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电共享充电宝官网 概念股有哪些

扫码下载APP
您是个人用户,您可以认领企业号
账号密码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我同意并遵守
免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同意并遵守
第三方账号登录
Hello,新朋友
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你至少需要一个响亮的昵称
&>&&>&想要重仓共享充电概念股的朋友,要小心了!
想要重仓共享充电概念股的朋友,要小心了!
时间:04-14 14:55
阅读:26308次
转载来源:小饭桌
共享单车的厮杀正硝烟弥漫,共享充电宝又杀将出来,10天5起融资案子,饭桌君只想说一句,VC们泥萌辛苦了。
共享充电宝的high点出现在了昨天,腾讯产业基金、元璟资本领投“小电科技”A轮的消息,而就在10天前,“小电科技”刚宣布拿到金沙江创投和王刚领投的天使轮。
大风起兮呀~
大家都对标着共享单车来看共享充电,我认为这个领域的机会也不容小觑。
不过现在充电宝领域突然群雄并起,首先要解决的是两种共享充电领域并存的两种充电模式的你死我活:第一种是“充电基础设施”,即在商户处放置固定充电器的2B模式,第二种是”共享充电宝“,即充电宝租赁模式,也算是2C模式。前者的代表就是小电、Hi电,后者的代表是来电、街电。
我大胆预测:与滴滴&快的、ofo&摩拜、美团&大众点评不同,“充电基础设施”与“共享充电宝”未来必会是你死我亡,出现合二为一的情况,也会是一方收购另一方,而被收购一方的收购价不会很好看。
我认为,共享充电很适合与新美大上的各类商户打通,为新美大创造高频使用场景从而倒流,所以,由新美大成立产业基金来接盘小电科技听起来是个很不坏的注意。
不信,您接着往下看,听我为您一一道来——
一、手机充电本身是高频刚需
“共享充电”的使用场景存在感弱,已成习惯不易被注意,需求易被满足。然而,这样的垂直细分场景,虽然存在感弱,但需求本身确实是高频且刚需。
一天24小时,减去宅在家的时间,减去在办公室的时间,剩下在外面的时间里,随时让手机保持足够的电量,是件大事。
不同于共享单车,只有ofo、摩拜这一种无桩唯一最优解,投资人只管在两者之间二选一站队即可,目前,共享充电有两种解决方案,充电基础设施与共享充电宝。投资人必须从这两队之间先选出最优解。
共享单车是在教育市场,培养用户习惯,VC们在押注站队。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两组共享充电的项目,进行的是差异化竞争。从需求来看,共享单车让之前有单车的人可以放弃使用自己的单车,更让没有购买单车的人,会去使用单车,但共享充电,其对个人充电宝的替代性没有那么强。
二、共享充电≠共享充电宝
仿佛一夜间冒出来,目前市场上“共享充电”概念的项目有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类;
·充电基础设施:高铁火车站、机场的充电桩;餐厅、咖啡厅、理发店等本地商户中的充电台;
·共享充电宝:充电宝租赁与归还机。
对于这两类项目,我是站边在充电基础设施上的。更确切的说,我认为共享充电未来最好的模式应该是成为“基础设施”,在餐厅、咖啡厅、理发店这些高频生活场景中进行铺设。
我预测,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逐渐被作为充电基础设施蚕食,这一是因为,充电宝归还起来很头疼,二是,充电宝主要在“非固定”场景使用,比如去家和办公室的途中,去餐厅、网吧、理发、健身的途中,一旦到达目的地,充电基础设施就成了更优解。
所以,参考共享单车现状,想要重仓充电宝概念股的朋友们,小心了。
三、“共享充电”的想象力
必须承认,单考虑靠共享充电盈利,就不靠谱,因为用户必然有一个不高的ARPU值上限,原因有二:
·当用户手机没电,身边又没有其他充电方案可选择的情况下,去“租”电使用的频次和时长相对有限;
·当用户若觉得在“租”电上消费的金额过多,可能会将个人充电宝作为以后的备用方案,这里会有一个一定时间内最大消费金额临界值。
所以,共享充电真正的玩法大概会是:在前期会对用户进行收费,公司有一定的流水现金流,支撑公司扩大发展,继续融资,覆盖市场。当共享充电在本地商户的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个故事就变成了,共享充电占据了整个生活场景,并且通过手机这个绝对核心的个人物品与用户消费者、人连接了起来。
这时采取充电免费策略,用户在手机电量不足50%、60%、70%时,会有一定意愿随手为手机充电,以及在一些策略引导下,形成手机随时充电的习惯(想一下我们读书时手机挂QQ升级)。
总结下来就是:先将生活场景(本地商户)全覆盖,然后让进到商户进行消费的用户能将手机与充电装置连接上。
在对所有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基于全生活场景(本地商户)下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后,充电基础设施背后的公司会掌握其用户基于生活行为习惯的精准的用户画像模型。
