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分析的论文课题选题意义怎么写写啊

大学生文档网服务指南
关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思考
文档格式:
Word格式(*.DOC)
整理时间:
论文大小:
123 KB [ 13643字数 ]
所需金币:
500 个金币
兑换比率:
金钱x10=金币数量 比如充值20元=200金币
充值提示:
本站24小时充值全自动处理,即充即下载
∷论文简介∷
关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思考目&&录摘&&要Abstract一、导论1㈠&研究背景&1㈡&研究意义1㈡&国内外研究综述&2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历程4三、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及其比较5㈠&个人所得税基本课税模式&5㈡&三种课税模式的比较&6四、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主要缺陷&8㈠&违背税收公平,不利于充分贯彻立法原则&8㈡&容易造成合理避税,导致税源流失&9&&㈢&不能涵盖各种收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9㈣&对经济变化缺乏弹性&9㈤&难以促进国民纳税意识的提高9五、个人所得税制模式转换的配套条件9㈠&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模式转换须具备的社会条件9㈡&个人所得税制模式转换所需要的征管条件11六、结论13参考文献14致&&&&谢15
∷下载地址∷
亲!如果您还在考虑是否需要本资料,可以先收藏一下哦。别想要时找不到网址哦!
∷下载说明∷
*&下载资料后请自己保存好,资料遗失本站概不负责。
*&提供的资料仅参考,不保证所下载的资料在本站的唯一性,下载前请自行判断。
*&对由于使用本站资料所产生的任何直接、间接或偶然性的影响,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站内提供的部分文档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大学生文档网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各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论文目录提纲、摘要关键字、参考文献、论文正文格式等资料。主要有原创毕业论文设计 | 日语论文 | 韩语论文 | 俄语论文 | 西语论文 | 法语论文 | 德语论文 | 实习报告 | 外文翻译 | 计算机网络 | 旅游管理 | 行政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市场营销 | 法律法学 | 基础教育 | 学前教育| 农村研究 | 小学教育 | 汉语言文学 | 新闻传播学 | 财务报表分析 | 案例分析 | 保险学 | 银行管理 | XX公司研究 | 硕士论文 | 毕业总结 | 自考论文 | 英语论文 | 国际贸易等专业本科专科论文网站。
CopyRight (C)2007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分析--《财政监督》2004年07期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分析
【摘要】:正 一、个人所得税三种课税模式的内涵及比较1、三种课税模式的内涵。分类所得税课税模式是对纳税人取得的所得按不同性质来源来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所得按不同的税率进行课征。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是将纳税人一定时期内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综合在一起形成所得总额,再减去各种法定的宽免额和扣除额,然后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课征。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是先按纳税人不同的所得项目分别征收,然后再将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来源进行汇总,并按累进税率综合计算。2、三种课税模式的比较分析。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812.42【正文快照】:
又有利于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因而是适用性较强的课税模式。一、个夕火月于币导彩色三三种课彩之模式的内涵2乏比较 1、三种课税模式的内涵。分类所得税课税模式是对纳税人取得的所得按不同性质来源来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所得按不同的税率进行课征。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是将纳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明英;[J];河北法学;2005年11期
金莉萍,曹艳梅;[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赵复元;[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55期
许琳;[J];经济纵横;2002年11期
陈兴华;;[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湘宁;[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王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王方东;[D];安徽大学;2006年
胡恒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邓君;[D];四川大学;2007年
陈娟蓉;[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正义;;[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4期
尹旭;万莎;;[J];财经政法资讯;2009年06期
童生;;[J];财政监督;2004年07期
王蕊;[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2期
金峰;;[J];统计与决策;2007年01期
杨燕;;[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5期
李伟扶;;[J];财会月刊;1990年11期
滕必焱;[J];中国经济信息;1994年02期
上官栋梁,杨海斌,邱中义;[J];税收与企业;1995年10期
;[J];安徽税务;1995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税务报;2002年
济南市国税局局长 李录温;[N];济南日报;2005年
林学富;[N];台州日报;2005年
曲明;[N];中国财经报;2007年
