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币为什么印龙头上印的“凭票即付”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香港会有三家货币发行银行,有三种不同的纸币样式? - 知乎248被浏览97239分享邀请回答15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上一部的链接:
三:人民币,央行
在说人民币之前,看一下港币,熟悉港币的人都知道,港币有3种版本,有汇丰银行发的,渣打银行发的,还有中银香港发的,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商业银行可以印刷纸币呢?
仔细看一看港币,不管哪家银行发的,不管上面图案是什么,最重要的就印在上面的一句话「凭票即付」Promises to pay on demand。
付什么?付美元。港币就是美元兑换券,每一张港币背后都有对应的美元,当然谁来印刷不关键了。这就是联系汇率的基础。
年初熔断的时候,港元汇率触及弱方兑换保证7.85,市场上还有人担心联系汇率制度会不会被打破啊?这是很可笑的担心,因为香港于2015 年12月底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3588亿美元(2015年11月底为3558亿美元),相当于香港流通货币的7倍多。全部去把凭票即付的每一张港币去兑现了也没问题。港币就约等于美元。
好了,终于说到人民币了,上面说了美元就是美债,港币就是美元兑换券,那人民币是什么呢?
我们只有打开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这个看着比美联储的舒服多了。和美联储最大的根本性的不同,是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没有盈利性,自有资金是放在负债表中的,只有219.75亿。美联储最新的净资产有超过400亿美元,和民生银行差不多。中国央行没有么多。
先看看我们最关心的,货币发行
Currency Issue,只有7万亿人民币。 比想象中的少多了吧,要知道北京的土地价值估算约为134万亿人民币。
当然,人民币和美元港币还是不一样,手拿人民币翻来覆去地看,也没有看出人民币可以兑换什么,去哪里兑换?上面只有几个大字,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是1931年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开始发战争公债和印制纸币。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一元券上面,就印有“凭票即付银元一元”等字样。苏维埃国家银行《暂行章程》第十条规定:“发行纸币,至少须有十分之三之现金,或贵重金属,或外国货币为现金准备,其余应以易于变售之货物或短期汇票,或他种证券为保证准备。”
首任央行行长毛泽民(毛泽东的弟弟),首任财政部长邓子恢,上面是他俩的俄文签名。
可见,人民币的前身是一个金本位的货币,你别说,还具有完备的央行制度。这在当时战乱的环境下也是唯一的选择,用金银作为担保建立起基本的货币信用。
后来随着各苏区被分割开来,各根据地都建立了自己的印钞行,发行了只能在本根据地流通的纸币。1948年几家合并,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回归统一,逐步收兑了各解放区和国民党发行的纸币,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接管了“官僚资本银行”,取缔了私人金融业,开展存款贷款业务,和最主要的,外汇管理业务。
计划经济年代的中国人民银行很有意思,是直接管钱的部门。国有企业的多余的钱暂存在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就发放给季节性需要的工业农业部门,就是全国唯一的商业银行+外管局+保险公司。四大行就是一个个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的。现在的人民银行主要承担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的职责,包括发行人民币并管理人民币流通,等等。但没有哪一个法条像1913年《联邦储备法》那样清楚地规定,人民币是否应该像联邦储备券那样有充足的担保。人民币到底是什么?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央行货币发行的大头在这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在央行的)存款,大概22万亿,这都基本都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和美联储表上绝大部分是超额存款准备金都情况不同,美国都商业银行是基于“有利可图”将超额准备金存放在美联储,而我们的商业银行是基于“监管要求”。我们平时说的降准、降准就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美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是0.79%,而中国经历9次降准之后,仍然是16.5%-13.5%。也就是美国商业银行吸收了100元存款,99块都可以贷出去,如果你不放心,那就放一些在美联储那儿,安全。我们的商业银行吸收100元存款,只能放83.5-86.5元贷款。
当然,我们的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支付利息,最新的利率是1.62%,这个利率很关键,对标的是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上限。
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是有一定收益。降准这么多次,按理说总的存款准备金应该下降了吧?并没有。经济增长中存款总量的增多对冲了准备金率的下降,导致存款准备金从2015年降准之前的21.89亿元到目前的21.95亿元,基本没变。
央行的负债主要科目基本上就是这样,发行的货币加存款准备金,那我们来看看央行的资产,看看人民币到底有没有充足的担保。
央行最亮眼的资产,就是最大的项目国外资产
Foreign Assets,最新价值23.6万亿人民币,包括外汇价值22.6万亿人民币,黄金2541亿人民币,其他外国资产746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其实每印刷的1份人民币,对应了3份外国资产。
而央行的外汇储备22.6万亿是怎么构成的,这是国家机密。虽然现在央行已经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了,等值31206.5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有价证券就价值31090.87亿美元。猜猜里面是什么?对,主要部分是美国国债。12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大幅减持413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债总额降至1.1157万亿美元, 从6月开始,中国连续5个月减持美国国债,6月、7月、8月、9月、10月减持规模分别为32亿美元、220亿美元、337亿美元、281亿美元和413亿美元,共计减持1283亿美元。
看看美国国债近期的走势,不得不为央行的操盘手点赞。
作为流动性最好的资产,美国国债随时在增减。剩下的一万多亿美元就是个迷了,可能是外国代持的美国国债,也可能是中国金融投资公司和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的海外资产并表到央行。
央行剩下资产就是对中央政府的债权,只有1.5万亿,对金融机构的债权(逆回购、
PSL、MLF、SLF)等等,
加起来不到10万亿人民币。保证了足够的收益性用于支付存款准备金的利息。
那么现在,实际上已经比较清楚了,人民币本质上和美元一样,也是美国国债兑换券,当然你无法要求提取中国央行所持有的有价证券,但你同样也无法要求美联储兑换。无追索权,记得吗?
