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受益计划和设定提存计划的基金区别

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并将其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B.企业引入或取消一项设定受益计划或是改变现有设定受益计划下的应付福利时,应确认为发生了计划修改
C.在设定受益计划的修改或缩减与重组费用或者辞退福利无关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修改或缩减发生时确认相关的过去服务成本
D.结算利得或损失,不应计入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服务成本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B.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C.辞退福利统一列支于管理费用,与辞退职工原所在岗位无关
D.企业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A.甲公司确认销售费用200万元
B.甲公司确认销售费用400万元
C.甲公司确认管理费用200万元
D.甲公司确认管理费用400万元
A.2月1日,甲公司对本公司的销售人员增加50%的话费补贴
B.6月30日,甲公司对本公司全体职工增加商业医疗保险
C.8月20日,甲公司以自产品向职工发放的福利
D.12月31日,甲公司向职工提供的免费租赁住房
A.职工工资
B.养老保险
C.设定提存计划
D.短期带薪缺勤
A.以前假定的薪酬增长金额与实际发生金额之间的差额,对支付以前年度服务产生的福利义务的影响
B.企业对支付养老金增长金额具有推定义务的,对可自行决定养老金增加金额的高估和低估
C.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精算利得或计划资产回报导致的福利变化的估计
D.在没有新的福利或福利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职工达到既定要求之后导致既定福利(即并不取决于未来雇佣的福利)的增加设定受益计划具体会计处理_参考网
设定受益计划具体会计处理
周柳闲摘要:自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新增了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本文通过设置科目和举例等从操作层面解析设定受益计划会计处理。关键词:设定受益计划;具体会计处理我国财政部2014年修订后的职工薪酬准则,新增了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充实了离职后福利的内容,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同时进一步维护职工权益。一、设定受益计划概念本准则规定,离职后福利计划分设定受益计划和设定提存计划。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收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由此可见,设定受益计划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由企业承担,而设定提存计划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由个人承担。目前,我国一些大企业存在设定受益计划。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日前退休的职工提供除国家规定的保险制度以外的补充退休福利。二、会计科目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设定收益计划/义务)”,通常余额在贷方,反映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的现值。精算风险通常在该科目中反映。该科目在以下分录中简写为“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设定收益计划/资产)”,通常余额在借方,反映设定收益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投资风险通常在该科目中反映。该科目在以下分录中简写为“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备抵)”,主要反映当设定收益计划的盈余大于资产上限时其差额,通常余额反映在借方,为负数。该科目在以下分录中简写“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备抵)”三、设定受益计划具体会计处理【例】甲公司在20×5年1月1日为管理层人员设立了一项设定受益计划,经外部独立精算师精算,提供如下资料:“20×5年12月31日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10万元,折现率4%。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0万元。当期服务成本10万元,当期福利支付0万元,本期提缴0万元。”(1)当期服务成本借:管理费用10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10期末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10万元。期末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0万元。资产负债表“长期应付职工薪酬”项目=10-0=10万元。【续上例】经外部独立精算师精算,提供如下资料:“20×6年12月31日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22万元,折现率3.8%。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11万元。当期服务成本11万元,当期福利支付0万元。20×6年01月01日提缴10万元,用于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利率3.8%。”(1)当期服务成本借:管理费用11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11(2)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借:财务费用0.4 (10×4%)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0.4(3)重新计算计划义务的精算损失=22-(10+0.4+11)=0.6万元贷:其他综合收益 -0.6(红字,表示减少)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0.6(4)本期提缴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10贷:银行存款10(5)计划资产的利息收入借:财务费用-0.38 (10×3.8%)(红字)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0.38(6)重新计算计划资产的回报利得=11-(10+0.38)=0.62万元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0.62贷:其他综合收益0.62期末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10+0.4 +11+0.6=22万元。