徐艳伟、林强;[N];承德日报;2006年
郑美娜;[N];财会信报;2007年
刘亨利 张义勤 李丛民 金琳;[N];中国税务报;2006年
相兰 史晓龙 高新亮;[N];中国税务报;2006年
王度?刘建洪
贠相忠;[N];中国税务报;2007年
徐于平?王翠杰;[N];中国税务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涛;[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孙园;[D];厦门大学;2007年
王伟域;[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谭伟;[D];厦门大学;2008年
李传志;[D];华侨大学;2009年
张美中;[D];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
唐铁建;[D];暨南大学;2008年
许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倪维;[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杨得前;[D];上海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琳;[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陈秋元;[D];中南林学院;2002年
于翔;[D];中南大学;2007年
刘涛;[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董丽丽;[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李明;[D];中南大学;2002年
周清;[D];暨南大学;2003年
王莹;[D];山东大学;2006年
薛菁;[D];天津大学;2006年
李孜;[D];暨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研究--《广西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从1980年开始,我国就使用分类课税模式征收个人所得税,其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年底,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至今。从1980年到1994年,课税模式完成了由分散化向统一化的分类模式的转变。虽然我国不断对分类课税模式进行改革,但随着经济发展,分类课税模式本身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包括:纳税期限不统一;对不同收入采用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以个人为基本纳税单位而没有考虑家庭的税收负担;分类模式的相关环境及配套措施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现金使用范围过大;没有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问题。
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年我国基尼系数,其平均水平在0.47以上,属于收入差距较大范围。因此,现行的分类课税模式已经使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且有加剧的趋势。这将对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改革课税模式迫在眉睫。
在国际借鉴中,应该主要向实行混合模式的英国与日本及实行综合模式的美国学习。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课税模式应由现行的分类模式向混合模式转换。课税模式的转换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从课税模式本身的转换方面。第二,课税模式的相关环境及配套措施的改革方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812.42;F224【目录】:
摘要4-5ABSTRACT5-10第一章 绪论10-19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1.1.1 研究背景10-11
1.1.2 研究意义11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7
1.2.1 国外文献综述11-15
1.2.2 国内文献综述15-17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7-18
1.3.1 研究内容17
1.3.2 研究方法17-18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8-19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18
1.4.2 论文中的不足18-19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基本理论19-23 2.1 课税模式的分类及其含义19-20
2.1.1 分类课税模式19
2.1.2 综合课税模式19-20
2.1.3 混合课税模式20 2.2 对三种课税模式的对比分析20-23
2.2.1 从税收效率的角度进行比较20-21
2.2.2 从税收公平的角度进行比较21-23第三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分类课税模式演变历史以及存在的问题23-36 3.1 我国分类课税模式的演变历史23-25
3.1.1 第一阶段:分散化的分类课税模式23-24
3.1.2 第二阶段:统一的分类课税模式24-25 3.2 我国分类课税模式的现状25-27
3.2.1 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纳税方式25-26
3.2.2 同时使用比例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26
3.2.3 内外差别化和定率与定额相结合的费用扣除方式26-27 3.3 我国分类课税模式中存在的问题27-33
3.3.1 纳税期限不同导致最终税收不同,违背税收公平原则27-29
3.3.2 不同收入适用不同税率和扣除标准,为避税提供可能29
3.3.3 将个人而不是家庭作为基本纳税单位,违背税收公平原则29-30
3.3.4 包含的收入类型不全面,易导致税收的流失30-31
3.3.5 缺乏税收弹性,难以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功能31-32
3.3.6 我国个税占总税收的比重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32-33 3.4 分类课税模式的相关环境及配套措施存在的问题33-36
3.4.1 个人所得税征管受到行政权力的干预33
3.4.2 目前我国现金使用范围过大33-34
3.4.3 个人征信系统的不完善34-35
