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从事教育行业马云怎么看数字货币

做了马云的学生 他离开公益转身教育创业 _ 东方财富网
做了马云的学生 他离开公益转身教育创业
作者:原宁辰
中国慈善家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上完湖畔大学的第一堂课,张宁再次转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做了马云的学生,他离开公益转做商业
  上完湖畔大学的第一堂课,张宁再次转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做了七年公益的他,从湖畔大学同学、天使湾创始合伙人兼CEO庞小伟那里拿到了300万的创业种子基金,准备投身互联网行业,创办一个叫做“堂口”的APP,“变革中国教育,创造更好的适合人类学习的方式。”
  这已经是40岁的张宁第四次跨界转型。此前,他是律师,是猎头公司老板,是一个公益人。
  “前几次都是在我觉得可控范围内的转型,虽然跨行业跨得很厉害,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是能支持我转型的,最后这一次跟马云有关。”张宁坦言。
  和马云一起设计湖畔大学
  张宁被湖畔大学录取的过程颇为神奇。
  湖畔大学采取的是定向邀请制。在公益领域,阿里巴巴搜索了近一千人,在实地拜访和沟通后,最终选出四百人邀请网上报名。因为之前曾经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合作过,作为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理事长的张宁,亦进入了湖畔大学的选拔视野。
  报名通过后,按规定,首先需要找到两位推荐人,必须是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各领域顶级人物。张宁前后找了四个人,包括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王利民、副总裁、一家瑞士投资的中国区首代以及中国第二大律师事务所的执行合伙人。
  四个人都回复了,“据说都写得特别多。”其中,王利民在推荐信里写道:张宁是我的老师。每次来北京都会约我跑步,跟我聊天,帮我解决困惑。
  他顺利地过了海选。
  面试环节,每个人都有一个三分钟的主题演讲“世界因我有什么不同”。擅长公益产品研发设计的张宁希望能够展现出独特创意,提前跟酒店服务生要了白板架,手写了四页PPT,再覆上一张白纸,希望在正式表达时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待到演讲时,他特意把展板放在观察员马云能够看见的位置,但是打开首页的白纸后,他傻眼了。大概“酒店服务员太认真敬业”,精心准备好的PPT全被换成了白纸。
  好在一切都在脑海中,张宁边演讲,边重新手画了一遍。
  群面中还有一个环节,是同学间相互提问。分在同组的汽车之家CEO秦致问了大家同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读湖畔大学?
  张宁答:“我是一个出身于9个教师家庭的孩子,我对教育产品特别热衷。我以前做过教育投资,我又是一个产品设计师,我来读湖畔大学,是想和马云一起来设计湖畔大学这个产品,因为湖畔大学是个教育产品。”
  他后来总结,这个答案基本上成为他被录取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被马云引用了。”
  群面结束后,马云向所有学员解释他为什么创办湖畔大学,并提到,“第一届学生是合伙人,发展下去都要靠第一届学生。”后来,在湖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包括张宁在内的所有学员都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入学只是开始,湖畔第一届的学生将是这所学校的共建者。”
  在一对一面试环节,面试官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对张宁说:“你进了湖畔大学以后,要更好地帮助那些企业家,更好地做公益做慈善。”
  张宁一听,“看来我基本上被录取了。”
  7小时内众筹14万学费
  不足半月,张宁收到了湖畔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28万的学费让他颇感意外。
  几年前,他离开律所,拿出30万元准备读中欧商学院,后来改做了公益,把自己创办的公司也拱手送给合伙人,“所以当时我不愿意拿这28万—这不是打自己耳光吗?”
