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香港徕卡专卖店店哪里有

徕卡数码专卖店 - 京东
◇关注京东
◇客户服务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手机扫一扫,劲爆优惠触手可得!LEICA 简介
Leica,世界著名仪器生产商,专著于棱镜、精密仪器领域的研究与生产,在诸多涉及棱镜的领域都有无可比拟的地位,比如如人们所熟知的传统相机与高性质的相机镜头,另外leica一样专注于测量型精密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以及GPS的研发与生产,以及工业设备的制作与生产。其在棱镜方面的卓越成就与精细严谨的制作工艺,让其所有产品在世界上各行业内都有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以相机为例,自从第一部相机诞生到现在,在相机发展史上能称得上著名品牌的可能会有不少,这些甚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机发展史上,选择某一个品牌的相机对于用户来说,不是选择那部相机,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品牌可谓就是少之又少了。而著名的德国莱卡(leica)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莱卡系列相机几乎是个神话,半个世纪不变的脸,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它位居谁都想颠覆,但谁也没有得逞的顶尖地位,它的优点、它的不尽人意,说不尽道不完,以至于只要谈莱卡,场面就热闹了。说它好的,声情井茂,说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辞。在八十多年以前,人们所看到的相机多数还是体积巨大的机器:木壳的机身又笨又重,固定的镜头,固定的快门速度,使用 8 x 13厘米的大玻璃底片,还必须有沉重的三脚架,携带极不方便。当时,拍照对摄影师来说,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而对普通人来说,则是一件繁琐而昂贵的事情。在德国中西部,有一座名叫“威兹勒”的小镇。在绿色的山丘之间,有高高低低的古塔、木结构的建筑、窄窄的街巷和宁静的生活。十九世纪末,这片地区曾是德国光学和精密制造工业的重要基地。而世界著名的徕茨公司和徕卡相机,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徕卡相机的历史,是从1911年奥斯卡·巴纳克成为徕茨公司研究部主任时开始的。奥斯卡·巴纳克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机械工程师,也是一个狂热的摄影“发烧友”。他喜欢拉着笨重的大相机和三脚架外出拍照,更喜欢用电影机拍摄短片。那时他已沉迷于电影机,所以他熟悉拍电影使用的35毫米电影胶片。为了携带方便,他特意设计了一种使用35毫米电影胶片、可拍摄 24 X 36毫米规格底片的小型相机用来试拍,作为拍摄电影曝光时的参考。不料,这台相机拍出的底片放大后,效果很好。而它的轻便、灵巧更使他爱不释手。于是,他开始考虑开发研制便于携带的新一代相机。而这台采用42毫米镜头。l/40秒快门速度,可以拍摄40张底片的“测光机”,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相机。当时该相机还没有牌子,后来,人们称之为“原型涂卡”(Ur-Leica)。其实,奥斯卡·巴纳克并不是第一个由有齿孔的35毫米胶片,想到制造一台小型实用相机的人,但他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他的运气好,而且在一个能够发挥其天才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就是他有别于那些人的地方。巴纳克手工制造了两台(也有人说是三台)原型样机(有一台至今还保存在徕卡工厂的博物馆里;而Leica S2巴纳克曾使用过的另一台曾保存在慕尼黑博物馆里,战后被拍卖了),都不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而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和使用方便。但当时徕茨公司的老板厄恩斯特·徕茨时他这位部下的“癖好”相当赏识。巴纳克在1914年用“原型徕卡”拍摄的威兹勒小镇街景(见图),至今仍清晰动人,而在当时,要让使用大画幅相机的摄影师接受这类小型相机并不容易。而且,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该相机未能投产。而战争一结束,厄恩斯特·徕茨就开始将巴纳克设计的这种相机投入生产。直到十年后的1925年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才正式推出了30台A型深卡相机。而许多摄影师还持怀疑和不接受的态度。