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麦宝一年存款利率是多少定存的利率有11%多,不知道靠不靠谱

我们到底需要存多少钱养老?专家说1000万元也不够 _ 东方财富网
我们到底需要存多少钱养老?专家说1000万元也不够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刚过了45岁生日的陈勇,开始为养老问题焦虑起来。靠做点小生意,陈勇积累了一些财富,手上有一个商铺两套房产,本来想着靠租金解决养老问题。去年,他动了一个颈椎的手术,前前后后花了30多万元。这让他意识到,一场大病可能会打乱他原有的养老计划。于是,他试着去接触原本有些排斥的产品。  什么样的人正在或需要考虑养老这个问题?有一个说法是,63年出生的人加减7。也就是说从1956年到1970年出生的人,已经被纳入养老市场的视线。他们具备更为开放的养老观念和相当的经济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接受更为多元化的养老方式。  面向30-50岁的中年人群,记者做了一份微型的抽样调查。调查显示,56%的人有过如何解决养老问题的焦虑。那么,我们到底需要准备多少钱来安享晚年?用什么方式来准备这笔钱?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瞄准了这块巨大的“银发蛋糕”。新的养老产品不断涌现,比如首款15年期养老、养老主题基金、新型信托型养老金产品等。新产品与不动产、养老险、储蓄这些传统方式相比,哪种方式更适合累积养老资金?  现象直击  国人的不安全感很大程度上在于“防老”,有人说1000万元养老也不够  我们需要多少钱养老?  根据央行第2季度储户网络问卷调查情况,约46.2%的居民偏向储蓄,这个人群不乏年轻的上班族,他们储蓄的动因则是为了养老。那么,我们到底要存够多少钱才能安享晚年?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教授钟伟曾抛出一个惊人的观点: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千万元竟不够养老,钟伟给出的解释是通货膨胀,让一个人少壮时候积攒挣下的钱,老来不足以安度晚年。  当然,这个观点遭到了多方质疑。有保险专家指出,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是多少,无人能给出明确答案。因此这个千万元不足以养老的观点没有意义。一般来说,退休之后的每月收入达到退休前月收入的60%就可以了。当然这个前提是,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  如果说千万元的养老金只是某个学者的推论,那么一些银行机构的调研数据可能更有说服力。汇丰中国前不久发布的全球退休生活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国内地,每年平均需要约16.61万元的退休收入才能确保舒适的退休生活。调研也同时显示,中国内地受访者预计退休生活会持续20年,相应的退休储备并不充足,平均只够10年之用,还有10年的缺口。而从退休储备的年龄来看,国人平均从29岁开始为退休作储备,这一年龄晚于全球平均年龄(26岁)和亚洲平均年龄(27岁).  显然,对正在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中年人而言,预备养老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为自己准备这笔不菲的养老费用?
  市场新动
  收益紧盯定期,追求稳健
  银行理财产品的“养老牌”靠不靠谱?
  在记者的调查中,大家在选择何种方式规划养老时,购买养老理财产品的占比最高,达21.5%。但是,什么样的理财产品符合养老这个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以来,一些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了养老概念的理财产品。如推出首款15年期的养老主题理财产品,携业内第三只养老概念公募产品登场;“长江养老英大信托型养老金产品”、“海富通昆仑信托型养老金产品”等新型养老金产品陆续获批。
  以往的银行理财产品最长不超过3年,对于长期的养老需求而言并不那么匹配。于是光大银行开发了首款15年期的“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这款产品的基准收益率为银行一年期定存+2%,每月开放一次。
  “客户可以选择红利再投或者现金分红,如果是红利再投的模式,相当于每月复利计息,长期下来的收益还是有优势的。”光大银行杭州分行零售业务部的金旗算了一笔账,如果一次性投入10万元,选择红利再投,以5%的年化收益率测算,15年后投资者可以拿到21.14万元。
  也同样看上了养老这块蛋糕。7月18日,华夏基金旗下首只定位于个人养老的基金产品发行,以一年定期存款税后利率+2%作为业绩比较基准。这是国内第三只养老主题的公募基金产品。
  收益紧盯定期利率、追求稳健,这是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的共同特点。
  专家提醒
  养老的事必须从30岁开始谋划一份养老保险难保一辈子
  如果在45周岁时买一份养老险,希望在55周岁退休时,能每年拿到10万元的养老金,我们需要怎样的投入?