  在跟湖畔大学校方多次沟通后,他拿到公益人唯一的特权,可以分两期支付学费,并且可以在试听第一次课程之后,再决定是否要正式入读。
  第一次课程听下来,张宁决定认真就读。但同时,14万元的第一期学费成为他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不希望自己成为因学费而辍学湖畔大学的典型案例,学费我肯定会付,但是,我觉得这么付不合理,我得想出一些方法,至少表明湖畔对公益人的一个态度。”
  日愚人节,张宁在自己和伙伴们研发的POA课程微信公众号里,发了一封“请柬”。
  他在标题中写道:“宁要结婚了。”接下来,他郑重其事地跟大家表示要预收自己的婚礼份子钱,并且承诺自己将来有一天“一定会结婚的”。
  玩笑开过,他认真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读湖畔大学。“湖畔大学的老师和同学,都是或将是中国未来的商业领袖,他们有足够的影响力,也有足够的情怀,我希望和他们一起,创造有温度的产品,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
  他将大家的份子钱设计成三种不同类型:200元“拔刀相助”、800元“八拜之交”、2000元“两肋插刀”,并且承诺,按份子钱折算成几年来他研发的若干等值趣味公益产品相关体验,回赠大家。
  很快,回应纷纷而来,各路朋友都为他“两肋插刀”。湖畔大学的好几个同学也为他捐钱,甚至有人捐了一万。湖畔大学的一个负责人也加入其中,“这个规则我没办法改变,但是我个人支持你。”
  7小时之后,首期14万学费众筹成功。
  打造公益研发中心
  张宁并不是没有见过有钱人,没有挣过钱。
  1997年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一家知名律所从事与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相关的法律事务,年薪丰厚。2003年,他从英国拿到硕士学位回国,创办了一家专门为法律人才提供数据库和培训服务的猎头公司。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直到他接到一笔大单,有单位开出年薪50万挖人,张宁锁定了复旦法学学士、剑桥法学博士、法学启明书社创始人方志燕。但是,全心投入公益的方志燕并不为之所动。
  “她不是一个特别善于言辞的人,但是一说到公益,眼睛发光,特别有感召力,你会被打动。”出于好奇,也为了帮忙,他随方志燕深入接触了河南艾滋病村,“帮着帮着就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后来,有个叫大兵的年轻人想辞职做公益,找到张宁咨询。张宁索性负责了他的工资,并拨给他一间办公室,“他给了我成立一个公益机构的可能。”
  一年下来,张宁发现自己往大兵办公室跑的次数比自己办公室还多。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张宁去了现场,站在震后的瓦砾上,他决心给自己三年时间,专职投身公益。
  投身公益的过程中,张宁发现行业一个普遍现象:公益机构的产品研发版权保护失灵。有两件事情给了他触动,事关快乐小陶子与禾邻社两家公益机构。
  一家公益机构在参加项目比赛时,用了流动图书馆的概念。快乐小陶子负责人作为评委,发现这个项目的概念逻辑跟快乐小陶子的相似度超过80%,在微博上指责对方抄袭创意。
  禾邻社曾给万科提交了一份关于社区植物地图的方案,万科没有回应。后来禾邻社接到南京万科的一个电话,对方称万科内部发布了一份植物地图,但不知道如何实施,通过网络查找到禾邻社进行咨询。禾邻社震怒,公开起诉万科。
  张宁同情并支持这两家机构的遭遇,但是他以互联网行业为参照思考,“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能那么快速地占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开源,是共享。”
  在公益领域,研发费用是很少有人买单的,“我们行业现在唯一有的研发费用来自创新大赛,而且必须得胜了才有,那得有多少个创新大赛才够呢,而且持续研发的成本谁出呢?”
