早在2009年,郎咸平教授就在其著作《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中明确指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危机所在,现在读来仍然鞭辟入里、字字见血。
&&中国真正的危机叫制造业危机,根本不是金融海啸,金融海啸只是让问题更严重了。那么到2010年为止,我们制造业危机解决了吗?没有!从2006年到2009年的年底,你觉得制造业的日子好过了吗?不!第一,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比如说这三年对美元升值了20%,金融海啸时期又对欧元升值了40%,那不是亲手扼杀我国的出口制造业吗?第二,出口退税调低,到了2009年的7月份才调回17%,所以当时很多媒体来采访我说,郎教授能不能请你谈一谈我们政府提高出口退税比率的正面意义,我说不可以,我说我很忙的,不要问我这种无聊的问题,下次有关张惠妹的问题再来问我,我还愿意回答一点。我只想问你,你当初干吗调低呀?那不代表你对经济情势的误判吗?你调低出口退税比率,不是又打击我国出口制造业吗?第三,2008年1月份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虽然这个立法的本身我是赞成的,那就是由政府出面保护弱势群体,但是问题是什么呢?这个法案推出既缺乏论证,又缺乏试点,仓促推出的结果,使得我国1/3以上的制造业立刻陷入困境,又打击了我国的制造业,而制造业输的结果,劳工就输,而劳工输政府就必须买单,从而造成政府也输的三输局面,一个法案造成全国都输真正是前所未见,而我们却做到了。第四,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前提就是错的,什么收回流动性,其实是错的,越宏调越打击我们的制造业。第五,2009年各地的税费增加,包括什么摊派的增加,我相信各位企业家都有类似的经验,我也不讲太详细了。
&&就这五个原因,汇率的上升、出口退税的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推出、宏观调控的推出以及税费的提高,使得这三年来民营企业的投资经营环境更恶化。
&&还有金融海啸造成了什么?出口暴跌。请各位读者想一想我们中国为何成了出口导向的国家呢?因为地方政府的两大政策,第一个政策叫做抓建设拉动GDP,第二个政策叫做招商引资。这两个政策有什么问题呢?什么叫做抓建设拉动GDP,那就是地方政府透过修桥铺路等等钢筋水泥堆砌起来了我国的GDP,根本不是我们的经济有什么了不起的增长,而基本上都是靠着钢筋水泥拉动的。这就是为什么2008年我国GDP当中57%都是钢筋水泥,从而把消费压缩到只占GDP的35%。而2009年更糟糕,GDP当中67%都是钢筋水泥,从而把消费压缩到占GDP的29%。因此中国成为消费力严重不足的国家。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消费占GDP的70%~80%,可见我们经济发展有多么扭曲和畸形。
&&什么叫做招商引资,那就是我国地方政府疯狂的招商引资,至于招商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劳工剥削,地方政府基本上是不管的。比如美丽的青岛竟然引进了高污染的化工厂,旅游岛海南竟然也同样引入了高污染的化工厂,这种遗祸子孙的招商简直不可想象。但是大力招商引资的结果就是我国产能大幅度扩张,2008年的产能已经高达GDP的70%。请各位读者想一想,2008年我们有70%的产能,却只消费了35%,那么剩下35%消费不了的产能就叫做产能过剩。那怎么办呢?所以只有出口给外国人消费,因此不得以不出口来消化产能过剩,从而透过出口拉动了中国的经济。问题就是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的消费是什么消费啊?简单地讲就是借钱的超前消费,简称泡沫消费。但是只要是泡沫就一定会破裂,而金融海啸就造成了美国泡沫消费的爆破,从而打击了我国的出口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所以到了2009年,我们的制造业更辛苦了,不但有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又有产能过剩,因此大家更不想投资了,这不像日本当初一样吗?虽然原因不一样,但是结果都是不想干了。那干什么呢?大量制造业资金进入楼市跟股市,所以从2008年11月份开始,中国的股市领先全世界回暖。为什么?制造业就不想干了!哥们儿去炒股了。2009年年初开始,楼市也回暖了,为什么?制造业不想干了!去买高档楼盘去了,又去买汽车、奢侈品,所以中国经济看起来回暖了,其实是制造业不想干了,从而造成泡沫现象。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生病了,第一个病是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第二个病就是产能过剩,而生病的必然结果就是发烧,但是我们这个感觉良好的民族把发烧解读为回暖。当初我在《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中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发烧现象,在2010年的第一季度终于证实了我当时的观点,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3月底首度承认中国失业人口高达2亿人,而不是统计局所谓的2 000万人。而这个失业数字也是我在2008年9月份上海宝钢演讲的预测,现在回看起来政府如果能够重视我当时的预测,今天情况也不至于如此恶化。