也就是说,从成立初期就主管外汇管理的央行,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没有足够的信用,只得以外汇资产为基础发行的人民币并延续至今。虽然没有成文的法条,但央行也类似执行了联邦储备法的精神,为人民币设立了“充足的担保”。这就是为什么人民币不可能像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委内瑞拉玻利瓦尔那样断崖式贬值。
四:汇率和不可能三角
铺垫了那么多,终于讲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了,见过前戏那么长的吗?
上面已经看到了,央行没有像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那样,形成人民币-国债兑换券的对应关系,也自然无法像美联储那样通过购买国债印钞。那我们怎么印钞呢?通过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购买了美国国债等,通过美国国债的偿付能力作为担保发行人民币。
可以看到在1990年以前,整个中国的美元储备都少的可怜,结果就是整个人民币体系的基础货币也是少得可怜。2000年以前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基本上就是1份外汇对应1份发行货币。加入WTO以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大,外汇储备从1998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加到最高峰时期的3.8万多亿美元。
2年前,李克强曾说: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巨额负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央行是外汇储备管理的唯一机构,外汇储备多了自然就带来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带来了基础货币的过量发行,央行为了控制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只有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和提高准备金率。
可以看到,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与外汇储备呈正相关,而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呈负相关。实际上中国是很不想让人民币汇率升到那么高的,但是外汇太多了,没办法只有推着汇率升值,所以才是“沉重负担”。
在说汇率的时候,不可能不提到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按照许哲的说法,这个理论是一个严格演绎的,简洁而精美的模型。许哲用了瑞郎事件的例子,证明了在资本自由流动的资本主义国家,自己是负利率,又死守一条直线的汇率是不可行的。
用港币做例子,港币执行的是联系汇率,放弃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美联储加息的第二天香港金管局就会加息,于是可以保证港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稳定。一条直线。
而人民币呢?作为独立自主的大国,我们是不是必须要保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通过外汇管制来换取汇率的稳定性呢?
实际上已经讲了,人民币其实和美元是一脉相承,人民币的信用是通过美国国债作为担保的。我们的货币政策并不独立于美元,外汇管制实际上管不住,稳定的汇率也是一个虚幻的目标。我们所做的,是在不可能三角中取得一定的平衡,保持一个与美元的弱联系汇率,实际上货币政策紧跟美元的策略;外汇也是弱管制,汇率也保持一定的波动。
事实上独立的货币政策从2010年以后就放弃了。
如同许哲在811汇改时复盘对逻辑,
让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时候,外汇储备也是逐步增加的,里面有大量通过虚假铜贸易、黄金贸易、芯片贸易等流入国内的套利资金。当汇率升值预期不再,未来美元利率有提升预期的时候,外汇储备开始加速流出。
但这时候央行选择了死守汇率,可以看到811之前汇率都走成了一条直线了。试图实行强联系汇率。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相信央行以后不会再尝试把汇率锁定成直线了。
那么,既然人民币对美元是弱联系汇率,真正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是什么呢?
是中美利差。
可以看到,中美10债点差就是人民币汇率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点差高,就会有跨境套利资金流入,支撑外储,从而致使人民币升值,点差低了,外储流失,人民币贬值。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整个链条。
港元就是美元兑换券,这是写在港元上的。
人民币就是以外汇资产为基础担保的货币,我们回顾了央行的历史和分析了央行的报表得出来的。
人民币对美元实行对是弱联系汇率,央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和人民币汇率来对冲外汇资产增加减少对基础货币对冲击。
中美货币政策松紧一致,利差才是决定汇率的关键。
五:指标和关键点。
Ok,讲了这么多,说说为什么我认为人民币不会再大幅贬值了呢?