  他决心做公益行业的“公共研发中心”。带领十几位同事,他们研发出了168项独具创意的公益项目,对于采用这些项目的政府机关或者企业,他只提供给对方第一次发布的优先权,“希望项目在成功实施后能够将版权复制化,给更多的人以借鉴,减少整个行业的研发成本。”
  在诸多研发项目中,张宁对“来自大山”情有独钟。观察到大多数教育类公益机构,都是把城市的“剩余价值”转移到大山,他直接找到当地学校的校长,由其出面聘请当地山寨里的老手艺人、老歌师,到学校为孩子建立社团。这样,村寨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老艺人们有了用武之地,效果比较好的学校还有机会到上海演出,和城市的学生交流。
  这个项目每所学校每年只要花费八千到一万的费用,并且给大山的孩子们带来了真正的自信。他欢迎各家在山区建有图书馆的公益机构“拷贝”创意,在当地复制。“当你发现问题,你用创造价值的思维解决它,每个创新都可以被放大。”张宁说。
  为此,他们制作了一个“志愿百科”的网页,按照维基百科的架构,把这168项公益产品全部放了上去。“我们抓住了这个行业一个真正的痛点,用开源的理念去解决它。这也是我给这个行业的一个礼物。”
  做教育行业的Uber
  入读湖畔大学前,张宁的期待并不高,他只把自己定位于湖畔大学的服务者—参与课程设计和互动,为同学们服务。
  听完第一堂课—马云的战略分享后,他坦言,“被洗脑了。”
  “上帝不是从60亿人里挑中马云的,上帝就是从10个人里面挑出马云的,他的概率高很多。”张宁看到,“马云也并不清楚未来一定会怎样,但是他一定比别人看得远,他有远见,有使命感,胆子大,这是他最重要的三个特征。他的领导力也是蛮强的,能够‘忽悠’人跟他一起干。”
  他开始思索自己的下一个十年、二十年还能做些什么,并重新审视做公益的初衷与内在驱动。“我觉得一个世界的改变,或者说一个世界的进化,公益的方法有点慢。”比如,一个项目筹款20万并不容易,但是一个商业创意讲出来,就有人投资300万。
  “商业的好处在于,整合资源的能力变大了。所以倒过来我想,如果我的目标是做公益,那我就不要纠结方式的问题。”
  他的第一次创业跟教育投资有关,在商业、公益领域游走多年,他发现自己还是钟情于教育领域的变革,“实际上我觉得从中国的教育到全球的教育都要面临一次重新构建的过程。”
  他解释,“K-12是最大的痛点,小学可能还好一点,到了初中、高中,人的生命几乎是在一个浪费的状态,就为了高考而学习,而高考学习的那些东西几乎用不着。”
  张宁认为未来教育有三个方法:场景式学习、游戏化学习、伙伴学习。“只要满足这三点,任何人都是好学生。”在他设计的产品中,他希望打通大学生与企业主之间的关系,由企业主发布真实的工作需求,大学生在领到任务后,通过实践来学习和锻炼企业需要的能力。
  湖畔大学的同学中,除了庞小伟给了他天使投资,另一位同学成为他云端大数据架构顾问,“上线后很多同学也会为我站台,基本上大家都很支持。”
  他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就像出租车行业,只是把Uber赶出去是没有用的,一定是内部在动。但是没有Uber,再过十年出租车行业也不会动,我就是要做一个类似于教育行业的Uber,哪怕我被灭了也没关系,只要能促使教育行业内部的蛋糕被重新分配,启动改革就行。”
  他计划今年9月将这个“颠覆教育思维”的“堂口”APP上线。创业团队里包括COO在内,好几个人都是在他表达了对教育行业的思考、对这款产品的设计思路之后,直接辞职找到他,要求加入团队的。
  张宁自称并不擅长表达,但是从事公益数年,他懂得了讲情怀,对社会的感触更敏感。“一个好的企业家,包括好的产品设计师,共情力要很强,你要跟你的用户共情。重要的是要理解对方的立场,然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湖畔大学笔试时,曾有一道题目问及对于失败的看法。“我对失败没有太大感觉,就像我对成功也没有感觉。成功都是过去,当下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对失败的定义是看我有没有做,只要做了,就谈不上失败。”张宁写道。
(责任编辑:DF154)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当前位置:&&马云爆料2018年追赚钱的行业你是怎么看的?
马云爆料2018年追赚钱的行业你是怎么看的?