基于数据,基于充电接口(连接到了手机),我有理由相信共享充电在价值重构(从充电租赁到生活服务、广告营销等)后,会成为一家非常sexy的公司。
所以我开头说了,共享充电很适合新美大来接盘。
做一级市场早期投资,怕想多了,也怕想的不多。
至于其他站边了共享充电宝概念的VC,我认为是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共享充电宝项目现有的财务数据财务模型“说谎”了,需对现有收入结构进行分析;
·受共享单车模式影响,惯性思维将共享充电宝去与单车对比,未深入理解手机充电场景。
若是在非办公室、非家庭场景下,给手机充电只有一种最优解决方案(共享单车就是),那么共享充电宝自然没错,但现在情况是我,以及金沙江、王刚团队以及最新进来的腾讯产业、元璟、鼎晖、道生等强势站边了另一个解决方案。
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是站在一个上帝的视角,看一下数据增长数据活跃,收入情况利润率什么的,估算一下市场成长空间,再畅想一下融合了社交的未来。共享充电宝不外如是。
对消费品(产品)、生活及娱乐方式(服务)感兴趣的创业者或投资人,欢迎邮件交流,我的邮箱是。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4小时热文
1.8万次阅读
1.3万次阅读
5254次阅读
5051次阅读
4990次阅读
4880次阅读
4868次阅读
4844次阅读
68您已经赞过了
阅读下一篇
奇点汽车发布首款趋近量产的电动概念车,型号是 is6 并接受预订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共享单车的厮杀正硝烟弥漫,共享充电宝又杀将出来,10天5起融资案子,饭桌君只想说一句,VC们泥萌辛苦了。共享充电宝的high点出现在了昨天,腾讯产业基金、元璟资本领投“小电科技”A轮的消息,而就在10天前,“小电科技”刚宣布拿到金沙江创投和王刚领投的天使轮。大风起兮呀~大家都对标着共享单车来看共享充电,我认为这个领域的机会也不容小觑。不过现在充电宝领域突然群雄并起,首先要解决的是两种共享充电领域并存的两种充电模式的你死我活:第一种是“充电基础设施”,即在商户处放置固定充电器的2B模式,第二种是”共享充电宝“,即充电宝租赁模式,也算是2C模式。前者的代表就是小电、Hi电,后者的代表是来电、街电。我大胆预测:与滴滴&快的、ofo&摩拜、美团&大众点评不同,“充电基础设施”与“共享充电宝”未来必会是你死我亡,出现合二为一的情况,也会是一方收购另一方,而被收购一方的收购价不会很好看。我认为,共享充电很适合与新美大上的各类商户打通,为新美大创造高频使用场景从而倒流,所以,由新美大成立产业基金来接盘小电科技听起来是个很不坏的注意。不信,您接着往下看,听我为您一一道来——一、手机充电本身是高频刚需&“共享充电”的使用场景存在感弱,已成习惯不易被注意,需求易被满足。然而,这样的垂直细分场景,虽然存在感弱,但需求本身确实是高频且刚需。一天24小时,减去宅在家的时间,减去在办公室的时间,剩下在外面的时间里,随时让手机保持足够的电量,是件大事。不同于共享单车,只有ofo、摩拜这一种无桩唯一最优解,投资人只管在两者之间二选一站队即可,目前,共享充电有两种解决方案,充电基础设施与共享充电宝。投资人必须从这两队之间先选出最优解。共享单车是在教育市场,培养用户习惯,VC们在押注站队。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两组共享充电的项目,进行的是差异化竞争。从需求来看,共享单车让之前有单车的人可以放弃使用自己的单车,更让没有购买单车的人,会去使用单车,但共享充电,其对个人充电宝的替代性没有那么强。二、共享充电≠共享充电宝仿佛一夜间冒出来,目前市场上“共享充电”概念的项目有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类;·充电基础设施:高铁火车站、机场的充电桩;餐厅、咖啡厅、理发店等本地商户中的充电台;·共享充电宝:充电宝租赁与归还机。对于这两类项目,我是站边在充电基础设施上的。更确切的说,我认为共享充电未来最好的模式应该是成为“基础设施”,在餐厅、咖啡厅、理发店这些高频生活场景中进行铺设。我预测,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逐渐被作为充电基础设施蚕食,这一是因为,充电宝归还起来很头疼,二是,充电宝主要在“非固定”场景使用,比如去家和办公室的途中,去餐厅、网吧、理发、健身的途中,一旦到达目的地,充电基础设施就成了更优解。所以,参考共享单车现状,想要重仓充电宝概念股的朋友们,小心了。三、“共享充电”的想象力必须承认,单考虑靠共享充电盈利,就不靠谱,因为用户必然有一个不高的ARPU值上限,原因有二:·当用户手机没电,身边又没有其他充电方案可选择的情况下,去“租”电使用的频次和时长相对有限;·当用户若觉得在“租”电上消费的金额过多,可能会将个人充电宝作为以后的备用方案,这里会有一个一定时间内最大消费金额临界值。所以,共享充电真正的玩法大概会是:在前期会对用户进行收费,公司有一定的流水现金流,支撑公司扩大发展,继续融资,覆盖市场。当共享充电在本地商户的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这个故事就变成了,共享充电占据了整个生活场景,并且通过手机这个绝对核心的个人物品与用户消费者、人连接了起来。