人民币汇率高估已经得到修正。这里我们用常见的iPhone比价来作为指标。IP7 32GB国内京东活动价4999元,现在立刻可以买到,美国苹果官网售价649美元合4500元,香港官网售价5588港元合5000元人民币。考虑到保修政策,这个差价不足以进行跨市场套利了。而在2年前,日版iPhone的差价能达到近2000元,美版也有1000多元。
贸易顺差持续,1-11月累计贸易顺差达4750.91亿美元,源源不断地给央行新增外汇储备。而且人民币已经贬值,对出口的促进和进口的压制可形成更大的顺差来源。
我国进口的商品,美元的消耗主要集中在进口芯片和石油。
从海关总署的统计可以得出,1-11月我国总共进口了3386亿人民币的铁矿石,6843.6亿人民币的原油,1.33万亿人民币的集成电路。结合下面几个新闻:
俄罗斯正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的地位,今年头10个月均击败老对手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俄罗斯接受人民币付款。
中国芯片自给率暴涨:2020年将达40% 2025年要达70%。2015年这个数字只有10%
中澳铁矿项目生产建设全面完工,中澳铁矿项目共设计6条生产线,设计总产能为2400万吨磁铁精矿。
国家在有针对性地减少美元消耗,外汇储备会得到长期有效地支撑。
长江电力11月发行了3亿美元和2亿欧元的零息可交换债,期限5年。
,3年可原价回售。而长江电力在国内发人民币债的利率在3%以内,也就是说长电认为3年的零息美元债比3年的3%年息人民币债要划算,3年累计贬值不会超过9%。
近期中美利差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川普的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预期。但是川普的政策自相矛盾,减税会带来现有国债偿还能力的下降(美国的国债是靠税收担保的,记得吗?),扩大财政赤字必然带来国债总额的进一步增加,而债务总额的上限又将被触及。人民币贬值对川普希望的制造业回流也是一大打击。唯一的选择就是缓慢加息,美债收益率的上升趋势将平缓,中美利差将重回扩大趋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中美10债点差拐点的出现。
人民币的未来是什么呢?国家肯定是希望逐步脱钩外汇,建立其自己的国债为基础担保的独立货币,这时候才有完全独立的汇率和货币政策。这涉及到整个财税机制,国家收入形成体制的重塑,不是一个3年5年内能解决的问题,至少人民币以外汇为担保的情况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当大妈都在恐慌性地换美元的时候,记住“他人恐慌我贪婪”,静静观察中美利差的变化,然后出击。当然我是不会干直接在外汇交易平台100倍杠杠做多人民币的事情的。赎回美元债基后,肯定是选择低风险的方法,比如短久期人民币债等等。
周小川会非常喜欢楼主的,希望楼主用血肉铸就新的长城,抵挡资本外流的洪波
- 一个人的研究院——把经验量化,才是正途
太太专业了,崇拜得五体投地。
如此专业详实的论证,小白看了惊叹楼主的高大上。
但从实际情况看,结论似乎还是错了,RMB贬值没有停住的迹象。问题出在哪里?
先有观点,后有文章? 还是P民无知群体不理性? 市场犯错了?
困惑。。。。。。
马克,学习,思考中。希望各位录友认真看完再评论。张口就喷,只能显示一个人的狭隘。
目前有一个想法。人民币贬值的最主要原因,估计主要是来自国内,表外灰色的信用创生。
这么长一篇没来得及看。
不过LZ说的也未必不对。就像股票有趋势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趋势投资者在跌势中肯定不会买,但价值投资者则是在衡量估值后是敢于越跌越买的。
毕竟强和弱在不停转换,毕竟抄底才能赚大钱,即使抄在山腰也会是有勇敢者的。
很科普,可是现实世界是有变化的
- 专注大类资产配置,跟随强势资产,满仓轮动,动态平衡,不选个股,只做强基配置。不预测,只应对。涨时回调买,跌时反弹卖,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其实我不太关心方向,汇率波动总是存在的,但是很想知道贬值能贬到多少。如果只是百分之二三十,换成美元却不知如何投资,未必划算。如果是像俄罗斯那样的贬值,就值得大家重视了,但是无法想像以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贬值那么多世界经济会怎样
- 防守是第一位的
周末去银行,看到不少换汇的大妈
请教楼主:既然只发行7万亿的货币,那60万亿的人民币存款是怎么回事,全国人民的私人财产也是超过7万亿的,美元只是一部分锚。外汇储备中流动性比较好的,也只剩下1万亿美元的国债。而且过去1年,兑换了1万亿美元的外汇,按道理,应该把7万亿基础货币全兑换光了。明显和事实不符。我倒觉得,换汇过程即将到正反馈的阈值,如果不能在到正反馈阈值前停止换汇过程,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能撑多久?
楼主:而且你说的为央行操盘手点赞的话,并不认同,抛售美债是不得已为之,并不是因为操盘手技术好才在最高点减持,而是央行大量抛售美债,导致美债下跌。但下跌幅度并不大,而且接手的绝大部分是私人投资者,说明美元回流的速度很大。观察次贷危机后,中国每次威胁要抛售美债,美国就会比较紧张,就会派人到北京沟通。最近,抛售这么多,美国好像不紧张了。
- 透过本质看现象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国政府控制更多的资产。也就是RMB具有更大的政府资产担保。人行只是通过发行货币转发政府信用。有没有美国,有没有外储,都可以发行货币。
改变RMB的国际地位,关键就是改善国际对中国政府财产的认同度。也就是要增加非政治性资产的比重。比如沙特,可以用石油说话。换到中国,可能是人力资源、稀土或者地表建设。比人家的刚性度差了很多。
因此就需要一方面加强国际关系的耦合度和信任度。另一方面,增加刚性资产,比如提高稀土价格,改善环境,储备黄金,加强军事等等
然而,作为穷国,民众的自卑和长远考量的不足,会驱动企业变卖资产。比如良好的环境、稀有的矿产、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等等。
狭义地讲,外储的结构肯定要调整。国有资产的构成也需要调整。而增加军力,扩大对周边形势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短期会是对RMB提升最大的。然而,最终,还是要提高RMB的“含金量”。
- 向牛人致敬
举苹果手机的例子很新颖,以后会不会从大陆背手机到香港卖
- 一个人的研究院——把经验量化,才是正途
站在不同立场上来谈谈观点,没有数字支撑。
人民币贬值的深层原因,是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太高,M2增速太快,货币价格过低,资产泡沫制造富豪数量过多,私有财产法定地位不稳,体制内体制外群体分歧巨大,国际环境有恶化趋势,传统出口产业竞争力迅速减少等等。。。
RMB的优势就不说了。
楼主鸿篇巨制说做多RMB,战略上起码早了3年5年,央行的M2增速没有控制在个位数,资产价格没有形成趋势性下跌,RMB币值要稳住,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那是2015年的数据
- 投机像群山一样古老
我们只发行了7万亿人民币?每印刷一份人民币币对应三份外国资产?