这种相机片幅似乎太小了,但它可以装在口袋里,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使摄影师能够以一种新的、动态的方式拍照,而不必受三脚架的约束。如同德国及瑞士的其他产品一般,莱卡相机也具备了相同的特点,就是最为讲究的制作工艺,最为严谨的生产流程,但莱卡的讲究从来就是自身的讲究,而不是为使用者的讲究,如果使用性与莱卡的讲究原则相冲突,莱卡一般不会屈就使用者的。昂贵的价格是莱卡的品牌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更是一种精湛的制作——每一部徕卡相机都是可以陪伴我们走过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徕卡相机的老先生,半夜总从床上爬起,拿出徕卡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在黑暗中听到那金属机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后安然入睡……关于莱卡的故事,常常让人心动,它身上的魅力和灵性,已成为许多人梦寐的向往。然而莱卡又是所有相机中最保值的。50年前买的莱卡, 50年后如果原价卖出,准会被抢破头。这就是莱卡的魄力,这也是精密机械制造业的传奇。莱卡的传奇,莱卡的手感,被人渲染得神乎其神。但一台相机那种丝丝人扣的过片手感,是唬不住人的。转动莱卡的镜头,或者过片搬手,固然是一种享受,然而能拍出好照片才是硬道理,莱卡首先是一部杰出的相机。莱卡M6是机械相机制造的巅峰,极少的电子元件只负责测光,“电池的非必要性”,使莱卡M6能持续维持效能,无论在摄氏零下25度还是在零上60度,莱卡M6都可以分毫不差地正常工作。莱卡不是一台万能相机,但在它所擅长的领域,又是最好的。选择莱卡还是不选择莱卡,是品位,是需要,是文化,是爱好,哪一个理由都行,无论哪一种理由都会牵扯很多哲学的思考。1954年徕卡一款划时代意义的135相机诞生,它就是徕卡M3。自M3后,徕卡相继推出的M2、M4、M4-2、M4-P、M6以及M6 TTL几乎都是依循1954年时的基本设计理念演变改进而来。而且M3的出现也奠定了徕卡在连动测距相机中不可动摇的地位。M3超脱了原本徕卡螺口相机设计,变得更完美、更精密,在机械和光学性能各方面都有重大改进。作为第一款抽力式相机,M3大大提高了更换镜头的速度,使得摄影师可以更大程度提高拍摄速度,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镜头螺口的损坏率。同时M3还首次采用可自动出现相应框线的取景窗,包含有50mm、90mm以及135mm,而只用一个旋转按钮控制所有快门速度包括B门的设计理念被后来的不少机械相机制造商认可并且沿用至今,成为徕卡机械相机一大特色。徕卡M6被不少徕卡迷认为是仅次于M3的经典机型。不仅是因为它是徕卡M系列中唯一一款全钛机身的的相机,同时还被誉为:“相机史上最强大的连动测距相机”,也是徕卡相机销售史上销量最高的一款机型。而徕卡M7我们则可以看成是M6的电子化版本。徕卡M7采用电子虫豸的横走式快门、增加了光圈优先的AE曝光模式、具有快门后幕闪光功能、增加了超高速闪光功能、配备了DX代码识别系统、取景窗内可显示某些拍摄信息。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小惊喜。随着数码相机突飞猛进地发展,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推出款款手动对焦传统相机的徕卡渐渐脱离了大部队前进的步伐。数码相机大行其道抢夺了大部分的影像器材市场。而徕卡由于精工细做居高不下的价格,也让不少摄影爱好者望而却步。虽然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徕卡公司生产的高品质、昂贵的相机,每一个平面、按钮、接缝都一如既往的完美,但为了适应数码时代,徕卡也必须为了生存而战。徕卡相机坚固、耐用、性能优异的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徕卡成了军用相机的首选,是当时战地记者的重要拍摄工具。全球各地战火不断、环境恶劣,轻便、坚固的徕卡135相机成了他们的得力助手。但时代发展,如今的世界早已远离纷飞战乱的年代,更多轻便小巧、价格适中的数码相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奢华的徕卡渐渐成为了收藏柜中的珍品。作为摄影爱好者,我们自然更希望徕卡能够在数码时代中发挥出更好的风采,源自德国的严谨和精良的做工,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逐的焦点。或许徕卡也在努力改变目前的这一现状。希望徕卡的明天不再只是摆放在柜子里的收藏品,能够给我们带来全新意义的徕卡。
北京钰雍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案号-2&Copyright(C)徕卡相机中国官方专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徕卡专卖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