发布时间:日 10:57:05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马云说,就是通过网络让人做设计、人采购原料、来制造,以高效和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化,获取并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需求。马云说啊,这是因为过去十年零售业被互联网冲击巨大,那么相应的,在未来十年,制造行业就会被严重冲击。专家也是这么说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就说,因为传统B2C模式下,生产制造与同时代的市场消费需求、分销渠道、大众营销等固有特点密不可分,比如像方便面这样的快消品,目前销售的基本形态仍然是:工厂大规模生产+大众营销,传统广告+大品牌的公信力+大零售,比如在超级卖场这样的地方大量销售。传统模式下的大批量、规模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线生产,追求的是同质商品的低成本。但是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营销的那种通过电视、报纸广告为主要载体的大众营销,已经没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了。通过三大类的比较(国家内部的比较、国家与国家的比较、不同时期的比较),发现额外的收入的确能买回整体的幸福。这也就是说,平均而言,整体而言,普遍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更多的钱确实能让你更幸福。在经济发展和主观幸福感的增长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比如人和人,幸福程度一直随着富裕程度稳步提高。人当然有可能富有而不幸福,太多名人华丽丽地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种情况,大多是其他考核项出了问题。)人也可能富裕之后仍为自己没有变得更加富裕而感到不幸福,哪怕仅仅是因为邻居或者电视里的人比你更富裕。经济学家们把这叫做“快乐水车”,我们其他人称之为“跟风攀比”马云在绿公司的演讲上说,想象力是中小型企业逆袭的武器。中小型企业如果有远见,有想象力完全可以发现新的机会,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必担心三座大山之下,没有活路。另一方面,马云说BAT的地位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样坚固。互联网行业变幻多端,三年之后,BAT未必还存在。马云的演讲是2016年绿公司“十人看十年”演讲系列的一部分。除了马云,联想的柳传志,贾跃亭等企业家也发表了演讲。第一个逻辑错误,十年以内我们未必在,可能三年就不在了。现在哪个互联网公司真正能红三年?很难。第二个,在,未必会在。这是两码事情,教育不等于新东方,但是教育肯定会在。人类社会上有两个行业永远活得很长,一个是宗教,一个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点,他们是坚信有敬畏,也有感恩,也就是所谓真正信仰的力量和信念的力量。我是最后一个讲,最后一个讲其实最大的悲剧就是前面的人讲得太好,全讲光了,没东西可讲,其实坐到最后一个人,最希望前面的人讲得烂一点,我稍微讲得好一点就过去了,但是前面大家都讲得特别好,更可怕的是大家还讲得特别认真。我自己觉得可能是很难讲好,但我的题目是“想象力是未来社会最大的动力之一”。有的时候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其实是想象力不够。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很烂,也是想象力不够。别人讲得很好,你觉得不能超越他,其实还是想象力不够。大家都觉得BAT相当得了不起,是想象力不够,我估计也就两三年格局就会变化,过几年我们这些企业还会在吗?我如履薄冰,每一年就像过了15年做传统企业的人都觉得互联网企业的日子很好过,其实不好过,而且相当地难过,企业越大越难过,所有的企业,小企业最好做,做大了都难过,互联网企业尤其难做,至少我讲实话,我如履薄冰,每一天就像过了一年,每一年过了十五年这样的重压。不然我不会这个样子。大家觉得好像我们短短的十几年内把企业做成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市值,其实并不是短短,这十几年在我看来,我的内心就像过了四五十年一样,非常艰难。所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下一辈子还做企业,我一定不会做成这个样子,一定不会做成这样的规模,一定不会做成这样的影响力,一定不会把这个企业做成。这也是实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未来的最重要的不是你做得多大,而是在于你做得多好。其实长和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时候活得长未必活得好,活得好未必活得长,又要活得好,又要活得长,那是非常难的。你要活得长,你要少动,像乌龟活得很长,它不太动。你要活得好,你要经常动,蜡烛要烧得亮,那就烧得时间短一点,你要烧得长,就一定不亮。任何东西不能对立起来。所以,我们不断思考,如果重新来过我们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最重要是自己相信,别人信不信不重要我们能判断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但是不能判断明天。因为我判断了,你们也不一定知道。画鬼容易,画人难。未来怎么想都是对的,没法证明,但是明天的事情你很快就能证明了。所以,假设我们没有对二三十年形势的判断,是很难做两年和三年形势的判断。如果这两三年做对了,未必二三十年是对的,大局判断清楚了,这两三年做的事情不会相差太遥远。我花很多时间胡思乱想,从来没有觉得什么东西不可以想,敢想才会有未来。