这时采取充电免费策略,用户在手机电量不足50%、60%、70%时,会有一定意愿随手为手机充电,以及在一些策略引导下,形成手机随时充电的习惯(想一下我们读书时手机挂QQ升级)。总结下来就是:先将生活场景(本地商户)全覆盖,然后让进到商户进行消费的用户能将手机与充电装置连接上。在对所有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基于全生活场景(本地商户)下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后,充电基础设施背后的公司会掌握其用户基于生活行为习惯的精准的用户画像模型。基于数据,基于充电接口(连接到了手机),我有理由相信共享充电在价值重构(从充电租赁到生活服务、广告营销等)后,会成为一家非常sexy的公司。所以我开头说了,共享充电很适合新美大来接盘。做一级市场早期投资,怕想多了,也怕想的不多。至于其他站边了共享充电宝概念的VC,我认为是以下两个主要原因:·共享充电宝项目现有的财务数据财务模型“说谎”了,需对现有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受共享单车模式影响,惯性思维将共享充电宝去与单车对比,未深入理解手机充电场景。若是在非办公室、非家庭场景下,给手机充电只有一种最优解决方案(共享单车就是),那么共享充电宝自然没错,但现在情况是我,以及金沙江、王刚团队以及最新进来的腾讯产业、元璟、鼎晖、道生等强势站边了另一个解决方案。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是站在一个上帝的视角,看一下数据增长数据活跃,收入情况利润率什么的,估算一下市场成长空间,再畅想一下融合了社交的未来。共享充电宝不外如是。对消费品(产品)、生活及娱乐方式(服务)感兴趣的创业者或投资人,欢迎邮件交流,我的邮箱是。
本文是小饭桌原创文章,作者:崔植源,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料要爆,希望项目被报道,请点击共享充电宝:3家已出局 不再受资本青睐_凤凰财经
& 新闻客户端
& 新闻客户端 & 正文
共享充电宝:3家已出局 不再受资本青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行业进入调整期,创业者快跑争当头部;入场费拉长运营企业盈利周期;用户认为产品可有可无。11月3日,美团点评通过内部公开信通知,将结束餐饮平台&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
行业进入调整期,创业者快跑争当头部;入场费拉长运营企业盈利周期;用户认为产品可有可无。11月3日,美团点评通过内部公开信通知,将结束餐饮平台&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电宝&两个项目的试点运营。这个消息一下子挑动了行业敏感的神经。因为,就在几天前,乐电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并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在乐电之前,已经有河马充电、小宝充电等企业出局。一时间,洗牌、调整、出局的气氛弥漫着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事实上,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从一出生就备受质疑。2017年的春天,风起之时,共享充电宝一夜之间布满街头。不过与这种势头同样火热的是它引发的争论:一方认为共享充电宝顺应了共享经济的大潮,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另一方则认为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假共享,根本不可能成功。如今潮水开始退去,行业曾经的狂热正被涤荡殆尽,共享充电宝生意圈里的各方开始理性地看待这个事物。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对于共享充电宝,运营企业和一些投资者还保留着期待,而用户和上游的生产企业似乎热情不高。3家出局,多家将清算,共享充电宝寒冬来临业内人士称,今年二三季度共享充电宝厂商跑马圈地,现在行业进入调整期,小玩家陆续出局,各企业逐渐拉开差距。今年3月以来,共享充电宝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短时间内,我家周边的商场、餐馆、咖啡厅等场所突然冒出来很多共享充电宝,外出手机没电了,我也会使用。&赵女士向记者介绍。对于各式各样的共享充电宝,她也从陌生逐渐熟悉。乘着共享经济的风口,一大批共享充电宝运营企业集中成立,一时间资本也大批入局,在春夏之交的40天时间里,共享充电宝行业拿到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额约为12亿元,这个融资数额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今年上半年行业最鼎盛的时候,市场上至少有20家公司在运营共享充电宝。