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我们央妈才印了7万亿?你看看现在的物价和各种信用贷款,绝对不会这么少,后面加个零都不止
大妈换汇还远没有开始
大妈和很多大叔们还在为房地产的明天翘首以盼呢
楼主是由果归因,自己先想好结论之后再找支持结论的依据
仔细看一下就知道数据来源不严谨,通过不靠谱的数据不可能得到靠谱的结论
做多还不是时候
跌多了可以抄底
- 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这篇是写到半夜了吧?楼主辛苦!
本来不想换回RMB,,,看评论一边倒指责楼主+大妈都去换汇,需要认真考虑了。。最迟元旦换汇高峰之后把前两年攒的美元全弄回来ㄟ(⊙ω⊙ㄟ
- 菜鸟+屌丝
楼主说了中美利差是汇率的关键因素,人民币贬值就是因为中美利差在缩小,问题是美国加息才刚刚开始,中美利差会进一步缩小的,央妈敢为了汇率大幅度抬升国内的利率吗?那房地产就玩完了。
- 最喜欢黑天鹅
先收藏。。。
- 透过本质看现象
很多国家与美国的利差是倒挂的,也没见人家货币崩溃嘛
- 70年代后进工作者
作者思维片面,就像年初说不看好银行股,其实银行股是救市时国家队没有其他选择的标的,是最好的避险打新标的。为了证实观点,买个电子产品的比价都用上了,商品多了,反面证据更多。大妈换汇?哪看见了?银行的经理都是劝买净值理财的。实际上即使我在金融业的同事,都有很多没动静,甚至认为双向浮动一分钱也不敢换。我忽然想到集思录是换汇并汇出的人群聚集地,把这儿的人拿下是更要紧的。萱萱工作做到这里来了?
- 透过本质看现象
客观地讲,美联储打算缩表,这个是正确的。
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不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印了太多的钱。这个肯定是错的。
问题是,这个错误的性质是什么, 是盗窃还是强奸?
如果是盗窃,那把钱财还回去,就可以了。。。
经济就是这样,任何政策都是有影响的,是不可逆的。
相对来讲,目前美国打的是明牌,是先手牌,是进攻牌。中国打的是暗牌,是后手牌,是防守牌。
美国很主动,中国很恐惧
只要不出错,美国越来越强势,牌越打越顺;中国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恐惧。
一旦出错,美国就~
但是,不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在艰难地纠错。这个是无法改变的基本点。
至于说美国现在复苏了,很好了;还有,中国拐点了云云,大家看看、笑笑也就是了。
支持楼主,楼主说的思路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2017我个人人为RMB兑美元还会贬值5%左右。乐于换美元的就去换呗,换美元也是投机的一种,我国毕竟换汇比较困难,错失的投资机会也不少,比如换汇的一定错过2016房事暴涨。我的理解,换美元你尽快花掉才是正确的,等着投机?不如买国债。。。
楼主说一下什么时候开始做多人民币啊,要是是3、5年后的事没有任何意义啊。
- 70后IT男
先报到,然后慢慢看正文
- workingpoor
中国货币还没见底。除非中国大胆加息3%以上。
- 有套才安全!
接盘侠你好,接盘侠再见!
楼主用IPhone作为比价基准是很不严谨的,至少也要用房价来做比价基准,如果你用楼价来比的话,就会发现人民币还要巨大的贬值空间。
- 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
人民币放弃美元这个锚,短期内可能会以一揽子货币为锚?貌似余永定的建议是这个吧。再然后呢?好象格雷厄姆和张五常都主张以一系列大宗商品为锚?记不清了。
- 透过本质看现象
其实,美国而言,共和党一直是主张一种类似金本位的以商品为锚的货币系统。只是现在谈这些已经意义不大了。大家都得和庞大的债务作斗争。
- 吾尝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是以为狂而不信......
楼主莫非是朝廷中人,特来安抚灾地民心!!
人民币的未来是什么呢
- 敬畏市场
看了评论,这么强的一致性预期,肯定有问题!
- 吾尝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是以为狂而不信......
楼主猜了空间,却没猜时间,辗转腾挪间差异或许还是会比较大。
楼主是集思录编辑啊,雄文
- 80后IT男
那个7万亿 是每个月的增量还是存量啊?
不得不点赞
感谢楼主的分析,我是来学习的。
- 谁是理性?谁是非理性? Who knows ?
