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青睐又怎样,共享充电宝改装成私用还是成不了下一个共享单车

共享充电宝成下一个共享单车?_网易新闻
共享充电宝成下一个共享单车?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共享充电宝成下一个共享单车?)
10天融资近3亿元超20家机构入局
收取押金是现阶段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方式之一。
图@视觉中国
文/广州日报全面媒体记者倪明共享充电宝突然火了。仅10天就有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资本加持、竞争者蜂拥而入,充电宝租赁市场争夺战似乎一触即发。共享充电宝会是下一个共享单车吗?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其中不乏IDG、红点中国、金沙江创投、元璟资本和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王刚等知名VC大鳄。BAT三巨头中的两家已经开始入局。先是腾讯成为小电科技的战略投资方,接着是蚂蚁金服和来电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已有至少15家创业公司入局。记者调查发现,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和小电科技,这三家的最新一轮融资都已接近或冲破亿元。它们也是目前市场上三种不同类别充电宝租赁企业的代表: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以来电科技为代表,主攻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大场景,用户通过扫描机柜屏幕上的二维码交付100元押金借用充电宝(若芝麻信用分达600分或以上即可免押金),租借的充电宝第1个小时内免费使用,超时后按1元/小时计算,10元当日封顶;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以街电科技为代表,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实行押金交付与超时收费方式。用户线上下单后,通过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解锁便可借走充电宝。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科技,主要是餐厅、台球室、KTV、亲子中心、地铁等日常生活场景的桌面单机,不可移动、机线一体。用户可通过APP、微信扫码之后一次付费1元即可充电,无须缴纳押金。调查一台充电宝45天可回本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谈道,共享充电宝可能比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更健康。“首先,充电宝的成本比单车更低。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一辆共享单车的成本至少要在300元左右。同时,因为使用场景在半公共场所,甚至是商家店铺里面,自然损耗程度较低,维护费用低。其次,共享充电宝行业受到的政策影响较小。”现阶段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充电宝本身租赁费用;二是押金;三是屏幕和充电宝承载的广告收入。袁炳松透露,目前,来电科技的充电宝每台每天被借出0.7~0.8次,单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来电科技在去年8月份便已实现盈利,而Hi电创始人刘文源曾透露,桌面式充电宝成本大多在100元以内,在理想情况下,一个月即可回本。有“钱途”的百亿市场Vs难以做大的生意共享充电宝比为盈利而苦苦挣扎的共享单车更有“钱途”?“手机功能不断增加,智能机电池续航能力却有限,充电是一件高频刚需的事情。”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认为。“共享充电宝十分符合互联网思维,一是获取流量简单,拥有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二是异地复制容易;三是在资本助推下易快速扩大规模,获取红利,这也是资本市场青睐这类项目的原因。”星瀚资本投资总监赵豪分析。在他眼中,这个市场有可能会成长到近百亿元的规模,但从目前来看,行业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规避的风险和压力。联想创投执行董事顾正斌认为,充电是刚性、高频需求,但共享充电宝是否适合VC投资,能否形成独角兽级别或以上的公司,仍待观察。松禾资本业务合伙人张海春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充电宝租赁技术门槛较低,模式容易被复制。这是一门不容易做大的生意。”索尼、博通、高通、苹果等公司都在开发无线充电技术,随着电池容量扩增、快充、无线充电模式的兴起,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在影响着共享充电宝的前景。用户体验&&押金太贵安全性令人担忧近日因天气原因,大量航班延误。在杭州萧山机场,广州日报记者发现不少滞留机场的乘客四处寻找充电插座,而机场的固定充电插座八成是坏的,有乘客不得不站在洗手间里插电充电。此时,共享充电宝机吸引了一些年轻人为手机充电。“充电价格倒是不贵,但押金要一百元太贵,毕竟只是应个急充一会儿。”刘先生表示。此外,共享充电宝还需要解决安全问题。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免费充电桩里的秘密。一些用户在使用充电桩后,手机被下载了陌生的APP,自己的私人照片也被人获取,甚至银行卡也被别人消费购买了电影票。
(原标题:共享充电宝成下一个共享单车?)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遭王思聪吐槽 共享充电宝能否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上周五凌晨,王思聪发朋友圈称要吃翔,网友嘘声一片,聚美CEO陈欧更是公然开撕!究其根源,竟是为了租个充电宝!充电宝何时有了如此能耐?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上周五凌晨五点,国民老公王思聪还在更新朋友圈,是什么让这位首富之子如此关注?直至凌晨都不曾安眠?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民老公凌晨五点的朋友圈内容吧!
