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经济高增长:高投资拉动经济还能走多远

聚焦中國西部經濟高增長:投資拉動還能走多遠?
聚焦中國西部經濟高增長:投資拉動還能走多遠?
中國網 | 時間: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這是重慶市渝中區全景(資料照片)。在中國西部,以重慶、成都、西安等特大城市為中心的一個個城市群正在發育成長,它們同時也成為促使經濟保持高增長速度的産業群。 新華社記者 周衡義 攝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3日電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5年我國西部12個省區市共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33萬億多元,扣除物價因素後,增長速度達到12.7%,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2.8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更是高達13%。
    然而記者最近在採訪中發現,我國西部地區近年來的經濟高增長,到目前為止主要依靠的仍然是高強度的投資拉動。隨著國家穩健財政政策的實施,西部地區這一增長模式,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投資拉動“一枝獨秀”
    “2005年西部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GDP的比重為18.2%,比2004年上升了1.7個百分點。從需求的角度看,投資、消費、凈出口‘三駕馬車’對西部經濟的強勁增長都做出了貢獻。”西北大學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韋葦教授説。
    “但是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仍是拉動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5年,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完成17899.44億余元,總體上看,固定資産投資較快增長的拉動作用對西部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超過了50%。”韋葦説。
    國家發改委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從2001年到2005年,西部12省區市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率,最高的內蒙古達52%,最低的青海為16.94%。進入2006年後,西部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的這一格局並沒有被打破。據統計,上半年西部地區12個省區市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了34.4%,其中,內蒙古增長43.5%、青海增長42.3%、陜西增長39.7%、四川增長38.8%、廣西增長38.2%。可以説,投資對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仍是首屈一指。
    基礎設施的改善並不必然帶來産業的發展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文秀教授等有關專家認為,西部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歷史欠賬較多,近幾年,國家通過國債資金向西部傾斜等政策,到2005年底,已先後在西部新開工建設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項目70項,投資總規模約1萬億元,使得西部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西部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基礎設施的改善,並不必然帶來相關産業的發展,這是迄今為止西部各省區市絕大部分經濟增長仍主要靠投資拉動的根本原因。
    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慧琴教授等專家曾對我國中東部2004年至2005年産業轉移與西部産業集群進行過分析,發現這一期間我國專用設備製造、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紡織等20個行業,除了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等資源性行業西部省區市位次有所變化外,全國範圍內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大規模的産業轉移並沒有實現。産業集群所帶來的通暢的物流、資訊流等各種優勢,使得東部沿海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地位基本上可以説是巋然不動。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姚慧琴教授説,“因為從資本收益率來看,2004年全國資本收益率低於35%的9個省份,西部就佔了7個,西部12個省區市資本平均收益率,整體上也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在市場之手的強大作用下,西部地區除了在石油和天然氣、煤的開採以及部分農副産品等方面有一定優勢外,其他行業的産品在市場上很難有競爭力。西部地區消費能力本來就有限,靠高投資拉動經濟的高增長就成為一種必然。”
    “三高一低”挑戰西部可持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等有關專家研究發現,近年來西部地區經濟的高速增長與投資的高增長密不可分,但西部各省區市投資強度與投資貢獻率並不對稱。以2005年為例,西部各省區市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雲南最高,為113%,其餘貴州、重慶、西藏、甘肅、新疆介於60%至100%之間,四川、青海、寧夏、廣西介於50%至60%之間,陜西與內蒙古則不足50%。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徐璋勇教授研究後也發現,2001年至2005年,西部地區單位新增固定資産投資帶來的GDP增量總體上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其中2003年至2005年,全國新增1元固定資産投資帶來的平均GDP産出為0.76元,西部為0.94元。但從全國和西部看,固定資産投資的邊際産出率一直處於下降之中,2004年,西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的邊際産出率大於1的省區還有四川、貴州、雲南、甘肅等8個省區,2005年固定資産投資的邊際産出率大於1的省區也只有四川和甘肅兩省,其餘10個省區市的投資邊際産出率均小于1,表明對於西部地區而言,繼續通過擴大投資規模來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目標已越來越不現實,經濟增長更應該走結構優化的路,把投資規模擴張推動型的經濟增長轉為投資結構優化型的經濟增長。
    徐璋勇説,西部地區的高投資固然可以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但這種狀況的長期持續,必然會制約西部地區消費水準的提高,最終也會制約西部經濟的增長。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棟生説,這實際上反映的是西部經濟的發展,走的還是高消耗、高成本、高速度、低效率的路子,西部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産業還未真正完全發展起來。
    據了解,在鉅額投資的拉動下,近年來西部地區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觀,但經濟的增長整體上看仍以粗放式增長為主。如寧夏第二産業消費的能源數量佔終端消費數量的比重接近90%,其中電石、電解鋁、金屬鎂冶煉、鐵合金及煤炭開採洗選等高耗能工業又佔能源消費的50%以上。
    “用如此大的投入換取如此低的發展速度,實際上還是不值得的。” 陳棟生説。(記者劉文國 王欲鳴 楊一苗)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拒绝访问 | www.wangchao.net.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angchao.net.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ff62ce05e14d08-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06中国区域经济回眸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2006中国区域经济回眸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0:23:0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06中国区域经济回眸
关注微信公众号转:聚焦中国西部经济高增长:投资拉动还能走多远?-人大经济论坛
您的位置:
转:聚焦中国西部经济高增长:投资拉动还能走多远?