期末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0 +10+0.38+0.62=11万元。资产负债表“长期应付职工薪酬”项目=22-11=11万元。【续上例】经外部独立精算师精算,提供如下资料:“20×7年12月31日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33万元,折现率4.1%。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34万元。资产上限0.9万元。当期服务成本12万元,当期福利期末用银行存款支付1万元,20×6年01月01日提缴10万元。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利率3.8%,20×7年01月01日提缴23万元,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利率4%。”(1)当期服务成本借:管理费用12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12(2)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借:财务费用0.84 (22×3.8%=0.836≈0.84)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0.84(3)当期福利期末支付1万元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1贷:银行存款1(4)重新计算计划义务的精算损失=33-(22+0.84+12-1)=-0.84万元(实际为精算利得)贷:其他综合收益0.84 (红字)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0.84(5)本期提缴
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23贷:银行存款23(6)计划资产的利息收入借:财务费用-1.3 (10×3.8%+23×4%=1.3)(红字)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1.3(7)重新计算计划资产的回报利得=34-(11+23+1.3)=-1.3万元(实际为回报损失)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1.3(红字)贷:其他综合收益-1.3(红字)期末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22+0.84+12-1-0.84=33万元。期末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11+23+1.3-1.3=34万元。设定收益计划的盈余=34-33=1万元。资产上限=0.9万元(8)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设定收益计划的盈余-资产上限=1-0.9=0.1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备抵)-0.1(红字)贷:其他综合收益-0.1(红字)“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备抵)”期末借方余额为-0.1万元。资产负债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1-0.1=0.9万元。【续上例】经外部独立精算师精算,提供如下资料:“20×8年12月31日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50万元,折现率4%。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30万元。资产上限0万元。因修改计划,当期服务成本15万元,过去服务成本10万元。当期福利期末用银行存款支付1.2万元。20×6年01月01日提缴10万元,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利率3.8%,20×7年01月01日提缴23万元,购买五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利率4%。甲公司在20×8年1月1日出售某业务分部,该分部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公允价值5万元,以设定受益计划资产(20×6年01月01日购买的国债,面值5万元)进行结算5.38万元。”(1)修改计划后,当期服务成本和过去服务成本借:管理费用—当期服务成本15—过去服务成本10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25(2)出售业务分部,结算利得(损失)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5管理费用0.38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5.38(3)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借:财务费用1.15 ((33-5)×4.1%=1.148≈1.15)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1.15(4)当期福利期末支付1.2万元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1.2贷:银行存款1.2(5)重新计算计划义务的精算损失=50-(33-5+25+1.15-1.2)=-2.95万元(实际为精算利得)贷:其他综合收益 2.95贷: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义务)-2.95(6)计划资产的利息收入借:财务费用-1.11(5×3.8%+23×4%=1.11)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1.11(7)重新计算计划资产的回报利得=30-(34-5.38+1.11)=0.27万元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资产) 0.27贷:其他综合收益 0.27期末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33+25-5+1.15-1.2-2.95=50万元。期末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34-5.38+1.11+0.27=30万元。设定收益计划净负债=50-30=20万元。资产上限=0万元(8)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因为设定收益计划为赤字,故将上年期末资产上限影响转回。借: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备抵)0.1贷:其他综合收益0.1“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收益/备抵)”期末借方余额为0。