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标准与非标资产的区别与标准资产有何不同

来自企业管理类芝麻团 推荐于

  非标资产的全名为非标准债权资产,更早的存在形式有信托受益权、信托贷款、信贷资产。近年来非标资产的存在形式不断变化、扩充,例如今年3月底出台的银监会8号文将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所有类信贷资产统称为非标资产。

  非标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而银行理财产品持有的非标资产只是银行体系非标资产的一部分。

  近年来,出于规避信贷规模管制、降低资本消耗和存贷比压力等考虑,银行自营资金逐步大量吃进非标资产。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伴随银行同业业务的扩张,银行持有的非标资产迅速膨胀,这些非标资产本质上相当于给企业发放贷款,但通过引入过桥企业、过桥银行后,这类资产通常处理在同业买入返售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会计科目。

  此类非标资产通过期限错配,给银行带来大量收益。银行从同业拆借市场不断滚动获得短期限同业拆借资金,投入到长期限的非标资产。

周五银行、信托暴动是对资管新规落地的预期,昨日晚间则落实了传闻。这里只针对新规中对股市可能有明显影响的几点做一些解读。

1,明确公募资管产品可以投资非标。非标资产区别于标准化资产(国债、股票等),指那些未在银行间、证券交易市场交易的债券性资产,像信贷地产、信托贷款、信用证等,非标资产因为其非标准化,风险相对较高,但本质上也相当于给企业发放贷款。说到这里投资者应该明白这条的重要性了。

2,降低理财产品购买门槛。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5万降低到1万。光这条就足够解释周五银行股的暴动了。这种门槛的降低对吸引资金流入理财的影响很明显,大众百姓可参与进来。因为区域化客户群体的不同,这方面对中小商业银行正面作用可能更大一些,周五涨停的4个银行股均属于中小银行。

3,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银行间的投资者可能更明白这个意思。前期很多老产品因为新规未落地处于观望而停滞,同时可投资者新资产意味现有资金池仍可以投资非标。

其他的细则只是一些延伸,就不列出了。

(本页面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您应自主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与损失!)

近日,一位来自国内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部门的投资经理向媒体披露,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潜规则的存在,内部交易频仍,致使客户利息受损自然不言而喻,并详细透露了常见内部交易的三大模式:债券收益互倒、非标资产接盘及负债经营管理流动性,可谓触目惊心。

银行理财产品被指管理混乱缺乏审计

据报道,每到年末或季末,流动性趋紧,资金价格上升,由于管理着几十只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上百亿,从事银行理财业务多年、某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部门的投资经理孙炎总会比平时忙。

孙炎的工作一边对接分行推荐上来的融资项目,一边对接理财产品销售部门的募集资金,而他要做的就是包括非标项目、债券、货币等在内的资产配置管理,最终实现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根据总行的安排,流动性紧张时会发行较多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投向债券市尝货币市场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而银行最终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比投资所得收益更高,为客户实现预期收益率成为孙炎们的最大任务。

尽管银行按照监管要求每只理财产品都进行“一一对应、单独建账核算和管理”,但理财产品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是银行自己管理,且不经审计,通过内部交易,最终实现的还是类资金池“吃大锅饭”的效果。

“就像在资金池里划分了方格,方格之间用渔网隔开,水照样肆意流动。”孙炎说,“要限制资金池,真正实现单独管理,应该在‘三单独’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单独运作,禁止内部关联交易,强制要求银行理财接受报表审计,并参照上市公司方法进行信息披露。”

内部交易方式一:债券收益互倒

“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内部交易、期限错配等操作风险,而不是债权项目的信用风险。内部交易是倒账最常见的方法,同一家银行管理的理财产品之间,自己跟自己做交易。”孙炎道破了这一行业的“潜规则”。

以债券交易为例,理财产品A以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与非标资产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