前面90%的文章和结论无关。
最后10%的论据,也可以轻易举出更多更多的反例。如果LZ自己愿意去找反例。
其实,先有结论,再找论据这个方法,也许应该去找先反例,找不到反例,才能说明正例的有效。
LZ长文很辛苦,但结论中虽然提到心理学因素,但对其影响力是否低估了?
我不知道LZ的结论是否正确,但至少我没有被LZ说服。
房地产不崩,做多人民币找死
首先要很感谢楼主辛苦写的这篇文章,的确系统性的总结了很多知识点,缕清了美元,港币,人民币的发行机理,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
针对结尾的重要观点,我有两个疑问,还请楼主有空的时候指导一下:
1. 人民币汇率高估已经得到修正这一观点,通过iPhone手机的某一特定型号来观察,会不会不够全面,如果用人民币与美元购买力平价来研究未来趋势会不会更全面合理一些;
2. 中国1-11月份出口按人民币计同比下降1.8%;中国1-11月份进口按人民币计同比下降0.3%,贸易顺差继续保持的情况下,但是出口同比下降速度好像更快,未来这一趋势会怎样?
1人民币汇率高估已经得到修正。用美国官网价格同中国京东价格对比,怎么都是错了,应该对比中国官网价格才对吧;
2源源不断的贸易顺差居然带来的是外汇储备的大幅降低,如果大宗商品再涨价呢呢。
- 久经沙场
太长没看,只看了标题就来吐槽了。
做低风险投资的人应该不会这么浮躁吧,这人民币贬值才开始一年你就想战略做多人民币,至少要观望个两三年才能决定方向吧,你这不是投资你这完全是在赌人品。
我知道人生苦短,但是投资是个无限的事业,不管你有多着急想看完全剧,但它也要一集一集演下去,并且这个剧集没有快进键。
- 80后,蟋蟀哥
膜拜,SAFE的写手也不如楼主这样的分析
所有关于RMB没有高估太多的实证就只是一个IPHONE?
明显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的文章,很不严谨。
苹果手机可以作为硬通货流通的。京东或者苏宁有时候搞活动,再用一点优惠券,买下来的手机,可以分分钟卖给当地的手机批发市场。期间各方的利润基本在每台机子50元左右。
俄罗斯汇率崩盘时,也是疯抢iPhone
去年股灾前,一致性预期造成了暴涨1000点然后股灾。。。。现在一致性预期rmb要贬值,会是什么结果?
周4 TF跌停,周5央妈急匆匆猛开水闸让TF反弹。
结果今天TF又跌了。
没人奇怪钱都跑到哪里去了吗???
虽然一派胡言,但文笔确实不错.另外希望楼主不要嘴炮做多,要知行合一
观点认不认同,都不能妨碍给楼主点赞。辛苦了,学习中!
- 擅长完全正确的废话
4) 长江电力11月发行了3亿美元和2亿欧元的零息可交换债,期限5年。
,3年可原价回售。而长江电力在国内发人民币债的利率在3%以内,也就是说长电认为3年的零息美元债比3年的3%年息人民币债要划算,3年累计贬值不会超过9%。这段很关键,说明购买长电债券的投资者认可今后三年人民币贬值9-10%的预期。其实2014年以来的3年也不过贬值了15%而已。如果大家看得上今后三年平均每年3%的贬值收益,就可以换美元,否则没有必要。
- 透过本质看现象
走进一家饭店,每一桌、每道菜, 每个人都会吃,每个吃了饭的人都有权评论,当然,看一眼装盘,就认为不咋地的,也不为过。这都是食客的权利。
谁会在乎自己会不会做饭呢。
太多富人想要转移资产去境外,不说那些出逃和原罪的,就凭资产配置一条中产及以上富人配置20%美元资产合理吧?就凭这点,储备减少就停不下来
在人民币国际化以前,外汇储备就直接影响汇价,7怎么停的住
- 共产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节俭主义、享乐主义
认同楼主的战略性看多人民币,那也得等待战术上大妈的恐慌抛盘,以及其后政策的松绑。
7万亿只是纸币而已,在电子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再只是盯着现钞方向都错了。以后可能1万亿纸币都不需要了
160万亿人民币M2,楼主要多少印多少,敞开供应
感谢楼主,
“港元就是美元兑换券,这是写在港元上的。
人民币就是以外汇资产为基础担保的货币,我们回顾了央行的历史和分析了央行的报表得出来的。”
这两条应该没什么问题,当然如果有人质疑央行报表造假也没对,只是现在也没有更权威的数字能看了。
但是后面两条我不太认同,主要是仅仅以这些论据得出这个结论还是有点勉强。
另外,楼主贴子不错,肯定是花了大心血的。上面有几层楼那种几个字的回复,上来就是“你这个人居心叵测,你的文章肯定一泡污的”调调,实在令人作呕。
- 80后宅男
看完了,感谢楼主的详细科普。也就是说楼主的观点是应该加息(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无论是央妈加还是市场加),不管资产价格,保外储保汇率。尽管我也认可保汇率放弃资产价格的观点,但上头敢加息吗?或者说敢放任市场利率一路飙升以至于形成足够的利差吗?特别是从政治角度来考虑的话。
201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33万亿美元。
2015年当年基础货币总量为27.64万亿元(货币发行6.99万亿元,银行存款准备金20.65万亿元)
2015年底存准率17%,美元汇率6.4936.
