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粮食总库存量呈现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现象,原因是什么

我国当前粮食呈三量齐增 专家:全面性供大于求
  我国当前粮食呈"三量齐增" 用市场机制来化解当前困境
  当前我国粮食出现产量增加、进口量增加和库存量增加“三量齐增”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专家认为,解决粮食高库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只考虑采取消化某一品种粮食高库存,不考虑解决高库存的形成机制,粮食问题还会周而复始发生
  在12月5日于北京召开的“2015中国粮油财富论坛”上,有专家判断,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正面临改革开放之后又一次的全面性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粮食库存增加,供给压力增大,必须用市场机制来化解当前困境。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高企、供给压力增大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是国内粮食连年丰收;二是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导致粮食大量进口,今年粮食进口量预计达到1.25亿吨,严重冲击国内市场;三是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消费不旺,出口受阻,粮食有效需求低迷。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提出一系列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国务院参事刘坚认为,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国家应该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扶持力度。
  有关部门也尝试通过建设仓储设施、跨省移库等措施解决仓容不足、农民卖粮难等问题。但是,在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的大背景下,在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解决高库存和供给压力大的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粮食面临的大问题。控制粮食进口不是有效的办法,通过补贴出口强制实现国内供给平衡难度很大。有专家认为,调整种植结构是当前解决粮食高库存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在稳定水稻和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在河北地下漏斗区和南方重金属超标地区实行休耕,在“镰刀弯”地区推进休耕轮作,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认为,解决高库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只考虑采取消化某一品种粮食高库存这样一种思路,不考虑要解决高库存的形成机制,粮食问题还会周而复始发生。我国现行的粮食价格政策既要保供给、促进粮食生产,又要保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这种政策在粮食供给相对紧缺时,能够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在粮食供给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矛盾。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国家启动粮食政策重要改革的一年。实际上,从去年以来,国家就开始对现有粮食价格政策进行改革,去年开始试点推行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今年不再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格,调整油菜籽临储收购政策,并且下调玉米临储收购价格。可是,由于多年来连续实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已经形成对现有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形成的路径依赖,今年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下调,引起粮食市场强烈反应,造成粮价短暂波动。程国强认为,如果国家在实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时,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有可能导致粮食产能向没有调整的品种转移,造成其他粮食品种的过剩。
  因此,目前的粮食价格政策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要实行定向施策,价补分离,针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政策。要推动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必须建立配套的政策,建立粮价改革利益补偿机制,使种粮农民在改革中利益不受损。要创新粮食调控机制和体系,要推动政策从目前价格支持直接干预为主导的“增产取向”,向以价格分离、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供求基本平衡转变,形成以政策补贴为基础,预期引导、风险管理、储备调控、贸易补充等工具相结合的新型调控体系。
  刘坚认为,在粮食的生产流通中,要提高粮食生产流通信息预测的准确性,要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经济日报记者 刘 慧)
  链接:
  “镰刀弯”地区
  “镰刀弯”地区是农业部首次提出的区域划分,一方面是借鉴钢材加工中的专业术语,另外也是该区域的一个形象说明。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以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也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
  (中国经济网)
编辑:王进
关键词:粮食价格;镰刀弯;我国粮食;粮食问题;粮食供给;粮食生产;粮食库存;粮食进口;粮食主产区;粮食市场
当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导致粮食大量进口,国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单纯依靠提高托市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 继去年初宣布取消大豆、棉花临储政策后,今年我国不再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并且下调了玉米临储价格。
当地时间日,也门首都萨那遭空袭,水资源紧缺,民众用塑料桶排队打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女发言人埃特法说:“这可能是也门过去10年来面对的最严重危机,而局势正在急速恶化。
马庆斌:针对粮食这种特殊的产品进行扶持价格也是一个国际惯例,未来的这个政策的调整肯定不是简单的退出,未来的政策设计应该是分地区分种类来设计。一个就是针对不同地区的粮食种植区,我想还是应该再分散,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的粮食种植区,短期内还应该坚持以最低收购价为主,逐步地过渡到目标的价格,补贴的这种方式。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三量齐增,粮食是多还是少_百度知道
三量齐增,粮食是多还是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实物现货多了,但马上滞销,影响种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用专业的态度做新闻
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 我国粮食是多还是少
  今年我国夏粮实现“十二连丰”。去年,我国粮食生产量连续两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与此同时,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今年前7月进口粮食7256.8万吨,同比增加22.4%。这让不少人费解:为什么粮食连年增产,进口量却不断攀升?