而就在王思聪发布朋友圈5小时之前,聚美优品CEO陈欧宣布以3亿资金投资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
国民老公矛头直指,让陈欧颜面尽失,由此引发一场全民关注的网络&骂战&。
&&成为这场骂战的导火索和焦点,到底是个啥?,竟能够让聚美优品投资3亿巨额资金,而国民老公也不得安眠,凌晨发朋友圈嘲弄呢?
是指企业提供的充电租赁设备,用户只需扫描设备屏幕上的二维码,凭借芝麻信用分600分以上即可&免押金&借用一个充电宝,信用分不足600亦可支付100元押金,充电宝成功归还后,押金可随时提现并退回账户。租借的充电宝1小时免费使用,超过1小时后1元/小时,10元当日封顶,还可根据机型购买所需数据线。
借取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扫码&&注册&&付款&&借出。一般情况下整个流程花费不到3分钟。归还方式则类似于共享单车,用户可以在公众号平台上根据充电宝的定位,就近归还。
在江西南昌悄然现身
2017年4月,在江西南昌中山路悄然现身,一台设备共设置了40个充电宝存放端口,设备上方的屏幕注明了操作流程、费用提示、异常解答、使用教程和客服电话。用户打开手机中的微信或支付宝进行扫码操作,一台充电宝便会自动弹出。在设备上操作选择归还,手机随即收到包括归还时间、归还地点、租借时长、产生费用等在内的详细信息。该设备中还有数据线,但仅供出售,每条价格为10元。
自南昌之后,各个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冒头,截至目前,市面上的公司已经有十几家,其中以街电科技和来电科技最为引人瞩目。市面上的从使用场景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来电科技&,主攻大场景;人和充电设备都是可以移动的,比如从A地借充电宝到B地还,主攻大场景大设备,包括商场、高铁、火车站、机场、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台单机设备可放几十个充电宝。
二是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代表是&街电科技&,主攻小场景;人在A点附近活动时,有借充电宝的需求,可以从一个没那么大的机柜里付押金后借出。主攻小型柜台,场景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等,一般单柜有6个或12个充电宝。
三是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代表是&小电&,主打的是每一张桌面;线机一体,桌面上有时,不需要交付押金,扫码付费后就可以直接充电。
主流的三种模式已经分别进驻北京的主要商场,且操作流程、缴费方法和归还方式大同小异。
▲图片来源:网易财经
方案尚未披露
必须有足够多的,且充电速度要快、使用要安全,现在市面上的方案层不胜枚举。在市场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高中低端品质不同的方案。以下为市面上方案汇总,目前各个公司所使用方案并未披露。
十大方案汇总
1、TI&&bq25895
TI最新产品bq25895性能不凡,3A
充电电流下的充电效率高达91%,支持快充,输入电压范围3.9V-14V;具备安全保护的基本功能,电池温度感测,同时具有热调节和热关断功能,低功耗PFM
模式,适用于轻负载操作,12&A待机电流,更低功耗。目前这款bq25895可是以2美元/颗的价格对外出售。
2、MPS&&MP2637
MP2637是MPS的一款专用方案的主芯片,高达16V的可持续输入电压,以及4.5V-6V操作输入电压范围,可达2.5A的充电电流,具备大电流充电的要求;电池温度监测、热调节和热关机功能、综合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等安全保护功能,让使用更加安全。
3、致尚微&&ZS6300
致尚微作为国产纯硬件方案的制造商,在业内也是广受欢迎的,代表产品ZS6300的性能表现毫不逊色。输入耐电压高达10V,最大充电电流可达3A,升压效率最高达94%,待机电流20&A,充电效率高,更低功耗;电池
过放保护,电池过充电保护4.2V,负载过流及短路硬件保护,输出过压保护等多重安全保护让更安全;升压输出开关频率500K,开关抖频技术,更易通过EMI等安规检测。ZS6300的稳定性非常不错,经过罗马仕、电小二、金威澎等品牌产品验证,同时,单颗2元的售价具有高性价比。
4、富满&&EC206B
EC206B是富满主打的四合一方案,在芯片集成度上有很大的先天优势。在芯片高集成度的同时,性能相对稳定。2A 同步开关充电器,1A
同步升压转换器,充电效率高达96%,自动检测负载、自动切换待机模式与工作模式;过流、过压、短路、过温保护等基本保护功能全覆盖,待机电流小于50uA,功耗更少;集成度高,极低的BOM
成本,成本更低。