2015年M2为139.23万亿元
货币乘数139.23/27.64=5
外汇占款3.33*6.万亿
超发27.64-21.62=6万亿基础货币
换算成M2就是超发30万亿RMB
进入2016年,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空间已经抓襟见肘,所以就使用所谓的MLF和债务置换来拖延债务炸弹的爆发。但是RMB 贬值之势无可避免,根源还是央行滥发货币。
我不关心结论,纯学习了只是。赞一下LZ。其实汇率和外汇储备感觉就是一个比例的问题。当你所有的资产中,外汇占比越高,汇率就越接近美元,外汇越少,汇率就越低。
特别说明的是,货币发行是个动量,7万亿并非基础货币总量。
楼主错以为货币发行就是基础货币总量,所以得出了印1块人民币对应3块外汇储备的谬论。
7*3=21万亿
对应外汇占款3.33*6.万亿
文章太长,只能先做记号,慢慢看!顺便顶一下楼主.
- 80后宅男
另外,关于中美之间利差到底需要到多少才能稳住汇率,个人觉得不能刻舟求剑,因为在过去那些年,国内的投资机会多,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人民币在国内投资收益秒杀那点利差,也就是说很多国外资本是冲着国内的投资或投机机会来得,而不只是冲着那点利差来的。而现在随着国内投资机会的消失,要是想要留住这些外来资本,利差必须比历史上大得多才行。
- 美信全球是基于互联网的全球投资产品展示和交易平台。自2015年成立于纽约以来,美信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深圳开设办事处,逐步成长为行业领先的全球资产服务平台和交易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吸引了大批优质全球资管方挂牌入驻美信平台。
我印象当中,这次购汇美元是大妈唯一赢的一次,而且感觉中国央行连大妈散户都输了。
现实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结果就是大妈又一次换在了山岗上。转折时间就是12/22左右到特朗普1/10上台附近,人民币会升值,美元太贵了。
央行抛售美债道理很简单,你一直喊着加息,央行先抛了,过后等你明年大概率再加息,我再买回。完全可以漂亮做T的。大妈要多少就给你多少。
央行卖了美债,买回欧债和日债,实在太爽。
楼主水平不错,希望多写些类似文章给我们普及基础知识。集思录这个平台不错。
人民币升值点在川普上台后,这个时间段是空窗期。没有领导管,川普和奥巴马两不管,赶快贬值救实体,等川普上台再意思意思升值给川普大统领看,让领导有面子不好发飙。
中国几千年的处世哲学不是盖的。
楼主大才,多谢科普
你只是投机客又不是官僚 扯这么多屁话 还不如贴上做多人民币的操作和现在盈利情况 嘴炮在这里是没用的
人民币的汇率,你面临的对手并不是集思录的观众,哪怕是大妈们现在换的并不多,现在大妈们的共识还是房价永远涨。你的对手是发行纸币的机构,贪婪恐惧的理由根本不适用
楼主对央行、人民币历史这么清楚,不在国家金融系统工作可惜了
赞同人民币贬值是因为中美利差原因
N兄啊,考虑了一天才回帖。
和这篇贴子的唐朝一样,,你们这些聪明的、高智商的脑袋拿着显微镜仔细地剖析了芝麻,却对大西瓜(m2-基础货币)视而不见。
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份额约为66.7%,高于IMF统计的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63.6%的占比。这与美国财政部披露的数据大致吻合:截至4月,中国持有1.24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占中国外汇储备的38.6%,但这不包括中国通过第三方持有的美国国债,也不包括中国持有的其他美元资产。
中国将相当大一部分外汇储备配置于美国国债,因为这是唯一可容纳中国巨额投资、足够大的一个市场,而美元是对外支付的主要货币。
欧元资产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19.6%,低于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20.4%的占比。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的重要性。近年来,尽管欧洲债务危机阴云未散,但中国似乎逐步提高了外汇储备中欧元的权重。
英镑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10.6%,高于4.8%的全球基准。截至7月15日,英国公投退出欧盟已经导致欧元和英镑分别贬值了3.1%和11.3%。根据我们的权重估计,欧元和英镑的汇率变动或已给中国外汇储备带来了约574亿美元的损失。
日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是低配的,约占3.1%,低于4.1%的全球基准。这与日本央行披露的数据也对得上:截至2015年底,中国持有9.5万亿日元的日本债券,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2.36%。年初至今,日元已累计升值14.6%,这给中国外汇储备带来了约151亿美元的收益。
总体而言,相比国际储备的分布,中国外汇储备高配了美元和英镑,低配了日元。从今年10月起,IMF的国际储备数据将单独列出人民币的份额。届时中国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与全球外汇储备的分布状况可能呈现更大差异,至少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支付不属于外汇储备的使用
人民币贬值的根本原因是滥发。
滥发了多少,我上面的帖子写得很清楚。在M2层面,到2015年超发了大概30万亿人民币。
至于2016年,M2继续高歌猛进,外储却不断缩水,超发的程度只增不减。
如果放开外汇储备的锚,那就要求人民币要成为国际通行的货币,人民币国债能获得全世界国家的认可。但是这个目标简直就是空中楼阁。
我觉得以外储对比基础货币发行量的逻辑是有问题的,应该对应M2更合适,毕竟换汇一般也就银行间数据的一个变动不大可能抱着几箱子纸币去换
- 足够低的价格是抵御一切风险的法宝
得浮出水面人肉点赞下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和LZ一样看好人民币,不过我认为人民币的内在价值是勤劳隐忍的中国人民。
老龄化是人民币的最大威胁,希望未来生育率能恢复正常。
商业银行货币创造产生的巨量M2是人民币贬值的重大推手之一。
我只有个朴素的观点,一国经济好,加息周期,本币升值;一国经济差,降息周期,本币贬值,其余太复杂的事真搞不清。
- 70后IT男
就全副身家都是人民币的人来说,不存在做多人民币一说吧
升斗小民不用搀和 大妈是高净值人群代称 不要按字面理解
是呀,楼主如何做多人民币?莫非现在持有大量外币?