资产负债表“长期应付职工薪酬”项目=20-0=20万元。四、结语通过上述核算,可以发现:“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设定收益计划/义务)”,借方表示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结算。贷方表示设定收益计划除结算以外导致义务的增减,如当期服务成本、修改计划增加过去服务成本、利息、重新精算利得等导致本科目贷方增加,修改计划减少过去服务成本、重新精算损失等以负数表示导致本科目贷方减少。余额通常在贷方,表示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借方表示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增加,受缴存金额、利息、投资回报等影响。贷方表示设定收益计划资产结算。通常余额在借方,反映设定收益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备抵)”主要反映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通常余额在借方,以负数表示。“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设定收益计划)”三级科目期末余额表示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直接为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数,便于复核。参考文献:[1]郭黎等.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解析[J].财会月刊,2014,10上:112-113.(作者单位: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23期
财会学习的其它文章设定受益计划和设定提存计划的区别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130 在线学员:11080
1503问答数
论坛等级: 黄金会员
经验:3965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206
在新修订的准则下,设定受益计划和设定提存计划属于重要的变化部分,需要我们重点学习啊~
设定提存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
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
采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和“适当的精算假设”,将确定的公式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后续年度福利水平提高时
应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第一次产生福利义务至服务不再导致设定受益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
如果在报告期后12个月仍有支付的金额,应折现
对所有设定受益义务折现,包括12个月内支付的义务
折现率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
一般非企业承担
一般由企业承担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8903主题帖
33038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101350
经验:417279
鲜花:<span id='flower51
金币:<span id='medal8922
这个好难懂的样子
1557问答数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回帖:3476
经验:15129
鲜花:<span id='flower1
金币:<span id='medal5424
6694主题帖
7964问答数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41798
经验:163700
鲜花:<span id='flower88
金币:<span id='medal45
这个部分总是很晕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1858主题帖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回帖:18052
经验:97405
鲜花:<span id='flower1
金币:<span id='medal874
论坛等级: 白金会员
回帖:2182
经验:5245
鲜花:<span id='flower4
金币:<span id='medal683
学习了,谢谢分享~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1503问答数
论坛等级: 黄金会员
经验:3965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206
论坛等级: 钻石会员
回帖:4880
经验:13547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474
学习~学习~
专心做事,踏实做人
论坛等级: ★★★★学员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083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与君共勉。
论坛等级: ★学员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0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查看: 18765|回复: 72
2014新《职工薪酬准则》设定受益计划会计与税务处理详解——对新准则的响应(二)
现在就加入吧!
CMA获得政府及各大企业集团一致推荐
一年内免费直播参与
历届活动视频回放
Excel知名公众号作者
随书扫码看视频学Excel
本帖最后由 与时俱进de驴子 于
17:10 编辑
2014《职工薪酬准则》设定受益计划会计与税务处理逐词逐句详解——对新准则的响应(二)文/与时俱进de驴子 目录