5、合励达&&H6D38T
合励达作为国产方案的供应商,一直以来口碑都很不错。核心产品H6D38T能够实现充电,升压,控制三合一功能。同步整流升压电路,高达93%的转换效率,开关型恒流恒压充电,适合大电流充电,功耗低,发热少;具备电池过充电、过放电保护、输出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等安全保护功能;同时负载自动识别(即插即充),边充边放,空载自动关机等检测让变得更智能。
6、英集芯&&IP5209S
作为大电流充电的方案代表,IP5209S的最大4.8A的充电电流,集成QC
2.0功能,充电速度相当强悍;同步开关充放电,升压效率最高达96%,自适应充电电流调节,匹配所有适配器;功率MOS内置,BOM极简,单电感实现充放电。最为独特的一点是芯片采用的是I2C接口,能够灵活低成本地定制方案。
7、技领半导体&&ACT2802
技领半导体以最简化方案ACT2802为代表。高充放电效率,最高可达96%,10&A低电池漏电流,让能耗降到极限,同时软件结合方案灵活易调整,可编程输入电流、输出电流,先进的电池保护过电流,过电压,温度和短路保护,电池断开输出短路,给与最全面的保护。
8、上海钰泰&&ETA9689
ETA9689是上海钰泰出品的一款功率芯片,可以提供高达97%的效率,将线性充电和提单片机简单功能都包含在内。2.1A的输出电流,输出为5V/3.3V的输入,同时具有专用充电端口,在输出短路和温度过高时,自动关闭电路,保证使用安全。
9、KADIOM&&KDM5200
KDM5200系列是KADIOM针对开发的一款高集成IC。能够自动检测充电器,预充电和恒流恒压恒功率充电功能,同时自动识别负载,智能充电;带电池保护功能,具有过充、过放、过流、短路保护功能,使芯片具有极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待机电流低至40&A,大大降低了待机能耗,有效延长了电池的使用时间。
10、时代民芯&&MXT4060
MXT4060为一款高集成度,同步开关型高效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充电和升压放电管理及保护芯片,最大充电和放电电流达3A。MXT4060功能全面,充电放电负载能力大、效率高、保护功能强、充放电电流参数可调以满足不同应用,同时具备边充边放功能。MXT4060
高集成度使设计变得非常简单,为应用节省板级空间及元器件,将 BOM 成本降至最低。
各个所使用方案及供货厂家暂未披露,安全性尙有待观测,然而投资商们却已经按捺不住纷纷行动,迅速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
聚美优品舍老本投资
聚美优品CEO陈欧投资了街电3亿元人民币,占有街电60%股份,陈欧将出任街电董事长。陈欧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3个月内,聚美优品将继续注入街电几十亿资金,用于推进街电充电宝、机柜生产和铺设。
不仅是陈欧,其它公司也纷纷在上投入大量资金。3月份以来,包括小电科技、Hi电、来电科技、Anker街电科技、魔宝电源、滴滴充电在内的一批创业公司陆续获得天使轮、A轮融资,其中,来电科技、小电和Anker街电所获融资额均在亿元以上,投资方中也包括IDG,金沙江创投,腾讯等明星投资方。
公司融资情况
▲图片来源:网易财经
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为何却被王思聪嘲弄呢?众所周知,王思聪曾用五亿砸出五家上市公司,身家翻八倍超过40亿,从王思聪近年来的投资布局来看,也是富二代当中相对比较有商业头脑的。针对项目如此看衰,估计国民老公也并非一时意气,而是看到了项目本身的荒谬性。
王思聪嗤之以鼻,原因何在
在投资人看来,回本周期快、损耗率低,成本投入低,赚钱快。这种模式需要跟线下渠道即各种商场地铁等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建立机柜与桌面合作,甚至签订独家协议。所以谁能最快的在线下把量铺开,占据主要线下用户流量渠道,谁就能赢。但这种想法还是过于天真了。
东施效颦,想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想要学习市场上炒的火热的共享单车,却不知二者存在着巨大差别,产品属性上,共享单车高频产品、单价足够高、不便携带容易丢,分时租赁是可行的,而则单价低、易携带、偶发性需求、属于低频产品,不适合大规模去铺量。
另一方面在于充电宝需求是偶发性需求而不是持续性刚需,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尽管有广告、超时收费等收入,但整体从一个稳定持续运转的商业模式来看,随着边际效应递减,怎么持续的赚钱填补成本投入还是一个问号。
技术变革是死穴
瞄准的是智能手机电池续航能力不佳的现实,但是需要正视的是,当下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相较以往得到了有力提升,而技术变革更可能是的死穴所在。