&&而我们在2008年的年底和2009年,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政府仓促之间连续开了六大虎狼之药,包括农业改革、医药改革、四万亿、十大产业振兴方案、汽车家电建材下乡、2009年六成银行信贷投入基建。正如我在《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中所料,农业改革和医药改革都没能治疗我们经济的两个病,而剩下的四大虎狼之药表面上是拉动了内需,但是实际上是利用了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了今天的产能过剩。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以四万亿为例,四万亿基本投资在中西部的基础建设,而以高速公路为例,建好了之后有没有车在上面跑?基本没有。而没有车跑的高速公路统统叫做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因此路一建好就是产能过剩。但是在建的时候需要钢材和水泥,因此可以消化钢材市场2亿吨的产能过剩,又可以消化水泥市场11亿吨的产能过剩。但是明天建好之后怎么办?建好之后的高速公路就是产能过剩,由于不需要钢材水泥,因此把这两个行业打回原形成为产能过剩。我以为这个产能过剩要到2010年的年中才会出现,没想到在《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一书出版后就出现了。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能产能过剩。日和3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说,煤炭、电力、焦炭、铁合金、电石、有色金属、钢铁、建材、轻工、纺织等10大行业全部产能过剩。
&&这六大虎狼之药没能治愈第一个病,而四大虎狼之药又使得第二个病产能过剩更严重了,既然病更重了,那么发烧就应该更严重了。这个持续发烧怎么来的?就是来源于2009年剩下的四成信贷借给以国企为主的短期信贷。那么我请问各位读者,这些国有企业所面临的两个病解决了吗?没解决。既然没有解决,他们突然拿到这么多的银行信贷,他会干吗呢?炒股去了,还有炒地皮,所以更多钱进入股市、楼市,就造成了更严重的发烧。
&&你以为就这样子没事了吗?你短短的一年就释放出10万亿的货币,我看你好像不太怕通货膨胀,是不是?那我问你,如果通货膨胀来了怎么办?那你们存在银行的钱就毛了,为了让钱不毛,你们敢不敢投实体经济呀,比如说你们几个兄弟开一个什么塑胶玩具加工厂,你敢不敢哪?因为你比较正常,你不敢的,除非你脑袋进水了,是不是?你怎么敢投实体经济呢?因为两个病没解决。那你会干吗呢?逃避通货膨胀的避险资金只有大量的进入股市、进入楼市,造成更发烧的现象。
(责任编辑:马佳燕)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网友留言(共0条留言)
匿名&&发言
水泥宝会员产品展示
水泥宝会员产品展示
2016年,除北方15省以外,两湖、江苏、四川、重庆也加入错峰生产行列,加上福建、广[详情]
中国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水泥网
"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参会热线:陈勇军 2
&-&&-&&-&企业平台&-&地区频道&-&在建项目&-&中国水泥人才网&-&水泥指数&-&水泥现货&-&水泥备件&-&
杭州总部:1
编辑运营:5
意见或建议:
商务合作:2
研 究 院:0
投稿电邮:
水泥现货:7
北京信息总部:010-
&会员咨询:400-
&24小时热线:3
& 中国水泥网版权所有 |
|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 |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
喜欢这篇文章吗?扫描二维码分享一下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化危机7详细剧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