  我国粮食呈现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粮食是多还是少?问题的不利影响怎么化解?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
  品种调剂和国内外巨大价差导致进口增多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品种调剂和国际粮价较低是进口量攀升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进口的大头是国内短缺的大豆,主要满足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需求增加。去年大豆进口7140万吨,同比增长12.7%。同时我国也进口了部分谷物品种,净进口1870多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主要是大麦和高粱,用于酿酒和饲料。
  “进口增多,并不是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主要是国内外粮食的巨大价差所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介绍,2004年以来,我国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借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随着收购价的逐渐上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跟着水涨船高。而近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却掉头向下,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日趋明显。从2012年起,国内粮价开始逐渐高于国际市场。
  目前,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到今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完税价每吨大体比国内低1000元,导致粮棉油糖等进口不断增加,出现了“边进口、边积压”“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现象。
  “三量齐增”反映出我国农业竞争力不强
  “‘三量齐增’现象是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其必然性,有些国内短缺品种确需进口,但根本原因还是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农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随着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化,特别是我国与东盟、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进一步融合,农业开放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不仅面临来自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的竞争,也将面临来自劳动力优势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而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仍处在上升通道,租地、劳动力成本以及机械作业费用不断上涨,粮食等农产品缺乏价格优势。”该负责人说。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国际农产品价格下降、进口量增加,国内粮食库存压力增大。这对我国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将直接导致国内价格提高的空间收窄,国内农产品生产进一步面临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比较效益下降。若任由发展,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粮食安全深受影响,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就业以及农民收入增长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根本之道在于加快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
  “三量齐增”有没有办法破解?
  “根本之道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关键是要在方向上实现“三个转变”,即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重点在“扩规模、调结构、强产业、可持续、提素质”五方面下功夫。
  扩规模,就是要培育新型主体,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着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的规模效益。
  调结构,就是要面向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审视国内农业资源潜力,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优先顺序。坚决保护好耕地,保证口粮的自给水平,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安全。由此,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实现协调发展。
  强产业,就是要健全产业链条,确保质量安全,加快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着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全产业链收益。
  可持续,就是要强化资源保护,加强生态建设,加快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耕地、水等资源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推动秸秆、畜禽粪便、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
  提素质,就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职业农民,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水利建设,提升农田有效灌溉率,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
  李国祥建议,针对“三量齐增”,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应做调整,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尽量减少价格支持政策对市场的扭曲,扭转价格倒挂现象。同时严厉打击粮食等农产品走私行为,更好地维护市场稳定,保护农民利益。
我要分享到:
关键词阅读:
·····
·······
·······我国粮食出现产量 进口和库存“三量齐增”现象
据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一方面我国粮食进口数量不断攀升;此外,粮食的库存量也达到近年高点——我国粮食正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
在“2015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三量齐增”现象日趋严峻,若任由这一现象发展,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就业以及农民收入增长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国内外粮食价差扩大是造成‘三量齐增’的重要原因。”据陈锡文介绍,从2012年起,国内粮价开始逐渐高于国际市场,到今年上半年,大米、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均超过国际市场的50%。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如何看待粮食领域“三量齐增”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如何看待粮食领域“三量齐增”现象
  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连续12年增长。与此同时,出现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现象,粮食领域的问题日益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告诉《经济日报》“金记者”:“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不能盲目乐观,要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补贴制度、收储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
  结构还不太合理
  陈锡文委员说:“中国过去长时期处于粮食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对粮食一直是追求增产的。回过头来看,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的问题,反映出我们在粮食上的胸怀和眼光还不够,没有把粮食生产放到全球视野当中来考虑。”