3.4.4 我国仍然没有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35-36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36-45 4.1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存在差别的原因36-37
4.1.1 从经济发展程度上去分析36-37
4.1.2 从各国所处地理位置上去分析37 4.2 对实行分类课税模式国家的分析37 4.3 对实行混合课税模式国家的分析37-39
4.3.1 英国的混合课税模式38-39
4.3.2 日本的混合课税模式39 4.4 对实行综合课税模式国家的分析39-41 4.5 国外课税模式的改革对我国的启示41-45
4.5.1 我国应由现行的分类模式向混合模式转换41-42
4.5.2 减少税率级数、降低最低边际税率,提高最高边际税率42-43
4.5.3 在提高征管效率的同时降低征税成本43-45第五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改革方向与具体方案的设计45-64 5.1 我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改革方向——混合课税模式45-46
5.1.1 分类课税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45
5.1.2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不适合发展综合课税模式45
5.1.3 向混合课税模式转变的必要性所在45-46 5.2 由分类课税模式向混合课税模式过渡方案的设计46-56
5.2.1 对所得项目的综合征收分四个阶段渐进式完成46-49
5.2.2 对综合征收项目采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减少税率级数49-51
5.2.3 个人所得税纳税方式的改革分两个阶段渐进式完成51-52
5.2.4 纳税期限的统一:以一年作为一个纳税周期52-54
5.2.5 纳税单位的改革:增加夫妻联合的家庭纳税申报54-56 5.3 向混合课税模式过度时相关环境及配套措施的改革分析56-64
5.3.1 短期内可进行改革的层面56-59
5.3.2 在长期内方可进行改革的层面59-64参考文献64-67致谢67-68攻读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6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培岩;庞静;;[J];管理现代化;2010年04期
孙亚;[J];江汉论坛;2002年04期
贾康;梁季;;[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郑宝凤;;[J];开发研究;2010年03期
高培勇;;[J];理论前沿;2009年06期
周叶;[J];税务研究;2002年07期
李文;;[J];税务研究;2008年01期
朱建文;;[J];税务研究;2008年10期
卢艺;;[J];税务研究;2010年06期
李雪梅;;[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邱汉周;金晓玲;胡希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王宏哲;孙红兵;方瑶;杨惠惠;;[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陈艳华;;[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李百吉;贾洪;;[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卓宇;[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刘茜;;[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陈建伟;[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张小兵;[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李景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沈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浩;;[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范从来;刘晓辉;;[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林致远;龚敏;;[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宏权;王晓雪;;[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黄馨;李少睿;;[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邬弋军;;[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刚;张芸;石楚;;[A];财税法论丛(第12卷)[C];2012年
孟彦菊;王天友;;[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鲁莎莎;胡峰;贺超;;[A];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晓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刘汉霞;[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熊鸿军;[D];东华大学;2010年
蒲晓晔;[D];西北大学;2011年
郝晓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崔志坤;[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于维君;[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李吉雄;[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谭承友;[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徐靖;[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凌敏;[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曾顺娟;[D];湘潭大学;2009年
任墨香;[D];兰州大学;2010年
于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冶桂春;[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郑婉辉;[D];暨南大学;2011年
宁斌;[D];南昌大学;2010年
朱禹丰;[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熊继平;[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龚雪;[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拴友;[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6期
