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价为物价会一直上涨吗

  近日,大连玉米期价一路扬升,淀粉期价也在持续上行。在新产玉米集中上市的高峰阶段,外加陈玉米庞大的库存压力,玉米及其下游产品价格为什么会持续上涨呢?”杭州市农产品期货交易者胡海阳这几天不停地给东北做粮食贸易的朋友打电话,希望尽早找到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

  记者在采访部分玉米收购商、贸易商和终端需求企业后了解到,当前国内玉米市场虽然货源充足,但大部分集中在产区,尤其是东北产玉米大部分还没有外运出来,这造成玉米销区特别是南方主销区短期供应紧张,玉米现货价格坚挺。而大连玉米及其下游产品期价受其提振也在不断走高,持续时间已近3个月。

  9月初,河南、河北、山东等内地主产区大量新玉米开始上市,但开秤价偏低,且远远低于农民的预期售价,加之9月以后北方地区阴雨天气增多,不利于小商贩、贸易商上门收购,很多农民收获后不是直接晾晒,就是囤积起来,这使得内地玉米销售进度放缓。另一方面,需求企业特别是失去了进口玉米与国储玉米供应的南方用粮大户,则不得不把采购重点放到东北产区。

  不过,东北产玉米数量虽大,但运不出来,对于需求企业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首先,有关机构自9月2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货物运输“专项行动”,从东北汽运玉米到销区,运输成本大幅上调,不但使运输量受到限制,而且大大增加了需求企业的采购成本,部分内地企业开始就近采购,一些企业则转而采购进口玉米,这很快就刺激了内地玉米价格快速上涨。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寻求通过铁路或海运来解决玉米运输问题,但又遇到了运煤高峰,外运玉米只能“靠边站”。

  其次,入秋至初冬这一段时间,东北地区不是阴雨天气就是降雪天气,一是不利于农民收获和出售玉米,二是不利于收购商、贸易商烘干、运输、销售玉米。

  最后,随着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的陆续出台,东北当地需求企业采购新玉米积极性提高,同时各项刺激市场主体就地收购新产玉米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加上东北产区农民也存在惜售心理,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很快就开始追随内地玉米价格走高,这使得东北玉米的价格优势有所丧失。

  截至目前,大连玉米主力合约期价自9月开始上涨以来,累计涨幅已近300元/吨,内地玉米现货价格也上涨了200多元/吨,同时市场看涨的心理依然存在。那么,玉米价格一路上行的态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呢?

  “玉米价格已经上涨到顶了,只要运输问题得到解决,局部供应紧张格局会很快缓解。”河北省石家庄市粮食贸易商郑银凯告诉记者,今年内地产玉米产量高、质量好,农民惜售仅是延后了上市时间,最终这些玉米是要走向市场的。而从东北玉米市场的情况来看,11月至12月是新产玉米上市的高峰期,在此期间,东北地区煤炭运输可能会减少一些,玉米外运量肯定会增加。另外,2亿多吨的库存陈玉米现在关在“笼子”里,明年肯定会放储。

CPI涨幅连续两月扩大,年内物价会大涨吗?统计局回应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4日电 14日,国新办就2018年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CPI涨幅已经连续两个月扩大,中国经济有可能出现滞胀吗?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对此表示,最近两个月价格涨幅确实有所扩大,猪肉和蔬菜价格上涨比较多。造成8月份消费价格涨幅扩大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季节性的短期因素,这些因素在未来几个月不会给价格上涨带来压力。

  有媒体提问称,CPI涨幅已经连续两个月扩大,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价格上涨的预期也比较强烈,从另一方面看,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有可能会出现滞胀,请问怎么看这个问题?

  毛盛勇称,从经济学来讲,滞胀是两个方面,一是滞,即经济停滞或者经济出现负增长或者大幅回落;二是胀,物价持续大幅度上涨,经济运行符合这两方面的特征或者条件才叫做滞胀。

  毛盛勇介绍,从8月份来看,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累计来看,1-8月份上涨2.0%,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的价格也上涨2.0%,总体来讲还是属于温和上涨的水平。

  “但是,最近两个月价格涨幅确实有所扩大,特别是8月份。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猪肉和蔬菜价格上涨比较多。” 毛盛勇表示,其中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7、8月份全国大范围的雨水、部分地区的台风,给蔬菜的生产和运输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蔬菜价格出现一定波动。进入9月份,这些短期因素消失以后,再加上蔬菜的生产周期比较短,蔬菜的供应能够跟上,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

  毛盛勇还指出,从猪肉价格来看,自2017年2月份开始,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生猪的存栏、出栏数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前一段时间个别地区发生疫情,所以猪肉的供应有所减少,造成猪肉价格上涨。从目前来看,天气转凉,特别是中秋、国庆节假日来临,居民对猪肉的需求还会有所增加。但同时,由于价格的上涨,猪肉的供应包括 生猪的出栏也会相应增加,如果没有新的疫情发生,猪肉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也就是说,造成8月份消费价格涨幅扩大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季节性的短期因素,这些因素在未来几个月不会给价格上涨带来压力。