因为货币乘数的存在,M2远多于基础货币。
谁说港元联系汇率不可能脱钩?举个极端例子,
2015年底香港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17.4万亿港元(2.24万亿美元)
2015年底的香港外汇储备3588亿美元
假定外资基金流出16%就是3584亿美元,香港外汇储备就连条毛都不剩了。
为什么97金融危机索罗斯可以有机会攻击到港元,不是联系汇率很牛逼吗?(为了保住汇价同业拆借率1%,年化率365%,杀得楼市股市一地鸡毛)
实际上本地资金快速流出香港根本扛不住,要么资本管制,要么脱钩贬值。
港元联系汇率说到这。
人民币的发行准备美元储备这3万亿可不都是你的啊,2015年3月末,中国官方全口径外债余额16732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BIS)口径是2.1万亿美元。
论文在这里
2.1万亿不说了,按官方口径1.67万亿美元外债这要真金白银来还的。
现在储备3万亿出头,减去1.67,剩下1.33万亿。
德意志银行买股所得想汇出受阻,日企想要撤出中国受阻,12月FT新闻在华某欧企股息汇出受阻。
看好中国经济前提下看好人民币没话说,一直可以顺差嘛。如果不能呢?这点外储能顶多久?
再说人民币以中国国债为担保 摆脱外汇储备作为人民币发行准备那中国地方债国家还管不管了?
不管的话,爆了人民币是废纸。管的话中国铁公鸡债,地方债,加上国债捆一起,就是真的开动印钞机让人民币对内贬值才能稀释债务了。对内贬值的人民币 还能顺利国际化,兑美元还能不贬值?
无论用外储做发行准备也好,用债券做担保也好,人民币只有贬值一条路,到多少是均衡价格我不知道,反正7是没人认同的。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一、还是存在基本理解误区,央行储备货币
Reserve Money 29万亿,其中货币发行Currency Issue7万亿、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Deposits of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22万亿,那么这里的货币发行是什么呢?其实货币发行就是现钞的投放数量,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则是包含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在内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其实就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并非仅仅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否则资产端将缺失超额存款准备金,货币发行(现钞)+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准备金)=储备货币(基础货币)。好了,当央行“印钞”买入外汇形成外汇储备时是通过印刷现钞买入外汇的吗?当然不是!而是通过增加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买入的,事实上这种“印刷”连印钞机都不用开,印钞至少还需要成本,而通过增加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方式投放基础货币完全是零成本,所以通常所说的央行“印钞”买入外汇并不十分准确。理解了这点“每印刷的1份人民币,对应了3份外国资产”当然也就是错误的说法,其实很简单,央行投放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和买入的外储按买入时的汇率算当然应该是1:1,就算是央行也只能等价交换,没法“印刷”1元人民币买入等值3元人民币的外汇,要可以的话那真成抢劫了。
二、基础货币的问题厘清了,但主流看法认为影响货币是否对外贬值更麻烦的问题其实还不在基础货币,而在于广义货币,比如论坛上的不少人包括一些学者都谈到了现在中国广义货币M2高达153万亿,远高于美国和欧元区,全球第一高,如果大家都去换外汇3万亿外储怎么够换呢,拿出20%的存款去换就不够了嘛。又比如2005年汇改时人民币M2只有26万亿人民币,美元M2为6.4万亿,人民币美元M2比为4,当时汇率8.3,所以人民币被大大低估,需要升值到4;而现在人民币M2为153万亿,翻了5.9倍,美元M2为13万亿才翻了2倍,人民币美元M2比为11.8,故人民币从以前的大大低估转为严重货币超发,汇率需要从现在6.9贬值到11.8!