后小仙;[J];财贸经济;2005年05期
沈玉平;刘颖;;[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王坤岩;;[J];产权导刊;2008年02期
刘佐;[J];财政研究;2003年12期
朱庆伟;[J];化工管理;2004年11期
刘建民;谢蕊;;[J];系统工程;2008年11期
王逸;;[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陈淑萍;;[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2期
杨斌;[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美丽;[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郝春虹;;[J];当代财经;2006年02期
马栓友;[J];涉外税务;2001年01期
常彦;[J];甘肃税务;2003年11期
周文斌;姚长辉;;[J];经济科学;2008年01期
彭培鑫;;[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J];涉外税务;1988年01期
孙进营;张峰;马骥;;[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聂佃忠;李庆梅;雎国余;;[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张宝珠;;[J];当代经济;2011年06期
邵伟钰,管征;[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系
蔡昌;[N];中国税务报;2001年
马萨诸塞大学教授
FOLBRE 编译
严珂;[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本报特约撰稿
李丹婷?本报记者
穆彤;[N];南方周末;2007年
蔡昌;[N];财会信报;2012年
陈斌;[N];南方周末;2012年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罗伯特·巴罗;[N];中国证券报;2013年
意文;[N];中国税务报;2004年
戴正宗 编译;[N];中国财经报;2011年
傅云威;[N];中国信息报;2011年
陈兰生;[N];发展导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进营;[D];湘潭大学;2009年
宋小娟;[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曲薇;[D];吉林大学;2004年
陈博;[D];广西大学;2014年
许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我国个人所得税现行课税模式的弊端分析与改革研究--《复旦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行课税模式的弊端分析与改革研究
【摘要】:我国个人所得税自开征以来一直采用分类所得课税模式,这一课税模式在我国开征个税的早期,是切实可行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收入多元化的普遍性,现行的分类所得课税模式有失公平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我国近十多年来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以及个税流失等问题日益加剧,因此,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背景介绍和文献综述评述,第三到第七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三章是基本的理论分析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现行课税模式的弊端剖析及实证测算部分;第六章是我国课税模式改革方案的设计;第七章是课税模式改革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是结论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说明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指出文章的创新点。第二章“文献综述”,分别从理论和实践部分对国内外有关课税模式的研究做了梳理。理论综述部分首先对国内外用于评述课税模式效果的两个要素:公平和效率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次对在设计课税模式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要素:累进性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最后对课税模式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实践部分主要是对课税模式的选择以及个人所得税流失测算研究进行了评述。第三章“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首先对个人所得税的三种课税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并且用一张表格把三种课税模式的各种优缺点和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接着剖析了分类所得与综合所得的关系,说明了综合所得课税模式其实依旧是以所得的分类为基础的,也就说明这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分析了综合所得与分类所得之间的区别;最后对应税总所得和应税净所得的理论进行了全面剖析。第四章“我国分类所得税课税模式弊端——公平性缺失”,在这一章中,系统地剖析了我国现行分类所得课税模式下各种问题导致的不公平,包括税基范围狭窄问题、复杂的税率结构及其他税率问题、不合理的费用扣除问题、纳税期限和纳税单位。并且在每一部分用翔实的案例印证了理论分析的不公平性。第五章“我国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弊端——税收流失严重”,在这一章中,首先剖析了我国分类所得课税模式下税收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分类课税模式本身缺失公平性、分类课税模式设计的特点、分类课税模式下税收优惠乱而多以及征管效率低下等;其次用多种方法对我国近十几年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进行了测算,发现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率很大,也进一步说明现行课税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第六章“我国课税模式的改革方案”,在这一章中,首先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课税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课税模式实践运用的历史发展轨迹;其次,结合国际课税模式发展规律提出了分类综合税课税模式的渐进式改革方案,包括改革中适合综合计征的所得项目的界定;需要综合计征的适用人群的界定、费用扣除项目的改革、税率的改革以及申报单位的改革等。第七章“课税模式改革实施的保障措施”,在这一章中,首先提出了与课税模式改革配套的征管模式改革;其次分析了与改革相适应的征管条件以及配套措施改革,包括信息化系统、激励约束机制、税务征管和执法队伍以及个人征信系统等的建设。全文总结部分形成三个结论:第一,我国目前的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引起了种种问题最后导致税收的极大不公平;第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规模很大;第三,在近期我国应该采用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并且分群体分项目分步骤进行渐进式改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F812.42【目录】:
内容摘要7-9Abstract9-11第—章 绪论11-24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9
一、研究背景11-17
二、研究意义17-19 第二节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19-22
一、研究思路19
二、研究框架19-21
三、研究方法21-22 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22-23 本章小结23 本章注释23-24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24-43 第一节 课税模式理论研究综述24-36
一、课税模式效果要素——公平和效率的研究24-30
二、课税模式设计要素——累进性的研究30-34
三、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理论研究34-36 第二节 课税模式实践研究综述36-40
一、关于课税模式选择的研究36-39
二、个人所得税流失率测算研究39-40 本章小结40-41 本章注释41-43第三章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43-82 第一节 三种课税模式的理论分析和比较43-49
一、分类所得课税模式43-45
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45-46
三、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46-47
四、三种课税模式的比较47-49 第二节 分类所得与综合所得的关系49-54
一、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是以所得分类为基础的49-52
二、综合所得与分类所得的区别52-54 第三节 应税总所得的理论阐述54-70
一、对总所得界定的三种不同的理论依据55-57
二、“净增值”说操作中的现实困难57-67
三、应税总所得的定义67-69
四、应税总所得定义与分类或综合所得课税模式69-70 第四节 应税净所得的理论阐述70-81
一、获得所得的成本71-72
二、个人基本扣除72-77
三、受抚养人扣除77-79
四、个人特许扣除79-81 本章小结81 本章注释81-82第四章 我国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弊端——公平性缺失82-116 第一节 分类所得课税模式下税基过窄导致的不公平82-93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不属于税基范围的项目82-91
二、税基范围过窄导致的不公平案例分析91-93 第二节 分类所得课税模式税率问题导致的不公平93-101
一、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存在的问题93-100
二、税率问题导致的不公平案例分析100-101 第三节 分类所得课税模式下费用扣除问题导致的不公平101-111
一、目前我国费用扣除存在的问题101-109
二、费用扣除问题导致的不公平案例分析109-111 第四节 纳税单位和纳税期间问题导致的不公平111-115
一、目前我国纳税单位和纳税期间存在的问题111-112
二、纳税单位问题导致的不公平案例分析112-113
三、纳税期间问题导致的不公平案例分析113-115 本章小结115 本章注释115-116第五章 我国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弊端——税收流失严重116-150 第一节 分类课税模式下税收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116-129
一、分类课税模式的缺乏公平性容易诱发逃税行为116-120
二、分类课税模式下税收优惠不规范导致的税收流失120-123
三、分类课税模式下征管方式及效率导致的税收流失123-129 第二节 分类课税模式下税收流失的测算129-149
一、承受能力标准方法129-138
二、税收收入能力估测方法138-145
三、个人收入分布函数模型法145-148
四、三种方法结果比较148-149 本章小结149 本章注释149-150第六章 我国课税模式的改革方案150-192 第一节 世界各国课税模式的选择与发展分析150-162
一、世界各国课税模式选择的现状150-155
二、基于影响因素考虑的世界各国课税模式发展分析155-162 第二节 我国课税模式的改革方案162-191
一、改革思路和内容162-164
二、适用综合计征所得项目的界定164-171
三、综合计征纳税人的界定171-175
四、综合计征下的费用扣除项目设计175-185
五、综合计征下的税率结构设计185-189
六、综合计征下的申报单位选择189-191 本章小结191 本章注释191-192第七章 课税模式改革实施的保障措施192-220 第一节 与课税模式改革配套的征管模式改革192-208
一、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不利于个人所得税征收192-195
二、改变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存在的必要和紧迫性195-196
三、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的改革196-208 第二节 征管条件以及配套措施改革208-219
一、建立强大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化系统208-213
二、制定一套税收征管激励约束机制213-215
三、培养一大批强有力的税务征管和税收执法队伍215-217
四、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217-218
五、完善个人征信系统218-219 本章小结219 本章注释219-220结论与展望220-222参考文献222-230致谢230-23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馆藏&6034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题的意义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