阿里巴巴刚创业的时候,有媒体说如果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会成功,如同把万吨轮抬到喜马拉雅山上去。团队问我怎么看?我说我们就把它抬上试试看。最重要是自己相信,忽悠是自己不相信,让别人相信,但我们这些人是自己相信,别人信不信不重要。我自己怎么看呢?对阿里巴巴来讲,未来三十年看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个社会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说今天这么做,十年以后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二十年以后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么你今天开始做,坚定不移这个方向,那时问题出来的时候,你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未来的战略。我是觉得你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你所得到的回报会越大,你的企业也会越大。我是这么判断未来,根据今天我们来看,济南这么大的雾霾,中国有这么大的雾霾和环境的污染,毫无疑问十年二十年以后,中国的健康问题就会大出问题。今天如果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投入到健康,慢慢地做,就有机会来解决这个问题。做企业,切忌是今天做,明天成功,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今天做明天就会成功,我们公司做任何一个决定都会问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宣布这个事情,十年以后会不会成功。如果十年以后会成功我们就干。如果今天做这件事情,下个月就有可能成功,这件事情一定不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没有钱、没有资源、不知道什么时候中间窜出一个人中间拿去。做企业真的很辛苦,跟差不多,要做下去,等待时间,每天的维护运营,才会有未来。永远要基于变化,基于三十年去判断趋势,如果结果将是负的,思考我要做什么才会去影响和改变结果。毫无疑问,中国今天经历了几个非常大的东西,比如反腐败,很多人觉得太厉害了,几乎很多政府不干活了。但是我告诉大家,今天这是个阵痛。在十年、二十年以后,经商环境会越来越好,以后可能不是政商关系,而是政商联系,我们建立一套很好的联系机制,而不是一个关系的机制,现在都是靠关系来。所以,我自己觉得有的时候今天的任何一个重要的政策的决定都会影响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而你必须要做的企业就是影响那个时代的一个重大的格局的变化。把握好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时代到来,教育一定会发生大的变革。它分为两大问题“教”和“育”,中国“教”是不差的,因为过去改革最大的动力就是“教”,才有了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育”差了一些,现在孩子玩的时间太少,真正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是玩出来的,是体育、音乐、美术,是这些看起来似乎不重视,但对人性的性格、想象力的塑造是多么重要。我们不要觉得自己的教育体系不怎么样,我觉得已经相当了不起,知识决定一切,科技决定一切。“育”是培养智慧的,聪明知道获取,智慧是懂得不要的,人们知道了自己不要什么,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每个人必须要有信念,坚定对未来的判断,对市场和技术的信念,并永远走下去,只有有了强大的信念,不是忽悠投资者和别人的那种,来自对未来的判断和坚定不渝,每一天踏实做下去。虽然走向信念的过程中,有压力有挑战有坑,我们都会回到“对昨天的感恩,对明天的敬畏,对今天的珍惜”。同时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有多了不起的愿景,都要看你对用户和社会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创造了什么价值;你解决的问题越大,企业成就越大,你的压力越大,因为你只对自己负责,明显容易得多。这二三十年真的很长吗,在人类发展长河历史中,就是点滴而已,只有我们每个人把握好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那你永远有未来。我们要跟未来竞争,跟昨天去竞争柳传志:提问题之前,我给各位介绍一下马云的机智。我记得十几年前的时候就经常听广昌还有马云的朋友调侃马云的长相。有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正好主持人也说到这个话题,结果马云回答说,他认为男人的长相和智商是成反比的。今天我发现,原来男人的智商和成就是成正比的,现在所有人都觉得马云长得不比郭广昌差。以前我认为企业的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为两个企业都在自己的跑道上跑,看谁跑得快,自然行业就进步了。今天有了这么一种理论,认为互联网讲究一家独大、一家为王,竞争中好象只能够一家存在、大家不死不休的感觉。确实也有一些企业在自己跑的同时,往其他人的跑道扔石头,这种情况已经屡屡发生。我就想问马云,这种理论到底存在不存在,是不是这么个状况?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合适?马云:先回答长得帅和难看的问题。我觉得,帅哥你看第一眼很好,时间长了会看腻,越看越不好看。长得难看的,第一眼觉得难看,越看越好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策略。你喜欢短的还是喜欢长的,我们选择的是长期发展。关于企业的竞争,企业必须要有竞争,没有竞争,就像人的体能一样,你不锻炼,没有抗体,肯定不行。企业如人,我们这十多年的发展,一直没有把竞争作为主要的战略,我们公司几个战略、举措、措施、策略里面是没有“竞争”这一说。