& && & 说明:原文三万多字,太长,论坛目前承载能力不够导致无法直接在这里把文章全部内容发表,此处仅仅把目录和引言部分发表在这里,让大家知道驴子文章写的内容是啥。全文28页内容以附件形式供大家下载。驴子欢迎大家批评指点。不欢迎拿驴子文章开展任何盈利活动,特别是授课,谢谢。【驴子在视野论坛首发】& && &&&一、引言& && & 有专家同仁最近在论坛发帖,表示新的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看着的感觉是:“会计准则语言越来越晦涩”,“甚至读有些段落或语句有点揪心,胸闷,堵得慌”,该感受取得了很多同仁的赞同。& && & 驴子在帖子下面回复:首先,作为一个感性的个体,驴子表示,跟楼主感受一模一样。也觉得拗口,难懂。其次,就理性而言,驴子认为,准则只会越来越晦涩复杂,作为财务人员除了跟上,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我们别无他法。我们无法祈求时代的停步来等我们,作为个体我们是弱势的。新准则越来越复杂的原因,除了有翻译方面的原因,驴子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特别是金融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行业只有通过不断转型、改革才能够维护自身的职业地位。所以我们发现,金融相关的准则越来越复杂,而为了响应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以及XBRL都在日益成熟。虽然目前来看,我国准则体系日益完善,可能会让人觉得复杂晦涩,但是还有很多实务业务缺乏准则指引,实务的创新与发展远远超过了准则的发展。准则制定机构可能是站在一个更大的局面来制定准则的,我们如果以我们所接触、熟悉的业务来思考准则应该是怎样的,可能得出的是一个比较片面的结论。而准则要在全国、甚至全球适用,要照顾各行各业,那么其表述必然是抽象的,因为具体的东西无法适用广泛的需求。这也是准则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驴子期待跟广大专家同仁一起进步,不断学习。& && & 这里,驴子仍然是这个观点,驴子想要补充的是:不仅仅会计准则会越来越复杂,伴随着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nternationalIntegrated Reporting Council (简称IIRC))发布国际综合报告框架(International IntegratedReporting Framework),财务报告也会越来越复杂。目前综合报告项目得到国际准则制定机构的支持,也得到了国内官方机构的积极支持。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李勇撰文《改进企业报告模式促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撰文《综合报告国际发展动态及我国应对举措》,都表示了我国将积极响应综合报告的态度。除了官方,学术界也对是否应该引入综合报告进行了系统研究,《会计研究》期刊在2013年发表了博士生导师汪祥耀教授综合报告领域的实证研究论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报告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助于维护会计行业的职业地位,更好地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决策有用论)。 这也证实了驴子的判断:整个准则体系、财务知识系统将越来越复杂。而在探讨这个问题之余,也引出了会计学术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与会计准则制定以及会计实务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鉴于驴子之前提及的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隔阂,实务界人士不认可学术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也是必然出现的事情。驴子有时间,专门撰文探讨一下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准则制定以及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庞大的话题,驴子能力与水平有限,仅仅是自己的看法,供商榷。& && & 我想新准则让人胸闷、揪心的地方,如果要细究起来,新的《职工薪酬准则》中的设定受益计划应该算是一个。前不久国际四大中某大的技术部专家在分析该准则时,到设定受益计划这个地方时也以比较复杂为由,跳过未谈。可见该处确实有其复杂性而非虚言。诚然,设定受益计划在目前国内还不多见,实务中财务人员见过、处理的的还很少。但是既然准则已经明文规定,作为财务人员还是应该搞明白、弄清楚。而且现实中,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出现了设定受益计划并已经按照新准则进行了处理(包括中兴通讯、中国中铁股份、中国东方航空、淮柴动力、上海电气集团等多家公司都推出了设定受益计划),现实的变化也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此处的处理。这里,驴子将对准则条文中的疑难点,通过结合案例的形式,逐词、逐句、逐条分析解读,最后将通过一个完整案例全面展示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流程与报表列示。
注:由于本文案例的很多事项和数据都是驴子自己设计,有一处后续有更改调整,但是在某处数据没有及时一同更改,驴子已经发现该问题,已经更改并重新上传了附件。(资产上限部分的111,48这两个数字改为44与33)
驴子其他准则解读文章:
, , , , , , ,
17:1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42.9 KB, 下载次数: 2859
<p id="rate_359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威望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82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金币 + 5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4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彩原创内容&金币 + 10
" class="mtn mbn">
楼主辛苦了!
下载下来看一下,谢谢楼主。
谢谢分享 great thanks
下载看了,楼主辛苦了。
已下载,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真是阿凡提的小毛驴那~
楼主辛苦了 谢谢
好文,感谢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谢谢楼主,拜读中
站长推荐 /1
本期嘉宾从他经历的三项重要工作:集团公司重点投资项目的监控工作、省管企业所属僵尸企业处置工作、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项目中。总结的工作成果是一页纸项目管理及报告,从而体会和感悟到不论个人发展还是企业管理,都可以用项目管理的思维进行以终为始的全过程主动管理。本期嘉宾,学雷,CPA,审计师,经济师,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内审经理,山东会计领军人才.
Powered by设定受益计划的财税处理
来源:税屋
作者:高 鹏 人气: 发布时间:
摘要:为对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进行较为系统的规范,《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引入了设定受益计划。本文结合案例,对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纳税调整等问题进行分析,供读者在实务中参考。 一、设定受益计划的概念 设定受益计划是员工离职后的一...