  从非食品因素来看,主要包括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毛盛勇表示,一方面我们整个供给能力比较充裕,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服务消费的价格也呈现温和上涨态势,非食品的价格从未来几个月来看还是有平稳运行的基础。再加上当前货币政策还是稳健中性的,所以综合这些因素,CPI还是有条件保持温和上涨趋势,价格不会出现明显上涨。现在也注意到推动价格上涨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说大家担心的输入性因素,或者社会预期,包括上游产品价格可能带来的传导压力,仍要密切关注。但总的来看,CPI全年还是能够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关于滞,毛盛勇认为不需要太多的顾虑:总的来看,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特别是增长指标还是比较平稳。GDP过去12个季度都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月度主要增长指标也比较平稳,所以滞胀或者类滞胀是不存在的。(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在整个经济社会的过程中,物价已经成为了牵动整个经济成分的神经。政府关注物价,企业关注物价,群众更是关注物价。近几年物价的上涨,到了历史的最快时期。面对高物价,我们的生活质量一直在下降。在这个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物质不断丰富的社会里,为什么生产的越多,而物价却越高。很想弄明白物价为什么会涨,但是我们的经济学家们的解释,并不能解释这个最为好奇的心,只有自己在这里,把自己身边的事情和看法写出来,希望能慢慢的看透物价为什么会涨。

相信每个人对物价的感受都是一样的。物价在总的趋势上是上涨的,而不是下跌的。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认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物价的真正涵义。

什么是物价?简单地说,物价就是商品的价格。但是,这种认识只是一种表面的认识,只是物价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是物价真正的含义。

我们来用一个简单的数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假如在经济圈里,10件商品,共100元钱,每件商品平均有10元钱作交换媒介,也就是说,平均1件商品的价格是10元钱。假如每人手中的钱加起来共200元钱,那每件商品就对应20元钱了,每件物品的价格就变成了20元。如果总钱数为100元,每人手中的东西加起来不是10件,而是20件,那么每件商品对应的就是5元钱了,价格也就变成5元钱了。

可见,根据情况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以是10元钱、20元钱或者5元钱。这就说明,这3个数字虽然大小不同,但表示的是同一样的内涵,即:这件商品所对应的货币在货币总量中占有多大份额。或者说,商品与货币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物价的真正意义是指一定范围内,商品与货币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而这种比例关系决定于商品供应量与货币供应量。

商品供应量取决于社会科技的进步。在总的趋势上,它总是逐渐增多的。货币供应量呢?当然也是逐渐增多的,而且其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商品供应量的增加。也就是说,今社会,在经济运行中,货币发行量总是大大超过社会对货币的实际需求。这是因为:

1、社会发展的需求。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林有立足之地,不发展是危险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死道理。而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军事等发展迅猛,各国综合实力你追我赶,明比暗拼。而发展就需要财力,比如国防装备、道路交通、辅助企业等。钱从哪里来,只有税收。而一个国家的税收是有限度的,当建设项目不能停时,只能超支。

2、国际竞争的需要。国际竞争的需要在二战之后体现得更为明显。二战之后,美国完全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的新霸主。美国时代与英国时代相比,美国成为霸主后对世界经济影响要比英国大得多。

美国不断地发行美元,换取各国物质财富。美元的大肆发行,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秩序和国货贸易秩序。由于国际竞争的需要,各国只得超发货币,以维持自身利益。

3、美国的误导。有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效仿美国的经济模式,包括货币的超量发行等。他们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做法是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过的,是值得借取的。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他们只看到了美国发达的事实,却没能认识到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特殊国家。

美国的特殊不是特殊在美国自身,而是特殊在它是世界老大的这个地位。换句话说,谁作了世界老大,谁都会特殊。一旦成为世界老大,它就在世界货币圈里拥有了世界货币发行权力。它可以采取债务经济模式,可以采用双货币圈对世界金融进行操控等,它可以利用上述手段掠取别国财富,但其它国家不能。所以,一味地照搬照抄是绝对不可取的。

除了上述共同原因外,各国还有自己的具体情况。比如我国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连续高速增长了近三十年,每年都是百分之九左右的增长率,这样的高速发展肯定会造成经济有点过热,物价由此会增长的,其次,现在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几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以前的民工聚集的地方现在纷纷都闹起了民工荒,为什么了?

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需要珍惜呵护,而提高待遇则是唯一可行的措施, 我国每年有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地区脱离出来,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些人口本来就是在农村地区种地养猪为城里人提供各种肉禽蛋粮食来源的,但是大量的人从生产者的角色转化为消费者的角色,出产量当然会不足。生产者少了,消费者增加了,物价怎么能够不上涨?

我国的物价自改革开放以后,上涨幅度较大。我国的物价上涨原因与其它大多数国家有所不同。我国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前,央行再贷款一直是货币发行的主渠道。但是,外汇并轨改革之后,央行的基础货币(西方经济学概念)发行开始以央行再贷款为主转为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并重。

自2002年起,因外汇结算而形成的基础货币供应渠道,就一直在我国基础货币供应渠道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截止2011年底,我国外汇占款已达到25.3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占款巨增导致货币发行量过大是我国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价会一直上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