电池容量激增
当下,在厂商系统优化、处理器制程工艺进步和电量增进的多重优化下,多数智能手机已经能够达到一天一充的续航能力。诸如电池容量,而从相关数据来看,当下智能手机都在朝着大电池的方向发展。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至今,3000mAh容量以下电池容量就被厂商广泛抛弃,从市场存量来看,大于3000mAh容量与小于3000mAh容量的机型占比基本持平。而当下,3000mAh电池是起步,4000mAh容量增长最快。
(2015年1月-2016年6月上市手机机型电池容量分布)
此前一家名为 SolidEnergy
的公司就推出过高达1200Wh/L的电池,提升能量存储的秘密在于他们没有采用传统的电极材料石墨,而是采用了薄片状的锂金属箔,SolidEnergy表示使用该技术制作的电池可存储同重量电池两倍的能源,在经历300次充电之后依然能够维持80%的容量。据悉这种电池技术将在谷歌模块手机
Project Ara 中率先使用。
而另一方面,新电池的技术研究也在不断酝酿之中。在以往诸多报道中,我们看到诸如&超级电容器电池、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钠二氧化碳电池&等等有望改变当前电池窘境,引领下一代电池技术,为智能手机带来革命性提升。
快充技术目前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高通的 Quick Charge 系列,联发科的 Pump Express 系列,OPPO VOOC
方案三种主流的阵营占据国内主要的快充市场。此外包括华为海思的 FCP(Fast Charge Protocol),德州仪器的 MaxCharge
等技术也在积极推广。搭载高通快充技术的手机有小米 4C、HTC ONE、乐视 MAX2 等,搭载联发科快充技术的手机有魅族 MX5、金立 M5、蓝魔 MOS1
Max 等,OPPO 和华为的快充技术主要服务于自家的手机产品。
快充技术也的确可以有效降低充电时长。我们看下方的普通手机和快充手机的充电速度对比,快充技术可以在30分钟左右将电充到60%左右。而且快充技术在不断升级,比如OPPO的超级闪充技术可以在15分钟充满2500mAh的电池。
有人会说快充会发热、不安全,但其实也有手机厂商使用双充电芯片技术来解决该问题了。双充电芯片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充电方式,利用两个芯片的平衡控制,更加精细化的调节充电电流,优化充电效率。其次利用两个电芯隔离的优势,可以有效降低电池风险。最后利用双电芯设计降低了电池发热的风险,提升电池寿命。
第一代无线充电方案是基于点磁感应原理的,充电距离仅有几毫米,需要对店面的桌子进行改造,将发射端嵌入桌内,这对于商家是比较难接受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精确对准充电板,只能&一对一&进行充电,体验感甚至不如有线充电。不过第二代基于电磁共振原理的无线充电方案,相比第一代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充电距离提高至了数厘米,并且可以一对多充电。这也就意味着商家无需对现有桌面进行改造,充电灵活度也有所提升。消费者也无需再使用有线的充电宝,只要把手机放在桌面一定范围内就可以自动充电,而且充电速度也与有线充电相差不多。
另外,5月1日有消息称,苹果最新专利&双频天线的无线充电和通信系统&通过美国专利局审核。
这是一种用Wi-Fi和毫米波信号重新为其设备供电的方法。它提出将通常用于数据传输的电磁频率作为能量的&光束&指向装置。源传输可发生在700MHz至2700MHz之间的通讯信号、4GHz和5.0GHz这两个频段中。
据介绍,该新专利无线充电需要两种设备,一个是传输器,一个是接收器,每个设备包含与无线电路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天线,能够对发射和接收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目前该专利只是介绍通信连接频段传输电力的理论。
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Wi-Fi接入点(即路由器),另一个是定制的充电。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唐拉(VamsiTalla)表示,安装在硬件设备上的充电传感器,目的是接收射频信号(RF)中的电能,并将其转化为直流电进行充电。需要指出的是,这种Wi-Fi充电技术,并不需要对传统的无线路由器进行更换,只需要部署软件等方案,提供充电功能之后,并不会对互联网接入的功能造成影响。换句话说,部署充电技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路由器的固件进行了一次升级。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么,未来手机充电,既不需要底座,也不需要借助数据线,只要有个WiFi路由器,用户在家里的任何地方都能给手机充电。出门在外也不用带充电器和数据线了,每一个酒店、饭店、咖啡馆等公共场所都会自觉地配备新的路由器,既能联网又能充电!