  信诚人寿浙江省公司的资深保险顾问孙群亚告诉记者,她之前给一个45周岁的客户做过一份养老规划,从45周岁开始买一份养老险,每年投入26万元,连续交10年,到55周岁退休时就能每年拿10万元,在80周岁时可以一次性拿50万元,保险合同就此终止。
  “如果这个客户提前开始规划养老,他需要付出的保费会少很多。”孙群亚说,买养老险年纪越轻越便宜,一般来说,30岁之后就可以考虑养老问题了。
  不过,如果你这一辈子就只有一份养老保险,依然是不够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可以花掉辛苦积攒的养老储备。孙群亚的建议是,首先要有意外险和重疾险,在这两个保障到位之后,才需要去考虑购买养老险。
  对此,杭州分行财富管理的总经理郭剑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医疗等支出的不可预知性,将极大地影响养老规划,因此在养老规划中,必须考虑如何防范疾病风险。
  风险预判  解不开的不动产投资情结未必靠谱的“以房养老”
  事实上,像文中开头所提到的陈勇这样,认为有房在手养老不愁的人并非少数,中国老百姓对不动产的投资情结依然很深。
  在记者的抽样调查中,被调查者在做养老规划时,不动产的养老模式依然是占比最大的选择项。
  不过,银行理财专家对这样的养老方式并不赞同。金旗这样分析,目前住宅的租金投资回报率大约只有3%,商铺的租金投资回报率高一些,在3%-5%左右。而目前五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4.75%,有些银行还能上浮。而且,“以房养老”还有一个最大的风险是,未来十年二十年后,房子是否会出现贬值。
  前不久,一个号称流行欧美几十年的“以房养老”模式引来不少口水。这种“倒着按揭”的模式是这样操作的:当你年老退休时,将住着的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或者银行等机构,每月从这个金融机构领取一笔养老金,过世后房产就归该机构所有。这个让不少人憧憬模式是否能嫁接到国内市场?
  郭剑认为,这样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至少目前没有金融机构能推出这项业务。房价走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万一未来房子贬值,金融机构难以控制风险。
  一半以上调查者对养老有焦虑感
  养老设计仅有“基本配置”水平
  养老焦虑提前来袭
  担忧通货膨胀、感慨没有好的投资渠道、计划靠退休金养老……昨天,本报就“养老规划”话题发起了一次微调查。
  通过分发邮件、填写调查表等方式,共收回50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 36%的调查对象是私营业主,12%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科教文卫领域则占了10%。他们的年龄在20岁-40岁之间的占了90%,40岁-50岁的仅10%。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者居多,占了54%;10万元-30万元,占32%;50万元以上,占6%。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 56%的调查对象对养老问题感到焦虑。其中,关于“目前养老体系和养老保障还不够完善”是最大的焦虑源,占到近4成。另外还有三个“担心”:担心通货膨胀,占19.1%;担心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脆弱性,占17%;担心未来楼市的不确定性,占11.7%。
  对未来养老问题的担忧,使得不少人已着手进行养老规划。但记者通过问卷分析发现,调查对象的养老规划仍过于单一。其中,43%的人计划靠退休金养老,有意识购买养老理财产品者才占了21.5%。
  不过,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显然已经淡化,仅11.4%的调查对象选择“养儿防老”这一选项。相比而言,购买商铺、出租房屋等不动产投资受到了近1/4调查者的青睐。
  值得关注的是,“对养老理财产品的收益性有何预期”这一选项,8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以稳健为主,年化收益5%-10%”,这样的高度统一性,显示了老百姓投资还是首选以稳健为特征的银行理财产品,而且更多关注中低风险级别的产品。
  而关于“哪种理财产品作为养老工具的补充”这一问题,选择银行存款者最多,看来,银行存款作为传统的个人资产保值增值方式,因其具有收益稳定、风险低等特征,仍被不少人青睐。
(责任编辑:DF101)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随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或放开的消息甚嚣尘上,银行吸储大战再起波澜。近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已悄然上行。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存款利率有望渐进式放开。  大额存单掀“涨价潮”  “20万的已经卖完了,大额存单现在只有30万和40万的,3年期利率3.85%,比较划算。”昨天中午,在公主坟附近的一家银行中,大堂经理一边招呼络绎不绝的大爷大妈填单子一边说。  在打破刚性兑付的资管大趋势下,与定期存款、理财相比,大额存单具有保本保息等多重优势,成为保守型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而在另一方面,银行也开始上浮存款利率,吸引客户。  在民生银行长椿街支行,昨天发售的新一期个人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上浮52%,20万元起购,3年期和5年期的收益高达4.18%。据不完全统计,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也陆续推出了上浮45%的大额存单。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则根据起购金额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上浮幅度。其中,对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较基准上浮40%,对50万元起购的增强型大额存单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45%,100万元起购的“进取型”大额存单较基准利率上浮50%。  