在中国西部,以重庆、成都、西安等特大城市为中心的一个个城市群正在发育成长,它们同时也成为促使经济保持高增长速度的产业群。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我国西部12个省区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万亿多元,扣除物价因素后,增长速度达到1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13%。   然而记者最近在采访中发现,我国西部地区近年来的经济高增长,到目前为止主要依靠的仍然是高强度的投资拉动。随着国家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这一增长模式,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投资拉动"一枝独秀"   "2005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8.2%,比2004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对西部经济的强劲增长都做出了贡献。"西北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韦苇教授说。   "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仍是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899.44亿余元,总体上看,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拉动作用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超过了50%。"韦苇说。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从2001年到2005年,西部12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最高的内蒙古达52%,最低的青海为16.94%。进入2006年后,西部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的这一格局并没有被打破。据统计,上半年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4.4%,其中,内蒙古增长43.5%、青海增长42.3%、陕西增长39.7%、四川增长38.8%、广西增长38.2%。可以说,投资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是首屈一指。   基础设施的改善并不必然带来产业的发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文秀教授等有关专家认为,西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近几年,国家通过国债资金向西部倾斜等政策,到2005年底,已先后在西部新开工建设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项目70项,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使得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西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设施的改善,并不必然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迄今为止西部各省区市绝大部分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根本原因。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慧琴教授等专家曾对我国中东部2004年至2005年产业转移与西部产业集群进行过分析,发现这一期间我国专用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纺织等20个行业,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资源性行业西部省区市位次有所变化外,全国范围内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实现。产业集群所带来的通畅的物流、信息流等各种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地位基本上可以说是岿然不动。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姚慧琴教授说,"因为从资本收益率来看,2004年全国资本收益率低于35%的9个省份,西部就占了7个,西部12个省区市资本平均收益率,整体上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市场之手的强大作用下,西部地区除了在石油和天然气、煤的开采以及部分农副产品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外,其他行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西部地区消费能力本来就有限,靠高投资拉动经济的高增长就成为一种必然。"   "三高一低"挑战西部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等有关专家研究发现,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投资的高增长密不可分,但西部各省区市投资强度与投资贡献率并不对称。以2005年为例,西部各省区市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云南最高,为113%,其余贵州、重庆、西藏、甘肃、新疆介于60%至100%之间,四川、青海、宁夏、广西介于50%至60%之间,陕西与内蒙古则不足50%。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徐璋勇教授研究后也发现,2001年至2005年,西部地区单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GDP增量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03年至2005年,全国新增1元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平均GDP产出为0.76元,西部为0.94元。但从全国和西部看,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产出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2004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产出率大于1的省区还有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8个省区,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产出率大于1的省区也只有四川和甘肃两省,其余10个省区市的投资边际产出率均小于1,表明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继续通过扩大投资规模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已越来越不现实,经济增长更应该走结构优化的路,把投资规模扩张推动型的经济增长转为投资结构优化型的经济增长。   徐璋勇说,西部地区的高投资固然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这种状况的长期持续,必然会制约西部地区消费水平的提高,最终也会制约西部经济的增长。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说,这实际上反映的是西部经济的发展,走的还是高消耗、高成本、高速度、低效率的路子,西部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还未真正完全发展起来。   据了解,在巨额投资的拉动下,近年来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但经济的增长整体上看仍以粗放式增长为主。如宁夏第二产业消费的能源数量占终端消费数量的比重接近90%,其中电石、电解铝、金属镁冶炼、铁合金及煤炭开采洗选等高耗能工业又占能源消费的50%以上。   "用如此大的投入换取如此低的发展速度,实际上还是不值得的。"陈栋生说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