而且报道称,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 iPhone 8,就将具备上述无线充电功能。
安全问题有待考验
的另一考验则是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户智能手机内的信息安全,二是的技术安全。
据称,如果内部被别有用心的人做过手脚,加上特制的芯片,它就会在手机接入充电宝的一瞬间将木马程序传到手机后台,不法分子就可以控制这部手机,包括查看相册、通话记录以及安装各种未加密的手机App,甚至接收验证信息。而不法分子改造一个这样的充电宝,成本不到300元。
而另一方面,则是本身的安全性。当前智能手机的充电规格、型号不一,而是否能够满足智能手机的型号差异化,其实是一大挑战。而假设用户在充电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又该如何归责,其实在当下可能还是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
芯师爷小结:这年头,似乎只要能和共享搭上关系,就能够走上资本腾飞的快车道,这是资本贪婪与狂热。而就这一项目而言,虽然充电需求的确存在,但在需求低频化、续航能力提升、技术变革和消费安全等现实挑战下,要将打造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般的项目,却并不容易。从现实来说,将其面向B端的商家来提升消费体验,可能比面向C端的消费者会更有机会。
标签:&&[36]&&&&[19]
[整理编辑:中国测控网]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公众号“CK365测控界”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测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测控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测控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 CSNC 2017
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类似于C和BASIC开
48%的网友读了:
“未来5到10年,对社会改变最大的将是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社会,代替很多岗位,也会创造出
52%的网友读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2.3793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至约13.8740亿美
测控技术论坛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搭上共享之名,共享充电宝就能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
稿源:创事记
文/邻章继共享专车、共享单车成功吸引数以亿美元计的资本涌入后丰厚回报后,共享充电宝、共享澡堂、共享篮球又纷纷以共享之名开始登堂入室。4 日晚间,聚美优品宣布将以 3 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其明星CEO陈欧更是宣称这是其亲自抓的一个项目,并表示:“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 3 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的资金。”不过,聚美优品投资共享充电宝却遭遇了娱乐圈纪检委王思聪的吐槽。王思聪在其朋友圈发了一句“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而随后聚美陈欧则是回应到:“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而娱乐区纪检委与为自己代言的明星CEO的你来我往,倒是成功将共享充电宝成功推上了昨日全网热议话题,其百度指数瞬间飙升。以过去 30 天为周期,我们看到,共享充电宝百度指数多数时间没有超过2000,而周五其指数则是超过了12000,短短一日之内,就能得到数倍提升,不得不说这波营销曝光玩得溜。