然而,这个快速成长的新事物很快迎来了拐点。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仿佛让人们听到了共享充电宝行业传出的洗牌声音。先是9月底Hi电传出涉嫌变相裁员的消息,紧接着,10月11日,乐电直接宣布停止运营,在此之前,已经有河马充电、小宝充电等企业出局。另外,还有包括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等多家企业走到项目清算阶段。&这轮洗牌的速度和规模比我们判断的更快、更大,这意味着共享充电宝的规模效应非常重要。友商出局的消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信号,让我们继续巩固已有领先优势,跑得再快一点&。近日,街电CEO原源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来电科技CMO任牧认为,&2013年底至2016年10月是共享充电宝的萌芽和培育期;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是行业爆发期,各路玩家入局、融资;2017年二三季度是风口期,共享充电宝在大家质疑中快速发展跑马圈地;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是行业调整期,小玩家陆续出局,各企业逐渐拉开差距。&总之,行业进入洗牌期,已经是业内人的共识。成本70元,代工厂接单意愿不强代工共享充电宝,需要制作新模具,开模费用需7万-8万元,一个10000毫安容量的共享充电宝造价一般在70元左右,利润也不大。共享充电宝行业调整,很多人开始担心上游企业代工厂的经营会不会被波及。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之前,自行车制造商就被绑在了共享单车的轮子上,当共享单车行业洗牌来临时,很多自行车制造企业被拖欠货款、缺少新的订单折磨。与经历了共享单车热潮的自行车生产企业类似,在共享充电宝的热潮中,充电宝厂商们一度被认为获得了新的机遇和订单。一家为松鼠电电和魔柜等共享充电企业提供代加工的厂商告诉记者,&共享充电宝这块目前(市场反应)还好,有多种盈利方式&。该厂家还向记者透露,入局共享充电宝关键看盈利方式是哪种。落实到生产制造环节,这名厂家表示,买方只需提供自己的后台程序,不需要其他技术,下单后25天可出货。&这款(共享充电宝)还要匹配、调试,需要的时间挺长的,其实做货几天就做完了&。新京报记者随后联系了几家充电宝的代工厂,这些厂商大多数位于深圳。不少代工厂对加工共享充电宝并不是很感兴趣。联系的几家代工厂中,只有两家愿意提供共享充电宝代加工,另外几家则直接拒绝:不接共享充电宝的代加工订单,只接普通充电宝的订单。厂家不接共享充电宝订单的原因几乎是相同的。这些厂家表示,他们手里已经有不少普通充电宝代加工的订单,每月的业务量已经差不多饱和了。而共享充电宝一般都是小规模订单,生产量很少,还需要重新调整生产设备,制作模具,不划算,所以就不接共享充电宝的订单了。一家可代工的厂商进一步透露,代工新设计的共享充电宝,首先需要制作新模具才能进行生产,模具开模费用需7万-8万元,一个10000毫安容量的共享充电宝造价一般在70元左右,利润也不大;柜机式充电宝的机柜也需要另外单独定制。代加工是靠量盈利的,共享充电宝的订单一般量不大。记者随后联系的一家代工厂给出的开模费用在4万-5万元。另一家代工厂也向记者表示,代工共享充电宝需要买方提供核心技术以及具体的产品方案,例如共享充电宝具备的功能、外观、产品容量以及如何实现弹出收入功能等,&充电宝要根据你们的柜子以及需要实现哪些功能来设计&。今年3月起,来电和街电打起&专利战&,这场让人们开始关注共享充电宝的专利壁垒。对此,一家愿意提供代加工服务的厂商表示,厂家可以提供技术,不需要担心侵权,&我们这块的专利都有十几种,不会侵权的,我们授权就行了&。用户认为可有可无,产品&很鸡肋&偶尔使用过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认为产品&很鸡肋&;即使是经常使用的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依赖也并不高。此番停运的乐电科技,其布局范围限于杭州市。今年4月,乐电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乐电已在杭州布局了超过300个点,包括商场、酒店、KTV还有公交车站。生活在杭州西湖区的宁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在杭城看到过乐电,街电和来电的机柜比较多,&上个月去云栖大会会场,看到的全是来电和街电的设备&。因为工作需要频繁接收回复信息,宁小姐每天至少要给手机充一次电。如果自己带充电宝还需要回家蓄电,而共享充电宝随借随还能快速充满,她觉得使用共享充电宝给手机充电还是挺方便的。在运营中,得到资本加持之后,共享充电宝尝试凭借越来越密的布点改变人们的充电习惯,以增加用户使用的黏性。但记者对用户采访后发现,这还只是企业的一厢情愿。