很简单,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是要跟未来竞争,跟昨天去竞争。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但它不是中国人的公司,它是这个时代的公司。上一个世纪出现了IBM、GE、这么了不起的企业,这个时代,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必须创造一个让这个时代感到骄傲的公司,我相信一个时代为你骄傲的时候,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定会为你骄傲。所以,这是我自己觉得我们跟未来竞争。缺乏了整个竞争意识以后,整个团队就没有竞争能力了,真的碰上对手以后,大家都是从高大上、假大空开始,所以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强调竞争意识。竞争不是为了消灭对手,对手是消灭不光的。我是不太相信一家独大这个说法。商场如战场,但是商场和战场上有巨大的差异,战场上只有敌人死了你才能活,商场上是敌人死了你未必活。所以,我自己这么觉得,跟别人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乐趣,跟别人竞争的目的是让自己更强盛、更好地面对未来,而不是消灭对手,这是有本质的差异。我发现我们很多人花时间跟别人竞争,竞争的时候自己很痛苦。我觉得,竞争的目的是让别人痛苦,而不是自己痛苦。如果自己很痛苦,别人不痛苦,那肯定竞争错了。而且把别人灭掉的时候,你其实并不快乐。所以,我反对所谓的竞争只有一条道。至于在边上去放一点小钉子,这种恶性的竞争,我认为格局不够大,眼光看得不够远,一定要从远、从历史上看。还是问这句话,二十年、三十年以内,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到底有什么、你必须放弃什么?最可怕的是,如果你在竞争中用了不正当的手段,你在教人家钉子放两颗的时候,你的员工和同事从此以后不会相信你,因为你也有可能放这样的钉子对付他。所以,大家做商业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和气生财,没有和,没有这些气和起来我们怎么可能走得更远。不管我们对未来有多么畅想,活好、活下来才是关键。对手只是在你路上偶尔擦了擦、碰了碰肩膀,握了手、打了架、擦枪走火了而已。所以,从未来看所有人都可能不是你的对手,但是今天来看你边上任何人都可能是你的对手或者是合作伙伴。首先要明白一点,没有什么行业的要求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要么是垄断行业,不需要做出什么改变;要么是夕阳行业,马上就要结束生命了。常见的说法是程序员这行是吃青春饭,干到三十岁还不转管理的话就玩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行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甚至学习其他知识。能做到这一点,至少在,写码到四五十岁基本没什么问题。当然更多的人或许写到三四十岁就攒够退休的钱了。正因为行业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从业人员自然也需要不断学习,分清楚哪些是可以被机器/技术替代的,哪些是需要发挥的,哪些是核心竞争力的。二十年前会 Excel 就可以找到的工作,十年前会 SAS 就可以找到工作,放到现在,都只是简历上轻描淡写的一行小字罢了!当有人问道,五年之后程序员或者数据分析师这种行业会不会失业?我想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做一些按步就班的工作,即使不失业,日子也不会有多好。如果根据行业发展,不断调整自己,这种需要不断进步的行业,只会比大多数行业发展的更加好。一段时间的对比,发现我们天朝的发展是真心快,很多事情与美国相比是直接跨代发展的,最直接的例子:移动支付而在天朝,先是直接跳到端,加上信用卡铺得相对没那么广,于是移动支付相比之下优势就异常明显了,于是网民们只要有了微信和,出门基本所向无敌。所以面对国内这样的科技高速发展,没有什么行业会是一成不变的,再指望掌握一项技能吃一辈子,基本等于白日梦,甚至连停止学习,都可能被时代落下。但是不管怎么样,工程师和数据分析这两个行业都还在大量招人。无论什么时候,学习始终是不能停歇的,特别是当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技术快速迭代的大环境下,所以不断的追求先进的技术,学习并掌握它们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一个国家长久的发展壮大下去!(来源:今日头条 文/龙帅617)
6月26日,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全文下载:)。披露了2017年以下电商细分行业数据,并重点监测:(1)B2B电商:阿里巴巴、生意宝、慧聪、焦点科技、金泉网、网库、金银岛、马可波罗、国联资源网等;(2)网络零售: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小米、唯品会、云集、有赞、当当、一号店、网易严选、国美等;(3)生活服务电商:美团点评、滴滴、58同城、赶集网、携程、饿了么、去哪儿、大麦网、百度外卖、飞猪等;(4)跨境电商:网易考拉、天猫国际、小红书、洋码头、丰趣海淘、宝贝格子、聚美优品等进口平台,以及中国制造网、大龙网、敦煌网、全球速卖通、eBay、亚马逊、Wish、兰亭集势、DX、米兰网、跨境通等出口平台。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专题】
【原创报告】
【电商智库】
01日01日01日01日01日01日01日01日
100EC将邮件推送
股票名称/代码
100EC官方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怎么看悦花越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