而在充足曝光之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共享充电宝是否能成为下一个共享专车、单车呢?一、需求的确存在,共享充电宝引起投资热其实在这波充足曝光之前,共享充电宝这一项目,就得到了许多资本的青睐。据新京报在四月份的一篇文章报道:“据公开数据统计,从 3 月 31 日到 4 月 10 日, 10 天时间, 5 笔融资,超 20 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 3 亿元。同时,有投资人透露,至少还有数个新玩家在入场。不完全统计显示,IDG、红点中国、腾讯、金沙江创投、元璟资本和知名个人天使投资人王刚等都已投资了共享充电宝类型的创业公司。”而一个有趣现象是,上述VC机构与此前的共享专车、单车的资本方有着很大的重合性,而他们的竞相涌入,使得共享充电宝很可能在未来又将是一场以资本培育用户习惯的游戏。但搭上共享名义的共享充电宝,能否会成为下一个共享专车、单车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共享充电宝有没有需求市场。坦率来讲,这一需求的确是存在。如我们所见,电量与Wi-Fi,支撑起了我们在智能手机中畅游,感受无限乐趣的底层基础,而当下电池续航能力已成为智能手机最大的瓶颈所在。乃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被再次刷新,在底层需要中加入了电量与Wi-Fi,戏称是“再穷也要有Wifi、再苦也要有电量。”而从相关调查报告来看,消费者对于电量焦虑是真实存在,韩国LG 公司更是推出了“低电焦虑症”这一新名词。此前,LG美国分公司在线调查了 2000 多名美国成年智能手机用户,结果显示:“当电池电量低至不足20%时,近 9 成人会有“痛苦”的感觉,当电池电量低后,32%的人会放下手上的事,立刻回家给手机充电,41%的人格外担心漏接电话,17%的男性因此错过了约会App上的“配对”。当电池只够再维持几分钟时,一半人会赶紧发短信,35%的人选择直接打电话”等等行为。而在距离我们更近的消费现实,我们也能发现,各大厂商都将其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作为重要乃至主打卖点进行市场推广,诸如华为就将其Mate系列就一度主打长续航能力,其华为Mate8 更是直接将其产品宣传为“高性能与长续航的再一次突破”,而金立在其旗舰产品金立M2017 上,更是为其配备了7000hAm的大电池,试图为消费者带来更佳的续航能力。通过上述种种,我们能够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电量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是真实存在的,消费者有电量焦虑。但是这是否就能得出共享充电宝将能满足用户需求、取得市场成功,成为下一个专车、单车这般的大项目呢?从目前来看,其面临着诸多挑战。二、共享充电宝所面临的挑战1.消费者使用频率会有多高?电量需求诚然存在,但是消费者对于这个需求的频次究竟有多高?这其实是有很大的一个疑问的,而从个人而言,我不认为这将会是一个高频需求。其实从我们自身的使用规律来看,我们在出行之前,更多的时候是保持电量充足的状态下出行。而即使有数据显示: 2017 年全球移动设备用户数接近 50 亿,中国已经超过 13 亿,每天大概有 10 亿多次充电行为,有 1 亿多次充电行为在家里办公室以外,国内存量的充电宝有 20 多亿。但若将数据折算一下(以中国市场为例),我们就能发现,在外充电的比列可能在7%左右。而一个更重要的现实是:在没有共享充电前,这7%的需求就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解决,用户可以在外找到充电需求,那么需要收费充电的共享充电,能够抢来多少用户,进行虎口夺食?究竟会有多少人去用其实是一个大疑问。从另一方面来看,以共享充电宝当前的押金解锁、以小时计费模式来综合计算,其并不比消费者自己购买一个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充电宝划算。通过上述两大现实,我们似乎已能看到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画像:电量低、忘带充电宝的偶然模式。而这种场景,相对而言,使得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次进入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境地。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充电宝加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