邹先生是偶然在杭州一家餐厅看到了摆放在餐桌上的桌面式充电宝,&觉得很新奇,就试用了一下,也没记住是哪家运营企业的&。&很鸡肋&是邹先生对共享充电宝的评价。他告诉记者,虽然经常在网吧和咖啡馆看到共享充电宝,但这些场所一般座位附近都有插座口,手机没电可以去前台借数据线直接使用插座充电。即使是经常使用的宁小姐,对共享充电宝的依赖也并不高:&我之前已经买过充电宝,没有(共享充电宝)了也不会特别不方便。&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Q1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对于共享充电宝,有53.3%的用户表示有使用意愿,另有21.9%的用户表示视情况而定,不到四分之一的用户明确表示不会使用共享充电宝。该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超1亿人。记者采访中发现,价格仍然是用户选择共享充电宝时的敏感因素。用户宁小姐比较街电和来电时特别关注到街电的新注册用户可以免费充电一定时间,&比较划算&。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用户接受每小时租赁费用在1元以内。创业者看重流量入口和B端用户创业者认为共享充电宝是未来线下物联网的节点,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充电宝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推送。对于用户来说可有可无的共享充电宝,创业者为什么选择它来作为创业项目呢?来电科技的创始人兼CEO袁炳松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创业心路历程,&2003年,我就进入电池行业,到了2013年,我隐约意识到充电宝市场的拐点要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非常焦虑。&2013年发生了两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一件事是2013年7月份,应从事连锁餐饮的朋友之邀,尝试把100台充电宝投在他的餐厅里,&因为他天天被用户的充电需求折磨,结果不到半个月,100台充电宝丢了一半。他问我能不能开发一种可以无人值守的提供充电宝的设备。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充电不仅是C端用户的需求,很多B端的商家也存在着给顾客提供充电服务的痛点和需求。&另一件事是2013年小米进入充电宝领域,这也让他有了紧迫感,袁炳松回忆道,&小米通过尾货生意的方式把充电宝的价格直接拉到了成本以下。对于其他的充电宝厂商来说,国内市场的拐点突然出现了。&随后,袁炳松开始召集团队在2013年底探讨充电宝未来的可能性。共享充电宝的前景,也吸引了曾是阿里高管的街电CEO原源,&未来移动互联网必然将继续扩大份额,智能手机的生活权重很高,移动充电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入口。我来之前只考虑了2个小时,就放弃了价值千万的阿里股票加盟街电。&&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唱衰这个模式呢?主要是一些入局者没弄清经营模式、盲目跟风,运营不好了、数据难看了,投资自然不会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无奈,但他对自家产品的盈利模式信心满满。此前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大家为的是线下流量的入口。共享充电宝将是未来线下物联网的节点,连线智能手机用户、以及服务的端口,算是一种布局。可能也是各大巨头关注的点。&换句话说,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充电宝产生的数据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推送。&面对这些数据,我们还没有想过如何使用,但这些数据确实能为后期发展提供助力。&一位共享充电宝的头部玩家向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企业在产品导流颇有效果,&产品使用频次挺高,我们企业目前实现盈利了,产品立柜也有显示屏,推出定制充电宝机身投放广告,目前广告收入不错。&一位头部企业向记者表示。一些团队正在加快研发新形态的共享充电宝产品,以期达到和餐馆等合作方的互利双赢。来电科技近日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他们预计将在11月推出一款配有屏幕的桌面式共享充电宝,商家可以通过屏幕实现菜品展示、点单等功能。街电CEO原源认为,目前,行业正在变得理性,很多没想清楚怎么玩的创业者陆续在出局;很多以前认为共享充电宝门槛低的创业者也开始正视这个行业,甚至有人在门外观望一段时间后知难而退。这个行业真正能玩得转的,也就剩下头部的几家企业。