那么这种观点对吗?其实这种简单粗暴的“货币超发”贬值论也是错误的。一方面中国过去十年经济增速比美国要快得多,客观上当然需要增长更多的广义货币;另一方面中美融资结构不同,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创造M2而直接融资不创造M2,故直接融资为主的美国M2也会更低。将以上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后所谓“货币超发”导致贬值就不能成立,以期间为例,1995年时人民币M2为4.6万亿,美元M2为3.5万亿,人民币美元M2比为1.3,而当时汇率却为8.35,期间人民币M2翻了5.7倍,美元M2才翻了1.8倍,人民币“超发”程度看起来和2005至今几乎完全一样,都是M2翻了近6倍,而美元M2才翻近2倍,但事实上2005年时汇率仍是8.3,并且当时无论国内外没有任何人认为人民币“超发”需要贬值,而都是认为人民币需要升值!这就告诉我们不能简单以M2决定论去讨论汇率,同样用其他货币,比如美元和欧元的M2变化去讨论美元对欧元汇率也会发现根本是行不通的,两者M2增长率长期基本一致,但汇率却发生极大波动,真正影响汇率的因素还有很多,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变化以及相应金融周期的相对变化等才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 股神不神
没觉得楼主哪里错了。不知道哪来这么多喷子。大概这个才是他们所说的智力问题吧。我只看到了美元曾经8次加息,美元指数跌倒了71.
- 试试再说
中国的央行很快会变成盈利性机构,原因是中国基础货币的供应方式正在由外汇占款变为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逆回购、PSL、MLF、SLF等),这些贷款的资金成本在3%左右,属于央行的盈利。
仔细想想,楼主的战略做多是将来的事,那么现在就是持有美元或其他外币,如果已经满仓人民币还怎么做多?
- 透过本质看现象
M2 并不是基础货币。任何国家都是一样。
如果用M2去换外汇,香港也会崩。M2的本质就是基础货币的一个乘数,是一个以实体经济发展预期为担保的信用。全部M2而言,不论拿出来换什么,都是挤兑。区别只是外汇崩盘还是基础货币崩盘。
M2的大小,用定性的方法来判断,是毫无意义的。
M2这个货币乘数,最大的意义是基础货币对整个金融的控制力。乘数越大,央行对金融体系的控制里越弱,直至失控。
杠杆和乘数是两回事,杠杆是负债率的一个表述。根本是由实体经济总的资产负债率表征的。通过M2来观察泡沫会有偏差。中国的问题是,经济管理的技术不行,很多数据根本采集不到。只能靠感觉。
上海的房价达到纽约的房价,这个是不可以的,这个是属于泡沫,这是一个共识。其实上海的房价达到纽约的一半也是泡沫,因为中国并搞不出iPhone;其实上海的房价达到纽约的1/3也是泡沫,因为中国连围棋都输给了美国的机器;其实,上海的房价达到1/4就应该崩盘了,因为,能说英语的上海人连纽约的1%都不到。。。
这样的拍脑袋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只能从负债率的角度来看杠杆。我们只能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M2.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看很多回帖都说人民币贬值是因为M2增长太快,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想换外汇,M2是要变成基础货币的,所以说M2增加只会造成对内贬值吧,对汇率不能造成实际影响吧。
就像房价高,都知道是贷款推高的,那么你要买房子就需要卸杠杆,还了1000w的房子卸了杠杆500w,那么换成外币的也就500w的人民币。
有人说我贷款还完了,但是你卖出后买家很有可能还是杠杆买入,实际上这个杠杆还是没有卸掉。所以M2对汇率影响不大吧,主要还是外汇储备。
以期间为例,1995年时人民币M2为4.6万亿,美元M2为3.5万亿,人民币美元M2比为1.3,而当时汇率却为8.35,期间人民币M2翻了5.7倍,美元M2才翻了1.8倍,人民币“超发”程度看起来和2005至今几乎完全一样,都是M2翻了近6倍,而美元M2才翻近2倍,但事实上2005年时汇率仍是8.3,并且当时无论国内外没有任何人认为人民币“超发”需要贬值,而都是认为人民币需要升值!
===================================
离开了外汇储备,只凭M2谈货币超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为什么95年到05年M2翻了6倍,人民币却不会有贬值压力?
请看95年的外汇储备是736亿美元,而05年的外汇储备是8188亿美元,外汇增长幅度超过10倍,M2水平还赶不上外储增长,根本不存在超发的情况,人民币当然就有升值压力而没有贬值压力了。
超发是贬值的根源,而利差是贬值的导火索。
- 透过本质看现象
升值或贬值就是一种情绪。一种对未知的将来的情绪。如果90年代的美元升值是正确的,就不会在本世纪初贬下来。
美元自身就是锚,美国拥有铸币权,不需要外汇储备,所以很难评定美元到底是贵还是便宜。
中国政府很眼红美元的地位,希望自己也能有无锚印钞的本领,但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等欧洲开始加息的时候也许强美元就该结束了。特朗普上台后又要发债、又要减税增赤字,又要加息,又要保持美元强势,这多目标,没矛盾吗?
,貌似买在最低价高一点,
港币就是美元兑换券
比较一下香港情况
货币供应量M2
12.39万亿港币
3831亿美元 对应基础货币=2.974万亿港币
货币乘数 12.39/2.974=4.17倍
为什么港币能维系联系汇率制度?首先香港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其次香港紧跟美联储进行利率调整,所以预期港元贬值而换美元造成挤兑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反观人民币,由于货币超发导致债务高企,资产泡沫严重。央行对一大摊债务及资产泡沫无计可施,不敢加息以应对。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币和印度卢比的汇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