  我国粮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从整体上看,粮食总量很难用多或少来形容。”陈锡文委员说。从总量来看,仍然是供不应求的。过去的12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由2003年的8614亿斤增加到去年的12429亿斤,而去年粮食总需求在12800亿斤以上。但由于进口量很大,我国粮食就供大于求了,去年我国进口粮食近2495亿斤,超出需求约2000亿斤。
  粮食是个大的范畴,具体来看有五大品类: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薯类。“所以说供需不平衡,到底哪个多了哪个少了?如果不够的那个没产出来,已经够的还在拼命增,那就不对了。问题的症结不在总量,而在于品种结构。”陈锡文委员说。
  目前,小麦大体供需平衡,稻谷满足需求后略有结余。大豆缺口非常大,去年总产量230多亿斤,进口1634亿斤。去年,我国玉米产量为4400多亿斤,是5个粮食品种中最大的。但去年玉米的进口量,加上可以替代玉米的品种进口量,达到了880亿斤,本来玉米产量已经有点供过于求,又进口了880亿斤,显然多了。
  大豆玉米是关键
  “我国粮食缺口在400亿斤左右,但进口了2400多亿斤。很大一部分是大豆。”陈锡文委员说。如今,人们对植物油、畜产品等消耗越来越大,对大豆的需求增长非常快。大豆在中国属于低产作物,经济效益不太高,农民都不大愿意种。去年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80%。
  我国目前实行玉米托底收储制度。从2007年到2014年,每年的收储价格都在提高,从最初的每斤7毛钱,到了2014年的每斤1.12元。现在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格为每斤0.8元,引起了国外玉米及其替代品大规模进入国内的局面。结果,很大一部分国产玉米不得不进了仓库。
  陈锡文委员认为,要坚持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对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前些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不断提高,不是玉米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还包含着政府对农民的补贴。现在,要把补贴从价格中剥离,让价格根据市场回归合理。农民根据市场决定种多少、卖多少钱。那么,国内玉米将理性地回归到和国际价格相近的水平,大规模进口会明显减少。随之,国内玉米就能找到市场。
  科技创新待加强
  我国大豆大量进口反映出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较低。
  陈锡文委员回忆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大豆的亩产提升幅度相对较小,跟国外相比产量和品质都相距甚远。玉米尽管提高不少,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落在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肩上的担子仍然十分重。”
  陈锡文委员建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应通过科技创新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还要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上来。此外,还要进行农业组织创新,将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通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去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 & & & &
如何看待粮食领域“三量齐增”现象
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连续12年增长。与此同时,出现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现象,粮食领域的问题日益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如何看待粮食领域“三量齐增”现象
  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连续12年增长。与此同时,出现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现象,粮食领域的问题日益突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告诉《经济日报》“金记者”:“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不能盲目乐观,要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补贴制度、收储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
  结构还不太合理
  陈锡文委员说:“中国过去长时期处于粮食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对粮食一直是追求增产的。回过头来看,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的问题,反映出我们在粮食上的胸怀和眼光还不够,没有把粮食生产放到全球视野当中来考虑。”
  我国粮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从整体上看,粮食总量很难用多或少来形容。”陈锡文委员说。从总量来看,仍然是供不应求的。过去的12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由2003年的8614亿斤增加到去年的12429亿斤,而去年粮食总需求在12800亿斤以上。但由于进口量很大,我国粮食就供大于求了,去年我国进口粮食近2495亿斤,超出需求约2000亿斤。
  粮食是个大的范畴,具体来看有五大品类: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薯类。“所以说供需不平衡,到底哪个多了哪个少了?如果不够的那个没产出来,已经够的还在拼命增,那就不对了。问题的症结不在总量,而在于品种结构。”陈锡文委员说。
  目前,小麦大体供需平衡,稻谷满足需求后略有结余。大豆缺口非常大,去年总产量230多亿斤,进口1634亿斤。去年,我国玉米产量为4400多亿斤,是5个粮食品种中最大的。但去年玉米的进口量,加上可以替代玉米的品种进口量,达到了880亿斤,本来玉米产量已经有点供过于求,又进口了880亿斤,显然多了。
  大豆玉米是关键
  “我国粮食缺口在400亿斤左右,但进口了2400多亿斤。很大一部分是大豆。”陈锡文委员说。如今,人们对植物油、畜产品等消耗越来越大,对大豆的需求增长非常快。大豆在中国属于低产作物,经济效益不太高,农民都不大愿意种。去年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80%。
  我国目前实行玉米托底收储制度。从2007年到2014年,每年的收储价格都在提高,从最初的每斤7毛钱,到了2014年的每斤1.12元。现在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格为每斤0.8元,引起了国外玉米及其替代品大规模进入国内的局面。结果,很大一部分国产玉米不得不进了仓库。
  陈锡文委员认为,要坚持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对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前些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不断提高,不是玉米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还包含着政府对农民的补贴。现在,要把补贴从价格中剥离,让价格根据市场回归合理。农民根据市场决定种多少、卖多少钱。那么,国内玉米将理性地回归到和国际价格相近的水平,大规模进口会明显减少。随之,国内玉米就能找到市场。
  科技创新待加强
  我国大豆大量进口反映出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较低。
  陈锡文委员回忆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大豆的亩产提升幅度相对较小,跟国外相比产量和品质都相距甚远。玉米尽管提高不少,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落在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肩上的担子仍然十分重。”
  陈锡文委员建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应通过科技创新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还要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上来。此外,还要进行农业组织创新,将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生产,通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去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责任编辑:
健康映像·名医在线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var cnzz_url=window.location.
if(cnzz_url.indexOf("referer=baofeng")!=-1){
document.wri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初级生产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