4.5个月回本,投资者对模式有褒有贬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认为,充电是刚需,未来几年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也有投资者认为市场不大、技术变更风险很高、盈利困难模式单一。乐电宣布停运后,记者联系了乐电母公司杭州兔兔帮科技有限公司,对方工作人员简单表示&就是调整&,一切&根据公告来&。随后记者尝试联系乐电创始人楼莹莹,对方表示不方便接电话。而在此前,楼莹莹曾向媒体表示,已从共享充电宝行业转战其他领域,对于乐电项目的失败,楼莹莹反思为&目前大家脚步都太快了,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良好的调整&。有业内人士认为,共享充电宝属重资产行业,资金跟不上必然面临风险,但在初期共享充电宝并未受到资本青睐。松禾资本业务合伙人张海春曾表示,充电宝租赁技术门槛较低、模式容易被复制。这是一门生意,但不容易做大。乐电在投入运营后的七个月内没能拿到投资。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开始显现。据艾瑞咨询之前的数据显示,来电科技、小电科技、怪兽充电宝的成本100-150元,每个充电宝一天平均租借频次为一次,单次收入为1元左右,单个充电宝回本周期平均4.5个月。按此计算,再加上流量变现的收入,头部几家企业正处在回本盈利期。这个时候,投资者也开始涌入。在众多投资者中,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大概是最高调的一位,也正是他和王思聪的赌约为共享充电宝带来了空前的关注度和话题度。陈欧在宣布投资街电时曾有言&我相信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足够让它在半年的时间远远超过任何垂直电商&,甚至期待街电在未来的发展会超过由自己创立的聚美。其他投资者们对共享充电宝的关注多数集中在共享充电宝本身解决用户充电痛点的合理性,以及其在具体使用场景中带来的附加价值上。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表示自己与小电创始人唐永波只聊了半小时就定下了投资,面谈前的小插曲起了更大的作用&&朱啸虎的手机因为玩王者荣耀没电了,用唐永波带来的小电样机充上了电。&所以充电是刚需,未来几年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朱啸虎表示。投资了来电的SIG,其合伙人张琳娜则看中了共享充电宝作为线下流量入口的可能性,&基于LBS的线下场景导流、信用消费、广告都是可以承载的业态&。如今共享充电宝经历行业调整,资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风口&。&一开始资本方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期待过高,甚至将其上升至共享单车级别来对待,但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并未达到各方的预期,短期内难以回本盈利。&一位创投人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大家蜂拥而入这个行业,破坏了盈利的模型。&之前商家是求着企业入驻,但入局玩家太多,如今需要不菲的入场费,盈利周期拉长,这就需要靠企业不断融资维持运营。&该创投人士进一步说明,共享充电宝的生命周期较短,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收回成本实现盈利,共享充电宝就没有太大意义。上述投资人的说法得到了企业的印证。一位共享充电宝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一些小企业破坏了市场秩序,以前商家得自己购买设备,现在设备进入某些商家却要交入场费,这是一个不健康的现象。&资本市场对这个赛道已经没有热情了。市场不大、毛利率低、技术变更风险很高、盈利困难模式单一等问题我们很清楚,资本已经不青睐这个市场。&一位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人表示。新京报记者 朱玥怡 陈维城
[责任编辑:李梦淙 PF084]
责任编辑:李梦淙 PF08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中国日报网
每日经济新闻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凤凰国际iMarkets
凤凰国际iMarkets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财经
中国证券报
澎湃新闻网
第一财经网
没有更多了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32522
播放数:2729
播放数:27261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充电宝加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