百度 www.shui5.cn
  为对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进行较为系统的规范,《》引入了设定受益计划。本文结合案例,对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纳税调整等问题进行分析,供读者在实务中参考。
  一、设定受益计划的概念
  设定受益计划是员工离职后的一种福利。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包括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类。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主要为各类社会保险;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相较于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受益计划的具体内容,从而将福利水平与工资收入、工作年限等挂钩,有助于企业通过计划实施长期激励以保持职工稳定性;二是设定受益计划的投资风险和精算风险由企业承担,职工福利保障水平更高,对职工更具吸引力;三是缴费弹性较好,企业无需像设定提存计划那样,每期负有固定的缴款义务,通过递延激励成本,满足企业的现金流管理需求。
  设定受益计划又区别于辞退福利。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两者虽然均基于职工离职,但辞退福利支付义务的产生是基于企业主动的劳动合同违约行为,而设定受益义务下,只要员工按照计划内容未违反相关规定,企业均被动负有支付义务。
  二、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的会计处理
  设定受益计划的本质是递延工资,职工享有的计划权益源自在职时提供的劳动服务,企业的受益所属期为职工在职期间,因此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在上述期间而非离职后确认成本费用和相应负债。根据《》规定,企业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的会计处理如下:
  1.企业应根据设定受益计划条款,划分设定受益计划全部义务的归属期间。归属期间是指从职工提供服务以获取企业在未来报告期间预计支付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开始,至职工的继续服务不会导致这一福利金额显著增加之日为止。全部义务可能划分至数个归属期间,每一归属期间可能涵盖数个会计年度。若划分为数个归属期间的,则要判断是否需将作归属期间进行合并:除来自薪金增长外,若职工后续年度的服务将导致其享有的单位年度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水平显著高于以前年度时,应合并归属期间,合并后的归属期间为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第一次产生设定受益计划福利义务至职工提供服务不再导致该单位年度福利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企业会计准则》认为是由于职工提供的整个服务而不是单单的以后年度服务才使以后年度获得的福利显著高于以前年度提供的服务,因此这种情况下需要合并归属期,将福利平均分摊至整个服务期间。
  例1:某企业设定了一项受益计划,规定员工退休后可自公司一次性获得退休补贴,总额为各服务年度确定的金额合计,各服务年度金额为企业利润总额的5%。该案例中归属期间为各服务年度,每一归属期间仅包含一个会计年度。
  例2:某企业实施了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员工退休后可领取10年退休金。退休前累计服务年限在10~20年的,退休后每年年末领取退休福利3万元;累计服务年限在20年以上的,每年可领取4万元。该案例中,对于预期服务年限在10~20年的,因为职工在后10年(10~20年)期间的服务未导致福利金额增加,因此归属期间为前10年(1~10年)。若预期服务年限超过20年的,每年可多领取的1万元,是基于后10年的劳动投入,因此后10年构成了第二个归属期间。此时要判断是否需将作归属期间进行合并:前10年的单位年度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水平3万元显著高于后10年的1万元,因此无需合并归属期,前30万元归属于第一个10年,后10万元归属于第二个10年。
  例3:在例2基础上,重新假设累计服务年限在20年以上的,每年可领取9万元。此时,后10年的单位年度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水平6万元(9-3)显著高于前10年的3万元,因此应将归属期间合并,合并后的归属期间为前20年(1~20年),全部义务为90万元。
  2.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和财务变量等作出估计,分别计量上述归属期间对应义务在退休年度的现值总额。精算假设包括离职率、工作年限、预期寿命、工资增长情况等。折现时所采用的折现率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
  承例2,假设折现率为4%,已知年金终值系数(P/A,4%,10)=8.1109,那么第一个10年归属期间对应义务30万元在退休年度的现值总额=3&(P/A,4%,10)=24.3327(万元),第二个10年归属期间对应义务10万元在退休年度的现值总额=1&(P/A,4%,10)=8.1109(万元)。
  3.根据归属期间所包含的年度数,对上述现值总额取算数平均值,并分别贴现至归属期间包含的各年度,分别计入对应年度的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相应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承例2,计划施行后王某入职,预期其工作至退休,累计工作年限为25年,复利现值系数(P/F,4%,25)=0.3751。假设企业仅王某一人为设定受益计划受益人。王某工作第一年时,公司应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负债金额计算如下:
  第一年属于第一个10年归属期间中的一个年度,该年度应确认负债在退休年度的终值=24..43327(万元),设定义务现值=2.43327&(P/F,4%,25)=0.9128(万元),即第一年公司应确认设定受益计划负债金额为0.9128万元,会计分录为(单位:万元,下同):
  借:管理费用 0.9128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 0.9128
  期末根据设定受益计划的期初摊余成本和折现率,计算计入本期的财务费用。因第一年期初余额为零,当年不确认财务费用,第二年确认的财务费用=0..0365(万元)。
  借:财务费用 0.0365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 0.0365
  4.特殊事项的处理。①若设定受益计划修改,导致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应相应调整设定受益计划负债金额,同时计入当期损益。②企业为了消除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部分或所有未来义务进行的交易,而不是根据计划条款和所包含的精算假设向职工支付福利,应按照以下金额的差额确认一项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结算价格,包括转移的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企业直接发生的与结算相关的支付。
  三、设定受益计划资产的会计处理
  企业设计设定受益计划,往往将企业年金作为配套制度,即企业每年向基金缴存资金,由管理人运用基金资产从事投资活动,从而确保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尽可能覆盖设定受益计划未来的支付义务。如果年金不足以支付到期义务,设定受益计划的企业负有补充支付义务。基金资产与企业破产相隔离,《企业年金管理办法》规定,为企业年金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清算的,企业年金基金财产不属于清算财产。设定受益计划资产的会计处理要点如下:
  年度中,企业向基金缴存款项或收到基金退款的,计入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基金支付离职后福利的,同时冲减设定受益计划的资产和负债。期末,企业应根据上年度设定受益计划资产的期末余额和折现率,计算冲减财务费用。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设定受益计划资产的本年期末余额与当前余额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相应调整设定受益计划资产。上述设定受益计划资产期末余额等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加上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为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盈余是指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小于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金额。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例4:某企业2017年期初实施了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并配套企业年金制度保障义务履行,折现率为5%。2017年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和负债的期末余额分别为40万元和30万元。2018年发生如下事项:①缴存年金60万元;②确认设定受益计划负债50万元(不含离职后福利的支付部分);③基金支付离职后福利5万元,退还企业2万元。期末基金公允价值为130万元,资产上限现值为15万元。企业会计处理如下:
  ①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60
  贷:银行存款 60
  ②借:管理费用 5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 50
  ③借: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 5
  银行存款 2
  贷: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7
  ④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2(40&5%)
  贷:财务费用 2
  此时,企业设定受益计划资产余额=40+60-7+2=95(万元),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现值=30+50-5=75(万元)。
  ⑤2018年期末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Min(盈余,资产上限)=Min(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资产上限)=Min(130-75,15)=15(万元)
  2017年设定受益计划资产的期末余额=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现值=15+75=90(万元),较当前余额95万元少5万元,所以会计处理为:
  借:其他综合收益 5
  贷: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5
  四、设定受益计划的税务处理
  (一)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的税务处理
  企业实施设定受益计划而计提的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因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增加或减少的,由于尚未实际支出或发生,因此税法不予认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作纳税调增。企业期末根据负债摊余成本和折现率计算的财务费用,其支出的事由为职工薪酬,未来到期后作为离职后福利支付给职工,因此属于税法规定的职工薪金支出,由于计提时未实际支付,因此同样不得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应作纳税调增。
  企业为了消除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部分或所有未来义务进行结算交易的,企业支付的结算价格属于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准予全额于税前扣除。而会计计入利润总额的结算损失等于结算价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现值,因此需要就会计和税法的差额部分即设定受益计划现值作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调减。
  (二)设定受益计划资产的税务处理
  1.若企业未设立企业年金,尽管企业实际支付时员工已离职,但设定受益计划的本质是递延工资,企业的支付义务是基于职工在职时稳定长期的劳动投入而在其离职前产生的,只是支付时间滞后,因此该支出属于《》规定的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由于企业实际支出时会计处理为冲减负债,未计入利润表,因此应作纳税调减处理。
  个人取得设定受益计划款项的,根据《》()规定,不属于《》第四条规定&离退休人员除按规定领取离退休工资或养老金外,另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不属于《》第四条规定可以免税的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个人应在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2.若企业设立了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属于补充养老保险,根据《》()规定,企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在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作限额扣除,但会计上未计入损益项目,因此需作纳税调减处理。
  个人所得税方面,企业职工应根据《》()的规定处理。企业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办法和标准,为在本单位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职工缴付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以下统称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缴付的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上述规定的标准缴付的年金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部分,应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所得,依法计缴个人所得税;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后按月领取的年金,全额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按年或按季领取的年金,平均分摊计入各月,每月领取额全额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根据上年度设定受益计划资产余额和折现率计提冲减的财务费用,不属于《》规定的收入总额,而应作纳税调减处理。企业根据会计处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因会计处理未影响利润总额,也不属于税法规定的应税事项,因此无需作纳税调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定提存计划 养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