据融360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国有大行以及部分城商行上调了大额存单利率,最高较基准上浮52%。目前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较普通定期存款利率高51个、70个、83个基点,较2017年年底的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上调了9个、13个、14个基点。  20万元利息差了850元  与大额存单利率暗流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鲜有动作。  据四大国有银行官网显示,1年期和2年期的定存年利率仍分别维持在1.75%和2.25%,较基准利率分别上浮17%和7%;3年期定存年利率为2.75%,与基准利率持平。  为什么银行定存利率按兵不动?“高息揽储并不适用于所有银行,中小银行政策调整快,短期吸储有效果,但靠利率吸引的资金若没有强相关性,还是会走,再加上存款收益原本也比不上理财产品,一味上浮存款利率并没有多大用。”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坦言。  大额存单利率全面碾压同期定存,这意味着市民同一笔资金放在不同的地方,选择不同的方式,收益会有更加明显的差别。如果投资20万元购买一年期的大额存单,利息以上浮45%的2.175%计算,收益约为4350元。若将这笔20万元进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为1.75%,收益则为3500元,两者收益相差850元。  与此同时,“既是存款又像理财”的结构性存款走俏,成为青睐保本理财产品顾客的新宠。结构性存款是运用利率、汇率、黄金等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由于风险等级为R1级的最低风险,银行明确向存款人提供本金保障,并支付浮动收益,收益通常高于银行普通存款,结构性存款日益成为银行的揽储主力。  据央行最新金融机构信贷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全国性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达5.56万亿元,同比增幅为51%;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国开行、交行和邮储行等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约3.25万亿元,同比增幅为40%。  利率市场化渐进放开  众所周知,风险定价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此次银行提高了存款利率来募集资金。对于息差收窄所带来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影响幅度可控,预计银行业息差前景总体乐观。  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看来,整个市场融资面近来偏紧,资管新规要求银行不得发行表内理财,银行吸收存款压力较大。此外,上周央行宣布降准,净投放量达上亿元,这对近期大额存单利率上浮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也对冲了未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放开后利率大幅上升的影响。  在近日的博鳌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未来要做的市场改革是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对此,多位业内人士预计,即使存款利率上浮上限放开,银行也不会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而是有步骤、分批次地渐进式放开。  “只有深度的利率市场化,才能发挥金融要素价格在市场配置中的作用。”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表示,除了存款定价的上限放开的方向之外,还可以进一步简化目前存款期限,比如在过渡阶段,只保留活期和一年期,其他的交给商业银行自行定价,促进提高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能力,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
范思思 吉网新闻热线:2
文章标签: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12345678910
港交所发IPO新规 4月30日正式生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7年的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_百度知道
2007年的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
要四年的,急急急急急!!!
我有更好的答案
2007年,银行一共调整了6次存款利率,详见:点开上面这个网页,在左上角点”请选择时间”,就能查到银行历次调整后的存款利率了。定期存款,是指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的资金或货币。是银行最重要的信贷资金源。定期存款是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它具有存期最短3个月,最长5年,选择余地大,利息收益较稳定的特点。
人民币存款最新利率表
提示:没有四年利率,可以分两期存。定期(整存整取)
三个月 2.88 半年 3.42 一年 3.87 二年 4.50 三年 5.22 五年 5.76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定期存款利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买港股坐享最高收益7.9%靠不靠谱?
手机看热销基金排行分享
来源:麻袋理财
  麻袋理财上次文章里说了,还有买入即可坐享近8%收益的机会,很多麻粉在后台大量留言询问,今天给大家揭露谜底。
  大家知道,收益除了交易价差之外,会根据业绩情况派息。如果你长期持有股票不卖出的话,这些股息就是收益。一大奇葩之处就是要强行将分红派息从股价里扣除,叫做除权除息,这个钱你永远拿不到。麻袋理财告诉你,在香港,你就能赚这个钱,而且还不少!
  与之对比的是,三年期定存利率2.75%、余额宝近期3.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产品平均年化收益4%。
  麻袋理财发现这并不是四大行港股股息率首次大幅超越定期存款。2008年以来,四大行保持了整体稳定且逐步增长的分红,而股价则在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等金融事件爆发时受挫。当股价居于底端时,股息率大幅上升。
  麻袋理财整理了近年来(601398,)逐年股息率变动表,计算方法是以上年的分红除以当年相应的股价。
  在2009年次贷危机最剧烈时,工商息率最高分别达到6%。2010年股价大幅反弹,股价最高时,股息率则跌到2.8%。2012年之后,股息率超过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成为常态,其他三大行的状况也大致如此。这一方面由于四大行分红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估值水平居于低位,股价长期跌破净资产。
  四大行在港股里股息率不是最高的,但对港股小白来说,对四大行比较熟悉,业绩稳定,长期高分红,又都在A股上市有股价对比,是最佳赚股息标的。
  同时港场火爆,内地资金蜂拥而入,金融股,除了股息,投资者还有赚价差的机会。
  你必须知道一个词:除净日。就是这一天买入的投资者不再享受分红权益的日子,在除净日卖出依然可以享受分红的权益,一般除净日股价都会相应下跌,否则前后日买入的投资者权益相差太大。
  分红会在派息日派发,一般派息日在除净日后的1周至3个月之间。除净日起到派息日之间买入,是没有分红派息的。
  目前投资港股的途径是和香港。港股通最简单,满足50万元的门槛的土豪直接把A股账户开通港股通功能就行,直接用买。但是对土豪当然也不客气,分红要收取20%的所得税。
  在港股券商开户的朋友(有互联网券商甚至可以全线上开户),四大行由于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需要收取10%的红利税。其他的纯港股虽不交红利税,但堪称散户地狱,很多上市公司巨黑无比,把散户当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能不碰就不碰。
  有朋友不想缴税,那么可以在除净日之前卖出相应的股票,在除净日之后买入,这样确实能实现避税。但是交易成本加上这段时间的股价波动,值得不值得很难说。
  上面展示股息率的时候,分“最高价股息率”“最低价股息率”两个指标。这说明每股分红虽然固定,但股息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值,更不是稳赚,和你买入价格有关。买贵了,相对来说赚的少。运气好,买在低价,才能用最少的成本赚到最多。只要成本够低,能立于不败之地。这要求投资者有一定的经验和分析能力,对纯小白挑战很大。
  运气不好,买了就跌,跌幅分分钟把股息给抹了,接着就是惨痛的亏损。
  麻袋理财发现,尽管四大行每年巨额分红,但对四大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从未停歇过。毕竟分红只代表过去,投资则需要面对未来。如果一家公司过往利润丰厚,分红稳定,但由于某些原因在未来利润大幅下挫,分红锐减,股价暴跌,那也实在算不上好的投资标的。麻袋君对四大行分红的研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对四大行未来的盈利、分红和股价做出任何预测。
  长期在香港吃股息的朋友一定记得一个“大雷”――渣打集团。历史上长期维持较高的分红率,但后来饱受不良资产以及多项重大诉讼的影响利润暴跌,并预期在此后大幅削减股息。其股价也从2013年高点的215跌至最低不足60港币,跌幅逾70%。类似渣打集团的案例,绝非唯一。在次贷危机之前,全球主要大型也都普遍维持了较高的派息水平,但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依然让投资者损失惨重。
  值不值得去香港吃股息,相信大家心里有数了。买工行吃股息,拼死拼活不如投资麻袋理财,享受最高8.2%的稳定年化收益,方便又省心。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由佳&RF13266
相关阅读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
金融界旗下基金交易平台
证监会授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资金同卡进出,银行加密保证
每日爆款 新手专享
新手专享12%约定借款利率
精选产品0费用存取,1元起投7&24小时随时取现,秒到账历史年化收益9%-17.75%500元起投,申购费1折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4 天可投金额 321,000 元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4 天可投金额 0 元9.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24 天可投金额 0 元
基金收益排行
最高收益TOP5
最低风险TOP5
最热销TOP5
24小时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排行
这个钱包能赚钱
7日年化收益3.21%利率调整 _ 数据中心 _ 东方财富网
||||||||||||||
中国 利率调整
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消息公布次日
04-2504-2404-2304-2304-23
04-2004-1704-1704-1304-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期存款利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